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nozoic evolution of tectono-fluid and metallogenic process in Lanping Basin,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Constraints from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a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小明 宋友桂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4期395-400,共6页
Since the Mesozoic, abundant metal and salt deposits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Lanping Basin,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constituting a well-known hydrothermal ore belt in China. Most of the deposits are ... Since the Mesozoic, abundant metal and salt deposits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Lanping Basin,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constituting a well-known hydrothermal ore belt in China. Most of the deposits are meso-epithermal hydrothermal deposits.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deals with the mineralization ages of hydrothermal deposits in the Lanping Basin by using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method, and integrat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eposits and their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s, to give the preliminary viewpoints as follows: (1)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ages acquired range from 19.9 Ma to 52.8 Ma, much younger than those of their host strata, so they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mineralization ages, which represent the late mineralization period; (2)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ages tend to become younger from the west to the middle of the basin, indicating that the latest evolution of tectono-fluid and/or metallogenic processes of the middle basin ended later than that in the west; (3) in the Paleogene, most of the Cu deposits were form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sin; (4) the major metallogenic processes occur between the Paleogene and the Neogene, because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edges of the basin were subducted into and collided with its bilateral continental blocks, respectively, and the central fault was strongly activated, which led to the processes of large-scale ore-forming fluids, and their differentiation and transport because of the variation of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Having been squeezed and uplifted, the Lanping Basin became an intermontane basin that contains many kinds of fluid traps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e deposits (for example, Pb-Zn, Cu, Ag) of different scales in the middle of the basin. Simultaneously, the fluids with volatile elements such as Hg, Sb and As were transported upwards along the central fault system and diffused into its subordinate fractures, thus leading to the metallogenic processes of Hg, Sb and As in the eastern composite anticline of the Lanping Basin; (5) and later, these ore deposits experienced reformation and oxidization. To summarize,deep giant faults were active in the basin, and metallogenic processes were constrained by the evolution of tectono-fluids in the Lanping Basin. Simultaneously, the occurrence of the metallogenic processes made the nature of fluid and the structural environment change, which led to returning and recycling of the fluids. Multi-stage and zonational metallogenic processes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deposits in the Lanping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痕迹 时空框架 云南西部 矿化作用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及邻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地层格架与形成环境 被引量:29
2
作者 田树刚 李子舜 +2 位作者 王峻涛 詹立培 牛绍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54-1564,共11页
构造带内的地层建造和区域展布主要受大地构造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双重控制。突出构造地层学方法,进行综合地层学研究,重点地层剖面实测与修订前人资料相结合,在恢复大地构造演化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内蒙古东部及邻区石炭纪—... 构造带内的地层建造和区域展布主要受大地构造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双重控制。突出构造地层学方法,进行综合地层学研究,重点地层剖面实测与修订前人资料相结合,在恢复大地构造演化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内蒙古东部及邻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分区,并建立构造地层格架。2条构造线将研究区分隔成3个地层分区。西拉木伦河断裂南侧(华北地层分区)出露大陆边缘坳陷沉积和陆内裂陷槽充填,称为康保-赤峰地层小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至黑河一线北侧(兴安地层分区)属西伯利亚板块,呈现边缘坳陷沉积和裂陷槽充填的陆块南缘称东乌-龙江地层小区;而陆内坳陷沉积的北部范围称额尔古纳地层小区。2条构造线之间为板块增生带(内蒙草原地层分区),自然分隔成锡林郭勒地层小区、科尔沁地层小区和松-辽地层小区,发育多岛洋-海槽-残余海槽的复杂环境。通过论述各岩组划分、对比和沉积相归属,构造地层格架尽可能反映当时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沉积环境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区划 构造地层格架 石炭纪—二叠纪 内蒙古东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 被引量:32
3
作者 石开波 刘波 +2 位作者 姜伟民 罗清清 高孝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2-877,共16页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的深入研究是认识该期盆地构造属性、大陆裂谷形成演化及沉积充填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缘南华系-震旦系露头、盆地内部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前人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的深入研究是认识该期盆地构造属性、大陆裂谷形成演化及沉积充填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缘南华系-震旦系露头、盆地内部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前人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前南华纪南、北地块的拼合,形成统一的塔里木板块。南华纪—震旦纪,伴随着Rodinia超大陆的解体,塔里木盆地处于拉张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发育时期,并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1)南华纪早期裂陷发育阶段(760~700 Ma),在盆地西部形成阿瓦提裂陷,东部形成满加尔南、北两支裂陷,南部在麦盖提地区形成NW-SE向裂陷;(2)南华纪晚期—震旦纪早期"裂-拗"体系的转变阶段(660~600 Ma);(3)震旦纪晚期拗陷演化阶段(580~540 Ma)。盆地构造格局控制了古地理特征及沉积组合,南华纪以裂陷沉积为主,在强烈拉张作用下形成了碎屑岩-火山岩沉积组合。震旦纪以拗陷沉积为主,塔里木盆地具有"南隆北坳"的古地理特征,发育碎屑岩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3种类型沉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组合 构造-沉积格局 大陆裂谷 南华纪 震旦纪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06
4
作者 郑荣才 戴朝成 +3 位作者 朱如凯 翟文亮 高红灿 耿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4-495,共12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耦合关系分析,确定该盆地属于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具备以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由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渝东—川东南坳陷三个盆—山耦合次系统组成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 通过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耦合关系分析,确定该盆地属于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具备以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由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渝东—川东南坳陷三个盆—山耦合次系统组成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以盆缘地表及盆地内钻井剖面的须家河组和香溪群地层划分、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区域等时对比为依据,将须家河组划分为全盆地范围内可追踪对比的2个超长期(SLSC1—SLSC2)和5个长期(LSC1—LSC5)基准面旋回层序。以此为基础,选择各长期旋回层序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四川盆地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各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相带展布规律和沉降—沉积中心及其迁移方向,严格受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两造山带非同步的、但交替发育的逆冲推覆作用与"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控制,盆—山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造山带隆升蚀顶与盆地横向生长、沉降、充填的物质循环平衡过程。这一独具特色的构造—沉积格局始终控制着须家河组各超长期、长期旋回层序的沉积充填作用,古地理面貌、生储盖组合特征和围绕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油气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类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盆-山耦合 构造-沉积格局 层序-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断裂对层序构成样式的控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广增 王华 +3 位作者 孙志鹏 刘小龙 徐蒙 任金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8,共10页
综合利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并根据断层组合样式及活动速率分析,对陵水凹陷古近系开展同沉积断裂对层序构成样式的控制性研究。结果表明:陵水凹陷西部、中部及东部识别出非对称地堑型、对称地堑型、半地堑型3种构造地层格架;由于断层... 综合利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并根据断层组合样式及活动速率分析,对陵水凹陷古近系开展同沉积断裂对层序构成样式的控制性研究。结果表明:陵水凹陷西部、中部及东部识别出非对称地堑型、对称地堑型、半地堑型3种构造地层格架;由于断层活动性变化,陵水凹陷古近系发育上倾坡脚型断坡带、下倾坡脚型断坡带与弯折带3种构造古地貌背景,并分别控制3种沉积充填样式的发育;不同的沉积充填配置在不同的构造地层格架中组成了对储集体展布具有重要预测作用的层序构成样式,为深水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区 同沉积断层 层序构成样式 构造地层格架 坡折带
下载PDF
华南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及演化历史 被引量:7
6
作者 夏文臣 周杰 +2 位作者 袁伟 张素新 杨永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30,T001,共12页
在详细研究盆地中各类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演化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成因地层对比,建立了残留海湾—前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根据沉积体系的时空组合及其与相关等时性地层面的配置关系,划分出了3个构造沉积幕,每个构造沉积幕都是盆地基... 在详细研究盆地中各类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演化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成因地层对比,建立了残留海湾—前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根据沉积体系的时空组合及其与相关等时性地层面的配置关系,划分出了3个构造沉积幕,每个构造沉积幕都是盆地基底荷载挠曲变形至弹性回跳过程的沉积响应。海平面升降变化和盆内软沉积物压实沉降虽然不能触发和主控盆地基底的构造挠曲旋回,但对各构造沉积幕的地层构型和持续时间有重要影响。盆地基底荷载挠曲变形与海平面升降或压实沉降过程以不同方式叠加,产生各种类型的构造沉积幕,与前陆盆地共生的还有后陆盆地和残留的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成因 地层格架 晚三叠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早二叠世构造-沉积格局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关龙 王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8,共14页
准噶尔盆地下二叠统风城组为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对该时期沉积环境的认识存在海相与湖泊相的争议。根据研究区及邻区露头、地震、钻测井及岩心等资料,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的形成时期与盆内地质结构,恢复了盆地早二叠世构造-沉积... 准噶尔盆地下二叠统风城组为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对该时期沉积环境的认识存在海相与湖泊相的争议。根据研究区及邻区露头、地震、钻测井及岩心等资料,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的形成时期与盆内地质结构,恢复了盆地早二叠世构造-沉积格局,并分析了风城组的石油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纪末期,东博格达山与伊林黑比尔根山东缘分隔了准噶尔盆地与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由残留海闭塞形成了海迹湖。风城组沉积时期,盆地北部石西凹陷与石钱滩凹陷主要发育冲积扇;西北缘、中央坳陷与博格达地区为海迹湖沉积环境,继承了海洋的咸水环境与生物;受盆内凸起与水下低隆的控制,准噶尔盆地形成4个沉积中心,半深湖-深湖亚相在咸水环境下发育较好的烃源岩。准噶尔盆地腹部各凹陷与博格达山周缘下二叠统广泛分布,深埋藏条件下可能蕴含极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下一步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海迹湖 构造格局 沉积环境 博格达山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银额盆地查干凹陷构造-层序-沉积特征、盆地原型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国臣 焦大庆 +3 位作者 肖斌 陈明权 刘建军 王彦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5-316,共12页
通过对钻井、测井、三维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内蒙古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白垩系至新生界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4个构造层序、6个超层序和11个层序。根据等时层序格架下各层序单元内部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建立了不同级次构造成因层序... 通过对钻井、测井、三维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内蒙古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白垩系至新生界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4个构造层序、6个超层序和11个层序。根据等时层序格架下各层序单元内部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建立了不同级次构造成因层序的构造-层序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应力机制研究和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采用平衡剖面技术解析查干凹陷的构造-沉积史,将该凹陷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序列划分为4个一级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和若干二级、三级构造-沉积演化阶段,进而分析了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凹陷原型的性质及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查干凹陷 层序格架 沉积充填 构造-沉积演化 盆地原型
下载PDF
初论兰坪盆地构造流体与成矿作用的时空格架及可能的成矿模式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小明 胡宝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7-193,共7页
滇西兰坪盆地中新生代形成了丰富的金属与盐类矿床,是我国著名的热液矿床成矿带。成矿系统时─空结构的统一性是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前提和指导思想,综合分析兰坪盆地的成矿时代、矿床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 滇西兰坪盆地中新生代形成了丰富的金属与盐类矿床,是我国著名的热液矿床成矿带。成矿系统时─空结构的统一性是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前提和指导思想,综合分析兰坪盆地的成矿时代、矿床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盆地西缘出现以铜为主的成矿作用;兰坪盆地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早、晚第三纪期间,因盆地东、西部边界向两边地块的俯冲碰撞及中轴断裂带的强烈活动,导致盆地中央地带出现大规模成矿流体活动,成矿流体因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分异、运移,及盆地受挤压隆升,变成山间盆地,出现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流体圈闭,因而形成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矿床;同时,含有挥发性组分汞、锑、砷的流体从深部沿中轴断裂带上升向两侧的次级构造裂隙带扩散,导致盆地东部复式背斜带中出现锑、汞、砷的成矿作用;其后,矿床受到改造和氧化作用。盆地内发育深大断裂;兰坪盆地的成矿作用是在构造流体演化的制约下完成的,同时成矿作用的发生改变了流体的性质和构造环境,促使流体的再次循环,出现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分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 成矿作用 成矿时空格架 成矿模式 兰坪盆地 空间分布 成矿时代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潜山的三维地质结构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何登发 崔永谦 +3 位作者 单帅强 肖阳 张煜颖 张传宝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共24页
地质结构研究是开展盆地分析与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以古潜山油气田著称于世,潜山地质结构的精细研究是深化油气勘探、进一步获得油气发现的关键。本文基于对覆盖整个冀中坳陷的2D和3D高精度地震资料的系统解释及对... 地质结构研究是开展盆地分析与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以古潜山油气田著称于世,潜山地质结构的精细研究是深化油气勘探、进一步获得油气发现的关键。本文基于对覆盖整个冀中坳陷的2D和3D高精度地震资料的系统解释及对钻达潜山的数百口探井资料的综合整理与分析,开展了潜山地层与断裂系统的精细解析,整体揭示了潜山的三维地质结构。研究表明,冀中坳陷内发育长城系底、寒武系底、石炭系底、中生界底、古近系底和新近系底6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据此,在纵向上划分出7个构造层。冀中坳陷内切穿潜山顶面的断裂按其走向可以分为NE、NW和近EW向3组。其中,NE向断层最为发育,NW向断层多发育于坳陷中部偏东。以近EW向的徐水-安新断层和衡水断层为界,将冀中坳陷分为北、中、南3段,各段的构造样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潜山成因类型的角度出发,根据潜山的地层组成、构造演化、控山断层及潜山本身几何学特征等因素,在坳陷内划分出42个潜山构造带,并详细总结了重点潜山带的发育特征。前中生代的构造-沉积演化为潜山的发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早期的挤压事件对潜山地层有着明显的改造作用,晚侏罗世以来的多期伸展控制了坳陷内不同成因类型潜山的形成-调整一定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构造带 构造-地层层序 断裂系统 三维地质结构 冀中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地质结构特征 被引量:31
11
作者 何登发 周新源 +2 位作者 张朝军 杨文静 石昕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1期31-41,共11页
塔里木盆地现今的地质构造特征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复合与叠加的结果。在纵向上,为区域不整合面分隔;在横向上,为大型断裂带切割,因此,表现出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不均一特征。构造层序的叠置表现出... 塔里木盆地现今的地质构造特征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复合与叠加的结果。在纵向上,为区域不整合面分隔;在横向上,为大型断裂带切割,因此,表现出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不均一特征。构造层序的叠置表现出连续、间断或倒序特点,从而出现了新生代前陆坳陷与中生代断陷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坳陷与中生代断陷、古生代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的叠置,中生代边缘坳陷与早古生代边缘坳陷的叠置,中生代断陷在前陆冲断带后缘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坳陷与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的叠置,中新生代隆起与古生界克拉通内坳陷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冲断带与古生代大陆边缘的叠置等7种样式。沉积盆地的地质结构对盆地内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油气分布起制约作用。晚海西期与晚喜马拉雅期是塔里木盆地的关键成藏时期,相应的古隆起、古斜坡与前陆冲断带决定了油气聚集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 区域不整合面 断裂系统 地质结构 叠合盆地 油气聚集 油气分布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湘桂早海西期构造层序地层与板内构造运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明慧 《湖南地质》 1998年第1期14-18,共5页
该文在分析地层界面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湘桂地区早海西阶段的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并据此探讨了研究区早海西阶段的板内伸展裂陷活动及晚期的板内软碰撞以及软碰撞带对湘中同沉积外生矿产的控制意义。
关键词 早海西期 地层层序 板内构造运动 湘桂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构造沉积学特征及发育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宏语 李瑞磊 +1 位作者 朱建峰 张浩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27,共16页
梨树断陷是一个具有复杂构造沉积特征的箕状断陷湖盆,在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群中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大量的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构造解释与沉积学分析,揭示该区整个断陷过程中的构造与沉积特征,总结其演化规律,分析其控制因素,明... 梨树断陷是一个具有复杂构造沉积特征的箕状断陷湖盆,在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群中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大量的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构造解释与沉积学分析,揭示该区整个断陷过程中的构造与沉积特征,总结其演化规律,分析其控制因素,明确盆地的构造沉积学特征及演化机制;一方面为该区深层储层与圈闭预测研究提供地质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松辽盆地其他断陷的构造沉积学深入研究提供实例参考。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的左旋拉伸应力背景及数次挤压构造活动造就了该区断陷过程中发育了多个亚构造阶段,经历了由断陷初期的多个“小而陡”的次级小断陷,向强烈断陷期的一个“西断东超”统一箕状断陷湖盆,再向断陷晚期的“盆缓、域广”浅水湖盆的演化历程。在断陷期的不同阶段,不整合面类型多样、成因各异;初始裂陷阶段区域地层抬升与断块掀斜均有发生,造成不整合的多类型样式;强烈断陷期更多发育断块旋转、掀斜造成的角度不整合;而在断陷晚期,平行不整合占据了更大的不整合面积比例,体现了地层整体抬升与沉降的结果。盆地沉积充填经历了由湖-扇沉积体系向辫状河体系的演变过程;强烈断陷阶段的各层序呈现“低位域逐渐萎缩,高位域所占比例不断增大”的层序结构变化特征;裂陷晚期层序则以“横向连续、纵向加积”为主要层序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断陷 构造沉积学 盆地结构 不整合 沉积充填 层序地层结构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中非Muglad盆地Sufyan凹陷现今地层残余结构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彤飞 张光亚 +5 位作者 刘爱香 史艳丽 王敏 邹荃 许昕 杨志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5-1237,共13页
盆地(或凹陷)结构是由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决定的,因此分析恢复中非Muglad盆地Sufyan凹陷构造与沉积演化过程对于认识该凹陷现今残余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该凹陷现今结构特征描述、地层不整合面识别与剥蚀量恢复以及构造沉降... 盆地(或凹陷)结构是由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决定的,因此分析恢复中非Muglad盆地Sufyan凹陷构造与沉积演化过程对于认识该凹陷现今残余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该凹陷现今结构特征描述、地层不整合面识别与剥蚀量恢复以及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历史恢复,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对该凹陷现今结构几何学特征、运动学过程与动力学成因及控油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ufyan凹陷现今地层剖面主要由第一裂谷作用旋回的沉积构成。该旋回期地层约占凹陷现今沉积地层厚度的79%~81%。凹陷现今残余结构主要受三期裂谷作用差异演化控制,而受晚白垩世挤压剥蚀(厚度介于0~360m之间)的影响较小。造成凹陷三期裂谷旋回差异演化的主要原因是三期伸展应力来源、大小、方向的差异。诱发凹陷第一裂谷旋回期的应力主要来源于由中非剪切带的剪切应力转换的伸展应力。第二裂谷旋回期,中非剪切带运动方向由右旋逐渐转为左旋,造成该凹陷位置的伸展应力场减弱,并逐渐转为挤压状态,使得该演化阶段早期沉积的地层(Darfur群)后期发生反转剥蚀减薄。在该凹陷第三裂谷旋回期,东非裂谷成为非洲大陆新的构造活动区域。受此影响,中非剪切带活动逐渐停止,而红海裂谷张开产生伸展应力场与该凹陷长轴近平行,造成第三期断坳旋回在该凹陷几乎不发育,最终使该凹陷现今早断早衰型残余结构得以形成。该结构控油作用主要体现在主力成藏组合与油气优势运移方向方面。早衰型结构造成了Sufyan凹陷中组合和上组合成藏条件不佳,其下组合Abu Gabra(简称AG,下同)组自生自储自盖型成藏组合为该凹陷的主力成藏组合。挤压反转造成中部构造带形成构造高部位,成为了凹陷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指向,是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结构 构造演化 中非剪切带 Sufyan凹陷 Muglad盆地
下载PDF
渭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格局与油气成藏潜力初探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志武 周立发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8-714,共7页
从沉积格局演化、现今顶面构造特征以及油气成藏潜力等角度对渭河盆地新生界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经分析得知,新近纪上新世是渭河盆地最重要的发育时期;固始凹陷和西安凹陷是盆地新生界最具油气勘探前景的地区;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 从沉积格局演化、现今顶面构造特征以及油气成藏潜力等角度对渭河盆地新生界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经分析得知,新近纪上新世是渭河盆地最重要的发育时期;固始凹陷和西安凹陷是盆地新生界最具油气勘探前景的地区;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之间的泾阳地区可能发育有鼻隆圈闭;渭河盆地新近系张家坡组具有形成浅层生物气藏的极大潜力,并且具有可观的氦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新生代 构造-沉积格局 油气成藏潜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