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Tartary Buckwheat Seed Coating Agent and Its Effect on Germination
1
作者 Xin Zou Jieyu Zhang +6 位作者 Ting Cheng Yangyang Guo Xiao Han Han Liu Yuxing Qin Jie Li Dabing Xiang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4年第4期699-712,共14页
To mitigate the wastage of seed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usage of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s, seed coating agentshave gained popularity. This study employs single-factor and multi-index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 To mitigate the wastage of seed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usage of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s, seed coating agentshave gained popularity. This study employs single-factor and multi-index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sto investigate the seed coating formula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artary buckwheat. The specific effects ofeach component on Tartary buckwheat seed germination are analyzed.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seed coatingagent formulated with 1.5% polyvinyl alcohol, 0.15% sodium alginate, 0.2% op-10, 0.1% polyacrylamide, 8% colorant,3% ammonium sulfate, 1%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and 0.15% carbendazim exhibits the mosteffective coating. It demonstrates optima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romotes seed germination efficiently. The suspensionrate of this seed coating agent reaches 91.12%, with a mere 2.13% coating shedding rate and 2.5% coatingseed rot rate. Furthermore, it achieves a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99.17%, which is 20.84% higher than the lowestgroup. The 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index a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owest group, with anincrease of 20.84% and 26.56%,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the vitality index is 553.08, a 15.75% increase comparedto the lowest group. The application of seed coating agents helps reduce seed resource loss, increase plant numbers,and ultimately enhance agricultural yields. This finding hold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agricultural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tary buckwheat seed coating agent FORMULA germination
下载PDF
苦荞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2
作者 赵少迪 胡传伟 +6 位作者 张玉莲 吕娜 曹利萍 马名川 刘璋 刘龙龙 张丽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共9页
以PEG-6000为渗透剂对110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研究了苦荞种子在0、5%、10%、15%、2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萌发情况,分析了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根粗和萌发耐旱指数的变化。... 以PEG-6000为渗透剂对110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研究了苦荞种子在0、5%、10%、15%、2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萌发情况,分析了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根粗和萌发耐旱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5%PEG-6000可以作为苦荞种子萌发期耐旱性鉴定的适宜浓度;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指数为关键指标,利用隶属函数结合权重分析法得到了萌发期苦荞种质资源耐旱性的综合评价值D。根据D值排序,筛选鉴定到耐旱型5份、较耐旱型28份、中间型48份、敏感型29份。通过聚类分析将110份苦荞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亚群,亚群Ⅰ是一类耐旱能力较强的亚群,亚群Ⅱ和亚群Ⅲ为中度耐旱亚群,亚群Ⅳ和亚群Ⅴ为典型的旱敏感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种质 PEG胁迫 萌发期 抗旱性评价
下载PDF
苦荞种子活力测定方法与其田间成苗率的相关性
3
作者 吕勇 许学微 +2 位作者 陈庆富 黄娟 朱丽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为确定与田间成苗率相关性较好的室内苦荞种子活力测定方法,以活力水平不同的4个苦荞品种:六苦1号、品苦1号、黑米15、额曲木耳薏为试验材料。采用标准发芽试验、低温发芽试验和高温发芽试验3种室内发芽方法测定种子活力,并将其结果与... 为确定与田间成苗率相关性较好的室内苦荞种子活力测定方法,以活力水平不同的4个苦荞品种:六苦1号、品苦1号、黑米15、额曲木耳薏为试验材料。采用标准发芽试验、低温发芽试验和高温发芽试验3种室内发芽方法测定种子活力,并将其结果与田间成苗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发芽试验中,苗鲜重和活力指数与四月份田间出苗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低温发芽试验中苗鲜重和活力指数与七月份田间出苗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高温发芽试验中苗鲜重活力指数与四月和七月田间出苗率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高温发芽试验中发芽势、发芽率、苗鲜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七月份田间成苗率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其中发芽势和发芽率与七月份田间成苗率相关系数最高(0.993、0.907)。研究结论:在使用标准发芽试验检测苦荞种子活力时,苗鲜重和活力指数与田间出苗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预测田间成苗率的有效指标,逆境试验中的高温发芽试验结果与田间出苗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预测田间成苗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种子活力 田间成苗 低温发芽 高温发芽
下载PDF
16个荞麦品种幼苗的耐盐性筛选与评价
4
作者 张新月 王晓静 +4 位作者 郭溶誉 唐卓磊 何佩云 黄小燕 黄凯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明确荞麦品种间在不同种类盐胁迫下耐盐性的差异,以16个荞麦品种为材料,设置了NaCl、Na_(2)SO_(4)和Na HCO_(3)3种单盐处理,研究了其对荞麦发芽率、发芽势、相对伤害率等的影响,最后对荞麦的耐盐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荞麦对3... 为明确荞麦品种间在不同种类盐胁迫下耐盐性的差异,以16个荞麦品种为材料,设置了NaCl、Na_(2)SO_(4)和Na HCO_(3)3种单盐处理,研究了其对荞麦发芽率、发芽势、相对伤害率等的影响,最后对荞麦的耐盐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荞麦对3种盐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以Na HCO_(3)处理时16个荞麦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均相对较低,对荞麦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明显;NaCl对荞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小,其中荞杂1号、平荞2号和川荞1号的萌发率和对照处理一致。荞麦种类间以甜荞的耐盐性高于苦荞。耐盐性综合性评价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苦荞品种为九江苦荞和云荞1号,甜荞品种为宁荞1号和贵红甜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发芽率
下载PDF
不同萌芽程度苦荞全谷物粉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5
作者 徐芊 叶文俊 +4 位作者 沈汪洋 汪丽萍 高琨 李晓宁 谭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6-125,共10页
研究了萌芽程度(芽长)对苦荞全谷物粉(Tartary Buckwheat Whole Grain Powder,TBWGP)营养组分、生物活性组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萌芽程度增加,萌芽后TBWGP中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组分的绝对含量以及直链淀粉与总淀粉的... 研究了萌芽程度(芽长)对苦荞全谷物粉(Tartary Buckwheat Whole Grain Powder,TBWGP)营养组分、生物活性组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萌芽程度增加,萌芽后TBWGP中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组分的绝对含量以及直链淀粉与总淀粉的比值降低,膳食纤维含量升高(P<0.05)。不同萌芽程度TBWGP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各类氨基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风味氨基酸和功能性氨基酸总量增加;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显示,芽长达1/2籽粒长度(One-half of the Seed Length,1/2 SL)时苦荞蛋白质品质最优。检测到13种脂肪酸,萌芽过程中,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n3)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必需脂肪酸总量(EFA)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值(MUFA/PUFA)以及(n-6)系和(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值(n-6PUFA/n-3PUFA)逐渐减小,脂肪酸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血栓形成指数(TI)逐渐降低。多酚和黄酮含量逐渐升高;芦丁在露白阶段(Dewy Stage,DS)含量最高,槲皮素在浸泡阶段(Soaking Phase,SP)含量最高,此后逐渐降低;D-手性肌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综上,相较于苦荞原料(Tartary Buckwheat Material,TBM),萌芽TBWGP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均得到提高,芽长达籽粒长度(Bud Length equal to the Seed Length,SL)时品质最佳,1/2 SL时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萌芽程度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碱性蛋白酶水解萌动苦荞蛋白质的条件优化
6
作者 甘国超 蔡利 +2 位作者 钟海霞 陈治光 徐宇航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3期135-137,共3页
以萌动苦荞蛋白质和碱性蛋白酶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碱性蛋白酶水解萌动苦荞蛋白质过程中温度、pH值、加酶量对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萌动苦荞蛋白质的最佳条件为控制水解温度45℃、pH值10、加酶量200... 以萌动苦荞蛋白质和碱性蛋白酶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碱性蛋白酶水解萌动苦荞蛋白质过程中温度、pH值、加酶量对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萌动苦荞蛋白质的最佳条件为控制水解温度45℃、pH值10、加酶量2000 U·g^(-1)、水解120 min,该条件下水解度为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萌动苦荞蛋白质 碱性蛋白酶 水解
下载PDF
原油水溶性成分对黑苦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贾海燕 席燕鹏 赵国福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水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因子,石油开发区水环境受到的污染将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威胁。本研究发现,不同浓度原油水溶性成分对黑苦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原油水溶性成分浓度从0%提高到6%时,胚轴长、根长、发芽率均逐渐升高;... 水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因子,石油开发区水环境受到的污染将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威胁。本研究发现,不同浓度原油水溶性成分对黑苦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原油水溶性成分浓度从0%提高到6%时,胚轴长、根长、发芽率均逐渐升高;而在6%到20%的浓度下,以上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黑苦荞幼苗中总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脯氨酸(Pro)含量在不同浓度原油水溶性成分的胁迫下变化趋势不同,蛋白质含量随原油水溶性成分浓度的增加总体趋势表现为下降,MDA含量、SOD活性和Pro含量随着原油水溶性成分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SOD活性和Pro含量上升较为缓慢。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原油水溶性成分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研究原油污染水质对陇东地区荞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水溶性成分 黑苦荞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发芽和水热处理对苦荞活性成分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罗佳倩 周丽玲 +2 位作者 李高阳 袁洪燕 谢秋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50,共9页
目的:提高苦荞功效组分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与α-淀粉酶抑制活性。方法:以苦荞为研究对象,考察发芽、发芽结合水热处理对苦荞中功效组分(总黄酮、总酚、芦丁、槲皮素)、抗性淀粉含量、抗氧化活性、α-淀粉酶抑制率的影响,并通过主成... 目的:提高苦荞功效组分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与α-淀粉酶抑制活性。方法:以苦荞为研究对象,考察发芽、发芽结合水热处理对苦荞中功效组分(总黄酮、总酚、芦丁、槲皮素)、抗性淀粉含量、抗氧化活性、α-淀粉酶抑制率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样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芽组中总黄酮、芦丁含量均在发芽6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54,13.88 mg/g,为未发芽组的1.22,2.95倍;多酚含量在发芽2 d时达到最大值,为23.44 mg/g,较未发芽组增加了29.1%;α-淀粉酶抑制率在发芽4 d时达到最大值,为37.29%;槲皮素含量在发芽4 d时达到最大值,为7.65 mg/g;抗性淀粉含量在发芽1 d时达到最大值,为34.92%。发芽结合水热处理组中,发芽6 d沸水处理的总黄酮含量最高(31.89 mg/g),为未发芽组的1.47倍;发芽3 d沸水处理的总酚含量最高(31.26 mg/g),较未发芽组增加了72.2%;发芽4 d沸水处理的α-淀粉酶抑制率最高(47.33%),较未发芽组增长了47.90%;发芽1 d沸水处理的芦丁含量最高(22.31 mg/g),为未发芽组的4.75倍;发芽4 d沸水处理的槲皮素含量最高(9.8 mg/g);发芽6,5,4,2 d沸水处理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与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大,分别为62.72%,65.18%,33.36%,13.44 mmol;发芽4 d沸水处理的抗性淀粉含量最大(46.7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发芽4 d结合水热处理综合评分最高。结论:发芽后苦荞功效组分含量和功能效果均有所提高,且发芽结合水热处理较发芽组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 水热处理 苦荞 功能成分
下载PDF
四川凉山地区多份荞麦种子萌发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文 朱明昆 +5 位作者 方忠艳 陈钰楠 杜含梅 王安虎 周永红 吴丹丹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5-804,共10页
荞麦是四川凉山等高海拔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探究荞麦的抗寒能力,筛选适应凉山州极端气候的优异荞麦种质资源,以该地区推广和种植面积最大的5份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和13份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材料,... 荞麦是四川凉山等高海拔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探究荞麦的抗寒能力,筛选适应凉山州极端气候的优异荞麦种质资源,以该地区推广和种植面积最大的5份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和13份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材料,在4℃低温条件和22℃常温对照下进行种子萌发期抗寒性评价,测定胚根长、发芽率和发芽势等7项种子萌发生长指标,结合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所有荞麦品种种子发芽延迟、发芽速度减缓;相比于苦荞,甜荞的7项萌发生长指标的平均相对值都保持较高水平,表明甜荞更有利于应对低温环境;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荞麦各品种萌发期耐低温能力最强的为九寨沟栽培甜荞,其次为品甜3号,而对低温最为敏感的则是西荞6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 荞麦 低温萌发 抗寒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酸和铝胁迫对苦荞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邱庆成 甘圳 +4 位作者 齐安银 谭茂玲 郑晓琴 向达兵 刘长英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2-138,共7页
以苦荞品种西荞1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pH值和铝离子浓度的培养液,研究酸和铝胁迫对苦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升高,苦荞种子的发芽势呈现上升趋势,但发芽率受pH值影响较小;相较于其他pH值,幼苗在pH值为3.5的溶液... 以苦荞品种西荞1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pH值和铝离子浓度的培养液,研究酸和铝胁迫对苦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升高,苦荞种子的发芽势呈现上升趋势,但发芽率受pH值影响较小;相较于其他pH值,幼苗在pH值为3.5的溶液中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的铝离子溶液可以促进苦荞种子的发芽势,高浓度的铝离子溶液对发芽势无显著影响;随着铝离子浓度增加,对幼苗根部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以上结果将为深入研究苦荞对酸和铝胁迫的生理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酸胁迫 铝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物量
下载PDF
The cause of germination increases the phenolic compound contents of Tartary buckwheat(Fagopyrum tataricum) 被引量:2
11
作者 Yue Chen Yong Zhu Likang Qin 《Journal of Future Foods》 2022年第4期372-379,共8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nges and mechanism of phenolic compounds during Tartary buckwheat germination,the dynamic chang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analyzed,and the activities of enzymes that regulate phenolic compo...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nges and mechanism of phenolic compounds during Tartary buckwheat germination,the dynamic chang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analyzed,and the activities of enzymes that regulate phenolic compound bio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were monitored.Total phenolics and total flavonoids presented an interesting dynamic trend with the extension of the germination time,and rutin,gallic acid,chlorogenic acid as well as 2,3,4-trihydroxybenzoic acid content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germination period,the contents were up to(2663.4±61.1),(449.12±5.26),(99.953±7.800)and(50.442±1.477)mg/100 g DW,respectively.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and chalcone isomerase(CHI)are dominant enzymes in regulating phenolic compound biosynthesis,which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Rutin degrading enzyme(RDEs)is the key enzyme in regulating phenolic compound degradation,which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ermination processing increases the phenolic compound contents of Tartary buckwheat,which may be regulated by the activation of PAL,CHI and the inhibition of R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mination Phenolic compounds Rutin degrading enzyme Tartary buckwheat
原文传递
苦荞麦萌发后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及提取试验研究
12
作者 徐浪 王玉 +5 位作者 闪媛媛 梅菊 张继斌 王冰清 孙代华 陈志元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9期12-18,共7页
将苦荞麦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萌发,研究分析萌发过程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情况,并对萌发后的苦荞麦与未萌发的苦荞麦进行提取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萌发后苦荞麦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明显增加,最佳萌发条件为25℃浸泡16 h,25℃萌发6 d;苦荞... 将苦荞麦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萌发,研究分析萌发过程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情况,并对萌发后的苦荞麦与未萌发的苦荞麦进行提取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萌发后苦荞麦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明显增加,最佳萌发条件为25℃浸泡16 h,25℃萌发6 d;苦荞麦萌发后进行提取,与未萌发苦荞麦相比有利于苦荞黄酮的提取溶出,提取液中黄酮类成分浓度和提取转移率均高于未萌发苦荞麦,制备的苦荞提取物黄酮类成分含量和收率也高于未萌发苦荞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萌发 黄酮 提取
下载PDF
苦荞麦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分布及磨浆提取工艺 被引量:7
13
作者 凌孟硕 唐年初 +1 位作者 赵晨伟 高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92-96,共5页
将苦荞麦萌发之后的苦荞麦芽剥离成胚乳和胚芽,分别测定它们的含水量、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α-淀粉酶活力、β-淀粉酶活力、还原糖含量以及总黄酮类含量等的营养物质变化分布。综合所有营养物质,苦荞麦芽最佳的取材时间为第5天。通... 将苦荞麦萌发之后的苦荞麦芽剥离成胚乳和胚芽,分别测定它们的含水量、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α-淀粉酶活力、β-淀粉酶活力、还原糖含量以及总黄酮类含量等的营养物质变化分布。综合所有营养物质,苦荞麦芽最佳的取材时间为第5天。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苦荞麦芽汁的最佳磨浆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g/mL)、pH7、温度50℃、时间3min,在此条件下测得原料利用率73.38%,总黄酮含量25.59mg/1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萌发 营养物质 变化分布 磨浆提取
下载PDF
铝浸种对荞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李朝苏 刘鹏 +3 位作者 徐根娣 张文君 陈微微 王保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41-2047,共7页
对2个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品种(小白花叶和溪荞5号)在铝浸种后萌发特性和幼苗的生理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0—1000mg·L^-1的铝浸种处理对2个荞麦品种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明显,低浓度铝(≤100mg... 对2个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品种(小白花叶和溪荞5号)在铝浸种后萌发特性和幼苗的生理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0—1000mg·L^-1的铝浸种处理对2个荞麦品种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明显,低浓度铝(≤100mg·L^-1)处理可降低荞麦种子细胞膜透性,减少细胞内营养物质的外渗,促进种子的萌发。5000mg·L^-1的铝处理降低了养麦的发芽指数。种子萌发后,铝对荞麦根的伸长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铝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大。10—1000mg·L^-1的铝浸种处理对养麦叶片内MDA含量影响较小,但高浓度的铝处理(5000mg·L^-1)明显增加了MDA的含量;POD、SS、Pro随着铝浓度增加都有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不同品种叶片内CAT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小白花叶内CAT活性对铝的敏感性大于溪荞5号。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荞麦种子和幼苗对环境中的铝都有较强的耐受性,在铝胁迫下,荞麦可以通过升高POD活性以及增加SS和Pro含量来缓解铝毒害,不同荞麦的基因型对铝毒害的反应有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理
下载PDF
萌发荞麦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石磊 刘超 +3 位作者 梁霞 孟婷婷 周柏玲 李云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0-33,共4页
研究分析荞麦萌发过程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为荞麦萌动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以发芽时间为试验因素,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荞麦萌发前后的芦丁和槲皮素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1)萌发有助于提高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 研究分析荞麦萌发过程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为荞麦萌动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以发芽时间为试验因素,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荞麦萌发前后的芦丁和槲皮素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1)萌发有助于提高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有助于提高甜荞中芦丁的含量。苦荞萌发7 d后芦丁含量为19.33 mg/g远高于甜荞的0.66 mg/g。(2)苦荞萌发过程中芦丁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萌发7 d后芦丁含量提高了66.64%。甜荞萌发7 d后,芦丁含量提高了75.13%。苦荞萌发7 d,槲皮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由8.93 mg/g上升至11.90 mg/g。甜荞萌发过程中未检测出槲皮素。荞麦萌动后提高了黄酮类成分,苦荞中的芦丁含量萌发前后均高于甜荞,选择苦荞作为荞麦萌动食品原料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甜荞 萌发 芦丁 槲皮素
下载PDF
萌发荞麦种子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美莉 赵广华 胡小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7,45,共4页
研究了荞麦种子萌发后总蛋白质和各蛋白组分如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 :本试验条件下 ,山西甜荞和四川苦荞萌发后总蛋白质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山西甜荞经过 72h的萌发 ,其蛋白质总量由最初的 11.90 %下... 研究了荞麦种子萌发后总蛋白质和各蛋白组分如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 :本试验条件下 ,山西甜荞和四川苦荞萌发后总蛋白质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山西甜荞经过 72h的萌发 ,其蛋白质总量由最初的 11.90 %下降到 5 .4 4% ,下降了 6 .5个百分点。四川苦荞由萌发初的 6 .5 3%下降到 0 .96 % ,下降了 5 .6个百分点。荞麦清蛋白和球蛋白在萌发后均呈现下降趋势 ,与总蛋白质含量变化相一致。谷蛋白在萌发后至 36h内含量下降 ,之后又快速增加。四川苦荞醇溶蛋白含量在萌发后逐渐增加 ,而山西甜荞则有逐渐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 麦种 甜荞 荞麦 种子蛋白质 苦荞 含量变化 山西 下降趋势
下载PDF
LED光源对芽期苦荞黄酮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雒晓鹏 卜星星 +4 位作者 赵海霞 李成磊 陈惠 王安虎 吴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89,共4页
以暗黑萌发6 d的苦荞芽为材料,分别采用LED红光(630 nm)、LED白光(540 nm)、LED蓝光(460 nm)、LED紫外光(385 nm)和普通荧光(混合波长),以光周期为16 h/8 h(昼/夜)27 ℃处理芽期苦荞3 d。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quantita... 以暗黑萌发6 d的苦荞芽为材料,分别采用LED红光(630 nm)、LED白光(540 nm)、LED蓝光(460 nm)、LED紫外光(385 nm)和普通荧光(混合波长),以光周期为16 h/8 h(昼/夜)27 ℃处理芽期苦荞3 d。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分析苦荞子叶和胚轴中FtPAL、Ft4CL、FtCHS、FtFLS、FtF3H和FtANS 6 个黄酮合成途径酶基因的表达量,采用AlCl3法测定不同光源处理前后的总黄酮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光源影响总黄酮在子叶中的含量大小顺序为:暗<荧光<白光<红光<蓝光<紫外光,光源影响总黄酮在胚轴中的含量大小顺序为:黑暗<荧光<红光<白光<蓝光<紫外光;子叶中总黄酮含量与FtPAL、FtCHS、FtF3H和FtANS的表达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75),其中与FtPAL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921);胚轴中总黄酮含量仅与Ft4CL表达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75)。因此,光质能够调节芽期苦荞黄酮的积累,可选用UV-B、LED蓝光和红光这3 种组合光通过优化光控条件增加黄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源 苦荞 芽期 黄酮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种荞麦发芽前后蛋白质及氨基酸变化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雨薇 景梦琳 +4 位作者 李小平 魏思凡 胡新中 马蓁 刘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4-221,共8页
为评价不同品种荞麦发芽前后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综合质量,探讨发芽对荞麦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影响,利用凯氏定氮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测定了10个品种荞麦(5种甜荞,5种苦荞)发芽前后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 为评价不同品种荞麦发芽前后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综合质量,探讨发芽对荞麦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影响,利用凯氏定氮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测定了10个品种荞麦(5种甜荞,5种苦荞)发芽前后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荞麦种子及其芽中均富含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发芽处理可显著提高荞麦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幅50.0%)、总氨基酸含量(平均增幅37.0%)、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增幅43.7%)及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荞麦氨基酸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建立了氨基酸综合评价模型:F=F1×0.766 1+F2×0.103 4+F3×0.066 6,用该模型计算的荞麦氨基酸综合得分可有效评价荞麦氨基酸的综合质量,其与荞麦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 1和0.990 9。结合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赤峰2号甜荞芽、海子鸽苦荞芽和湖南7-2甜荞芽氨基酸综合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发芽 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发芽对黑小麦、黑苦荞淀粉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春 丁卫英 +2 位作者 周柏玲 崔贵梅 段亚利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10,共6页
研究了发芽前后黑小麦、黑苦荞淀粉物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后淀粉的粒径大小、形貌未发生变化,黑小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率提高,抗凝沉性变强6,5~90℃溶解度、膨胀度变大,析水率降低,糊化温度降低34.7%,峰值黏度降低88.9%,降落... 研究了发芽前后黑小麦、黑苦荞淀粉物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后淀粉的粒径大小、形貌未发生变化,黑小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率提高,抗凝沉性变强6,5~90℃溶解度、膨胀度变大,析水率降低,糊化温度降低34.7%,峰值黏度降低88.9%,降落值降低60.0%,回生值降低93.6%;黑苦荞直链淀粉、透明率降低,抗凝沉性变差,溶解度、膨胀度变小,析水率降低,糊化温度降低3.1%,峰值黏度提高1.06倍,回生值提高1.87倍,降落值从零提高到43 BU。发芽处理改变了物料淀粉的理化特性及开发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 黑小麦 黑苦荞 淀粉 理化特性
下载PDF
发芽苦荞绿茶复合饮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郭元新 孙沛然 +1 位作者 李凤霞 叶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71-273,共3页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和正交实验方法,对发芽苦荞汁和绿茶汁的浸提以及调配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与配比。结果表明:苦荞麦芽汁浸提的最佳浸提条件为100℃下温火煮制2h;绿茶汁浸提最佳条件为茶水比1:60,80℃下浸提15min;发...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和正交实验方法,对发芽苦荞汁和绿茶汁的浸提以及调配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与配比。结果表明:苦荞麦芽汁浸提的最佳浸提条件为100℃下温火煮制2h;绿茶汁浸提最佳条件为茶水比1:60,80℃下浸提15min;发芽苦荞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为:发芽苦荞汁和绿茶汁的比率为1:1,加糖量为2.5%,VC添加量为0.015%,柠檬酸添加量为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苦荞 绿茶 复合饮料 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