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lection of a non-localized landing region for an unmanned helicopter based on an attention model
1
作者 NIE Zhen-gang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6年第3期392-396,共5页
A new landing region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an unmanned helicopter is proposed based on an attention model.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attention model,some properties of the possible safe landing regions(e.g.,depth,... A new landing region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an unmanned helicopter is proposed based on an attention model.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attention model,some properties of the possible safe landing regions(e.g.,depth,regional color and motion features)are included in the selection algorithm.Furthermore,regional color and motion features are fused directly into the saliency map because these features do not have the "central-peripheral"property.Ex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is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helicopter attention model automatic landing safe landing region
下载PDF
Cable-driven legged landing gear for unmanned helicopter:Prototype design,optimization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2
作者 TIAN BaoLin GAO HaiBo +4 位作者 YU HaiTao SHAN HaoMin HOU JunChen YU HongYing DENG ZongQu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96-1214,共19页
Unmanned helicopters equipped with adaptive landing gear will dramatically extend their application especially in dealing with challenging terrains.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cable-driven legged landing gear(CLG)with... Unmanned helicopters equipped with adaptive landing gear will dramatically extend their application especially in dealing with challenging terrains.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cable-driven legged landing gear(CLG)with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for unmanned helicopters in complex landing environments.To obtain the preferred configuration of the legged mechanism,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the CLG is constructed by concurrently considering terrain adaptability,landing stability and reasonable linkage of internal forces.The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is employed to numerically acquire the optimal scale parameters that guide the mechanical design of the CLG.An unmanned helicopter prototype equipped with the devised CLG is developed with key performance assessment.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ised CLG can provide energy-efficient support over uneven terrains(totally driven torque demand less than 0.1 N m)in quasi-static landing tests,and favorable terrain adaptability(posture fluctuation of the fuselage less than±1°)in unknown slope landing tests.These exhibited merits give the proposed CLG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landing performance of future aircraft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helicopter adaptive landing gea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tudy on flow control of ship airwake and rotor airload during helicopter shipboard landing 被引量:9
3
作者 Yongjie SHI Xiang HE +1 位作者 Yi XU Guohua X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24-336,共13页
A numerical study on flow control of ship airwake during shipboard landing is carried out to address the effect of flow control devices on helicopter rotor airload. The in-house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 b... A numerical study on flow control of ship airwake during shipboard landing is carried out to address the effect of flow control devices on helicopter rotor airload. The in-house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 based solver Rotorcraft AeroDynamics and Aeroacoustics Solver(RADAS), with combination of momentum source approach is employed to conduct the helicopter shipboard landing simulation. The control effects of three aerodynamic modifications of ship superstructure, i.e. ramp, notch and flap, in different Wind-Over-Deck(WOD) conditions are discussed.From the steady simulation results, the effect of spatial variation of ship airwake on rotor airloads is concluded. The aerodynamic modifications reduce the strength of shedding vortex and increase rotor normal force through delaying and relieving flow separation, and therefore are beneficial to alleviate the limitation of control inputs. By contrast, the perturbation of unsteady ship airwake can cause the serious oscillation of rotor forces during shipboard landing. The unsteady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of ship airwake and oscillatory rotor airloading, represented by Root-Mean-Square(RMS) loading, can be remarkably reduced by the ramp and notch modifications, while the flap modification has adverse effect. It means that flow control devices have large potential benefits to alleviate the pilot's workload and improve the shipboard landing safety, but they should be well designed to avoid the introduction of more vortex, which leads to increase in disturbance of flow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control helicopter ROTOR airload ship airwake shipBOARD landING
原文传递
无人直升机自动着舰导引控制设计与仿真验证
4
作者 马捷 严峰 伍心皓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2期51-56,61,共7页
通常无人直升机自动着舰导引控制的方法是:导引系统根据探测到的机舰位置信息,结合任务需求,实时生成一条理想飞行轨迹,按照一定的制导律计算得到导引指令发送给飞控系统,经过计算转化得到最终位置、速度、姿态控制指令,控制无人直升机... 通常无人直升机自动着舰导引控制的方法是:导引系统根据探测到的机舰位置信息,结合任务需求,实时生成一条理想飞行轨迹,按照一定的制导律计算得到导引指令发送给飞控系统,经过计算转化得到最终位置、速度、姿态控制指令,控制无人直升机跟踪这一理想轨迹,进而实现无人直升机返航、着舰。该文针对无人直升机自动着舰的特点和需求,将得到的机舰相对位置信息直接发送给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按照设定边界控制条件设计自动着舰流程和相应的控制律,给定无人直升机速度和位置控制指令,实时调整无人直升机飞行姿态,通过多模态的复合控制,最终引导无人直升机完成返航、近舰和着舰全过程,并且通过半物理仿真试验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直升机 着舰导引控制 半物理仿真
下载PDF
舰载直升机电驱动助降装置及其关键特性分析
5
作者 刘谦 张祝新 +2 位作者 赵丁选 王辉 秦占永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针对现役综合系留和转运系统(Aircraft Ship Integrated Secure and Traverse,ASIST)存在的捕获冲击力大、转运时系统能耗高的问题,设计舰载直升机电驱动助降装置。通过分析助降装置的工况得出助降装置在执行捕获与转运任务时的性能要求... 针对现役综合系留和转运系统(Aircraft Ship Integrated Secure and Traverse,ASIST)存在的捕获冲击力大、转运时系统能耗高的问题,设计舰载直升机电驱动助降装置。通过分析助降装置的工况得出助降装置在执行捕获与转运任务时的性能要求,据此给出电驱动助降装置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案。基于功率键合图理论建立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与液压驱动助降装置进行对比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电驱动助降装置的捕获速度降低约92%,捕获时最大冲击力降低约94%,能够在21 kN的外负载作用下执行直升机转运任务,在执行转运任务时能耗降低约29%,该成果对于拓宽ASIST的使用范围、降低系统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所引入的兼顾系统动态特性与能耗特性的建模方法,为其余复杂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直升机 助降装置 着舰辅助系统 综合系留和转运系统 功率键合图 动态特性 能耗特性
下载PDF
基于有限传感器参数的起降点运动姿态换算技术研究
6
作者 张帅 孙慧 曹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11,共5页
针对以甲板为直升机起降平台的大型水面船舶,船载惯导装置安装布列位置与起降点距离较远,杆臂效应对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模型参数辨识影响较大,严重影响升沉运动预报精度。本文根据有限姿态传感器实时采集横摇、纵摇及升沉信息,结合相关... 针对以甲板为直升机起降平台的大型水面船舶,船载惯导装置安装布列位置与起降点距离较远,杆臂效应对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模型参数辨识影响较大,严重影响升沉运动预报精度。本文根据有限姿态传感器实时采集横摇、纵摇及升沉信息,结合相关船体坐标,从理论分析入手推导换算起降点的升沉速度,并采用船模试验数据对升沉换算误差及升沉极短期预报精度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起降点升沉运动换算对提高升沉极短期预报精度,辅助引导直升机舰面起降作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起降 极短期预报 升沉速度 船模试验
下载PDF
舰载直升机着舰碰撞建模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友毅 张志春 +2 位作者 熊壮 肖景新 李国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91-1696,共6页
逼真的舰载直升机着舰仿真应对着舰过程中机舰碰撞给出精确建模。着舰过程中直升机何时与舰船碰撞及碰撞后产生的力是建模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着舰碰撞建模方法。该方法中起落架被简化为弹簧阻尼筒结构,机舰碰撞时的力与起落... 逼真的舰载直升机着舰仿真应对着舰过程中机舰碰撞给出精确建模。着舰过程中直升机何时与舰船碰撞及碰撞后产生的力是建模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着舰碰撞建模方法。该方法中起落架被简化为弹簧阻尼筒结构,机舰碰撞时的力与起落架压缩量、机舰相对速度有关。通过坐标转换,依据起落架在船体坐标系下坐标判断机舰是否碰撞,并且计算起落架压缩量大小。依据舰船速度在机体系下投影计算机舰相对速度。最后开发了直升机、舰船仿真模型对该方法做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计算出直升机与舰船碰撞时直升机起落架所受力,直升机与舰船能够协调一致运动,可以满足机舰仿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直升机 着舰碰撞 坐标转换 起落架模型 仿真验证
下载PDF
舰载直升机着舰指挥模拟训练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建国 鄂群 +2 位作者 徐晓刚 姚科明 万新龙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9-334,共6页
舰载直升机着舰是一个复杂和危险的过程,着舰指挥员的指挥能力直接影响直升机着舰安全。构建了海浪、舰艇摇摆、助降灯光系统等影响舰载直升机着舰的环境系统;实现了舰载直升机着舰指挥模拟训练系统,包括指挥动作捕捉、识别等内容;该系... 舰载直升机着舰是一个复杂和危险的过程,着舰指挥员的指挥能力直接影响直升机着舰安全。构建了海浪、舰艇摇摆、助降灯光系统等影响舰载直升机着舰的环境系统;实现了舰载直升机着舰指挥模拟训练系统,包括指挥动作捕捉、识别等内容;该系统结合载直升机着舰指挥的特点,将动作捕捉技术应用到着舰指挥训练。使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训练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舰载直升机着舰指挥员的训练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直升机 着舰指挥 指挥手势 动作捕捉
下载PDF
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系统设计及仿真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乌兰巴根 胡继忠 徐元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86-990,共5页
设计了一套包含视觉目标识别单元、目标跟踪器、甲板状态跟踪器和模糊逻辑控制的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系统.视觉系统通过对采集的图像预处理提取出可能的甲板标识区域,然后对此区域计算其仿射不变矩特征集合,对得到的特征集经过模糊识别... 设计了一套包含视觉目标识别单元、目标跟踪器、甲板状态跟踪器和模糊逻辑控制的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系统.视觉系统通过对采集的图像预处理提取出可能的甲板标识区域,然后对此区域计算其仿射不变矩特征集合,对得到的特征集经过模糊识别技术实现对甲板降落区域的识别,并根据矩特征集计算出甲板运动状态信息.目标跟踪器采用了卡尔曼滤波技术,在目标二阶运动方程的基础上设计了跟踪算法.甲板运动状态跟踪器用于在无人直升机的降落期间实现对甲板尤其是触舰瞬间甲板的纵摇、横摇及浮沉状态的预测,该跟踪器采用了改进的卡尔曼多步预测算法.设计了基于模糊逻辑的比例积分控制器,由多个并行的对特定任务实施控制的子控制行为构成.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算法.在仿真试验中,无人直升机能够正确的识别甲板目标区域,实现了对运动舰船在二维水平面内的跟踪,甲板状态跟踪器能够预测未来1~5个周期内甲板状态,控制器基于目标信息和甲板状态能够正确地引导无人直升机实现安全着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直升机 自主降落 卡尔曼滤波 仿射矩 模糊识别
下载PDF
无人直升机视觉着舰中合作目标角点检测算法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郝帅 程咏梅 +1 位作者 马旭 赵建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3-659,共7页
舰载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视觉导航在拍摄图像时,存在大尺度、角度畸变,使得合作目标角点难以检测,提出一种基于SIFT的分区双向匹配角点检测算法。设计了一种非对称彩色合作目标(由红色背板、绿色的H形和三角形组成),利用色彩信息对合作... 舰载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视觉导航在拍摄图像时,存在大尺度、角度畸变,使得合作目标角点难以检测,提出一种基于SIFT的分区双向匹配角点检测算法。设计了一种非对称彩色合作目标(由红色背板、绿色的H形和三角形组成),利用色彩信息对合作目标进行分割裁剪、识别,并分别对基准裁剪图和实拍裁剪图提取SIFT特征。为了提高SIFT特征匹配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分区双向匹配策略。首先求取基准和实拍裁剪图中H形、小三角形重心以及H形上距离三角形重心最近的边缘点,以这三对匹配点求取基准图和实拍图间的粗略仿射模型。将基准裁剪图中的SIFT特征点经过该模型变换得到实拍裁剪图中的映射点,以每个映射点为圆心,以裁剪图宽度的1/4为半径将其分区,匹配时只选择每个映射点区域内的SIFT特征匹配点。同理,对基准裁剪图也进行分区处理。然后通过双向匹配及RANSAC算法剔除错误的匹配对,利用正确的匹配对完成基准图和实拍图仿射变换的精确模型。最后,将基准图中标定好的角点经过仿射变换获取实拍图中合作目标的角点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精度高、鲁棒性强,而且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舰载机 设计 特征提取 直升机 图像匹配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不变性 着舰 导航 无人飞行器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视觉着舰 分区 双向匹配
下载PDF
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的目标定位视觉算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乌兰巴根 胡继忠 徐元铭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243-245,共3页
根据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的任务特点,构造了用于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的视觉系统,选用仿射不变矩作为该视觉系统目标识别的特征和信息提取的手段,仿真实验表明,开发的算法能够在纵摇角小于15°的情况下正确的识别出目标,对目标中心位... 根据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的任务特点,构造了用于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的视觉系统,选用仿射不变矩作为该视觉系统目标识别的特征和信息提取的手段,仿真实验表明,开发的算法能够在纵摇角小于15°的情况下正确的识别出目标,对目标中心位置的估计偏差在每个坐标轴向小于3个像素,方位角估计偏差小于9°。整套算法的鲁棒性和实时性满足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直升机 自主着舰 仿射不变矩 机器视觉
下载PDF
直升机-舰组合风限图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存仁 朱玉兵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40,65,共6页
首先简要叙述了国外风限图的研究概况及国内现状,在分析影响安全起降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风限图模拟计算的数学模型,并针对某直升机-舰组合风限图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切合实际,计算过程正确合理,得... 首先简要叙述了国外风限图的研究概况及国内现状,在分析影响安全起降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风限图模拟计算的数学模型,并针对某直升机-舰组合风限图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切合实际,计算过程正确合理,得到的风限图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直升机-舰配合能力。该方法较国外主要通过试飞得到风限图的方法相比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安全性,为风限图的研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载舰组合 风限图 计算方法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舰载直升机在复杂流场环境中的着舰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广 胡国才 王允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199,共6页
针对直升机着舰过程中的下滑进场环节,从流场环境对直升机飞行品质影响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直升机着舰策略。分析了下滑进场区域的流场分布,研究表明流场的分布与距离甲板的高度相关,高度越低,气流速度均值越大,且下洗气流主要集中在迎甲... 针对直升机着舰过程中的下滑进场环节,从流场环境对直升机飞行品质影响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直升机着舰策略。分析了下滑进场区域的流场分布,研究表明流场的分布与距离甲板的高度相关,高度越低,气流速度均值越大,且下洗气流主要集中在迎甲板风方向的路线区域,对直升机的飞行品质造成影响。分析了不同甲板风(Wind on deck,WOD)条件下直升机平衡状态量,分别从旋翼所需功率、操纵量和机体姿态等方面对进场方式进行了研究,表明合理的进场方式有利于着舰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直升机 舰船甲板流场 着舰策略 进场路线
下载PDF
舰面状态直升机机体在起落架上的固有频率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国才 刘湘一 +1 位作者 刘书岩 王秀霞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39-644,688,共7页
针对起落架缓冲支柱和轮胎的非线性特性,应用等效线性模型,提出一种预估刚性机体在弹性起落架上的固有频率计算方法。利用缓冲支柱和轮胎的刚度和阻尼试验数据,采用循环迭代方法计算了机体耦合振动的固有频率;分析了直升机重量、旋翼拉... 针对起落架缓冲支柱和轮胎的非线性特性,应用等效线性模型,提出一种预估刚性机体在弹性起落架上的固有频率计算方法。利用缓冲支柱和轮胎的刚度和阻尼试验数据,采用循环迭代方法计算了机体耦合振动的固有频率;分析了直升机重量、旋翼拉力、舰面运动状态、舰面风力等因素对机体模态固有频率的影响。对最不稳定的机体侧向二阶模态而言,最大设计重量和大升力状态时其固有频率最低,与最小重量、零升力状态相比其稳定转速余度减少约133 r/min;文中假设的舰面运动状态和舰面风力对机体模态的固有频率影响很小,而采用纵、横侧向独立的简化模型来预估机体模态固有频率具有足够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机体模态 固有频率 起落架 非线性 等效刚度 舰面环境
下载PDF
无人直升机在移动目标上的自主降落 被引量:3
15
作者 乌兰巴根 胡继忠 徐元铭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27-230,共4页
设计了一个视觉系统来实现无人直升降落在移动目标上。基于仿射不变矩、模糊识别,卡尔曼滤波和PI控制技术,直升机能够完成识别、跟踪目标的任务,并能够在目标运动的状态下完成降落。一套软件仿真系统,其中包含无人直升机和一个可移动的... 设计了一个视觉系统来实现无人直升降落在移动目标上。基于仿射不变矩、模糊识别,卡尔曼滤波和PI控制技术,直升机能够完成识别、跟踪目标的任务,并能够在目标运动的状态下完成降落。一套软件仿真系统,其中包含无人直升机和一个可移动的平台被用来测试此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仿真中,成功地隔离了直升机的振动对算法的影响,并成功地处理了性能与精确性的矛盾。结果显示算法具有鲁棒性,能够以97%的概率正确的识别目标,并能在目标进行二维平面运动时进行精确的跟踪,跟踪时直升机的航向与目标的运动方向最大误差为2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直升机 自主降落 卡尔曼滤波 仿射矩 模糊识别
下载PDF
舰载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动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洋 向锦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2-446,共5页
建立了舰载直升机和舰船运动耦合动力学模型,考虑了舰载直升机起落架非线性和非对称的特点,并将舰船振动自由度与旋翼/机体系统相结合分析了直升机系统耦合动力学稳定性.舰载直升机采用无轴承旋翼,用中等变形梁理论建立桨叶、柔性梁和... 建立了舰载直升机和舰船运动耦合动力学模型,考虑了舰载直升机起落架非线性和非对称的特点,并将舰船振动自由度与旋翼/机体系统相结合分析了直升机系统耦合动力学稳定性.舰载直升机采用无轴承旋翼,用中等变形梁理论建立桨叶、柔性梁和扭矩套的有限元模型,考虑桨叶多路传力特点和桨叶根部的摆振销与变距拉杆的约束.起落架包括液压作动器和橡胶轮胎,起落架系统具有非线性特点,在不同载荷下其刚度和阻尼都不同.采用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舰载直升机的"舰面共振"动力学特性,首先通过算例中的无轴承旋翼直升机"地面共振"频率与阻尼曲线验证了旋翼机体耦合模型的正确性.其次发现舰船在横摇振动情况下,旋翼/机体耦合系统的旋翼不稳定转速区域会提前出现,如果鱼叉系留则会推迟不稳定转速,并且增加系统的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直升机 无轴承旋翼 起落架 非线性分析 地面共振 舰面共振
下载PDF
船舶运动安稳期预报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文洋 张亚晖 +1 位作者 王战 马山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5,共7页
船舶运动安稳期的准确预报对提高舰载直升机着舰、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布放与回收等海上作业的作业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通过模拟计算说明进行船舶运动安稳期预报的可行性;其次,对国内外船舶运动安稳期预报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与总结... 船舶运动安稳期的准确预报对提高舰载直升机着舰、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布放与回收等海上作业的作业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通过模拟计算说明进行船舶运动安稳期预报的可行性;其次,对国内外船舶运动安稳期预报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与总结,进而阐述船舶运动安稳期预报技术的原理;再次,对船舶运动安稳期预报技术的3个主要环节:波浪测量及波浪场重构技术、波浪传播预报技术以及船舶运动预报技术进行分析。最后,对未来船舶运动安稳期预报技术的发展予以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运动安稳期 船舶运动预报 波浪传播 舰载直升机着舰
下载PDF
舰载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鹏飞 石章松 闫鹏浩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152,共5页
以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一般流程,设计1套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系统,阐述系统组成,研究自主着舰关键技术,为实现无人直升机真正自主着舰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和技... 以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一般流程,设计1套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系统,阐述系统组成,研究自主着舰关键技术,为实现无人直升机真正自主着舰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直升机 自主着舰 着舰系统
下载PDF
无人直升机着舰甲板运动预估与补偿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鹏飞 石章松 +1 位作者 吴中红 郝翎钧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27,共6页
无人直升机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战使命,而甲板运动是影响其着舰安全的重要因素,对着舰甲板运动进行精确预估与补偿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基于自适应AR模型与最优预见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甲板运动预估与补偿方法。基于AR模型设计甲板... 无人直升机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战使命,而甲板运动是影响其着舰安全的重要因素,对着舰甲板运动进行精确预估与补偿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基于自适应AR模型与最优预见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甲板运动预估与补偿方法。基于AR模型设计甲板运动预估器时,引入时变因子设计了自适应模型参数更新律优化模型性能,强调数据的实时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甲板运动预估的准确性,且计算相对简单;将甲板运动预估器产生的预估信号作为可预见的未来信息引入预见控制器,并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对着舰甲板运动进行补偿,较好地改善了甲板运动补偿系统相位延迟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甲板运动跟踪精度,进而提高无人直升机着舰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直升机 自主着舰 甲板运动 预估与补偿 自适应AR模型 最优预见控制
下载PDF
舰载无人机自主着舰回收制导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
作者 甄子洋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9-681,共13页
舰载无人机正成为未来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导与控制是舰载无人机自主着舰/回收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舰载无人机自主着舰/回收制导与控制技术.概述了舰载无人机的发展历史,简单描述了舰载无人机跑道拦阻着舰、撞网回收、伞降回收、绳... 舰载无人机正成为未来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导与控制是舰载无人机自主着舰/回收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舰载无人机自主着舰/回收制导与控制技术.概述了舰载无人机的发展历史,简单描述了舰载无人机跑道拦阻着舰、撞网回收、伞降回收、绳钩回收、天钩回收、过失速着舰、智能飞落着舰、风向筒回收、秋千式吊架回收等典型着舰回收方式.在深入分析无人机自主着舰/回收制导与控制关键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无人机着舰/回收经典制导与现代制导技术,以及着舰/回收经典控制、现代控制、非线性与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无人机自主着舰/回收制导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自主着舰 舰船回收 制导系统 飞行控制 非线性控制 智能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