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the Goal Synergy between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Miyun Distric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Home-stay Industry in Beijing
1
作者 ZHANG Qilun CAO Jinglong XU Zhiyo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2期45-48,53,共5页
Green construction in 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a long run,the urban and suburban area will be ecologically developed as well.Rural revitalization must adhere to the positio... Green construction in 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a long run,the urban and suburban area will be ecologically developed as well.Rural revitalization must adhere to the position of historical progress theory and modern concepts,innovate spatial layout,optimize ecological resources,and appropriately determine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ponsibility with reasonable value orien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for loc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responsibility,the authors must expand the dimensions to consider more relevant factors.The guarantee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is paper aims to integrate and regulate the goal synergy of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home-stay industry in Miyun District of Beijing by means of the innovative model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cology,ecological people,ecological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rich home-stay ecological elements.Assuming that the role of the former in promoting the latter can be expanded,then in the range of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wns(conceptual model)that maintain a certain tolerance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as a characteristic home-stay industry in Miyun,there will be some effective growth,so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cultural genes and elements must be th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wn model under the enhanced multi-factor aggregation effect,(Se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development goal A:A=B12345+C1234567 later).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that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Miyun's ecological culture and the ecological homestay industry are coordinated,and the two are mutually rais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goals of ecological home-stay industry Goal synergy
下载PDF
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单中心—多中心结构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余谦 周玲玲 覃一冬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8,共14页
基于2009-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范围实证检验了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及城市间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协同集聚有正向影响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缩小产业协同集聚差... 基于2009-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范围实证检验了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及城市间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协同集聚有正向影响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缩小产业协同集聚差异;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会降低非中心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也会缩小城市间产业协同集聚差异;多中心城市群的多中心性会负向调节城市内交通的作用,正向调节城市间交通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城市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合理的地理距离范围内对城市群进行规划和布局,并注重分层级和分阶段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 多中心性 产业协同集聚
下载PDF
“6矿”协同视角下促进煤炭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路径与对策
3
作者 孙旭东 柳梦雪 +1 位作者 张蕾欣 张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1,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给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能。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煤炭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基础条件,以矿工、矿山、矿企、矿城、矿区、矿业(“6矿”)为切入点,创新性地从“6矿”理念出发探讨“6矿”协同与煤炭新质生... 发展新质生产力给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能。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煤炭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基础条件,以矿工、矿山、矿企、矿城、矿区、矿业(“6矿”)为切入点,创新性地从“6矿”理念出发探讨“6矿”协同与煤炭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联关系,进而提出了“6矿”协同促进煤炭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路径与任务。研究认为,我国发展煤炭新质生产力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通过“6矿”协同将形成以矿工为中心、矿山为基石、矿企为抓手的煤炭行业优势生产力,向矿城、矿区的推广辐射将形成煤炭行业融合生产力,最终形成代表先进矿业形态的煤炭行业衍生生产力。同时,划分我国煤炭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阶段为优势发展期、融合发展期和衍生发展期,提出了以“6矿”协同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与煤炭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要路径、阶段性任务与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行业 “6矿”协同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战略构想
下载PDF
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4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7,共11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诸多进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但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分布失衡、创新能级差距过大、北京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创新链与...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诸多进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但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分布失衡、创新能级差距过大、北京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不匹配、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立足和巩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积极成果,根据京津冀创新基础和现状格局,建立起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以实现“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产业协同 产业链 创新链
下载PDF
城市电商化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识别与影响机制
5
作者 李宏兵 吴淳 李震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9,共19页
城市电商化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与提高城市经济表现的重要推力。本文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识别城市电商化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发现城市电商化发展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但... 城市电商化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与提高城市经济表现的重要推力。本文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识别城市电商化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发现城市电商化发展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但对多样化集聚效果不明显。这是由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特性所致。在长江经济带城市、数字基础设施领先城市、初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的城市,电商化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影响更明显。城市电商化发展通过提高地区产业协同度、降低制造业和内资私营企业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电商化发展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质量。本文为城市电商化发展如何有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维度集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商化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产业协同 交易成本 创新
下载PDF
基于三度空间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绩效测度研究
6
作者 李丽红 武江宣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近几年,建设主管部门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旨在通过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路径来解决建筑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要素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三度空间和协同学为视角,确定二者协同发... 近几年,建设主管部门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旨在通过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路径来解决建筑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要素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三度空间和协同学为视角,确定二者协同发展系统框架,界定二者协同发展绩效内涵,结合平衡计分卡构建二者协同发展绩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障碍度模型对沈阳市二者协同发展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1年沈阳市二者协同发展绩效水平由较低提升至较高,主要障碍因素集中于物理和社会空间,与实际发展情况相符。最后结合各空间的绩效水平和障碍因子,提出对策建议以提升二者协同发展绩效,为推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建筑工业化 协同发展 绩效测度
下载PDF
工业园区碳污协同的脱钩发展技术路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晗博 冯则实 +4 位作者 吕一铮 王帅 陈明谷 田金平 陈吕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649,共13页
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但集聚的工业企业也产生了较高污染物与碳排放.工业园区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碳排放协同的脱钩发展,对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但其还面临多重挑战.鉴于此,本文重点开... 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但集聚的工业企业也产生了较高污染物与碳排放.工业园区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碳排放协同的脱钩发展,对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但其还面临多重挑战.鉴于此,本文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研究:首先,剖析了我国工业园区的种类、边界、结构及管理的复杂性,产业类型和碳污排放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物质能量流动交织等特点;其次,阐述了国内外园区碳污协同实现脱钩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从存量流量特征、污染物与碳排放协同的脱钩发展状态量化、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优化等方面分析了尚待解决的困难;进而,设计了工业园区碳污协同的脱钩发展技术路径,界定了园区范围与行动主体,解析了工业园区的减污降碳协同内涵机制,刻画了不同脱钩发展状态与模式并进行了案例实证.综上,从管理部门、基础设施、企业、第三方服务、周边区域协同等角度提出园区多主体减污降碳关键行动与技术需求的识别过程和行动清单,以期促进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减污降碳协同 脱钩发展 技术路径
下载PDF
新工科新能源汽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
8
作者 朱绍鹏 周翔 +2 位作者 黄汉知 谢伟 郭泰鹏 《时代汽车》 2024年第8期47-49,共3页
通过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与吉利长兴新能源汽车公司共同建设“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全方位育人实践基地,浙大-吉利-西门子产教协同、校企共建课程等培养模式创新,对传统汽车专业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升级改造,提供了智能制造、智能网联、... 通过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与吉利长兴新能源汽车公司共同建设“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全方位育人实践基地,浙大-吉利-西门子产教协同、校企共建课程等培养模式创新,对传统汽车专业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升级改造,提供了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技术等多元化的知识教授与实践,打造了新工科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特别是充分发挥企业共建优势及专业实践特色,进行了新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新能源汽车专业 产教协同 全方位育人实践基地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升级研究——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超楠 袁野 +1 位作者 陈燕华 陶于祥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升级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将多元主体协同纳入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升级系统中,探究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机理;依据多因素...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升级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将多元主体协同纳入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升级系统中,探究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机理;依据多因素复合系统指标体系,运用静态和动态复合系统协同度,以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为研究对象,确定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与升级路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强度、深度不够,各环节运行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知识创新环节发展速度与协同水平有待提高,创新网络环境系统在静态与动态模型测度中协同度数值最高,成为人工智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阶段可划分为多元共生、双向协同与有效融合三阶段,基于此,提出双链融合升级的三大路径。最后,从稳固各环节协同运行、协调创新资源配置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功能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双链融合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创新链 产业链 新一代人工智能 复合系统协同度
下载PDF
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成渝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琰 王英 +1 位作者 吕园 段莹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为探寻进一步推进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情况,并为制定差别化发展政策及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将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研究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区域,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方法,缕析二者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为探寻进一步推进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情况,并为制定差别化发展政策及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将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研究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区域,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方法,缕析二者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尚处于低水平协同阶段,并存在宏观调控能力较差、城市群内部经济体量差距较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城市群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并提出打破行政壁垒、提升城市能级、培育副中心城市等宏观策略以及针对不同等级城市的优化建议,为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提供发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产业协同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11
作者 宫汝娜 裴成荣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重合度指数、工业区域配置系数和区位熵指标,分别从宏观三次产业、中观工业和微观优势产业三个层面,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产业同构水平进行测算分析,结果发现:行业越具体,沿线各省份产业趋同程度越低。从...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重合度指数、工业区域配置系数和区位熵指标,分别从宏观三次产业、中观工业和微观优势产业三个层面,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产业同构水平进行测算分析,结果发现:行业越具体,沿线各省份产业趋同程度越低。从具体行业来看,东部、中部地区产业趋同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部、西部地区产业趋同主要集中在能源行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东部、西部地区产业趋同主要集中在能源行业。最后,提出整合同质产业、培育异质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协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 产业同构 产业整合 区位熵
下载PDF
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效率测度
12
作者 胡双钰 吴和成 金云 《河南科学》 2024年第4期587-596,共10页
在明晰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复合协同度模型,通过测算区域间产学协同投入和协同产出表征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主体间的联系,之后基于数据包络方法(DEA)对中国30个省区市的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效率进行测... 在明晰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复合协同度模型,通过测算区域间产学协同投入和协同产出表征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主体间的联系,之后基于数据包络方法(DEA)对中国30个省区市的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效率进行测量.研究发现:主要城市群中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综合效率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京津冀地区的综合效率处于首位,其后依次是长江中游、川渝地区及长三角地区.从省域层面看,综合效率排名前十的省市有天津、山东、河南、广东、宁夏、北京、江西、河北、福建和上海.通过2010年与2018年基于效率临界点的区域划分可知,中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效率呈现出“双低型”省市数量减少、“双高型”省市数量增加的趋势.深化了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内涵,有效避免了仅从产出视角评估跨区域产学协同效率时的偏差,对于实现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产学协同 创新效率 协同度 DEA
下载PDF
基于协同理论的文体旅产业学院建设与实践探索——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
13
作者 陈哲 王艳 刘晓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产业学院是由高校专业院系与行业知名企业建立的、实施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创新、服务于某个行业企业的具有健全的独立运行机制的新型办学机构。产业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院校转型的重要抓手,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 产业学院是由高校专业院系与行业知名企业建立的、实施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创新、服务于某个行业企业的具有健全的独立运行机制的新型办学机构。产业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院校转型的重要抓手,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了教学与就业的通道,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是产教融合一体化的新组织形态。基于协同理论,结合西安成为特色型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背景,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实习就业平台搭建、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了文体旅产业学院的建设实践,全面阐述了文体旅产业学院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旅产业学院 协同理论 建设路径
下载PDF
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财政压力的调节效应
14
作者 张灿 李继霞 袁振龙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运用三阶段SBM—DEA模型测算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相关性。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强度、财政压力和绿色创新效率间关系。研究表明,绿色创新具有空... 运用三阶段SBM—DEA模型测算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相关性。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强度、财政压力和绿色创新效率间关系。研究表明,绿色创新具有空间正相关性,高—高集聚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的省份,低—低集聚主要在西部地区省份;环境规制强度能显著提升绿色创新效率,验证了波特假说;而财政压力却抑制了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未来应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建立收支分权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均衡提升地区绿色创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强度 财政压力 绿色创新效率 产业协同
下载PDF
区域农业全产业链情报生态系统:内涵、结构、特征及运行机制
15
作者 朱文韬 栾敬东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8-58,共11页
区域农业全产业链情报生态系统为区域农业全产业链的有效运转提供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生产全过程监测与保障、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情报服务,是区域农业全产业链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子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区... 区域农业全产业链情报生态系统为区域农业全产业链的有效运转提供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生产全过程监测与保障、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情报服务,是区域农业全产业链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子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区域农业全产业链情报生态系统的内涵作了界定,分析了由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等4个子系统构成的区域农业全产业链情报生态系统的嵌套结构,提出了区域农业全产业链情报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区域性、复杂性、共生性与协同演化性等多方面特征的情报生态协同体,并结合安徽皖垦集团案例作了深入分析。最后,解析了区域农业全产业链情报生态系统的全产业链各节点间的协同驱动、外层系统与中间系统间的协同驱动、情报聚合与输送、多维立体驱动和动态演化驱动等五大关键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业全产业链 情报生态系统 嵌套结构 生态协同体
下载PDF
困境与纾解:供需协同视角下体育培训业的高质量发展
16
作者 智若愚 张大志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7期89-92,共4页
体育培训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体育强国建设。该文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探讨供需协同视角下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目前,我国体育培训业的现实困境表现为市场需求旺盛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市场... 体育培训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体育强国建设。该文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探讨供需协同视角下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目前,我国体育培训业的现实困境表现为市场需求旺盛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市场快速扩张与无效供给过剩并存、供需结构性失衡造成体育培训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提出:需求侧要打破信息壁垒,激发消费者体育培训有效消费需求;供给侧要完善供给体系,助力体育培训机构有效供给能力提升;优化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培训业 高质量发展 困境 供需协同
下载PDF
基于“纺织工业记忆”的空间交互平台构建模式探究——以西安市纺织城为例
17
作者 唐园园 连华 +2 位作者 罗贤玉 何点羽 汤玉婷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和产业迭代升级,工业遗产也正因老旧工业厂区的废弃、拆除而面临保护、传承不利的困境,亟需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挖掘其内在价值,寻找科学合理的保护路径。研究以西安纺织城为例,在对其现存问题、保护困境、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和产业迭代升级,工业遗产也正因老旧工业厂区的废弃、拆除而面临保护、传承不利的困境,亟需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挖掘其内在价值,寻找科学合理的保护路径。研究以西安纺织城为例,在对其现存问题、保护困境、需求分析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以青年学者为活力因子,植入城市新功能与业态,提出了通过构建空间交互平台的四种模式以促进纺织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期为同类型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 纺织工业记忆 西安纺织城 空间交互平台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工商协同营销模式研究
18
作者 冯波兴 刘阳 +3 位作者 赵涛 郭梁 蒲雪松 周家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58-265,共8页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控烟政策的发布,国家层面对烟草销售、购买的政策趋向逐步收紧,传统的烟草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从2015年至今,新零售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数据,烟草行业与大数据的...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控烟政策的发布,国家层面对烟草销售、购买的政策趋向逐步收紧,传统的烟草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从2015年至今,新零售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数据,烟草行业与大数据的结合势在必行.烟草行业信息化与行业中一致推行的工商营销协同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通过探索目前烟草行业的理念以及工商协同营销的案例,结合大数据以及烟草行业自身特征,对烟草行业的工商协同模式进行研究.新模式对于烟草行业的信息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深度协同 标签化 大数据 画像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绿色转型的协同驱动效应--基于系统动态行为视角
19
作者 曹长帅 苏迎娟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多驱动要素联动调控,厘清各系统要素的因果反馈回路,文章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工业绿色转型驱动要素的动态效应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物质资本与技术资本对工业绿色转型存在最佳协...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多驱动要素联动调控,厘清各系统要素的因果反馈回路,文章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工业绿色转型驱动要素的动态效应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物质资本与技术资本对工业绿色转型存在最佳协同驱动效应,且具有内在耦合关系;数字经济、能源结构、环境政策、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要素均能显著推动工业绿色转型,但人口要素的缓慢增长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抑制效应;与单要素驱动相比,多要素协同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拉升作用最为明显,多要素协同的累积效应能够促使各独立要素形成耦合共同体,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绿色转型 系统动力学 协同驱动效应
下载PDF
我国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时空差异研究
20
作者 刘珂 赵明雪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8,共9页
加快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度指标体系,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算2017-2021年全国31个省份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度,借助GWR模型找出影响“双链”融合度的关键影响因... 加快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度指标体系,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算2017-2021年全国31个省份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度,借助GWR模型找出影响“双链”融合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其空间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全国“双链”融合度呈波动性上升趋势,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研究期内,我国“双链”融合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热点区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人均GDP、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政府治理水平和人口密度是“双链”融合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均为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创新链 融合度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GWR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