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两个中心论”统一的内在逻辑
1
作者 周成 王沁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贯穿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全部奋斗历程。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好“两个中心”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良性互动。
关键词 新时代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 逻辑关系
下载PDF
刘少奇新中国经济建设思想研究
2
作者 刘源 卫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5,共5页
刘少奇同志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提出了“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历史意义重大,且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指出:在建设时期,除开必要的国防外,一切工作和其他建设均配合经济建设... 刘少奇同志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提出了“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历史意义重大,且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指出:在建设时期,除开必要的国防外,一切工作和其他建设均配合经济建设,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要求把经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深入考察中国城乡现状的基础上,刘少奇提出一系列极具远见的思想主张:新民主主义经济既有社会主义成分,也有资本主义成分;生产关系的改变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农业集体化之后也可以实行个人负责制;民主化与工业化是不能分离的;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刘少奇在他的讲话和著述中,深刻阐述了其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在当年,是具有震撼力的;在今天,则为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经济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按劳取酬
下载PDF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论争 被引量:3
3
作者 陶文昭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前,学界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直存在种种异议,其中包括多中心论、中心转移论以及中心负面论等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而又持之以恒的战略思想。这些异议虽然反映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问题,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目前,学界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直存在种种异议,其中包括多中心论、中心转移论以及中心负面论等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而又持之以恒的战略思想。这些异议虽然反映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问题,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前要纠正在实践上的一些偏颇,赋予其理论上新的时代内涵,走科学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之路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民族工作中心任务的确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丽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8,共3页
中国历史进入新时期后,围绕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总问题,邓小平明确提出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现民族发展的思想,并提出实现民族工作中心任务的途径是改革开放,方式是国家帮助与自力... 中国历史进入新时期后,围绕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总问题,邓小平明确提出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现民族发展的思想,并提出实现民族工作中心任务的途径是改革开放,方式是国家帮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民族工作 中心任务 发展经济
下载PDF
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理论逻辑、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孙贺 马丽娟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3-26,共14页
坚持党领导经济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为什么坚持党领导经济工作、如何领导经济工作给出了理论回答。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写进纲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坚持党领导经济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为什么坚持党领导经济工作、如何领导经济工作给出了理论回答。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写进纲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强化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中国经济台阶式向前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牢牢坚持党对经济工作领导权不动摇,坚持把经济工作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来抓,不断深化探索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规律,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以扎实的经济发展成绩巩固党的经济领导地位,实现党的领导与经济发展互促互进、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经济领导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PDF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三大战略突破
6
作者 刘林元 《阅江学刊》 2016年第3期5-14,143,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完全抛弃传统社会主义,也不是全部继承传统社会主义,而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重大改革。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传统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大战略突破: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完全抛弃传统社会主义,也不是全部继承传统社会主义,而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重大改革。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传统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大战略突破: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取代了列宁的战争和革命的时代主题。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人民群众的拥护是邓小平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基础的"三原则"进行重大改革的四大法宝。中国要抓住机遇,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是邓小平提出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的根据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马恩设想 时代主题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发展
7
作者 赵静 曹露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邓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论是以经济绩效为主、意识形态为辅。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论的丰富发展,为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合法性理论 邓小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在统一 被引量:1
8
作者 霍广涛 袁佩媛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2期80-88,97,112,共11页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属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范畴,二者辩证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旨在解决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提出绝非要抛弃、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属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范畴,二者辩证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旨在解决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提出绝非要抛弃、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而是强调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要立足于广大人民立场,进而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规避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市场过度逐利化倾向。立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辩证统一,前者规定后者的根本价值遵循,彰显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本价值取向;后者则为前者奠定强大物质基础,而且其本质上就是对前者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内在统一
下载PDF
“三个不适应”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关系辨析
9
作者 曲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目前学界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三个不适应"现象完全是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致,这实际上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观误读。因此,准确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概念及其所产生... 目前学界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三个不适应"现象完全是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致,这实际上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观误读。因此,准确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概念及其所产生的客观影响,有助于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有效解决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三个不适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不适应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文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两次历史性转变
10
作者 王效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和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观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谋求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第二次是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变为以人为本的...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和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观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谋求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第二次是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转变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发展观 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三大变化与重振中国经济应对之策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国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4,共9页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仍未出现重大好转,其中有疫情和外部经济形势冲击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由于近些年逐渐积累起来并造成深远影响的三大重大变化:(1)中美两国大国战略重大变化;(2)政府监管和政策变化过多、过频、过急、过激;(3)观念性因素...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仍未出现重大好转,其中有疫情和外部经济形势冲击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由于近些年逐渐积累起来并造成深远影响的三大重大变化:(1)中美两国大国战略重大变化;(2)政府监管和政策变化过多、过频、过急、过激;(3)观念性因素和社会舆论导向发生偏差。正确应对这些重大变化,需要回到常识和基准,回到历史、逻辑和实践,需要关于市场经济的再次思想启蒙。无论是稳住经济社会大盘、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更关键的是要依靠基石性的好的营商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而不是多变、易变、时刻改变的政府政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改革开放以及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通过制度固化下来才是提振信心、增加信任、稳定预期的关键,要充分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极度重要性,充分认识社会伦理规范在市场经济中的极度重要性,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基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占斌 毕照卿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28-38,共11页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基点,其理论渊源在于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探索成果。中国共产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要思想,初步形成于社会主义革...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基点,其理论渊源在于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探索成果。中国共产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要思想,初步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正式确立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面深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践历程中,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得以开创与发展。在以“强起来”为主题的政治经济学发展时期,习近平立足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逻辑基点,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方位、新理念、新内涵、新方向、新战略、新路径,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理路及价值主线 被引量:6
13
作者 牛庆燕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4,共10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越西方“人本主义”话语的实践悖论和中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情怀,继承和接续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人民”底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彰显和中国共产党“人民初心”的实践表达。其中,“以人民为中心”与...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越西方“人本主义”话语的实践悖论和中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情怀,继承和接续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人民”底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彰显和中国共产党“人民初心”的实践表达。其中,“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主线相互贯通,将人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维度互补,时间跨度涵盖,发展向度承继;“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人民”逻辑,批判西方“物本”逻辑潜隐的发展界限、人的异化难题以及资本的基因缺陷,保障人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和生态权益,推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间关系的真正和解。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人民主体的根本动力、人民共享的根本目标和人民评判的检验标准,贯穿于脱贫攻坚、创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人民逻辑 物本逻辑 价值主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