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ur new constituents from Taraxacum mongolicum 被引量:11
1
作者 Shu Yun Shi Qi Zhou +6 位作者 Hua Peng Chang Xin Zhou Ming Hui Hu Qiao Feng Tao Xiao Jiang Hao Joachim Stoeckigt Yu Zha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Two new flavone glycosides, isoetin-7-O-β-D-glucopyranosyl-2′-O-α-L-arabinopyranoside (1) and isoetin-7-O-β-D-glucopyranosyl-2′-O-α-D-glucopyranoside (2), a new lignan, mongolicumin A (3), and a new guaian... Two new flavone glycosides, isoetin-7-O-β-D-glucopyranosyl-2′-O-α-L-arabinopyranoside (1) and isoetin-7-O-β-D-glucopyranosyl-2′-O-α-D-glucopyranoside (2), a new lignan, mongolicumin A (3), and a new guaianolide, mongolicumin B (4)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Taraxacum mongolicum.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mainly by spectral analy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vone glycoside Lignan SESQUITERPENE taraxacum mongolicum
下载PDF
Extensive sequence divergence between the reference genomes of Taraxacum kok-saghyz and Taraxacum mongolicum 被引量:2
2
作者 Tao Lin Xia Xu +17 位作者 Huilong Du Xiuli Fan Qingwen Chen Chunyan Hai Zijian Zhou Xiao Su Liquan Kou Qiang Gao Lingwei Deng Jinsheng Jiang Hanli You Yihua Ma Zhukuan Cheng Guodong Wang Chengzhi Liang Guomin Zhang Hong Yu Jiayang L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515-528,共14页
Plant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Taraxacum are wide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which contain rubber-producing and non-rubberproducing species.However,the genomic basis underlying natural rubber(NR)biosynthesis still needs ... Plant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Taraxacum are wide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which contain rubber-producing and non-rubberproducing species.However,the genomic basis underlying natural rubber(NR)biosynthesis still needs more investigation.Here,we presented high-quality genome assemblies of rubber-producing T.kok-saghyz TK1151 and non-rubber-producing T.mongolicum TM5.Comparative analyses uncovered a large number of genetic variations,including inversions,translocations,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s,as well as considerable protein divergences between the two species.Two gene duplication events were found in these two Taraxacum species,including one common ancestral whole-genome triplication and one subsequent round of gene amplification.In genomes of both TK1151 and TM5,we identified the genes encoding for each step in the NR biosynthesis pathway and found that the SRPP and CPT gene families have experienced a more obvious expansion in TK1151 compared to TM5.This study will have large-rang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mechanism of NR biosynthesi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NR-producing c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erence genome taraxacum kok-saghyz taraxacum mongolicum comparative genomics natural rubber biosynthesis pathway
原文传递
外源硒对蒲公英生长、生理特性及其硒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孟祥龙 赵治国 +3 位作者 林香君 宋晓倩 路祺 唐中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06-111,135,共7页
为研究叶面喷施外源硒对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分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0、100、200、300、400μmol/L)对蒲公英生长、生理特性及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施硒浓... 为研究叶面喷施外源硒对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分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0、100、200、300、400μmol/L)对蒲公英生长、生理特性及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大,蒲公英根长和鲜重等生长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施加200μmol/L亚硒酸钠可显著提高蒲公英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化学反应效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施加200μmol/L亚硒酸钠时蒲公英叶片SOD和CAT活性最高,施加300μmol/L亚硒酸钠时POD活性最高(P<0.05)。施硒可有效提高蒲公英绿原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施加200μmol/L亚硒酸钠时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49.73%、31.34%。施硒后蒲公英各部位硒含量显著提高,叶片和根系的硒含量随硒浓度的变化符合一元二次方程。蒲公英叶片对外源硒浓度的变化较敏感,是富硒的主要部位。研究认为,叶面喷施200μmol/L亚硒酸钠是培养富硒蒲公英的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蒲公英TmRAV1基因克隆及其响应脱落酸信号表达分析
4
作者 吴志清 亓希武 +5 位作者 房海灵 于盱 李莉 柏杨 刘群 梁呈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8,共12页
根据脱落酸处理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转录组数据,在蒲公英中克隆获得1个编码RAV转录因子的基因序列,命名为TmRAV1。TmRAV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026 bp,编码342个氨基酸。TmRAV1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8229,... 根据脱落酸处理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转录组数据,在蒲公英中克隆获得1个编码RAV转录因子的基因序列,命名为TmRAV1。TmRAV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026 bp,编码342个氨基酸。TmRAV1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8229,理论等电点为pI 9.20。TmRAV1为不稳定蛋白,具有亲水性,没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含有44个磷酸化位点。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TmRAV1与莴苣(Lactuca sativa Linn.)LsRAV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一致性为85.88%),具有高度保守的AP2和B3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TmRAV1与其他5种植物的RAV转录因子聚在一起。TmRAV1在蒲公英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根和花。TmRAV1受100μmol·L^(-1)脱落酸和250 mmol·L^(-1)NaCl的显著诱导。TmRAV1能够显著上调脱落酸敏感型转录因子基因TmAREB1的表达。TmRAV1是核定位转录因子,与脱落酸信号核心蛋白家族成员TmSnRK2.6互作。综上所述,蒲公英TmRAV1响应脱落酸等多种信号,其编码蛋白与TmSnRK2.6互作,并调控TmAREB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TmRAV1 基因克隆 表达 脱落酸信号响应
下载PDF
蒲公英多糖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许万鑫 时言超 +2 位作者 张爱忠 赵磊 李沐阳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6,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蒲公英多糖(TMP)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21日龄仔猪48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2.0 g/kg蒲公... 试验旨在研究蒲公英多糖(TMP)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21日龄仔猪48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2.0 g/kg蒲公英多糖的试验日粮,试验期30 d。测定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0 g/kg蒲公英多糖显著提高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日粮中添加0.5、1.0、2.0 g/kg蒲公英多糖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显著降低了皮质酮(COR)、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PC)含量(P<0.05);日粮中添加1.0、2.0 g/kg蒲公英多糖显著提高了胰岛素(INS)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1.0 g/kg蒲公英多糖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GPT)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2.0 g/kg蒲公英多糖显著提高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P<0.05)。日粮中添加1.0、2.0 g/kg蒲公英多糖显著提高了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及溶菌酶(LZM)活性(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1.0~2.0 g/kg蒲公英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多糖 仔猪 生长性能 抗氧化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蒲公英应用实践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安素妨 余永亮 +3 位作者 董薇 苏小雨 许兰杰 梁慧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32-39,共8页
为探索蒲公英实践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分析了蒲公英外敷制剂及其复方的相关应用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蒲公英制剂可外敷用于乳痈、静脉炎、冻伤和术后软组织皮肤感染等的辅助治疗;复方蒲公英可通过注射或... 为探索蒲公英实践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分析了蒲公英外敷制剂及其复方的相关应用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蒲公英制剂可外敷用于乳痈、静脉炎、冻伤和术后软组织皮肤感染等的辅助治疗;复方蒲公英可通过注射或内服用于肠胃疾病、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乳腺炎等的辅助治疗。蒲公英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调血脂和保肝等药理活性。蒲公英种质资源丰富,药理成分多样,可临床上推广应用,既可外敷又可内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临床应用 扁桃体炎 乳腺炎 药理作用 抗炎
下载PDF
不同蒲公英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申 于红卫 +4 位作者 左红娟 曹辉 蒋拴丽 王瑞华 腊贵晓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6,共8页
以12个蒲公英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12个蒲公英品种(系)的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采用灰色关联法、DTOPSIS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蒲公英11个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析,筛选适合郑州栽培的蒲公英品种(系)。结果表明,蒲公英的11个... 以12个蒲公英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12个蒲公英品种(系)的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采用灰色关联法、DTOPSIS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蒲公英11个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析,筛选适合郑州栽培的蒲公英品种(系)。结果表明,蒲公英的11个农艺性状的光合特性均差异显著,变异系数为21.65%~68.04%。产量与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叶绿素、单株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呈显著负相关,10个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对蒲公英产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为单株叶片数、叶绿素、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叶长、胞间CO_(2)浓度、叶宽、叶面积、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单株叶片数、叶绿素、净光合速率等3个性状指标对蒲公英育种及引种比较重要。DTOPSIS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排序前四名与产量前四名排序不一致,但均为郑农蒲3号、郑农蒲4号、郑农蒲5号、郑农蒲6号。主成分分析得分第1名为郑农蒲3号,与蒲公英产量第1名一致,主成分前5名与蒲公英产量前5名中,均有郑农蒲3号、郑农蒲4号和郑农蒲5号。综上分析,DOTPSIS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可作为蒲公英品种(系)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筛选出郑农蒲3号、郑农蒲4号和郑农蒲5号可以作为新品种(系)进行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灰色关联分析 DTOPSIS法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蒲公英抗氧化功能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子辉 董朕 +2 位作者 伍蕙岚 谭斌 曾建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70-2185,共16页
本研究旨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蒲公英抗氧化功能的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并对以蒲公英为原料开发功能性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提供指导。通过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网页工具筛选蒲公英中的活性成分... 本研究旨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蒲公英抗氧化功能的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并对以蒲公英为原料开发功能性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提供指导。通过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网页工具筛选蒲公英中的活性成分以及潜在作用靶点,使用SwissADME工具计算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得与抗氧化相关的目的基因,使用Cytoscape和STRING数据库构建化合物-靶点-功能、化合物-靶点-通路可视化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富集分析,通过ABTS法和FRAP法对蒲公英不同提取组分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筛选到活性成分28个、化合物预测靶点296个、抗氧化靶点1371个和交集靶点135个。理化性质计算显示,活性成分中大部分为水溶性。蛋白质互作分析表明,JUN、VEGFA、SRC、HSP90AA1和MMP9等20个关键蛋白可能在抗氧化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抗氧化功能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有关。体外抗氧化测定结果显示,蒲公英水提组分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综上表明,蒲公英中的水溶性活性成分是其抗氧化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开发抗氧化功能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网络药理学 抗氧化 物质基础 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蒲公英不同部位可培养内生细菌种类及其与有机酸、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翠羽 王浩森 +7 位作者 唐怡 陈曦 刘沁柯 欧传州 陈志宇 李化瑞 袁侠 黄春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90-397,共8页
为了分离蒲公英的可培养内生细菌,以及探究内生细菌数量分别与蒲公英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相关性,对蒲公英根、茎、叶和花中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蒲公英不同组织部位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 为了分离蒲公英的可培养内生细菌,以及探究内生细菌数量分别与蒲公英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相关性,对蒲公英根、茎、叶和花中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蒲公英不同组织部位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蒲公英可培养内生细菌数量分别与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相关性.从蒲公英中共分离纯化得到可培养内生细菌22株,根、茎、叶中的内生细菌数量存在差异,其生物活性成分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存在相关性,其中绿原酸含量与细菌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内生细菌 HPLC 有机酸 黄酮
下载PDF
光强对蒲公英生长、活性成分积累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欣梅 张雪 +6 位作者 程瑶 毛俊莹 雷斌 贺学旭 刘秀波 李沛歆 潘凯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4,共9页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蒲公英生长、活性成分积累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遮荫处理,分别为80%、60%、40%、20%透光率,以自然光照为对照。处理30 d后测定蒲公英生物量、光合效率、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0%...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蒲公英生长、活性成分积累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遮荫处理,分别为80%、60%、40%、20%透光率,以自然光照为对照。处理30 d后测定蒲公英生物量、光合效率、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0%透光率利于蒲公英生长和光合产物积累,该处理下,蒲公英叶面积、叶片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高,净光合速率、电子传递效率、同化产物积累最高。透光率低于40%不利于次级代谢物质积累,总三萜含量下降。总黄酮、总酚和总胆碱含量随透光率降低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总酚含量在60%透光率下最高,总胆碱和总黄酮含量在80%透光率下最高。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总黄酮、总三萜、总酚及总胆碱含量均呈正相关;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O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胆碱、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比较4种遮荫处理下蒲公英生物量与活性成分积累,得出光照强度为60%~80%透光率利于蒲公英高产优质兼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光照强度 生长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饲用植物蒲公英水提物HPLC特征图谱研究及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斌 董朕 +2 位作者 杨子辉 刘秀斌 曾建国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98,共10页
研究旨在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饲用植物蒲公英水提物的特征图谱,并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蒲公英水提物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unfire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 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5℃,检测波长329... 研究旨在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饲用植物蒲公英水提物的特征图谱,并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蒲公英水提物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unfire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 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5℃,检测波长329 nm,将22批蒲公英水提物色图谱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年版)中,选取分离度、峰型较好的8个峰为特征峰,得到蒲公英水提物特征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蒲公英水提物HPLC特征图谱共确定了8个特征峰,指认了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菊苣酸4个色谱峰,相似度结果为0.869~0.999,说明22批蒲公英水提物质量相对稳定;当欧氏距离为4时,聚类分析将22批不同产地的蒲公英分成3类,S6一类,S4一类,其余批次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单咖啡酰酒石酸和菊苣酸具有最大的贡献度。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与特征图谱相结合,可为蒲公英水提物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植物 蒲公英 水提物 HPLC特征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晨阳 刘嘉琳 +3 位作者 张腾龙 王丽芳 宋洁 钟华晨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年第1期44-53,共10页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泌乳期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泌乳期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3%/(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试验期共7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于试验正式期第60天通过口腔采集奶牛瘤胃液,提取瘤胃液样品总DNA,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瘤胃微生物在OTU水平上可相互分离。试验组奶牛瘤胃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改变奶牛瘤胃中17个细菌菌门相对丰度,但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2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总菌群中占比最高;在属水平上,试验组瘤胃细菌相对丰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组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菌属1(Prevotella 1)。通过LEFse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瘤胃中的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相对丰度显著(P<0.05)降低,而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增加。[结论]在泌乳期奶牛饲粮中添加0.3%的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复合提取物具有调节瘤胃菌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益母草 金银花 连翘 复合植物提取物 奶牛 瘤胃菌群
下载PDF
蒲公英提取物对凡纳滨对虾优势腐败菌群体感应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刘泰戈 许腾腾 +2 位作者 钱怡霖 闫师杰 刘尊英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03-110,共8页
目的旨在探究蒲公英提取物(Taraxacum mongolicum Extracts,TME)对凡纳滨对虾的优势腐败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的抑制作用,并探究TME对凡纳滨对虾低温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 目的旨在探究蒲公英提取物(Taraxacum mongolicum Extracts,TME)对凡纳滨对虾的优势腐败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的抑制作用,并探究TME对凡纳滨对虾低温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菌株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026)测定TME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并在亚抑菌浓度下测定TME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作用;随后测定凡纳滨对虾储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pH值、汁液流失率以及感官评分的变化。结果TME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为32 mg/mL。在1/4 MIC浓度下,TME显著抑制了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产生,并显著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群集运动能力和蛋白酶活性(P<0.05),TME处理显著抑制了凡纳滨对虾储存过程中感官评分的降低和菌落总数、TVB-N、pH值、汁液流失率的上升(P<0.05)。结论蒲公英提取物通过调控腐败菌的QS系统,降低了腐败菌的致腐能力,有效延长了凡纳滨对虾的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提取物 嗜水气单胞菌 群体感应抑制剂 保鲜技术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主成分分析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挥发性成分
14
作者 黄振阳 江汉美 +2 位作者 何嘉伟 曾格格 戴全武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135-1143,共9页
目的比较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探讨夏枯草-蒲公英药对配伍的意义。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 目的比较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探讨夏枯草-蒲公英药对配伍的意义。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所测得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从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中分别鉴定出63,47,60种挥发性成分,各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88.51%,81.35%和99.59%,药对中有13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相比于单味药有所增加。PCA分析结果显示药对因子得分最高。结论蒲公英和夏枯草配伍前后,单味药与药对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从挥发性成分变化推测,夏枯草和蒲公英配伍后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夏枯草 药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蒲公英根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15
作者 李霞 《生物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优选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蒲公英根中多糖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超声功率、超声时间、酶解时间及溶液pH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蒲公英根中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_(1)B_(1)C_(3)D_(3),即超声提取时... 目的:探讨优选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蒲公英根中多糖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超声功率、超声时间、酶解时间及溶液pH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蒲公英根中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_(1)B_(1)C_(3)D_(3),即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超声的功率设置为300 W,溶液pH为5.0,复合酶作用时间为120 min。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蒲公英根中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9.068%。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的蒲公英根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获得一种尽可能简便易行、绿色环保、成本低的提取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多糖提取 超声辅助复合酶法
下载PDF
光照度对蒲公英光合效率及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翌深 谢小翌 +1 位作者 郭仰东 张喜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85-88,共4页
为探究光照度与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光合速率及5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关系,在蒲公英生长过程中进行5种不同光照度处理,透光率分别为100.0%(平均光照度15882 lx)、82.8%(平均光照度13116 lx)、60.3%(平均光照度... 为探究光照度与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光合速率及5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关系,在蒲公英生长过程中进行5种不同光照度处理,透光率分别为100.0%(平均光照度15882 lx)、82.8%(平均光照度13116 lx)、60.3%(平均光照度9545 lx)、37.9%(平均光照度6003 lx)、14.5%(平均光照度2303 lx),采用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的光合参数和5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5种光照处理中,对照组(透光率100%)蒲公英光合效率最佳,透光率60.3%处理下5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分别为芦丁346.85μg/g、槲皮素502.75μg/g、木犀草素299.53μg/g、山奈酚241.90μg/g、异鼠李素273.35μg/g。栽培蒲公英过程中,全光照条件下光合效率最高;透光率控制在60.3%左右最有利于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低于60.3%不利于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光照度 光合参数 黄酮类组分
下载PDF
蒙古蒲公英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施树云 周长新 +13 位作者 徐艳 陶巧凤 白骅 卢付生 林文燕 陈海永 郑威 王丽薇 伍义行 曾苏 黄可新 赵昱 李校堃 瞿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47-1157,共11页
目的:研究蒙古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蒙古蒲公英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44个化合物,包括16个黄酮类衍生物(1~16),15个酚酸类化合物(17~31),1个香豆素... 目的:研究蒙古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蒙古蒲公英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44个化合物,包括16个黄酮类衍生物(1~16),15个酚酸类化合物(17~31),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32),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33~34),4个倍半萜(35~38),3个三萜类化合物(39~41),1个长链脂肪酸类化合物(42),2个甾体类化合物(43~44)。结论:其中化合物14,15,34,35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isoetin-7-O-β-D-glucopyranosyl-2'-O-a-L-arabinopyranoside(14),isoetin-7-O-β-D-glucopyranosyl·2'-0-a-D-glucopyranoside(15),蒙古蒲公英素A(6,9,10-trihydroxy-benzoxanthene-1,2-dicarboxylicacid,mongolicumin A,34),蒙古蒲公英素B(11-hydroxy-2-oxo-guaia-1(10),3,5-trien-8,12-lactone,mongolicuminB,35);化合物1,3,6~13,20~22,30,3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23~29,32,37~4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蒲公英 化学成分 黄酮 酚酸 香豆素 木脂素 倍半萜 三萜
下载PDF
蒙古蒲公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2
18
作者 姚巍 林文艳 +1 位作者 周长新 赵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目的:研究蒙古蒲公英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RP-18反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青蒿亭(1),槲皮素(2),木犀草素(3),... 目的:研究蒙古蒲公英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RP-18反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青蒿亭(1),槲皮素(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咖啡酸(5),七叶内酯(6),豆甾醇(7),蒲公英甾醇乙酯(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到,同时运用2D-NMR技术对化合物6的文献碳谱数据进行了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蒲公英 青蒿亭 七叶内酯 蒲公英甾醇乙酯
下载PDF
蒲公英中两个黄酮甙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3
19
作者 凌云 鲍燕燕 +3 位作者 郭秀芳 徐杨 蔡少青 郑俊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5-226,共2页
目的:研究蒲公英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提取和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黄酮甙,分别为槲皮素3O葡萄糖甙和槲皮素3Oβ半乳糖甙。结论: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 目的:研究蒲公英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提取和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黄酮甙,分别为槲皮素3O葡萄糖甙和槲皮素3Oβ半乳糖甙。结论: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黄酮 中药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蒲公英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6
20
作者 陈景耀 吴国荣 +3 位作者 王习达 刘华 王建安 沈奇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7,共4页
 为研究蒲公英中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分别应用NBT法测定去除超氧阴离子活性,Vc-Cu2+ -Cyt·C反应体系研究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采取H2O2 及UV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实验研究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的抗H2O2、UV破坏膜结构的能力.结果...  为研究蒲公英中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分别应用NBT法测定去除超氧阴离子活性,Vc-Cu2+ -Cyt·C反应体系研究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采取H2O2 及UV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实验研究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的抗H2O2、UV破坏膜结构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清除O·2 、·OH及抗H2O2 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实验中总黄酮的活性都比芦丁和槲皮素及阳性对照组VitE较强,在UV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实验中略弱于VitE.说明蒲公英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氧(ROS)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总黄酮 清除活性氧 抗溶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