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ght to Peace as Part of Human Rights: Controversy and Connotation
1
作者 唐颖侠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5年第5期474-485,共12页
Pea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right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is based on a peaceful environment.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whole world to protect human rights.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 devotes... Pea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right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is based on a peaceful environment.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whole world to protect human rights.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 devotes itself to the relevant declarations of right to peace, leading to heated debates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right to peace roots in seeking of human dignity, and it is both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human rights. The right to peace enumerates the range of individuals and people, and it stresses the state responsibility in particular. The content of the right to peace overlap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human rights. The core of the right to peace is non-derogable rights. We should protect it via both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and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during the period of war and armed confl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ht to peace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 debate
下载PDF
General debate on ITEM 6——by Mr. Mao Junxiang, China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2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2021年第1期26-26,共1页
We earnestly ask the Human Rights Council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the right to life and health of people and the systemic racism in the face of the pandemic in America.First,i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outbre... We earnestly ask the Human Rights Council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the right to life and health of people and the systemic racism in the face of the pandemic in America.First,i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outbreak,the U.S.government needs to do better in protecting the rights to life and health of people in Amer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ightS debate
下载PDF
Local Legislation Giving Single Women Birth Right Caught in Debate
3
作者 MA YANG & MA GUIHUA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3年第2期35-36,共2页
Chen Yifan, who is resolved to be single for life, has never expected that at 45, she can realize her dream of producing a baby for herself without having to get married—and legally.
关键词 in on of that Local Legislation Giving Single Women Birth right Caught in debate have for
下载PDF
On the Dilemma of Contemporary Liberal Theory of Moral Rights for Penalty Justification——Exemplified by the Right to Personal Liberty
4
作者 ZHANG Fengming LIU Zuoyo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4年第4期951-975,共25页
Contemporary liberal theory on moral rights argues that moral rights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 liberty constitute a strong constraint on the boundaries of state power.Therefore,the core issue of the penalty justificati... Contemporary liberal theory on moral rights argues that moral rights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 liberty constitute a strong constraint on the boundaries of state power.Therefore,the core issue of the penalty justification is not the purpose of the penalty,but the reason for the penalty to refrain from infringing on the moral rights of individuals.In order to justify the penal system,scholars have explored solutions such as limiting the content of rights,waiving rights,and finally rights forfeiture.However,the concept of rights forfeiture cannot be reasonably integrated into the framework of the liberal theory of moral rights.The failure of these attempts stems from the patchwork understanding of rights presupposed by the liberal theory of moral rights.There is another systematic way of understanding rights that offers a better justification.Individual rights are not an independent non-derivative moral justification,and both individual rights and the penal power of the state are only part of a specific(realistic or ideal)system of rules that collectively serve certain values.The real question of penalty justification is not why the punishment does not infringe on the moral rights of individuals,but whether the overal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including the penal system,are justifiable for all citizens,including the pun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al rights penalty justification consent forfeiture deprivation
下载PDF
Can Migrant Farmers Really Be Integrated Into Urban Life?
5
作者 邓大松 胡宏伟 《China Economist》 2008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Recently,China has experienced a noteworthy phenomenon among migrant workers characterized by them being"moving but not settled down,settled down butexcluded".This is due to their"intrinsic citizenship&... Recently,China has experienced a noteworthy phenomenon among migrant workers characterized by them being"moving but not settled down,settled down butexcluded".This is due to their"intrinsic citizenship"lagging behind their"extrinsic citizenship".In a normal state,however,"intrinsic citizenship"should proceed insynchronization with"extrinsic citizenship".In reality,"intrinsic citizenship"is manifested as the positioning and recognition of one’s self-identity role.By carryingout a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igrant workers self-identity role,we nd that"intrinsic citizenship"lags behind"extrinsic citizenship"primarily dueto differences in migrant farmers’education,age and marital status.The most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migrant farmers cannot acquire the same basic civilrights of regular citizens,including basic social security rights.In other words,migrant farmers are deprived of their basic civil rights to which citizens are entitled.In light of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is phenomenon,an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reached,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for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formigrant farmers to acquire social security rights and accelerate their citizenship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ity DEPRIVATION INCLUSION CITIZENSHIP SOCIAL Security rights.
下载PDF
中国“稀土案”再回首:WTO组织成员方的权利保障
6
作者 张哲畅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6-91,共6页
尽管当初中国"稀土案"的最终裁决令人惋惜和遗憾,也改变了中国限制自然资源出口的相关措施,但在尘嚣平静之后却不难发现,中国作为WTO成员方在裁决中被否定了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1.3条引用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 尽管当初中国"稀土案"的最终裁决令人惋惜和遗憾,也改变了中国限制自然资源出口的相关措施,但在尘嚣平静之后却不难发现,中国作为WTO成员方在裁决中被否定了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1.3条引用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的权利。这一裁决看似只是约束了当事双方的经济行为,却由于DSU裁决具有借鉴先例之传统,裁决之影响在于必然会引起成员方在WTO体系中权利处于不确定状态,提高权利风险。尤其是在相关协定之间尚未明确彼此关系的前提下,成员方的权利保障显得格外重要,需要基于分析引起当前权利风险的缘由,探寻权利保障之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贸组织 成员方 权利之辩 权利风险 权利保障
下载PDF
诉讼代理权瑕疵的补正机制探讨
7
作者 周虹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19,共6页
《民事诉讼法》及其《民诉法解释》尚未对诉讼代理权出现瑕疵时人民法院的处理机制做出制度安排,对此,可以在有效借鉴域外的暂时许可进行诉讼、指定期间补正制度基础上对我国诉讼代理权瑕疵的补正问题进行制度化构建。因此,按照问题导... 《民事诉讼法》及其《民诉法解释》尚未对诉讼代理权出现瑕疵时人民法院的处理机制做出制度安排,对此,可以在有效借鉴域外的暂时许可进行诉讼、指定期间补正制度基础上对我国诉讼代理权瑕疵的补正问题进行制度化构建。因此,按照问题导向的研究要求,应当以辩论原则、比例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为指导,从建立以职权查明代理权是否存在为基础的司法秩序维护机制、设定相对灵活的瑕疵补正机制以保障当事人辩论权和防范通过代理权瑕疵补正机制滥用诉讼权利等不同维度,推动构建诉讼代理权瑕疵的补正机制,从而促进诉讼程序的有序有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代理权瑕疵 辩论权 瑕疵补正机制
下载PDF
乡村建设行动中的农民主体性参与: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
8
作者 侯同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33,共12页
农民主体性参与是推动乡村建设行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其作用发挥不仅要以提高农民参与能力为基础,更要通过优化治理结构保障农民参与权利。基于鲁镇乡村建设行动案例,发现其陷入了农民参与的主体性缺失困境,表现为农民的被动参与、消极参... 农民主体性参与是推动乡村建设行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其作用发挥不仅要以提高农民参与能力为基础,更要通过优化治理结构保障农民参与权利。基于鲁镇乡村建设行动案例,发现其陷入了农民参与的主体性缺失困境,表现为农民的被动参与、消极参与和牟利参与,违背了主动性、积极性和公益性参与的初衷。权利挤压是农民主体性参与缺失的生成逻辑:为了顺利开展高标准乡村建设行动,地方政府凭借与村庄精英和工商资本的目标合意形成利益共同体,并基于资源共注和收益分配强化利益整合。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村庄精英和工商资本分别以行政约制、有限动员和机会隔离的方式,排斥目标不同、资源不足的普通农民,这挤压了农民参与的权利,导致农民主体性参与缺失。破解农民参与的主体性缺失困境,需要适当给予基层自由裁量权、创新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强化农民参与的责任意识以激活村社集体,以保障农民参与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行动 农民主体性参与 利益共同体 权利挤压
下载PDF
法律观点开示义务的本土化路径——以纠纷实质化解为视角
9
作者 马思程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法官知法的诉讼构造保证了法官独立适用法律,但也埋下了法律适用突袭的隐患。为解决该隐患,大陆法系部分国家明确了法律观点开示义务。该义务在我国经历了从一般法律释明到具体法律观点释明两个发展阶段,逐步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法律观点... 法官知法的诉讼构造保证了法官独立适用法律,但也埋下了法律适用突袭的隐患。为解决该隐患,大陆法系部分国家明确了法律观点开示义务。该义务在我国经历了从一般法律释明到具体法律观点释明两个发展阶段,逐步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法律观点开示内涵。我国的法律观点开示义务虽然最早溯及于2002年《民事证据规定》第三十五条,而2019年修正之后的《民事证据规定》五十三条更接近学理上关于法官法律观点开示义务的通说,但该条的具体适用仍须通过类型化分析予以明确。通过分析每一类适用类型与规范本旨的契合与否,可以得出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第五十三条各种适用细节的应有之义,以此作为建构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法律观点开示义务的规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知法 法律观点开示义务 突袭裁判 辩论权
下载PDF
试论我国资格刑的制度完善
10
作者 徐瑞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31-35,47,共6页
作为现代刑罚规范结构组成部分的资格刑,在刑罚轻型化的趋势下具有重要价值,发挥资格刑效用是刑事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需求。审视我国立法,资格刑存在内容设置失当、类型单一、主体片面、体系性缺乏的问题,难以回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现代刑罚规范结构组成部分的资格刑,在刑罚轻型化的趋势下具有重要价值,发挥资格刑效用是刑事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需求。审视我国立法,资格刑存在内容设置失当、类型单一、主体片面、体系性缺乏的问题,难以回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与我国轻罪立法趋势不相适应。应当对资格刑实体规范进行体系化建设以及结构优化,对剥夺政治权利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增设从业禁止的刑罚措施、将单位犯罪纳入惩治体系,完善我国资格刑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格刑 剥夺政治权利 职业禁止 单位犯罪
下载PDF
试论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116
11
作者 田平安 刘春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8,共6页
本文侧重论述了未来民事诉讼模式的建立问题。文章认为,长期的职权主义或超职权主义现象应当结束。根据中国的国情、民事诉讼与生俱来的社会公益性以及各国改革的经验,未来的民事诉讼不应该是纯粹当事人主义而应该是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
关键词 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 民事诉讼法 中国国情 当事人利益 社会利益
下载PDF
缺陷与克服:对答辩随时提出制度的反思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伯安 胡充寒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8期53-55,共3页
保证诉权与答辩权平等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理想的民事诉讼程序应当保证这一原则得到落实。我国《民事诉讼法》在构建诉权与答辩权的关系时,实行答辩随时提出制度,被告可以随时提出答辩状而不会导致失权,其目的在于确保被告能够对抗... 保证诉权与答辩权平等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理想的民事诉讼程序应当保证这一原则得到落实。我国《民事诉讼法》在构建诉权与答辩权的关系时,实行答辩随时提出制度,被告可以随时提出答辩状而不会导致失权,其目的在于确保被告能够对抗原告随时变更、增加诉讼请求,答辩被视为被告的一项诉讼权利。《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颁行后,原告变更、追加诉讼请求的时间受到了限制,答辩状随时提出丧失了制度基础,其缺陷日益彰显,构建答辩失权制度是克服这种缺陷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辩随时提出制度 民事诉讼法 答辩失权制度 诉讼模式
下载PDF
对抗与和谐——谈法官的释明权 被引量:7
13
作者 陶建国 何秉群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7-151,159,共6页
释明权制度对修正辩论主义的形骸化、明确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关系,进而实现公平地解决纠纷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官的释明包括消极的释明和积极的释明,释明内容主要为请求内容的释明、请求原因的释明、证明促使以及法律观点的指明等。目前,... 释明权制度对修正辩论主义的形骸化、明确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关系,进而实现公平地解决纠纷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官的释明包括消极的释明和积极的释明,释明内容主要为请求内容的释明、请求原因的释明、证明促使以及法律观点的指明等。目前,在如何行使释明权以及行使程度和范围等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些问题主要靠判例来解决。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尚未引入释明权制度,因此,对该制度的探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释明权 释明义务 辩论主义 诉讼请求
下载PDF
沉默权的是非之争与正当根据(上)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长永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5-71,共7页
英美国家关于沉默权的争论并没有要完全否定沉默权的意思 ,而只是对沉默权的具体规则有不同意见 ;沉默权是一项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 ,它既有重要的诉讼价值 ,又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一些国家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它进行... 英美国家关于沉默权的争论并没有要完全否定沉默权的意思 ,而只是对沉默权的具体规则有不同意见 ;沉默权是一项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 ,它既有重要的诉讼价值 ,又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一些国家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它进行的限制均附带有严格的条件 ,沉默权的基本精神并没有受到损害。坚持和发展沉默权制度 ,仍然是当今世界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权 正当根据 诉讼价值 相对性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米兰达规则
下载PDF
沉默权的是非之争与正当根据(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长永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63,共9页
英美国家关于沉默权的争论并没有完全否定沉默权的意思 ,而只是对沉默权的具体规则有不同意见。沉默权是一项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 ,它既有重要的诉讼价值 ,又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一些国家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它进行的... 英美国家关于沉默权的争论并没有完全否定沉默权的意思 ,而只是对沉默权的具体规则有不同意见。沉默权是一项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 ,它既有重要的诉讼价值 ,又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一些国家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它进行的限制均附带有严格的条件 ,沉默权的基本精神并没有受到损害。坚持和发展沉默权制度 ,仍然是当今世界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权 争论 正当根据 诉讼价值 相对性
下载PDF
民法总则如何反映民事权利? 被引量:9
16
作者 崔建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83,173,共9页
民法总则虽然不宜再沿用民法通则一字排开地规定财产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类型,但并不可将民事权利的规范完全交给民法典的各分则编,而是应当设置民事权利的一般规则,其规范范围受制于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虽然不宜再沿用民法通则一字排开地规定财产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类型,但并不可将民事权利的规范完全交给民法典的各分则编,而是应当设置民事权利的一般规则,其规范范围受制于民法总则的体系及其章节内容,受制于民法典所规制的内容,受制于民法典奉行的理念、指导思想。民法总则不但应规定民事权利的设立及行使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原则,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等原则,而且应就期待权、抗辩权的构成、类型、效力等内容设置必要的规范。即使民法总则乃至民法典无法将所有的民事权利规范收拢在怀,也不可盲目地高倡"法不禁止即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 民事权利 规范 期待权 抗辩权
下载PDF
我国刑罚体系外资格刑的整合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荣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70,共5页
在我国刑罚体系外存在大量资格刑。这些资格刑无资格刑之名,行资格刑之实,且设计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为更好地发挥资格刑预防再犯的作用,有必要对这些体系外资格刑进行整合:在刑罚体系中增设禁止从事特定职业或活动资格;分解剥夺政治... 在我国刑罚体系外存在大量资格刑。这些资格刑无资格刑之名,行资格刑之实,且设计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为更好地发挥资格刑预防再犯的作用,有必要对这些体系外资格刑进行整合:在刑罚体系中增设禁止从事特定职业或活动资格;分解剥夺政治权利刑,将体系外的剥夺公职资格相关规定纳入其中;增设复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体系 资格刑 整合 复权
下载PDF
三种视角下的失地农民权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晓平 江立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5-8,31,共5页
为了总结近年来中国征地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日益突出的现有研究成果和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现有的失地农民权益研究中主要存在3种研究视角,即社会结构的视角、社会制度的视角和不同主体... 为了总结近年来中国征地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日益突出的现有研究成果和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现有的失地农民权益研究中主要存在3种研究视角,即社会结构的视角、社会制度的视角和不同主体博弈的视角。3种研究视角下的研究都得出了失地农民权益普遍受损,应进行征地制度改革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共性的结论,但在具体的改革方案上仍然存在着分歧。未来失地农民权益研究应更注重失地农民群体内的差异性以及失地农民自身的主体性,对失地农民权益问题进行动态的机制分析和系统的对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 征地制度
下载PDF
黄百家与日月五星左、右旋之争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小明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231,共10页
关于中国古代日月五星左、右旋之争 ,继清初的王锡阐之后 ,不但没有平息的迹象 ,反而由于传入的西方天文学特别是其多重天说的影响 ,至少与王锡阐同时或稍后的梅文鼎 (持左旋说 )、黄百家 (持右旋说 )等人又以中西会通的视角 ,重启论争... 关于中国古代日月五星左、右旋之争 ,继清初的王锡阐之后 ,不但没有平息的迹象 ,反而由于传入的西方天文学特别是其多重天说的影响 ,至少与王锡阐同时或稍后的梅文鼎 (持左旋说 )、黄百家 (持右旋说 )等人又以中西会通的视角 ,重启论争。黄百家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 ,即主要以当时在中国最先进的西方第谷“准地心体系” (特别是其多重天说 )及其测定数据 ,对左旋说进行质疑 ,同时使传统右旋说克服了致命缺陷——日月高下与一重天之间的矛盾 ,而且还自然蕴含着左旋说在天体层次观念等方面的所长 ,从而又将传统的右旋说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月五星 黄百家 左旋说 右旋说 天体运动论
下载PDF
资格刑之反思与重构——以剥夺政治权利为视角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3-86,共4页
本文对我国现有资格刑进行了反思。提出淡化剥夺政治权利的政治色彩 ,以“剥夺公权”代替“剥夺政治权利”,并删去“政治自由”的内容。增加“禁止从事特定职业”和“剥夺荣誉”,以使资格刑体系更完善。同时建议实行资格刑的分立与复权... 本文对我国现有资格刑进行了反思。提出淡化剥夺政治权利的政治色彩 ,以“剥夺公权”代替“剥夺政治权利”,并删去“政治自由”的内容。增加“禁止从事特定职业”和“剥夺荣誉”,以使资格刑体系更完善。同时建议实行资格刑的分立与复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夺公权 禁止职业 剥夺荣誉 制度创新 资格刑 剥夺政治权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