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e for Tea
1
作者 Yu Nan 《ChinAfrica》 2012年第3期34-35,共2页
While China's tea consumption slows,globally tea lovers are sipping with increasing zest WHEN you think of China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that comes to mind is tea.It is a staple beverage intrinsically woven into the ... While China's tea consumption slows,globally tea lovers are sipping with increasing zest WHEN you think of China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that comes to mind is tea.It is a staple beverage intrinsically woven into the tapestry of Chinese lifestyle in a country that has the earliest records of tea drinking.China today shares 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 for tea
下载PDF
Right Time for Tea
2
作者 Yu Nan 《ChinAfrica》 2016年第2期44-45,共2页
THE first thing Cai Banghong does every morning is to look at the sales figure of various tea brands on his online store. Hmongling Tea Garden, before posting promotional information and collecting customers' feed- b... THE first thing Cai Banghong does every morning is to look at the sales figure of various tea brands on his online store. Hmongling Tea Garden, before posting promotional information and collecting customers' feed- back to help target his products Cai spent two decades growing his tea company from a small backroom operation into a modern tea company integrating planting, processing and s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ht time for tea
下载PDF
不同贮藏时间武夷岩茶风味品质化学差异 被引量:4
3
作者 吴俊 王治会 +6 位作者 李晶 戴浩民 宋博 张灵枝 徐杰 岳彬 孙威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24,共11页
以7个不同贮藏时间的武夷岩茶(水仙)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审评、非挥发性物质和挥发性物质检测,联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探究贮藏时间对武夷岩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武夷岩茶贮藏期间风味品质可分为3个转化阶段:0~5、10~15、20~30 ... 以7个不同贮藏时间的武夷岩茶(水仙)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审评、非挥发性物质和挥发性物质检测,联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探究贮藏时间对武夷岩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武夷岩茶贮藏期间风味品质可分为3个转化阶段:0~5、10~15、20~30 a。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滋味逐渐由醇厚转化为陈香,贮藏中期出现酸味并在后期逐渐褪去;香气逐渐由花香、果香转化为陈香、木香、药香。茶多酚、儿茶素类、茶黄素等化合物含量的显著降低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是滋味转化的主要原因。吲哚、反式-橙花叔醇、二氢猕猴桃内酯、脱氢芳樟醇、α-松油醇、水杨酸甲酯、β-紫罗兰酮、(Z)-己酸-3-己烯酯等15种特征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变化是影响香气转化的关键因子。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武夷岩茶在贮藏过程中的风味变化并提出科学见解,以期为武夷岩茶贮藏及消费者科学饮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贮藏时间 风味品质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基于PLC的茶叶揉捻机压力动态调节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泽界 牛姣峰 +1 位作者 黄峥 杨莹 《农业工程》 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
传统茶叶揉捻机在工作时,茶叶在揉捻筒内不停翻滚,导致茶叶受到的压力忽大忽小,变化剧烈,对压力无法量化和精准控制,为此,提出了一种揉捻压力实时动态调节的控制方法,对控制系统的硬件、算法和程序进行了详细阐述。该系统能将压力值量化... 传统茶叶揉捻机在工作时,茶叶在揉捻筒内不停翻滚,导致茶叶受到的压力忽大忽小,变化剧烈,对压力无法量化和精准控制,为此,提出了一种揉捻压力实时动态调节的控制方法,对控制系统的硬件、算法和程序进行了详细阐述。该系统能将压力值量化,确保了揉捻压力控制的动态调节、实时性和精准控制,加装该系统的茶叶揉捻机在成条率、碎茶率和生产效率方面均达到了行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揉捻压力 揉捻机 动态调节 实时性 PLC
下载PDF
不同年份六堡茶中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变化
5
作者 杨红梅 贠禄 +3 位作者 周家栋 吴海宁 陆锐绮 杨英姿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96-98,102,共4页
以不同年份六堡茶为原料,分析其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变化。选用冲泡法提取六堡茶中的水溶性成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含量。结果茶多酚含量在10.37~11.73之间,其含量随着茶样存放时间的增长而减少;咖啡碱含量在3.01~3.24之间,其含量... 以不同年份六堡茶为原料,分析其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变化。选用冲泡法提取六堡茶中的水溶性成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含量。结果茶多酚含量在10.37~11.73之间,其含量随着茶样存放时间的增长而减少;咖啡碱含量在3.01~3.24之间,其含量随着茶样存放时间的增长而呈现出不同的改变趋势,但变化较小;茶褐素含量在65.89~81.24之间,随着陈化时间延长,茶褐素含量逐渐升高;游离氨基酸含量在5.21~11.54之间,随着陈化时间延长,氨基酸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在3.39~3.67之间,放置陈化过程中无明显变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3.76~4.76之间,随着陈化时间延长,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升高。发现六堡茶存放时间和6种主要水溶性成分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即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茶样存放时间的增长而减少,茶褐素、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随着茶样存放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咖啡碱、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茶样存放时间的增长而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水溶性成分 含量变化 陈化时间
下载PDF
基于时域卷积网络与Transformer的茶园蒸散量预测模型
6
作者 赵秀艳 王彬 +4 位作者 都晓娜 王武闯 丁兆堂 周长安 张开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7-346,共10页
在茶园水资源管理中,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是评估作物水分需求的关键指标,由于茶园蒸散量预测具有时序性、不稳定性以及非线性耦合等特点,目前的茶园蒸散量预测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茶... 在茶园水资源管理中,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是评估作物水分需求的关键指标,由于茶园蒸散量预测具有时序性、不稳定性以及非线性耦合等特点,目前的茶园蒸散量预测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茶园蒸散量预测模型。首先使用互信息算法(Mutual information,MI)与主成分分析算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融合的数据处理算法(MIPCA),筛选强相关的特征并提取主成分;其次将时域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与Transformer融合,利用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优化超参数,捕捉茶园数据的全局依赖关系;最后整合2个网络构建了MIPCA-TCN-GWO-Transformer模型,通过消融试验和对比试验验证了模型性能,并对模型在不同时间步长下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3个评价指标分别为0.015 mm/d、0.312 mm/d和0.962,优于长短期记忆模型(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等传统预测模型。在小时尺度、日尺度和月尺度下的R^(2)分别为0.986、0.978和0.946,在不同时间步长下展现了良好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本文构建的MIPCA-TCN-GWO-Transformer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可为茶园水资源优化管理和灌溉制度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蒸散量 预测模型 主成分分析 互信息 时域卷积网络
下载PDF
茯砖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活性物质的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7
作者 毛文彬 孙玉姣 +3 位作者 郭梦园 李宝宝 袁旭霜 郝俊宇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2,共10页
研究了陕西茯砖茶不同发花时期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和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茯砖茶发花第1天、第5天、第20天三组样品可溶性蛋白、总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总黄酮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现先... 研究了陕西茯砖茶不同发花时期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和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茯砖茶发花第1天、第5天、第20天三组样品可溶性蛋白、总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总黄酮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鼠李糖、葡萄糖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阿拉伯糖、半乳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甘露糖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木糖含量保持不变(p<0.05).发花第1天、第5天、第20天三组样品抗氧化活性指标中还原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样品浓度呈正相关,在样品浓度较高时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低浓度时(0.01~0.05 mg/mL),发花第5天和发花第20天的还原力相较于第1天的还原力显著增强(p<0.05).研究结果可为茯砖茶的标准化加工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发花时间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TEA CO_2激光器主放电延迟时间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殿军 杨贵龙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7-810,共4页
介绍了TEACO2激光器火花针紫外预电离与主放电之间的延迟时间对激光器输出电光转换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通过改变放电回路中的感抗值,可以改变预电离与主放电之间的延迟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当预电离与主放电的延迟时间在200-600n... 介绍了TEACO2激光器火花针紫外预电离与主放电之间的延迟时间对激光器输出电光转换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通过改变放电回路中的感抗值,可以改变预电离与主放电之间的延迟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当预电离与主放电的延迟时间在200-600ns范围变化时,激光器输出的电光转换效率存在最佳点,在注入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单脉冲能量从24.0J提高到45.6J,激光器的电光转换效率从8%提高到15%。经过进一步的参数优化,该激光器的电光转换效率最高可以达到1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CO2激光器 预电离 延迟时间 转换效率
下载PDF
具有时间同步性的双脉冲TEA CO_2激光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忠华 李育德 +2 位作者 廖均梅 刘效勇 冉瑞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双波长TEA CO2激光器,该激光器由两个空间上部分重叠的光栅和一个锗镜构成光栅-平面腔,两光栅一前一后放置,相互利用,共同建立双频振荡,由锗镜输出频率不同的双波长激光。输出双脉冲不仅具有一定的空间重叠性,而且具有一... 设计了一种新型双波长TEA CO2激光器,该激光器由两个空间上部分重叠的光栅和一个锗镜构成光栅-平面腔,两光栅一前一后放置,相互利用,共同建立双频振荡,由锗镜输出频率不同的双波长激光。输出双脉冲不仅具有一定的空间重叠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同步性。文章在简述激光器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对输出双脉冲的时间同步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tea CO2激光器 双波长 时间同步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元子琦 黄素涌 +2 位作者 张倩玉 喻俊南 马文文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42-144,共3页
随着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茶室空间的营造中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挖掘和再生利用至关重要。本文首先简述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茶室设计,而后着重从传统建筑的纹样、色彩、材料与工艺创新、人文特点、传统空间、应用手法6个方面... 随着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茶室空间的营造中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挖掘和再生利用至关重要。本文首先简述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茶室设计,而后着重从传统建筑的纹样、色彩、材料与工艺创新、人文特点、传统空间、应用手法6个方面分析其在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承。现代设计师应合理借助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充分拓展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外延并将其汇入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茶室空间 时代特点 室内设计
下载PDF
名优茶采摘机器人收获试验
11
作者 李亚涛 周宇杰 +4 位作者 王少卿 陈建能 贺磊盈 贾江鸣 武传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研制新一代履带式名优茶采摘机器人并以其为试验对象,在田间进行龙井茶采摘试验,对其检测、定位、末端采摘的精度以及各环节耗时进行试验评估。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名优茶采摘机器人检测成功率为88.54%,定位成功率为84.07%,末端采摘成功率... 研制新一代履带式名优茶采摘机器人并以其为试验对象,在田间进行龙井茶采摘试验,对其检测、定位、末端采摘的精度以及各环节耗时进行试验评估。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名优茶采摘机器人检测成功率为88.54%,定位成功率为84.07%,末端采摘成功率为87.22%,整机采摘成功率为61.30%,所采茶叶可满足中端龙井茶要求。单芽采摘时间约1.51 s,1 h可采摘2000多个,基本实现一台机器替代一个工人的采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茶采摘 机器人 采摘成功率 收获时间
下载PDF
不同产地藤茶二氢杨梅素含量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绪红 刘庆兰 陶小庆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是藤茶的关键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效。为了分析不同产地藤茶中DMY的含量,本研究以a、b、c及d省4个区域所产藤茶为原料,提取DMY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4个区域藤茶的DMY... 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是藤茶的关键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效。为了分析不同产地藤茶中DMY的含量,本研究以a、b、c及d省4个区域所产藤茶为原料,提取DMY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4个区域藤茶的DMY干重含量为21.2~36.2g/100g;在同等级藤茶中,a区域产藤茶DMY含量最高(30.9~36.2g/100g);相同产地不同等级藤茶之间,特级藤茶DMY含量高于一级、二级藤茶;相同产地同等级藤茶之间,不同采摘时间的藤茶DMY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即产地及等级对藤茶DMY含量影响较明显,而采摘时间的影响较小。在实际种植及生产时可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产地或品种,为提高藤茶的经济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茶叶产地 茶叶采摘 二氢杨梅素
下载PDF
不同工艺六堡茶中主要物质随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
13
作者 孟娟 杨立芳 +5 位作者 皮杜娟 王芳 翁杰 刘鑫越 孙海兵 刘洪存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7-337,共11页
陈化是提升六堡茶风味的一道重要工艺。该研究采用化学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中水浸出物、生物碱类、多酚类和多糖类等主要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传统和现代两种工艺六堡茶在陈化1~15年时,干物质含量变化... 陈化是提升六堡茶风味的一道重要工艺。该研究采用化学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中水浸出物、生物碱类、多酚类和多糖类等主要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传统和现代两种工艺六堡茶在陈化1~15年时,干物质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黄酮含量逐年降低,由16.70 mg/g和15.67 mg/g下降至7.93 mg/g和3.40 mg/g,多酚含量由19.93 mg/g和15.57 mg/g下降至6.13 mg/g和4.33 mg/g。陈化5年时,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六堡茶水浸出物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566.37 mg/g和500.10 mg/g,陈化5~15年时,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陈化5年时,多糖含量达到最高值:43.07 mg/g和34.80 mg/g,在陈化15年时,又下降至17.73 mg/g和13.47 mg/g,含量变化极显著(P≤0.01)。两种工艺的六堡茶中各类物质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现代工艺中各物质在陈化前期的转化更快,在陈化15年后,相同物质的含量基本接近。陈化过程中物质的代谢和转化,对形成六堡茶“红、浓、陈、醇”的独特品质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研究六堡茶中主要物质随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六堡茶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陈化时间 物质基础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不同冲泡时间和次数对藤茶活性成分的影响
14
作者 张朝阳 陈芳 +3 位作者 黄忠浩 陈娥 张强 崔清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7-773,共7页
为探究不同冲泡时间和次数对藤茶活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藤茶(茶水比1∶50)分别在沸水冲泡5 min、10 min、20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12 h、24 h和冲泡5次的(2R,3R)-二氢杨梅素、(2S,3S)-二氢杨梅素、花旗松素、... 为探究不同冲泡时间和次数对藤茶活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藤茶(茶水比1∶50)分别在沸水冲泡5 min、10 min、20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12 h、24 h和冲泡5次的(2R,3R)-二氢杨梅素、(2S,3S)-二氢杨梅素、花旗松素、杨梅苷、杨梅素、多酚、可溶性糖、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R,3R)-二氢杨梅素、(2S,3S)-二氢杨梅素、花旗松素、多酚的含量随冲泡时间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含量最高时冲泡时间均为30 min;杨梅苷、可溶性糖的含量随冲泡时间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逐渐趋于平缓的趋势,含量最高时冲泡时间分别为6 h、8 h;杨梅素的含量随冲泡时间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含量最高时冲泡时间为24 h;7种活性成分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均随冲泡次数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共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2个,方差累计贡献率98.225%,同时建立活性成分评价模型Y=0.761 79Y_(1)+0.220 45Y_(2)。藤茶冲泡时间为30 min时,活性成分综合评分最高,冲泡2次(每次25 min)时,多种活性成分溶出率达95%以上,本研究可为藤茶的科学饮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冲泡时间 冲泡次数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采摘时间谷雨茶的品质成分研究
15
作者 任志红 肖文敏 +4 位作者 吴焕焕 张虹 王瀚悦 杨圣祥 孙海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32-38,共7页
目的对不同采摘时间谷雨茶的品质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泰山茶区海拔高度不同的3个茶园内5个时间采摘的一芽二叶茶树新梢制成的绿茶样品为试材,采用品质生化成分检测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方茶区谷雨绿茶品质成分在不同采摘时... 目的对不同采摘时间谷雨茶的品质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泰山茶区海拔高度不同的3个茶园内5个时间采摘的一芽二叶茶树新梢制成的绿茶样品为试材,采用品质生化成分检测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方茶区谷雨绿茶品质成分在不同采摘时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结果采摘时间与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负相关(P<0.05)。水浸出物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酚氨比呈强极显著负相关(P<0.01)。低海拔试点茶样的茶多酚含量在4月20日含量最高,为(19.91±0.18)%,之后随采摘时间的推迟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高海拔试点茶样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咖啡碱含量整体在各采摘时间高于其余两试点,其含量分别为(40.07±0.50)%~(44.33±0.34)%、(2.88±0.05)%~(4.41±0.32)%、(3.02±0.02)%~(4.15±0.10)%;中海拔试点茶样各品质成分含量总体位于中间水平。高海拔试点茶样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咖啡碱含量较高,酚氨比较低。3试点茶样水浸出物含量较高,为(38.86±0.17)%~(45.37±0.35)%,均高于名优茶标准;酚氨比值在(4.55±0.24)~(7.27±0.26),均小于8。结论北方茶区不同时间采摘的谷雨茶品质成分差异显著,总体水浸出物含量高,酚氨比值较低,品质优良,高海拔茶园茶叶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茶区 谷雨茶 采摘时间 海拔 品质化学成分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GC×GC-TOFMS-O分析3种武夷岩茶的关键香气成分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腾飞 萧涵 +8 位作者 谢贺 陈国和 欧行畅 蒋容港 王超 李勤 黄建安 刘仲华 虞丽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1-230,共10页
通过感官审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嗅辨仪技术及香气活力值法,分析了三个茶树品种(肉桂、水仙、大红袍)毛茶在同一焙火温度下加工制成的三种武夷岩茶的关键香气成分。在香气品质上,肉桂以桂皮香为主,并带有花香;水仙以兰花香... 通过感官审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嗅辨仪技术及香气活力值法,分析了三个茶树品种(肉桂、水仙、大红袍)毛茶在同一焙火温度下加工制成的三种武夷岩茶的关键香气成分。在香气品质上,肉桂以桂皮香为主,并带有花香;水仙以兰花香为主;大红袍花果香馥郁。3种武夷岩茶中共检测出337种挥发性成分,36种香气活性成分、26种关键香气成分。其中,在肉桂、水仙、大红袍中分别确定17、16、18种关键香气成分。结合热图分析,肉桂中确定香叶醇、3,5-二乙基-2-甲基-吡嗪、异戊酸正己酯、正己醛等8个主要关键香气成分;水仙中确定己酸戊酯、罗勒烯、甲基庚烯酮、吲哚、3-乙基-2,5-甲基吡嗪等10个主要关键香气成分;大红袍中确定苯乙醇、苯甲酸甲酯、十一醛、2-甲基吡嗪、十二醛等8个主要关键香气成分,表明这些化合物对不同武夷岩茶香气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茶树品种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嗅辨仪 香气活力值法 关键香气成分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不同储存时间金露梅红茶中挥发性有机物
17
作者 张艳荣 吴家虞 +4 位作者 景慧 刘力宽 左文明 李锦萍 曾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44-51,共8页
为研究储存时间对金露梅红茶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测定2019年、2020年、2021年金露梅红茶中VOCs组成。结果表明,GC... 为研究储存时间对金露梅红茶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测定2019年、2020年、2021年金露梅红茶中VOCs组成。结果表明,GC-IMS技术从不同时间金露梅红茶样品中鉴定出61个信号峰,通过内置数据库定性出43种VOCs,包括20种醛类、8种酮类、7种醇类、2种酯类、2种烯类、2种吡嗪类和1种呋喃类等。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2019年样品和2020年、2021年样品差异较大。由指纹图谱分析发现,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021年样品中VOCs的种类和浓度相对较大,2019年样品中VOCs的种类和浓度最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中变量投影重要性值(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判定,分析出金露梅红茶中14种潜在特征性VOCs,结合聚类热图结果发现,金露梅红茶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乙醇、苯甲醛(M)、2-甲基丁醛(D)、二甲基三硫、NF-12等含量逐渐升高,而3-羟基丁酮、己醛、丙酮、反式-2-戊烯醛、壬醛(M)、2-己烯醛(M)、NF-3、NF-4、NF-18等含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露梅 红茶 储存时间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下载PDF
粉碎程度对桑叶碎茶渣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18
作者 迟晓君 刘昌帅 +4 位作者 张瑞杰 丁肖阳 邓尧文 杨旭 李非凡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0期25-30,46,共7页
桑叶制茶后所产生的碎茶渣内有多种天然活性物质,为进一步高效利用桑叶资源,本研究以桑叶碎茶渣为原料,经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成茶粉,通过控制超微粉碎的时间来控制粉碎程度,研究粉碎程度对茶粉微观结构、休止角、分散性和活性成分(黄酮、... 桑叶制茶后所产生的碎茶渣内有多种天然活性物质,为进一步高效利用桑叶资源,本研究以桑叶碎茶渣为原料,经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成茶粉,通过控制超微粉碎的时间来控制粉碎程度,研究粉碎程度对茶粉微观结构、休止角、分散性和活性成分(黄酮、多糖、茶多酚与γ-氨基丁酸)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粉的流动性较好,延长粉碎时间破坏了茶粉颗粒的致密结构,使粉体的孔隙增大,分散性增强;粉体中活性物质的溶出效果较好,其中,最佳粉碎时间为20 s,此时黄酮、多糖、茶多酚、γ-氨基丁酸的溶出量分别为34.0、14.2、92.5、2.8 mg/g,优于其他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茶渣糊 超微粉碎 粉碎时间 活性成分
下载PDF
近代汉口茶叶贸易中心地位的变迁
19
作者 左堃荣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9,共11页
清前期,作为多个茶产区交汇中心,汉口在长江下游茶叶向全国流通的网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万里茶道”南部的重要节点。19世纪下半叶,随着运输线路的拓展和运输工具的升级,汉口在国内和国际茶叶贸易网络中的转运功能愈发重要。在全... 清前期,作为多个茶产区交汇中心,汉口在长江下游茶叶向全国流通的网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万里茶道”南部的重要节点。19世纪下半叶,随着运输线路的拓展和运输工具的升级,汉口在国内和国际茶叶贸易网络中的转运功能愈发重要。在全国茶叶贸易网络中,汉口以其强大的贸易辐射力、独特的头茶竞拍以及多样化的消费市场等优势,由一个区域性的茶叶贸易中心发展为全国茶叶贸易中心。为保证茶叶质量、节省运输成本和税厘费用,以俄商为代表的茶商开始在汉口就地生产包装,俄商砖茶厂迅速占据汉口茶叶市场,成为汉口茶叶加工产业的主力军。20世纪初,汉口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个集转运、交易和加工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均衡发展的综合性茶叶贸易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口 茶叶贸易 转运中心 交易市场 加工产业
下载PDF
近代云南茶文献研究(1840—1949)
20
作者 曹茂 刘晨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7,共9页
近代云南茶文献涵盖了1840年至1949年关于云南地区的涉茶文献资料,包括在此期间出版或存档的涉及近代云南茶的著作、方志、海关报告、贸易统计和涉茶刊物等文献。本文在整理分析近代云南出版或存档的关于云茶种植与加工、运输与贸易、... 近代云南茶文献涵盖了1840年至1949年关于云南地区的涉茶文献资料,包括在此期间出版或存档的涉及近代云南茶的著作、方志、海关报告、贸易统计和涉茶刊物等文献。本文在整理分析近代云南出版或存档的关于云茶种植与加工、运输与贸易、茶馆经营、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等涉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代云南茶文献的种类、整理出版情况、核心作者,茶文献涉及的云南茶区、茶树品种、茶叶加工类型、种茶技术、制茶技术、茶叶运输、茶业经济与贸易等内容,并探讨其与云南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研究近代云南茶文献,剖析近代云南茶业的兴衰及其历史经验教训,可以为新时代云南茶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以史为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云南 茶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