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塘-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对抚仙湖入湖河流水质净化效应及途径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孟白 王克勤 +3 位作者 宋娅丽 胡淳 王帅兵 赵昌彬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5,共14页
为探明人工湿地在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和高原湖泊及临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本研究以尖山河流域生态塘-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11级功能区和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21年雨季6场典型降雨后各功能区污染物负荷、一个刈割周期内植... 为探明人工湿地在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和高原湖泊及临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本研究以尖山河流域生态塘-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11级功能区和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21年雨季6场典型降雨后各功能区污染物负荷、一个刈割周期内植物各器官及其对应土壤的氮磷含量,分析其氮磷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的变化特点,深入探讨系统对不同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应及途径.结果表明:①生物沉砂塘对悬移质的沉积率范围为27.75%~55.00%,且逐级递减,系统对面源污染物的去除率在44.40%~78.87%之间,末端分区效果更为显著.②植物根区土壤作用(贡献率为59%~74%)是人工湿地氮去除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转化(贡献率为32%~42%)是磷去除的主要途径,在高污染负荷输入条件下悬移质削减率及污染物净化效应更优.③人工湿地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和株内迁移能力具有阶段性,氮、磷元素富集系数(分别为2.29~3.53、1.07~2.92)均大于1且向上迁移活跃,有利于修复环境污染.④单位面积氮磷去除速率均表现为表流湿地>潜流带状湿地,最优植物配置分别为再力花+旱伞草和香蒲+旱伞草.研究显示,合理调配土壤与植物比例及组合,高效利用不同植物配置路线对元素的敏感差异性,对入湿水体进行预处理和采用多功能、多塘系结合的人工湿地设计可稳定发挥水质净化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生态塘-潜表流串联模式 水质净化 面源污染 抚仙湖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Instability of Flow Around Two Circular Cylinders in Tandem Arrangement
2
作者 邓见 任安禄 邹建锋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5年第1期73-82,共10页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vortices and transition to three-dimensionality in the wake of two circular cylinders in tandem arrangement have been numerically studied. An improved virtual body method developed from the vi...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vortices and transition to three-dimensionality in the wake of two circular cylinders in tandem arrangement have been numerically studied. An improved virtual body method developed from the virtual boundary method is used here. A Reynolds number range between 220 and 270 has been considered, and the spacing between two cylinders is selected as L/D=3 and L/D=3.5. When L/D=3, the secondary vortices of Mode-A are seen to appear at Re=240 and persist over the range of the Reynolds number of 240~270. When L/D=3.5, the similar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has been found at Re=250. No obvious discontinuity has been found in the Strouhal-Reynolds number relationship, and this is different from three-dimensional flow around a single cylinder at the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The spanwise wavelength is about four times the diameter of the cylinder, and it is the characteristic wavelength for Mode-A instability. This paper can give some foremost insight into the three-dimensional instability of flow by complicated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instability mode-A instability virtual boundary method FLOW circular cylinders tandem arrangement
下载PDF
剪切来流作用下串列双圆柱流动互扰特性研究
3
作者 涂佳黄 廖惠惠 +2 位作者 何永康 熊龙祥 王贯宇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13-22,共10页
该文基于四步半隐式特征线分裂算子有限元方法,对剪切来流作用下串列双圆柱钝体结构群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着重分析了在中等间距比下,不同剪切率和雷诺数对串列双圆柱结构流场特性以及流体力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等间距比工况中... 该文基于四步半隐式特征线分裂算子有限元方法,对剪切来流作用下串列双圆柱钝体结构群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着重分析了在中等间距比下,不同剪切率和雷诺数对串列双圆柱结构流场特性以及流体力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等间距比工况中,剪切来流作用下流场尾流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模态分别为稳定状态(ST)和间隙内涡脱落流动状态(WG),且随着雷诺数增大流场从ST模态逐渐转变为WG模态.从ST模态转变到WG模态时,上游圆柱对下游圆柱的影响相较而言也会进一步加强,同时会导致流体力系数出现转捩点.随着间距比逐渐增大,剪切率对转捩点对应值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来流 串列双圆柱 流体力系数 尾流模态 互扰效应
下载PDF
双星跟飞测高卫星在轨初步验证
4
作者 孙中苗 翟振和 +2 位作者 管斌 阮仁桂 黄令勇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卫星测高反演重力场的常规做法是利用海面高差求解垂线偏差,进一步计算海洋重力异常和海洋大地水准面高等信息。显然,提高海面高差的测量精度可以直接提升海洋重力场的反演精度。本文给出了双星跟飞卫星测高原理,通过轨道设计使双星星... 卫星测高反演重力场的常规做法是利用海面高差求解垂线偏差,进一步计算海洋重力异常和海洋大地水准面高等信息。显然,提高海面高差的测量精度可以直接提升海洋重力场的反演精度。本文给出了双星跟飞卫星测高原理,通过轨道设计使双星星下点跨轨间距(即分辨率)在1′左右,双星同时测量沿其轨道的海面高差及跨轨的星间海面高差,此时轨道径向误差表现为星间或单星历元间的相对轨道径向误差,而与大气传播和地球物理效应等有关的改正项,对于地面轨间距只有1′的双星近似相等,其在海面高差中几无体现,因此海面高差的精度相比于传统的单星测量将有显著提高。利用测高A/B双星的实际观测数据,初步验证了相对轨道径向误差和海面高差中的8项改正的差值误差。结果表明,对于定标阶段约25 km的星下点间距,干对流层、湿对流层、电离层、固体潮、极潮和逆大气压等改正项的差值误差均在5 mm量级;海潮改正差值、海况偏差差值中分别有约1 cm和2 cm的残留误差;对于业务轨道约2 km的星下点间距,相对轨道径向误差约为3 mm,除了海况偏差差值有约0.52 cm的残留误差,其他改正项的差值误差均小于0.05 cm,可完全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双星跟飞测量模式 海洋重力场 垂线偏差 相对定轨 海况偏差
下载PDF
串联型滑模结构的燃料电池供气系统控制研究
5
作者 马钘骢 李惠林 +2 位作者 龚成平 边东生 何锋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35,共8页
针对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动态性能易受负载变化和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超螺旋滑模控制与终端滑模控制相结合的串联型控制策略。建立了面向控制的五阶动态模型,提出了在负载变化时供气系统跟踪最佳过氧比、最大净输出功... 针对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动态性能易受负载变化和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超螺旋滑模控制与终端滑模控制相结合的串联型控制策略。建立了面向控制的五阶动态模型,提出了在负载变化时供气系统跟踪最佳过氧比、最大净输出功率和阴极压力测量的控制问题;提取最佳期望值并设计控制器,利用Lyapunov方法进行闭环稳定性验证。仿真分析可知,所搭建的观测器扰动估计值与理论实际值误差在0.01%以内,且本文方法与PID控制相比过氧比跟踪最佳期望值响应时间提高了6.9%,最大净功率输出值提高0.2%,阴极压力响应时间相比提高了60%。由结果可得,本文策略在负载变化时可以有效的控制供气系统过氧比跟踪最佳期望值并输出最大净功率,能够准确、迅速的估计阴极压力,能够较好的估计扰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供气系统 串联型滑模控制 过氧比 抗干扰
下载PDF
串列三圆柱流固耦合响应的尾流干涉与动态演变特性研究
6
作者 朱红钧 钟家文 宋金泽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8-1186,共9页
基于有限体积法应用开源OpenFOAM软件对串列三圆柱的涡激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雷诺数Re=150、间距比介于2~6的串列三圆柱在约化速度2~16范围内的流固耦合动态响应特性.研究观察到:当间距比为2时,上游圆柱振动锁定的区域明... 基于有限体积法应用开源OpenFOAM软件对串列三圆柱的涡激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雷诺数Re=150、间距比介于2~6的串列三圆柱在约化速度2~16范围内的流固耦合动态响应特性.研究观察到:当间距比为2时,上游圆柱振动锁定的区域明显变宽,并且在锁定区域内振幅明显高于大间距工况,表明小间距布置时,下游圆柱的存在对上游圆柱振动起增强作用.由于尾流诱导的作用,中间圆柱和下游圆柱振幅的最大值高于上游圆柱.串列三圆柱的尾流干涉模式存在拓展体模式、持续再附着模式、交替再附着模式、拟同脱落模式和同脱落模式5种,并且由于圆柱振动过程中振幅的动态变化,尾流干涉模式出现不稳定切换.在间距比为2,约化速度为7时观察到振动存在“拍”现象,在间距比为6,约化速度为4时观察到多频参与振动的大周期现象,两种现象发生时都会引起柱体升力和振幅的波动.当中间圆柱和下游圆柱的尾流干涉处于拟同脱落模式时,尾迹中的双排涡合并形成二次涡街,而双排涡的融合发生在同侧相邻的两个旋涡或3个旋涡之间,与圆柱的间距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三圆柱 涡激振动 干涉模式 振幅 动态切换
下载PDF
同带泵浦的Tm:CYA调Q锁模激光器
7
作者 孙堂正 李云飞 +10 位作者 谭晶荣 杜晓娟 丁嘉宇 任舒婷 许浩 王翀 杨金芳 张明霞 朱永乐 董忠 令维军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4-770,共7页
以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作为锁模启动元件,利用同带泵浦技术首次在Tm:CaYALO_(4)(Tm:CYA)激光器实现了被动调Q锁模运转。光路采用X型四镜腔结构,泵浦源采用Er:Y_(3)Al_(5)O_(12)(Er:YAG)固体激光器,其中心波长为1650 nm。分别采用0.5... 以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作为锁模启动元件,利用同带泵浦技术首次在Tm:CaYALO_(4)(Tm:CYA)激光器实现了被动调Q锁模运转。光路采用X型四镜腔结构,泵浦源采用Er:Y_(3)Al_(5)O_(12)(Er:YAG)固体激光器,其中心波长为1650 nm。分别采用0.5%、1.5%、3%和5%透过率的输出耦合镜,对激光器连续光输出和锁模输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5%透过率的输出耦合镜时,激光器的输出特性最好;当激光器在连续光运转情况下,得到了894 mW的最高功率和16%的最大斜效率输出;将连续光功率优化至最高,在光路中加入SESAM锁模元件后,当吸收泵浦功率大于1.86 W时,激光运转进入不稳定的调Q状态;当吸收泵浦功率提高到5.7 W时,实现了稳定的被动调Q锁模运转;吸收泵浦功率达到6.99 W时,采用5%透过率的输出耦合镜,获得了最高输出功率为399 mW的锁模脉冲激光;此时调Q包络下重复频率为98.11 MHz,脉冲宽度为619.4 ps,对应的最大单脉冲能量为4.07 nJ,调Q包络中锁模脉冲调制深度接近100%。实验结果证明,同带泵浦技术可以用于激光器以产生调Q锁模脉冲,为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泵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CYA激光器 同带泵浦 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 调Q锁模
下载PDF
串联机械臂分布式电液伺服运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
8
作者 朱航科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7期96-99,共4页
串联机械臂分布式电液伺服系统是部件高度耦合的复杂控制系统,针对其高负荷大功率状态下运动稳定性能下降的问题,在串联机械臂分布式电液伺服系统结构和动力学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分布式电液伺服系统的运动控制模型,利用扩展劳斯稳定性判... 串联机械臂分布式电液伺服系统是部件高度耦合的复杂控制系统,针对其高负荷大功率状态下运动稳定性能下降的问题,在串联机械臂分布式电液伺服系统结构和动力学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分布式电液伺服系统的运动控制模型,利用扩展劳斯稳定性判据构造了串联机械臂的运动稳定性判据,进而充分地分析了串联机械臂运动失稳的影响因素,采用滑模控制策略优化串联机械臂分布式电液伺服系统的运动稳定性能,在模块化实验环境中验证了控制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所设计的滑模控制方法能够快速有效提升串联机械臂分布式电液伺服系统运动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机械臂 动力学分析 滑模控制 稳定性
下载PDF
保健食品中7种烟酰胺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9
作者 吴滋灵 何敏恒 +2 位作者 黄嘉乐 蔡夏怡 孙雯雯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2,160,共7页
目的:构建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7种烟酰胺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用10%甲醇水溶解,通过超声提取,以10 mmol/L乙酸铵—乙腈作为梯度洗脱的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 目的:构建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7种烟酰胺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用10%甲醇水溶解,通过超声提取,以10 mmol/L乙酸铵—乙腈作为梯度洗脱的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7种烟酰胺类化合物进行监测。结果:7种烟酰胺类化合物在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0.996,检出限(LOD)为0.075~0.600 mg/kg,回收率为84.6%~108.6%,相对标准偏差为2.1%~8.7%(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高效,回收率高,精密度良好,可用于保健食品中烟酰胺等类似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食品 烟酰胺类化合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多反应监测 同时测定
下载PDF
星载双站SAR运动目标加速度检测和估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齐维孔 禹卫东 黄平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6-950,共5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用于动目标检测和参数估计时,忽略动目标加速度的影响将会导致沿航迹速度估计的较大误差。给出了星载双站合成孔径雷达检测和估计地面运动目标加速度的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运动目标相对...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用于动目标检测和参数估计时,忽略动目标加速度的影响将会导致沿航迹速度估计的较大误差。给出了星载双站合成孔径雷达检测和估计地面运动目标加速度的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运动目标相对于工作在Tandem模式下的星载双站SAR具有不同相对径向速度的原理,利用三孔径星载SAR估计径向速度的算法,估计出相对于星载双站SAR的不同径向速度。根据这两个径向速度和SAR视角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动目标运动方向和常数项切向速度,最后根据估计的调频斜率计算出切向加速度和径向加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正确地估计出具有加速度的动目标速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双站合成孔径雷达 tandem模式 动目标检测 加速度
下载PDF
多级等温加热增湿去湿海水脱盐系统的瞬态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名贤 李正良 +2 位作者 孟沪生 伍纲 郑宏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077,共7页
对一组具有三级回热的串列式增湿去湿型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进行瞬态性能实验测试,介绍三级装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研究上、中两级不同加热过程,测试研究系统瞬态特性,发现两级加热系统更易达到稳定;对两级额定温差加热模式下的运行过程... 对一组具有三级回热的串列式增湿去湿型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进行瞬态性能实验测试,介绍三级装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研究上、中两级不同加热过程,测试研究系统瞬态特性,发现两级加热系统更易达到稳定;对两级额定温差加热模式下的运行过程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90℃的供热条件下,两级加热模式时产水量达到稳定的时间约为70 min,近稳态产水率达到约15 kg/5 min。而同样温度单级加热模式下,产水量达到稳定的时间约为120 min,近稳态产水率达到约9 kg/5 min。两级加热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海水淡化 增湿去湿 串列式 多级等温加热
下载PDF
低延迟体积模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厚森 杨凤岩 +4 位作者 周存山 朱成晶 贾涛 李新丽 赵厚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9-242,共4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在液相部分采用低延迟体积模式,以盐酸克伦特罗-D9为内标,建立了快速测定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过提取纯化后,采用C18色谱小柱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MRM质谱检测...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在液相部分采用低延迟体积模式,以盐酸克伦特罗-D9为内标,建立了快速测定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过提取纯化后,采用C18色谱小柱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MRM质谱检测。低延迟体积模式可实现洗脱液的快速梯度变换,仪器检测时间为2.0min;盐酸克伦特罗的保留时间为0.82min,其保留时间重现性好,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较好(R2=0.9993)。该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5μg/kg;当加标量为0.5、5、10μg/kg时,其回收率为81.2%~114.2%,相对标准偏差为6.4%~11.1%(n=6)。该方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以满足实验室对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高通量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克伦特罗 低延迟体积模式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猪肉
下载PDF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快速鉴定木鳖子皂苷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明全 宋凤瑞 +3 位作者 商慧娟 王道武 刘志强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利用电喷雾正负离子多级串联质谱相结合的方法 ,并结合皂苷部分醇解产物和皂苷元的质谱数据 ,鉴定了木鳖子皂苷的结构 。
关键词 鉴定 正负模式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木鳖子皂苷 中药 结构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负离子模式测定鸡肉中磺胺硝苯的残留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云计 朱臻怡 +5 位作者 冯民 王小晋 何健 张伶俐 魏斌 丁涛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5-38,共4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鸡肉中磺胺硝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过甲酸-乙酸乙酯(2∶98,V/V)提取,正己烷脱脂,液-液分配净化后,C18柱分离,甲醇、5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鸡肉中磺胺硝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过甲酸-乙酸乙酯(2∶98,V/V)提取,正己烷脱脂,液-液分配净化后,C18柱分离,甲醇、5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下液质联用仪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2.0-1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μg/kg和2.0μg/kg,在2.0、5.0、10.0μg/kg添加量的回收率为76.0%~83.4%,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小于8.7%。该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鸡肉中磺胺硝苯残留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负离子模式 鸡肉 磺胺硝苯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正、负离子模式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剑峰 孙艳芳 +3 位作者 赵岚 高飞 李阳春 任淑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3969-3973,共5页
目的通过实验对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结果进行研究比较。方法样品分别经过不... 目的通过实验对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结果进行研究比较。方法样品分别经过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再分别用串联四级杆质谱在电喷雾正离子(ESI+)和负离子(ESI-)模式下测定DON含量。结果正离子模式线性范围为1~900 ng/mL,r≥0.999,精密度为3.1%~4.2%,负离子模式线性范围为2~800 ng/mL,r≥0.995,精密度为3.5%~4.8%。质控试验结果均在质控样标准值范围内。结论正离子模式灵敏度更高、线性范围更宽、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正离子模式 负离子模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混合型离子交换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云辉 严丽娟 +3 位作者 沈鹭英 林立毅 张峰 徐敦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9-504,共6页
建立了混合型离子交换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蜂蜜中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壮观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等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方法。蜂蜜样品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Obelisc R色谱柱分离,以0.1%(v/v)甲... 建立了混合型离子交换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蜂蜜中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壮观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等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方法。蜂蜜样品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Obelisc R色谱柱分离,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在5~1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为5μg/kg;壮观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在20~5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为20μg/kg。在空白蜂蜜样品中添加1倍、2倍和5倍定量限水平的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其平均回收率为75.1%~92.3%,相对标准偏差为4.5%~10.7%。该法不添加离子对试剂,可减少对质谱仪的污染,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蜂蜜中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离子交换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蜂蜜
下载PDF
串列双圆柱绕流的模态特征及流场重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晓庆 林芝强 吴葛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9-57,共9页
为探讨不同间距下,串列双圆柱绕流场特征的内在变化规律,在低雷诺数Re=100下,针对间距比为P/D=1.1~5的串列双圆柱,通过动力学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方法对其绕流场进行模态分解,并基于DMD的主导模态建立降阶模型,重... 为探讨不同间距下,串列双圆柱绕流场特征的内在变化规律,在低雷诺数Re=100下,针对间距比为P/D=1.1~5的串列双圆柱,通过动力学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方法对其绕流场进行模态分解,并基于DMD的主导模态建立降阶模型,重构了串列双圆柱的涡量场。结果表明:串列双圆柱的3种流态,即单一钝体(P/D=1.1~2)、剪切层再附(P/D=3)和双涡脱流态(P/D=4~5),呈现明显不同的子模态特征;随着间距比的增大,与圆柱涡脱频率对应的模态结构会逐渐由下游圆柱尾流转移至上游圆柱尾流,此主模态表征了3种流态随间距比演变的内在机制;与单一钝体及剪切层再附流态相比,双涡脱流态的下游圆柱近尾流区的高阶模态结构更为复杂,流场重构时需要更多模态才能达到与其他两种流态相似的精度,在尾流旋涡影响区的重构误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双圆柱 动力学模态分解 模态特征 流场重构 降阶模型
下载PDF
热连轧机厚度最优前馈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立平 王贞祥 +4 位作者 刘建昌 詹德浩 武玉新 侯克封 张进之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热连轧机前馈控制是减小带钢厚度公差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前机架带AGC的厚差预报和贝尔曼动态规划最优控制方案,在本钢1700mm热连轧机上实验成功。文中对前馈系统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参数选择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轧机 热连轧机 厚度控制 最优前馈控制
下载PDF
苯系物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MRM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颖 《渔业研究》 2021年第4期376-383,共8页
研究建立了苯系物7种组分(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及内标氟苯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分析方法的多级反应监测(MRM)模式。在确定前级离子的条件下,采用产物离子扫描模式对苯系物的定性及定量产... 研究建立了苯系物7种组分(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及内标氟苯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分析方法的多级反应监测(MRM)模式。在确定前级离子的条件下,采用产物离子扫描模式对苯系物的定性及定量产物离子进行筛选,并对各离子对的碰撞能量进行优化,得到了丰度较高、特异性好的产物离子及最适碰撞能量。优化得到的MRM模式对苯系物进行分析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能更准确地对苯系物进行定性及定量,为今后开发复杂基质中苯系物残留的日常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MRM模式 碰撞能量
下载PDF
海洋卫星测高及其反演全球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中苗 管斌 +1 位作者 翟振和 欧阳明达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3-934,共12页
海洋卫星测高在全球和区域大地水准面建模、全球海洋重力场反演、海底地形探测、海平面变化监测、构造板块运动研究等大地测量领域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海洋微波测高卫星的简要发展历程,重点梳理了卫星测高在全球海洋重力场和全球海底... 海洋卫星测高在全球和区域大地水准面建模、全球海洋重力场反演、海底地形探测、海平面变化监测、构造板块运动研究等大地测量领域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海洋微波测高卫星的简要发展历程,重点梳理了卫星测高在全球海洋重力场和全球海底地形建模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比分析了主流的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模型;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Ka频段雷达高度计、合成孔径雷达干涉仪3种先进微波测高技术,并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表明它们将在未来若干年呈并驱发展趋势;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海洋卫星测高的另一新型技术,即GNSS反射信号测量技术的研究动态,给出了GNSS-R(GNSS reflectometry)类(试验)卫星的发展脉络和发展前景。卫星测高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多颗测高卫星的组网观测,本文概括了曾经提出的和拟议中的若干组网测高计划,扼要介绍了由我国提出并正在实施的双星跟飞测高模式;最后指出了卫星测高发展的几个主要关注点,包括双星跟飞测高和SWOT(surface water ocean topography)任务的2维海面高(差)测量、卫星测高反演海底地形与高级地形激光高度计观测数据及遥感卫星图像的结合、星载GNSS-R厘米级海面高的载波相位测量、人工智能技术在卫星测高中的潜在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海洋重力场 海底地形 微波雷达高度计 GNSS反射测量 双星跟飞测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