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20世纪上半期“以农立国”思想的再审视 被引量:9
1
作者 钟祥财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2,共7页
20世纪 2 0年代至 4 0年代 ,在中国的思想学术界发生了一场是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争论。对于这场争论中的“以农立国”观点 ,已有的经济思想史或现代史研究者大都作出了否定性结论。本文认为 ,作为当时社会经济出现重大转折的产物 ,... 20世纪 2 0年代至 4 0年代 ,在中国的思想学术界发生了一场是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争论。对于这场争论中的“以农立国”观点 ,已有的经济思想史或现代史研究者大都作出了否定性结论。本文认为 ,作为当时社会经济出现重大转折的产物 ,以农立国思想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首先 ,它所揭示的农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对此后中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发展 ,对发展经济学的创立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 ,以农立国思想所强调的在现代化过程中优先发展农业经济的主张 ,有助于我们反思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第三 ,在更深广的层面 ,以农立国思想所蕴涵的农业文化理念 ,对于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农业的意义 ,深化我们的伦理经济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农立国” 社会经济 理论价值 农业 现代化 文化理念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下载PDF
“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争——20世纪40年代关于中国发展道路论争的再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朝晖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3-47,共5页
20世纪初期,学术界就发起了一场农业立国和工业立国的论争,经过20年代论战的高潮和30年代相对的沉寂,40年代初再度拉开阵势。在短暂的交锋之后,各方殊途同归。这次论争的意义在于农业工业化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由此引发了对... 20世纪初期,学术界就发起了一场农业立国和工业立国的论争,经过20年代论战的高潮和30年代相对的沉寂,40年代初再度拉开阵势。在短暂的交锋之后,各方殊途同归。这次论争的意义在于农业工业化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由此引发了对战后经济建设道路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立国 工业立国 农业工业化
下载PDF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述评
3
作者 曹力铁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为了发展中国的工业化,毛泽东曾经要求农业适应工业,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后来,他又提出要重视农业,工农业不但要同时并举,而且要按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毛泽东强调农业,把农业放在第一位,目的却在于发展工业。“以农业为基... 为了发展中国的工业化,毛泽东曾经要求农业适应工业,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后来,他又提出要重视农业,工农业不但要同时并举,而且要按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毛泽东强调农业,把农业放在第一位,目的却在于发展工业。“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这一方针,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前进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以农业为基础 以工业为主导
下载PDF
以“轻重”促“德兴”——《管子》农战思想初探
4
作者 吴振晖 张先昌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5-68,21,共5页
农战思想是法家的支柱思想之一,厉行农战也是秦国得以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政治举措。然而,在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晋法家的农战思想被学界反复论及的同时,作为齐法家代表作的《管子》中的农战思想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管... 农战思想是法家的支柱思想之一,厉行农战也是秦国得以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政治举措。然而,在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晋法家的农战思想被学界反复论及的同时,作为齐法家代表作的《管子》中的农战思想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管子》的农战思想与商、韩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本质的不同,它以民生富裕为核心,以"兴德"为体,以"轻重"为用,同样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农战 富民 兴德 轻重
下载PDF
试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经济现代化道路论战
5
作者 杨薏霏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第16期4-9,共6页
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关于经济现代化道路的论战,是立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充分暴露、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以及中国本土文化传统碰撞转型的时代语境,中国学界围绕“中国经济是否要现代化”“中国经济现代化实践路径”“中国经济现代... 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关于经济现代化道路的论战,是立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充分暴露、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以及中国本土文化传统碰撞转型的时代语境,中国学界围绕“中国经济是否要现代化”“中国经济现代化实践路径”“中国经济现代化道路再反思”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大辩论。由于对问题理解的分歧,使其大致分为“以农立国”派与“以工立国”派,论战的角度多元、内容多样,呈现出中国学界早期对经济现代化问题的朴素理解。在中国经济现代化道路论战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论述贯穿始终,在关键时刻锚定大局,在步入尾声时打扫战场,在同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宣扬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现代化道路,捍卫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精神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现代化 以农立国 以工立国 新民主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