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8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omics approach in tea polyphenol research regarding tea plant growth,development and tea processing:current technologies and perspectives 被引量:2
1
作者 Jingwen Li Yu Wang Joon Hyuk Suh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3期524-536,共13页
Polyphenol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abolites in tea due to their unique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health benefits,arousing great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to investigate biochemical mechanisms of polyphenols d... Polyphenol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abolites in tea due to their unique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health benefits,arousing great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to investigate biochemical mechanisms of polyphenols during tea plant growth,development and tea processing.Although omics has been used as a major analytical platform for tea polyphenol research with some proven merits,a single-omics strategy remains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biological system and functional processes of tea in each stage of tea production.Recent advances in multi-omics approaches and data analysis have enabled mining and mapping of enormous number of datasets at different biological scales from genotypes to phenotypes of living organisms.These new technologies combining genomics,metagenomics,transcriptomics,proteomics and/or metabolomics can pave a new avenue to address fundamental questions regarding polyphenol formation and changes in tea plants and products.Here,we review recent progresses in single-and multi-omics approaches that have been used in the field of tea polyphenol studies.The perspectives on futur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tea polyphenols as well as current challenges of multi-omics studies for tea polyphenol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omics Single-omics tea polyphenols tea breeding and processing
下载PDF
Imidacloprid in processed tea and tea liquor 被引量:2
2
作者 SANYAL N. HAZRA D. +2 位作者 PAL R. SOMCHAUDHURY A.K. CHOWDHURY 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19-622,共4页
Imidacloprid 是最新介绍的用途广泛的 chloronicotinyl 杀虫药剂并且将在农业生产发现它的方法,特别地在亚洲。然而,在庄稼植物的 imidacloprid 的命运的信息正在缺乏。在处理 CTCtea 和茶白酒的 imidacloprid 的降级在 imidacloprid... Imidacloprid 是最新介绍的用途广泛的 chloronicotinyl 杀虫药剂并且将在农业生产发现它的方法,特别地在亚洲。然而,在庄稼植物的 imidacloprid 的命运的信息正在缺乏。在处理 CTCtea 和茶白酒的 imidacloprid 的降级在 imidacloprid 以推荐申请率(30.0 g a.i./ha ) 并且两次在被使用的现在的学习被调查为三个连续季节的推荐申请率(60.0 ga.i./ha ) 。Imidacloprid 很快在申请评估的根本首先跟随顺序反应动力学的处理的茶被驱散并且有在茶白酒的残余发现了在第三件天样品上的可检测的限制下面的 0.91-1.16 dwith 的一半生活。学习表明 imidacloprid 为人的消费是安全的并且不提出任何剩余毒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茶 茶汁 滤渣 浪费 杀虫剂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Processing of Millettia speciosa Instant Tea 被引量:1
3
作者 Maoyuan WANG Qing YANG +3 位作者 Qinglong WANG Xiaoxia YAN Jianrong WANG Zhunian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3期102-105,共4页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ffect of raw material crushing fineness,cooking time,ethanol content during ethanol precipi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preparation of raw material extract from Millettia speciosa Champ. i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ffect of raw material crushing fineness,cooking time,ethanol content during ethanol precipi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preparation of raw material extract from Millettia speciosa Champ. instant tea. The raw materials of Millettia speciosa Champ.,Philippine flemingia root and radix fici simplicissimae were crushed into 10 mesh or finer powder,and cooked for 60 min. During ethanol precipitation,the ethanol content was about 50% to 70%,standing 12 h. The ophiopogon root was cooked in 1∶ 15 boiling water for 45 min,and chrysanthemum was leached for 45 min with 1∶ 20 demineralized water at 80 ℃. After concentration,preparation and spray drying,the finished Millettia speciosa Champ. instant tea was created. The detection of each product index indicated that Millettia speciosa Champ. instant tea had good taste and flavor,and there were no heavy metals,harmful substances and excessive microbes,thereby showing that the raw material of Millettia speciosa Champ. instant tea was selected reasonably,the mixture ratio was rational,and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was of some security,stability and maturity,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ttia speciosa Champ Instant tea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dex detection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Green Tea Catechins Components and Tea Polyphenol by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被引量:7
4
作者 Hong-Chun Cui Jian-Yong Zhang +3 位作者 Ji-Zhong Yu Xu-Xia Zheng Cun Ao Yu-Xiao Mao 《茶叶》 2013年第4期356-361,共6页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ixation,rolling,and dry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green tea catechins components and tea polyphenol.Different fixation processes(rotary dr...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ixation,rolling,and dry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green tea catechins components and tea polyphenol.Different fixation processes(rotary drumfiring,microwave,steam-blasting),rolling process(weight of rolling,gently press rolling and traditional rolling),drying process(stove drying,roasting dehydration,baked fried drying) were adopted.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e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catechins component and tea polyphenol was analyzed.It showed that the microwave fixation process,gently press rolling process,baked fried dry process were beneficial to keep high levels of EGCG,C,EGC,EC,E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儿茶素 加工工艺 茶多酚 保留率 组分 干燥处理 固定方法 蒸汽爆破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Preparation and Brewing Process of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Herba Taxilli Tea Bag by Orthogonal Test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Weighted Score Analysis 被引量:1
5
作者 Shenggao YIN Hongzhen TANG +2 位作者 Jinlian LI Yute ZHONG Dongyan LIAO 《Medicinal Plant》 CAS 2019年第5期60-63,68,共5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Herba Taxilli tea bags.[Methods]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weighed score of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oup color,ar...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Herba Taxilli tea bags.[Methods]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weighed score of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oup color,aroma and taste as an indicator,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ea bags was optimized using an orthogonal test.[Results]The results of the orthogonal test show that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the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Herba Taxilli tea bags are as follows:particle size of 14 meshes,solid to liquid ratio of 1∶40,brewing temperature of 70℃,and brewing time of 10 min.[Conclusions]The optimized preparation process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It is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Herba Taxilli tea ba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Herba Taxilli tea BAG Total FLAVONOIDS ORTHOGONAL process SENSORY evaluation
下载PDF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及风味品质研究进展
6
作者 崔宏春 赵芸 +4 位作者 黄海涛 李红莉 余继忠 张建勇 吴云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茉莉花茶是茶叶和茉莉鲜花拼和、窨制加工而成的再加工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风味品质独特,已有1000多年历史。综述了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和窨制机理,以及茉莉花茶风味品质特性和品质形成机理,为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和风味... 茉莉花茶是茶叶和茉莉鲜花拼和、窨制加工而成的再加工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风味品质独特,已有1000多年历史。综述了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和窨制机理,以及茉莉花茶风味品质特性和品质形成机理,为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和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加工 窨制 风味 品质评价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复配乳化剂加工耐受性研究及在奶茶中的应用
7
作者 薛玉清 李文强 +6 位作者 吕桂善 许丹虹 吴伟都 胡君荣 张妍 成官哲 李言郡 《饮料工业》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文章研究了单双甘油酯、琥珀酸单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复配乳化剂方案和瓶装奶茶常用乳化剂方案在饮料加工过程中耐受离子、剪切、温度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及在奶茶中的应用。通过粒度分析仪评估不同方案乳化剂在加工不利因素下的乳化稳定性;... 文章研究了单双甘油酯、琥珀酸单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复配乳化剂方案和瓶装奶茶常用乳化剂方案在饮料加工过程中耐受离子、剪切、温度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及在奶茶中的应用。通过粒度分析仪评估不同方案乳化剂在加工不利因素下的乳化稳定性;以Turbiscan、Lumisizer稳定性扫描结果结合离心脂肪上浮和货架期放置观察情况,评估不同乳化剂方案稳定奶茶中油脂的效果。结果表明:单双甘油酯、琥珀酸单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以3∶4∶10比例复配,对椰子油有很好的乳化效果,可以将椰子油平均粒径降到0.21μm左右,且对离子、剪切、温度等条件的耐受性强;该复配方案应用到奶茶,仅需添加油脂总量的0.40%,就能将奶茶平均粒径降至0.3μm左右,且加工前后粒径无差异。由此可知:该研究结果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乳化剂用量、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乳化剂的加工耐受性,对最大限度发挥乳化剂的作用、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高效、科学、规范使用食品乳化剂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茶 乳化剂 加工 耐受性 稳定性
下载PDF
灵芝菌发酵枇杷叶茶的研制
8
作者 赖腾强 谢娜 +2 位作者 吴伯文 盛子煊 林文辉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枇杷叶为主料,研究利用灵芝菌来发酵枇杷叶制成养生茶,并测定其营养成分与重金属、农残含量。结果表明:美芝、大红芝可作为发酵枇杷叶的灵芝菌株;美芝菌丝生长速度较大红芝的快,生长速度配方B>配方C>配方A;添加少量的玉米粉、... 以枇杷叶为主料,研究利用灵芝菌来发酵枇杷叶制成养生茶,并测定其营养成分与重金属、农残含量。结果表明:美芝、大红芝可作为发酵枇杷叶的灵芝菌株;美芝菌丝生长速度较大红芝的快,生长速度配方B>配方C>配方A;添加少量的玉米粉、甜叶菊能够促进灵芝菌丝的生长,添加少量的甜叶菊有助于提升发酵茶的口感;发酵后的枇杷叶中多糖、总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有显著增加,但三萜酸含量有所下降;不同灵芝菌株发酵后的枇杷叶营养成分有所差别;发酵后的枇杷叶的重金属、农残含量均符合检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枇杷叶 发酵茶 工艺 营养成分 质量安全
下载PDF
安化黑茶产品及其加工技术
9
作者 李适 黄建安 +1 位作者 王伟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新产品开发、工艺及装备创新方面取得众多突破。文章分别从安化黑茶的产品类别、传统加工技术、加工技术及装备创新几个维度介绍安化黑茶产品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安化...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新产品开发、工艺及装备创新方面取得众多突破。文章分别从安化黑茶的产品类别、传统加工技术、加工技术及装备创新几个维度介绍安化黑茶产品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安化黑茶产品及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安化黑茶突破产业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化黑茶 产品 加工技术 创新
下载PDF
庐山云雾茶机械化加工技术及品质分析
10
作者 王伟伟 黄纪刚 +4 位作者 杨丽娟 陈艳 江新凤 刘爽 江和源 《中国茶叶》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庐山云雾茶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研究采摘了不同等级的鲜叶原料,按照摊青、杀青、回潮、揉捻、初烘、做形、干燥的工艺加工成庐山云雾茶,总结了庐山云雾茶加工工艺参数、加工设备和不同等级茶叶的品质特点... 庐山云雾茶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研究采摘了不同等级的鲜叶原料,按照摊青、杀青、回潮、揉捻、初烘、做形、干燥的工艺加工成庐山云雾茶,总结了庐山云雾茶加工工艺参数、加工设备和不同等级茶叶的品质特点,并分析了庐山云雾茶化学成分含量,为庐山云雾茶的标准化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云雾茶 机械化 加工技术 品质特征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浙江省优质颗粒形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11
作者 苏小琴 高玉萍 +6 位作者 陆德彪 黄伟红 孔俊豪 左小博 欧阳诗云 宋鹏鹏 杨秀芳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颗粒形绿茶是浙江省绿茶的重要品类,团队在调研浙江省优质颗粒形绿茶生产状况、加工工艺和设备、品质现状及标准建设的基础上,研制了浙江省茶叶学会颗粒形绿茶团体标准,对浙江省优质颗粒形绿茶产业的后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建议,可为浙江... 颗粒形绿茶是浙江省绿茶的重要品类,团队在调研浙江省优质颗粒形绿茶生产状况、加工工艺和设备、品质现状及标准建设的基础上,研制了浙江省茶叶学会颗粒形绿茶团体标准,对浙江省优质颗粒形绿茶产业的后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建议,可为浙江省颗粒形绿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形绿茶 产业现状 加工工艺 产品特征 标准 思考和建议
下载PDF
外源酶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丽娟 王伟伟 +1 位作者 许勇泉 江和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351,共8页
红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茶类之一,颇受世人欢喜。我国夏秋季茶资源广茂,加工成红茶或深加工产品是其重要的利用途径,过程中添加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外源酶进行辅助加工,能够有效提升夏秋季红茶和深加工产品的品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外源酶... 红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茶类之一,颇受世人欢喜。我国夏秋季茶资源广茂,加工成红茶或深加工产品是其重要的利用途径,过程中添加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外源酶进行辅助加工,能够有效提升夏秋季红茶和深加工产品的品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外源酶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常用外源酶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外源酶在红茶加工重要工艺萎凋、揉捻及发酵中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有益转化,利用外源酶促进红茶特征成分茶黄素的合成及其含量提升,以及外源酶在红茶深加工中带来的品质变化。探索茶资源的酶法加工利用途径,可以为今后利用外源酶调控改善夏秋红茶的风味品质及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酶 红茶 加工 深加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加工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13
作者 黄燕兰 杨丕琼 +5 位作者 刘琨毅 韩利艳 徐亚文 刘娜 沈雪梅 李家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117-124,共8页
为优化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提升其品质,该研究采用感官审评、化学品质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不同工艺加工的茶样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 为优化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提升其品质,该研究采用感官审评、化学品质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不同工艺加工的茶样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工艺加工的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的感官品质得分为88.3~93.8,其中有8个产品的得分超过90,整体表现较优;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咖啡碱含量以及儿茶素总量范围分别为30.39%~43.38%、9.69%~22.68%、1.55%~2.96%、0.06%~0.66%、0.86%~6.71%、0.29%~8.93%、5.18%~5.96%、5.79%~12.72%;系统聚类以欧式平方距离为15时可将16个茶样聚为3大类;PLS⁃DA可通过品质成分得分图、拟合曲线、载荷图及其变异权重参数预测型将不同茶样进行区分。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为萎凋时间12 h、发酵时间2 h、足火温度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里香红茶 工艺优化 品质分析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铁观音’和‘水仙’品种茶叶化学成分解析
14
作者 周闯 赵燕妮 +6 位作者 周梦雪 彭佳堃 陈丹 王哲 林智 陈雪峰 戴伟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82,共12页
为探究茶树品种及加工工艺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同一产地的‘铁观音’和‘水仙’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清香乌龙茶、浓香乌龙茶和红茶展开化学成分解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茶树品种及加工工艺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同一产地的‘铁观音’和‘水仙’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清香乌龙茶、浓香乌龙茶和红茶展开化学成分解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制成的茶叶化学成分具有较大差异。其中,‘铁观音’品种制成的4类茶叶中大部分脂类、生物碱类及甲基化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水仙’品种制成的4类茶叶中茶氨酸、大部分儿茶素类、黄酮(醇)糖苷类、酚酸类、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加工工艺对茶叶化学成分也具有显著影响,共筛选了127种差异化合物,其中大部分儿茶素类、原花青素类、生物碱类及部分氨基酸类化合物在绿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类;部分氨基酸类与部分黄酮(醇)糖苷类(如槲皮素-3-半乳糖苷、山柰酚-3-葡萄糖酰芸香糖苷等)化合物在清香乌龙茶中含量相对较高;浓香乌龙茶中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部分黄酮(醇)糖苷(如槲皮素-3-葡萄糖苷、山柰酚-3-(6”-乙酰基半乳糖苷)等)及脂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而红茶中则含有更丰富的茶黄素类化合物及少部分的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本研究较为系统地阐明了‘铁观音’和‘水仙’品种茶叶的化学成分差异及不同加工工艺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加工工艺 化学成分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机器学习视角下风味分子研究及其在茉莉花茶中的应用
15
作者 庞杰 李小林 +3 位作者 王芹 张钦华 黄世国 孙意岚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2,共9页
旨在探讨机器学习在风味分子研究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其在茉莉花茶风味分析中的实践。风味分子的研究是理解和优化食品、特别是茶类饮品味道和品质的基础。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为风味分子的识别和分析打开了新的视野。概述了风味分子的基... 旨在探讨机器学习在风味分子研究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其在茉莉花茶风味分析中的实践。风味分子的研究是理解和优化食品、特别是茶类饮品味道和品质的基础。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为风味分子的识别和分析打开了新的视野。概述了风味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详细讨论了机器学习在解析分子结构与风味特性关系、茉莉花茶品质预测与控制、风味分析、预测与优化、智能化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提升茉莉花茶的品质和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分子 机器学习 茉莉花茶 品质预测与控制 风味优化 智能化加工 研究展望
下载PDF
黄茶自动化闷黄装备设计与温湿度控制方法研究
16
作者 杨波 宋彦 +1 位作者 卫聿铭 宁井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6-384,共9页
闷黄是黄茶加工中的特有工艺,目前黄茶加工中缺乏专用的连续化、自动化闷黄加工装备。为此,本文设计一种用于黄茶闷黄的专用装备。根据连续化加工需求,设计了闷黄装备的机械结构,核算了装备所需的加热功率和蒸汽流量,并完成了相关部件... 闷黄是黄茶加工中的特有工艺,目前黄茶加工中缺乏专用的连续化、自动化闷黄加工装备。为此,本文设计一种用于黄茶闷黄的专用装备。根据连续化加工需求,设计了闷黄装备的机械结构,核算了装备所需的加热功率和蒸汽流量,并完成了相关部件的选型和样机构建,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理论的温湿度控制算法。温湿度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算法能够精准控制温湿度参数,对比一型模糊控制算法,对扰动的抑制能力更强,控制误差更小。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均方根误差最大值分别为0.439 1℃和1.226 2%,产品的感官评审结果表明,采用该装备加工的产品符合皖西黄茶的品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装备 黄茶 闷黄 温湿度控制 区间二型模糊系统
下载PDF
武夷肉桂加工中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和香气品质形成研究
17
作者 吴宗杰 欧晓西 +5 位作者 林宏政 余欣茹 程守悦 吴晴阳 李鑫磊 孙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100,共17页
肉桂是武夷岩茶主栽品种,具有馥郁的花果香和辛锐的桂皮味特征。为明确武夷肉桂关键呈香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GBVs)对香气的贡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系统(UHPLC-Q-Exactive/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 肉桂是武夷岩茶主栽品种,具有馥郁的花果香和辛锐的桂皮味特征。为明确武夷肉桂关键呈香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GBVs)对香气的贡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系统(UHPLC-Q-Exactive/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武夷肉桂加工过程GBVs和香气物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武夷肉桂11个不同加工阶段的276种香气物质,这些香气物质包括酯类、醇类、杂环化合物类、酮类、醛类、萜类等多种组分,其中杂环化合物类、酯类、萜类和醇类香气组分含量较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发现,武夷肉桂中30种特征香气物质变量重投影要性值和香气活度值均大于1,其中具有青味的(Z)-3-己烯醇和(E)-2-己烯醛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下降,呈花香或果香的芳樟醇、苯甲醇、苯乙醛、香叶醇和β-罗勒烯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上升,脱氢芳樟醇和α-石竹烯具有辛香的特征,可能是肉桂品种特征香气桂皮辛香的主要贡献物。在武夷肉桂毛茶中芳樟醇、苯乙醛、苯甲醇、2-乙氧基-3-甲基吡嗪和(E,E)-3,5-辛二烯-2-酮等物质香气特征影响值大于1,说明这些物质是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关键呈香物质。在武夷肉桂中鉴定到10种GBVs,在加工过程中,葡萄糖苷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樱草糖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GBVs总含量上保持相对稳定。在做青后期,葡萄糖苷和樱草糖苷的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苯甲基樱草糖苷、2-苯乙基樱草糖苷、香叶基樱草糖苷、芳樟基樱草糖苷和香叶基葡萄糖苷显著下降,结果表明GBVs参与了武夷肉桂花果香和甜香的形成。研究结果阐明武夷肉桂特征香气成分以及GBVs在武夷肉桂香气形成中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武夷肉桂香气品质,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 代谢组学 加工过程 香气 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
下载PDF
基于感官评价和代谢组学技术解析紫阳绿茶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差异
18
作者 陈德权 任杨梅 +5 位作者 何梦迪 李尤学 叶利利 薛华倩 曾建明 丁长庆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328,共13页
为解析不同干燥工艺紫阳绿茶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差异,以6个硒香茶(烘-炒)和10个翠峰茶(烘)为材料,采用感官评价、生化成分检测、高分辨液质联用(UHPLC-Q-Exactive/TM)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茶叶的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感官评价结... 为解析不同干燥工艺紫阳绿茶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差异,以6个硒香茶(烘-炒)和10个翠峰茶(烘)为材料,采用感官评价、生化成分检测、高分辨液质联用(UHPLC-Q-Exactive/TM)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茶叶的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硒香茶香气为高爽型,翠峰茶为清香型,硒香茶干茶的色泽更为深绿,翠峰茶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略高于硒香茶。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硒香茶的氨基酸总量以及10种氨基酸组分(组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等)显著高于翠峰茶(P<0.05),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及咖啡碱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出262个非挥发性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儿茶素、二聚体儿茶素、酚酸、黄酮醇(糖)苷和有机酸等13类。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硒香茶与翠峰茶中代谢物种类没有差异,但含量存在差异。选择VIP>1.2的化合物作为关键性差异化合物,主要有氨基酸类、酚酸和黄酮醇(糖)苷类。翠峰茶中氨基酸类、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含量低于硒香茶,而二聚体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高于硒香茶。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硒香茶和翠峰茶品质形成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绿茶不同干燥工艺导致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差异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阳毛尖茶 加工工艺 代谢组学 差异化合物 感官分析
下载PDF
基于单宁酶处理原料制备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品质分析
19
作者 杨丽娟 王伟伟 +3 位作者 叶水心 张梦雪 许勇泉 江和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261-268,共8页
目的研究基于单宁酶发酵加工的红茶原料,制备高茶黄素含量的速溶红茶。方法以速溶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红茶原叶和红茶粉碎叶进行两种提取溶剂处理,分析制备得到速溶红茶的感官品质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结果研究发现,用... 目的研究基于单宁酶发酵加工的红茶原料,制备高茶黄素含量的速溶红茶。方法以速溶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红茶原叶和红茶粉碎叶进行两种提取溶剂处理,分析制备得到速溶红茶的感官品质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结果研究发现,用60%乙醇提取红茶粉碎叶制备得到的速溶红茶中,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水提取工艺,速溶红茶茶黄素含量达到2.3%,是传统红茶原料中茶黄素的3倍,并且速溶红茶得率达到了38%,其感官品质以水提取工艺较佳。结论以高茶黄素茶叶为原料,将其磨成粉,用60%乙醇为提取剂制备的速溶红茶,富含茶黄素。研究结果为速溶红茶的生产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酶 红茶 速溶红茶 茶黄素 浸提工艺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工艺条件对白茶品质形成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
20
作者 夏长杙 杨天根 +4 位作者 翟精武 蒲璐璐 刘亚兵 王敏 杨慧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60-168,共9页
白茶属微发酵茶,不同茶树品种制作工艺白茶鲜醇可口和花香浓郁的品质有所差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茶中多酚类物质、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生物碱和可溶性糖等内含物质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导致白茶外形、色泽及冲泡后汤色、滋味和香气发生不... 白茶属微发酵茶,不同茶树品种制作工艺白茶鲜醇可口和花香浓郁的品质有所差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茶中多酚类物质、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生物碱和可溶性糖等内含物质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导致白茶外形、色泽及冲泡后汤色、滋味和香气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进而赋予了独特的品质特征。白茶的品质形成十分复杂,其成分的组成、含量及所表现的香气特征受茶树品种和工艺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鉴于此,为推动工艺白茶产业的发展,挖掘白茶品质形成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白茶在萎凋和干燥过程中品质形成机制,分析了不同茶树品种和工艺条件对白茶品质影响原因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提升白茶品质、优化白茶加工工艺及利用和选育更多不同茶树品种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工艺条件 茶树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