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青海女性作家散文中的生态书写
1
作者 王爽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当代青海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在散文方面更是硕果累累,而生态是当代青海女性作家散文创作中持续关注的文学主题。首先,当代青海女性作家散文中的生态书写着意于呈现青海的自然生态美,她们试图在文学作品中建构出世外桃源般的青... 当代青海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在散文方面更是硕果累累,而生态是当代青海女性作家散文创作中持续关注的文学主题。首先,当代青海女性作家散文中的生态书写着意于呈现青海的自然生态美,她们试图在文学作品中建构出世外桃源般的青海大地。其次,当代青海女性作家绝不着意建构尽善尽美的青海形象,相反,她们在细节处对青海及当代中国生态破坏等严峻现实问题格外关注,对目前生态环境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给予了深切批判和严肃讨论。换言之,当代青海女性作家通过对自然生态的持续关注,表达出对社会生态现实的介入意识及忧患态度。同时,当代青海女性作家在生态书写过程中彰显出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生态伦理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文化生态有所把握,以此丰盈了中国当代文学生态书写的审美意蕴和现实表达。她们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融为一体,拓宽了散文中生态书写的内涵和外延,是对当代生态文学书写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海女性作家 散文 生态书写
下载PDF
多重审美视角的勘探与发现——关于洁尘散文创作的一种解读
2
作者 孔明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0-89,共10页
洁尘是四川知名的散文作家,自1997年以来,她先后在多家出版社出版了二十余部散文随笔集,她在其散文创作中展现出审美视角的不断轮动与转换的特征。这无疑是一种有趣的文学现象。以她的《提笔就老》《一朵深渊色》《啤酒和鲈鱼》为理论... 洁尘是四川知名的散文作家,自1997年以来,她先后在多家出版社出版了二十余部散文随笔集,她在其散文创作中展现出审美视角的不断轮动与转换的特征。这无疑是一种有趣的文学现象。以她的《提笔就老》《一朵深渊色》《啤酒和鲈鱼》为理论观察对象,通过对其分析、评述和阐释,力图窥探作者散文创作的秘密,尤其是作者散文创作给予四川当代散文的深刻启示和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当代散文 洁尘 散文创作 启示与借鉴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儿童散文的动物书写
3
作者 周晓坤 王兆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3,共10页
百年来儿童散文的动物书写在儿童观、生态观、文学审美价值层面不断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之后,以丰富的思想价值和文学审美意蕴初步建立起该文类的本体属性。总体而言,儿童散文的动物书写有三重价值:在常识判断中定位儿童自我主体、在移情... 百年来儿童散文的动物书写在儿童观、生态观、文学审美价值层面不断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之后,以丰富的思想价值和文学审美意蕴初步建立起该文类的本体属性。总体而言,儿童散文的动物书写有三重价值:在常识判断中定位儿童自我主体、在移情体验中丰富儿童情感层次、在语言文化中形成儿童审美结构。同时,部分儿童散文的动物书写也存在忽视动物主体性、缺乏想象力、抒情泛滥、语言文字粗糙等弊端。因此,进一步厘清概念意涵,吸收中国哲学内核及中西儿童理论资源,完善评价体系,才能最终使这一文类创作得以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儿童散文 动物书写 主体性 境界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生态散文的物性书写类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兆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53,共13页
目前,中国现当代生态散文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感和针对性。“物性”书写是个重要抓手和突破点,对其进行分类有重要意义。大致说来,中国现当代生态散文的物性书写包括以下类型:一是生物与非生物。在生物类中又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别... 目前,中国现当代生态散文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感和针对性。“物性”书写是个重要抓手和突破点,对其进行分类有重要意义。大致说来,中国现当代生态散文的物性书写包括以下类型:一是生物与非生物。在生物类中又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别。其间,微生物的散文书写最为薄弱。在非生物类中有自然物、人造物和介乎二者之间的类型。二是现代时空观下的物性书写。在时间维度上,物性书写以历史、现实和未来方式展开;在空间维度上,物性书写分为城乡、国内外、中心与边缘、世俗与非世俗。三是叙事风格策略。在此有仰视、平视、主客体感应、密集式轰炸、物我两忘等,这对于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特别是进行现代性转换大有益处。通过物性书写的类型化研究,可打破当前中国现当代生态散文研究的碎片化与随意混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生态散文 物性书写 类型 系统化 整体感
下载PDF
中国古代散文史撰述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阮忠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17,共18页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撰述,散文发展演变阶段或时期的划分,应注意从作家创作、散文自身和散文文体三个角度审视,其中从作品自身的状态体认散文发展演变的规律较为适当;对散文内容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性的内容缺失;散文史作家选择...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撰述,散文发展演变阶段或时期的划分,应注意从作家创作、散文自身和散文文体三个角度审视,其中从作品自身的状态体认散文发展演变的规律较为适当;对散文内容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性的内容缺失;散文史作家选择的不一导致散文史撰述作家层面上的不平衡,影响对散文史流变的体认;散文史引用的作品,谁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客观上形成散文史撰述不同的文本走向,继而有了作品层面的不平衡;散文作品艺术特色的评价见仁见智实属自然,但或东或西及同一文本的不同评价易让读者迷惑,撰述者需寻求评价的客观性;散文流派的论述,分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共性,合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个性,显然需要将分论与合论综合在一起考察彼此之间的联系;辞赋与骈文入散文史素有分歧,它本是不同散文观念的结果,而文体限定性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使撰述者的论说往往有一定的程式,缺乏活力。因此,重写散文史成为新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散文史 撰述 篇章内容 作家作品 散文流派 辞赋骈文
下载PDF
清代别集中的古文自记 被引量:2
6
作者 余祖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170,192,共13页
清代别集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很多所录古文作品后附有自记。自记的运用当然不限于某一种文体,但在古文创作中最为多见。这既是清代学风影响下古文创作学术化的表征,也是古文家在强烈的经世目的及激烈的创作竞争驱使下努力推动其... 清代别集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很多所录古文作品后附有自记。自记的运用当然不限于某一种文体,但在古文创作中最为多见。这既是清代学风影响下古文创作学术化的表征,也是古文家在强烈的经世目的及激烈的创作竞争驱使下努力推动其作品传播以求为人所知、所重的结果。作为一种副文本,清代古文自记为我们了解作者的古文观念,把握作品的写作动机、背景、经过、内容、写作特点及接受情况等,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别集 古文自记 古文学术化 文学传播 文章作法
下载PDF
散文诗:当代汉语诗歌的一种高度 被引量:3
7
作者 荣光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5-91,共7页
近年来散文诗写作成绩卓著。在散文诗领域,不分行的大诗、长诗,对于许多作者,即使不是必须的追求,也是自觉应当尝试的目标。这与作者对散文诗的使命感和文类的认识有关。散文诗是一种特殊而独立的文体,其叙事性和抒情性都较分行新诗特别... 近年来散文诗写作成绩卓著。在散文诗领域,不分行的大诗、长诗,对于许多作者,即使不是必须的追求,也是自觉应当尝试的目标。这与作者对散文诗的使命感和文类的认识有关。散文诗是一种特殊而独立的文体,其叙事性和抒情性都较分行新诗特别,对作者的思想素质要求更高。当下散文诗领域,涌现出许多"大文本",在文化、哲学的深度上它连接着人类的知识前沿,在宗教、信仰的层面它触及到罪与救赎等基本的精神命题,在叙事上它传达的当代人的生存经验也极为深切,在抒情上能明显感受到写作者那磅礴的情感与超绝的想象。当代汉语诗坛,诗歌写作越来越趋向简单、平易。过去被人认为以写小感触、小场景为专长的散文诗,今天成了一种高度。散文诗作者也正努力重塑诗歌文学的叙事性和抒情性。到了该正视散文诗的成就的时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诗 当代汉语诗歌 大诗歌 大文本 高度
下载PDF
赋体论述与古今之变 被引量:2
8
作者 许结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0,共4页
赋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以"一代之文学"的汉大赋为代表,树立起异乎他体的形象与风貌。随着历史的变迁,赋的变体也多,有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骈体赋、律体赋、文体赋、股体赋等,直到20世纪郭绍虞还提出当代"语体赋"... 赋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以"一代之文学"的汉大赋为代表,树立起异乎他体的形象与风貌。随着历史的变迁,赋的变体也多,有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骈体赋、律体赋、文体赋、股体赋等,直到20世纪郭绍虞还提出当代"语体赋"的构想。而论其大势,赋创作又经历了"做什么"、"是什么"、"怎么写"的认识变迁,并由此伴随其经典化过程。现代赋学因历史化、学科化与理论化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也带来诸多弊病,值得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体 做什么 是什么 怎么写 古今演变
下载PDF
艾南英“以古文为时文”的理论体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小禄 张欢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5-31,共7页
激烈尖锐的晚明文社论争,促使一生专力于时文的艾南英建立起比他人更为自觉而成熟的"以古文为时文"理论,也是立足于时文的"以时文为古文"理论。其理论一改之前的古文、时文分裂观念,高扬时文可传古文之理、之法和... 激烈尖锐的晚明文社论争,促使一生专力于时文的艾南英建立起比他人更为自觉而成熟的"以古文为时文"理论,也是立足于时文的"以时文为古文"理论。其理论一改之前的古文、时文分裂观念,高扬时文可传古文之理、之法和真精神的主张,为古文和时文树立了统一平等的评价标准,为古文、明时文、明古文建立了三轨并行而不悖的正宗、旁门、邪说谱系,体现出他特有的季世文学和社会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社 以古文为时文 以时文为古文 文学谱系
下载PDF
韩柳古文理论的一主三宾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书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60,共7页
历来论者论韩柳古文理论,都是以"文以明道"为中心,而对于"气盛言宜"、"不平则鸣"和"文以为戏"等说法,则往往孤立地看待。作者指出,韩柳古文理论包括一主三宾结构,文以明道为主,气盛言宜、不平... 历来论者论韩柳古文理论,都是以"文以明道"为中心,而对于"气盛言宜"、"不平则鸣"和"文以为戏"等说法,则往往孤立地看待。作者指出,韩柳古文理论包括一主三宾结构,文以明道为主,气盛言宜、不平则鸣和文以为戏为宾。因为有了道的基准,他们的气、不平与游戏不致失去中正的方向。反过来,因为结合了气、不平与游戏,他们的道能够化儒道为文道,并进而化道为文。这种一主三宾的呼应结构,不仅使他们与一般儒者的文道论区别开来,而且使得他们的文章既有社会性,又有个人性;既有思想性,又有情感性;既有现实功用性,又有审美愉悦性,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古文,并进而完成古文复兴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柳 古文理论 一主三宾 文以明道 气盛言宜 不平则鸣 文以为戏
下载PDF
“辞尚体要”说与宋代文风的嬗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建忠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77-84,共8页
"辞尚体要"一语最早出自伪古文《尚书·毕命》篇,是指文辞表达的旨趣切实完备且抓住要领。"辞尚体要"说的文章理论价值经刘勰《文心雕龙》揭橥之后,对宋代的文风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宋一代帝王和文人臣子经常利... "辞尚体要"一语最早出自伪古文《尚书·毕命》篇,是指文辞表达的旨趣切实完备且抓住要领。"辞尚体要"说的文章理论价值经刘勰《文心雕龙》揭橥之后,对宋代的文风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宋一代帝王和文人臣子经常利用"辞尚体要"说批评、纠正当时浮华的文风,使"辞尚体要"说一直回荡在宋代的文坛上,可谓不绝如缕。宋代的古文革新能取得成功,"辞尚体要"说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宋代,"辞尚体要"说作为遏制浮华文风的一剂良药,能否被付诸实践,有诸多因素制约,其中帝王与朝廷的好尚,实乃有力之提倡。宋代重视"辞尚体要"说,与宋人好议论、崇尚夏商周三代的文风、普遍重视文章的实用性和《尚书》学的兴盛等方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尚体要 《文心雕龙》 宋代 古文 文风
下载PDF
《经史百家杂钞》与《古文辞类纂》之异同 被引量:1
12
作者 代亮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56-59,63,共5页
同为桐城谱系的选本,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与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的歧异。二者在文体分类上"大体不甚相远",在篇目采择上也多有重合,重视韩、欧文的态度也如出一辙。但《杂钞》在《类纂》的基础... 同为桐城谱系的选本,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与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的歧异。二者在文体分类上"大体不甚相远",在篇目采择上也多有重合,重视韩、欧文的态度也如出一辙。但《杂钞》在《类纂》的基础上增删文类,凸显出对经世之文的重视;又于经史子集并录,骈散兼收并蓄;在对历代文的抉择上,首重秦汉文,兼取魏晋六朝文,轻视明清文;与《类纂》以收录集部文为主,不屑骈体,首重唐宋文,推崇明清文,鄙夷魏晋六朝文的做法迥然不同。《杂钞》拓宽了古文领地,扩大了桐城门庭,也修正了桐城文统。于此,我们也可窥见曾国藩的古文观念和为文宗尚的自家特色,以及桐城派内部的承传嬗变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史百家杂钞》 《古文辞类纂》 文类观 古文观念 文统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个性写作“绿化”体系的立体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新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73,118,共4页
构建以生活需要、情感需要、审美需要为主导的写作动机层次,以"绿化"个性写作动机系统;开展心理问题辅教和培养个性元认知素能,促进个性写作心理自我"绿化"效能;运用"五步推进"教学模式,优化个性写作教学... 构建以生活需要、情感需要、审美需要为主导的写作动机层次,以"绿化"个性写作动机系统;开展心理问题辅教和培养个性元认知素能,促进个性写作心理自我"绿化"效能;运用"五步推进"教学模式,优化个性写作教学"绿化"进程。以当代大学生为本,以上三者立体地构架了个性写作"绿化"体系:前者是基础和前提,次者是根本和难点,后者则是关键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个性写作 绿化体系 立体构建
下载PDF
“趣”作为古代文论审美范畴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建次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5-89,共5页
“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它对当代文学创作、文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具体表现为:一、启示文学创作要不断焕发主体灵性,张扬生命自由;二、启示文学创作要不断求新求变,加强艺术表现力;三、启示正确看待文学的社会作用,以... “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它对当代文学创作、文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具体表现为:一、启示文学创作要不断焕发主体灵性,张扬生命自由;二、启示文学创作要不断求新求变,加强艺术表现力;三、启示正确看待文学的社会作用,以审美为文学的价值之所在;四、启示倡导文学审美的多样化,反对单一的文学批评取向;五、启示反对庸俗的文学之趣,追求健康的文学趣味;六、启示文学批评要亲近文学现象,抛却空中楼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审美范畴 “趣” 现代意义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对问体论体文之分类及特点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朝蕾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对问体论体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放异彩,其特点是以对问的方式结构全篇,通常是一问一答,也有多问多答,"辙寄之宾主,假自疑以对之",假设对方有疑惑不解的问题或对方攻击的观点,然后予以答疑或驳击。按其宾主人物之不同可分为两... 对问体论体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放异彩,其特点是以对问的方式结构全篇,通常是一问一答,也有多问多答,"辙寄之宾主,假自疑以对之",假设对方有疑惑不解的问题或对方攻击的观点,然后予以答疑或驳击。按其宾主人物之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或问式,一类是客主问对式。前者使思想表述更加明白晓畅,使深刻复杂的理论深入浅出,使文章容量扩大,呈现出思想逐层深入、几经矛盾波折的过程。后者则具有戏剧性,有虚构的客主双方,有一定的矛盾冲突与特定的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对问体 论体文 分类 特点
下载PDF
论“发愤著书说”在中国古典史剧创作中的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书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6-139,共4页
受中国传统诗学发愤著书说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历史剧时有着强烈的情感倾向:抒发作者科场蹭蹬、知己难遇、去位巷处的忧愤之情。情感支配创作心态,进而表现为历史剧创作中题材选择的现实写照性与主旨表达的自喻性、补偿性。文人创... 受中国传统诗学发愤著书说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历史剧时有着强烈的情感倾向:抒发作者科场蹭蹬、知己难遇、去位巷处的忧愤之情。情感支配创作心态,进而表现为历史剧创作中题材选择的现实写照性与主旨表达的自喻性、补偿性。文人创作的历史剧不仅展示了历史剧作品所描写的既往历史,也反映了文人剧作者身处其中的当代史以及文人剧作者个人的命运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史剧 发愤著书说 现实写照 自喻 补偿
下载PDF
论《史记》的反言笔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祖坤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67,共5页
在当前建构本土化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话语的呼声日益增强的形势下,采用古代文法理论的概念、范畴,借鉴其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无疑是深化中国古代文章研究的有效突破口;借用中国古代文法理论中的"反言"概念及其蕴含的理论观点... 在当前建构本土化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话语的呼声日益增强的形势下,采用古代文法理论的概念、范畴,借鉴其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无疑是深化中国古代文章研究的有效突破口;借用中国古代文法理论中的"反言"概念及其蕴含的理论观点,细致分析《史记》的隐微写作技巧,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史记》中的一些篇章之所以长期被人误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反言笔法的运用,使文章产生了隐微幽曲的效果。《史记》的反言笔法是在评论文字与叙事本身所蕴含的真实意旨之间的矛盾和张力中体现出来的。通过分析《史记》反言笔法而获得的两点启示是:一,从中国古代文章学的视角出发,运用中国古代文法理论对《史记》进行文章学细读,是准确理解《史记》真实意旨的一条有效途径;二,中国古代文法理论不仅是推进中国古代文章研究回归文本本身、深化文本细读的重要理论方法,而且也是建构本土化中国文学理论的一种重要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反言笔法 中国古代文法理论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汉书杂志》所校讹字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和平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1-54,共4页
《汉书杂志》是王念孙《读书杂志》的重要组成,其中共校出讹字361例。通过对《汉书杂志》进行穷尽性统计和比较,发现讹字成因有形讹、音讹、涉上下文而讹、因史实不明而讹、因误本妄改而讹,以及多重嵌套之讹六类;其中形讹数量最多且古... 《汉书杂志》是王念孙《读书杂志》的重要组成,其中共校出讹字361例。通过对《汉书杂志》进行穷尽性统计和比较,发现讹字成因有形讹、音讹、涉上下文而讹、因史实不明而讹、因误本妄改而讹,以及多重嵌套之讹六类;其中形讹数量最多且古今汉语都会出现。针对讹字成因语料如何以古为鉴,纠正错别字,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化,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汉书杂志》 讹字成因 古今汉语 形讹 汉字书写规范 启示
下载PDF
论方东树从古文义法对学习陶诗途径的揭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剑锋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8-34,共7页
方东树接受陶渊明的最大贡献是以古文义法论陶诗,凸显了陶诗的跌宕变化之妙,指示了学习陶诗的有效途径。方东树认为陶渊明的"识抱"不如杜甫"笃实正大","陶公所以不得与于传道之统者,堕庄、老也"。指出陶... 方东树接受陶渊明的最大贡献是以古文义法论陶诗,凸显了陶诗的跌宕变化之妙,指示了学习陶诗的有效途径。方东树认为陶渊明的"识抱"不如杜甫"笃实正大","陶公所以不得与于传道之统者,堕庄、老也"。指出陶诗不容易学,但又不能不学。其基本学习途径有三条:第一,先从容易学的诗人学起,即先学会可以学、容易学的作家作品;再去进一步学习陶渊明等最高层次的诗人诗作。第二,学陶诗要先做人,在修养上下功夫。第三,要懂得陶诗的"微言胜理",跌宕变化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树 陶渊明 古文义法 学陶
下载PDF
尚“气”、明“志”和凝于“神”——论韩、柳“古文”理论的实践品格
20
作者 张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4,共7页
为文尚“气”古已有之 ,但“文气”在散文创作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至韩、柳等古文家出始广为人知。韩愈因“气盛言宜”而遍悟文体 ,将诗赋之情趣风神纳于应用文之中 ,创造出名为“古文”的各种成体的短篇散文。柳宗元主张“凡为文以神... 为文尚“气”古已有之 ,但“文气”在散文创作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至韩、柳等古文家出始广为人知。韩愈因“气盛言宜”而遍悟文体 ,将诗赋之情趣风神纳于应用文之中 ,创造出名为“古文”的各种成体的短篇散文。柳宗元主张“凡为文以神志为主”,以“志”为气之帅 ,“神”为气之精 ,运用比喻和寓言写了大量书愤明志的杂文 ,以及不少令人读之悠然神远的山水游记。他们的“古文”创作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 韩、柳 古文 神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