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陈琼 方杰 魏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6,共9页
该文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1974—2021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51例SLE合并PRCA患者的资料,对该52例患者(51+1例)的流行病学特... 该文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1974—2021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51例SLE合并PRCA患者的资料,对该52例患者(51+1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以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2例患者多见于亚洲育龄期女性。诊断为SLE和诊断为PRCA时,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1.5岁和36.0岁。先诊断为SLE的患者,诊断为SLE与诊断为PRCA的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先诊断为PRCA的患者(P=0.042)。52例患者临床表现多为乏力、关节痛、雷诺现象和皮疹,并可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胸腺瘤、甲状腺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实验室指标中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抗双链DNA(double stranded DNA,dsDNA)抗体阳性、尿蛋白阳性和低补体水平的人数比例均较高。52例患者中,有51例的治疗方案包含糖皮质激素,占比98.08%,其次依次为输血治疗、环孢素A、环磷酰胺、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在报道了预后的50例病例中,预后好转44例,无效和死亡各3例。该文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SLE合并PRCA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血清抗核小体抗体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价值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秦莉 吴丽娟 +1 位作者 王兰兰 白杨娟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04-210,共7页
目的评价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0~2005年,收集关于AnuA诊断SL... 目的评价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0~2005年,收集关于AnuA诊断SLE价值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MetaDisc进行Meta分析及绘制SROC曲线。结果共纳入文献25篇,合计7289例,其中经金标准确认的SLE患者2459例,非SLE者50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纳入研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导致各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P<0.00001,I2=87.2%),合并敏感度为64.9%,95%CI63.0%~66.8%,合并特异度为92.6%,95%CI91.8%~93.3%;SROC曲线下面积0.918,SE0.0212。结果表明其平均漏诊率较高(35.1%),平均误诊率较低(7.4%),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目前ELISA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诊断SLE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SLE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小体抗体 诊断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SELDI蛋白峰的差异 被引量:5
3
作者 赖梅生 范瑞强 程喜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74-1876,共3页
目的研究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SLE)患者正常人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应用SELD I方法比较15例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与15例健康对照淋巴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差异。结果SLE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找出差异表达蛋白峰73个(P<0.05),其... 目的研究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SLE)患者正常人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应用SELD I方法比较15例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与15例健康对照淋巴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差异。结果SLE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找出差异表达蛋白峰73个(P<0.05),其中44个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用ZUC IPDAS软件建立的蛋白质质谱检测模型(10542 Da m/z和2554 Da m/z)的判别率和正确率均为100%,可以通过以上两个峰将SLE与正常人区别开来,10542 DaSLE缺失表达的质荷峰可能是HLA基因家族相关的多个蛋白片段的混合峰,而2554 Da可能是SLE特异表达的未知蛋白峰。结论阴虚内热证SLE治疗前与正常人存在淋巴细胞蛋白表达模式的差异,提示SELDAI蛋白表达谱作为早期诊断SLE的一种方法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内热证 红斑狼疮(sle) SELDI
下载PDF
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一核细胞BCL-2基因家族动态研究
4
作者 赖梅生 范瑞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2-484,共3页
目的研究激素+滋阴清热方治疗前、中、后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凋亡相关BCL-2基因家族的动态表达。方法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中、后三次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对BCL-2基因家族... 目的研究激素+滋阴清热方治疗前、中、后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凋亡相关BCL-2基因家族的动态表达。方法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中、后三次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对BCL-2基因家族成员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找到BCL-2基因家族基因16个,其中BCL-2、BAG3治疗前、中、后均明显下调,而BAG1、BCL6、BCLA21治疗后表达均上调。结论阴虚内热证SLE患者PBMC存在BCL-2基因家族凋亡基因的异常,激素与滋阴清热方治疗后抑制/促进凋亡的BCL-2基因比例发生明显改变,细胞凋亡减少。BCL6可能是中医药等治疗SLE的靶基因之一。提示研究不同证型SLE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亚型的凋亡情况及凋亡机制,是合理评价凋亡在SLE发病及诊治中的作用的关键。凋亡基因的调控可能是滋阴清热方实现阴平阳秘的内在机制之一,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内热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BCL-2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疲劳发生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健瑛 张苗 李小寒 《循证护理》 2021年第14期1884-1892,共9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人疲劳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SLE病人疲...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人疲劳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SLE病人疲劳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含4396例SLE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SLE病人疲劳发生率为65.8%[95%CI(56.8%,74.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不同年龄、发表时间以及疲劳严重度量表评分截断值之间疲劳发生率存在差异,而病程和疾病活动度对疲劳发生率的影响不大。结论:现有证据表明,SLE病人疲劳发生率较高,不同地区、人种、年龄、发表时间和截断值等因素会对SLE病人疲劳的检出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疲劳 发生率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CD72几种新的剪切形式的发现及它们在红斑狼疮模型鼠中的差异表达
6
作者 朱洁滢 唐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75-1181,共7页
CD72是一个重要的B细胞特异性受体,它以多种选择性剪切形式存在.在小鼠脾细胞中发现并鉴定了8种新的CD72选择性剪切形式,这些剪切形式中包含有2种独特的插入片段,一种选择性剪切保留了一个内含子(intron1),而这个内含子被翻译成氨基酸... CD72是一个重要的B细胞特异性受体,它以多种选择性剪切形式存在.在小鼠脾细胞中发现并鉴定了8种新的CD72选择性剪切形式,这些剪切形式中包含有2种独特的插入片段,一种选择性剪切保留了一个内含子(intron1),而这个内含子被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并没有改变前后外显子的读码框,另一种使用了一个位于内含子之内的3′剪切位点,从而产生移码,提前终止了蛋白质的开放读码框,称为3′AS(3′alternative splicingsite).比较了CD72所有剪切形式在BALB/C小鼠和NZB/W小鼠中的差异表达,发现:a.含有3′AS的剪切形式的表达都很少;b.WT,+In1,+In1-Ex3和-Ex3的表达在BLAB/C小鼠中比在NZB/W小鼠中高;c.没有ITIM2的-Ex2-Ex3剪切形式在NZB/W小鼠中有特异性高表达.这些结果提示,CD72的多种选择性剪切形式在调控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剪切 CD72 B细胞受体 红斑狼疮 NZB/W小鼠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损及血清粘附分子的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林雁嘉 林雯 +1 位作者 李勇忠 庄奕宏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细胞黏附分子-1(VCAM-1)、sE-选择素水平在皮损表达及血清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细胞黏附分子-1(VCAM-1)、sE-选择素水平在皮损表达及血清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的水平均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活动期ICAM-1水平较非活动期升高(P<0.01)。SLE患者活动期皮损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E-选择素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血管内皮细胞各黏附分子表达的水平依次为VCAM-1>ICAM-1>E-选择素。结论:VCAM-1、ICAM-1、E-选择素等粘附分子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组织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黏附分子 组织皮损
下载PDF
ANA、抗-ENA和抗-dsDNA抗体对SLE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宁学玲 宁学洪 李国富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81-382,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抗原抗体(抗ENA)及抗双链DNA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NA,采用胶体金斑点渗透法检测抗ds-DNA抗体,谱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抗Sm、抗nRNP/Sm、抗SS-A、抗SS-B、抗Scl-7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抗原抗体(抗ENA)及抗双链DNA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NA,采用胶体金斑点渗透法检测抗ds-DNA抗体,谱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抗Sm、抗nRNP/Sm、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结果 SLE组ANA阳性率为70.8%,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47.5%,抗Sm抗体阳性率为37.5%,抗nRNP/Sm抗体阳性率为29.16%,抗SS-A抗体阳性率为26.66%,抗SS-B抗体阳性率为21.66%,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1.66%,抗Jo-1抗体阳性率为0%,对照组中只有ANA的阳性率为6.67%,其他抗体均为阴性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核颗粒型、核均质型、浆颗粒型、核仁型、着丝点型分别为62.4%、23.5%,10.6%,2.4%,1.2%。结论 AN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可作为检测的标志性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率,对病情的诊断治疗、追踪和预后判定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抗核抗体(ANA) 抗ENA 抗DS-DNA抗体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术检测狼疮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被引量:12
9
作者 邓安梅 仲人前 +3 位作者 施笑梅 陈孙孝 张玲珍 孔宪涛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了解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 L E) 患者血液中辅助性 T细胞( Th) 与 B 细胞间的白细胞分化抗原( C D)40 C D40 配体( L) 的共刺激作用。方法 用抗 C D3 单克隆抗体( 单抗) 刺激 S L E 活动期和... 目的 了解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 L E) 患者血液中辅助性 T细胞( Th) 与 B 细胞间的白细胞分化抗原( C D)40 C D40 配体( L) 的共刺激作用。方法 用抗 C D3 单克隆抗体( 单抗) 刺激 S L E 活动期和缓解期各10 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 B M C)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段 C D40 L 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活动期 S L E 组 C D40 L 的表达在抗 C D3 单抗刺激前后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而缓解期 S L E 组 T 细胞在抗 C D3 单抗刺激前的 C D40 L 表达在正常范围内,在刺激后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C D40 L C D40 共刺激作用在 S L E发病机制和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流式细胞术 CD40配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