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升降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檀淼 孔怡然 +2 位作者 陈素枝 檀金川 袁国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60-2165,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早期DN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浊毒郁热证。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早期DN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浊毒郁热证。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加味升降散,疗程均为2个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管功能标志物:β2-微球蛋白(β2-MG),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α1-微球蛋白(α1-MG);氧化应激指标:NADPH氧化酶4(NOX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HbA1c、TC、LDL、UAER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GFR变化不明显,α1-MG、β2-MG、L-FABP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2组患者NOX4表达受到抑制,T-AOC、SOD水平回升(均P<0.05),观察组患者NOX4表达的下降以及T-AOC、SOD水平的回升更显著(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升降散能够改善早期DN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氧化-抗氧化失衡,减轻氧化应激,缓解肾小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升降散 糖尿病肾病 气阴两虚、浊毒郁热证 肾小管损伤 氧化应激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中医证候积分 氧化-抗氧化失衡
下载PDF
“瘦人多火症”的因机证治探析
2
作者 叶放 孙萌 +3 位作者 周崇怡 万洁 豆晓云 陈潇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0-884,共5页
提出消瘦是临床常见的体质状态,常常会伴随“瘦人多火症”相关证候表现。阴气不足是形体消瘦的主要生理、病理基础,燥火偏旺是形体消瘦的继发表现,病位涉及五脏,核心在脾。治疗原则以滋养阴气为主,宣发郁热为辅。具体包括治本与治标两... 提出消瘦是临床常见的体质状态,常常会伴随“瘦人多火症”相关证候表现。阴气不足是形体消瘦的主要生理、病理基础,燥火偏旺是形体消瘦的继发表现,病位涉及五脏,核心在脾。治疗原则以滋养阴气为主,宣发郁热为辅。具体包括治本与治标两个方面,治本当滋养阴气以改善“消瘦”体质,治标在发散郁热以消除“多火”状态,二者孰轻孰重应依据火旺轻重缓急而定。临床根据病情之标本缓急、消瘦而能食不能食、火热之虚实微盛、病机兼夹以及季节等因素进行药味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润脾膏 瘦人多火 阴虚燥热 证治探析 病机 体质
下载PDF
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探析糖尿病泌汗异常
3
作者 张珊珊 李开民 +1 位作者 孙书彧 李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36-540,共5页
《脾胃论》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认识,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糖尿病泌汗异常病机演变及辨证治疗。认为本病的发展为饮食劳役,先伤脾胃,导致元气亏损,阴火上行,进而营卫失和,阳损及阴,致汗出异常。治疗上应当注重糖尿病的治疗,兼... 《脾胃论》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认识,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糖尿病泌汗异常病机演变及辨证治疗。认为本病的发展为饮食劳役,先伤脾胃,导致元气亏损,阴火上行,进而营卫失和,阳损及阴,致汗出异常。治疗上应当注重糖尿病的治疗,兼顾汗证。食疗为先,重用甘味,补阳泻火,平衡气火。明确糖尿病泌汗异常与中焦脾胃功能的密切关系,以期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糖尿病 汗证 阴火 脾胃亏虚 营卫失和 外邪客内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证型与遗传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王硕 覃乐荣 +6 位作者 刘军霞 郭明 谌海燕 李玲 廖俊尧 廖婧 丁晓庆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医证型与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初诊MDS患者的中医证型、外周血指标、疾病分型、分子生物学情况、细胞遗传学...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医证型与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初诊MDS患者的中医证型、外周血指标、疾病分型、分子生物学情况、细胞遗传学情况、预后情况,并探讨中医证型与其后几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5例MDS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为主,其次为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水平显著低于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P<0.01),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的血红蛋白(HGB)水平显著低于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P<0.001)。3组证型间疾病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患者的疾病分型全为原始细胞增多型(EB型)。3组证型间转录调节因子1(ASXL1)基因突变率、染色质重塑和转录调控基因功能组突变率、3种预后系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组转录调控基因功能组突变率和3种预后系统积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3个预后积分系统的较高危组中,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患者占比均高于其他两种证型。结论:MDS病机以虚为本,临床患者以虚实夹杂证多见;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预后较差,推测其机制可能与ASXL1基因突变、7号染色体的完全丢失和其长臂的部分缺失(-7/7q-)等遗传学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 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 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 基因突变 染色体核型 预后
下载PDF
风免一号合玉女煎联合PMC方案治疗轻中度活动性(阴虚内热型)SLE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赵镇玺 陈薇薇 +3 位作者 夏嘉 张娜 黄慧萍 徐俊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65-474,共10页
[目的]探讨风免一号合玉女煎联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prednisone,methotrexate,chloroquine,PMC)方案治疗轻中度活动性(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2018年1... [目的]探讨风免一号合玉女煎联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prednisone,methotrexate,chloroquine,PMC)方案治疗轻中度活动性(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PMC方案联合中药安慰剂治疗,治疗组采用PMC方案联合风免一号合玉女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第0、4、12、24周时免疫指标、安全性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度积分、激素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24周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总体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口干、烦躁、手足心热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疾病活动度积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风免一号合玉女煎用于轻中度活动性(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能够改善疾病活动度,减少激素剂量,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虚内热 风免一号合玉女煎 PMC 糖皮质激素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白虎二至汤治疗热盛阴虚型糖尿病肾病Ⅲ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国玉 姜敏 +3 位作者 刘馨心 马思懿 黄博臻 宋姗姗 《光明中医》 2024年第5期920-923,共4页
目的 观察白虎二至汤对热盛阴虚型糖尿病肾病(DKD)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DK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上加用白虎二至汤,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 目的 观察白虎二至汤对热盛阴虚型糖尿病肾病(DKD)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DK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上加用白虎二至汤,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蛋白/肌酐比(UAC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水平。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2 h PG、HbA1c、UACR、BUN、Scr及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虎二至汤可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肾功能,延缓患者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糖尿病肾病 热盛阴虚证 白虎二至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IgA血管炎患儿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李雪娇 林晓洁 +4 位作者 梁妙珍 陈丽芳 徐槐敏 刘文甜 李玉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856-2862,共7页
【目的】探讨IgA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也称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IgAV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其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分析不同中医证素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以及蚊虫叮咬、病原体感染... 【目的】探讨IgA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也称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IgAV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其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分析不同中医证素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以及蚊虫叮咬、病原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131例IgAV患儿中,涉及的病位证素有肺97例(74.05%)、脾61例(46.56%)、肾54例(41.22%)、肝17例(12.98%)、心11例(8.40%);病性证素有血瘀131例(100.00%)、风湿125例(95.42%)、风热90例(68.70%)、湿热72例(54.96%)、血热49例(37.40%)、气虚19例(14.50%)、阴虚3例(2.29%)。(2)性别方面,女性69例(52.67%),男性62例(47.33%),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方面,患儿主要集中在5~6岁,其中,小于4岁10例(7.63%),4岁18例(13.74%),5岁39例(29.77%),6岁34例(25.95%),7岁17例(12.98%),大于7岁13例(9.92%);血瘀、风湿、风热、湿热等证素多见于5~7岁年龄段,阴虚证素多见于7岁以上年龄段,血瘀证素各年龄段均可见。(3)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IgAV患儿中,过敏性鼻炎与血瘀[OR=2.236,95%CI(1.049~4.007)]、湿热[OR=2.183,95%CI(1.554~3.671)]、风湿[OR=1.202,95%CI(1.050~2.409)]呈正相关,病原体感染与血瘀[OR=3.199,95%CI(1.457~4.101)]、湿热[OR=1.119,95%CI(1.072~2.009)]呈正相关,蚊虫叮咬与血瘀[OR=4.533,95%CI(1.029~9.022)]、湿热[OR=2.257,95%CI(1.081~13.207)]呈正相关,性别与血瘀[OR=1.352,95%CI(1.271~3.018)]、风湿[OR=1.149,95%CI(1.071~3.102)]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IgAV的病位以肺为主,与五脏相关,病机特点为前期以血瘀、风湿热等标实为主,后期以气虚、阴虚等本虚为主。在IgAV患儿中,蚊虫叮咬、病原体感染、过敏性鼻炎更容易导致血瘀、风湿热;风热、湿热、血热、气虚等证素男性总体上多于女性,血瘀、风湿、阴虚等证素女性总体上多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血管炎 过敏性紫癜 中医证素 血瘀 风热 风湿 湿热 气虚 阴虚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回顾性研究 儿童
下载PDF
糖尿病肾脏病Ⅲ期和Ⅳ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8
作者 吴沙 周静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为DKD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对157例DKDⅢ期和Ⅳ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本虚证与标实证的证型分...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为DKD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对157例DKDⅢ期和Ⅳ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本虚证与标实证的证型分布规律;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24hUTP)、血肌酐(Scr)、尿素氮(UREA)、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分析中医证型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1)DKD不同分期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DKDⅢ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58.57%(41/70)]、气阴两虚证[28.57%(20/70)]、阴阳两虚证[10.00%(7/70)]、脾肾气虚证[2.86%(2/70)];DKDⅣ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40.23%(35/87)]、气阴两虚证[29.89%(26/87)]、脾肾气虚证[18.39%(16/87)]、阴阳两虚证[11.49%(10/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的来说均表现出随着疾病进展,DKD患者阴虚燥热证减少,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增加的趋势。(2)DKD不同分期标实证证型分布情况:DKDⅢ期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54.29%(38/70)]、痰瘀证[27.14%(19/70)]、血瘀证[10.00%(7/70)]、寒湿证[8.57%(6/70)];DKDⅣ期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44.83%(39/87)]、痰瘀证[35.63%(31/87)]、寒湿证[14.94%(13/87)]、血瘀证[4.60%(4/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标实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的关系:DKD脾肾气虚证患者的Scr、UREA水平均明显高于阴虚燥热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寒湿证患者的Scr、24hUTP水平均明显高于湿热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DⅢ期和Ⅳ期患者均以阴虚燥热证为主,并随着疾病进展表现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的发展规律;湿邪和瘀血是DKD的主要致病因素;Scr、UREA、24hUTP与DKD中医证型有关,可用来指导DKD的中医辨证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生化指标 中医证型 阴虚燥热证 气阴两虚证 湿热证 痰瘀证
下载PDF
养阴解毒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9
作者 翟韵怡 高静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180-184,共5页
在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联用养阴解毒等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在发挥药物增效减毒作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提高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存在显著的价值,能进一步为... 在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联用养阴解毒等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在发挥药物增效减毒作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提高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存在显著的价值,能进一步为临床治疗肺癌患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基于此,文章将从肺癌病因病机及养阴解毒法治疗依据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养阴解毒法 阴虚内热证 气阴两虚证
下载PDF
高天舒教授从厥阴湿热论治新诊断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
10
作者 韦冰晨 李明哲 高天舒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7期75-77,共3页
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临床上常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但是多表现为寒热错杂之象。高天舒教授结合当今社会-饮食-心理模式,从“厥阴湿热”角度出发,辨证论治,提出新诊断T2DM大多以厥阴阴虚为本、湿热内郁为... 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临床上常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但是多表现为寒热错杂之象。高天舒教授结合当今社会-饮食-心理模式,从“厥阴湿热”角度出发,辨证论治,提出新诊断T2DM大多以厥阴阴虚为本、湿热内郁为标且具有肝郁、脾寒、胃热的病机特点;治疗方面以“疏肝理气、通腑泄热、温下实脾”为基本原则,灵活用药,取得显著效果,同时也为中草药缓解甚至逆转新诊断T2DM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新诊断2型糖尿病 厥阴阴虚 湿热内郁 高天舒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朱章志基于六经辨证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思路探析
11
作者 黄帅立 朱章志(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86-1889,共4页
高尿酸血症为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血浊”范畴;高尿酸血症出现关节炎、痛风、高血压等表现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等范畴,现代中医多从“痰湿”和“湿热”辨治。朱章志教授认为,高... 高尿酸血症为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血浊”范畴;高尿酸血症出现关节炎、痛风、高血压等表现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等范畴,现代中医多从“痰湿”和“湿热”辨治。朱章志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的病机辨识当首辨阴阳,以阳虚为本,再辨六经,以“三阴”为要,即关注太阴中焦脾胃升降之气机、太阴肺表之邪侵、少阴肾阳之虚衰;高尿酸血症的治疗需立足扶助人体阳气,重视顾护脾胃,不忘祛邪,寒热同调,即注重温助太阴脾阳以复脾胃升降之气机,宣散太阴肺表以祛邪,中后期患者宜温肾阳以利湿,遣方用药特点为寒热同调。朱章志教授基于六经辨证采用经方并重在扶阳以治疗高尿酸血症之思路,可为中医药临床工作者辨治高尿酸血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六经辨证 辨阴阳 阳虚 扶阳 寒热同调 朱章志
下载PDF
闭关止渴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阴虚热盛证)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但玲英 孙霞 吴静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观察闭关止渴汤加味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阴虚热盛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2型DKA阴虚热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予胰岛素和补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闭关止渴汤加味... 目的 观察闭关止渴汤加味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阴虚热盛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2型DKA阴虚热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予胰岛素和补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闭关止渴汤加味治疗。两组连续观察1周。比较两组2型DKA常规指标和酸中毒指标改善情况、治疗效果、氧化应激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糖复常、酮体消失、酸中毒纠正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氢离子浓度指数(p H值)、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显著升高,血乳酸、β-羟丁酸(β-HB)明显减少,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优(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病例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治疗1周后,两组病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显著升高,并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闭关止渴汤加味对2型DKA(阴虚热盛证)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促进病情好转,纠正酸中毒,以及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闭关止渴汤 阴虚热盛证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基于《内经》理论对“阴虚内热”型恶性血液病症状群的中医护理及探讨
13
作者 陈颖颖 张飞彦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观察基于《内经》“阴虚内热”理论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该型恶性血液病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效果,并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症状群管理研究的启示。方法 将80例阴虚内热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 观察基于《内经》“阴虚内热”理论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该型恶性血液病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效果,并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症状群管理研究的启示。方法 将80例阴虚内热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症状群计分,计算两组患者症状群的缓解率及平均缓解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症状群均分为(36.33±11.99)分,观察组患者症状群均分为(35.79±11.8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群的平均缓解率(程度)为(12.65%±3.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2%±2.76%)(P<0.001)。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对阴虚内热型恶性血液病的症状群管理具有明显优势,在症状群管理研究亟待深入的现状下,中医辨证施护或能在症状群的机制研究、症状群干预研究、干预手段与方法研究、症状群辨识度研究等方面,为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群管理 中医辨证施护 阴虚内热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夹湿热证临床观察
14
作者 杨悦 马晓燕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使用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夹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5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槐杞黄颗粒、紫癜合剂和黄蜀葵花的患者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夹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5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槐杞黄颗粒、紫癜合剂和黄蜀葵花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26);使用紫癜合剂和黄蜀葵花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2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24hUT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尿红细胞计数、24hUTP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夹湿热证效果明确,可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杞黄颗粒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气阴两虚夹湿热证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析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候分布
15
作者 谢艳丽 王栩 +4 位作者 范诗宇 樊颖 李宏伟 衣佳乐 张智龙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1期1718-1725,共8页
目的:基于隐结构模型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的方法,构建现代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案及临证经验数据库。使用Lantern 5.0软件,运用隐类概率、条件概率、累积互信息及证候数据,辅以证候要素辨证量... 目的:基于隐结构模型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的方法,构建现代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案及临证经验数据库。使用Lantern 5.0软件,运用隐类概率、条件概率、累积互信息及证候数据,辅以证候要素辨证量表分析该人群的证候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441例医案,以187个显变量为基础构建隐结构模型,以累积信息覆盖率达到95%为主要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共得到17个隐变量,34个隐类,6个综合聚类模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位在肝、肾、脾;证候分为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其中实证包括肝火炽盛证、寒凝血瘀证、肝郁气滞兼湿热证、痰湿困脾证;虚实夹杂证包括肝肾阴虚兼气滞证、肾虚血瘀证。结论:基于隐结构模型及证候要素辨证量表丰富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分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疾病的证候研究提供思路,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隐结构模型 证候要素辨证量表 证候分布 肝肾阴虚兼气滞证 肾虚血瘀证 肝火炽盛证 寒凝血瘀证 肝郁气滞兼湿热证 湿困脾证
下载PDF
解毒润燥汤治疗阴虚热毒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16
作者 袁镯 姜海平 +1 位作者 徐文蕙 尹国富 《山西中医》 2024年第7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解毒润燥汤治疗阴虚热毒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白芍总苷胶囊、硫酸羟氯喹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解毒润燥汤。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 目的:观察解毒润燥汤治疗阴虚热毒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白芍总苷胶囊、硫酸羟氯喹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解毒润燥汤。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ESR、CRP、IgG)、泪液流率、唾液流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泪液流率、唾液流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润燥汤治疗阴虚热毒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较好,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阴虚热毒 解毒润燥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二地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李圆圆 安晓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7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二地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G1-3A1-2期)蛋白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气阴两虚兼内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二地消渴方治疗... 目的观察二地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G1-3A1-2期)蛋白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气阴两虚兼内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二地消渴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糖、血压、血脂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UACR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GF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降低(P<0.05),空腹血糖(FBG)、血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血常规和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且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地消渴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在降低蛋白尿水平和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该临床疗效可能不依赖血压和糖脂代谢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 蛋白尿 二地消渴方 气阴两虚兼内热证
下载PDF
滋阴清肾饮治疗阴虚内热证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陈丹 何诚明 张海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观察滋阴清肾饮治疗阴虚内热证狼疮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住院及门诊确诊LN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联合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西医+滋阴清肾饮治疗。比较2组... 目的观察滋阴清肾饮治疗阴虚内热证狼疮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住院及门诊确诊LN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联合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西医+滋阴清肾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与疗效、肾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免疫学指标[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评分(SLEDAI)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6.67%、83.33%)较对照组(63.33%、60.00%)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五心烦热、咽痛、盗汗、斑疹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24 h Upro、BUN、sCr、IgM、IgG、IgA、CRP、ESR、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ALB、Hb、补体C3、补体C4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滋阴清肾饮治疗阴虚内热证LN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免疫学指标,降低炎症水平,有助于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清肾饮 治疗 阴虚内热证 狼疮肾炎
下载PDF
1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19
作者 刘冲 宋欢 +3 位作者 叶海燕 王凤婵 陆学超 韩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总结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2年7月青岛市中医医院肺病中心监护室收治的1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烟酒嗜好、多重耐药菌... 【目的】总结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2年7月青岛市中医医院肺病中心监护室收治的1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烟酒嗜好、多重耐药菌、中医四诊等,提取并统计不同菌种耐药菌的病性类中医证素分布情况并进行虚实分类。【结果】(1)1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中共检出201株多重耐药菌,其中主要病原菌种类为革兰氏阴性菌,占95.52%(192/201),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的4.48%(9/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12,P<0.001)。革兰氏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为23.38%。(2)126例患者共提取证素12种,实证中以痰、热为主,虚证中以阴虚为主。阴虚、血虚、热、痰、饮、湿证素在不同菌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126例患者的中医证素特征可分为单纯实证62例(占49.21%)、单纯虚证1例(占0.79%)、虚实并存证63例(占50.00%)。126例患者中,单一证素19例、二证并见41例、三证并见49例、四证并见16例、五证并见1例,出现最高频次的组合为痰+热+阴虚(26次)。【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患者的中医证素以虚实并存和单纯实证为主要特征,主要病性类证素为痰、热、阴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多重耐药菌感染 中医证素 阴虚 虚实并存 单纯实证
下载PDF
百合地黄汤及其类方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戴凤翔 黄海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3078-3083,共6页
百合地黄汤是《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具有养阴清热、补益心肺的功效。百合地黄汤及其类方在抑郁症、失眠、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精神类疾病中应用较广泛。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百合地黄汤及其类方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在治疗抑郁... 百合地黄汤是《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具有养阴清热、补益心肺的功效。百合地黄汤及其类方在抑郁症、失眠、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精神类疾病中应用较广泛。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百合地黄汤及其类方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相关文献,对百合地黄汤及其类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及其可能的药理机制进行综述。分析显示,百合地黄汤及其类方主要适用于阴虚内热证型患者,可通过上调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和调节能量代谢等途径,从而达到改善抑郁状态的效果。通过对百合地黄汤及其类方抗抑郁的临床应用和可能作用机制的分析,可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百合地黄汤 百合知母汤 百合鸡子汤 阴虚内热 单胺类神经递质 炎症反应 神经元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