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idacloprid in processed tea and tea liquor 被引量:2
1
作者 SANYAL N. HAZRA D. +2 位作者 PAL R. SOMCHAUDHURY A.K. CHOWDHURY 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19-622,共4页
Imidacloprid 是最新介绍的用途广泛的 chloronicotinyl 杀虫药剂并且将在农业生产发现它的方法,特别地在亚洲。然而,在庄稼植物的 imidacloprid 的命运的信息正在缺乏。在处理 CTCtea 和茶白酒的 imidacloprid 的降级在 imidacloprid... Imidacloprid 是最新介绍的用途广泛的 chloronicotinyl 杀虫药剂并且将在农业生产发现它的方法,特别地在亚洲。然而,在庄稼植物的 imidacloprid 的命运的信息正在缺乏。在处理 CTCtea 和茶白酒的 imidacloprid 的降级在 imidacloprid 以推荐申请率(30.0 g a.i./ha ) 并且两次在被使用的现在的学习被调查为三个连续季节的推荐申请率(60.0 ga.i./ha ) 。Imidacloprid 很快在申请评估的根本首先跟随顺序反应动力学的处理的茶被驱散并且有在茶白酒的残余发现了在第三件天样品上的可检测的限制下面的 0.91-1.16 dwith 的一半生活。学习表明 imidacloprid 为人的消费是安全的并且不提出任何剩余毒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茶 茶汁 滤渣 浪费 杀虫剂
下载PDF
发酵茶酒微生物多样性、品质特性及抗氧化作用分析
2
作者 陈向阳 王浩 +2 位作者 王梓菲 万志兵 胡长玉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准确认识发酵茶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发酵品质,将夏秋茶与酿酒原料进行混合固体发酵,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进行解析,对成品酒基本理化组成、茶多酚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发酵茶酒的抗氧化... 为准确认识发酵茶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发酵品质,将夏秋茶与酿酒原料进行混合固体发酵,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进行解析,对成品酒基本理化组成、茶多酚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发酵茶酒的抗氧化功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发酵茶酒酒醅共检测出细菌2个属,真菌10个属,其中乳杆菌属、Cutaneotrichosporon、复膜胞酵母属和Geotrichum为绝对优势菌属。发酵茶酒的pH、酒精度、总酸和总酯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测出特有的茶多酚物质,其含量高达14.8±1.31mg·kg^(-1)。发酵茶酒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30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93%,主要为醇类、酯类、醛酮类和有机酸等,具有茶酒独特的风味。相比于对照组,发酵茶酒具有更显著的ABTS、DPPH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其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9.76±0.06)%、(57.01±0.49)%、(48.20±2.3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并为茶酒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发酵茶酒 茶多酚 挥发性成分 抗氧化
下载PDF
红茶烟用香精的制备及在卷烟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衍杨 苏海建 +2 位作者 陈帅伟 赵传成 史先鑫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8期21-24,共4页
为提高红茶提取物香气丰富性及改善其在卷烟应用中口腔舒适性问题,以高粱酒为溶剂,利用低温浸提、单宁酶酶解技术制备红茶烟用香料,同时评价了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①以高粱酒为溶剂,可赋予红茶提取物发酵香、酸香特征香韵,... 为提高红茶提取物香气丰富性及改善其在卷烟应用中口腔舒适性问题,以高粱酒为溶剂,利用低温浸提、单宁酶酶解技术制备红茶烟用香料,同时评价了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①以高粱酒为溶剂,可赋予红茶提取物发酵香、酸香特征香韵,同时可增强清甜茶香特征香韵,且较乙醇水溶液提取物口腔涩感明显降低,烟气柔和、细腻。②单宁酶添加量0.1%时,可明显改善红茶提取物口腔涩感及稳定性。③所得红茶烟用香料清甜茶香、焦香特征突出,应用于卷烟中,添加量为0.05%~1.00%时,可赋予卷烟茶香特征香气,丰富烟香,提高卷烟香气,细腻柔和烟气,口感甜润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高粱酒 低温浸提 单宁酶 卷烟
下载PDF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饮”字研究
4
作者 王艳丽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4期77-80,共4页
“饮”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从文化语言学视角出发,总结诸家观点,认为“饮”之初文为人饮酒之形,本义为饮酒。从“饮”的形体构造和字形演变进行分析,再从“饮”的动词义项解读其“喝”的本义,并引申出“饮”的名词义项。在此基础... “饮”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从文化语言学视角出发,总结诸家观点,认为“饮”之初文为人饮酒之形,本义为饮酒。从“饮”的形体构造和字形演变进行分析,再从“饮”的动词义项解读其“喝”的本义,并引申出“饮”的名词义项。在此基础上,揭示“饮”字背后蕴含的造字观念,古人造字秉持的是一种直观思维的认知方式,且在创制文字时经常将文字与占卜和祭祀关联。根据“饮”字的构形与词义进而解读与之密切相关的酒文化,酒后来不再仅仅是一种满足生理需求的饮料,更是升华成为了一种表现精神内涵的社会文化符号。至于“饮”的字形为何与茶无关,是因为喝茶习俗形成较晚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形 酒文化 茶文化
下载PDF
茶叶滋味成分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峰 柯家平 +2 位作者 姜宗德 温明椿 张梁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4期15-21,共7页
茶汤滋味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苦、涩、鲜、甜以及回甘等滋味特征。茶汤滋味是茶叶中多种风味物质如儿茶素、黄酮醇苷、氨基酸、嘌呤生物碱等综合作用的效应。随着分子感官科学的发展,茶叶中越来越多的呈味物质及其对应的... 茶汤滋味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苦、涩、鲜、甜以及回甘等滋味特征。茶汤滋味是茶叶中多种风味物质如儿茶素、黄酮醇苷、氨基酸、嘌呤生物碱等综合作用的效应。随着分子感官科学的发展,茶叶中越来越多的呈味物质及其对应的滋味属性被解析清楚。基于此,文章以茶叶典型的滋味属性为导向,主要综述了茶叶滋味形成的物质基础、加工工艺对茶叶滋味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部分呈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旨在为茶叶滋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呈味物质 滋味属性
下载PDF
茶汤色差与茶叶感官品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5
6
作者 陆建良 梁月荣 +3 位作者 龚淑英 顾志蕾 张凌云 徐月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61,共5页
对29个绿茶、20个乌龙茶和15个红茶样品进行了色差参数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茶类间色差参数差异显著,并与感官评分具有相关性。乌龙茶和绿茶茶汤明暗度表征量“L”值与感官汤色评分、滋味评分和品质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红绿色度... 对29个绿茶、20个乌龙茶和15个红茶样品进行了色差参数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茶类间色差参数差异显著,并与感官评分具有相关性。乌龙茶和绿茶茶汤明暗度表征量“L”值与感官汤色评分、滋味评分和品质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红绿色度表征量“a”值、黄蓝色度表征量“b”值与乌龙茶和绿茶汤色、滋味及品质总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红茶茶汤“a”值、“b”值与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色差 茶叶 感官品质 相关性
下载PDF
微波、超声波浸提对茶汤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夏涛 时思全 宛晓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2,共4页
采用L9( 34)正交试验 ,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时间 3 5min ,茶样粉碎度 2 4~ 4 0目 ,茶水比 1∶10 0 ;超声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功率 2 5 0W ,温度 6 0℃ ,时间 4 0min。研究了不同浸提方式对茶汤香气品质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 采用L9( 34)正交试验 ,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时间 3 5min ,茶样粉碎度 2 4~ 4 0目 ,茶水比 1∶10 0 ;超声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功率 2 5 0W ,温度 6 0℃ ,时间 4 0min。研究了不同浸提方式对茶汤香气品质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浸出的影响。结果显示 ,微波和超声波浸提茶汤中香气精油总量和香气组分均高于常规浸提茶汤 ,分别为18 82 8、 17 0 85、 16 343和 6 0、 5 2、 4 0种 ,香气指数分别达到常规浸提法的 1 6 7倍和 1 80倍 ;微波和超声波浸提可提高茶叶中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浸出量。感官评审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超声波 茶汤 香气 品质 浸提
下载PDF
液态发酵茶酒的研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卫春会 罗惠波 +1 位作者 黄治国 腾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X期90-92,共3页
研究了用茶汁进行液态发酵生产茶酒的工艺方法,并对影响茶酒质量的部分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得出了制备茶酒的最佳工艺为:以1∶70的茶水比在90℃水中恒温浸提冷水预处理过的茶叶,灭菌后加入活化的酿酒活性干酵母,恒温培养后灭菌,过滤... 研究了用茶汁进行液态发酵生产茶酒的工艺方法,并对影响茶酒质量的部分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得出了制备茶酒的最佳工艺为:以1∶70的茶水比在90℃水中恒温浸提冷水预处理过的茶叶,灭菌后加入活化的酿酒活性干酵母,恒温培养后灭菌,过滤即可。研制出的茶酒不但融合了茶和酒的香气,口感柔和,而且酒体色泽晶莹透亮,品质好,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酒 浸提 发酵
下载PDF
无机膜超滤技术在红茶澄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晖 金江 +1 位作者 陈悦 徐玲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47,49,共4页
采用无机Al2O3膜超滤澄清浓缩的红茶汁,取得了最佳的工艺参数,用超滤法生产出来的红茶汁,外观澄清,口味好,茶汁不易二次浑浊和变质,并且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设备易于维护。
关键词 无机膜超滤技术 无机Al2O3膜 澄清 红茶浓缩汁
下载PDF
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发酵叶茶汤吸光值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晓东 刘玉芳 +2 位作者 甘春萍 杨春 汤周斌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0-304,共5页
为了解工夫红茶发酵过程发酵叶茶汤中茶黄素水溶液颜色的变化规律,本试验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叶嫩度、不同季节生产工夫红茶时,不同发酵时间发酵叶茶汤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60 nm处测定其吸光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 为了解工夫红茶发酵过程发酵叶茶汤中茶黄素水溶液颜色的变化规律,本试验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叶嫩度、不同季节生产工夫红茶时,不同发酵时间发酵叶茶汤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60 nm处测定其吸光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叶嫩度、不同季节生产工夫红茶时,在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发酵叶茶汤吸光值的大小、最高值及变化速率都有所不同,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叶茶汤吸光值呈小→大→小的变化规律,符合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茶黄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发酵叶茶汤 茶黄素 茶红素 吸光值
下载PDF
配制型红茶酒的研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罗惠波 董瑞丽 +2 位作者 卫春会 刘宏媛 苟云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5-187,共3页
以红茶和小曲酒为主要原料,经浸泡和调配得到营养、健康、低度的红茶保健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茶汤浸提和调配的最佳工艺参数。茶汤浸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水比1∶80,浸泡时间30min,浸泡温度70℃;调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汤与... 以红茶和小曲酒为主要原料,经浸泡和调配得到营养、健康、低度的红茶保健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茶汤浸提和调配的最佳工艺参数。茶汤浸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水比1∶80,浸泡时间30min,浸泡温度70℃;调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汤与基酒的比例为3∶2,糖添加量为4g/100mL,柠檬酸添加量为0.1g/100mL。配制出的红茶酒具有红茶和小曲酒的典型香味,口感柔和协调,色泽为琥珀色,澄清透明,风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制酒 红茶 小曲酒
下载PDF
乌龙茶在浸提中温度和时间的最佳决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椿鉴 傅虬声 +2 位作者 李志达 练怡 林莉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80-184,共5页
从研究乌龙茶在浸提中的温度和时间对茶汤内质的影响,提出在工业生产茶汁,速溶茶的浸提过程的最佳温度和时间。
关键词 浸提 速率方程 茶汤内质 乌龙茶
下载PDF
微生物多样性与普洱茶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晓余 严亮 +2 位作者 赵艳 相宏宇 谢秋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3-17,共5页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各异,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其对普洱茶汤色、香气和滋味物质的影响3个方面。已有微生物与普洱茶品质关系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普遍存在采样随机、样...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各异,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其对普洱茶汤色、香气和滋味物质的影响3个方面。已有微生物与普洱茶品质关系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普遍存在采样随机、样品量少、不具连续性和地域代表性、样品不能反映生产实际样品间的可比较性差、样品前处理方法不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普洱茶微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手段系统全面地研究地域、时期、工艺和贮藏年份等方面的差异与普洱茶风味品质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微生物在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这对于提高普洱茶的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发酵 汤色 香气 滋味
下载PDF
茶叶发酵蒸馏酒生产工艺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琳琳 胡宝东 +2 位作者 邱树毅 罗小叶 王晓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45,共6页
选用大叶绿茶为发酵用茶,蔗糖为发酵用糖,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为发酵酵母,研制茶蒸馏酒。结果表明,茶蒸馏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茶水比1∶20(g∶m L),浸泡时间20 min,保持微沸,酵母接种量8%,蔗糖添加量200 g/L。发... 选用大叶绿茶为发酵用茶,蔗糖为发酵用糖,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为发酵酵母,研制茶蒸馏酒。结果表明,茶蒸馏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茶水比1∶20(g∶m L),浸泡时间20 min,保持微沸,酵母接种量8%,蔗糖添加量200 g/L。发酵原液酒精度为10.44%vol,还原糖含量为(7.69±0.04)g/L,蒸馏之后酒精度为(40±1)%vol。气质联用(GC-MS)法共鉴定出茶蒸馏酒中香气组分27个,其中酯类及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8.93%及34.60%。此条件下生产的茶蒸馏酒,质量指标满足相关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酒 发酵 工艺条件 挥发性成分 蒸馏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在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瑞莲 袁海波 +5 位作者 尹军峰 许勇泉 陈建新 汪芳 王志岚 杨宇宙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7-294,共8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对38个以不同工艺加工的茶样为原料制成的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从17个影响茶饮料品质稳定性指标中提取4个主成分指标构建数学评价模型,并基...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对38个以不同工艺加工的茶样为原料制成的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从17个影响茶饮料品质稳定性指标中提取4个主成分指标构建数学评价模型,并基于综合评价得分(Z)对38个不同工艺进行聚类。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38个不同加工工艺的原料茶划分为3类,第1类Z<10,表现为茶饮料汤色稳定性好;第2类10≤Z≤20,表现为茶饮料汤色稳定性一般;第3类Z>20表现为茶饮料汤色稳定性差。将数学评价模型结合工艺处理综合分析后发现,原料茶的干燥处理对茶饮料汤色稳定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汤色 稳定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分类回归树CART的湖南黑茶汤色品质的表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拥军 王美玲 +3 位作者 颜鸿飞 白秀芝 朱绍华 戴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1,86,共5页
采用色差法分析了红茶、绿茶、乌龙茶及不同产地的黑茶的汤色。根据茶汤色度值筛选出特征变量,建立了湖南黑茶的分类树CART识别模型。结果表明:湖南黑茶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间两两比较,除与乌龙茶Δa*差异不明显外,其他色度值都存在显... 采用色差法分析了红茶、绿茶、乌龙茶及不同产地的黑茶的汤色。根据茶汤色度值筛选出特征变量,建立了湖南黑茶的分类树CART识别模型。结果表明:湖南黑茶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间两两比较,除与乌龙茶Δa*差异不明显外,其他色度值都存在显著差异;对于不同产地的黑茶对比分析,湖南黑茶除与青砖的ΔL*和生普的Δa*差异不大外,与六堡茶、青砖、藏茶、生普和熟普茶的ΔL*、Δa*、Δb*和ΔE*之间有明显差异;采用预测集样本评估模型质量,分类树CART模型对于茶叶类别和产地的识别正确率分别是100%和93.3%。因此,利用茶汤色度值建立起的分类树CART模型,可以得到湖南黑茶很好的分类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黑茶 汤色 色度值 分类回归树
下载PDF
广西两茶园土壤-茶叶-茶汤系统重金属污染及其转移特征 被引量:30
17
作者 周玉婵 李明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51-2157,共7页
为了解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茶叶-茶汤系统中的污染及转移特征,探讨茶园种植作为锰矿区恢复利用模式的适宜性,选取广西两茶园(桂林某知名茶园和广西锰矿区某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树样品,并用茶叶泡制茶汤,对其中的Ca、Mg、Cu、Zn、Mn... 为了解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茶叶-茶汤系统中的污染及转移特征,探讨茶园种植作为锰矿区恢复利用模式的适宜性,选取广西两茶园(桂林某知名茶园和广西锰矿区某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树样品,并用茶叶泡制茶汤,对其中的Ca、Mg、Cu、Zn、Mn、Pb、Cd、Cr、Al含量用ICP-AES法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两茶园土壤缺乏N、P营养;矿区茶园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严重,除Mg和Cu外,其他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桂林茶园,其中矿区茶园土Cr和两茶园土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Zn、Pb、Cd、Cr主要存于茶树的根、茎中,而Ca、Mg、Mn、Al主要存于茶叶中,Cu则在茶树中分布相对均匀;Ca、Mg、Cu、Zn、Mn、Al的溶出量随泡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d、Cr在茶汤中的溶出量非常小,随时间变化不大,嫩叶Pb溶出要比老叶慢;茶叶对Ca、Mn富集能力很强,对其他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相对较弱;由于土壤Cd、Cr超标,且Mn、Al通过茶叶富集后大量进入茶汤,可能威胁人类健康,茶园种植不适宜作为矿区废弃地早期的复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重金属 茶叶 茶汤 溶出率 生物富集系数
下载PDF
基于茶汤色差和pH的乌龙茶产品判别 被引量:12
18
作者 董青华 孙威江 +2 位作者 张孔碌 罗星火 吴全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0-475,共6页
以福建闽南、闽北和广东乌龙茶为样本,开展基于茶汤色差和pH的乌龙茶产品判别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在评饮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乌龙茶茶汤的色差和pH均无显著影响.(2)(45±2)℃下,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升高,第1泡... 以福建闽南、闽北和广东乌龙茶为样本,开展基于茶汤色差和pH的乌龙茶产品判别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在评饮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乌龙茶茶汤的色差和pH均无显著影响.(2)(45±2)℃下,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升高,第1泡茶汤的L显著低于第3泡;3泡茶汤间红绿度(a)和黄蓝度(b)的变化均不显著;3泡茶汤色差的衍生值色相(b/a)、色调彩度(Cab)和色彩饱和度(Sab)均无显著差异,色相角(Hab)差异达显著水平;3泡茶汤间的pH存在显著差异.(3)(45±2)℃下,以第1泡茶汤的色差和pH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茶样进行产地、品种、级别和品类鉴别,建立判别模型,得到正判率达92%的产地判别函数3条,正判率均达100%的肉桂和凤凰单丛生产商判别函数2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茶汤 色差 PH 判别分析
下载PDF
液态发酵茶酒的研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卫春会 罗惠波 +1 位作者 黄治国 腾刚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7-99,共3页
对茶汁液态发酵生产茶酒的工艺进行研究,对影响茶酒质量的部分因素进行分析。实验得出制备茶酒的最佳工艺为:以1:70的茶水比在90℃水中恒温浸提冷水预处理过的茶叶,灭菌后加入活化的酿酒活性干酵母,恒温培养后灭菌,过滤即可。该工艺生... 对茶汁液态发酵生产茶酒的工艺进行研究,对影响茶酒质量的部分因素进行分析。实验得出制备茶酒的最佳工艺为:以1:70的茶水比在90℃水中恒温浸提冷水预处理过的茶叶,灭菌后加入活化的酿酒活性干酵母,恒温培养后灭菌,过滤即可。该工艺生产的茶酒融合了茶和酒的香气,口感柔和,酒体色泽晶莹透亮,品质好,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酒 茶汁 发酵
下载PDF
特色品种绿茶成分与茶汤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潘顺顺 李家贤 +4 位作者 孙世利 赵超艺 黄华林 晏嫦妤 凌彩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7-310,共4页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各品种干茶黄酮类和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各品种干茶中的叶绿素类和黄酮类含量之和与茶汤持绿性呈正相关.因此,茶叶中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对绿茶汤色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鲜叶和干茶中叶绿素和黄酮类含量越高,茶汤越翠绿、持久,黄酮类含量越高则越偏黄亮,茶多酚含量越高,茶汤色泽越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冲泡 成分 汤色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