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两次特大暴雨成因的诊断对比 被引量:22
1
作者 管勇 刘玉明 +2 位作者 胡丽华 梁敏妍 杨群娜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571,共7页
利用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每日4次再分析等资料,对发生在粤西地区的两次特大暴雨进行综合对比诊断分析,试图为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这两次特大暴雨均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在充分的水汽、较强的上升运动... 利用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每日4次再分析等资料,对发生在粤西地区的两次特大暴雨进行综合对比诊断分析,试图为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这两次特大暴雨均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在充分的水汽、较强的上升运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等条件下产生的。暴雨落区和水汽通量散度负大值区、850hPaθse的高值区、θse等值线密集区、螺旋度大值区、垂直速度最大区中心的走向、落区基本一致,暴雨的强度和各物理量值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成因 特大暴雨 物理量场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云南中尺度对流系统地闪分布差异及成因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杰 张腾飞 +1 位作者 尹丽云 谢屹然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6-1158,共13页
利用NCEP/NCAR资料以及气象卫星和闪电定位系统等探测资料对2010年3种中尺度对流雷暴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S频繁地闪对应着TBB≤-52℃,但其低中心及其梯度大值区和地闪频数空间分布不同,MCS具有后侧对流发展型、中间对流发展型、... 利用NCEP/NCAR资料以及气象卫星和闪电定位系统等探测资料对2010年3种中尺度对流雷暴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S频繁地闪对应着TBB≤-52℃,但其低中心及其梯度大值区和地闪频数空间分布不同,MCS具有后侧对流发展型、中间对流发展型、前侧对流发展型等三种特征;北方低槽切变配合南方倒槽、高层偏北气流叠加在低层偏南气流上的垂直风场结构、深厚的减弱台风低压倒槽为MCS提供有利环流背景,而近地面800 h Pa中尺度辐合线是诱发MCS的直接影响系统,且对流和地闪易于在偏南暖湿气流或风辐合一侧发展;500 h Pa以下水平风辐合及高低层间垂直风切变和垂直风辐合导致强烈上升运动,低层上升气流和高层下沉气流的有利配合及稳定次级垂直环流保障上升气流的维持,为MCS发展提供抬升动力机制;高层强大偏东风和垂直风切变导致对流区在MCS后侧,高层偏东风速小于承载层导致对流区出现在MCS前侧,而弱的风或弱的垂直风切变则导致地闪发生在MCS中部对流区;低层大气温度高于周围大气和650~750 h Pa高湿层的存在为MCS发展提供足够热力不稳定条件和充沛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中尺度对流系统 诊断分析 地闪分布差异 成因 气象卫星
下载PDF
凉山“8·31”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诊断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文龙 谌贵王旬 李文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91-297,共7页
为了探索川西南山地大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机制,利用实况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12年8月30~31日发生在凉山州北部的一次致洪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诊断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 为了探索川西南山地大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机制,利用实况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12年8月30~31日发生在凉山州北部的一次致洪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诊断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由两高之间的切变和较强的西南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雨区位于能量锋南侧,中低层不稳定能量丰富;垂直方向上相对涡度显著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并伴随强烈的上升运动成为暴雨发生重要的动力条件;显著增大的水汽通量与强水汽辐合是大暴雨天气发生的重要水汽条件。MCS维持时间较长且稳定少动是导致暴雨的直接原因;近地层的中尺度辐合线是触发强对流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致洪暴雨 诊断分析 中尺度特征 水汽 辐合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