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1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园仿生往复式开沟松土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秦宽 郎旭涛 +6 位作者 沈周高 吴正敏 毕海军 曹成茂 孙燕 葛俊 方梁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9,共11页
丘陵山区茶园土壤板结、石砾较多,使用传统旋转或移动式开沟机会出现打石跳刀、刀具无法入土、开沟不深、作业阻力大的问题。为此,依据人工铲土具有自发性以最低功耗完成最优作业路径的特点,设计仿人工铲土动作的曲柄摇杆式开沟装置,并... 丘陵山区茶园土壤板结、石砾较多,使用传统旋转或移动式开沟机会出现打石跳刀、刀具无法入土、开沟不深、作业阻力大的问题。为此,依据人工铲土具有自发性以最低功耗完成最优作业路径的特点,设计仿人工铲土动作的曲柄摇杆式开沟装置,并研制小型茶园往复式开沟松土机。通过分析人工使用铁锹铲土的动作,建立入土、切土、抛土的运动模型,基于Matlab软件分析得到人工铲土时铁锹锹尖运动轨迹的拟合方程,以此方程为基准,建立曲柄连杆机构的目标函数,结合约束条件解出曲柄摇杆机构结构参数,同时对开沟铲进行开沟阻力分析,确定开沟铲的结构参数。建立Recurdyn和EDEM耦合的开沟铲-土壤互作仿真模型,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作业和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参数组合:机器前进速度v为0.06 m/s、曲柄转速n为42 r/min、入土倾角φ为8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茶园往复式开沟松土机作业平均开沟深度为211.5 mm,开沟功率为0.119 kW,沟深稳定性系数为90.9%,相较于传统旋转式开沟机,开沟功率降低6.3%,沟深稳定性系数提高3.1个百分点,整机作业质量满足茶园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开沟松土机 仿生 曲柄连杆机构 RECURDYN EDEM
下载PDF
施用不同调理剂对酸化茶园土壤化学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凌彩金 周巧仪 +4 位作者 魏岚 梁冬霞 郜礼阳 刘淑媚 朱小曼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85-97,共13页
针对茶园土壤酸化问题,利用不同配方调理剂对其进行土壤改良。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以种植英红九号年限分别为2年(幼龄)和8年(成龄)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处理:不施调理剂(CK)、调理剂Ⅰ(生物炭,T1)、调理剂Ⅱ(生物炭+石灰,T2)... 针对茶园土壤酸化问题,利用不同配方调理剂对其进行土壤改良。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以种植英红九号年限分别为2年(幼龄)和8年(成龄)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处理:不施调理剂(CK)、调理剂Ⅰ(生物炭,T1)、调理剂Ⅱ(生物炭+石灰,T2)及调理剂Ⅲ(生物炭+碱渣钙镁肥,T3),施用量为20 t·hm^(-2)。通过2年定位试验,研究3种调理剂对茶园土壤的主要化学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土壤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年的试验周期中,2种茶园的土壤pH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试验4个月后施用调理剂Ⅰ、Ⅱ、Ⅲ的幼龄茶园土壤pH值分别升高了0.11、0.20和0.22个单位,成龄茶园pH值分别升高了0.15、0.16和0.38个单位,但经过16个月后pH值又会逐渐下降。幼龄茶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升高,而成龄茶园只有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茶叶品质分析表明,与CK相比,试验4个月后幼龄茶园调理剂处理组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显著增加6.66%、6.30%和6.80%。施用调理剂可以改善茶园酸性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和茶叶内含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茶园 土壤
下载PDF
科技创新推动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红平 蔡晓明 +1 位作者 吴正浩 袁海波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现阶段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高,饮茶安全有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得益于茶叶科技创新日益发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清洁化茶叶加工技术、茶叶质量安全精准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理论创新,将茶叶质量安全从末端监管调整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 现阶段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高,饮茶安全有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得益于茶叶科技创新日益发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清洁化茶叶加工技术、茶叶质量安全精准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理论创新,将茶叶质量安全从末端监管调整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为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性诱剂化学生态防控技术、杀虫灯与诱虫色板物理诱杀技术、茶尺蠖与茶毛虫病毒生物防治技术、以草抑草绿色除草技术等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提升了茶叶农药残留控制水平;清洁化能源加热替代传统的燃煤燃材加热方式,显著降低了茶叶加工中环境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质谱创新技术将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提升到高通量精准检测与非靶向筛查水平,速测创新技术前移了茶叶农药残留的监测环节。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分析了科技创新对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质量安全 茶园绿色防控 茶叶清洁化生产 高通量精准检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管理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东娜 罗凡 +3 位作者 李兰英 高万君 梁星 尧渝 《中国茶叶》 2024年第6期63-68,共6页
幼龄茶园管护存在的前期投入较大、投产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等突出问题,是制约茶农收入和良种更换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文章总结了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栽培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以推动幼龄茶园优质、降本、高效栽培管理,为促进茶园... 幼龄茶园管护存在的前期投入较大、投产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等突出问题,是制约茶农收入和良种更换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文章总结了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栽培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以推动幼龄茶园优质、降本、高效栽培管理,为促进茶园优良茶树新品种更新换代及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茶园管理 茶树栽培
下载PDF
有机种植方式对茶园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5
作者 沈星荣 汪秋红 +4 位作者 胡强 王东辉 傅尚文 韩文炎 李鑫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8,共8页
土壤过度酸化是影响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有机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酸碱度的长期影响,以常规茶园为对照,研究了我国18个省份84个产茶县有机管理1~21 a对茶园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茶园比常规茶园土壤pH平均高0.... 土壤过度酸化是影响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有机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酸碱度的长期影响,以常规茶园为对照,研究了我国18个省份84个产茶县有机管理1~21 a对茶园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茶园比常规茶园土壤pH平均高0.36,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有机管理年份的增加,茶园土壤pH总体为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并维持相对平稳,有机管理1~5、6~10、11~15、16~21 a的pH比常规茶园分别高0.48、0.23、0.28和0.30,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管理方式还有利于土壤pH向最适合茶树生长发育的方向发展,pH 4.5~5.5的茶园占比,常规茶园为41.9%,有机管理1~5、6~10、11~15、16~21 a的茶园分别为53.1%、48.9%、58.7%和66.7%,总体随有机管理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可见,有机管理方式能防止茶园土壤严重酸化,使土壤pH向着最适合茶树生长发育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管理 茶园 土壤 PH
下载PDF
接种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库的影响
6
作者 张香凝 史福刚 +2 位作者 李太魁 郭战玲 寇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7-1754,共8页
为探讨接种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团聚体、孔隙分布及有机碳库的影响,设置375条/m^(2),250条/m^(2),125条/m^(2)三种蚯蚓投放密度,将威廉腔环蚓接种于信阳有机茶园土壤中。结果表明:接种蚯蚓能显著提升>2mm大团聚体的比例而降低<0.2... 为探讨接种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团聚体、孔隙分布及有机碳库的影响,设置375条/m^(2),250条/m^(2),125条/m^(2)三种蚯蚓投放密度,将威廉腔环蚓接种于信阳有机茶园土壤中。结果表明:接种蚯蚓能显著提升>2mm大团聚体的比例而降低<0.25mm粒径的微团聚体的比例;提高水稳性小团聚体(0.25mm≤d≤2mm)比例,但对水稳性大团聚体d>2mm的影响不显著;高密度蚯蚓处理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NWD)以及分型维数(D),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及对照(CK)。接种蚯蚓使得结构性孔隙(土壤颗粒间和团聚体间孔隙)所占比重增加,其中以团聚体间孔隙增加最为显著,其次为颗粒间孔隙,对由粘粒及矿物层间形成的毛管孔隙分布无显著影响;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颗粒间孔隙度变化不显著而团聚体间孔隙度的相对值和绝对值均显著增加。添加蚯蚓能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有机库总量。接种密度的增加对活性有机碳库总量影响不大,但对土壤呼吸速率提升较多,故从温室气体排放角度考虑低接种密度更合适。可见,有机茶园中少量接种蚯蚓即能达到改良土壤结构的效果,并能缓解由于采茶造成的土壤压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土壤团聚体 土壤孔径分布 土壤有机碳库 有机茶园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影响
7
作者 周雪 刘声传 +2 位作者 周玉锋 林开勤 周富裕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1,共9页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影响,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比较分析了同一茶园习惯施肥(CF)、微生物有机肥配施控释复合肥(MC),在冬季至夏季3个时间点[11月14日(CF1、MC1)、3月1日(CF2、MC2)、5月15日(CF3、MC3)]的土壤...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影响,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比较分析了同一茶园习惯施肥(CF)、微生物有机肥配施控释复合肥(MC),在冬季至夏季3个时间点[11月14日(CF1、MC1)、3月1日(CF2、MC2)、5月15日(CF3、MC3)]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共获得311211956条高质量测序数据和1763759个Unigenes。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MC1和CF1的土壤微生物基因丰度聚为一类,其他独聚一类。不同季节,CF和MC的细菌、古菌、真菌分别占微生物总数的88%~89%、0.8%~2.0%、0.02%~0.10%;古菌数量逐渐增加,真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CF2、CF3的古菌数量分别高于MC2、MC3,而真菌数量相反;CF2、CF3的细菌、真菌丰度分别显著低于MC2、MC3,古菌丰度相反。MC1、MC2、MC3之间的细菌、古菌、真菌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而CF1与CF3的真菌丰度接近。相较于CF,MC提高了土壤细菌中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装甲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疣微菌门、浮霉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古菌中的奇古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广古菌门、泉古菌门、深古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真菌中的毛霉门、捕虫霉门、隐真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总体上,CF和MC优势细菌门、优势古菌门、优势真菌门相对丰度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施肥方式性变化规律;微生物有机肥配施控释复合肥可以提高土壤细菌丰度、真菌数量和丰度,降低古菌数量和丰度,改变土壤优势菌群的组成,为充分利用微生物资源、提高茶树养分利用率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施肥方式 宏基因组 微生物丰度 微生物群落结构 季节
下载PDF
微生物肥对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的影响
8
作者 李丹 李华锋 +2 位作者 饶振煜 岑伊静 曹藩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5,共6页
为了评估微生物肥对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的影响,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比较了单施微生物肥、单施复混肥(有机肥与化肥混合)的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的发生数量,统计各处理间的群落优势类群,分析主要害虫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种群... 为了评估微生物肥对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的影响,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比较了单施微生物肥、单施复混肥(有机肥与化肥混合)的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的发生数量,统计各处理间的群落优势类群,分析主要害虫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微生物肥处理的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07和0.45,均显著高于复混肥和化肥处理组的,说明微生物肥处理的茶园昆虫群落结构更复杂,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稳定性更好;微生物处理组的茶园昆虫群落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小,分别为0.31和0.55,也说明其物种最丰富,群落处于稳定状态;单施微生物肥对茶园小贯松村叶蝉种群数量控制效果显著。施用微生物肥能显著影响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结构,降低害虫小贯松村叶蝉的种群数量,处理后的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群落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 茶园 昆虫 蜘蛛 小贯松村叶蝉
下载PDF
基于时域卷积网络与Transformer的茶园蒸散量预测模型
9
作者 赵秀艳 王彬 +4 位作者 都晓娜 王武闯 丁兆堂 周长安 张开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7-346,共10页
在茶园水资源管理中,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是评估作物水分需求的关键指标,由于茶园蒸散量预测具有时序性、不稳定性以及非线性耦合等特点,目前的茶园蒸散量预测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茶... 在茶园水资源管理中,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是评估作物水分需求的关键指标,由于茶园蒸散量预测具有时序性、不稳定性以及非线性耦合等特点,目前的茶园蒸散量预测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茶园蒸散量预测模型。首先使用互信息算法(Mutual information,MI)与主成分分析算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融合的数据处理算法(MIPCA),筛选强相关的特征并提取主成分;其次将时域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与Transformer融合,利用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优化超参数,捕捉茶园数据的全局依赖关系;最后整合2个网络构建了MIPCA-TCN-GWO-Transformer模型,通过消融试验和对比试验验证了模型性能,并对模型在不同时间步长下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3个评价指标分别为0.015 mm/d、0.312 mm/d和0.962,优于长短期记忆模型(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等传统预测模型。在小时尺度、日尺度和月尺度下的R^(2)分别为0.986、0.978和0.946,在不同时间步长下展现了良好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本文构建的MIPCA-TCN-GWO-Transformer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可为茶园水资源优化管理和灌溉制度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蒸散量 预测模型 主成分分析 互信息 时域卷积网络
下载PDF
天然林改造为单一茶园前后不同生境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
10
作者 王艳 石维卫 +1 位作者 龙春丽 江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60,共12页
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和湄潭县,选择地理位置相邻的3种生境类型样地——天然林、由天然林改造而来的人工林、不同种植年限茶园(茶园依据种植年限(t)不同划分为5组:t<10 a、10 a≤t<20 a、20 a≤t<30 a、30 a≤t<40 a、t≥40... 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和湄潭县,选择地理位置相邻的3种生境类型样地——天然林、由天然林改造而来的人工林、不同种植年限茶园(茶园依据种植年限(t)不同划分为5组:t<10 a、10 a≤t<20 a、20 a≤t<30 a、30 a≤t<40 a、t≥40 a);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设计3种生境的土壤样品采集,共选取37个采样点(茶园17个、天然林10个、人工林10个),统一采集深为5~40 cm的根际土壤,每个样点采集3~5份混合土壤作为重复,共采集128份土壤样品;参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测定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全钾质量分数、解氮质量分数、有效磷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土壤粒径、质地类型),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进行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孢子分离和形态鉴定,采用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重要值、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 Index)、皮卢均匀度指数(Pielou’s Evenness Index)评估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采用聚类分析法、冗余分析(RDA)法、方差分析法,分析3种生境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生境中共检出7科11属48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在天然林土壤中最高、茶园土壤中次之、人工林土壤中最低。种植年限小于20 a的茶园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物种组成与人工林相似,主要受土壤因子的影响;而种植年限大于20 a的茶园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物种组成丰富,接近天然林,受土壤因子和宿主植物的双重影响。说明人为因素引起的生境变化会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物种组成,扰动后的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平衡重建需要一定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人工林 茶园 土壤 丛枝菌根真菌 真菌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生态茶园套种灵芝栽培技术
11
作者 刘新永 林忠宁 +1 位作者 陆烝 范颖洁 《中国茶叶》 2024年第9期72-76,共5页
生态茶园套种灵芝是一种低碳循环的农业模式,不仅能够增加茶园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提升茶园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文章分析了生态茶园套种灵芝模式的优点,并根据生产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生态茶园套种灵芝的... 生态茶园套种灵芝是一种低碳循环的农业模式,不仅能够增加茶园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提升茶园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文章分析了生态茶园套种灵芝模式的优点,并根据生产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生态茶园套种灵芝的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茶园 灵芝 套种 茶菌融合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2000—2022年中国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琰琥 陈潇涵 +3 位作者 张晓晴 任大军 张淑琴 陈旺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52,共16页
重金属污染是影响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我国主要茶产区(湖北、湖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搜集调查茶园土壤重金属Cu、Pb、As、Hg、Cd、Cr、Zn、Ni污染的相关文献,使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单个研究的... 重金属污染是影响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我国主要茶产区(湖北、湖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搜集调查茶园土壤重金属Cu、Pb、As、Hg、Cd、Cr、Zn、Ni污染的相关文献,使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单个研究的权重,从而获得各省份及全国茶园土壤重金属浓度的加权平均值,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质积累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并通过APCS-MLR模型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与背景值相比,8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Hg、Cd污染较为严重,Hg中度及以上风险主要分布在贵州、陕西、四川和安徽等内陆省份,Cd中度及以上风险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海南等沿海省份,两种重金属主要表现为轻微至中度风险。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茶园或农业用地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Cd、Hg是污染程度较为严重的元素。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主成分分别为自然源、工业活动污染源、交通废气污染源、农业活动污染源,工农业活动是主要污染因素,Hg主要来自工业活动,Cd主要来自农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重金属污染 META分析 风险评价
下载PDF
炭基肥对老茶园土壤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峻锐 韦翔华 +3 位作者 胡钧铭 石元值 张俊辉 郑富海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采取室内恒温培养法,以施用炭基肥(BF)、不施炭基肥(CK)的40a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设定15℃、25℃和35℃共3种不同温度场景,连续监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矿化特征并分析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为评估老茶园固碳减排及障... 采取室内恒温培养法,以施用炭基肥(BF)、不施炭基肥(CK)的40a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设定15℃、25℃和35℃共3种不同温度场景,连续监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矿化特征并分析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为评估老茶园固碳减排及障碍消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炭基肥提升了温变场景下茶园土壤pH值和SOC含量。15℃、25℃和35℃培养温度下,BF处理的土壤pH值较CK处理分别增加0.45、0.07和0.28个单位;BF处理的SOC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22.19%、16.65%和25.50%。(2)炭基肥增加了温变场景下茶园SOC累计矿化量、潜在矿化势(C_(S))及土壤呼吸强度,对SOC矿化呈现正激发效应。15℃、25℃和35℃培养温度下,BF处理的SOC累计矿化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15.61%、46.51%和36.89%。BF处理的C_(S)值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25℃培养温度下BF处理的C_(S)值较15℃和35℃培养温度下分别提高147.11%和29.21%。(3)炭基肥降低温度升高处理下茶园SOC矿化温度敏感性。25~35℃温度范围内,BF处理的Q_(10)(土壤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值较CK处理降低6.25%;BF处理在25~35℃温度范围内Q_(10)值较15~25℃温度范围内的Q_(10)值降低25%。说明施用炭基肥可有效改良40a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固碳,并提升茶园土壤碳库应对温度变化的稳定性,炭基肥利于优化低产老龄茶园可持续生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温室效应 温度敏感性 老茶园 生物炭
下载PDF
茶园化肥减施的认识误区及实施建议
14
作者 马立锋 卓荣华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茶园化肥减施是不是茶园不让施化肥了,是不是不施肥的茶叶品质更好?茶园化肥减施,茶叶还能长好吗?针对化肥减施行动实施以来,部分茶叶生产者的认识误区,讨论了茶园施肥的必要性、化肥减施的紧迫性,以及合理的化肥减施措施及成效。茶园... 茶园化肥减施是不是茶园不让施化肥了,是不是不施肥的茶叶品质更好?茶园化肥减施,茶叶还能长好吗?针对化肥减施行动实施以来,部分茶叶生产者的认识误区,讨论了茶园施肥的必要性、化肥减施的紧迫性,以及合理的化肥减施措施及成效。茶园施肥不足会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茶叶减产降质明显;施肥过量则会使土壤质量恶化,同样对茶树生长不利。只有通过合理施肥,并配套增效技术,才能促进茶树正常生长。茶园化肥减施要根据不同生产茶园具体情况进行,基本原则为总氮控制、磷钾基准养分合理配比,有机肥替代(以纯N计)比例2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化肥减施 有机肥替代 增效技术
下载PDF
普洱市茶园土壤pH、有机质和中微量养分分析及肥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龙 彭晓云 +3 位作者 汤利 普正仙 王芳 赵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8-1638,共11页
【目的】采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法对普洱市茶园土壤pH、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综合评价,为普洱市茶园土壤养分管理和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集普洱市4个典型茶叶种植区的40个茶园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有机质及... 【目的】采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法对普洱市茶园土壤pH、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综合评价,为普洱市茶园土壤养分管理和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集普洱市4个典型茶叶种植区的40个茶园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有机质及中微量元素(钙、镁、铁、锰、铜、锌)有效含量,采用隶属度函数模型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综合评价普洱市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和肥力质量。【结果】普洱市茶园土壤总体呈酸性,pH为4.0~5.8,平均值为4.8。土壤有机质、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为4.9~41.6 g/kg、87.7~2351.9 mg/kg、56.9~272.2 mg/kg、40.3~107.3 mg/kg、2.8~64.8 mg/kg、0.3~2.9 mg/kg和0.5~5.2 mg/kg,平均值为23.4 g/kg、853.8 mg/kg、134.5 mg/kg、77.8 mg/kg、38.3 mg/kg、1.2 mg/kg和2.7 mg/kg,平均含量均达适宜水平,但不同茶园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95.0%茶园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55.0%茶园土壤有效钙含量、62.5%茶园土壤有效镁含量达适宜及以上水平,95.0%以上茶园土壤的微量元素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适宜茶树生长。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59~1.00,平均值为0.83,土壤营养状况总体较好。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与有机质、有效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普洱市茶园土壤pH、有机质含量适宜高产优质茶树种植,针对土壤有效钙和有效镁等中量元素含量不足,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过高及养分空间分布不均衡现状,需进行优化施肥和科学精准施肥,适当控制微量元素投入,加强茶园土壤测土配方工作,以维持普洱市茶园的高产优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有机质 pH 中微量元素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普洱市
下载PDF
林芝市茶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童 付景博 +3 位作者 吴金次仁 刘少群 孙彬妹 郑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92-96,共5页
为全面了解林芝市茶园土壤的肥力水平,本研究在波密县、察隅县、墨脱县、易贡茶场、察隅农场和鲁朗景区管理委员会6个茶叶主产区,从茶园及其附近农田、荒地取土91份,选取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铜、有效... 为全面了解林芝市茶园土壤的肥力水平,本研究在波密县、察隅县、墨脱县、易贡茶场、察隅农场和鲁朗景区管理委员会6个茶叶主产区,从茶园及其附近农田、荒地取土91份,选取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硫、有效硅和水溶性盐总量15个评价指标,以农田土壤为对照,综合评价林芝市茶园土壤肥力。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有机质高于附近农田土壤,茶园土壤pH值低于附近农田土壤,茶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与附近农田土壤整体差异不大。茶园科学合理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但长期种植茶叶会造成土壤酸化,降低土壤某些养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西藏林芝
下载PDF
有机和常规管理对茶园土壤固碳的影响——以林地为对照
17
作者 郑玉婷 黄鑫慧 +6 位作者 李浩 王彪 李攀锋 崔吉晓 隋鹏 高旺盛 陈源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探究有机和常规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管理茶园和附近自然林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通过测定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非活性有机碳(NLOC)、... 为探究有机和常规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管理茶园和附近自然林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通过测定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非活性有机碳(NL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计算土壤各组分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以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研究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常规管理茶园的SOC含量和储量分别比自然林地低48.67%~51.94%和27.25%~35.71%(P<0.05),而有机管理茶园的SOC含量和储量比常规管理茶园分别高52.09%~62.86%、15.54%~20.26%(P<0.05)。2)常规管理茶园的EOC、NLOC、POC和MOC含量均低于自然林地(P<0.05),而有机管理茶园的EOC、NLOC、POC和MOC含量比常规管理茶园分别高出46.39%~57.89%、54.24%~66.15%、80.87%~121.01%和40.07%~46.28%(P<0.05)。3)与自然林地相比,常规管理茶园的POC/SOC、NLOC/SOC较低,有机管理茶园的POC/SOC、NLOC/SOC则高于常规管理茶园。4)常规管理茶园具有较高的CPAI和较低的CPMI,常规管理茶园的CPMI比自然林地低24.53%~46.12%,有机管理茶园的CPMI比常规管理茶园高67.88%~100.33%,其差异均显著(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林地相比,常规管理的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库质量下降,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地退化,而有机管理是提高茶园土壤碳库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有机管理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自然林地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数字茶园”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晓艳 黄威荣 《机械与电子》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为了实现对茶园生产经营网络化、智能化管理,设计物联网“数字茶园”系统。凭借自动化控制技术、无线传感技术和视频采集设备为传统茶园赋能,通过建设一体化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构建智慧茶园综合管理平台,促进茶产业生... 为了实现对茶园生产经营网络化、智能化管理,设计物联网“数字茶园”系统。凭借自动化控制技术、无线传感技术和视频采集设备为传统茶园赋能,通过建设一体化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构建智慧茶园综合管理平台,促进茶产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数字茶园”把茶园的生产管理、科研、茶旅融合有机联系起来,实现茶园管理节本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茶园 物联网 系统设计
下载PDF
不同诱捕方法对茶园害虫的诱捕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黄开媚 刘迪 +4 位作者 廖燕 王玉浩 安丰轩 古能平 陈恩海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广西是中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茶生长过程中易受到茶小绿叶蝉、茶毛虫等害虫为害,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人们对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如何有效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逐步代替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显得尤为重要。【方法】采用... 【目的】广西是中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茶生长过程中易受到茶小绿叶蝉、茶毛虫等害虫为害,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人们对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如何有效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逐步代替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显得尤为重要。【方法】采用船型、光源、黄板三种不同诱捕方法对南宁茶园常见害虫进行诱捕,并对诱捕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对茶园蛾类害虫的诱捕效果:光源诱捕法>船型诱捕法>黄板诱捕法;对茶园茶小绿叶蝉诱捕效果:船型诱捕法>黄板诱捕法>光源诱捕法;对茶园蜂类的诱捕效果:黄板诱捕法>船型诱捕法>光源诱捕法;对茶园瓢虫类诱捕效果:黄板诱捕法>船型诱捕法>光源诱捕法。【结论】9月至10月初,茶园蛾类害虫和茶小绿叶蝉发生量较大,天敌昆虫发生量较小,建议选用光源诱捕器减少蛾类害虫的发生,选用船型诱捕器和黄板诱捕茶小绿叶蝉;10月—11月中下旬,茶园害虫和天敌昆虫的发生数量在此时段内都达到最大,在诱杀害虫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天敌昆虫,选用船型诱捕器结合茶园害虫性信息素诱芯能提高对茶园害虫诱集的效果,同时降低对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的伤害;11月底—12月,茶园昆虫种类数量发生变化,茶小绿叶蝉在茶园中所占比例开始下降,而天敌昆虫较多,选用船型诱捕法对茶园害虫诱集效果优于黄板,同时对一些益虫比较友好。通过在不同时间段选用不同的诱捕方法以期为茶园虫害的绿色防控进行优化、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为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诱捕方法 茶园害虫 诱捕效果
下载PDF
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
20
作者 严钰萧 周大鹏 +4 位作者 杨艳芬 谢瑾 吕才有 杨广容 文勤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60,共15页
为揭示有机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云南省勐腊县3座代表性古茶山(蛮砖、易武、攸乐)的古茶园、现代茶园、橡胶园、荒地4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其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 为揭示有机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云南省勐腊县3座代表性古茶山(蛮砖、易武、攸乐)的古茶园、现代茶园、橡胶园、荒地4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其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析有机种植及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种植可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3座茶山土壤细菌共有运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目为381个,其中,易武荒地特有OTU最多(293个),蛮砖橡胶园特有OTU最少(28个);而真菌共有OTU数目仅为24个,蛮砖古茶园特有OTU最多(337个),易武现代茶园特有OTU最少(55个)。细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达5.88~6.62,明显高于真菌的2.71~4.30。茶园土壤优势细菌和真菌门与非茶园土壤基本相似,但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Varibacter属、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Bryobacter属、Acidibacter属、浮霉菌科(Planctomycetaceae)等在不同茶山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与荒地和橡胶园相比,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青霉菌属(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木霉属(Trichoderm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伞菌目(Agarical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等的相对丰度较高。细菌群落丰度指数Chao1与土壤全氮和全磷呈显著正相关,3座茶山的细菌群落组成较真菌群落更为稳定。除个别茶园土壤外,有机种植下土壤细菌丰度随年限增加而上升,真菌丰度随年限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现代茶园和古茶园细菌与真菌的多样性水平则随种植年限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组成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