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大旅游板块视角下的山西传统村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金平 左敬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8-925,共8页
以《关于印发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为背景,利用GIS软件分析了山西传统村落在三大板块中的分布特征,总结归纳出不同板块的聚落特色,举例说明处于板块不同片区的传统村落可依托所在片区的主旨文化和周... 以《关于印发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为背景,利用GIS软件分析了山西传统村落在三大板块中的分布特征,总结归纳出不同板块的聚落特色,举例说明处于板块不同片区的传统村落可依托所在片区的主旨文化和周边核心景区,结合聚落的传统建筑、村落景观、民风民俗等探索活化自身的发展路径。将山西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整合到三大板块的整体战略部署中,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发展传统村落、活化山西聚落的良好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板块 太行板块 长城板块 传统村落 活化
下载PDF
华北晚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根据太行山北部盆地沉积记录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永超 董树文 +2 位作者 施炜 岑敏 李江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5,共11页
太行山北部地区处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的交汇处,其侏罗纪—白垩纪叠加盆地发育过程记录了东西向盆地向北东向盆地转化过程,对刻画华北晚中生代陆内变形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行山北部草沟堡盆地和招柏盆地为例,... 太行山北部地区处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的交汇处,其侏罗纪—白垩纪叠加盆地发育过程记录了东西向盆地向北东向盆地转化过程,对刻画华北晚中生代陆内变形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行山北部草沟堡盆地和招柏盆地为例,在盆地基本构造格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沉积物物源分析、盆地原型再造等沉积学方法,结合岩浆岩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提出太行山北部晚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主要经历四个发展演化阶段,包括中侏罗世晚期近南北向构造挤压与挠曲盆地发育、晚侏罗世近南北向弱伸展作用与壳源火山喷发、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北西—南东向构造挤压与前陆盆地形成、早白垩世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与幔源火山作用。构造体制转变本质上是动力学体系的转变,在中晚侏罗世东亚大陆多向汇聚体系之下,太行山北部经历的多期构造叠加和盆地叠置过程折射了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向滨太平洋构造体系的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北部 晚中生代 沉积物物源分析 盆地原型再造 西伯利亚板块 Izanagi板块
下载PDF
太行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太行板块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耿娜娜 王向东 邵秀英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0-79,共10页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太行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使许多传统村落得以形成并保留至今,本文以山西省太行板块为案例地,以283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法和GIS分析工具,对传统村落空间...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太行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使许多传统村落得以形成并保留至今,本文以山西省太行板块为案例地,以283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法和GIS分析工具,对传统村落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行板块主体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分布类型为聚集型,在6个市和27个县(市、区)分布均不均衡;有3个较明显的集聚区,分别是阳城—泽州—高平带状区域、平顺县北部区域和平定县域,其中阳城—泽州—高平带状区域分布最为集中.太行板块主体区传统村落分布受自然因素如地形、坡度、坡向、降水和人文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距最邻近中心城镇距离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太行板块主体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