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折返房性心动过速P波形态的定位诊断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建美 李琼 +1 位作者 卢凤民 许静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时心电图P波形态特征判定房速起源。方法:对37例成功行单靶点消融治疗的房速患者的P波形态和参数与消融靶点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房速时PR与PP间期比值(PRI)评价激动在房室结传导的时程变化;计算P波与PR... 目的:通过分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时心电图P波形态特征判定房速起源。方法:对37例成功行单靶点消融治疗的房速患者的P波形态和参数与消融靶点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房速时PR与PP间期比值(PRI)评价激动在房室结传导的时程变化;计算P波与PR间期的比值(PCI)评价激动在房内传导的变化。结果:29例靶点位于右房,8例位于左房。左房房速在下壁导联P波振幅显著增高。右房后壁的PR(I0.52±0.05)数值在各部位中最大,无冠窦、冠状窦口和右房侧壁的PCI(0.24±0.04)值最小。结论:aVL和V1导联P波形态对区分左房和右房房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Ⅱ、Ⅲ、aVF导联可为起源点位于心房上下提供线索,PRI、PCI有助于房速起源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心电描记术 导管消融术 房性心动过速 p
下载PDF
不同起源部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P波形态分析及导管消融 被引量:3
2
作者 孙育民 刘旭 +4 位作者 王新华 施海峰 周立 顾佳宁 方唯一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评价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内不同起源部位的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通过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的精确定位17例局灶性房速的起源部位,并回顾性分析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的形态特点,探讨二者的联系。结果:17... 目的:评价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内不同起源部位的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通过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的精确定位17例局灶性房速的起源部位,并回顾性分析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的形态特点,探讨二者的联系。结果:17例房速起源部位均获得精确定位并成功行导管消融。9例右心房起源房速包括上腔静脉房间隔侧1例,中上部界嵴1例,房间隔右侧3例,冠状静脉窦口内1例,希氏束旁2例,右心耳1例;8例左心房起源房速包括左上肺静脉2例,右上肺静脉1例,二尖瓣环2例,左心耳1例,房间隔左侧1例,无冠窦1例。V1导联P波负向者房速多起源于右心房;P波正向者,房速除起源于左心房外,尚可能起源于右心房上部、后部;P波等电位线者,房速多起源于Koch三角附近的相关解剖结构,如冠状静脉窦口、房间隔以及希氏束。结论局灶性房速常起源于肺静脉附近、瓣环、房间隔等心房内有特殊解剖结构的部位,心电图P波形态,尤其是V1导联可初步定位房速起源部位,而三维标测系统可快速对此作进一步精确定位,缩短导管消融及放射线透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房性心动过速 局灶性 导管消融 三维标测系统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对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韩秀 赵春月 苏琪 《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1期3-4,10,共3页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对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2例均经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成功的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分析P波的形态特征及其与房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对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2例均经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成功的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分析P波的形态特征及其与房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关系。结果V1P波正相预测左心房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和80.0%;而I和aVL P波负相预测左心房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分别为4617%和52.9%,特异性分别达100.0%和88.2%;V1P波负相预测右心房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100.0%。心电图与消融诊断房性心动过速起源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分析,可初步预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为消融术前准备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提供一定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形态 局灶性 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下载PDF
P波形态与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张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2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对左房或右房房速的预测价值。方法 48例房速起源部位均经射频消融术精确定位,并回顾性分析房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的形态特征,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 V1导联P波正向... 目的探讨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对左房或右房房速的预测价值。方法 48例房速起源部位均经射频消融术精确定位,并回顾性分析房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的形态特征,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 V1导联P波正向预测左心房起源房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7%和87.9%;而I导联和AVL导联P波负向预测左心房起源房速的敏感性分别为40%和53.3%;而特异性分别达100%和97%;V1导联P波负向预测右心房起源房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8%和100%;而心电图与射频消融诊断房速起源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房速发作时的P波分析,可初步预测局灶性房速的起源部位,为射频消融术术前准备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局灶性 p波形态 导管消融
下载PDF
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汤建民 黄振文 +6 位作者 李鼎 简立国 张丽华 张彦周 邱春光 董建增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预激综合征患者旁道的电生理特性以及消融旁道后P波离散度(Pd)的计算,探讨预激综合征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机制。方法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127例。根据既往有无阵发性房颤(PAF)发作将... 目的通过分析预激综合征患者旁道的电生理特性以及消融旁道后P波离散度(Pd)的计算,探讨预激综合征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机制。方法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127例。根据既往有无阵发性房颤(PAF)发作将患者分为PAF组(23例)和无PAF组(NPAF,104例)2组进行分析。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消融成功术后24h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d。结果消融前PAF组旁道前传和逆传不应期较NPAF组短(前传:265.3±42.5msvs331.4±38.7ms;逆传:255.8±46.7msvs317.5±31.7ms;P均<0.05)。消融术后心电图Pmax和PdPAF组显著长于NPAF组(Pmax:135.2±12.5msvs120.4±8.7ms;Pd:51.6±10.3msvs32.7±6.7ms;P均<0.05)。结论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的非均质传导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预激综合征 心房颤动 阵发性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p波离散度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P波形态对预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蒋靖波 郭继鸿 +2 位作者 许原 李学斌 张海澄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23-724,共2页
目的 探讨通过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发作时的P波形态初步诊断左房或右房房速。方法 入选 33例房速病人 ,经成功的射频消融术治疗证实其中 10例起源于左房 ,2 3例起源于右房。回顾分析这些病例房速发作时的体表 12导联心电... 目的 探讨通过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发作时的P波形态初步诊断左房或右房房速。方法 入选 33例房速病人 ,经成功的射频消融术治疗证实其中 10例起源于左房 ,2 3例起源于右房。回顾分析这些病例房速发作时的体表 12导联心电图 ,研究各导联P波形态与左房房速的相关性。结果 I导联和aVL导联P波负向预测左房房速的特异性分别达到了 10 0 %和 95 % ,但敏感性分别仅有 30 %和 5 0 % ;而V1导联P波正向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 87%和 80 %。结论 通过房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分析 ,可初步预测房速的起源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形态 预测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