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ion of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nalysis and 3D Geostatistical Modeling of Pliocene–Pleistocene Delta,F3 Block,Netherlands 被引量:1
1
作者 Haris Ahmed KHAN Ali Asghar SHAHID +3 位作者 Muhammad Jahangir KHAN Taher ZOUAGHI Maria Dolores ALVAREZ Syed Danial Mehdi NAQV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56-268,共13页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units of F3 Block,within a wave-dominated delta of Plio–Pleistocene age.Three wells of F3 block and a 3D seismic data,are utilized in this resear...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units of F3 Block,within a wave-dominated delta of Plio–Pleistocene age.Three wells of F3 block and a 3D seismic data,are utilized in this research.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of 3D seismic interpretation were utilized to mark the 11 surfaces on the seismic section.Integration of seismic sequence stratigraphic interpretation,using well logs,and subsequent 3D geostatistical modeling,using seismic data,aided to evaluate the shallow hydrocarbon traps.The resulting models were obtained using System Tract and Facies models,which were generated by using sequential stimulation method and their variograms made by spherical method,moreover,these models are validated via histograms.The CDF curve generated from upscaling of well logs using geometric method,shows a good relation with less percentage of errors(1 to 2 for Facies and 3 to 4 for System Tract models)between upscaled and raw data that complements the resulted models.These approaches help us to delineate the best possible reservoir,lateral extent of system tracts(LST and/or HST)in the respective surface,and distribution of sand and shale in the delta.The clinoform break points alteration observed on seismic sections,also validates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interpretation.The GR log-based Facies model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based System Tract model of SU-04-2 showed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presence of sand bodies and majorly LST,respectively,mainly adjacent to the main fault of the studied area.Moreover,on the seismic section,SU-04-2 exhibits the presence of gas pockets at the same location that also complements the generated Facies and System Tract models.The generated models can be utilized for any similar kind of study and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3 block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stratigraphy facies modeling system tract modeling F3 block North Sea
下载PDF
陆相盆地层序及体系域模式——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郭少斌 曲永宝 王树学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42,共6页
在全面了解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陆相层序及体系域发育仍受湖平面相对变化控制,构造、气候及沉积物供给的控制作用最终通过湖平面变化表现出来。而湖平面的变化可分为完整旋回与不完整旋回两种情况,进而提出了所形成... 在全面了解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陆相层序及体系域发育仍受湖平面相对变化控制,构造、气候及沉积物供给的控制作用最终通过湖平面变化表现出来。而湖平面的变化可分为完整旋回与不完整旋回两种情况,进而提出了所形成的层序及体系域模式:在完整旋回中形成了湖泊充填、湖泊扩张、湖泛和湖泊萎缩4个体系域,对应层序为Ⅰ型层序;在不完整旋回中形成了湖泊充填、湖泊扩张、湖泛3个体系域,或者湖泊扩张、湖泛、湖泊萎缩3个体系域,对应层序为Ⅱ型层序。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实际工作为例,提出了中生代层序及体系域划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层序地层 体系域模式 松辽盆地 斜坡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非海相沉积层序模式 被引量:29
3
作者 魏魁生 叶淑芬 +4 位作者 郭占谦 徐宏 任延广 王玉华 孙显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0-60,共11页
本文阐述了层序地层学在松辽盆地应用的主要依据,总结了白垩系层序地层的基本特征。归纳出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在岩芯中层序边界附近见古土壤或根土层、河床滞留砾岩、水进滞留砾岩、水下滑塌、钙质结核及相突变现象,层序边界之上覆... 本文阐述了层序地层学在松辽盆地应用的主要依据,总结了白垩系层序地层的基本特征。归纳出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在岩芯中层序边界附近见古土壤或根土层、河床滞留砾岩、水进滞留砾岩、水下滑塌、钙质结核及相突变现象,层序边界之上覆盖风暴岩、三角洲前缘席状流沉积、冲积扇、鲕粒灰岩、生物屑灰岩、物性良好的砂岩和火山岩。层序边界的测井响应特征为退积/前积渐变型、退积/加积突变型、加积/前积型、前积/前积型等。在地震剖面上,层序边界处见削截、上超、顶超等反射结构。根据地震、测井和岩芯资料的综合解释,重点论述了主要含油层系的体系域特征,由此提炼出松辽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理想模式。低水位体系域由滞后平衡表面之下的冲积扇、河口砂坝、“下切谷”充填物、滑塌、碎屑流沉积、浊积岩及三角洲前缘席状流沉积组成;水进体系域发育风暴岩、砂滩、砂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叠层石和碳酸盐浅滩;典型的密集段形成于海泛期,赋存于水进体系域顶部和高水位体系域底部;高水位体系域主要有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曲流河体系组成。经对比,松辽盆地与海相基准面变化的二级旋回趋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松辽盆地 非海相沉积 体系域 白垩纪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构造特征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斌 孟自芳 +2 位作者 李相博 卢红选 郑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2-339,共8页
在深入研究泌阳凹陷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证实泌阳凹陷具有独特的盆地结构样式和形成机制。南侧及东侧盆地主控断裂发育区为陡坡生长断裂型层序分布区,北侧为典型的缓坡型层序样式,相似于墨西哥湾生长断层层序地层模式。... 在深入研究泌阳凹陷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证实泌阳凹陷具有独特的盆地结构样式和形成机制。南侧及东侧盆地主控断裂发育区为陡坡生长断裂型层序分布区,北侧为典型的缓坡型层序样式,相似于墨西哥湾生长断层层序地层模式。通过对层序体系域构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的独特的构造背景条件分析,建立了泌阳凹陷断陷湖盆层序地层模式,认为泌阳凹陷断陷湖盆完整的陆相层序体系域具有四分性: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分析了主要含油层段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地层发育三种类型的三角洲沉积砂体:扇三角洲、近源三角洲和远源三角洲,并对其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模式
下载PDF
陆相层序地层学进展与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5
作者 顾家裕 张兴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4-490,共7页
陆相层序地层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层序地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陆相盆地沉积受多种因素控制 ,而且不同类型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又各不相同 ,造就了陆相盆地沉积类型多、相变快、横向连续性差、纵向上层序厚度变化大 ,频繁的湖侵湖退使湖... 陆相层序地层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层序地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陆相盆地沉积受多种因素控制 ,而且不同类型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又各不相同 ,造就了陆相盆地沉积类型多、相变快、横向连续性差、纵向上层序厚度变化大 ,频繁的湖侵湖退使湖盆沉积垂向上韵律变化快 ;因此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结构和模式更为复杂 ,研究更为困难。在研究与实践中 ,中国学者根据陆相盆地的边界特征、体系域边界特征、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是否有坡折带等因素 ,建立了符合中国盆地沉积实际的坳陷型盆地和断陷型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和模式。控制陆相地层层序发育的因素主要是湖平面的变化、构造、气候、基准面的变化和物源的供给 ,特别是构造和气候显得十分重要 ,它们直接控制了湖平面的变化。陆相地层层序研究的方法体系主要包括露头层序研究方法、实验观测和分析方法、测井层序地层分析、地震层序地层分析和层序地层的数值模拟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区带勘探阶段、目标勘探阶段和开发阶段 ,层序地层学都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层序地层 体系域 模式 勘探和开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的“沉积滨线坡折”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受权 郭文平 +3 位作者 杨凤根 颜其彬 刘树根 童崇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29,共10页
在分析断陷湖盆陡坡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可容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沉积响应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断陷湖盆陡坡带参照井选取的可容空间机理 ,并阐明了参照井的选择原则 ;根据参照井处的沉积相迁移特征及体系域叠置样式 ,建立了在参照井的背景下 ... 在分析断陷湖盆陡坡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可容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沉积响应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断陷湖盆陡坡带参照井选取的可容空间机理 ,并阐明了参照井的选择原则 ;根据参照井处的沉积相迁移特征及体系域叠置样式 ,建立了在参照井的背景下 ,Ⅰ型与Ⅱ型陆相层序划分及其层序界面判识标准 ,以及低水位体系域 (LST)、水进体系域 (TST)、高水位体系域 (HST)及水退体系域 (RST)的识别模式。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老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 ,采用泌 2 0 7井为参照井 ,开展了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尝试性研究 ,并编制了该层段的陆相层序地层等时框架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选取参照井的办法 ,可以有效地解决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分析中的“沉积滨线坡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陡坡带 层序地层学 老第三纪 沉积滨线坡折 参照井
下载PDF
华北地台早二叠世太原组和山西组煤沉积模式与生烃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程克明 熊英 +1 位作者 马立元 李新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在华北地台东部(鲁西)、中部(晋中)和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煤系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成煤环境,山西组煤系则主要形成于陆相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成煤环境。这两种环境下形成的煤在硫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方... 在华北地台东部(鲁西)、中部(晋中)和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煤系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成煤环境,山西组煤系则主要形成于陆相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成煤环境。这两种环境下形成的煤在硫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太原组煤中总硫含量比山西组煤高,太原组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以黄铁矿硫为主,山西组煤以硫酸盐硫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中,太原组煤的镜质组平均含量高,且以基质镜质体为主,惰性组平均含量低;山西组煤的镜质组平均含量相对低,且其中的基质镜质体平均含量远低于太原组,惰性组平均含量却比太原组煤高。太原组煤的凝胶化指数值较大,而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值较小;山西组煤则凝胶化指数值较小而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值较大。从煤成烃角度出发,太原组煤系优于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应是华北地台最有利的生烃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 煤沉积模式 煤显微组分 凝胶化作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满西区块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模式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因业 顾家裕 +2 位作者 CedricG 王招明 申银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5,共5页
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的相互作用控制了沉积物供给量以及可容空间被充填的规模。在强制海退情况下的缓坡边缘上 ,相对海平面下降期间过路沉积物未被输送到盆底 ,而被沉积为一组逐级下降的前积楔 ,形成强制海退体系域。塔里木... 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的相互作用控制了沉积物供给量以及可容空间被充填的规模。在强制海退情况下的缓坡边缘上 ,相对海平面下降期间过路沉积物未被输送到盆底 ,而被沉积为一组逐级下降的前积楔 ,形成强制海退体系域。塔里木盆地满西区块的东河砂岩等时段是基于东河砂岩段上部和下部所存在的层序界面 (不整合面 )而划分的 ,具有等时性 ,但岩性、岩相在不同位置、不同地区会有变化。东河砂岩等时段所属的层序SQ 1的层序界面是海平面长期下降的结果 ,并受到构造运动的加强作用 ,表现为一个盆地范围内广泛发育的不整合面。层序SQ 1的发育演化明显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 :在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发育海侵体系域 ;在海平面缓慢下降时期发育强制海退体系域。满西地区的东河砂岩是强制海退体系域的沉积产物 ,是在海退背景下发育的复合砂体 ,其展布非常复杂 ,多数呈点状或块状展布。层序SQ1的油气储集体主要分布于海岸带附近 ,它们是前滨—临滨沉积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海退体系域 沉积模式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琴 朱筱敏 +2 位作者 张满郎 况军 张年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5-580,共6页
综合阜东斜坡区侏罗系钻测井及地震资料 ,将侏罗系划分为六套层序。层序边界识别标志包括不整合面、古生物化石突变面、底砾岩及冲刷面等标志。体系域划分的关键是确定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位置。研究区侏罗系沉积时期存在较为明显... 综合阜东斜坡区侏罗系钻测井及地震资料 ,将侏罗系划分为六套层序。层序边界识别标志包括不整合面、古生物化石突变面、底砾岩及冲刷面等标志。体系域划分的关键是确定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位置。研究区侏罗系沉积时期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形坡折带 ,因此能够确定首次湖泛面的位置 ,建立起具有地形坡折带的层序地层模型。研究了侏罗系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即构造沉降、物质供应速率、气候和基准面升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层序边界 体系域 层序地层模式 准噶尔盆地 测井资料 地震资料
下载PDF
松辽坳陷深水湖盆层序界面特征及低位域沉积模式 被引量:55
10
作者 辛仁臣 蔡希源 王英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 ,松辽盆地为深水坳陷湖盆 ,沿长轴方向为缓坡 ,而在短轴方向为陡坡。缓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 ,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不明显 ,陡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不仅表现为沉积相... 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 ,松辽盆地为深水坳陷湖盆 ,沿长轴方向为缓坡 ,而在短轴方向为陡坡。缓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 ,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不明显 ,陡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不仅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 ,而且在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十分明显。在层序内部均可识别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在层序的低位域 ,沿盆地长轴方向 ,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十分发育 ,在河口的前方形成分布较广、相对较薄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及湖底扇 ;沿短轴方向 ,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不发育 ,而发育河口坝和远砂坝 ,向湖区方向 ,过渡为前三角洲和深湖沉积 ,在前三角洲和深湖沉积区发育大量重力流成因的湖底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坳陷深水湖盆 沉积相 地震剖面 三角洲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受权 郭文平 +1 位作者 刘树根 童崇光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四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为例,建立了断陆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①陆相层序及其体系域界面模式;②体系域模式;③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其中,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包括岩相格架模式及年代框架... 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四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为例,建立了断陆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①陆相层序及其体系域界面模式;②体系域模式;③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其中,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包括岩相格架模式及年代框架模式两个内容。研究结果显示,断陷湖盆陡坡带可识别出Ⅰ型和Ⅱ型两类陆相层序;一个完整的Ⅰ型陆相层序从下往上发育LST、TST、HST及RST四个体系域,共五个界面,除顶、底界面归属层序界面之外,其它三个界面皆为体系域界面;而Ⅱ型陆相层序缺失LST。无论何种体系域,其沉积体的几何形状均为模状体,且各体系域的沉积相横向配置呈现规律性变化。陆相层序地层等时框架模式清晰地显示了研究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的沉积充填史及其沉积层序时空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断陷 层序地层模式 陆相层序 断陷湖盆
下载PDF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格架概念及模式 被引量:251
12
作者 顾家裕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10,共5页
层序地层学不仅适用于陆相盆地,而且对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同于海相盆地。本文引人新的概念和方法,同时根据陆相盆地特征建立了陆相坳陷盆地地层层序模式及陆相断陷盆地中陡坡... 层序地层学不仅适用于陆相盆地,而且对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同于海相盆地。本文引人新的概念和方法,同时根据陆相盆地特征建立了陆相坳陷盆地地层层序模式及陆相断陷盆地中陡坡型和缓坡型两类地层层序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盆地
下载PDF
饶阳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大智 纪友亮 +3 位作者 张瑞峰 初丽兰 倪超 王林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8年第1期33-42,共10页
根据饶阳凹陷构造运动的演化阶段,结合地震、测井、岩相等基础资料,将古近系地层划分为三个二级层序,十个三级层序。层序Ⅲ、Ⅳ、Ⅴ和Ⅶ为湖泊层序,层序Ⅰ、Ⅱ、Ⅵ为气候层序,每个层序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根据饶阳凹陷构造运动的演化阶段,结合地震、测井、岩相等基础资料,将古近系地层划分为三个二级层序,十个三级层序。层序Ⅲ、Ⅳ、Ⅴ和Ⅶ为湖泊层序,层序Ⅰ、Ⅱ、Ⅵ为气候层序,每个层序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层序Ⅷ、Ⅸ、Ⅹ为河流层序,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针对不同构造部位和不同演化阶段层序发育不同的特点,总结了饶阳凹陷层序发育模式,将其划分为六种类型。分析了不同构造部位的含油气性,认为层序Ⅲ、Ⅳ、Ⅴ、Ⅵ是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古近系 层序地层 体系域 发育模式
下载PDF
潍北凹陷中新生代层序地层的沉积模式 被引量:12
14
作者 程有义 梁书义 丘东洲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27,共7页
潍北凹陷是受郯庐断裂带直接控制而发育起来的一个小型中新生代富含油气沉积盆地。根据地震反射界面特征 ,在凹陷孔店组和沙四段 (沙河街组四段 )内鉴别出 6个地震层序界面 ,进而划分为 5个三级层序。在分析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基... 潍北凹陷是受郯庐断裂带直接控制而发育起来的一个小型中新生代富含油气沉积盆地。根据地震反射界面特征 ,在凹陷孔店组和沙四段 (沙河街组四段 )内鉴别出 6个地震层序界面 ,进而划分为 5个三级层序。在分析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基础上 ,对层序内体系域和沉积特征进行了划分与分析。盆地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开裂期 ,早期沉降 ,再沉降 ,早期萎缩和晚期沉降五个阶段 ,并对凹陷内两种层序地层的沉积模式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北凹陷 层序界面 体系域 沉积演化模式 新生代 沉积盆地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大陆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王东坡 刘立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4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以松辽裂谷盆地为例,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泊盆地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适用于内陆湖泊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的术语和模式。根据大陆裂谷盆地的演化阶段特征,划分为同裂谷沉降超层序和后裂谷沉降超层序,指出两个超层序在形成机制... 本文以松辽裂谷盆地为例,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泊盆地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适用于内陆湖泊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的术语和模式。根据大陆裂谷盆地的演化阶段特征,划分为同裂谷沉降超层序和后裂谷沉降超层序,指出两个超层序在形成机制和组份上的差异,并相应建立了两类层序地展模式;根据古湖泊发展过程中出现枯水湖—丰水期—枯水期的周期性演化特点,划分为湖进体系域、湖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层序 体系域 层序地展模式 大陆裂谷盆地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泌阳断陷湖盆中的应用──以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受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41-552,共12页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以及在岩石类型和矿物成分上的特征,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划分为三个Ⅱ型层序,由南往北呈现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的沉积体系空间配置。泌阳断陷陆相...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以及在岩石类型和矿物成分上的特征,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划分为三个Ⅱ型层序,由南往北呈现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的沉积体系空间配置。泌阳断陷陆相地层层序的体系域具有四分性,其准层序组类型有四种:低位加积型、退积型、高位加积到和进积型。在综合利用研究区钻井、测井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地震相平面展布特征,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并由此归纳出研究区核三上段的沉积模式。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分三个陆相层序发育的共同特点,建立了泌阳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地层岩相格架模式;在连井剖面展序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编制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的年代层序地层框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陆相 地层层序 第三纪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模式 被引量:81
17
作者 冯有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35-642,共8页
以构造地层、层序地层分析和基准面分析原理为手段 ,对东营凹陷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型式、体系域构成和盆地充填模式进行了研究 ,在高分辨地震剖面、测井曲线、岩相和古生物等方面 ,识别出 3个级别的层序界面标志 ,建立了该凹陷层... 以构造地层、层序地层分析和基准面分析原理为手段 ,对东营凹陷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型式、体系域构成和盆地充填模式进行了研究 ,在高分辨地震剖面、测井曲线、岩相和古生物等方面 ,识别出 3个级别的层序界面标志 ,建立了该凹陷层序地层格架 ,将其下第三系划分为 1个构造层序 ,3个层序组 ,1 2个层序 ;确立了该凹陷 3个构造幕发育的 3种不同成因的三级层序型式 ,即初始裂陷型层序、裂陷伸展型层序和裂陷收敛型层序 .研究表明 ,该盆地层序的发育和沉积充填受控于因盆地幕式构造演化、气候变化和物源供给条件变化导致的沉积基准面升降旋回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 ,表现为不同级别构造运动、气候旋回和物源供给因素控制着不同级别层序及其体系域的发育 ,不同构造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盆地充填模式 第三系 东营凹陷 油气藏
下载PDF
古沙漠沉积及其层序单元——以鄂尔多斯白垩纪内陆古沙漠盆地为例 被引量:35
18
作者 程守田 刘星 +1 位作者 郭秀蓉 李志德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7-591,共5页
古沙漠是以风成沉积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环境的充填 ,由于风成沉积与水成沉积机制不同 ,目前以湖泛面为依据所开展的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研究的原则不能完全适用于古沙漠地层 .分析讨论了基于地下潜水面为沉积基准面的古沙漠沉积作用过程及其... 古沙漠是以风成沉积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环境的充填 ,由于风成沉积与水成沉积机制不同 ,目前以湖泛面为依据所开展的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研究的原则不能完全适用于古沙漠地层 .分析讨论了基于地下潜水面为沉积基准面的古沙漠沉积作用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探讨了古沙漠层序地层的构成及其单元的划分 ,并提出了古沙漠成因地层及沉积学研究的有关概念和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沙漠盆地 风成沉积生长模式 地政潜水面 古沙漠沉积 层序地层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与模式研究——以古龙—常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潘春孚 纪友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9-496,共8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等地区深层勘探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由于古龙—常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认识程度较低,该区还处于深层勘探初期阶段。古龙—常家围子断陷区沙河子组充填了一套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是该区重要的储层和生油层。...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等地区深层勘探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由于古龙—常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认识程度较低,该区还处于深层勘探初期阶段。古龙—常家围子断陷区沙河子组充填了一套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是该区重要的储层和生油层。综合利用测井、钻井、地震等资料,将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于陆相断陷湖盆沉积,识别出沙河子组三级层序顶底界面,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并在层序内部识别出高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建立了该区高精度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根据沙河子组地质结构和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建立了沙河子组层序地层模式:双向多断阶层序模式、双箕状不对称层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体系域 层序格架 层序模式
下载PDF
汤原断陷始新统新安村组与达连河组层序地层模式 被引量:3
20
作者 苗巧银 刘招君 +4 位作者 杜江峰 柳容 韩娇艳 潘明宝 张平 《地质学刊》 CAS 2015年第4期577-583,共7页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岩芯、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对三级层序进行识别,获得4个三级层序:新安村组为SX1、SX2两个三级层序,达连河组为SD1、SD2两个三级层序。根据岩性组合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和同相轴反射特征,对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岩芯、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对三级层序进行识别,获得4个三级层序:新安村组为SX1、SX2两个三级层序,达连河组为SD1、SD2两个三级层序。根据岩性组合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和同相轴反射特征,对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等进行识别和划分,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格架和层序地层模式。研究了该模式与岩性油藏的分布关系。认为缓坡一侧潜水区为岩性成藏发育的有利部位,深水区在低水位和水退体系域易形成重力流或水下扇,为有利的岩性油藏;陡坡一侧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为较好的岩性成藏区块。以上根据层序地层研究,预测可能存在的有利区(岩性油藏)经勘探获得证实,所以层序地层模式对寻找隐蔽油气藏起到了较好的预测和类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层序 层序地层格架 体系域 层序地层模式 岩性油藏有利区块 汤原断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