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文化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关系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昌民 王凌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12,共8页
教学活动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实践性、交往性、反思性等性质。教学文化是一种知识性、活动性、交往性和学术性的文化,是对教学活动性质的综合体现。这些性质奠定了教学文化功能的基础。教学文化与教师教学发展的关系可从两个方面来阐释... 教学活动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实践性、交往性、反思性等性质。教学文化是一种知识性、活动性、交往性和学术性的文化,是对教学活动性质的综合体现。这些性质奠定了教学文化功能的基础。教学文化与教师教学发展的关系可从两个方面来阐释:一是教学文化有助于教师自主决定专业发展的学术取向、拓宽教学视野、转变思维方式、确立教学学术的观念;二是教学文化对教师教学发展具有导向引领功能、教化规范功能、机制支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教学文化 教师发展 多维关系
下载PDF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姜勇 底会娟 黄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90,共18页
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颁布《强势开端Ⅳ: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明确提出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作为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的一部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尚缺乏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因此,研制科学的幼儿园教师质... 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颁布《强势开端Ⅳ: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明确提出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作为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的一部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尚缺乏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因此,研制科学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积极开展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动态、持续监测,为教育督导和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由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理论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时有其独特的视野,特别注重教师的人文精神、自主精神、科学精神的培育,因此,本研究以文化存在论教育学为主要理论框架,将教师视为“完整的”教育者,构建了以生存之基、专业之智、文化之品、自主之性和信仰之情这5个维度为核心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量表》。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的7个区每区随机抽取10-12所幼儿园,共计81所幼儿园的1768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1)经典测量理论的极端组检验法、题总相关法、内部一致性系数检测法、共同性与因素负荷量检测法的结果均表明该量表具有优秀的鉴别度和信度。(2)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质量由生存之基、专业之智、文化之品、自由之性、信仰之情等5个一级维度构成。二级维度则由身心健康、人际和谐、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养成能力、文化比较视野、教学自主权、专业成长权、参与决策权、教育信念、专业认同和职业使命等14项构成。(3)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该量表的拟合指数优良,残差RMSEA的值为0.057,远小于0.5;X^(2)/df为3.83,小于5;CFI、IFI、TLI的值均在0.9以上,GFI、NFI、RFI的值均在0.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质量监测 指标体系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下载PDF
简论后喻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龙莎莎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年第8期28-31,共4页
中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统关系随着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文化反哺作为后喻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文化传承方式,冲击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了沉重的... 中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统关系随着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文化反哺作为后喻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文化传承方式,冲击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考虑自身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喻文化 文化反哺 教师发展 师生关系
下载PDF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成长 被引量:16
4
作者 姜勇 刘静 戴乃恩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41,共7页
在培养卓越教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出可以运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眼光来分析与解读教师的成长。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野中,教育必须关注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关注文化在陶冶与滋养内在心灵中的重要作用。... 在培养卓越教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出可以运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眼光来分析与解读教师的成长。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野中,教育必须关注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关注文化在陶冶与滋养内在心灵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一场充满"境遇"的人生旅程,在这相遇的历程中,应当注重"关系"的营建。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观照下,既要重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唤醒、自我抉择、自我超越的历程,又要认识到教师成长是伴随着文化陶冶和涵养的历程。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是在四种"关系"中获得专业成长和精神境界提升的,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自我的关系、教师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为此,我们主张,教师应当成长为有"仁爱之心"的"以善致善"的教师、有"自由之性"的"静待花开"的教师、有"审美之情"的"美育熏陶"的教师和有"文化之品"的"人文情怀"的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成长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教师的“关系”
原文传递
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建设以“精神成长”为指引的教师教育课程 被引量:5
5
作者 姜勇 底会娟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8,共13页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培育"大国良师"是新时代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与要求,同时也将引发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指...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培育"大国良师"是新时代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与要求,同时也将引发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指向大国良师的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师范生的精神成长,其目标在于帮助师范生成为一名有灵魂、有信念、有思想、有情怀、有学识、有担当、有使命感、有仁爱之心的未来教师。建设以"精神成长"为指引的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借鉴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理论思想。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师范生培养的"精神转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到关注优雅心灵的成长;二是从割裂式的培养到运用艺术教育的手段培育整体精神;三是从忽视到重视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培育。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师范生的精神成长视为培育人文精神与涵养文化品性的过程,因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师范生开展"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培育、"内在幸福"价值观的涵养,以及"转识成智"教育观的陶冶。为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首先,将"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形塑融汇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形成"於穆不已"的儿童教育信念。其次,将"内在幸福"价值观渗透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树立"孔颜乐处"的教育志向。第三,将"转识成智"教育观融通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提升教育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教师教育课程 精神成长 大国良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