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品种‘白鸡冠’与‘福云6号’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1
作者 陈志辉 张亚真 +6 位作者 孔祥瑞 游小妹 林郑和 单睿阳 郑士琴 李鑫磊 陈常颂 《茶叶学报》 2024年第4期8-20,共13页
【目的】近年来对茶树白化性状调控机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到目前为止白化性状的基因调控机制仍然未知。通过构建‘白鸡冠’与‘福云6号’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为后续白鸡冠叶色基因定位奠定基础。【方法】创建白鸡冠(♀)与福云6号(♂)F1... 【目的】近年来对茶树白化性状调控机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到目前为止白化性状的基因调控机制仍然未知。通过构建‘白鸡冠’与‘福云6号’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为后续白鸡冠叶色基因定位奠定基础。【方法】创建白鸡冠(♀)与福云6号(♂)F1代遗传分离群体,采用SLAF-seq技术和HighMap软件开发SNP分子标记,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结果】用茶树参考基因组作电子酶切预测,选用HaeIII酶切方案。SLAF标签长度选择314~364 bp,预测到230000个SLAF标签。SLAF标签在基因组各染色体上分布基本均匀,酶切方案可行。建库准确性评估发现,对照样数据的双端比对效率为85.98%,酶切效率为91.82%,说明SLAF建库正常。本实验共获得828 448 417条reads(165.67 Gb)测序数据,测序平均Q30为93.94%,平均GC含量为43.67%,样本GC分布正常。获得SNP标记5 975 507个,成功分型的有643 601个,用于遗传图谱构建的标记有500 988个,最终上图标记有7 967个,总图距为2 754.59 cM,上图标记完整度为99.84%,共构建出15个高密度遗传连锁群。【结论】利用白鸡冠与福云6号F1代遗传分离群体构建出含15个连锁群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黄化 白化 遗传图谱 叶色突变
下载PDF
茶树鲜叶色泽和化学成分与红茶适制性的关系
2
作者 曹挥华 江新凤 +3 位作者 李琛 张贱根 王礼献 童忠飞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7,共9页
该研究以白叶1号、紫娟、黄金菊、福鼎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为材料,观察茶树芽叶性状,测定其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分析不同色素含量与生化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并制成红茶进行审评检验。结果显示,叶绿素a含量最高的为紫娟(1.21 mg/g),花青素含... 该研究以白叶1号、紫娟、黄金菊、福鼎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为材料,观察茶树芽叶性状,测定其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分析不同色素含量与生化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并制成红茶进行审评检验。结果显示,叶绿素a含量最高的为紫娟(1.21 mg/g),花青素含量最高的为紫娟(8.86 mg/g),分别为白叶1号、黄金菊和福鼎大白茶的29.53、6.47和4.32倍。相关性分析表明,色素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对茶树鲜叶色素含量、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代表“色素因子”、“生化因子”、“滋味因子”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6.90%,可以很好地分析不同颜色(品种)鲜叶制成的红茶质量,鲜叶品质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紫鹃(T2)>黄金菊(T3)>福鼎大白茶(T4)>白叶1号(T1),与制成的红茶感官审评结果一致。紫鹃茶树品种具有高绿叶素a、叶绿叶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及高酚氨比,适合加工红茶,适制红茶品种能通过鲜叶的色素含量、生化成分含量的高低来判断。综合分析,该研究能为不同色泽茶树新梢的适制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茶鲜叶 色泽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抗虫性茶树品种的叶色及挥发物差异性研究
3
作者 孙悦 刘梦月 +6 位作者 高晨曦 吴全金 曹士先 余顺甜 陈志丹 金珊 孙威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5-543,共19页
为探究不同抗虫性茶树品种的叶色及挥发物差异性,对11个茶树品种进行为期2年的田间虫口密度调查,通过田间枝条室内孵化试验和室内生命参数测定试验,佐证了田间种群密度作为抗性分级标准的可靠性;并测定色差及叶片单位叶面积蜡质含量,用... 为探究不同抗虫性茶树品种的叶色及挥发物差异性,对11个茶树品种进行为期2年的田间虫口密度调查,通过田间枝条室内孵化试验和室内生命参数测定试验,佐证了田间种群密度作为抗性分级标准的可靠性;并测定色差及叶片单位叶面积蜡质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未被病虫为害的一芽二叶新梢的挥发物进行检测,以期筛选不同抗虫性茶树品种间的差异物。结果显示,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趋向于叶片色彩较暗、黄色较淡的茶树品种;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趋向色彩鲜亮、饱和度高、黄色偏高的茶树品种,且茶棍蓟马更重视叶背的色泽。在挥发物方面,小贯松村叶蝉种群密度与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壬醛、十二烷的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茶棍蓟马的种群密度与十二烷和苯乙醇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十二烷对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作用不同,其含量和茶树叶片蜡质含量与种群密度间的关系呈现相同趋势,这说明同一种挥发物对不同昆虫会产生不同的趋向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小贯松村叶蝉 茶棍蓟马 叶色 挥发物 抗性
下载PDF
叶色变异茶树生理生化特征及其变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周高 谢应华 +1 位作者 范晓娟 杨天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82-594,共13页
叶色变异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受外界环境因子和遗传因素共同调控。茶树作为一种多年生叶用经济作物,叶色是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且易于观察和利用的表型性状。芽叶颜色变异茶树品种是重要的茶树种质资源,其新梢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叶色变异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受外界环境因子和遗传因素共同调控。茶树作为一种多年生叶用经济作物,叶色是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且易于观察和利用的表型性状。芽叶颜色变异茶树品种是重要的茶树种质资源,其新梢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茶多酚类、氨基酸类、咖啡碱和花青素等重要的生化成分含量与普通正常绿色茶树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的生化成分对茶树的生长发育、抗逆性、适制性及茶叶品质等均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目前茶树芽叶颜色变异类型、生化成分差异、变异机制、种质资源鉴别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茶树芽叶颜色变异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茶树叶色变异 生化成分 叶色变异机制
下载PDF
茶树品种(品系)芽叶色泽表型遗传数量分类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如兴 孔祥瑞 +2 位作者 张磊 陈芝芝 尤志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4-451,共8页
为探讨茶树春梢芽叶色泽的数量遗传特性,应用色差仪测定68份茶树品种(品系)春梢芽叶的色泽表型值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对叶色差异度较高的第1叶位L*、a*、b*、C、H值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可将芽叶色泽划分为紫色系、黄色系和... 为探讨茶树春梢芽叶色泽的数量遗传特性,应用色差仪测定68份茶树品种(品系)春梢芽叶的色泽表型值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对叶色差异度较高的第1叶位L*、a*、b*、C、H值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可将芽叶色泽划分为紫色系、黄色系和绿色系等7个色系。色系分类与CIELab颜色体系的对应性较强,色系划分符合茶树品种(品系)叶色表型特点。茶树品系的叶色表型较丰富,叶色在L*、a*、b*值三维坐标空间整体呈带域分布,色系由紫色系、紫红色系、紫绿色系向黄色系、黄绿色系、绿色系变化。春梢芽叶色泽表型数据的遗传数量分类与色系判定为茶树特异芽叶色泽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芽叶色泽 表型性状 数量分类 分层聚类
下载PDF
茶蚜对不同SPAD值绿色的趋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卫星 陈少波 +1 位作者 姜红波 侯有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55-1760,共6页
以茶蚜(Toxoptera aurantii)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模拟SPAD值(叶色值)绿色和不同施氮量处理茶梢的趋性。结果表明:不同虫态茶蚜对不同SPAD值绿色的趋性存在显著差异,茶树叶片含氮量与其SPAD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茶蚜各虫态... 以茶蚜(Toxoptera aurantii)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模拟SPAD值(叶色值)绿色和不同施氮量处理茶梢的趋性。结果表明:不同虫态茶蚜对不同SPAD值绿色的趋性存在显著差异,茶树叶片含氮量与其SPAD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茶蚜各虫态对模拟绿色趋性最强的SPAD值的相应含氮量分别为:低龄若蚜在2.83%左右,高龄若蚜在2.83%-3.14%,有翅和无翅成虫在3.14%左右;而各虫态表现出最大趋性的茶树叶片相应含氮量分别为:低龄若蚜在2.64%~3.13%,高龄若蚜在2.68%~2.83%,无翅成虫在2.42%~2.84%,有翅成虫在2.63%~3.13%。表明不同虫态茶蚜对茶树叶片含氮量的需要存在差异,其结果可为茶园合理施肥以及控制蚜虫危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蚜 茶树叶片 绿色 SPAD值 趋性反应 含氮量
下载PDF
茶树叶片精准测色装置构建及在稀有种质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孔祥瑞 杨军 王让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6,共7页
采用扫描仪、测色器Color Pix和RGB颜色系统建立测色装置,并利用在线工具Color Hexa将色差指标值转换成CIELab颜色体系参数,对绿、黄、紫色系典型茶树种质进行环向和径向测色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径向测定法采用单叶多点重复取值与环... 采用扫描仪、测色器Color Pix和RGB颜色系统建立测色装置,并利用在线工具Color Hexa将色差指标值转换成CIELab颜色体系参数,对绿、黄、紫色系典型茶树种质进行环向和径向测色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径向测定法采用单叶多点重复取值与环向测定法中环位取值具有相近叶色表征作用。通过对120个不同叶色种质的径向多点位重复测定和环向中环位测定,2种方法的明度L*、色差指标值a*和b*显著正相关。但是,考虑到使用的简便性与分析效率,提出用环向中环位测定值定义叶色更为合适。对上述120个供试茶树种质的环向中环位叶色测定值构成的三维散点图进行分析,发现能够将紫红色种质与紫色系种质有效分离,更进一步证明该技术在特异叶色种质精准鉴别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色 测色装置 定量描述
下载PDF
基于图像颜色信息的茶叶嫩叶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吴雪梅 张富贵 吕敬堂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4-589,共6页
采集清明时期茶叶图像,获取茶叶的图像信息。论文首先分析了嫩芽与老叶的G和G-B分量的颜色信息,该颜色信息差异能够有效区分嫩芽和背景;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设定初始阈值,利用改进的最大方差自动取阈法计算G和G-B分量的分割阈值;最后提出... 采集清明时期茶叶图像,获取茶叶的图像信息。论文首先分析了嫩芽与老叶的G和G-B分量的颜色信息,该颜色信息差异能够有效区分嫩芽和背景;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设定初始阈值,利用改进的最大方差自动取阈法计算G和G-B分量的分割阈值;最后提出了茶叶嫩芽的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消除光线的影响,快速识别嫩芽;相机与茶树间的距离为10 cm左右时,识别准确率为92%。本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可为茶叶智能采摘机器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芽 颜色信息 图像处理 识别 茶叶
下载PDF
紫化系茶树品种选育课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新强 李明 +5 位作者 张龙杰 黄杨 吴颖 韩震 王开荣 梁月荣 《茶叶》 CAS 2021年第4期195-199,共5页
叶色紫化茶树鲜叶花青素含量高,叶色特异,可用于开发特殊风味茶产品;其叶色斑斓的茶树还可以作为观赏园艺植物。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在课题组近10余年来在紫化系茶树品种选育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包括育种资源收集及创新,新品种选育,育种鉴... 叶色紫化茶树鲜叶花青素含量高,叶色特异,可用于开发特殊风味茶产品;其叶色斑斓的茶树还可以作为观赏园艺植物。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在课题组近10余年来在紫化系茶树品种选育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包括育种资源收集及创新,新品种选育,育种鉴定和高产优质配套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紫色叶 花青素 育种鉴定 彩色复合茶园 叶色分类
下载PDF
加工贮藏对荷叶茶黄酮类总量及香气和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强 刘宏图 +1 位作者 覃小丽 刘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72-277,共6页
分别以黄酮含量、黄酮溶出率及香气和色泽确定荷叶最优制茶工艺及荷叶茶的最佳冲泡条件;将制成的荷叶茶分别在贮藏0、6、12个月时,联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变化,并用色差仪测定其色泽变化。结果表明,盛开荷叶... 分别以黄酮含量、黄酮溶出率及香气和色泽确定荷叶最优制茶工艺及荷叶茶的最佳冲泡条件;将制成的荷叶茶分别在贮藏0、6、12个月时,联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变化,并用色差仪测定其色泽变化。结果表明,盛开荷叶的黄酮含量最高,以此荷叶为原料,荷叶茶制作最佳加工工艺为:杀青条件640 W、90 s,烘干条件70℃,冲泡条件100℃、15 min;3种贮藏期的荷叶茶共鉴定出102种香气成分,随贮藏时间延长,主要香气物质种类下降,但相对含量升高。苯乙醇是贮藏中、后期荷叶茶的主要呈香物质,贮藏过程中还产生了异戊醇这种异味物质。贮藏最初6个月内,荷叶茶L*、b*值显著降低,色泽变暗、变蓝,而至12个月时有所回升,但a*值不断增大,绿度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茶 黄酮 加工贮藏 气相色谱-质谱法 香气 色泽
下载PDF
我国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探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强 项建 +1 位作者 郑国杨 韦康 《中国茶叶》 2020年第9期52-57,共6页
简要介绍了我国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现状,通过对白叶1号(安吉白茶)等特异茶树品种产业化推广应用与品牌化经营实证分析,提出了从一个特色茶树品种的选育推广到形成一个特色主导产业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和实施产业化发展需要注意的... 简要介绍了我国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现状,通过对白叶1号(安吉白茶)等特异茶树品种产业化推广应用与品牌化经营实证分析,提出了从一个特色茶树品种的选育推广到形成一个特色主导产业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和实施产业化发展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叶多色类 茶树 特色产业 产业化
下载PDF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工艺监测参数 被引量:14
12
作者 夏涛 高丽萍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7-53,共7页
采用电极法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电位(ORP)、溶解氧(DO)浓度工艺参数进行了在线检测。结果表明,发酵体系中多酚类物质消耗与ORP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多酚类物质氧化消耗及氧化产物的形成,ORP呈逐... 采用电极法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电位(ORP)、溶解氧(DO)浓度工艺参数进行了在线检测。结果表明,发酵体系中多酚类物质消耗与ORP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多酚类物质氧化消耗及氧化产物的形成,ORP呈逐步增高,其变化曲线呈“S”型,符合Logistic方程,方程拐点可间接反映多酚类物质的保留量;DO浓度影响发酵速率和红茶品质,其变化趋势也符合Logistic方程描述的“S”型曲线,而方程拐点略早于茶黄素(TFs)峰值出现时间,故可用DO浓度变化指示TFs变化过程。发酵体系总色度(TC)变化与茶红素(TRs)形成趋势较吻合,凡影响TRs形成的因素均影响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红茶饮料 鲜叶匀浆 悬浮发酵 工艺参数
下载PDF
不同间种模式对白茶春梢叶色参数与色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运舟 施士争 吴静 《江苏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13-16,共4页
为研究不同间种模式对白茶色度品质的影响,以4种间种模式(郁闭度分别为40%—50%和50%—70%的薄壳山核桃间种模式、郁闭度分别为60%—80%和80%—100%大叶榉树间种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纯茶园为对照,观测分析采茶期白茶新梢叶片叶色参数,叶... 为研究不同间种模式对白茶色度品质的影响,以4种间种模式(郁闭度分别为40%—50%和50%—70%的薄壳山核桃间种模式、郁闭度分别为60%—80%和80%—100%大叶榉树间种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纯茶园为对照,观测分析采茶期白茶新梢叶片叶色参数,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树冠郁闭度的升高,叶色参数L~*值呈先降低再升高趋势,而a~*和b~*值的变化趋势相反,其中郁闭度为50%—70%的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下叶片L~*值最小,a~*和b~*值最高,表明该模式下叶片返白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白茶叶片各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的相关性显著,各模式下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差异显著,而叶绿素总量变化差异不显著。各色素含量的百分比不同,是引起叶片呈色变化的根本原因;相较于其他模式,郁闭度为50%—70%的薄壳山核桃间种模式可以提高采茶期白茶春梢的白度品质,为林茶复合经营提供新的树种间种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参数 色素含量 白茶 薄壳山核桃 复合经营
下载PDF
茶树新梢内源激素与叶片色泽形成的调控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晨曦 黄艳 +6 位作者 李晶 孙悦 陈志恒 林琳 陈志丹 孙威江 钟雷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2-812,共11页
以3个紫化茶树品种(系)(紫福星1号、紫娟、红叶1号)、2个绿叶品种(肉桂、福鼎大白茶)以及1个白化品系(白鸡冠)为供试材料,对主要呈色物质(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三类植物激素[脱落酸(ABA)、茉莉酸(JA)、水杨酸(SA)]的含量进... 以3个紫化茶树品种(系)(紫福星1号、紫娟、红叶1号)、2个绿叶品种(肉桂、福鼎大白茶)以及1个白化品系(白鸡冠)为供试材料,对主要呈色物质(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三类植物激素[脱落酸(ABA)、茉莉酸(JA)、水杨酸(SA)]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紫化茶树品种的花青素和ABA含量普遍较高,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ABA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则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分析紫化茶树不同叶位的ABA与花青素含量,结合两者相关基因在不同叶色茶树叶片中的表达情况显示,ABA对茶树花青素合成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色泽 紫化 白化 激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随机森林模型茶鲜叶分类 被引量:7
15
作者 万广 陈忠辉 +3 位作者 方洪波 闫建伟 张文勇 谢本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32,共8页
【目的】解决机采茶鲜叶中混有不同等级的茶叶,且混杂度高、物理特征分类精确度低的问题。【方法】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和边缘特征融合的方法。试验采集3种不同等级的茶鲜叶,对原始图像进行裁剪、尺寸归一化和去噪等... 【目的】解决机采茶鲜叶中混有不同等级的茶叶,且混杂度高、物理特征分类精确度低的问题。【方法】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和边缘特征融合的方法。试验采集3种不同等级的茶鲜叶,对原始图像进行裁剪、尺寸归一化和去噪等处理,再进行颜色特征和边缘特征提取。通过参数的修改和测试,构建最优的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并且同K最近邻、SVM分类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特征融合之后随机森林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9.45%,比单一颜色特征和边缘特征的分类准确率分别高7.14和9.34个百分点;比K最近邻和SVM分类器准确率分别高15.38和5.49个百分点。【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对茶鲜叶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进行精确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分类 随机森林模型 颜色特征 边缘特征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泰安气候条件对‘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月月 张丽霞 +3 位作者 侯剑 陈翔 徐静 姚久梅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45-49,共5页
统计分析泰安市2016年4—9月份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等气候因子,同时观测‘黄金芽’茶树不同时期一芽二叶新梢叶色情况,测定其叶绿素及主要品质生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1... 统计分析泰安市2016年4—9月份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等气候因子,同时观测‘黄金芽’茶树不同时期一芽二叶新梢叶色情况,测定其叶绿素及主要品质生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1)泰安市具有明显的"雨热同季,光温同步"的气候特点;(2)‘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与色素含量随气候条件发生相应的变化,7月份光照最强时,叶色最黄,叶绿素含量最低;(3)茶树新梢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含量在试验期间逐月上升,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则逐月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因此,在泰安市气候条件下可保持‘黄金芽’茶树新梢黄化和高氨低酚的优异品种特性,适宜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条件 茶树 '黄金芽’ 叶色 生化成分含量
下载PDF
茶鲜叶反射光谱和色差特性及其应用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呈艳 余志 +2 位作者 陈玉琼 李琛 倪德江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2期33-39,共7页
利用ASD FieldSpec 3光谱仪获取与分析不同品种、不同叶位、不同含水率茶鲜叶的反射光谱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叶位的茶鲜叶反射光谱曲线在波形趋势上都是一致的。在近红外区域,不同品种茶鲜叶的反射率大小依次为:福鼎大毫≥黄... 利用ASD FieldSpec 3光谱仪获取与分析不同品种、不同叶位、不同含水率茶鲜叶的反射光谱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叶位的茶鲜叶反射光谱曲线在波形趋势上都是一致的。在近红外区域,不同品种茶鲜叶的反射率大小依次为:福鼎大毫≥黄旦≥福鼎大白≥乌牛早≥迎霜。在同一品种中,随着鲜叶嫩度的下降,光谱反射率增加;不同含水率鲜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光谱反射率呈减小趋势。色差分析表明,随着鲜叶嫩度的降低,L^*值和b^*值均呈减小的趋势,a^*值的绝对值以第一叶最小,成熟老叶a^*值最大。基于茶鲜叶反射光谱和色差特性,应用色选机对茶鲜叶进行分选,色选处理后除杂率达到90%以上,基本达到鲜叶除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品种 叶位 反射光谱 色差 色选
下载PDF
紫化茶树新品系紫魁的光合特性及叶色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艳艳 石杨 +3 位作者 周国兰 王家伦 郑文佳 张小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75-82,共8页
【目的】探明茶树新品系紫魁的叶色与叶片光合性能的相关性,为紫化茶树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紫化茶树品系紫魁为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通过观测茶树不同叶位净光合效率、叶片SPAD值和色泽(明度、红度、黄度)的变化,分析紫... 【目的】探明茶树新品系紫魁的叶色与叶片光合性能的相关性,为紫化茶树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紫化茶树品系紫魁为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通过观测茶树不同叶位净光合效率、叶片SPAD值和色泽(明度、红度、黄度)的变化,分析紫魁光合特性及其对叶色的影响。【结果】与福鼎大白茶相比,紫魁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春季优势显著;随着叶位向下,叶绿素含量升高;紫化的变异主要表现在芽下第2~5叶位,明度和黄度较低,红度较高。【结论】茶树叶色与光合作用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叶绿素含量存在相关性,同时受品种(品系)、叶位和季节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紫魁 紫叶 光合速率 叶色 叶绿素 季节
下载PDF
茶树叶色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向娜 熊立瑰 +4 位作者 温贝贝 王坤波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娟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为多年生叶用植物,其叶色变异具有易观察、易鉴别、易利用的特点,对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叶色变异茶树是研究叶绿素代谢途径和发育调控、叶片呈色机理以及鲜叶适制性等的理想材料。茶树的特... 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为多年生叶用植物,其叶色变异具有易观察、易鉴别、易利用的特点,对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叶色变异茶树是研究叶绿素代谢途径和发育调控、叶片呈色机理以及鲜叶适制性等的理想材料。茶树的特征性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色素类物质(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在叶色变异茶树中的含量均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茶树光合作用、抗逆性、鲜叶适制性、成茶品质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茶树叶色变异的发生与色素类物质合成降解、叶绿体发育、核-质信号转导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茶树叶色变异分类、重要化学成分变化、影响叶色变异的环境因素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茶树叶色变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展望了其下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色变异 重要化学成分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绿茶杀青叶浸提物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凌云 梁月荣 +3 位作者 陆建良 吴姗 吴颖 孙其富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9-23,共5页
研究了提取温度对绿茶杀青叶提取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汤固形物、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和主要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提取率随提取温度上升而提高;茶汤明度和绿色程度随提取温度上升而下降;冷后浑和黄色程度随提取温度上... 研究了提取温度对绿茶杀青叶提取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汤固形物、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和主要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提取率随提取温度上升而提高;茶汤明度和绿色程度随提取温度上升而下降;冷后浑和黄色程度随提取温度上升而提高。结论:在50℃提取的绿茶杀青叶提取物作为绿茶饮料的原料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温度 绿茶杀青叶提取物 茶饮料 化学成分 色差 理化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