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经营类型次生林群落特征及林分结构
被引量:
6
1
作者
袁丛军
喻理飞
+5 位作者
严令斌
葛龙允
杨瑞
王加国
丁亮
王长俊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70-78,共9页
以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沙溪村喀斯特石漠化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封山造林、封山抚育和封山改良3类经营类型群落特征和林分结构。结果表明:(1)不同经营类型的编目统计层次水平物种数量均呈封山改良>封山造林>封山抚育类型,除...
以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沙溪村喀斯特石漠化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封山造林、封山抚育和封山改良3类经营类型群落特征和林分结构。结果表明:(1)不同经营类型的编目统计层次水平物种数量均呈封山改良>封山造林>封山抚育类型,除均匀度指数(E)呈现封山造林(0.761)>封山改良(0.734)>封山抚育(0.654),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指数(D)、Simpson指数(生态度优势指数,H)均呈现封山改良>封山造林>封山抚育;而群落稳定性则呈现封山改良(12.036)>封山抚育(14.891)>封山造林(17.223);(2)封山抚育类型的林分组成为光皮桦、猴樟、木姜子,林木以相对中径级木为主(50.8%),大径级木最少(4.8%);封山改良类型的林木组成为柳杉、木姜子、喜树、厚朴、侧柏,且目标树种柳杉、喜树和厚朴占据大量的比重(87.83%),而木姜子和侧柏仅占有12.17%;封山造林类型的林木组成为猴樟、木姜子、光皮桦,且目标树种所占比重最大(80.70%);(3)封山改良类型更有利于保持治理恢复区的物种组成、丰富物种多样性及维持群落稳定性,可作为今后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植被建植与恢复的优选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群落结构
林分结构
喀斯特石漠化区
封山抚育
封山改良
封山造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吐哈油区稀油油藏开发实践及技术攻关方向
被引量:
3
2
作者
周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03,共7页
吐哈油区稀油油藏经历30 a的开发与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稀油油藏高效开发的方法。由于主力油田稀油油藏多为特低渗—低渗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低含水开发阶段采用强采强注面积井网,采油速度较高,开发效果较好;中—高含水阶段及时采取了...
吐哈油区稀油油藏经历30 a的开发与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稀油油藏高效开发的方法。由于主力油田稀油油藏多为特低渗—低渗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低含水开发阶段采用强采强注面积井网,采油速度较高,开发效果较好;中—高含水阶段及时采取了井网加密等对策,短期为减缓递减、稳定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油田开发初期的强注强采也影响了主力层的驱油效率和采收率,尤其是进入特高含水期,无效注水循环严重,套损井和停产井增多,造成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常规措施治理难度大,稀油油藏开发进入低速低效开采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开发效果,积极开展注气提高采收率、纳米微球复合调驱及转变渗流场等室内研究和矿场先导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形成一系列多元类型油藏分类提高采收率和提高开发效果的技术。随着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吐哈油区稀油油藏自然递减率有望由19.8%逐步降至11.0%,采收率将提高2.00%~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油区
稀油油藏
开发实践
高效开发
潜力分析
驱油效率
采收率
技术攻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经营类型次生林群落特征及林分结构
被引量:
6
1
作者
袁丛军
喻理飞
严令斌
葛龙允
杨瑞
王加国
丁亮
王长俊
机构
贵州大学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山地生态与农业生物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70-78,共9页
基金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研究子课题(2012BAD22B0102)
贵州省科技厅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黔科合JZ字[2014]2002号)
文摘
以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沙溪村喀斯特石漠化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封山造林、封山抚育和封山改良3类经营类型群落特征和林分结构。结果表明:(1)不同经营类型的编目统计层次水平物种数量均呈封山改良>封山造林>封山抚育类型,除均匀度指数(E)呈现封山造林(0.761)>封山改良(0.734)>封山抚育(0.654),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指数(D)、Simpson指数(生态度优势指数,H)均呈现封山改良>封山造林>封山抚育;而群落稳定性则呈现封山改良(12.036)>封山抚育(14.891)>封山造林(17.223);(2)封山抚育类型的林分组成为光皮桦、猴樟、木姜子,林木以相对中径级木为主(50.8%),大径级木最少(4.8%);封山改良类型的林木组成为柳杉、木姜子、喜树、厚朴、侧柏,且目标树种柳杉、喜树和厚朴占据大量的比重(87.83%),而木姜子和侧柏仅占有12.17%;封山造林类型的林木组成为猴樟、木姜子、光皮桦,且目标树种所占比重最大(80.70%);(3)封山改良类型更有利于保持治理恢复区的物种组成、丰富物种多样性及维持群落稳定性,可作为今后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植被建植与恢复的优选经营模式。
关键词
次生林
群落结构
林分结构
喀斯特石漠化区
封山抚育
封山改良
封山造林
Keywords
secondary forest
community structure
tackling and thinning (ctf)
closed
tackling
and(CTRF)stand structure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closedreconstruct ( CTRC )
closed
tackling
and reforestation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吐哈油区稀油油藏开发实践及技术攻关方向
被引量:
3
2
作者
周波
机构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03,共7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2017E-04-07)。
文摘
吐哈油区稀油油藏经历30 a的开发与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稀油油藏高效开发的方法。由于主力油田稀油油藏多为特低渗—低渗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低含水开发阶段采用强采强注面积井网,采油速度较高,开发效果较好;中—高含水阶段及时采取了井网加密等对策,短期为减缓递减、稳定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油田开发初期的强注强采也影响了主力层的驱油效率和采收率,尤其是进入特高含水期,无效注水循环严重,套损井和停产井增多,造成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常规措施治理难度大,稀油油藏开发进入低速低效开采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开发效果,积极开展注气提高采收率、纳米微球复合调驱及转变渗流场等室内研究和矿场先导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形成一系列多元类型油藏分类提高采收率和提高开发效果的技术。随着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吐哈油区稀油油藏自然递减率有望由19.8%逐步降至11.0%,采收率将提高2.00%~3.00%。
关键词
吐哈油区
稀油油藏
开发实践
高效开发
潜力分析
驱油效率
采收率
技术攻关
Keywords
Tuha oil region
thin
oil reservoir
development practice
efficient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alysis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recovery
technology
tackling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经营类型次生林群落特征及林分结构
袁丛军
喻理飞
严令斌
葛龙允
杨瑞
王加国
丁亮
王长俊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吐哈油区稀油油藏开发实践及技术攻关方向
周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