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nop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Benefit Analysis of Tea Tree Canopy in Preserved Tea Plantations
1
作者 Jun GAO Xinjie LI Caiyou L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2年第9期24-27,共4页
The present study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rved tea plantation,and analyzed application and benefit of stereoscopic trimming and pruning technology in the cultivation of tea tree canopy in pr... The present study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rved tea plantation,and analyzed application and benefit of stereoscopic trimming and pruning technology in the cultivation of tea tree canopy in preserved tea plant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reoscopic trimming and pruning technology of tea trees has more advantages 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an other trimming and pruning techniques in terms of yield and output value,and can better exert the regeneration ability of tea branches.The grade of branching is increased from grade 3-4 before unpruning to grade 9-13(3-4 times higher),the length of internode is increased from 1-2 cm to 3-7 cm(increased 3-4 times),the picking area is increased from 0.9 m×1.1 m to 2.8 m×4.2 m(an increase of nearly 10 times),accordingly achieving the best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s required in tea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erved tea plantation Canop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BENEFITS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对古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杨薇 周晓 蓝增全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管理方式(大量疏枝、免耕,少量疏枝、浅耕,不疏枝、浅耕,不疏枝、免耕),分别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分别测定p 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有... 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管理方式(大量疏枝、免耕,少量疏枝、浅耕,不疏枝、浅耕,不疏枝、免耕),分别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分别测定p 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效磷、氨态氮、硝态氮含量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少量疏枝、免耕管理方式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13.55 mg/kg)、速效钾(171.44 mg/kg)、全钾(13.27g/kg)等养分的含量,更有利于古茶树的生长和发育;不疏枝、浅耕管理方式对提高古茶园土壤脲酶与蛋白酶的活性效果最佳,更利于提高古茶园的土壤肥力。古茶园的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的酶活性变化直接相关,其中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更适宜评价古茶园多数土壤性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园 栽培管理方式 土壤 理化性质 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培肥模式对古老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肖梦娜 罗义菊 +2 位作者 蓝增全 陶燕蓝 王德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9-20,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初步筛选出适合古老茶园种植的培肥模式。方法以云南省临沧市勐库大雪山古老茶园为试验地,通过配施农家肥+茶树专用肥和间作绿肥,测定春、秋季的茶叶特定成分,对春、秋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两... 目的研究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初步筛选出适合古老茶园种植的培肥模式。方法以云南省临沧市勐库大雪山古老茶园为试验地,通过配施农家肥+茶树专用肥和间作绿肥,测定春、秋季的茶叶特定成分,对春、秋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两季的干茶、茶汤和叶底进行电子鼻分析,最后运用熵权法对不同培肥模式下的春茶、秋茶各项特征性成分和感官审评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农家肥+茶树专用肥和绿肥均显著提高了春、秋茶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同时降低了茶叶酚氨比,提高了茶叶鲜爽度,培肥影响了茶叶的挥发性物质。对不同培肥模式下的茶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春茶品质的表现为牛粪+茶树专用肥>紫花苜蓿+油菜>鸡粪+茶树专用肥>紫云英+油菜>毛苕子+油菜>油枯+茶树专用肥>农家肥对照>绿肥对照,秋茶品质的表现为油枯+茶树专用肥>鸡粪+茶树专用肥>牛粪+茶树专用肥>紫云英+油菜>紫花苜蓿+油菜>毛苕子+油菜>绿肥对照>农家肥对照。结论农家肥+茶树专用肥配合施用是适宜古老茶园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施肥模式,初步认为牛粪+茶树专用肥和紫花苜蓿+油菜能较好改良古老茶园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茶园 培肥模式 茶叶品质
下载PDF
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佳 蒋清海 +4 位作者 韩余 占才学 陈彬 任彩红 宋志禹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8-17,共10页
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推广选用合适的机械装备与建立适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模式可提高茶园生产管理效率,节本增效。文章对近年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茶园生产全程机... 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推广选用合适的机械装备与建立适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模式可提高茶园生产管理效率,节本增效。文章对近年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瓶颈与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与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园机械化 茶园耕作 茶园施肥 茶叶采摘
下载PDF
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 被引量:99
5
作者 陈永忠 彭邵锋 +3 位作者 王湘南 杨小胡 贺军辉 王德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0-655,共6页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的施肥配比组合应为:施肥总量(200 kg.hm-2)+微量元素肥(Zn 10 g.株-1)+施肥频率(连续3年施肥)+施肥配比(5∶1∶5),增产幅度可达58.69%。油茶成林鲜果出籽率最大影响因子是微量元素肥、其次是施肥总量,施肥配比和施肥频率;而每500 g鲜果数最大影响因子是施肥配比、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总量等因子;油茶优良无性系新造幼林施肥也能明显提高油茶单株产果量,其中以间年施肥、每年施肥量为N∶P2O5∶K2O为2∶1∶2;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16 kg,比对照增产136.4%。增施磷肥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早期挂果。配方施肥对油茶幼林鲜果出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优良无性系 高产栽培 配方施肥 正交试验 成林 幼林
下载PDF
黔西北茶园土壤活性铝的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秦樊鑫 魏朝富 +3 位作者 黄先飞 姜鑫 刘文政 吴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3-950,共8页
土壤中各形态活性铝的质量分数决定了铝毒性的强弱,为了解茶园土壤中活性铝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采集于贵州西北部的106个茶园土壤样品为材料,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测定土壤中各形态活性铝的质量分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 土壤中各形态活性铝的质量分数决定了铝毒性的强弱,为了解茶园土壤中活性铝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采集于贵州西北部的106个茶园土壤样品为材料,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测定土壤中各形态活性铝的质量分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w(Tac-Al)(Tac-Al为活性铝)表现为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土壤中各形态活性铝质量分数分布略有差异,表现为w(Hy-Al)(Hy-Al为铝的水合氧化物与氢氧化物)>w(Ha-Al)(Ha-Al为腐殖酸螯合态铝)>w(Ex-Al)(Ex-Al为可交换态铝)>w(Or-Al)(Or-Al为有机结合态铝)>w(In-Al)(In-Al为无机吸附态铝),其中,结合较稳定的Hy-Al和Ha-Al占优势,二者质量分数之和在w(Tac-Al)中所占比例接近70.0%.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各形态活性铝质量分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w(Hy-Al)与w(Tac-Al)之间的R高达0.975(P<0.01),接近线性关系;w(Tac-Al)随着土壤p H的降低而升高,随着w(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土壤中w(Tac-Al)并不由w(总Al)决定,而是受土壤p H和w(有机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活性铝 形态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云南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8
7
作者 杨洋 何春阳 李晓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40,共8页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普洱茶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定量、直观地获取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与空间信息,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云南省内,共有面积约为640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68%的土地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栽培型普洱茶树,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化种植潜力;3)自然立地条件是决定普洱茶品质及其价值的至关重要因素,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模型 栽培型普洱茶树 大规模种植 GIS 云南省
下载PDF
不同垦植模式茶园土壤性状及团聚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绍霞 张清海 +3 位作者 张珍明 杨鸿波 文锡梅 林昌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49,共5页
为探索山区茶园垦植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促进茶产业经济与水土保持的协调发展,对云雾贡茶产地不同垦植模式下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及团聚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研究区内灌木林地土壤相比,茶园土壤黏粒含量、孔隙度、毛管持水量随茶树... 为探索山区茶园垦植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促进茶产业经济与水土保持的协调发展,对云雾贡茶产地不同垦植模式下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及团聚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研究区内灌木林地土壤相比,茶园土壤黏粒含量、孔隙度、毛管持水量随茶树种植年限的延长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容重逐渐减少,土壤物理结构得到改善。土壤非水稳性团聚体主要是粒径>5mm的团粒,平均含量为43.45%,茶树种植年限越长,含量越高,横坡成行种植模式下>5mm的土壤非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高于离散种植,其余粒级的团聚体含量均小于20%。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粒径<2mm的团聚体占70%以上,土壤结构破坏率均小于20%,以陡坡垦植茶场、新垦茶园土壤结构破坏率较高,离散种植模式土壤结构破坏率大于横坡成行种植模式。山区茶园垦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土壤结构和性状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垦植模式 土壤团聚体 结构破坏率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敏 王洪涛 +2 位作者 王丽丽 栾炳辉 王英姿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8-204,共7页
为明确北方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2016年—2017年于山东烟台系统研究了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日光温室及露地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均以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1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严重。日光温... 为明确北方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2016年—2017年于山东烟台系统研究了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日光温室及露地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均以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1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严重。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越冬代成虫羽化较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发生早28 d左右,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模式下黑刺粉虱发生期差异不显著。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成虫全年均有4次发生高峰期,第1次高峰期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较日光温室早20 d左右,日光温室较露地早30 d左右。黑刺粉虱发生量依次为日光温室>露地>日光温室盖保温被,均于10月上旬陆续以3龄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刺粉虱 3种栽培模式茶园 发生规律
下载PDF
管理模式对4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时空格局和多样性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潘铖 韩善捷 韩宝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6-322,共7页
选择树龄相同、品种为安吉白茶而栽培管理模式不同的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丰产茶园,以及种植安吉白茶和龙井43等40多个品种的茶树品种园,通过在1周年内每2月1次的调查,发现:1从品种园、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至丰产茶园,天敌种数... 选择树龄相同、品种为安吉白茶而栽培管理模式不同的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丰产茶园,以及种植安吉白茶和龙井43等40多个品种的茶树品种园,通过在1周年内每2月1次的调查,发现:1从品种园、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至丰产茶园,天敌种数和个体数递减;三行密植茶园总个体数最大。2在垂直分层上:天敌种数和个体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皆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则以上层最多;害虫种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以上层最多;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和三行密植茶园以下层最多,在品种园和有机茶园以中层最多;3在水平分布上,除了品种园,其他3类茶园东、西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分别大于南、北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4在茶丛内、外层,4类茶园皆以内层害虫种数和个体数略多;外层天敌种数和个体数略多;512月至翌年2月的越冬期间,物种数相对较少;4月、6月和10月物种数相对较多;6从有机茶园、品种园、丰产茶园至三行密植茶园,多样性指数递减。分析认为:尽管树龄、品种等相同,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的不同管理模式可导致4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时空格局和多样性的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田间管理模式 节肢动物群落 时空格局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乡村景观与生态茶园构建模式探讨——以雅安和龙茶园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帆 石锦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4873-14875,共3页
根据雅安和龙茶园现状和优势,研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乡村景观与生态茶园的构建模式,为其今后茶园建设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乡村景观 生态茶园 模式
下载PDF
Ⅰ-69杨胶合板用材林优化栽培模式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军 方升佐 徐锡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5-50,共6页
引用“双维系统法”作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建立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经营模型、胶合板材出材量模型及综合地确定合理的主伐年龄,对Ⅰ-69杨胶合板用材林栽培模式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优化栽培模式,并对优化... 引用“双维系统法”作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建立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经营模型、胶合板材出材量模型及综合地确定合理的主伐年龄,对Ⅰ-69杨胶合板用材林栽培模式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优化栽培模式,并对优化栽培模式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在Ⅰ-69杨栽培区进行胶合板用材林的培育是非常适宜的,并为Ⅰ-69杨胶合板用材林的模式化培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Ⅰ-69杨 栽培 优化模式 胶合板用材林
下载PDF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云南古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殷丽琼 刘德和 +2 位作者 刘军 王平盛 杨兴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8期273-279,共7页
古茶园复杂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环境,使土壤肥力能较好的自我维持,但因古树茶日益增长的经济价值,古茶园受到的人为干扰越来越大,影响到茶树的营养环境。通过设置4个不同综合措施的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古茶园0~40cm土层的土壤养分的影响... 古茶园复杂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环境,使土壤肥力能较好的自我维持,但因古树茶日益增长的经济价值,古茶园受到的人为干扰越来越大,影响到茶树的营养环境。通过设置4个不同综合措施的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古茶园0~40cm土层的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B、D使土壤pH、有机质、有效钙、有效镁含量增高。处理B、D、C可提高古茶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铜的含量。处理B可保持古茶园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古茶园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表明,速效磷与有机质、碱解氮成呈相关;有效硫与碱解氮呈正相关;有效钙与pH呈正相关;有效镁与pH、有效钙成呈相关;有效锌与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钙呈正相关;有效锰与速效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园 土壤养分 栽培管理措施
下载PDF
扁枝槲寄生在茶树群落中分布的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青 张媛 +2 位作者 陈剑 Sailesh Ranjitkar 沈立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7-124,共8页
基于单数茶树与样方尺度对影响扁枝槲寄生分布的因子进行回归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扁枝槲寄生的平均寄生株率达40%,株高频度分布为生态分布,分支数为左偏正态分布,常分布在树高的1/3-3/4处;扁枝槲寄生的分布对茶树因子的依赖程度高... 基于单数茶树与样方尺度对影响扁枝槲寄生分布的因子进行回归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扁枝槲寄生的平均寄生株率达40%,株高频度分布为生态分布,分支数为左偏正态分布,常分布在树高的1/3-3/4处;扁枝槲寄生的分布对茶树因子的依赖程度高于环境因子。2)基于单株茶树尺度,影响扁枝槲寄生分布的因子大小顺序为:冠幅〉地径〉树高〉枝下高〉苔藓/地衣覆盖率。具有较大冠幅、地径≥11 cm、树高≥3.1 m、枝下高在23-55 cm且苔藓覆盖率较高的茶树上寄生较多。3)基于群落样方尺度,影响扁枝槲寄生分布的环境因子大小顺序为:海拔〉坡向〉郁闭度〉坡度。扁枝槲寄生在调查地区主要分布海拔1 420 m以上,山顶或山谷并无分布,西北、东南坡及郁闭度高的环境下更适合生长,坡度越大越有利于其生长。4)光照、水分是影响扁枝槲寄生的主导环境因子,寄主群落因子导致了光照、水分的再分配,从而影响着扁枝槲寄生在茶树上的分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枝槲寄生 古茶园群落 分布 TREE Net2TM模型
下载PDF
桉树胶合板材林栽培与无性系早期选择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6 位作者 彭仕尧 吴世军 陈文平 简明 欧生 韩超 胡新贤 《桉树科技》 2014年第3期22-27,共6页
对GR518等10个桉树无性系胶合板材测定林1.5年生生长及栽培模式进行选择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生长中修枝对生长影响较小,各修枝水平间生长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无性系生长性状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无性系树高、胸径、单... 对GR518等10个桉树无性系胶合板材测定林1.5年生生长及栽培模式进行选择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生长中修枝对生长影响较小,各修枝水平间生长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无性系生长性状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单位面积蓄积生长水平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生长性状除树高外,另外3个指标在无性系与区组的交互效应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经单位面积蓄积的多重比较,KC29、GR518和DH32-28在10个无性系中生长最优、保存率高,是今后胶合板材优化培育模式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无性系;不同性状无性系重复力较高,说明选择在该地进行示范的所有参试无性系能较好地保持亲本优势且稳定遗传,符合进行示范的选择要求,在30%入选率下,性状遗传增益在11.29%~51.8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胶合板材培育 栽培模式 早期选择
下载PDF
茶园环境和管理技术及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林 俞鹏飞 +2 位作者 韩善捷 张嘉荟 韩宝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3-967,共5页
选择13类茶园环境、3种管理技术下的茶园以及分别种植8个品种的茶园,通过长期定时定园调查这些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发现:(1)茶-杂草茶园和林-茶-杂草茶园的叶蝉密度显著多于I型丰产茶园、II型丰产茶园、III型丰产茶园、撂荒茶... 选择13类茶园环境、3种管理技术下的茶园以及分别种植8个品种的茶园,通过长期定时定园调查这些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发现:(1)茶-杂草茶园和林-茶-杂草茶园的叶蝉密度显著多于I型丰产茶园、II型丰产茶园、III型丰产茶园、撂荒茶园、幼龄茶园、I型自然生茶树品种园、II型自然生茶树品种园、I型母穗园、II型母穗园、双行密植茶园和三行密植茶园等11个类型茶园;并且,后11类茶园的叶蝉密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茶丛上层、中层和下层叶蝉虫口分别占全株叶蝉虫口54.6%、42.8%和2.6%;(2)对于无特殊管理措施的普通新建茶园、采用无公害技术的无公害茶园、以及施用有机栽培方法的有机转换茶园的叶蝉虫口各调查36次,平均虫口分别为433、394和236头,密度递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3)无性福鼎、褚叶齐、皖农95号、雨前大芽、黄叶早、龙井43、安徽1号和福鼎大白茶8个茶树品种上叶蝉密度差异明显,但未达显著,以福鼎大白茶(平均虫口1.57头)和皖农95号(平均1.55头)品种上叶蝉密度稍大,雨前大芽品种的叶蝉密度(平均0.78头)较小。认为:茶园环境显著地影响着叶蝉虫口密度,杂草是叶蝉重要转主寄主、促进叶蝉种群繁衍,施药之前应先除草;叶蝉显著地趋嫩为害,分批勤采可抑制其种群;供试8个品种中以雨前大芽的叶蝉密度最低,值得进一步探讨其抗虫化学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环境 栽培管理技术 茶树品种 叶蝉虫口 抗虫性
下载PDF
丛林式橡胶园栽培试验初报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贵水 蒋菊生 +2 位作者 陈俊明 蔡明道 曾宪海 《热带农业科学》 2002年第1期1-5,8,共5页
进行了建立丛林式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可行性及构建形式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橡胶林生态系统(常规胶园)相比,丛林式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胶树茎围增长率、胶园土壤化学性质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共生树种———竹柏生长正常。在1.5、2.0、3.0m... 进行了建立丛林式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可行性及构建形式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橡胶林生态系统(常规胶园)相比,丛林式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胶树茎围增长率、胶园土壤化学性质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共生树种———竹柏生长正常。在1.5、2.0、3.0m这3种株距之间,竹柏的株高、茎粗增长量均无显著差异,故竹柏株距以1.5m为宜。竹柏的高生长和粗生长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4a中株高Y和离地5cm处的直径X的关系式为Y=90.71+61.25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橡胶园 栽培模式 丛林式 复合生态系统 间作
下载PDF
皖南密植茶园和茶林间作茶园虫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动态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宝瑜 陈世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S1期42-43,共2页
本文记述了皖南丘陵密植茶园和茶-林问作茶园虫生真茵种类,分析了虫生真菌群落的垂直分层格局、水平分层格局,以及季节变化.
关键词 皖南 密植茶园 茶-林间作茶园 虫生真菌群落 空间格局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有机种植技术对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小慧 严锦华 +2 位作者 杨文文 曾瑜 王维奇 《实验室科学》 2016年第6期19-25,共7页
选取福州鼓山茶园土壤,对常规与有机种植模式下0-5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常规茶园和有机茶园在0-50 cm各土层均以微团聚体(〈0.25mm)含... 选取福州鼓山茶园土壤,对常规与有机种植模式下0-5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常规茶园和有机茶园在0-50 cm各土层均以微团聚体(〈0.25mm)含量最高,〉1m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低;(2)与常规种植相比,有机种植土壤在0-50 cm土层大团聚体(R0.25)含量、MWD以及GMD分别降低19.74%、32.22%、27.18%,D提高1.64%;(3)茶园土壤总体表现为随土层加深团聚体稳定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种植 茶园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下载PDF
杨梅不同栽培模式效益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柴春燕 郑世伟 +1 位作者 王天飞 王岳善 《浙江林业科技》 2004年第5期56-59,共4页
杨梅在常规栽培模式下,栽植密度为330 ~ 400株/hm2,第4年开始少量投入产出,第8年开始获取纯利润,第13年产值达8.0万元/hm2;投资年平均效益系数为0.26元,年平均投入产出比1∶3.43.杨梅-茶-桃混交林模式,初植密度为杨梅200株/hm2,茶18 00... 杨梅在常规栽培模式下,栽植密度为330 ~ 400株/hm2,第4年开始少量投入产出,第8年开始获取纯利润,第13年产值达8.0万元/hm2;投资年平均效益系数为0.26元,年平均投入产出比1∶3.43.杨梅-茶-桃混交林模式,初植密度为杨梅200株/hm2,茶18 000株/hm2,桃600株/ hm2,造林后第3年少量产出,第5年即可获取纯利润,投资回收期比纯林栽培模式缩短3a,第13年产值达10.5万元/hm2;投资年平均效益系数为0.35元,年平均投入产出比1∶4.56.可见,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模式具有投入产出早、投本少、投资回收快、投资效益系数高等特点.混交林尚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栽培模式 效益评价 混交排列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