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菌发酵对油茶粕中茶皂素表面活性指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韩帅鹏 曾万祥 +5 位作者 伍丹惠 蓝秀权 华涛 程建华 周心慧 周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采用水提、醇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发酵、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发酵和混菌(LP+LC,1∶1)发酵提取油茶粕中的茶皂素,对比分析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差异,并对水提、醇提、混菌发酵茶皂素提取物的表面活... 采用水提、醇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发酵、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发酵和混菌(LP+LC,1∶1)发酵提取油茶粕中的茶皂素,对比分析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差异,并对水提、醇提、混菌发酵茶皂素提取物的表面活性指标和抗氧化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液中茶皂素含量为(21.86±0.39)mg/mL,显著高于水提液、醇提液和单菌发酵液(P<0.05),各提取液中多糖、多酚、黄酮、蛋白质含量具有较大差异。相比于水提和醇提茶皂素,混菌发酵提取茶皂素样品具有更高的纯度(75.2%)和提取率(14.12%),其水溶液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39.2 mN/m)、更优异的起泡性(128%)和稳泡性能(96.9%)。混菌发酵茶皂素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优于水提茶皂素,低于醇提茶皂素。对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而言,发酵茶皂素优于另外两者,在4 mg/mL质量浓度下与抗坏血酸的测试结果相当。该研究为微生物发酵法应用于茶皂素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茶皂素 发酵 水提法 醇提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超高压法提取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孝辉 郭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提取茶皂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308 MPa、提取时间8.5 min、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20(g/mL),在此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19....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提取茶皂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308 MPa、提取时间8.5 min、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20(g/mL),在此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1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茶皂素 响应面法 超高压
下载PDF
茶多酚-玉米胚芽粕蛋白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凤 王艳文 +1 位作者 范恒军 刘漫萍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3年第3期46-51,共6页
以玉米胚芽粕为原料,通过醇法提取玉胚芽粕醇溶蛋白,以丙三醇作为增塑剂,添加壳聚糖提高复合膜液分子间距离,并向其中加入茶多酚,制成复合膜。首先,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研究4个因素对复合膜拉伸强度、水蒸气透过率以及过氧化值指标的影... 以玉米胚芽粕为原料,通过醇法提取玉胚芽粕醇溶蛋白,以丙三醇作为增塑剂,添加壳聚糖提高复合膜液分子间距离,并向其中加入茶多酚,制成复合膜。首先,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研究4个因素对复合膜拉伸强度、水蒸气透过率以及过氧化值指标的影响,以便确定最佳成膜条件,然后,通过测DPPH对其抗氧化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胚芽粕蛋白浓度为18%、丙三醇添加量为6 g、壳聚糖添加量为0.8 g、茶多酚浓度为2%时,拉伸强度9.24 MPa,水蒸气透过率为2.17 g·mm/(m 2·d·kPa),过氧化值为4.23 meq/kg,所测复合膜的各项指标最佳,且成膜效果最好。同时,由于茶多酚的加入,DPPH高达32.57%,抗氧化性明显提高。向复合膜中加入丙三醇、壳聚糖以及茶多酚,使得复合膜各方面性能优化显著,且有效提高了膜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粕 茶多酚 丙三醇 壳聚糖 DPPH
下载PDF
粤北油茶粕中茶皂素热水提取工艺优化
4
作者 华军利 梁锦霞 +1 位作者 温金梅 敬思群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6期37-40,共4页
以粤北脱脂油茶粕为试验研究的原材料,利用热水提取茶皂素。以茶皂素的提取率为主要考查指标,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茶皂素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和浸提次数对茶皂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 以粤北脱脂油茶粕为试验研究的原材料,利用热水提取茶皂素。以茶皂素的提取率为主要考查指标,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茶皂素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和浸提次数对茶皂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皂素热水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10(g∶mL),浸提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茶皂素提取率为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茶皂素 水提法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丙二醛对豆粕蛋白质氧化的影响及茶多酚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娟娟 谢婷 +4 位作者 刘文涵 汪鹏 王岩 陈跃平 周岩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332,共9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丙二醛(MDA)对豆粕蛋白质氧化的影响以及茶多酚(TP)的缓解作用。[方法]将新鲜豆粕分为8个处理组,分别采用0、0.1、1、10 mmol·L^(-1)MDA和0、0.1、1、10 mmol·L^(-1)MDA+0.6 mg·mL^(-1)TP进行处理,...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丙二醛(MDA)对豆粕蛋白质氧化的影响以及茶多酚(TP)的缓解作用。[方法]将新鲜豆粕分为8个处理组,分别采用0、0.1、1、10 mmol·L^(-1)MDA和0、0.1、1、10 mmol·L^(-1)MDA+0.6 mg·mL^(-1)TP进行处理,测定豆粕中的羰基、巯基、氨基酸含量等指标。[结果]随着MDA浓度的升高,豆粕中羰基含量逐渐增加(P<0.05),巯基、总巯基基团、蛋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和豆粕蛋白质体外消化率逐渐降低(P<0.05),色氨酸内源荧光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内源荧光λmax逐渐发生蓝移,且席夫碱荧光强度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当MDA浓度达1 mmol·L^(-1)时,豆粕羰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巯基和总巯基基团含量显著降低(P<0.05),豆粕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MDA浓度达10 mmol·L^(-1)时,豆粕羰基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豆粕巯基和总巯基基团含量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而豆粕中的蛋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TP可减缓豆粕羰基含量的增加、巯基和总巯基基团含量的减少、蛋氨酸含量的减少、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下降、豆粕中色氨酸内源荧光强度的降低和席夫碱生成量的增加。[结论]1 mmol·L^(-1)丙二醛可引起豆粕中的蛋白质氧化,造成豆粕蛋白质结构发生较大改变,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下降,茶多酚则可有效缓解丙二醛诱导的豆粕蛋白质氧化及其体外消化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蛋白质氧化 丙二醛 茶多酚 体外消化率
下载PDF
油茶籽粕茶皂素脱毒技术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莫燕婷 曹清明 +3 位作者 王薇薇 李爱科 段涛 王丽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06-112,共7页
油茶籽粕是油茶籽榨油之后剩余的副产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作为一种优质的非常规饲料原料。茶皂素是油茶籽粕中的主要抗营养成分,过量的茶皂素对畜禽具有溶血作用,严重限制了油茶籽粕在饲料产业中的应用。目前对茶皂素的脱毒方法有蒸... 油茶籽粕是油茶籽榨油之后剩余的副产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作为一种优质的非常规饲料原料。茶皂素是油茶籽粕中的主要抗营养成分,过量的茶皂素对畜禽具有溶血作用,严重限制了油茶籽粕在饲料产业中的应用。目前对茶皂素的脱毒方法有蒸气爆破、浸提法和生物法。为进一步提高油茶籽粕的应用范围,文章对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脱毒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油茶籽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研究和茶皂素的开发利用进行总结,以期提高油茶籽粕的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茶皂素 脱毒 生物法 综合利用
下载PDF
茶粕的营养价值、功能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7
作者 蒋线吉 冯淦熠 +1 位作者 李瑞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38-4147,共10页
茶粕是油茶果实榨油后的残留物,其粗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且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茶皂素、单宁、生物碱及少量黄酮、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因加工工艺不同,茶粕一般可制成粉状、颗粒状和饼状,经提皂加工后... 茶粕是油茶果实榨油后的残留物,其粗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且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茶皂素、单宁、生物碱及少量黄酮、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因加工工艺不同,茶粕一般可制成粉状、颗粒状和饼状,经提皂加工后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降低,可作为蛋白质饲料替代部分豆粕使用。本文综述了茶粕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茶皂素的提取工艺以及茶粕在畜禽和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粕 茶皂素 活性成分 脱皂工艺 蛋白质饲料
下载PDF
茶粕提取工艺及其提取物表面活性性质研究
8
作者 梁炜 黄港元 +1 位作者 陈兴幸 吕保樱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7期88-90,共3页
以饼状、片状茶粕为原料,初步筛选、优化茶粕提取工艺,测定各茶粕提取物的接触角及产率,筛选出产率最高、润湿性最优的茶粕提取物。研究方法:15 g饼状茶粕分别在700 mL纯水、50%乙醇、无水乙醇中进行24 h煮沸回流提取获得的提取物、15 ... 以饼状、片状茶粕为原料,初步筛选、优化茶粕提取工艺,测定各茶粕提取物的接触角及产率,筛选出产率最高、润湿性最优的茶粕提取物。研究方法:15 g饼状茶粕分别在700 mL纯水、50%乙醇、无水乙醇中进行24 h煮沸回流提取获得的提取物、15 g片状茶粕在700 mL纯水24 h煮沸回流提取获得的提取物,以及60 g片状、饼状茶粕在700 mL纯水24 h煮沸回流提取获得的提取物,以洗洁精为对照,纯水为空白,使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出各茶粕提取物在纯水稀释10、100、1000、5000倍数的接触角。结果表明:以水提饼状、片状茶粕提取物获得产率最高。在纯水稀释10、100、1000、5000倍数下茶粕的润湿性比较得出:水提饼状茶粕提取物最优,饼状茶粕提取物比片状茶粕的好;在相同溶剂下提取小剂量饼状、片状茶粕提取物比大剂量的好。综上所述,水提饼状茶粕在液料比700∶15时获得提取物的润湿性最优及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粕 提取工艺 接触角 表面活性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邵小宇 江龙发 +4 位作者 章明 章超 万承波 刘晔 耿响 《红外》 CAS 2023年第9期38-45,共8页
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简单介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分析过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建模过程,为后续工作者更好地建立油茶籽粕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 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简单介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分析过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建模过程,为后续工作者更好地建立油茶籽粕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通过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指标、标准制定以及模型转移技术中的发展,总结出该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三个研究方向:开拓新项目的模型建立、制定普遍适用的标准、解决台间差并完成模型转移。油茶籽粕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特医食品、保健食品等行业,因此大力开拓和推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油茶籽粕 模型建立 标准制定 模型转移
下载PDF
固态发酵降解油茶饼粕中茶皂素工艺优化及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彦玉 王磊 +2 位作者 邹春霞 陈江芬 贾玉龙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0-158,共9页
选用1株蜡样芽孢杆菌来固态发酵油茶饼粕,以茶皂素降解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降解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质量分数109.9%,温度31.1℃,接种量10.0%,发酵时间48.0 h,此时降解率达到76.04%。... 选用1株蜡样芽孢杆菌来固态发酵油茶饼粕,以茶皂素降解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降解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质量分数109.9%,温度31.1℃,接种量10.0%,发酵时间48.0 h,此时降解率达到76.04%。对比发酵前后的物质变化,结果显示蛋白质、黄酮、必需氨基酸等均显著增加,茶皂素、单宁、总糖等均显著下降。通过电子舌和风味分析结果,证明了油茶饼粕经发酵后苦味、涩味会显著减少;风味物质会产生明显差异,会新增3,3-二甲基辛烷、丙位庚内酯等风味物质。研究在保证油茶饼粕兼具营养成分增加、有毒物质减少的特性时,实现了油茶饼粕的高附加值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饼粕 固态发酵 蜡样芽孢杆菌 茶皂素 成分分析
下载PDF
油茶粕的营养特点、脱毒工艺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梅华迪 陈卫东 +1 位作者 马现永 余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946-6954,共9页
油茶粕是油茶籽提油之后的副产物,具有产量大、价格低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常规营养成分,同时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的特点,可作为一种优质的非常规饲料原料。然而,油茶粕中茶皂素、粗纤维含量较高,特别是高含量的茶皂素除了... 油茶粕是油茶籽提油之后的副产物,具有产量大、价格低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常规营养成分,同时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的特点,可作为一种优质的非常规饲料原料。然而,油茶粕中茶皂素、粗纤维含量较高,特别是高含量的茶皂素除了会产生抗营养作用外,还会对动物产生溶血作用,这严重限制了油茶粕的饲料化利用。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方法来降解油茶粕中的茶皂素,不仅有助于推进其饲料化利用,还可节约常规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缓解我国饲料资源紧缺的压力。因此,本文就油茶粕的营养特点和成分组成、脱毒工艺以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油茶粕的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营养特点 茶皂素 脱毒工艺
下载PDF
茶叶籽饼粕中茶皂素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武 方红美 +2 位作者 刘京生 沈君臣 谢慧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0-233,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茶叶籽饼粕中茶皂素的浸出工艺。在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溶剂提取能力的基础上,选择95%乙醇为浸出溶剂,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和茶叶籽饼粕粉碎粒度等因素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提取的较优工... 本实验研究了茶叶籽饼粕中茶皂素的浸出工艺。在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溶剂提取能力的基础上,选择95%乙醇为浸出溶剂,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和茶叶籽饼粕粉碎粒度等因素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提取的较优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h、液料比13:1、粒度40目,此时茶皂素得率为8.85%,粗产品茶皂素纯度为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饼粕 茶皂素 浸提工艺 乙醇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茶籽粕中的茶皂素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海龙 张维农 +2 位作者 胡志雄 齐玉堂 龚任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3-156,共4页
以脱脂冷榨茶籽饼粕为原料,采用反相ODS填料纯化制备茶皂素标准品,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及质谱对该标准品进行鉴定;采用自制标准品为标样,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茶籽饼粕中茶皂素含量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条件为反相... 以脱脂冷榨茶籽饼粕为原料,采用反相ODS填料纯化制备茶皂素标准品,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及质谱对该标准品进行鉴定;采用自制标准品为标样,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茶籽饼粕中茶皂素含量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条件为反相ODS色谱柱、检测波长215nm、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流动相以乙腈-水体系进行梯度洗脱(0~5min内乙腈体积分数保持为20%,5~10min内流动相乙腈体积分数从20%增至100%,10~15min内流动相乙腈体积分数从100%回至20%)。采用该条件检测得到的茶皂素峰型对称,保留时间合适,杂峰和茶皂素峰分离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茶籽粕 茶皂素 检测
下载PDF
茶皂素浸提条件优化及其抑菌效果 被引量:27
14
作者 赵世光 薛正莲 +1 位作者 杨超英 魏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7,共4页
以脱脂茶籽粕为原料,以乙醇溶液为浸提剂,对茶皂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正交分析法确定茶皂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5℃,pH 10.0,乙醇体积分数85%,料液比1∶12。在此条件下浸提3 h,茶皂素得率为1... 以脱脂茶籽粕为原料,以乙醇溶液为浸提剂,对茶皂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正交分析法确定茶皂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5℃,pH 10.0,乙醇体积分数85%,料液比1∶12。在此条件下浸提3 h,茶皂素得率为18.13%。抑菌实验表明,所提取茶皂素对典型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对酵母菌生长有强烈抑制作用,并部分抑制一些导致食品劣变的霉菌繁殖,具有食品防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粕 茶皂素 提取 抑菌
下载PDF
油茶籽粕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梦丹 杨伊磊 +1 位作者 陈力力 郭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4,共4页
油茶籽粕是油茶籽提油后的副产物,营养成分丰富且价值高,可以作动物饲料,也可以通过提取油茶籽粕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加工生产多种高附加值产品,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开发力度大大不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介绍了油茶籽粕的营养成分,并从油茶... 油茶籽粕是油茶籽提油后的副产物,营养成分丰富且价值高,可以作动物饲料,也可以通过提取油茶籽粕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加工生产多种高附加值产品,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开发力度大大不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介绍了油茶籽粕的营养成分,并从油茶籽粕在动物饲料、食品、医药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对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活性成分 食品 医药
下载PDF
油茶粕多肽降血脂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龚吉军 钟海雁 +4 位作者 黄卫文 王青云 唐静 黄亮 杨自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28,共5页
通过建立SD大鼠高血脂模型,采用低、中、高三种剂量(250、500、1000 mg/kg.bw),研究了油茶粕多肽(Alcalase水解,MW<3 ku)的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的油茶粕多肽均可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SD大鼠血清中TC与TG的含量、动脉... 通过建立SD大鼠高血脂模型,采用低、中、高三种剂量(250、500、1000 mg/kg.bw),研究了油茶粕多肽(Alcalase水解,MW<3 ku)的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的油茶粕多肽均可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SD大鼠血清中TC与TG的含量、动脉硬化指数(AI),还能有效提高HDL-C的水平。试验结果提示油茶粕多肽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功效,可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多肽 降血脂活性 SD大鼠模型
下载PDF
茶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麻成金 黄群 +3 位作者 余佶 向小乐 冯磊 陈功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14-118,共5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对照,研究碱法和酶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酶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的溶解性、吸油性、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凝胶脆度优于碱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而后者的吸水性、泡沫稳定性则优于前者,两者所...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对照,研究碱法和酶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酶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的溶解性、吸油性、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凝胶脆度优于碱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而后者的吸水性、泡沫稳定性则优于前者,两者所形成蛋白凝胶的黏性和硬度相当。碱法和酶法提取的茶叶籽粕蛋白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稍优于大豆分离蛋白,但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则不及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相当,它们形成凝胶的最低质量分数分别为13%和15%,凝胶的黏性和硬度低于大豆分离蛋白。p H值、蛋白质量分数、Na Cl浓度等因素对茶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粕蛋白 碱法提取 酶法提取 溶解性 吸油性 乳化能力
下载PDF
日粮添加茶籽饼粕对肉鸡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十二指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敏 孙艳发 +8 位作者 李焰 张茂 李虹仪 许卫华 黄其春 颜冰 程小妹 钟梦菲 范伯全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9,共6页
研究旨在探讨日粮添加茶籽饼粕对肉鸡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十二指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AA肉公鸡15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 研究旨在探讨日粮添加茶籽饼粕对肉鸡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十二指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AA肉公鸡15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0%、0.75%和1.00%的茶籽饼粕,同时设置300 mg/kg金霉素对照组,试验期为35 d。测定21和35日龄肉鸡的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十二指肠黏膜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0.50%茶籽饼粕对21和35日龄肉鸡屠宰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可显著提高21日龄血清白蛋白含量(P<0.05)、十二指肠黏膜中Ig G含量(P<0.01);日粮添加0.50%茶籽饼粕降低35日龄肉鸡十二指肠黏膜中IL-2、TNF-α和SIg A含量(P<0.05或P<0.01),但与金霉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肉鸡饲养早期可以添加茶籽饼粕,添加剂量应控制在0.5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茶籽饼粕 屠宰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十二指肠黏膜免疫
下载PDF
发酵法与化学法改良油茶籽粕品质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1
19
作者 周浩宇 黄凤洪 +2 位作者 钮琰星 黄茜 何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0-43,共4页
以油茶籽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对其进行脱毒。微生物发酵法以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单菌、混合菌固态发酵后油茶籽粕中各抗营养因子的降解率。结果表明,混合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茶皂... 以油茶籽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对其进行脱毒。微生物发酵法以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单菌、混合菌固态发酵后油茶籽粕中各抗营养因子的降解率。结果表明,混合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茶皂素、总酚、粗纤维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7.63%、87.87%和37.29%,粗蛋白含量提高率达66.98%。化学法脱毒后油茶籽粕中的茶皂素、总酚含量分别降至0.93%和0.74%,粗纤维含量则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抗营养因子 微生物发酵法脱毒 化学法脱毒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提取油茶粕中糖萜素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刁欢 汤强 +1 位作者 张明雷 李恬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3,共4页
以生物酶促发酵降解油茶粕的植物组织,再用水提法提取发酵油茶粕中的糖萜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 d、黑曲霉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糖萜素得率最高为14.9%;在此基础上,优化糖萜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 以生物酶促发酵降解油茶粕的植物组织,再用水提法提取发酵油茶粕中的糖萜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 d、黑曲霉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糖萜素得率最高为14.9%;在此基础上,优化糖萜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最佳的水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3 h、料液比1∶20、浸提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糖萜素得率为16.9%,与对照组(得率10.4%)相比,糖萜素得率提高了6.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提取 糖萜素 油茶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