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宜红茶复兴计划与国营体系的建立
1
作者 李超 许胜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晚清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宜红茶贸易兴起,区域茶业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宜红茶”品牌。抗战时期,在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影响下,“宜红复兴计划”被提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平价物品供... 晚清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宜红茶贸易兴起,区域茶业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宜红茶”品牌。抗战时期,在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影响下,“宜红复兴计划”被提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平价物品供应处茶叶部先后在宜红茶区投资设厂,推动了宜红茶区国营茶厂的建立与国营体系的发展,体现了传统商品经济在近代全球化趋势中的生存境遇与抉择,奠定了区域茶业社会经济的历史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国营茶厂 抗战时期
下载PDF
六堡茶真菌固态发酵优势单菌的筛选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新惠 杜金杰 +6 位作者 刘晓纯 廖楷滨 覃玉娜 梁炜杰 张灵枝 龙志荣 邱瑞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1,共8页
以苍梧群体种六堡毛茶为原料,利用从六堡茶中分离到的20株真菌接种至灭菌六堡毛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探索不同真菌的发酵效果,筛选出可显著提升六堡茶品质或赋予六堡茶新风味的固态发酵优势真菌。... 以苍梧群体种六堡毛茶为原料,利用从六堡茶中分离到的20株真菌接种至灭菌六堡毛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探索不同真菌的发酵效果,筛选出可显著提升六堡茶品质或赋予六堡茶新风味的固态发酵优势真菌。结果显示,9株真菌发酵性能优异,分别为塔宾曲霉、黑曲霉、芒果青霉、角膜曲霉、赤曲霉、间型曲霉、团青霉、阿姆斯特丹曲霉、赤酵母。对9株真菌发酵茶样进行理化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接种塔宾曲霉、黑曲霉、团青霉和阿姆斯特丹曲霉发酵能显著改变茶叶中18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综合考量确定团青霉和阿姆斯特丹曲霉为发酵优良真菌。本研究可为后期人工控菌发酵六堡茶提供优良菌种资源,并为六堡茶发酵工艺改良、产品研发创新及品质提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优势真菌 固态发酵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全固态激励小型TEA CO_2激光器的研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安然 谭荣清 +2 位作者 刘世明 王东蕾 陈静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8-952,共5页
基于国产非晶态合金磁芯,研制了采用可控硅开关、脉冲升压变压器、以及两级磁脉冲压缩网络的全固态激励电路系统,并且应用于放电体积为29 cm3,工作气压为100 kPa的电晕预电离小型TEA CO2激光器。讨论了提高系统能量传输效率和减小系统... 基于国产非晶态合金磁芯,研制了采用可控硅开关、脉冲升压变压器、以及两级磁脉冲压缩网络的全固态激励电路系统,并且应用于放电体积为29 cm3,工作气压为100 kPa的电晕预电离小型TEA CO2激光器。讨论了提高系统能量传输效率和减小系统体积的设计方法,并且测量了系统的工作性能以及各部分的能量损失。实验结果表明:磁脉冲压缩网络的能量传输效率大于83%,全固态激励系统的总效率大于75%;连接激光器负载时,输出脉冲的电压峰值约为22 kV,电流上升时间约为100 ns;得到了脉冲能量109 mJ,宽度70ns的激光输出,激光器整体效率约为3.3%。在目前的封离体积与气体循环方式限制下,激光器最大重复频率约为100 Hz,而激励电路部分可以达到400 Hz的工作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O2激光器 脉冲放电 全固态激励 磁脉冲压缩 非晶态合金
下载PDF
从北宋榷茶看中国古代国家与经济关系的法制特质
4
作者 冯红 王瑜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4,共6页
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知,离不开对国家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禁榷制度是国家作用于经济的典型代表。以北宋榷茶为例,其揭示了中国古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以及由此体现的治国理念:重公权轻私权的公私观、“利出一空(孔)”的... 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知,离不开对国家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禁榷制度是国家作用于经济的典型代表。以北宋榷茶为例,其揭示了中国古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以及由此体现的治国理念:重公权轻私权的公私观、“利出一空(孔)”的管商之学和轻重理论对利益的国家垄断。在宋代榷茶制度之下,国家垄断的结果是民贫,这里的“贫”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也体现在政治权力方面,体现出弱民的治国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经济 宋代 榷茶 中国古代治国理念
下载PDF
“金花”菌的鉴定及接种发酵六堡茶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新惠 杜金杰 +6 位作者 刘晓纯 廖楷滨 覃玉娜 张瑜容 张灵枝 龙志荣 邱瑞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43-249,共7页
从六堡茶渥堆茶样中分离得到4株“金花”菌,将其分别命名为LB-22、LB-32、LB-35和LB-55。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光学显微镜结构特征和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比对分析,结合系统发育分析,最终将4株“金花”菌... 从六堡茶渥堆茶样中分离得到4株“金花”菌,将其分别命名为LB-22、LB-32、LB-35和LB-55。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光学显微镜结构特征和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比对分析,结合系统发育分析,最终将4株“金花”菌分别鉴定为芒果青霉(Penicillium manginii)、赤曲霉(Aspergillus ruber)、间型曲霉(A.intermedius)和阿姆斯特丹曲霉(A.amstelodami)。以苍梧群体种六堡毛茶为原料,将4株“金花”菌接种至灭菌六堡毛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探讨4株“金花”菌对发酵后的六堡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金花”菌发酵,六堡茶滋味由浓强转变为醇厚,香气由毛火气变成陈香、木质香和菌花香,汤色由黄绿明亮变为红浓明亮。PCA和聚类分析显示了4株“金花”菌发酵处理组和对照组(未接种“金花”菌,CK)具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LB-22、LB-32、LB-35、LB-55发酵组的总黄酮、总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儿茶素类(表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总儿茶素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各发酵组的茶褐素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本研究为“金花”菌在六堡茶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可为金花六堡茶产业化研究、产品定向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金花菌 固态发酵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降解油茶饼中茶皂素及成分变化
6
作者 罗彦玉 王磊 +1 位作者 邹春霞 贾玉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61-167,共7页
较高的茶皂素含量一直是限制油茶饼综合利用的关键因素,现有主流处理油茶饼茶皂素的微生物发酵法存在液态发酵周期长、大批量操作成本高等缺点。基于前期筛选所得的有效降解茶皂素的枯草芽孢杆菌,期望开发大规模生产固态发酵油茶饼的新... 较高的茶皂素含量一直是限制油茶饼综合利用的关键因素,现有主流处理油茶饼茶皂素的微生物发酵法存在液态发酵周期长、大批量操作成本高等缺点。基于前期筛选所得的有效降解茶皂素的枯草芽孢杆菌,期望开发大规模生产固态发酵油茶饼的新思路。该研究将茶皂素降解率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利用单因素、响应面试验进行固态发酵的条件优化,随后测定分析油茶饼发酵前后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含水量83.7%,发酵温度36.3℃,接种量10.5%,发酵时间60.0 h,此时菌株对于茶饼中茶皂素降解率为72.18%。通过成分分析发现发酵会使油茶饼中各成分产生显著差异,其中茶皂素、单宁等抗营养因子显著降低;粗蛋白、还原糖、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显著增加;黄酮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显著增多,而多糖、总糖被菌株当作碳源消耗显著减少。研究结果有望为我国油茶饼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饼 枯草芽孢杆菌 茶皂素降解率 固态发酵 成分变化
下载PDF
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可降解咖啡碱真菌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马存强 周斌星 +1 位作者 王洪振 王潘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19,共9页
为了在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筛选出可降解咖啡碱的菌株,采用咖啡碱液体筛选培养基从不同阶段普洱茶发酵样中筛选目标菌株,结合菌落特征、分生孢子结构以及18 S r DNA序列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并将目标菌株接种至茶叶内进行单菌种发酵,通过... 为了在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筛选出可降解咖啡碱的菌株,采用咖啡碱液体筛选培养基从不同阶段普洱茶发酵样中筛选目标菌株,结合菌落特征、分生孢子结构以及18 S r DNA序列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并将目标菌株接种至茶叶内进行单菌种发酵,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咖啡碱、茶碱、可可碱、3-甲基黄嘌呤等嘌呤碱含量。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样中筛选出一株有效降解咖啡碱的菌株,此菌株在48 h内对咖啡碱的降解率为87.7%。经鉴定为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序列相似性为99.8%。在聚多曲霉茶叶单菌种发酵中,咖啡碱含量急剧下降,在发酵结束时仅占干物质重的(0.414±0.077)%;茶碱质量分数大幅度上升,由最初的不足0.1%上升至(2.129±0.246)%,成为主要的嘌呤碱;可可碱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3-甲基黄嘌呤有大幅度增加,增幅达130%。本文首次从发酵茶叶中筛选出可降解咖啡碱的菌株,探究了微生物发酵中咖啡碱的转化产物,为低咖啡碱普洱茶的开发提供了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曲霉 咖啡碱 茶碱 普洱茶 渥堆发酵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对栘(木衣)茶品质和成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明君 刘刚 +3 位作者 梅雪然 胡婷婷 杜娟 张晓喻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4-842,共9页
通过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栘(木衣)茶,探究栘(木衣)茶发酵前后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栘(木衣)茶经冠突散囊菌发酵7 d,通过感官评价可知发酵后茶汤滋味醇厚回甘,颜色橙黄明亮,具有独特的"菌花香",并通过电子舌进一... 通过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栘(木衣)茶,探究栘(木衣)茶发酵前后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栘(木衣)茶经冠突散囊菌发酵7 d,通过感官评价可知发酵后茶汤滋味醇厚回甘,颜色橙黄明亮,具有独特的"菌花香",并通过电子舌进一步证明栘(木衣)茶发酵前后感官品质存在差异。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主要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发酵后氨基酸总量下降,但是呈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升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发酵前后化学成分的组成与主要指标成分进行含量分析,结果 HPLC指纹图谱比较显示其化学成分组成与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根皮苷质量分数由251.87 mg/g下降为198.25 mg/g,根皮素作为根皮苷的降解产物,其质量分数由2.4943 mg/g升高到19.619 mg/g。因此,通过发酵栘茶,可以改善其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具有较大的开发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栘茶 固态发酵 感官评价 氨基酸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黑曲霉固态发酵改善茶渣营养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飞 苏娣 +5 位作者 冉雷 范彩云 张子军 刘政权 宛晓春 程建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69-4278,共10页
本试验旨在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N)固态发酵茶渣,提高其营养价值,并筛选出最佳的茶渣发酵工艺参数。以茶单宁(TTN)和粗蛋白质(CP)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设计优化玉米粉含量、料水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 本试验旨在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N)固态发酵茶渣,提高其营养价值,并筛选出最佳的茶渣发酵工艺参数。以茶单宁(TTN)和粗蛋白质(CP)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设计优化玉米粉含量、料水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结果表明:1)在茶渣中添加5%玉米粉,AN孢子接种量1.00×106个/g,料水比1.0∶1.4,37℃下发酵8 d时效果最好; 2)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以干物质(DM)为基础,经AN发酵后茶渣CP含量由31.22%提高到44.56%(P<0.05),真蛋白质(TP)含量由23.64%提高到36.99%(P<0.05),粗脂肪(EE)含量由4.06%提高到5.13%(P<0.05),粗灰分(Ash)含量由4.09%提高到6.09%(P<0.05),钙(Ca)含量由0.75%提高到1.10%(P<0.05),磷(P)含量由0.32%提高到0.47%(P<0.05),提高率分别为42.73%、56.47%、26.35%、48.90%、46.67%和46.88%; TTN含量由11.63%降低到2.42%(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由39.85%降低到32.96%(P <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由15.70%降低到12.28%(P<0.05),降解率分别为79.19%、17.29%和21.78%; 17种氨基酸(A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总AA含量提高了26.72%。由此可见,利用AN固态发酵可以显著提高茶渣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茶渣 茶单宁 固态发酵 营养价值
下载PDF
普洱茶及其原料多糖分子组成及光谱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龚加顺 胡小静 +1 位作者 彭春秀 周红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60-1964,共5页
研究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多糖分子组成及光谱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普洱茶及其原料多糖主要组分TPS1和TPS2的分子组成及光谱学特性差异显著。TPS2含有较高糖醛酸,而TPS1含有较高的中性糖和蛋白质。TPS1和TPS2均由半乳糖(Gal)、阿... 研究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多糖分子组成及光谱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普洱茶及其原料多糖主要组分TPS1和TPS2的分子组成及光谱学特性差异显著。TPS2含有较高糖醛酸,而TPS1含有较高的中性糖和蛋白质。TPS1和TPS2均由半乳糖(Gal)、阿拉伯糖(Arb)、甘露糖(Man)、葡萄糖(Glu)、木糖(Xyl)、鼠李糖(Rha)六种单糖组成,其分子摩尔比分别为23.6∶5.9∶24.2∶1.1∶1.8∶3.2和26.9∶3.2∶19.3∶5.5∶1.3∶2.7。TPS2和TPS1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68×104和1.21×104道尔顿。TPS1和TPS2水溶液在200~400 nm之间无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图显示,TPS1和TPS2的信息基本相同,都是含有吡喃环的多糖。在三维AFM图中,TPS1形成的聚集体高度约为4 nm,长宽约为0.2~0.4μm,TPS2形成的聚集体高度约为40 nm,长宽约为0.5~0.8μm。SEM图片显示,TPS1呈表面光滑的鳞片状聚集体,TPS2呈表面粗糙的片状聚集体。引起普洱茶及其原料多糖分子组成及光谱学性质发生变化的动力主要为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晒青绿茶 多糖 固态发酵 光谱性质
下载PDF
黑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关美玲 刘仲华 +3 位作者 刘素纯 陈栋 黄建安 李佳莲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6-390,共5页
为揭示黑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分别用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对毛尖绿茶与黑毛茶进行纯种散茶"发花",测定不"发花"茶叶、"发花"后去掉"金花"的茶叶、"金花"... 为揭示黑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分别用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对毛尖绿茶与黑毛茶进行纯种散茶"发花",测定不"发花"茶叶、"发花"后去掉"金花"的茶叶、"金花"颗粒及液态发酵前后茶汤中的游离氟含量。结果显示:冠突散囊菌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均使黑毛茶的游离氟含量升高,分别较不"发花"的对照茶样提高7.94%和10.47%,但均对毛尖绿茶的无影响;"金花"颗粒含一定量的游离态氟;冠突散囊菌能少量吸收茶汤中的氟,且吸收量与茶汤中游离氟的原始含量无相关性;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因茶叶的含氟水平不同而异,对氟无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诱变菌株 茯砖茶 游离态氟
下载PDF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联苯菊酯降解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单治国 张春花 +5 位作者 满红平 魏朝霞 周红杰 赵明 段双梅 张乃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6,共7页
为了研究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对联苯菊酯的降解规律,以人工添加180倍液联苯菊酯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材料,分别设置接种黑曲霉、酿酒酵母、产黄青霉以及不接菌的对照进行普洱茶固态发酵,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茶叶中联苯... 为了研究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对联苯菊酯的降解规律,以人工添加180倍液联苯菊酯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材料,分别设置接种黑曲霉、酿酒酵母、产黄青霉以及不接菌的对照进行普洱茶固态发酵,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茶叶中联苯菊酯的残留,分析比较微生物在普洱茶固态发酵中对联苯菊酯农药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普洱茶固态发酵中联苯菊酯残留量降低,接种微生物能够有效降低联苯菊酯的含量25%左右(P<0.05),其中酿酒酵母发酵对联苯菊酯农药残留的降解效果显著高于黑曲霉、产黄青霉处理(P<0.05)。联苯菊酯在黑曲霉、酿酒酵母、产黄青霉以及不接菌固态发酵普洱茶过程中的降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C=C0e^(-kt),降解曲线方程分别为:C=12.889e^(-0.043t),C=13.348e^(-0.057t),C=13.309e^(-0.042t),C=14.458e^(-0.04t)。综上,研究表明,由于优势微生物的作用,晒青毛茶上的联苯菊酯在固态发酵中显著降低,残效期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微生物 固态发酵 联苯菊酯 残留 降解
下载PDF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春花 单治国 +7 位作者 袁文侠 李亚莉 孙婷婷 秦太峰 夏凯国 任洪涛 李国荣 周红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1-258,共8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有益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探讨了授权专利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有益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探讨了授权专利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3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3.66%,其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占33.5%;黑曲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8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74.77%;少根根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4.19%;酿酒酵母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9.15%。黑曲霉、少根根霉固态发酵的普洱茶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分别占31.24%、24.04%;酿酒酵母固态发酵的普洱茶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与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都比较高,分别达21.89%、24.07%。感官审评表明,绿色木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陈香透花-木香;黑曲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陈香透花果香;少根根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甘滑,陈香浓;酿酒酵母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和甘滑,香气陈香较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有益菌 固态发酵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86
14
作者 龚加顺 周红杰 +2 位作者 张新富 宋姗 安文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0-306,共7页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降了约60%,儿茶素类下降了80%,黄酮类下降了55%,茶红素下降了90%,水溶性寡糖下降了65%,水浸出物下降了25%,而茶黄素、水溶性总糖和灰分的变化不大。但茶褐素类物质增加了4.5倍,水溶性多糖也增加了5.7倍。这说明多酚类物质、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类、寡糖及多糖类物质可作为云南普洱茶的特征成分用于品质判定。实验结果还表明,利用优势菌种发酵晒青绿茶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熟普洱茶,其理化成分含量可达到陈年普洱茶的水平。实验结果同时还表明,离开了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晒青绿茶是难以形成普洱茶特有品质风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绿茶 普洱茶 黑曲霉 固态发酵 成分变化
下载PDF
高分辨双晶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某些环境样品中硫的化学状态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庆广 戴昭华 +1 位作者 黄衍初 张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5-59,共5页
本文用高分辨双晶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了煤、植物叶、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硫的化学状态。同时参照有关方法,设计了较为适用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谱线分离程序。部分样品测定结果与其它方法做了对照比较,其结果基本相近。证明本法是一种样品... 本文用高分辨双晶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了煤、植物叶、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硫的化学状态。同时参照有关方法,设计了较为适用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谱线分离程序。部分样品测定结果与其它方法做了对照比较,其结果基本相近。证明本法是一种样品预处理简便、测定快速而又可靠的化学状态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 土壤 硫化 监测
下载PDF
武夷山市茶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文锦 王峰 翁伯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264-1268,共5页
分析武夷山市茶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实现武夷山市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路:一是稳定茶园面积,提高茶叶单产;二是高标准建园,无害化生产;三是提高茶业机械的装备水平,推行清洁加工;四是加强管理监督,提升公共品牌;五是成立专项... 分析武夷山市茶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实现武夷山市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路:一是稳定茶园面积,提高茶叶单产;二是高标准建园,无害化生产;三是提高茶业机械的装备水平,推行清洁加工;四是加强管理监督,提升公共品牌;五是成立专项基金,促进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业 转型升级 发展对策 武夷山市
下载PDF
不同茶类发花茯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黄曲霉毒素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黄浩 郑红发 +6 位作者 赵熙 银霞 黄怀生 粟本文 钟兴刚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5,共7页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菌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从形态与DNA序列分析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其是否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发花茯茶成品中的"金花"菌实属同一种真菌,无异于原接种供试"金花"菌,该菌被鉴定为真菌门(Eumycota;Mycobion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真子囊菌亚纲(Euascomycetes)、曲霉目(Eurotiales)、曲霉科(Eurotiaceae)、散子囊菌属(Eurotium)、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无性型为针刺曲霉(Aspergillus spiculosus Blaser);此外,质谱数据显示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和黄曲霉毒素G_2,表明该分离"金花"菌不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散茶发花 “金花”菌 鉴定 冠突散囊菌 黄曲霉毒素
下载PDF
彩色糯玉米茶醋饮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萌 张晓丰 +3 位作者 马若彤 何文斯 王娜 杨引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9-183,共5页
以4种彩色糯玉米为原料,茶汤为发酵底液,通过固态发酵法酿制茶醋。比较了4种糯玉米产酸能力,并分别用茉莉花、百合花、柠檬、金菊等进行调味,制成风味独特的营养保健茶醋饮料。结果表明,四种糯玉米中,陕鲜玉2号产醋酸度最高为5.48g/100... 以4种彩色糯玉米为原料,茶汤为发酵底液,通过固态发酵法酿制茶醋。比较了4种糯玉米产酸能力,并分别用茉莉花、百合花、柠檬、金菊等进行调味,制成风味独特的营养保健茶醋饮料。结果表明,四种糯玉米中,陕鲜玉2号产醋酸度最高为5.48g/100mL,陕彩糯301酸度最低为4.12g/100mL,平均4.8g/100mL,依次为陕鲜玉2号、陕白糯11号、陕黑糯1号、陕彩糯301。陕鲜玉2号产醋能力强,适于酿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糯玉米 固态发酵 茶醋饮料
下载PDF
茶叶中稀土元素的组成及存在状态 被引量:31
19
作者 汪东风 赵贵文 叶盛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1-46,共6页
用ICPMS分析了安徽省郎溪茶场的茶叶及茶园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组成及存在状态。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其栽培土壤中所有的15种稀土元素,其中以La、Ce、Nd、Pr和Y为主,这5种元素含量之和占稀土总量的92%。茶... 用ICPMS分析了安徽省郎溪茶场的茶叶及茶园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组成及存在状态。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其栽培土壤中所有的15种稀土元素,其中以La、Ce、Nd、Pr和Y为主,这5种元素含量之和占稀土总量的92%。茶叶中和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在组成和分布模式上基本相同,只是茶叶对La吸收相对较多,而对Ce、Yb吸收相对较少而已。茶叶中的稀土元素四分之三以上是不溶于热水而残存在茶渣中,其中又有16%是与α纤维素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人们喝茶时摄入的稀土元素不足茶叶中稀土含量的四分之一(约048mg/kg,远低于≤20mg/kg的国家允许标准)。茶叶中存在有稀土多糖复合物,茶汤中约有8%的稀土是以这种状态存在的。在稀土多糖中以La、Ce、Nd为主,其含量约占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稀土元素 组成 存在状态
下载PDF
油茶枯饼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钟海雁 王承南 +2 位作者 黄健屏 谢碧霞 刘云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21-25,共5页
对油茶枯饼的脱毒和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乙醇对油茶枯饼中的皂素有较高的脱除率 ,枯饼中的营养成分损失少 ;黑曲霉、毛霉和 117假丝酵母能在脱皂油茶枯饼上正常生长 ,枯饼固态发酵后 ,其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提高程... 对油茶枯饼的脱毒和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乙醇对油茶枯饼中的皂素有较高的脱除率 ,枯饼中的营养成分损失少 ;黑曲霉、毛霉和 117假丝酵母能在脱皂油茶枯饼上正常生长 ,枯饼固态发酵后 ,其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提高程度为6 6 .7%~ 99.7% ;平菇、紫木耳能在油茶枯饼中正常生长 ,而金针菇则生长不正常 ;紫木耳对枯饼中蛋白的提高程度在各食用菌中最高 ,为 74.2 %~ 110 .7% ;以毛霉、平菇和紫木耳的一次发酵产品再经 117产朊假丝酵母二次发酵 ,其粗蛋白质含量接近 2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枯饼 固态发酵 脱皂技术 饲料资源 营养成分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