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Rights Connotations and Contemporary Val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eople-Based Thinking
1
作者 赵建文 QIAN Chuiju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7年第5期438-462,共25页
The time-honored traditional Chinese minben(people-based) thinking has rich implications for human rights. The concepts of min and minben are much in line with their contemporary counterparts of "human" and ... The time-honored traditional Chinese minben(people-based) thinking has rich implications for human rights. The concepts of min and minben are much in line with their contemporary counterparts of "human" and "people orientation". Upholding the belief of "people as the foundation of states", minben advocates the fundamental political status of the people, and requires leaders to implement "people-oriented" policies. Its encapsul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enabled it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s and civil rights in ancient China. Its sublim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has had, and will continue to hav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ople-based thinking people as the foundation human rights traditional culture
下载PDF
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的构建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2
作者 沈又红 陈文东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
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是以整体育人观和系统思维推进文化育人的有益探索。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阐释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的概念内涵,从理论逻辑、政策逻辑和实践逻辑三方面揭示其内在逻辑,挖掘其价值意蕴,提出凝聚文化育人共同体价... 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是以整体育人观和系统思维推进文化育人的有益探索。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阐释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的概念内涵,从理论逻辑、政策逻辑和实践逻辑三方面揭示其内在逻辑,挖掘其价值意蕴,提出凝聚文化育人共同体价值共识、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营造高校“以文化人”全方位协同育人环境等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育人 育人共同体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下载PDF
“养民”:构建天下秩序的路径指向——以丘濬《大学衍义补》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田澍 严佳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4,共8页
明代丘濬以“治国平天下”为中心,探讨如何构建天下秩序,写成了《大学衍义补》。在该书中,丘濬以“三代圣王”为典范,坚守以“养民”为本的仁政思想,极力要求后世君主效法尧舜,以“诚”待民,尽职“养民”,力行“仁义之政”,再现“尧舜... 明代丘濬以“治国平天下”为中心,探讨如何构建天下秩序,写成了《大学衍义补》。在该书中,丘濬以“三代圣王”为典范,坚守以“养民”为本的仁政思想,极力要求后世君主效法尧舜,以“诚”待民,尽职“养民”,力行“仁义之政”,再现“尧舜之治”。丘濬一再强调,“养民”是君主施行“仁政”的真正体现,只有将“仁政”聚焦到“养民”上,才能真正构建天下秩序,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君”。在丘濬看来,“养民”是构建天下秩序的具体路径,也是唯一路径,君主只有施行“养民”之政且“兼爱华夷之民”,才能真正实现“华夷一家”的大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濬 《大学衍义补》 “养民” “天下一家” 天下秩序
下载PDF
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思政改革反思研究
4
作者 吕俊峰 王健 陈旭明 《模具制造》 2024年第10期73-75,共3页
将课程思政渗透于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育教学各环节,是基于课程育人落实高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课程教师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探究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做好固本培元的立德教育工作,对重塑课程育人... 将课程思政渗透于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育教学各环节,是基于课程育人落实高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课程教师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探究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做好固本培元的立德教育工作,对重塑课程育人价值和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气动 课程思政 课程价值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慧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2,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宝贵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高校思政...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宝贵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实之需,更是加快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深刻把握其理论、实践、历史、价值、发展、系统六大内在逻辑以贯穿课程始终;紧密结合新时代文化工作的价值定位、目标任务、根本方向、道路选择、政治保证、精神面貌六大核心要义以丰富课程内容;灵活运用战略、系统、历史、辩证、创新、全球六大科学思维以拓展教学视野。为此,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提升理论素养、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导引,以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入脑入心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高校思政课 铸魂育人 融入
下载PDF
学校体育以体育人“非学科”化引发的思考——兼与《学校体育以体育人“非学科”化》一文作者商榷
6
作者 张晓林 白洋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5,共6页
从主题比较、逻辑关系、论证过程和学科发展路径层面对《非学科化》一文的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商榷,厘清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学科”化与“非学科”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学... 从主题比较、逻辑关系、论证过程和学科发展路径层面对《非学科化》一文的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商榷,厘清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学科”化与“非学科”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学科”化的重要标志,而《非学科化》一文的立论源于校外培训的体育范畴,学校体育与校外培训中的体育存在本质差异。推动学校体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需精准把握体育学科发展方向,着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学科治理能力,积极推动体育学科交叉融合,从而提升学校体育以体育人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以体育人 体育学科 非学科
下载PDF
学校体育以体育人“非学科”化的生成逻辑、现实审视与路径探寻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瑞林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围绕学校体育长期以来“学科”化价值取向导致的学校体育过于偏重课程技术化、知识体系化和教学程序化,从而忽视了学生本体感受与个性化发展以及引发的教育功利化倾向等问题,提出在“双减”政策实行过程中,从“非学科”角度回归学校体... 围绕学校体育长期以来“学科”化价值取向导致的学校体育过于偏重课程技术化、知识体系化和教学程序化,从而忽视了学生本体感受与个性化发展以及引发的教育功利化倾向等问题,提出在“双减”政策实行过程中,从“非学科”角度回归学校体育以体育人的本质,对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在个人成长性和社会适应性、教育方式的运动实践性和身体感知性、教育方法的个体差异性和项目技术“非阶梯”性、教育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等方面进行挖掘和拓展。并据此提出以中华体育精神浸润为目标、以具身性为依据、加强“家校社”联动、重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非学科”视域下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非学科 以体育人 中华体育精神 具身性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涵与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至关重要。为此,要深入剖析意识形态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加强党的领导、筑牢育人阵地、科学防控风险、健全意识形态体制机制四个方面精准发力,遵循符合新时代新要求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行动逻辑,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立德树人 长效机制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模式构建研究
9
作者 薛文辉 董文娜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谈心谈话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是辅导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文章主要对当前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提出了基于立德树人目标下的谈心谈话工作模式建构策略,探索将“思政”元素全程融入谈心谈话全过程... 谈心谈话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是辅导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文章主要对当前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提出了基于立德树人目标下的谈心谈话工作模式建构策略,探索将“思政”元素全程融入谈心谈话全过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形成可供借鉴参考的工作经验,为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辅导员 谈心谈话 模式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中积极人格教育理念及其现代转化路径探析
10
作者 喻聪舟 王宏宇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5期46-51,共6页
促进传统人格教育创造性转化是推进新时代我国人格教育的有效路径,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培养进取型的积极人格,道家思想提倡培养豁达型的积极人格,两种积极人格的相反相成构成了我国传统积极人格。从时代的要求看,传统积极人格的... 促进传统人格教育创造性转化是推进新时代我国人格教育的有效路径,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培养进取型的积极人格,道家思想提倡培养豁达型的积极人格,两种积极人格的相反相成构成了我国传统积极人格。从时代的要求看,传统积极人格的两个维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豁达心态,但忽视了对科学素养、理性精神的培养。新时代传统积极人格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应当通过扬其利弃其弊的方式来实现。第一,借鉴新时代的时代精神促进传统积极人格内涵的时代更迭,以更好地发扬我国教育传统的优点。第二,吸收现代科学精神丰富传统积极人格的内涵,以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第三,实现积极人格教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促进其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教育 积极人格 理想信念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立德树人下高校思政课建设优化路径研究
11
作者 邱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33-136,共4页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遵循,对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方向引领、思想引领和行为引领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是筑牢大学生政治信仰、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反渗防变能力的核心课程,大数据时代...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遵循,对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方向引领、思想引领和行为引领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是筑牢大学生政治信仰、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反渗防变能力的核心课程,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因此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改革都应守正创新,在立德树人价值导向下实现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政课 价值导向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国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随着高等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推动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办好思政课,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和平台优势,实现思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大思政课”的框架格局,营造全校努力办好思政课、... 随着高等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推动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办好思政课,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和平台优势,实现思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大思政课”的框架格局,营造全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这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培根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高校思政教育 教育模式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民为邦本”同“人民至上”契合的内在机理及现实意义
13
作者 钟青青 裴泽庆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86-97,112,共1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为邦本”理念同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人民至上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二者的契合有着鲜明的内在逻辑,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的相互交织,是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二者的契合是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为邦本”理念同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人民至上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二者的契合有着鲜明的内在逻辑,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的相互交织,是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二者的契合是唯物辩证的有机契合,表征着在文化发生学上各自独立的两种理论的同向性与创造性,构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追求、价值制度以及价值实现路径。二者的内在契合性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深厚的社会基础,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发展提供丰富资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深厚思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为邦本 人民至上 契合性
下载PDF
革命文化进课程三维探赜
14
作者 朱晓娟 钱旭升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革命文化进课程是充分发挥课程培育时代新人作用的重要举措,其结构范畴主要包括目标、内容和手段三个方面。革命文化进课程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时代价值,它不仅是新时代发挥课程培根铸魂功能的重要选择,也是建设中国自主课程知识体系的关... 革命文化进课程是充分发挥课程培育时代新人作用的重要举措,其结构范畴主要包括目标、内容和手段三个方面。革命文化进课程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时代价值,它不仅是新时代发挥课程培根铸魂功能的重要选择,也是建设中国自主课程知识体系的关键举措,还是完善课程育人意识形态安全网络的重要契机。推进革命文化教育进课程的实践,在目标方面,需要采用滴灌式融入,实施渐进有序的融合策略;在内容方面,需要走向特色化发展,建立革命文化特色知识体系,提升革命文化在课程中的知识识别度;在手段方面,开展赋能式共建,建构人、数字技术和真实生活三维和谐的课程育人生态,同时规避数字技术带来的伦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化教育 课程育人 培根铸魂 知识体系 数字技术
下载PDF
教师“反教育行为”:概念释义、问题检视与治理方略
15
作者 史吉海 史华楠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5期70-80,共11页
教师“反教育行为”是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一种远离教育本质、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消极作用的偏差与失范行为。教师“反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中呈现出失真、失当、失误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角色异化、社... 教师“反教育行为”是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一种远离教育本质、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消极作用的偏差与失范行为。教师“反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中呈现出失真、失当、失误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角色异化、社会责任意识缺失、教育本来面目被改写、正常师生关系被扭曲。对教师“反教育行为”进行纠偏和校正,是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为此,教师“反教育行为”的治理在治理理念上应坚持立德树人,还教育以本来面目;在治理向度上应从教师“反教育行为”的成因发掘中寻求新视角,从“促进教育回归本质”的价值认同中找寻因变量,从“多元共治”模式的建构中探索契合点;在治理进路上应从“有效性治理”中细化目标定位,从“协同性治理”中调配主体合作,从“复杂性治理”中加强统筹互动;在治理策略上应以“元治理”“自组织”“参与式”“法治化”运行机制为依托,着力探索“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模式。这既是对传统单一治理方式的理论突破,也是对教师“反教育行为”治理“中国道路”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反教育行为” 教师角色异化 回归教育本质 立德树人 多元共治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研究
16
作者 张磊 殷子骏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场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延展育人空间,协调育人资源,整合育人理念。困境:场域的开放性有待提升,育人效能尚未充分发挥;资本的均衡性亟须...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场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延展育人空间,协调育人资源,整合育人理念。困境:场域的开放性有待提升,育人效能尚未充分发挥;资本的均衡性亟须优化,育人手段受到限制约束;惯习的灵活性有待增强,育人活力难以完全释放。路径:建立开放交流的三方协同体系,将家庭作为学校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建立灵活有效的反思和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家校社”协同 以体育人 场域理论
下载PDF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路径优化研究
17
作者 和慧珍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深刻阐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新时代、新征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提供了根本依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深刻阐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新时代、新征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提供了根本依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为其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开了新的境界,然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协同育人体系不完善、文化底蕴不深、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不强的问题影响了育人效果,因此,文章对此提出了路径优化,以期促进高校在核心价值观育人层面继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铸魂育人 路径
下载PDF
《诗经》民本思想研究
18
作者 曹建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4-131,共8页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要的政治理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深的思想内涵,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活水源头。《诗经》作为中华文化经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诗》中的怨刺诗多能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主张约束君权,揭露并批...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要的政治理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深的思想内涵,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活水源头。《诗经》作为中华文化经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诗》中的怨刺诗多能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主张约束君权,揭露并批判社会的种种不公,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发掘研究《诗经》中的民本思想,对当下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敬德养民 怨刺批判 文化强国
下载PDF
“广告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实践与创新
19
作者 顾圣琴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广告史”是广告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广告发展是“广告史”课程的主体内容,蕴含深刻丰富的思政内涵。除传授专业知识外,“广告史”课程讲授还应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灿烂的中华文明,学习... “广告史”是广告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广告发展是“广告史”课程的主体内容,蕴含深刻丰富的思政内涵。除传授专业知识外,“广告史”课程讲授还应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灿烂的中华文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以“广告史”课程为例,探析大学本科教育的思政实践路径,力求做到专业知识与价值观相结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讲授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史”课程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海洋类高校“以盐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志愿服务育人品牌建设为视角
20
作者 包家官 梁佳琪 陈婧楠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9-52,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重要论述为高校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指明了方向。以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为视角,将盐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海洋类高校育人的元素,探索实践“以盐育人”具有特殊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重要论述为高校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指明了方向。以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为视角,将盐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海洋类高校育人的元素,探索实践“以盐育人”具有特殊意义。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志愿服务育人品牌建设视角下海洋类高校“以盐育人”的“三重逻辑”,探索志愿服务育人品牌建设视角下海洋类高校“以盐育人”的“四维路径”,打造盐文化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劳动育人、服务育人、综合育人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高校 以盐育人 探索 实践 志愿服务 品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