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ompound Ridge Culture in Hillside Orchard in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a 被引量:1
1
作者 LIAO Xiaoyong CHEN Zhijian +2 位作者 WANG Haiming LUO Chengde LI Tao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8年第3期357-362,共6页
Based on contour tillage of wide ridge and furrow covering and agro-forestry, this paper sets up a compound ridge culture mode in hillside orchards and introduces a long-term observation to the mode's effects on ecol... Based on contour tillage of wide ridge and furrow covering and agro-forestry, this paper sets up a compound ridge culture mode in hillside orchards and introduces a long-term observation to the mode's effects on ecological benefits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A five-year study shows that compound ridge culture in hillside orchards is effective i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especially in reducing soil ero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s of orchards, compound ridge culture has reduced runoff amount by 41.96%-57.96%, soil erosion amount by 55.47%-67.75%. Compound ridge culture also brings an obvious reduction of soil nutrient loss and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keeping and increasing the productivity of hillside orchards in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lside orchards compound ridge culture ecological benefits: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a
下载PDF
A Trans-century Archaeological Project--The Rescue of the Cultural Relics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9年第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A Trans-century Archaeological Project The Rescue of the Cultural Relics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下载PDF
Practice-based Research on Popularity of Tea Culture in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a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Humanism Spirit
3
作者 Zhao YH Han YY +3 位作者 Shang AQ Zhang XM Wen J Song YS 《茶叶》 2013年第4期507-514,共8页
In this paper,questionnaires about college tea culture and humanism spiri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undergraduates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ern China.After analyzing the survey... In this paper,questionnaires about college tea culture and humanism spiri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undergraduates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ern China.After analyzing the survey results and the causes,the author made references and gav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bout the tea culture and humanism spirit cul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茶文化 大学生 北部山区 基础 人气 河北农业大学 北方山区
下载PDF
“City-Scene”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Research o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the Post-Three Gorges Era
4
作者 LIAO Congquan LUO P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年第1期8-14,共7页
In the long-term symbiotic evolution process,the town area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have presented a sound "city-scene" landscape form. Bu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 In the long-term symbiotic evolution process,the town area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have presented a sound "city-scene" landscape form. Bu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the town relocation as well as the flooding in the natural and human landscape area,the original harmonious "city-scene" pattern started to collapse and fell into the situation of "fragmentation" and "islanding".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ity and landscape,uncoordinated scale and fractured urban context become pressing issues that affect the integral form optimization of the town areas. This paper aims at responding to the call of the government about procee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under the ecological and green strategy and seeking an attuned "cityscene" relationship of the town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city-scene" relationship,the paper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ound the reservoir area in the postThree Gorges era was the key stage of "scene-city" integration and symbiosis while the maintenance of scenery pattern,the harmony of space scale and the protection of living culture should be applied as the vital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wn area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ity-scene relationship Cultural landscape Town form optimization
下载PDF
从考古资料管窥北宋河洛地区的茶文化
5
作者 刘梦娜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茶文化作为河洛地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文化交融、南北交往等原因,在北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解读相关墓葬中出现的备茶、进茶、饮茶等三大类茶事图像,论证北宋河洛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通过探析墓葬、瓷窑遗址中... 茶文化作为河洛地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文化交融、南北交往等原因,在北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解读相关墓葬中出现的备茶、进茶、饮茶等三大类茶事图像,论证北宋河洛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通过探析墓葬、瓷窑遗址中出土的茶具组合,揭示出北宋河洛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类茶具的使用方式、使用情境。茶事图像及茶具实物表明北宋河洛地区茶文化具有茶具讲究、品饮环境清幽温馨、茶酒具混用、传播深远等鲜明特色,是深入挖掘北宋茶文化和河洛地区文化的内涵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资料 北宋 河洛地区 茶文化
下载PDF
三峡地区近代天主教堂的本土化建构特征——以石磙淌天主教堂为例
6
作者 吕思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2期198-201,共4页
以湖北长阳石磙淌天主教堂为代表的三峡地区的近代天主教堂具有西方宗教文化和本土化特色相融合的特征,是本土建筑技术和西方建筑形式结合的新的建筑体系。受三峡地区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对三峡地区宗教建筑... 以湖北长阳石磙淌天主教堂为代表的三峡地区的近代天主教堂具有西方宗教文化和本土化特色相融合的特征,是本土建筑技术和西方建筑形式结合的新的建筑体系。受三峡地区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对三峡地区宗教建筑的研究尚待深入。文章以石磙淌天主教堂为例,分析三峡地区近代天主宗教建筑的本土化建构特征,探讨其对历史建筑保护及乡土建筑建造的价值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文化交融 宗教建筑 本土化
下载PDF
基于文化线路视角下的汉中传统民居特征研究
7
作者 卢晓瑞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215-218,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区域化兴起,不仅为村落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抹去了传统民居自身的文化内涵。因此,传统民居特性认知的系统性与准确性无疑成为重要研究工作之一。文章将文化线路视为一种方法,利用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对汉中地区... 乡村振兴战略的区域化兴起,不仅为村落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抹去了传统民居自身的文化内涵。因此,传统民居特性认知的系统性与准确性无疑成为重要研究工作之一。文章将文化线路视为一种方法,利用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对汉中地区的传统民居进行系统性的调查研究。着重对北茶马古道汉中段的线路与区域内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以及结构特征进行佐证分析,总结出汉中传统民居在北茶马古道线路辐射范围内具有折中性的地域特色,从而明晰汉中地区是在北茶马古道历史进程之中形成的多元文化交错区。在此基础上,为其他相似地区的传统民居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地区 文化线路 北茶马古道 传统民居 多元化
下载PDF
洞庭湖区茶旅融合发展研究——以湖南省岳阳市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余芳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8-61,共4页
茶旅融合是茶产业和文旅业业态创新和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茶旅融合的主要形式是茶文化旅游。岳阳市作为中国黄茶之乡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茶旅融合优势明显且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岳阳市茶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武夷山、杭州茶旅... 茶旅融合是茶产业和文旅业业态创新和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茶旅融合的主要形式是茶文化旅游。岳阳市作为中国黄茶之乡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茶旅融合优势明显且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岳阳市茶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武夷山、杭州茶旅发展先行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营销策略,扩大茶旅知名度;优化茶旅规划,提升产业集聚度;以体验经济为视角,优化茶旅产品结构等策略,以期促进岳阳市茶文化旅游健康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茶产业 茶文化旅游 茶旅融合
下载PDF
三峡库区茶园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对降雨补给的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雪婷 刘目兴 +3 位作者 卢世国 王伟杰 易军 万金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44,共8页
利用高频率(5 min)的土壤水分探针和自动气象站监测三峡库区典型茶园坡面与林地坡面的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及其对降雨的响应,明确了林地和茶园土壤水分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微地形对土壤水分和降雨储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 利用高频率(5 min)的土壤水分探针和自动气象站监测三峡库区典型茶园坡面与林地坡面的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及其对降雨的响应,明确了林地和茶园土壤水分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微地形对土壤水分和降雨储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茶园和林地土壤含水率随降雨量的变化而改变,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呈现“W”型和“S”型变化。土壤含水率年内变异系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10 cm)含水率为中等变异水平(10%<CV<100%),深层土壤(20—120 cm)含水率为弱变异水平(0<CV<10%)。(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茶园砂粒含量显著大于林地,黏粒含量小于林地(p<0.05),砂粒比表面积小,保水性差,因此林地各坡位储水量明显大于茶园。(3)坡位对林地和茶园土壤水分的影响体现为上坡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幅度小于中下坡,在80—120 cm土层表现最明显,上坡80—120 cm土层水分较稳定,而中下坡80—120 cm土层水分波动较大。坡位对储水量补给量的影响表现为下坡补给量大于中上坡。(4)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林地和茶园各坡位土壤水分补给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决定系数(R)除茶园上坡外均大于0.81,说明土壤水分补给量和降雨量的拟合度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山地丘陵区茶园坡面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茶园 储水量 变异系数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茶园土壤水分对不同降雨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怡雯 戴翠婷 +3 位作者 杜映妮 李朝霞 王天巍 袁睿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67-1275,共9页
土壤水分是坡面产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控制因素。降水事件可以通过引起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响应,从而影响流域中的径流路径、产流机制和土壤侵蚀过程等。基于三峡库区典型分布的茶园为对象,通过长期定点、高频的气象和水... 土壤水分是坡面产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控制因素。降水事件可以通过引起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响应,从而影响流域中的径流路径、产流机制和土壤侵蚀过程等。基于三峡库区典型分布的茶园为对象,通过长期定点、高频的气象和水分数据观测,研究不同降雨模式下茶园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30—40cm)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茶园不同深度土壤在雨季的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和对不同降雨模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降雨和土壤水分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降雨在7月达到最大值,土壤水分含量则在8月达到峰值。表明降雨是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的重要因子,土壤水分对降雨有着明显的响应过程。(2)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垂直梯度变化。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逐渐呈现出滞后现象。表层土壤(0—20cm)对降雨的响应较为迅速且幅度更加明显,深层土壤(30—40cm)水分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并且对降雨的响应时间更加滞缓。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幅度逐渐趋于平稳。(3)土壤水分含量对不同的降雨模式表现出显著差异。在较大雨强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出现了上升期、平台期及退水期。在小雨强短历时的降雨中,降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0—10cm)。在降雨初期,降雨强度越大,土壤水分入渗越快,土壤的响应深度越深。研究三峡库区典型分布的茶园在不同降雨模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为三峡库区坡地的降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园地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以及面源污染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茶园 降雨模式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研究
11
作者 李向强 刘海朦 +2 位作者 杨梦琪 刘目兴 万金红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57-1064,共8页
三峡库区是中国地理的重要过渡带,文化遗产丰富,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研究,有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水平。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和批次变化,并... 三峡库区是中国地理的重要过渡带,文化遗产丰富,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研究,有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水平。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和批次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旅游活化路径。结果表明:①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差异明显,级别结构呈金字塔型,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类型结构齐全,以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为主;②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征为“西密东疏”,呈现“一主核三大核两小核”的空间分布格局;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的批次格局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6批非遗呈现“东北—西南—西北—东南”的转移趋势,表现出先扩散后集中的动态演变特征;③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与旅游业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从核心层、原则层、目标层、驱动层、策略层构建其旅游活化路径,并提出4种旅游活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活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白羊镇乡贤文化刍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滕新才 李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5-128,共14页
三峡库区腹地白羊镇有独特的乡贤文化,魏士良是传统乡贤的典型,杨吉甫是现代乡贤的代表,新时代更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新乡贤。乡贤文化蕴含的人生智慧和奉献精神,引导健康的民风民俗,催生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是当前乡村振兴的精神文化动力。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白羊镇 乡贤文化
下载PDF
南阳赊店码头遗址区价值评析及活化策略研究
13
作者 曹源 汪霞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3期64-66,71,共4页
古内河码头遗址区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以原真性和完整性为评估标准,从信息价值和社会价值入手对赊店码头遗址区进行价值研判。在遗址区的发展策略中,以活化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扩展遗产功能、提升空间价值、延续文化脉络和协... 古内河码头遗址区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以原真性和完整性为评估标准,从信息价值和社会价值入手对赊店码头遗址区进行价值研判。在遗址区的发展策略中,以活化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扩展遗产功能、提升空间价值、延续文化脉络和协调区域发展为整体思路,对赊店码头遗址区提出了物质空间活化、文化行为活化和区域功能活化的策略,为遗址区物质空间场所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做出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头遗址区 价值评估 线性文化遗产 万里茶道
下载PDF
非遗传承视域下崂山绿茶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14
作者 王锡兰 《现代食品》 2023年第8期1-3,共3页
随着当前我国非遗传承战略的提出,要求不断加强我国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研究以崂山绿茶文化作为案例,介绍崂山绿茶文化的基本内涵,研究新的时代背景下,崂山绿茶文化的传播路径,提出崂山绿茶文化传播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非遗传承 崂山绿茶文化 传播路径 茶生态区
下载PDF
基于“茶”因子的聚落营建智慧研究——以云南景迈山区传统聚落为例
15
作者 颉文珍 王颖 +1 位作者 程海帆 孔垂锦 《住区》 2023年第2期93-100,共8页
作为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茶叶出产地和文化节点,云南澜沧景迈古茶山一带以茶为生,以茶为本,以茶兴业,“茶”作为重要的物质空间及文化因子,深层次、多方位地全面渗透到了当地多民族聚落的空间秩序与文化传承中,并与之息息相关,血脉相承,... 作为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茶叶出产地和文化节点,云南澜沧景迈古茶山一带以茶为生,以茶为本,以茶兴业,“茶”作为重要的物质空间及文化因子,深层次、多方位地全面渗透到了当地多民族聚落的空间秩序与文化传承中,并与之息息相关,血脉相承,相辅相生。基于此,文章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以“茶”因子为切入点,运用形态分类法深入剖析在“茶”因子影响下,景迈山地区传统聚落的营建模式,进而总结提炼出“茶”因子影响下传统聚落地域适应性规律和营建智慧,以期为申遗背景下景迈山地区传统聚落的保护、传承、优化提供一定的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因子 景迈山区 聚落空间 营建智慧 古茶林文化景观
下载PDF
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与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曹诗图 胡绍华 查俊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85,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着很大开发前途。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对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概括,即多元性与丰富性,原生性与原创性,群众性和参与性,文化艺术价值高,濒危程度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着很大开发前途。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对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概括,即多元性与丰富性,原生性与原创性,群众性和参与性,文化艺术价值高,濒危程度高。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开发对策,即科学指导,持续发展;全面普查,筛选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整合资源,创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开发对策 三峡区域
下载PDF
三峡茶文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龚永新 蔡世文 蔡烈伟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3-56,共4页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三峡茶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分析三峡茶的历史发生、发展及其未来走向 ,从而为开发三峡茶文化 ,促使三峡地区茶事兴盛作贡献。
关键词 茶文化 历史研究 中国 三峡茶业 发展 品饮
下载PDF
经济植物复层栽培对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和移民经济的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丁朝华 金义兴 +1 位作者 武显维 康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23-228,共6页
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三峡工程兴建后,由于大量耕地被淹,移民后靠,库区的生态环境与移民经济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本文提出了经济植物复层栽培方法,对其在减少库区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和解决库区移民经... 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三峡工程兴建后,由于大量耕地被淹,移民后靠,库区的生态环境与移民经济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本文提出了经济植物复层栽培方法,对其在减少库区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和解决库区移民经济方面的作用作了全面的论述。经济植物复层栽培是解决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移民经济的基本途径,采用扩大种植农作物的方法来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经济问题将会加剧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经济植物 复层栽培 移民经济 水土保持
下载PDF
雅安市茶叶区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泽岑 陈昌辉 +1 位作者 余宗国 齐桂年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28-232,共5页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雅安市是历史名茶区 ,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通过对雅安市气候、土壤、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 ,对雅安市茶叶种植进行了区域规划。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规划出茶文化区、香花区和有机茶...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雅安市是历史名茶区 ,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通过对雅安市气候、土壤、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 ,对雅安市茶叶种植进行了区域规划。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规划出茶文化区、香花区和有机茶园区为合理优质高产茶园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区划 品种 茶文化 有机茶园 香花区
下载PDF
广东农村居民茶叶消费实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毓雄 汤跃跃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2-488,共7页
通过对广东农村消费者偏爱的饮料、人均每天茶叶消费量、喜欢的茶类型、挑选茶叶注重的因素、茶叶的价格、饮茶原因、茶馆品茶动机、茶礼仪评价、茶艺表演印象、茶品性、品茶偏爱的因素、品茶环境、茶包装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广东农村民... 通过对广东农村消费者偏爱的饮料、人均每天茶叶消费量、喜欢的茶类型、挑选茶叶注重的因素、茶叶的价格、饮茶原因、茶馆品茶动机、茶礼仪评价、茶艺表演印象、茶品性、品茶偏爱的因素、品茶环境、茶包装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广东农村民间茶消费有着根深蒂固的民间茶文化支撑。由此建议:企业在茶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时应密切关注民间茶文化现状及其变化,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调查、整理、挖掘民间茶文化如茶民风、民俗等,从而促进茶叶经济、民间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消费 茶文化 民间 管理 广东 农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