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dergarten Teachers’Language Modeling Behaviors in Daily Activities and Free Play
1
作者 WU Qiong HU Biying GUAN Lin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Teachers’language modeling behaviors,including frequent conversation,open-ended questions,repetition and extension,self-and parallel talks,and advanced language,hav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young children’s language ... Teachers’language modeling behaviors,including frequent conversation,open-ended questions,repetition and extension,self-and parallel talks,and advanced language,hav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young children’s languag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This study examined 60 classrooms from 20 kindergartens in Guangzhou,China,and analyzed 62 films of daily activities and 57 videos of free play.It aims to address the research gap in existing research that pays little attention to teachers’language modeling behaviors in daily activities and free pla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re frequent teachers’language modeling behaviors,the larger the vocabulary young children use and the better their performance in lexical richness.However,such behaviors in daily activities and free play are infrequent and superficial,failing to guide young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effectively.To optimize teachers’language modeling behaviors in daily activities and free play,they are expected to establish positive emotional bonds with young children in a kind and respectful manner and receive training.Teachers are also encouraged to frequently communicate and engage in dialogues with young children,create contexts that facilitate the use of language,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stimuli for vocabulary learning,and guide and encourage young children’s advanced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ers’language modeling behaviors young children daily activities free play
原文传递
Lightweight Behavior-Based Language for Requirements Modeling 被引量:2
2
作者 Zhengping Liang Guoqing Wu Li Wan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0年第3期245-254,共10页
Whether or not a software system satisfies the anticipated user requirements is ultimately determined by the behaviors of the software. So it is necessary and valuable to research requirements modeling language and te... Whether or not a software system satisfies the anticipated user requirements is ultimately determined by the behaviors of the software. So it is necessary and valuable to research requirements modeling language and techniq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 This paper presents a lightweight behavior based requirements modeling language BDL with formal syntax and semantics, and a general-purpose requirements description model BRM synthesizing the concepts of viewpoint and scenario. BRM is good for modeling large and complex system due to its structure is very clear. In addition, the modeling process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n-Line Campus Management System. By lightweight formal style, BDL & BRM can effectively bridge the gap between practicability and rigorousness of formal requirements modeling language and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r DESCRIPTION language (BDL) SCENARIO VIEWPOINT behavior Requirements model (BRM)
下载PDF
In-Service Teachers’Perception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 in China:A Multiple-Case Study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瑾妍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2024年第2期333-356,共24页
Purpos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university in-service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EFL)teachers’perception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the relevant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i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the clas... Purpos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university in-service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EFL)teachers’perception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the relevant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i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the classroom.Design/Approach/Methods This multiple case study applies Teo's extend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and the theory of teacher value beliefs associated with using technology to explore seven in-service EFL teachers’perceptions of effective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they encountered.Finding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1)perceived usefulness and(2)teacher value beliefs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n-service teachers’technology integration.Additional factors are(3)subjective norm,(4)facilitating conditions of the environment,and(5)cultural values.Originality/Value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in-service EFL teachers’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increas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extended TAM in China.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se teachers’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Finally,insights gleaned from this study will guide school-level,local,and national educational policy groups on optimally supporting in-service teachers’future technology inte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 perceptions teacher value beliefs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原文传递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 Case Study
4
作者 Yufei Guo Wenjing Wang Huiwen Li 《汉语教学方法与技术》 2019年第2期65-76,共12页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grow with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Know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reveal a teacher’s developmental needs which can inform the teachers and the teacher dev...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grow with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Know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reveal a teacher’s developmental needs which can inform the teachers and the teach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s.This case study examine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on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that works in a high school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Five-Stage Theory is employed to direct the examination of the teacher’s growing path.Findings cover the challenges,efforts to cope with the changes,successes,and fail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ve-stage mode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如何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被引量:6
5
作者 冯晓英 徐辛 郭婉瑢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1,共11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核心内涵是在“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如何成为”三方面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本文从智能时代教师职能职责和能力素养重构的角度构建了理解框架,从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重构的角度构建了行动...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核心内涵是在“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如何成为”三方面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本文从智能时代教师职能职责和能力素养重构的角度构建了理解框架,从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重构的角度构建了行动框架,从智能时代教师发展路径重构的角度构建了设计框架。文章最后提出,“如何理解”的关键是深刻理解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的“留白”与“创新”;“如何行动”的关键是教师要在立德树人、技术治理与结构性创新上发挥“人在回路”的作用;“如何成为”的关键是要以大系统观发展教师的大视野、大思维和统整性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专业发展 模式创新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下载PDF
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能力的评价分析与提升路径研究
6
作者 肖永贺 邹玉梅 +1 位作者 冯文勤 姜雄鹰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10期83-91,共9页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外语教师的数字素养成为影响其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当前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存在差异。为此,文章基于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框架,首先对高校外语教师...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外语教师的数字素养成为影响其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当前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存在差异。为此,文章基于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框架,首先对高校外语教师的数字素养能力进行全面诊断,了解不同教龄和职称的教师数字素养能力是否存在差异。然后,文章验证了教龄、职称与数字素养能力的路径关系,构建了评价指标关系模型。最后,文章提出了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旨在助力高校了解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及影响数字素养的因素,为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数字素养 高校外语教师 评价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规范:指标体系与量化分析
7
作者 亓华 刘安祺 陈振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3期66-81,共16页
研究首次构建了《国际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测量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把国际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细分为体态语、副语言、服饰仪表语、工具语、空间语和时间语6大类,一级指标共27个,二级指标共为86个,这6类86个指标承载着29种功能... 研究首次构建了《国际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测量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把国际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细分为体态语、副语言、服饰仪表语、工具语、空间语和时间语6大类,一级指标共27个,二级指标共为86个,这6类86个指标承载着29种功能,并配套独立的6个观测量表及使用说明。文章整合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分别总结列举了课堂体态语和副语言行为个案量化指标的研究范例,熟手教师和新手教师体态语行为群体量化指标的比较研究范例,以及三组不同国别留学生对教师服饰仪表语的研究范例,为全面分析国际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提供了科学规范、便捷实用的研究工具和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师 非言语行为 规范 指标体系 量化分析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的国家视点
8
作者 任东升 焦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2,共13页
“国家翻译实践”概念体系的提出为译者行为批评提供了“国家”视点。国家翻译实践是一国翻译实践史之主流,因此有必要从国家视点出发,对译者行为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对翻译史上玄奘译经等翻译实践的再检视发现,翻译可以上升为“国家行为... “国家翻译实践”概念体系的提出为译者行为批评提供了“国家”视点。国家翻译实践是一国翻译实践史之主流,因此有必要从国家视点出发,对译者行为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对翻译史上玄奘译经等翻译实践的再检视发现,翻译可以上升为“国家行为”,既是语际实践,也是话语实践和政治实践。国家视点的译者主体可扩展为“国家—机构—译者共同体—个体译者”多位一体,译者属性与类型呈现出三维特征。国家视点的译者行为是以国家利益和国家价值的实现为导向的行为,个体译者行为与译者共同体行为的互动关系体现了“国家—共同体—个体译者”意志体间的密切联系。在文本、语言、行为和社会之外,引入国家视点,构建“语言—社会—国家”三维一体的译者行为批评模式,可为译者主体性研究和译者行为批评带来新启发,更好地实现国家翻译实践理论的批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视点 国家翻译实践 译者行为批评 “语言—社会—国家”模式
下载PDF
“新科技汉语”的创新要求及教学应对
9
作者 邵敬敏 胡云晚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2期71-75,共5页
“新科技汉语”是“人工智能+”背景下科学应用科技方法和手段的国际中文,要求“中国”“汉语”“教学”与“科技”元素高度融合,具有全领域性和全链条性,是国际中文教育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新亮点,具有强大的生命... “新科技汉语”是“人工智能+”背景下科学应用科技方法和手段的国际中文,要求“中国”“汉语”“教学”与“科技”元素高度融合,具有全领域性和全链条性,是国际中文教育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新亮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面对新质变化,可以实施以下应对:师生双向智能化转化,促进科技汉语人才的迅速发展;推进分专业、分等级的预科科技词汇及句式研究,创新科技词汇与句式的数智化教学;推进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化应用,构拟“智能汉字动态教学模式”、建设“智能科技汉语数据库”、创建“智能科技汉语专题共享”、设置“科技汉语名家讲堂”等,以扎实创新国际中文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汉语 “人工智能+” 全领域全链条国际中文 师生双向智能化 大语言模型应用
下载PDF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高校研究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
10
作者 张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3-80,共8页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运用叙事研究法,深描一位高校研究型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以探究其专业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高校研究型外语教师的发展路径驱动于外部环境刺激下的自主发展能动性,促成于外部环境中的重要他人与文献阅读中介资源,实...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运用叙事研究法,深描一位高校研究型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以探究其专业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高校研究型外语教师的发展路径驱动于外部环境刺激下的自主发展能动性,促成于外部环境中的重要他人与文献阅读中介资源,实现于学术写作、学术会议汇报、讲座分享和教学反思。根据研究对象的专业发展路径,尝试修订了适用于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型图,在个人维度上,从主动发展意识变更为自主发展能动性;在外部因素维度中添加“外部环境”一项,强调外部环境的助推作用;将实践维度细分为学术写作、学术会议汇报、讲座分享和教学反思四项,凸显实操性,以期为高校新入职教师和中级职称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研究型教师 专业发展 叙事研究 社会文化理论 专业成长模型
下载PDF
幼儿行为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母亲、同伴、教师的作用
11
作者 谢庆斌 孙娟娟 +1 位作者 王英杰 李燕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0-1087,共8页
本研究测查了120名幼儿三个时期(4岁,5岁,6岁)的行为自我调节能力以及4岁时的社会关系(母子关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采用分层线性模型估计行为自我调节能力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考察社会关系的作用。结果表明:4岁时师幼亲密性越高,... 本研究测查了120名幼儿三个时期(4岁,5岁,6岁)的行为自我调节能力以及4岁时的社会关系(母子关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采用分层线性模型估计行为自我调节能力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考察社会关系的作用。结果表明:4岁时师幼亲密性越高,行为自我调节能力起始水平越高,5~6岁时的增长速率越低;4岁时同伴拒绝越高,4~5岁时行为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速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自我调节能力 母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幼关系 潜变量增长模型
下载PDF
大模型支持的教师循证实践:行动框架与案例应用
12
作者 褚乐阳 刘泽民 +1 位作者 王浩 陈向东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3,共13页
教师开展循证实践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难以获取和利用证据、缺乏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机制,以及实践过程中指导和支持不足,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为破解这些难题带来了机遇。本研究构建了大模型驱动的循证实践行动框架,涵盖循证实践的五个关键阶段... 教师开展循证实践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难以获取和利用证据、缺乏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机制,以及实践过程中指导和支持不足,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为破解这些难题带来了机遇。本研究构建了大模型驱动的循证实践行动框架,涵盖循证实践的五个关键阶段: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和后效评估,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大模型支持策略;开发了GPT4EBP平台,为教师提供基于自然语言交互的个性化指导、反馈和评估,还针对师范生开展了为期六周的循证实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借助GPT4EBP平台,师范生能更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循证实践任务,其循证实践能力和集体效能感均得到显著提升;访谈数据揭示了平台在简化流程、提供及时反馈等方面的价值。本研究揭示了大模型技术在优化循证实践流程、赋能教师专业决策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丰富和发展了循证实践的理论体系,相应的行动框架和GPT4EBP平台可为教师循证实践提供个性化支持,使其能便捷获取证据、系统分析证据并将证据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行动,提升循证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循证实践 大模型 行动框架 GPT4EBP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赋能高校实验教师数字化技能提升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13
作者 胡国强 弋顺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0-265,共6页
教师数字化技能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迭代,文章在分析实验教师数字化技能现状和大语言模型特征的基础上,详述了大语言模型为实验教师数字化技能提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使用大语言模型有助于实验教师数字化技能培训资... 教师数字化技能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迭代,文章在分析实验教师数字化技能现状和大语言模型特征的基础上,详述了大语言模型为实验教师数字化技能提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使用大语言模型有助于实验教师数字化技能培训资源丰富化、培训场景和方式多样化、培训迁移效果最优化、培训环境情景化、培训评价智能化和精准化;另一方面,不恰当地使用大语言模型也会造成技术上的局限和安全上的风险。该研究认为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治理体系可破除大语言模型带来的局限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能 大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 实验教师 专业发展
下载PDF
智慧教育时代国际中文教师的应对与转型——基于大语言模型应用的探讨
14
作者 陈晓夏 杜玉生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4年第5期41-50,共10页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及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国际中文教育模式与场域的变革,智慧教育的时代导向、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化推广与职业内生价值对国际中文教师的转型提出前置要求,国际中文教师应积极回应时代任务,顺应智慧...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及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国际中文教育模式与场域的变革,智慧教育的时代导向、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化推广与职业内生价值对国际中文教师的转型提出前置要求,国际中文教师应积极回应时代任务,顺应智慧教育新风口,提升数字能力、重构学科知识,并通过与大语言模型的“人智协同”赋能自身的“智慧素养”,实现国际中文教育的“多师效果”“个性定制”与“资源集成”。具体来说,就是将GPT模型嵌入国际中文教育智慧课堂辅助系统,架构全新的国际中文智慧教育课堂;通过大语言模型的加持,引导国际中文“语言+技能”学习的发展趋势;融合数智化技术匹配中华文化供需,全面提升国际中文教师的语言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 国际中文教师 大语言模型 智慧素养
下载PDF
“双师”型混合同步教学模式的重塑与检验--以新西兰网络中文课堂为例
15
作者 王陈欣 郑国锋 彭丽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28,共7页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远程国际中文教学规模日益扩大,但截至目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已有研究证实,“双师”型课堂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但未聚焦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无法为远程中文教师提供必要指导。鉴于此,文章借鉴活动系统交互三角模型...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远程国际中文教学规模日益扩大,但截至目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已有研究证实,“双师”型课堂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但未聚焦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无法为远程中文教师提供必要指导。鉴于此,文章借鉴活动系统交互三角模型理论重塑了“双师”型混合同步教学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半结构性访谈对该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双师”型混合同步教学模式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赢得师生普遍认同。此外,在该模式下,线上教师、线下教师、学生协同解决层级矛盾,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提供保障。文章提出的“双师”型混合同步教学模式能够助力构建“双师”平等体系、优化平衡“双师”工作模式,并为提升“双师”问题意识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 混合同步教学 国际中文教育 网络教学
下载PDF
国家中职示范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行为问题诊断与对策——基于课堂观察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志新 孟歌 徐小琴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1,50,共13页
中职专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分析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文献的基础上,基于问题类型分析法、师生对话深度分析法、课堂有效性提问分析法、S-T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行为分析法5种课堂观察法,以2所国家中职示... 中职专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分析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文献的基础上,基于问题类型分析法、师生对话深度分析法、课堂有效性提问分析法、S-T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行为分析法5种课堂观察法,以2所国家中职示范校的48名专业课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课例进行编码和分析,并与北京1所国家中职示范校4位教师的8节课例分析结果做对比。结果显示,两校教师课堂教学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侧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弱、教学组织和应用能力不强、小组合作学习质量不高、评价方式单一等共性问题。根据上述痛点问题,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等,提出国家落实职校教师准入制度,设立由政府、职校、企业或行业联合开办的“产业学院”,为教师提供深度企业实践机会;学校加强新手教师岗前培训,建立教师顶岗实习考核机制;专业课教师强化职教前沿理论学习,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诊断 课堂观察 教师专业发展 中职示范校
下载PDF
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多教师BERT模型蒸馏研究
17
作者 石佳来 郭卫斌 《大数据》 2024年第3期119-132,共14页
知识蒸馏是一种常用于解决BERT等深度预训练模型规模大、推断慢等问题的模型压缩方案。采用“多教师蒸馏”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模型的表现,而传统的对教师模型中间层采用的“一对一”强制指定的策略会导致大部分的中间特征被舍弃... 知识蒸馏是一种常用于解决BERT等深度预训练模型规模大、推断慢等问题的模型压缩方案。采用“多教师蒸馏”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模型的表现,而传统的对教师模型中间层采用的“一对一”强制指定的策略会导致大部分的中间特征被舍弃。提出了一种“单层对多层”的映射方式,解决了知识蒸馏时中间层无法对齐的问题,帮助学生模型掌握教师模型中间层中的语法、指代等知识。在GLUE中的若干数据集的实验表明,学生模型在保留了教师模型平均推断准确率的93.9%的同时,只占用了教师模型平均参数规模的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预训练模型 BERT 多教师蒸馏 自然语言理解
下载PDF
师范生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认知与理念:现状、问题及对策
18
作者 张缨斌 姜丽滢 +2 位作者 周晶晶 李淑玲 穆肃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10期32-43,共12页
智能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对未来教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把握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发展情况,形成培养对策,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成果的深入分析,以智能教育素养理论和行为预测综合模型为分析框架,编制调查问卷,选取广... 智能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对未来教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把握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发展情况,形成培养对策,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成果的深入分析,以智能教育素养理论和行为预测综合模型为分析框架,编制调查问卷,选取广东省高校师范生为样本,剖析师范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认知与理念。结果表明:师范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持积极态度,认为其可以较好地提高师范学习和教学的绩效,且应用行为意向较高,愿意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于学习与师范技能提升,这种积极的态度存在于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师范生群体中;师范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认知不足、自我效能感偏低,这和高校缺乏相关课程与学习资源、教育应用路径不明晰有关;师范生普遍认同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存在技术与使用规范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师范生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认知与理念提升,提出丰富相关课程与培训、改善产品教育易用性和有用性、促进技术迭代与法规完善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智能教育素养 生成式人工智能 行为预测综合模型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高校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
19
作者 吕昕颖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3期82-92,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学生态及其组成要素与教学环境的互动形式已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孕育出新的教学模式并推动教学范式迈入“数智时代”。面对这一变革,高校国际中文教师亟须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学生态及其组成要素与教学环境的互动形式已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孕育出新的教学模式并推动教学范式迈入“数智时代”。面对这一变革,高校国际中文教师亟须提升数智化能力,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对信息环境、知识生产及决策支持的新要求。对32名具有至少15年教龄和40课时数字教学经验的高校国际中文教师进行行为事件访谈,通过数据分析初步构建了高校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胜任力模型。基于对585名高校国际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并进行因子分析、拟合度分析和权重分析,验证并完善了该模型。最终形成的模型涵盖个人特质、教学实践、教学指导、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5个核心类别,包含24个特征项,旨在系统评估和提升高校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国际中文教师 胜任力 数字能力 行为事件访谈 教师发展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如何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
作者 刘绪 高媛 +1 位作者 蹇林旎 张婷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3,共10页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作为科技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正在改变教育的发展形态和人才培养方式。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特征和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助力个性化学习、强化主动思考的能力...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作为科技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正在改变教育的发展形态和人才培养方式。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特征和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助力个性化学习、强化主动思考的能力,但也存在信息交互失准、情感交流缺失和学习实践遇阻等潜在问题。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发展背景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重塑智能化时代的教育评价、重申技术渗透下的教师角色、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重构高效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弱化和规避其消极作用,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拔尖创新人才 启发式教学 个性化学习 教师角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