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I Jingxian LIU Qing LI Guica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1年第2期11-16,共6页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are important types of development zone in China,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ir connotation and goal setting.In this paper,basic data of n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are important types of development zone in China,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ir connotation and goal setting.In this paper,basic data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in China were collected and arranged.Kernel density analysis and other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laws of spatial patterns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in cities from 2006 to 2018.First,the agglomeration intensity was compared by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regional agglomeration and dispersion on the two time nodes.Next,kernel density method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he two in the spatial layout and location,and analyze development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Finally,the trend and reason of spatial evolution of development zones with different leading industries were explored.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①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layout of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and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distribution trend of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two types of development zones;②the distribution of labor-intensive,capital-intensive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development zones is concentrated at smaller scales and dispersed at larger ones;③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the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in the goal,support,structure and function,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their spatial development presents a trend of convergence.In the future,when enhancing urban-rural planning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governments should combine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nd optimize spatial layout of development zones by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layout,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Spatial pattern
下载PDF
Zheng Zhiyi, Vows a Breakthrough in High-tech Fibers in MMF Industry
2
《China Textile》 2007年第9期9-9,共1页
As an annual calendar event, China’s International Man-made Fiber Conference sets out, as always as it started over 20 years ago, to provide an international platform at its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echnica... As an annual calendar event, China’s International Man-made Fiber Conference sets out, as always as it started over 20 years ago, to provide an international platform at its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echnic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an effort to direct Chinese MMF’s future roadmap. Mr. Zheng Zhiyi, President of China Chemical Fiber Association (CCFA), will roll out a technological tracking back into the past, and technological forecast back into the future, showing his determination in encour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lay a contributive major role in beefing up the chemical fiber industry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F Vows a breakthrough in high-tech Fibers in MMF industry Zheng Zhiyi
下载PDF
数字科技何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 被引量:4
3
作者 郭菊娥 陈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质优和先进性为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诉求,以“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质优和先进性为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诉求,以“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大核心要素为中间承载,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以数字科技为支撑赋能,建构“新质生产力—三大核心要素—专精特新—科技赋能”逻辑关系。首先,从宏观层面解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指出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核心要素。其次,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点,阐释三大核心要素引领、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专注深挖、精益求精、别具一格和引领创新指标的承载作用。最后,基于数字科技的持续性创新、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数字人才培育维度,揭示出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数字科技赋能,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更高效地推动技术创新,更灵活地配置资源,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科技 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 革命性技术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视角下我国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研究——以三峡集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军 王仁智 《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视角出发,选择三峡集团作为研究案例,以文本分析与专利分析为手段,探究了三峡集团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视角出发,选择三峡集团作为研究案例,以文本分析与专利分析为手段,探究了三峡集团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路径。研究发现:该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遵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整合创新”的演化过程。从专利合作网络的视角来看,在集成创新阶段,较高的非冗余性可以帮助企业在合作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整合创新阶段,伙伴之间更频繁的合作可以帮助企业接触更多异质性的创新资源,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本文对三峡集团核心技术突破路径的研究,对我国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产学研合作 突破路径 专利分析
下载PDF
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的机理和演进--以智能汽车为例
5
作者 陈洁 韦俊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81,共19页
创新瓶颈约束下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的机理和演进的研究对我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智能汽车产业多案例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重构产业生态系统要素/边界是驱动突破式创新的机理;(2)数字... 创新瓶颈约束下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的机理和演进的研究对我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智能汽车产业多案例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重构产业生态系统要素/边界是驱动突破式创新的机理;(2)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的演进过程,在数字化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阶段,产业面临差异化的创新瓶颈,本研究即基于不同阶段数字技术“内生性、连通性、扩展性”的突出特征,推导出“数字模块化、数字集成化、数字共生化”分别驱动“创新要素量质提升、创新边界明晰、创新边界扩张”的三层递进的创新机理,它们“辅助、赋能、重构”产业生态系统的突破式创新。文章在理论上,丰富了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机理研究;在实践上,立足产业提炼了数字技术加速突破式创新演进规律,对提升我国产业全球技术先导权、产业主导权和生态话语权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业生态系统 突破式创新 智能汽车
下载PDF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40
6
作者 罗爽 肖韵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2期29-40,148,149,共14页
基于2013—2022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证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样本缩尾处... 基于2013—2022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证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样本缩尾处理、替换测算方法、考虑政策外生冲击在内的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呈现“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线城市>二线及以下”的差异分布格局。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科学技术突破、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提出以打造数字集群为主线、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抓手、以前沿技术突破为重点,希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突破 生产要素配置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面向未来产业构建的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方法研究
7
作者 黄晓林 严安平 +1 位作者 李维思 魏巍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4期135-143,共9页
识别未来产业创新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助于超前布局一批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形成未来产业发展先发优势,进而构建以未来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氢能产业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夕,但目前已有相关技术分析存在数据完整性不够和相对陈旧... 识别未来产业创新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助于超前布局一批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形成未来产业发展先发优势,进而构建以未来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氢能产业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夕,但目前已有相关技术分析存在数据完整性不够和相对陈旧等问题,缺乏定量的技术评估和明确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结果。因此,从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决策需求出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对未来氢能产业的支撑性和引领性,基于相关的全球专利数据,利用新的专利交叉影响分析方法(NPCIA)计算技术影响力,构建结合技术影响力和新颖性的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方法。以2015年碳中和政策正式提出以来的全球氢能产业专利数据为样本,识别出构建氢能产业未来优势需重点关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电解水为代表的绿氢制取技术,以固态储氢介质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储氢材料技术,以交通和储能等为重点场景的氢能加注技术,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氢能应用技术,以及影响全产业链发展的氢安全和智能化配套技术等。该方法立足未来产业构建的情境需求,实现技术影响力和新颖性并重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以期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凝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布局决策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识别 氢能产业 专利分析 技术影响力 技术新颖性 产业创新决策 未来产业构建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下载PDF
产学研融合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的影响——政府与市场双元制度情境的调节作用
8
作者 张羽飞 刘培琪 原长弘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3-44,共12页
在我国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形势下,产学研融合成为制造业领军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普遍选择。立足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制造业领军企业这一技术创新关键主体,基于中国独特的政府与市场双元驱动制度情境,利用制造企业50... 在我国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形势下,产学研融合成为制造业领军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普遍选择。立足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制造业领军企业这一技术创新关键主体,基于中国独特的政府与市场双元驱动制度情境,利用制造企业500强名单中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产学研融合程度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的影响,以及政府与市场双元驱动制度情境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产学研融合广度与深度均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政府支持与市场化程度可强化产学研融合广度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的正向影响;第三,政府支持与市场化程度可强化产学研融合深度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的正向影响。结论可丰富产学研融合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相关研究,对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借助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融合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制造业领军企业 政府支持 市场化程度
下载PDF
纳米压印光刻技术在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志伟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6期50-53,共4页
光刻技术作为半导体制造的核心工艺,对提高集成电路(IC)的功能性和复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半导体行业对更高分辨率的追求,传统的光刻技术面临着光源波长与成本效益的限制。纳米压印光刻(Nanoimprint lithography,NIL)技术作为... 光刻技术作为半导体制造的核心工艺,对提高集成电路(IC)的功能性和复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半导体行业对更高分辨率的追求,传统的光刻技术面临着光源波长与成本效益的限制。纳米压印光刻(Nanoimprint lithography,NIL)技术作为一种非传统的光刻方法,以其低成本和高分辨率的优势,为光刻机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将探讨NIL技术的原理,以及它如何为中国光刻机行业的破局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促进产业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印光刻 光刻机 半导体制造 技术突破 产业进步
下载PDF
产业链链主视角下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角色适配性、模式选择与推进体系
10
作者 阳镇 王文娜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14,共15页
通过匹配关键核心技术类型与恰当的产业链链主的技术创新模式,推动产业生态共生群落组织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致的信念和行动,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机制。从主体地位适配性、能力适配性、安全诉求适配性、竞争诉求适配性和价... 通过匹配关键核心技术类型与恰当的产业链链主的技术创新模式,推动产业生态共生群落组织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致的信念和行动,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机制。从主体地位适配性、能力适配性、安全诉求适配性、竞争诉求适配性和价值攀升诉求适配性五个维度,阐释产业链链主牵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角色适配性,并将关键核心技术依据其关键特征提取,分为面向知识高度层级化和复杂化的关键核心技术、面向具有颠覆式创新意义的关键核心技术、面向数字技术的关键核心技术三类。针对面向知识高度层级化和复杂化的关键核心技术,应在科学逻辑、技术逻辑和用户逻辑的主导制度下,采用以产业链链主为核心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针对面向具有颠覆式创新意义的关键核心技术,应在科学逻辑、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的主导制度下,采用以产业链链主牵引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模式;针对面向数字技术的关键核心技术,应在科学逻辑、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的主导制度下,采用以产业链链主为建构者的产业数字平台创新生态模式。未来要准确识别和评估关键产业的链主企业,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体系建设,系统构建面向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的产业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链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产业数字平台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机制与突破路径——基于技术预见的方法
11
作者 邵冰欣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2期52-57,共6页
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聚焦高技术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基于技术预见的方法,研究了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机制,并以AI芯片产业为例进... 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聚焦高技术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基于技术预见的方法,研究了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机制,并以AI芯片产业为例进行了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的案例研究。最后,提出了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为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可控能力,以及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关键核心技术 识别 突破 技术预见
下载PDF
近六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解析与启示 被引量:5
12
作者 屠海令 孙棕檀 +1 位作者 姚源 徐源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91,共7页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2001年起每年发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关注技术的商业应用潜力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本文从技术影响类型、技术领域等角度入手,对《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近六年发布的60项突破性技术进行深...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2001年起每年发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关注技术的商业应用潜力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本文从技术影响类型、技术领域等角度入手,对《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近六年发布的60项突破性技术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为准确把握未来产业动态和科技趋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评论 “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商业 产业 社会
下载PDF
基于GERT网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瓶颈探测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本海 陈玮 吕东东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8-736,共9页
构建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基本过程为基础的GERT网络模型,提出技术瓶颈测度系数,结合算例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探寻产业技术突破过程中的瓶颈节点所在;运用计算机仿真,测度瓶颈节点技术瓶颈测度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关键技术... 构建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基本过程为基础的GERT网络模型,提出技术瓶颈测度系数,结合算例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探寻产业技术突破过程中的瓶颈节点所在;运用计算机仿真,测度瓶颈节点技术瓶颈测度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关键技术定位及突破等4个节点分别为各自阶段的瓶颈,针对瓶颈节点采取相应的技术创新管控措施可有效减小技术瓶颈测度系数直至稳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T网络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技术瓶颈测度系数 技术突破
下载PDF
多主体参与下中国光伏产业低端技术锁定突破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郭本海 李军强 张笑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8-27,共10页
针对中国光伏产业低端技术锁定现状,基于多主体参与的技术突破模式,分析参与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地方政府、光伏企业和学研机构突破低端技术锁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在模型求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典型情形分析演化稳定... 针对中国光伏产业低端技术锁定现状,基于多主体参与的技术突破模式,分析参与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地方政府、光伏企业和学研机构突破低端技术锁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在模型求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典型情形分析演化稳定策略的走向和收敛趋势。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上级政府奖励、外部性收益和科研经费无助于推动三方合作;第二,光伏企业扶持性补贴对三方合作的的影响呈现"倒U形",存在"补贴拐点";第三,增加对学研机构的扶持性投入无助于提升学研机构的合作意愿,而增加企业关联收益和学研机构的创新投入能够显著提高学研机构的合作意愿。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建立光伏产业递阶式补贴机制、培育行业典型及技术标杆企业、优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产业 演化博弈 低端技术锁定 技术突破
下载PDF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视角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创新》 2011年第6期49-54,127,共6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产业发展的重点,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取决于其所处的技术环境。因此,很有必要从突破性技术创新来分析我国拟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突破性技术创新 产业选择
下载PDF
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杜传忠 金华旺 金文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63-69,共7页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轮产业革命 突破性技术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能源回弹效应下高碳产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技术突变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济建 万安位 宋雅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0-69,共10页
考虑能源回弹效应下,分析高碳产业低碳技术突变技术门槛,发现技术碳减排存在由量变到质变的门槛效应,另外还发现能源回弹对门槛效应具有显著影响。运用Hansen门限面板模型、结合CD生产函数的能源回弹模型发现:①不考虑能源回弹效应,高... 考虑能源回弹效应下,分析高碳产业低碳技术突变技术门槛,发现技术碳减排存在由量变到质变的门槛效应,另外还发现能源回弹对门槛效应具有显著影响。运用Hansen门限面板模型、结合CD生产函数的能源回弹模型发现:①不考虑能源回弹效应,高碳产业低碳化过程中的技术突变存在两个门槛;②考虑能源回弹作用,将减少为一个门槛,并且将延长高碳产业完成低碳技术突变所需时间。因此,为加快高碳产业低碳技术突变,有效减少碳排放,一方面应缓解能源回弹效应的影响,对能源回弹效应较大的高碳产业采取实时监控,对能源回弹较小的高碳产业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方式监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相互配合,在高碳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控制能源回弹效应。另一方面,市场手段和政府职能双管齐下,协助企业低碳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优化税收结构,弥补低碳技术升级导致的负外部性,完善高碳产业转移或市场退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回弹 高碳产业 低碳技术突变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瓶颈及其破解 被引量:9
18
作者 余志刚 宫思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45,共9页
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是破解“卡脖子”难题、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战略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种业“双循环”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源头安全的重要手段。当前,实现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仍存在国内发展动力不... 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是破解“卡脖子”难题、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战略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种业“双循环”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源头安全的重要手段。当前,实现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仍存在国内发展动力不足与国际竞争压力并存的“双重瓶颈”,主要表现为种业源头存在“风险点”,种业研发体系存在“卡点”,种业公众认知存在“盲点”,种业政策存在“薄弱点”以及种业双循环贸易存在“隐患点”等五个方面。因此,新发展格局下要实现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夯实种业科技创新基础、完善种业研发体系、改善公众风险认知情况、建立完善的种业保障机制、健全种业市场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种业科技 自立自强 瓶颈制约 破解路径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下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技术共生与经济“脱虚向实”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晓华 景文治 张英慧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58,共15页
新时期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实体经济关键技术突破能否成为吸引资本回流,引导经济“脱虚向实”的重要抓手是关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金融加速器”且引入共生演化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人工智能要素的多层... 新时期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实体经济关键技术突破能否成为吸引资本回流,引导经济“脱虚向实”的重要抓手是关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金融加速器”且引入共生演化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人工智能要素的多层嵌套一般均衡模型,结合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以及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数据,对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关键技术突破在引导经济“脱虚向实”上的作用效果及产业链技术共生关系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无论是对于实体经济的智能化生产环节还是非智能化生产环节,相较于传统的通识技术研发,关键技术突破均能更好地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在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关键技术突破的同时,中长期内引导实体经济各部门形成互惠的共生关系是充分发挥关键技术突破在引导经济“脱虚向实”上重要作用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技术突破 “脱虚向实” 产业链技术共生 实体经济 智能化生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载PDF
我国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春 林美渟 《河南科学》 2023年第4期586-595,共10页
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存在结构性差异;②不同类型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 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存在结构性差异;②不同类型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效果不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突破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是数字经济无法通过提升渐进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③分地区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部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小.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突破性技术创新 渐进性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