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地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生新生儿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颖 王琳 +6 位作者 覃婷 张继红 刘斐 王文杰 冯伟桦 刘敏 姜敏菊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11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在广西地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分娩的新生儿中发生的频率。方法采用DNA测序技术,对广西地区5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和5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分娩的新生儿进行线粒体tRNALeu(UUR... 目的探讨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在广西地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分娩的新生儿中发生的频率。方法采用DNA测序技术,对广西地区5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和5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分娩的新生儿进行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检测。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及正常对照者分娩的新生儿脐血中均未检测到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结论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尚不能作为该地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产前筛查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 突变 产前筛查 新生儿
下载PDF
线粒体DNA tRNALeu(UUR)基因A3243G点突变糖尿病病人的监测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明姝 顾华丽 +1 位作者 于宏伟 闫胜利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04-406,409,共4页
①目的 调查青岛地区糖尿病人群中线粒体DNAtRNALeu(UUR)基因np32 4 3A→G点突变糖尿病流行情况 ,评价所用方法检测该点突变的灵敏度。②方法 制定调查入选条件 ,选择可疑病例。由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基因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 ①目的 调查青岛地区糖尿病人群中线粒体DNAtRNALeu(UUR)基因np32 4 3A→G点突变糖尿病流行情况 ,评价所用方法检测该点突变的灵敏度。②方法 制定调查入选条件 ,选择可疑病例。由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基因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③结果 糖尿病病人中该点突变检出率为 5‰ ,在可疑病人中为 14‰ ,在高危人群中为 2 0 0‰。通过增加电泳上样量可以检测到 7%的突变比例。④结论 该点突变在糖尿病人群中有一定流行。高危人群检出率高 ,提示对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进行基因诊断非常必要。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线粒体 DNA trnaleu基因 A3243G点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人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A3243G点突变对其亮氨酰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振诚 王学敏 +3 位作者 金由辛 缪明永 韩伟国 焦炳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3-387,共5页
化学法合成人线粒体野生型与A3243G点突变型tRNA^(Leu(UUR))基因,体外转录生成相应的tRNA^(Leu(UUR)),表达并纯化人线粒体亮氨酰tRNA合成酶(mtLeuRS),用mtLeuRS催化野生型与突变型tRNA^(Leu(UUR))与亮氨酸结合,分别检测两种类型tRNA^(Le... 化学法合成人线粒体野生型与A3243G点突变型tRNA^(Leu(UUR))基因,体外转录生成相应的tRNA^(Leu(UUR)),表达并纯化人线粒体亮氨酰tRNA合成酶(mtLeuRS),用mtLeuRS催化野生型与突变型tRNA^(Leu(UUR))与亮氨酸结合,分别检测两种类型tRNA^(Leu(UUR))的氨酰化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野生型tRNA^(Leu(UUR))的K_m/K_(cat)仅为突变型tRNA^(Leu(UUR))的63.9%,A3243G点突变使tRNA^(Leu(UUR))接受亮氨酸的能力明显下降,提示此为A3243G点突变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线粒体tRNA^Leu(uur) 基因 点突变 氨酰化
下载PDF
6个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病家系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永航 李昌臣 +4 位作者 孙黎明 张嘉宁 苏本利 杜建玲 许朝晖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大连地区糖尿病 (DM)人群中线粒体 t RNALeu( UUR) 3 2 4 3位点 A→ G突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 方法 按照 ADA (1997) / WHO(1999) DM诊断标准 ,采用 PCR-RFL P技术筛查了 62 9例 DM患者 ,并对其中无亲缘关系的... 目的 研究中国大连地区糖尿病 (DM)人群中线粒体 t RNALeu( UUR) 3 2 4 3位点 A→ G突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 方法 按照 ADA (1997) / WHO(1999) DM诊断标准 ,采用 PCR-RFL P技术筛查了 62 9例 DM患者 ,并对其中无亲缘关系的基因诊断阳性者及其一级亲属进行了基因和临床分析。 结果 从 DM患者中共检出 6例基因突变先证者 ,从其一级亲属 16人中检出该基因突变者 12例 ,其中 6例为线粒体 DM,1例为 IGT。患者不肥胖 ,发病年龄轻。9例有母系遗传 ,11例存在不同的听力障碍 ,5例因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 ,最终需用胰岛素治疗。 结论 大连地区人群线粒体 32 4 3点突变检出率是 0 .95% ,此类 DM患者的临床特点是发病年龄轻、不胖、母系遗传、耳聋发生率和使用胰岛素比率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 糖尿病 突变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及其与肾虚血瘀型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彦华 罗永海 +3 位作者 魏妍慧 邹广华 孙学芬 徐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及其与肾虚血瘀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族地区耳聋患者120例,其中肾虚血瘀型耳聋患者73例,非肾虚血瘀型耳聋患者47例,并收集健康人100例作对照。采取外周血,从白细...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及其与肾虚血瘀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族地区耳聋患者120例,其中肾虚血瘀型耳聋患者73例,非肾虚血瘀型耳聋患者47例,并收集健康人100例作对照。采取外周血,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进行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的直接检测。结果:A3243G突变在耳聋组及对照组均未检出,仅在对照组检出T3290C突变1例。结论:新疆维吾尔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检出率较低;tRNALeu(UUR)基因突变可能不是新疆维吾尔族耳聋人群的常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线粒体 trnaleu(uur)基因 突变
下载PDF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病──患病率估测、临床特点及基因诊断途径 被引量:34
6
作者 项坤三 王延庆 +8 位作者 吴松华 陆惠娟 郑泰山 孙多奇 翁青 贾伟平 沈卫平 浦鎏 何进卫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29-135,共7页
用基因诊断技术在207例无亲缘关系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筛查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病,2例基因诊断阳性。本病在具不常见临床表现的NIDDM亚群中占2.4%~11.1%。对2例... 用基因诊断技术在207例无亲缘关系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筛查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病,2例基因诊断阳性。本病在具不常见临床表现的NIDDM亚群中占2.4%~11.1%。对2例阳性者的家系进行临床及基因分析,检测25个家系成员中,10个基因诊断阳性。提出对于起病早、对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需改用胰岛素治疗、有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消瘦、神经性耳聋、有糖尿病及/或听力障碍家族史且符合或不能除外母系遗传一种或多种情况的NIDDM者应疑及本病。可用方法简便、易于判断的等位基因特异引物扩增(ASPA)或PCR206bp/ApaI或HaeⅢ技术进行临床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基因突变 糖尿病 基因诊断
下载PDF
早发糖尿病患者线粒体DNA tRNA^(Leu(UUR))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德民 李明珍 刘德敏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早发糖尿病(DM)患者线粒体DNA tRNALeu(UUR) 3243 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 岁的DM患者348 例,对照组207名,收集相应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 以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早发糖尿病(DM)患者线粒体DNA tRNALeu(UUR) 3243 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 岁的DM患者348 例,对照组207名,收集相应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 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克隆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 3243 A→G突变,并进行家系研究。 结果 DM组发现2例3243 A→G突变,检出率为0 6%,有家族史的DM患者中发生率为1 2%。对照组未发现此突变。3243 A→G突变先证者呈典型的线粒体DM表现,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异质性不一致。 结论 tRNALeu(UUR)3243 A→G突变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 岁的DM患者中检出率低,在合并其他线粒体病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该突变异质性比例在有丝分裂组织中可能随年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线粒体DNA tRNAk^Leu uur 基因突变 DNA突变
下载PDF
线粒体tRNA^(TEU(UUR))基因点突变与1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强 崔璨 +3 位作者 张巾超 陈莉丽 孙予倩 高萍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线粒体tRNA^TEU(uur) 基因 放射免疫测定法 1型糖尿病
下载PDF
人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氧化损伤与修复研究
9
作者 汪振诚 王学敏 +1 位作者 缪明永 焦炳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87-894,共8页
人mtDNA比核DNA更易受到自由基的氧化损伤 ,这些损伤可以被线粒体内的DNA修复机制所修复 ,损伤与修复是决定突变是否产生的两个重要因素 .为了确定氧化损伤与损伤后修复对mtDNA突变的具体影响 ,采用四氧嘧啶处理LO2 细胞 ,这种试剂进入... 人mtDNA比核DNA更易受到自由基的氧化损伤 ,这些损伤可以被线粒体内的DNA修复机制所修复 ,损伤与修复是决定突变是否产生的两个重要因素 .为了确定氧化损伤与损伤后修复对mtDNA突变的具体影响 ,采用四氧嘧啶处理LO2 细胞 ,这种试剂进入细胞后 ,经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自由基与线粒体自身代谢产生的自由基类似 ,然后观察自由基对细胞mtDNA的氧化损伤与损伤后DNA修复的动力学变化 .由于线粒体的正常功能为修复机制所必需 ,采用MTT细胞活力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四氧嘧啶处理下线粒体酶活力 ,发现 9mmol/L四氧嘧啶培养细胞 1h后 ,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功能在撤去药物后 0 ,2 ,8和 2 4h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 .提取各组细胞的mtDNA ,用EndoⅢ和Fgp两种酶切除受氧化损伤的核苷酸 ,然后用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等的mtDNA ,进行DNA印迹实验 ,地高辛 抗体 碱性磷酸酶系统显色 ,检测完整与断裂的mtDNA量 ,利用Poisson公式 (s=-lnP0 /P ,P0 为未断裂链光密度值 ,P为所有链光密度值总和 )计算一个mtDNA分子的平均损伤频率 ,结果显示 ,9mmol/L四氧嘧啶处理细胞 1h ,链平均损伤频率由对照的 0 11个 /分子增加至 5 6 0个 /分子 ,明显增加了mtDNA上核苷酸的氧化损伤 ,除去药物后 8h ,绝大部分损伤可被修复 ,损伤频率减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TRNA^LEU(uur) 突变 人线粒体亮氨酰tRNA合成酶 A3243G 体外转录 基因表达
下载PDF
45岁以下发病的糖尿病患者线粒体DNA tRNA^(Leu(UUR))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明珍 于德民 刘德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DM)患者中线粒体DNAtRNALeu(UUR)3243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34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7例为对照组。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DM)患者中线粒体DNAtRNALeu(UUR)3243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34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7例为对照组。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克隆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并进行家系研究。结果:糖尿病组发现2例3243A→G突变,检出率为0.6%,在有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为1.2%。对照组未发现此突变。结论:tRNALeu(UUR)3243A→G突变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中检出率低,在合并其他线粒体病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NA^LEU(uur) 糖尿病患者 线粒体DNA 45岁以下 聚合酶链反应(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糖尿病(DM) →G突变 发病年龄 天津地区 健康体检者 线粒体基因 发生率 亲缘关系 家系研究 线粒体病 对照组 检出率 家族史 未发现
下载PDF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点突变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亚型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淑英 冯世良 钱宗薇 《辽宁医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8-19,共2页
探讨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点突变与母系遗传方式传递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亚型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206bp结合APaⅠ酶解方法,辅以阳性对照,即可确认线粒体tRNALeu(UU... 探讨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点突变与母系遗传方式传递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亚型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206bp结合APaⅠ酶解方法,辅以阳性对照,即可确认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核苷酸3243→G点突变。作者应用此种线粒体在基因突变诊断方法,对中国东北地区97例≤45岁、无亲缘关系,但各自均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中筛选此基因突变,结果发现2例基因诊断阳性,在具有不常见临床表现表现的NIDDM亚群中占2.06%~6.25%。此结果进一步证实线粒体基因突变对NIDDM亚型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
下载PDF
线粒体tRNAleu区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及p53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贲士 乔录新 +3 位作者 张玉林 封晓昆 陈德喜 郭洪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7-9,112-113,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线粒体DNA(mt DNA)中tRNAleu区序列3264位点上T→C突变与肿瘤发生及p53突变的关系。方法提取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肝癌及35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总DNA,采用PCR法扩增mt DNA中的tRNAleu区以及p53基因全长并测序...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线粒体DNA(mt DNA)中tRNAleu区序列3264位点上T→C突变与肿瘤发生及p53突变的关系。方法提取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肝癌及35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总DNA,采用PCR法扩增mt DNA中的tRNAleu区以及p53基因全长并测序。结果所有癌组织中未见3264位点T→C的突变,但有16例在其他位点发现了突变;所有癌旁组织中未见3264位点T→C的突变,有3例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在癌组织中发现17例p53基因突变;结肠癌组织p53突变9例,其中存在tRNAleu区突变6例、无tRNAleu区突变3例,P<0.05;肝癌组织p53突变8例,其中存在tRNAlen区突变5例,无tRNAlen区突变3例,P<0.05。结论 tRNAleu区3264位点上T→C的突变暂不能认为与肿瘤的发生存在直接关系,该区域其他位点的突变可能是由于p53突变后丧失对该基因的保护而继发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癌 线粒体 P53 trnaleu区序列 突变
下载PDF
Heteroplasmy Level of the Mitochondrial tRNA^(Leu(UUR)) A3243G Mutation in a Chinese Family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Earlier Age-of-onset and Increasing Severity of Diabetes 被引量:5
13
作者 Shi Zhang An-li Tong Yun Zhang Min Nie Yu-xiu Li Heng W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0-25,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utations of mitochondrial genome in a pedigree with suspected maternally inherited diabetes and deafness an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mutations and clinical features. Met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utations of mitochondrial genome in a pedigree with suspected maternally inherited diabetes and deafness an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mutations and clinical features. Methods Genomic DNA was isolated from blood leucocytes of each member of the pedigree.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was amplified with 24-pair primers that could cover the entire mitochondrial DNA. Direct sequencing of PCR products was used to identify any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s. Results Family members on the maternal side all harbored the tRNA^Lcu(UUR) A3243G mutation. The paternal side family members did not have the mutation. The age-of-onset of diabetes of the 4 maternal side family members was 15, 41, 44, and 65 years old,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heteroplasmy level of the mutation was 34.5%, 14.9%, 14.6%, and 5.9%, respectively. The age-of-onset of diabetes and heteroplasmy level of A3243G mutat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80(P=0.02). Meanwhile, patient with high heteroplasmy level of A3243G mutation had relatively low severity of disease. Moreover, 6 reported polymorphisms and 2 new variants were found. Conclusions The main cause of diabetes in this pedigree is the tRNA^Lcu(UUR) A3243G mutation. However, other gene variants may contribute to its pathogenicity. The heteroplasmy level of the tRNA^Lcu(UUR) A3243G mutation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earlier age-of-onset and increasing severity of diabe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nally inherited diabetes and deafness tRNA^Lcu(uur A3243G mutation beteroplasmy
下载PDF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A3302G突变所致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和分子学特征
14
作者 Hutchison W.M Thyagarajan D +2 位作者 Poulton J H.-H.M. Dahl 王孝文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22-23,共2页
Background: The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 A3302G in the tRNA Leu(UUR) gene causes respiratory chain complex I deficiency. The main clinical feature appears to be a progressive mitochondrial myopathy with proximal mus... Background: The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 A3302G in the tRNA Leu(UUR) gene causes respiratory chain complex I deficiency. The main clinical feature appears to be a progressive mitochondrial myopathy with proximal muscle weakness. Objective: To report on clinical and molecular features in 4 novel patients with the A3302G mutation. Design: Case reports. Patients: Four patients (3 of whom are from the same family) with a myopathy caused by the A3302G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 Main Outcome Measure: Identification of the A3302G mutation by DNA sequencing. Results: All 4 patients had an adult-onset progressive mitochondrial myopathy with proximal muscle weakness, resulting in exercise intolerance. In 2 unrelated patients, upper limb reflexes were absent with preservation of at least some lower limb reflexes. Other features including hearing loss, recurrent headaches, ptosis,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and depression were present. Conclusion: While the dominant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A3302G mutation were exercise intolerance and proximal muscle weakness, other features of 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ies, previously not described for this mutation, were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 线粒体脑肌病 临床特征 分子学特征 G突变 线粒体DNA 近端肌无力 线粒体肌病 DNA测序 复发性头痛
下载PDF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一家系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方 董伦 +2 位作者 王彩玲 张钰 宁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家系中的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技术,对9例临床疑似线粒体基因突变DM家系进行线粒体基因突变高发区域tRNALeu(UUR)基因检测。结果该家系发现与DM发病有关的突变位点均位于nt3243A→G,且家系...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家系中的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技术,对9例临床疑似线粒体基因突变DM家系进行线粒体基因突变高发区域tRNALeu(UUR)基因检测。结果该家系发现与DM发病有关的突变位点均位于nt3243A→G,且家系中大部分患者伴有消瘦、耳聋、β细胞功能低下、发病年龄低的特点。结论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可导致DM和耳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 家系 糖尿病 基因 trnaleu(uur) 基因突变 耳聋
下载PDF
线粒体DNA3243、3316、3394位点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景亮 程晓丽 +3 位作者 刘淑莲 曹玉媛 封青川 徐朝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分析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及ND1基因3316、3394位点突变对精神分裂症(SZ)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型检测、DNA测序等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250例患者(SZ组)和292例对照... 目的分析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及ND1基因3316、3394位点突变对精神分裂症(SZ)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型检测、DNA测序等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250例患者(SZ组)和292例对照组的外周血mtDNA进行3243、3316和3394位点的突变检测。结果在SZ组中发现8例3316G/A突变,对照组中3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在SZ组中发现15例3394T/C突变,对照组中有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均未发现3243A/G突变。结论 mtDNA3394T/C突变可能与SZ发生有一定关系,mtDNA 3243A/G、3316G/A突变可能与SZ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线粒体DNA tRNA^Leu(uur)基因 ND1基因 点突变
下载PDF
东北黑蜂(Apis mellifera ssp.)亲缘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文君 罗其花 +2 位作者 安建东 黄家兴 郭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94-1502,共9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东北黑蜂与欧洲黑蜂、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蜂、喀尔巴阡蜂、安拉托利亚蜂、高加索蜂以及非洲类型的西方蜜蜂的亲缘关系,为东北黑蜂分类地位的正确认识及其合理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对来自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东北黑蜂与欧洲黑蜂、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蜂、喀尔巴阡蜂、安拉托利亚蜂、高加索蜂以及非洲类型的西方蜜蜂的亲缘关系,为东北黑蜂分类地位的正确认识及其合理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对来自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9个乡镇的东北黑蜂与上述西方蜜蜂的线粒体DNA(mtDNA)tRNAleu~COⅡ序列进行PCR扩增;同时取部分PCR产物进行DraⅠ酶切分析;并根据酶切类型对相应的PCR产物经纯化、克隆和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Neighbor-Joining(NJ)聚类图。【结果】东北黑蜂mtDNAtRNAleu~COⅡ序列长度为526bp,P序列缺失,Q序列有5个位点出现碱基转换(4T?C、1A?G),1个碱基颠换(1A?T);只有一种DraⅠ酶切类型,其酶切片段长度分别为422、64、47和41bp,同DNAMAN软件分析的酶切位点一致;其序列特征和酶切类型同西方蜜蜂线粒体C、O分支相似,而与A分支的非洲蜜蜂、M分支的欧洲黑蜂存在较大差异;根据NJ聚类图,东北黑蜂属于线粒体O分支。MtDNAtRNAleu~COⅡ的序列特征和DraⅠ酶切分析表明,东北黑蜂属于线粒体O分支,与同一分支的高加索蜂、安拉托利亚蜂亲缘关系最近,与C分支的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蜂、喀尔巴阡蜂亲缘关系次之,而与M分支的欧洲黑蜂和A分支的非洲蜜蜂亲缘关系较远。【结论】根据NJ聚类图,东北黑蜂处于安拉托利亚蜂和高加索蜂之间,东北黑蜂是否是这两个地理亚种的混合种群,或能否算一个新的地理亚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蜂(A.m.ssp.) 亲缘关系 MTDNA trnaleu^COⅡ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新疆维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及其与肾虚血瘀型的研究
18
作者 李彦华 罗永海 +4 位作者 孙学芬 邹广华 亚生江·托乎提 龚建齐 徐红霞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1年第3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及其与肾虚血瘀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耳聋患者120例,其中肾虚血瘀型耳聋患者73例,非肾虚血瘀型耳聋患者47例,并收集健康人100例作对照。采取外周血,从白细胞...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及其与肾虚血瘀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耳聋患者120例,其中肾虚血瘀型耳聋患者73例,非肾虚血瘀型耳聋患者47例,并收集健康人100例作对照。采取外周血,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进行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的直接检测。结果 A3243G突变在耳聋组及对照组均未检出,仅在对照组检出T3290C突变1例。结论新疆维吾尔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检出率较低;tRNAleu(UUR)基因突变可能不是新疆维吾尔族耳聋人群的常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线粒体 trnaleu(uur)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MELAS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9
作者 曹延延 戚豫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及卒中样发作(MELAS)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线粒体脑肌病。因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故该病的分子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最为常见的线粒体DNA(mtDNA)A3243G点突变为例,就MELAS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检...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及卒中样发作(MELAS)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线粒体脑肌病。因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故该病的分子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最为常见的线粒体DNA(mtDNA)A3243G点突变为例,就MELAS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检测手段以及新近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S综合征 trnaleu 突变负荷
下载PDF
新疆东部叶城沙蜥五个居群线粒体ND4-tRNA^(Leu)基因序列变异与遗传分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俊 郭宪光 王跃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1-369,共9页
采用PCR方法测定了新疆东部达坂城(DB)、吐鲁番(TU)、鄯善(SS)、柳树泉(HL)和哈密东郊(HD)的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xillaris)的5个居群66只个体的线粒体ND4-tRNALeu基因序列,序列比对得到838bp位点,2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7种单倍型。... 采用PCR方法测定了新疆东部达坂城(DB)、吐鲁番(TU)、鄯善(SS)、柳树泉(HL)和哈密东郊(HD)的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xillaris)的5个居群66只个体的线粒体ND4-tRNALeu基因序列,序列比对得到838bp位点,2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7种单倍型。除DB居群外,其余居群及5个居群总体均呈现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600±0.113)≤h≤(0.922±0.012)],而核苷酸多样性较低[(0.00082±0.00020)≤π≤(0.00917±0.00037)]。系统发育分析支持5个居群形成了CladeⅠ(DB+TU+SS)和CladeⅡ(HL+HD)两个分支。单倍型网络图也表明,5个居群均有谱系地理结构。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81.67%(P<0.01)的遗传分化来自5个居群之间,而距离隔离分析(isolationbydistance)显示各居群之间的遗传分化(Fst)与居群间地理距离无显著关系(r=0.5324,P=0.1196)。歧点分布(mismatch distribution)分析和Fu’sFs检验显示,TU和HL居群可能经历近期的种群扩张,而SS和HD居群相对稳定。DB居群特殊的栖息生境及遗传多样性的匮乏揭示该种群可能处于瓶颈期。推测更新世以来,这些区域的地质、气候变动引起的叶城沙蜥栖息地变化及遗传漂变共同导致了这5个居群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城沙蜥 ND4-trnaleu 遗传分化 新疆东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