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宋振硕 卫聿铭 +4 位作者 李铁汉 项丽慧 张应根 陈林 宁井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7,共10页
为探明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年份(0、1、2、3a)花果香红茶风味感官品质,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花果香红茶中挥发性化合... 为探明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年份(0、1、2、3a)花果香红茶风味感官品质,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花果香红茶中挥发性化合物和非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的感官品质影响显著,室温贮藏3 a茶叶失去花果香品质特征,以陈酸等品质特征为主。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均可将供试茶样划分成不同年份的4个类群,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从不同贮藏年份花果香红茶中筛选出芳樟醇、顺式-β-罗勒烯、己酸等15种挥发性差异化合物(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VIP)>1和P<0.05),茶氨酸、表儿茶素、葡萄糖酸等154种非挥发性差异化合物(VIP>2和P<0.05)。挥发性化合物中芳樟醇、己醛、顺式-β-罗勒烯、2-戊基呋喃等的含量随贮藏年份增加而减少,而己酸、二氢猕猴桃内酯、1-乙基-2-甲酰基吡咯、反式-β-紫罗兰酮等的含量随贮藏年份增加而增加。非挥发性化合物中大部分氨基酸类、核苷酸类、糖类、茶多酚等的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少,而有机酸和脂类化合物等的含量多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阐明花果香红茶贮藏过程的风味品质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引导市场理性存茶和科学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果香红茶 贮藏 感官品质 代谢组学 生化成分
下载PDF
林果茶桑园与大豆间套作模式可行性分析
2
作者 刘佳 祝进 +1 位作者 黄继平 张国薇 《大豆科技》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文章从园区小气候、营养利用、光合作用、病虫害、综合效益5个方面对林果茶桑园间套作大豆栽培模式下主栽作物与间作大豆之间的竞争关系和促进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林果茶桑与大豆合理间套作可改善园区小气候、改良土壤养分状况... 文章从园区小气候、营养利用、光合作用、病虫害、综合效益5个方面对林果茶桑园间套作大豆栽培模式下主栽作物与间作大豆之间的竞争关系和促进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林果茶桑与大豆合理间套作可改善园区小气候、改良土壤养分状况、减少病虫害和杂草、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促进林果茶桑园综合效益显著提升。该间套作模式具有可行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间套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果茶桑 大豆 间套作 可行性
下载PDF
刺梨复合果茶的制备及品质研究
3
作者 穆先 徐海粟 +2 位作者 陈秋慧 陈莉 卢红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3,共4页
以刺梨、柠檬、金桔、赤藓糖醇为原料,以维生素C(VC)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进行刺梨复合果茶的制备工艺及品质研究。各原料经干燥工艺处理后,采用混料设计中的单纯形格子设计确定刺梨复合果茶的最佳配方,并对刺梨复合果茶的感官指... 以刺梨、柠檬、金桔、赤藓糖醇为原料,以维生素C(VC)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进行刺梨复合果茶的制备工艺及品质研究。各原料经干燥工艺处理后,采用混料设计中的单纯形格子设计确定刺梨复合果茶的最佳配方,并对刺梨复合果茶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刺梨复合果茶的最佳配方是:刺梨70%、柠檬5%、金桔5%、赤藓糖醇20%,该果茶产品的维生素C含量为7.09 g/100 g、总酸含量为80.62 g/kg、p H为3.46,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8.43%、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13.71%。刺梨复合果茶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复合果茶 最佳配比 品质分析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果蔬茶贮藏与加工过程品质调控研究现状及趋势
4
作者 赵靓 田世平 +3 位作者 郜海燕 宛晓春 盛军 单杨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9,共11页
果蔬茶产业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存在产后损失大,产品附加值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果蔬茶贮藏加工过程的品质调控,是减损增值的关键。本文综述果蔬茶贮藏加工过程中... 果蔬茶产业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存在产后损失大,产品附加值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果蔬茶贮藏加工过程的品质调控,是减损增值的关键。本文综述果蔬茶贮藏加工过程中颜色、香气、滋味、质构和营养品质调控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果蔬茶品质劣变的贮藏生物学基础,绿色贮藏加工技术对果蔬茶品质调控的基础理论,果蔬茶营养物质生物利用度提升和健康效应机理等3个方面,指出多维度解析品质调控机制,绿色加工技术集成创新,多学科交叉与智能化的新方向、新理念、新趋势。本文将为果蔬茶贮藏加工品质调控相关研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茶 贮藏 加工 品质调控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六堡茶产品中真菌群落特征
5
作者 梁剑锋 李亚 +2 位作者 宾月景 奚广生 陈金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试验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七份不同发酵工艺六堡茶样品的真菌菌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解析,扩增真菌的ITS序列。试验结果表明,样品中真菌多样性测序共获得532,864条序列,125,975,232碱基,97操作分类单(operational taxonomic... 试验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七份不同发酵工艺六堡茶样品的真菌菌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解析,扩增真菌的ITS序列。试验结果表明,样品中真菌多样性测序共获得532,864条序列,125,975,232碱基,97操作分类单(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UT),可以归为3个门、11个纲、23个目、34个科、44个属、60个种,其中在门水平上子囊菌属门(Ascomycota)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90.61%~99.24%。在属水平上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菌,相对丰度5.74%~99.89%。通过主坐标分析显示茶果(CG)、老茶婆(LCP)与其他五份样本之间真菌结构差异较大,两个主坐标叠加解释度达到73.73%;经过属水平热图分析显示老茶婆(LCP)和社前茶(SQC)两个样本具有较相似的物种组成。本文为六堡茶后发酵工艺开发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六堡茶 真菌群落多样性 茶果
下载PDF
黑果腺肋花楸果茶的研制及品质评价
6
作者 王淑娟 张晓晖 +6 位作者 魏丽萍 吕欣然 鲍诗晗 兰天 赵子贤 孙翔宇 马婷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6期143-150,共8页
为改善黑果腺肋花楸果茶冲泡出色慢、花青素损失较大、口感香气不佳等缺点,该研究通过黑果腺肋花楸果渣和黑果腺肋花楸冻干果浆块复配开发一种黑果腺肋花楸果茶。以果茶产品的感官品质、冲泡特性及总花色苷含量为主要评价依据,优化筛选... 为改善黑果腺肋花楸果茶冲泡出色慢、花青素损失较大、口感香气不佳等缺点,该研究通过黑果腺肋花楸果渣和黑果腺肋花楸冻干果浆块复配开发一种黑果腺肋花楸果茶。以果茶产品的感官品质、冲泡特性及总花色苷含量为主要评价依据,优化筛选出最佳的黑果腺肋花楸果茶生产工艺。黑果腺肋花楸果茶中果渣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烘干温度80℃、果渣粒径20~30目;冻干果浆块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助干剂选择添加量10%(质量比)的麦芽糊精或β-环糊精,香精选择黑加仑香精与蓝莓香精复配,每种香精添加量均为0.05%(质量比)。该文创造性地在黑果腺肋花楸果茶中添加黑果腺肋花楸冻干果浆块,所得黑果腺肋花楸果茶的花青素含量高,茶汤出色更快速,多次冲泡持色更好,口感甜润不酸涩,香气更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 果茶 冷冻干燥 花色苷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果茶树间作栽培模式研究
7
作者 林鑫源 李安生 +6 位作者 罗焘 袁瑜贵 扎西罗布 彭红 刘少群 孙彬妹 郑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21-25,共5页
在茶园中间作其他农作物能够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改善茶园小气候,促进茶叶增产提质。本文基于调查研究已有的茶树与柿树、栗树、梨树和葡萄等果树的间套作种植案例,分析了果树—茶树间作对茶园小气候、茶叶品质、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 在茶园中间作其他农作物能够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改善茶园小气候,促进茶叶增产提质。本文基于调查研究已有的茶树与柿树、栗树、梨树和葡萄等果树的间套作种植案例,分析了果树—茶树间作对茶园小气候、茶叶品质、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群落以及虫害等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探讨果树与茶树间作权衡的因素,为茶树与果树间套作种植模式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果树 间作 栽培模式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果壳木质素及其结构特性研究
8
作者 孟蒙 巫明惠 +3 位作者 周海洋 吕世豪 高振忠 孙瑾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为提高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利用价值,实现油茶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在优化工艺:油浴温度160℃、处理时间6 h、油茶果壳与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固液质量比为1:10、DES与H2O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使用氯化胆碱-尿素... 为提高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利用价值,实现油茶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在优化工艺:油浴温度160℃、处理时间6 h、油茶果壳与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固液质量比为1:10、DES与H2O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使用氯化胆碱-尿素(ChCl-U)、氯化胆碱-尿素-H2O(ChCl-U-H)、氯化胆碱-尿素-乙二胺(ChCl-U-E)、氯化胆碱-无水草酸(ChCl-OA)四种DES对废弃油茶果壳进行处理,研究不同DES对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提取效果,并对提取木质素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hCl-U-E处理油茶果壳后木质素的提取率最高,达到84.40%;DES中氢键供体解离的质子(H+)能够促进木质素苯丙烷单元间不稳定醚键断裂,形成小分子物质,引入酚羟基、甲氧基和羟甲基等;提取得到的木质素的分子量较小,空间位阻减小,活性增强;提取木质素主要是愈创木基苯丙烷单元,含有少量的对-羟苯基苯丙烷单元,且基本单元结构较为完整。本研究为木质素基酚醛树脂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等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低共熔溶剂 木质素 提取率
下载PDF
不同茶基底对水果茶品质的影响——以橙子茶为例
9
作者 温萍秀 蔡烈伟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为探明不同品类茶基底对新式茶饮中水果茶的品质影响,试验以花香绿茶、名优绿茶、(清香型)闽南乌龙、闽北乌龙、贡眉、白牡丹、创新红茶、传统红茶8种茶叶为基底茶,选取奉节脐橙为原料制作成水果茶,分别对茶基底及制得的水果茶进行感官... 为探明不同品类茶基底对新式茶饮中水果茶的品质影响,试验以花香绿茶、名优绿茶、(清香型)闽南乌龙、闽北乌龙、贡眉、白牡丹、创新红茶、传统红茶8种茶叶为基底茶,选取奉节脐橙为原料制作成水果茶,分别对茶基底及制得的水果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分析基底茶理化成分与水果茶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果茶感官品质得分主要受基底茶香气和滋味影响,(清香型)闽南乌龙、花香绿茶、名优绿茶等清香型茶基底更适合调制水果茶,调制的水果茶品质评分高,茶基底中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与水果茶的感官品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基底 新式茶饮 水果茶
下载PDF
红茶菌液水蜜桃果酒发酵动力学模型建立及抗氧化性分析
10
作者 张阳阳 孙鹤 +3 位作者 李建芳 朱静 王荣荣 万明晟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134,共8页
该试验以水蜜桃和红茶菌液为原料,酿制红茶菌液水蜜桃果酒,探究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的动力学变化并分析相关性,并对其两种抗氧化性物质以及三种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SGompertz模型可以... 该试验以水蜜桃和红茶菌液为原料,酿制红茶菌液水蜜桃果酒,探究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的动力学变化并分析相关性,并对其两种抗氧化性物质以及三种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SGompertz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酵母菌生长的变化,Boltzmann模型对乙醇生成变化的拟合度最佳,DoseResp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还原糖消耗的变化,三个模型的相关系数R2均>0.98,表明实验值和模型预测值的拟合度很高,反映果酒在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抗氧化性测定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总体上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发酵第192小时均达到最高值,此时总酚和黄酮质量浓度分别为3802 mg/mL和549 mg/mL,+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6.73%、81.87%和82.45%,综合考虑发酵192h可以作为主发酵结束的依据。该研究揭示了红茶菌液水蜜桃酒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初步判定所建立的模型有效,可为红茶菌液水蜜桃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液水蜜桃果酒 发酵动力学 曲线回归方程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费县有机果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11
作者 郑晓云 张启勇 +3 位作者 谭婧 滕凤舟 梁锋 李勇 《落叶果树》 2024年第5期56-58,共3页
调查分析了费县有机果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促进有机果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费县 有机果茶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东北地仙文化在国潮茶叶包装中的应用设计
12
作者 张誉严 赵蔚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4期73-76,共4页
运用东北地仙文化进行国潮茶叶包装设计品牌化实践,以地方特产和地仙文化的结合为设计内涵,融合茶叶包装进行设计实践并检验可行性,旨在为东北特产开发提供新路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 包装设计 国潮品牌 地仙文化 果茶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5种植物源性食品中氯酞酸和草芽畏残留量
13
作者 付萌 毕瑞锋 +3 位作者 张伟伟 邓锁成 刘茵 陈祥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37-243,共7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蔬菜、茶叶、粮谷及花生油等植物源食品中氯酞酸和草芽畏两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针对非油基质样品,选取柚子、生菜、茶叶及小麦粉样品,经2%甲酸乙腈溶液提取,三甲基硅烷化试剂衍生,MAS-Q盐...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蔬菜、茶叶、粮谷及花生油等植物源食品中氯酞酸和草芽畏两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针对非油基质样品,选取柚子、生菜、茶叶及小麦粉样品,经2%甲酸乙腈溶液提取,三甲基硅烷化试剂衍生,MAS-Q盐包吸附色素等杂质,再经HLB柱净化的前处理方法;针对含油基质,选取花生油样品,经甲醇提取,三甲基硅烷化试剂衍生,再经HLB柱净化。净化后样品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结果为消除基质效应影响,补偿前处理提取过程中的损失,采用过程标准校正法,两种农药在不同基质样品中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0.01、0.02、0.05 mg/kg加标水平下,两种农药在不同基质中的回收率均在93.6%~11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9.8%之间(n=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水果、蔬菜、粮谷、乃至茶叶、花生油等复杂基质中,氯酞酸和草芽畏的定量限均可达到0.01 mg/kg,满足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临时限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氯酞酸 草芽畏 水果蔬菜 茶叶 粮谷 花生油
下载PDF
汉中花果香红茶加工技术
14
作者 刘懿 李侠 《中国茶叶》 2024年第7期58-61,共4页
汉中花果香红茶作为汉中传统红茶的一个创新产品,因其汤色橙红明亮、花果香馥郁、滋味甜醇的品质特点而广受消费者喜爱。汉中花果香红茶生产首先要从茶树品种、采摘标准、采摘季节、鲜叶处理4个方面做好原料选择,加工技术包括萎凋、摇... 汉中花果香红茶作为汉中传统红茶的一个创新产品,因其汤色橙红明亮、花果香馥郁、滋味甜醇的品质特点而广受消费者喜爱。汉中花果香红茶生产首先要从茶树品种、采摘标准、采摘季节、鲜叶处理4个方面做好原料选择,加工技术包括萎凋、摇青、揉捻、发酵、干燥等关键工序。其中,摇青工序是形成花果香品质特征的关键。文章总结了汉中花果香红茶的加工技术,并将汉中花果香红茶与汉中传统红茶进行对比,为汉中红茶加工技术创新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 花果香红茶 加工技术 北方茶叶
下载PDF
植物中药抗菌驱蚊功能棉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宋慎群 田丽 +2 位作者 范甫军 宋向荣 黄惠标 《纺织报告》 2024年第1期19-21,31,共4页
为了赋予棉纤维抗菌、防蚊功能,将植物精油微胶囊、尼姆树果实、绿茶提取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液,再放入经过预处理的棉纤维进行特殊处理,制得抗菌驱蚊棉纤维,并利用相关仪器或设备测试了该纤维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棉... 为了赋予棉纤维抗菌、防蚊功能,将植物精油微胶囊、尼姆树果实、绿茶提取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液,再放入经过预处理的棉纤维进行特殊处理,制得抗菌驱蚊棉纤维,并利用相关仪器或设备测试了该纤维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棉纤维相比,处理后的抗菌驱蚊棉纤维断裂强度降低了0.33 cN/dtex,断裂伸长率增加了1.04%,回潮率增加了1.51%。由抗菌驱蚊棉纤维洗前和水洗20次抗菌效果对比分析可知,功能棉纤维对3种菌的抑制率分别可以达到98.60%、97.22%、95.34%和95.42%、93.51%、90.46%;水洗0次和水洗20次的驱蚊率分别达到78.80%和47.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抗菌驱蚊棉纤维 植物精油微胶囊 尼姆树果实 绿茶
下载PDF
火龙果保健食品开发研究进展
16
作者 周寿旭 肖文婧 +1 位作者 吴欣宜 郭效瑛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0期88-92,97,共6页
火龙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果胶和花青素,是一种天然保健水果。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火龙果的利用价值,然而新鲜火龙果的保存期短,不适合长途运输,不利于火龙果的规模开发和保健价值推广。综述了火... 火龙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果胶和花青素,是一种天然保健水果。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火龙果的利用价值,然而新鲜火龙果的保存期短,不适合长途运输,不利于火龙果的规模开发和保健价值推广。综述了火龙果在保健食品方面的开发和进展情况,主要包括果酒、保健茶饮、固体食品等方面的加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保健成分 果酒酿制 保健茶饮 休闲食品
下载PDF
Effect of Peaches, Pears and Green Tea on Plasma Lipids Profile and Antioxidant Content in Rats Fed High Sucrose Diet 被引量:1
17
作者 Nada A. Al Zunaidy Noorah S. Al-Sowayan Hassan M. Mousa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5年第10期893-905,共13页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feeding syrup of peaches and pears (peel and pulp) & green tea on the restoration of the changes produced by feeding high sucrose diet on plasma lipid profile, plasma antioxidant activity...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feeding syrup of peaches and pears (peel and pulp) & green tea on the restoration of the changes produced by feeding high sucrose diet on plasma lipid profile, plasma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in red blood cells (RBC) hemolysate were studied. High sucrose diet induced hyperlipidemia as manifested by significant (P ≤ 0.05) increases in the levels of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TG)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 (LDL) in plasma from 103.33 ± 1.8, 61.17 ± 0.48 and 26.6 ± 5.01 mg/dl to 136.67 ± 2.2, 81.3 ± 1.5 and 64.6 ± 6.5 mg/dl respectively. Th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s (HDL) level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G levels in heart muscl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from the level of 194.14 ± 4.35 μg/g in the negative control to 269.72 ± 5.39 μg/g. Administration of fruits syrup and green tea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variable reduction in the elevated levels of cholesterol, TG and LDL and TG in the heart. Administration of sucrose resulted also in elevation of Malondialdehyde (MDA) in plasma from 5.06 ± 0.18 in the negative control to 14.81 ± 0.48 μmol/L in the positive control. This was also accompanied by reduction in the activities of supper oxide dismutase (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catalase (CAT) and a de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in plasma, indicating lipid peroxidation. The activities of SOD, GSH-Px, CAT in the negative control were 8.96 ± 0.19, 315.67 ± 5.86, 209 ± 2.18 U/gHb respectively and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ositive control to 4.7 ± 0.2, 273.83 ± 7.85, 207 ± 2.53 U/g Hb.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level of total antioxidant status (TAS) in plasma from 1.45 ± 0.09 to 0.88 ± 0.09 nmol/L. However,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noticed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total proteins and albumin. Intake of syrup of peaches and pears (peel and pulp) & green tea increased the level of TAS and GSH and decreased the level of LDL. The treatment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the levels of plasma cholesterol, TG and heart TG levels. 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GSH-Px were increased following the treatment.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syrup of peaches and pears (peel and pulp) & green tea modulate lipid metabolism and enhance antioxidant status and in this respect green tea produced the best effect followed by peels of pears and peaches. The beneficial effect produced by fruits syrup and green tea may be due to their contents of phytochemic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CROSE LIPID PROFILE LIPID PEROXIDATION Green tea fruits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季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18
作者 罗意 段继华 +5 位作者 康彦凯 雷雨 黄飞毅 李赛君 丁玎 陈莹玉 《茶叶通讯》 2023年第2期209-214,共6页
采用固相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究该品系红茶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季一芽一叶工夫红茶共检测出39种主要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 采用固相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究该品系红茶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季一芽一叶工夫红茶共检测出39种主要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杂氧化合物与烯烃等,其中醇类、醛类、酯类是该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占香气总量的84.28%。该品系红茶香气类型与中阿杂交的大吉岭及云南红茶属于同一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乙醇、β-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2-正戊基呋喃、β-环柠檬醛、β-紫罗酮及苯甲醛等和相对含量较少的壬醛、柠檬烯、β-月桂烯、顺-茉莉酮、橙花醇、α-雪松醇、苯乙醛、α-萜品醇等都呈花果香,是花果香型红茶的主要成分,表明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茶鲜叶制工夫红茶花果香浓郁、香气好,具有开发高香优质红茶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椀香茗’ 工夫红茶 香气成分 花果香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花果茶生产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庞文媛 孙意岚 +4 位作者 王芹 陈杰博 沈朝增 周一鸣 庞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1-189,共9页
花果茶因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成为备受欢迎的新型饮品。然而,在花果茶生产加工过程中,仍存在原料溯源和品质控制方面的不足、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化水平较低及加工工艺智能化不足等问题。传统分析手段对于花果茶有关数据的非线性... 花果茶因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成为备受欢迎的新型饮品。然而,在花果茶生产加工过程中,仍存在原料溯源和品质控制方面的不足、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化水平较低及加工工艺智能化不足等问题。传统分析手段对于花果茶有关数据的非线性信息挖掘和原料、成品传统分级方法的效率也较低。目前,我国的花果茶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加工向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阶段,机器学习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机器学习算法因其自主进行特征学习、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端到端建模以及快速的特点,成为花果茶加工中研究应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机器学习算法在花果茶原料验收、原料加工、质量分级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机器学习算法在花果茶生产加工不同环节中的侧重点、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花果茶加工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果茶 智能化 机器学习 花果茶加工
下载PDF
不同品种(种)油茶果径、籽径测定及机械脱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超哲 朱玲琴 +5 位作者 王洪艳 蒋金荣 张建 王衍彬 葛永金 黄旭波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71-78,共8页
对浙江主栽的11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与3个浙江本土油茶品种(种)分别测定果径和籽径及其直径分布,并选取其中6个长林系列品种的油茶果进行混合测验机械脱蒲效果,分析油茶果的脱蒲率、油茶籽破损率和蒲籽分离率,研究果径、籽径对... 对浙江主栽的11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与3个浙江本土油茶品种(种)分别测定果径和籽径及其直径分布,并选取其中6个长林系列品种的油茶果进行混合测验机械脱蒲效果,分析油茶果的脱蒲率、油茶籽破损率和蒲籽分离率,研究果径、籽径对油茶机械化脱蒲的影响,为油茶果机械化脱蒲及加工机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果径分布区间在<19 mm、19~31 mm、31~43 mm、>43 mm的油茶果实比例分别为0.67%、35.55%、54.65%、9.13%;不同品种(种)油茶籽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油茶籽径分布区间在<9 mm、9~15 mm、15~21 mm、>21 mm的油茶籽比例分别为1.79%、31.45%、57.80%、8.96%。机械化脱蒲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果的脱蒲率为92.78%,油茶籽的破损率为2.34%,蒲籽分离率为87.20%,油茶籽径大于30 mm的油茶籽易受损,果径在19.58~21.22 mm的油茶果不易脱蒲和分离。可依据试验结果对油茶果脱蒲机械的辊子的尺寸、辊子运动的速度、筛选器的间隙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同时可对不同果径的油茶果分选后,再分别进行机械脱蒲,以提高脱蒲率和蒲籽分离率,降低油茶籽破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果径 籽径 机械 脱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