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组成型抗性性状的油茶抗茶籽象的评价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守科 方林鑫 +4 位作者 王毅 张威 舒金平 汪阳东 王浩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7-74,共8页
【目的】基于茶籽象不同危害期油茶果实组成型抗性指标(果形指数、果皮厚度、茶皂素积累量)与为害率的关系,初步构建油茶抗茶籽象评价模型,为油茶的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茶籽象产卵高峰期,测定我国主栽的油茶长林系列8个无... 【目的】基于茶籽象不同危害期油茶果实组成型抗性指标(果形指数、果皮厚度、茶皂素积累量)与为害率的关系,初步构建油茶抗茶籽象评价模型,为油茶的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茶籽象产卵高峰期,测定我国主栽的油茶长林系列8个无性系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并跟踪测定产卵高峰期、初孵幼虫期、幼虫发育期和幼虫成熟期4个关键期各无性系种子中茶皂素积累量;利用R语言MASS包中的stepAIC()函数,以各测定指标为自变量、茶籽象为害率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在茶籽象产卵高峰期,8个无性系的果形指数差异显著(P<0.05),极差为0.5~1.2,其中长林166号果形指数最小,为0.5~0.7;8个无性系果皮厚度为3~6 mm,均处于茶籽象危害厚度范围内,以长林53号果皮厚度最厚(5.03±0.08 mm)。茶籽象4个危害关键期8个无性系的茶皂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依据茶皂素积累量可聚为3个类群。基于6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初步构建了以茶籽象为害率(Y)为因变量的油茶抗茶籽象的评价模型Y=0.5316-0.301X2-0.43657X4+0.059526X5-0.0194X6(X2:果皮厚度;X4:初孵幼虫期茶皂素含量;X5:幼虫发育期茶皂素含量;X6:幼虫成熟期茶皂素含量),拟合度较好(P<0.01,R2=0.7737)。【结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油茶长林系列无性系组成型抗性性状(果形指数、果皮厚度、茶皂素积累量)与茶籽象为害率的相关关系,初步构建了以果皮厚度及茶籽象初孵幼虫期、幼虫发育期和幼虫成熟期油茶种子中茶皂素含量为变量的油茶抗茶籽象的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象 油茶 组成型抗性 果形指数 果皮厚度 茶皂素含量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不同粒径鹧鸪茶粉体表征与理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时东杰 房一明 +2 位作者 朱红英 赵晶 初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0-1040,共11页
本研究以海南植物鹧鸪茶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鹧鸪粗粉(D50为120.45μm)、细粉(D50为65.86μm)、超微粉Ⅰ、超微粉Ⅱ和超微粉Ⅲ5种粉体的表征与理化特性。通过色度测定、粒径测定、电镜扫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探究5种不同粒径鹧鸪粉体的... 本研究以海南植物鹧鸪茶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鹧鸪粗粉(D50为120.45μm)、细粉(D50为65.86μm)、超微粉Ⅰ、超微粉Ⅱ和超微粉Ⅲ5种粉体的表征与理化特性。通过色度测定、粒径测定、电镜扫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探究5种不同粒径鹧鸪粉体的加工特性、流动性,以及5种粉体茶多糖和皂苷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粉体粒径逐渐减小,其溶解度、润湿性、流动性均增大,膨胀度、持水力减小;鹧鸪茶超微粉的茶多糖、皂苷含量明显高于粗粉、细粉;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茶多糖含量逐渐增大,皂苷含量各不相同。不同粒径鹧鸪茶粉体的特性各不相同,综合比较得出,超微粉的溶解度、茶多糖、皂苷含量较高,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加工方便。因此,鹧鸪茶超微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鹧鸪茶 超微粉碎 物化特性 茶多糖含量 皂苷含量
下载PDF
油茶抗性无性系茶皂素含量对茶籽象幼虫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张守科 李子坤 +5 位作者 殷昊 张威 舒金平 王浩杰 周旭东 汪阳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0-127,共8页
【目的】明确基于茶皂素含量差异的油茶抗性无性系是否影响茶籽象存活量和肠道菌群结构;进一步明确茶皂素在抗茶籽象方面的作用,为油茶抗虫品种选育工作以及开发新的茶籽象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将茶籽象回接于茶皂素... 【目的】明确基于茶皂素含量差异的油茶抗性无性系是否影响茶籽象存活量和肠道菌群结构;进一步明确茶皂素在抗茶籽象方面的作用,为油茶抗虫品种选育工作以及开发新的茶籽象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将茶籽象回接于茶皂素存在含量差异的5个油茶无性系,待幼虫发育成熟后,测定不同无性系上幼虫存活量,并与茶果茶皂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比较分析油茶无性系对茶籽象肠道菌群物种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以及标志物种的影响。【结果】茶籽象存活量与茶果果仁内茶皂素含量的相关性为y=0.2525x^(2)–10.096x+107.47(R^(2)=0.7189),茶籽象存活数随着茶皂素含量上升而下降;对茶籽象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发现,长林166和长林40号这2种高含量茶皂素无性系中茶籽象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均与长林55号、53号、3号茶籽象肠道样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51个差异OTUs在高含量茶皂素组的茶籽象肠道内显著富集,分别属于黄杆菌属、固氮螺菌属、阪岐肠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其中假单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占比最高。【结论】高含量茶皂素的无性系可以明显影响茶籽象存活量、茶籽象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结构差异;油茶茶皂素含量可以作为油茶抗虫品种选育的重要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象 油茶 茶皂素含量 肠道微生物 标志物种
下载PDF
油茶籽粉中茶皂素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江勋 杨学军 +2 位作者 邓小红 周峰 杨婷 《品牌与标准化》 2022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油茶籽粉中茶皂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adzu Shim-packVP-ODS C18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水(B)等度洗脱(35∶6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 目的:建立测定油茶籽粉中茶皂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adzu Shim-packVP-ODS C18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水(B)等度洗脱(35∶6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理论板数按茶皂素3个色谱峰计均不低于3000。结果:茶皂素质量浓度在390.0~3900.4μg/mL(r=1.0000)范围内与其3个色谱峰面积和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57%,RSD为0.73%(n=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分别为0.05%、0.40%、0.3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油茶籽粉中茶皂素的含量测定。市售不同产地、不同厂家的油茶籽粉中茶皂素含量差异较大,可能导致其洗涤效果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粉 茶皂素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