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柄灵芝遗传多样性的SRAP、ITS、TEF1-α和LSU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谭秀梅 阿地力·沙塔尔 +4 位作者 朴春根 薛寒 郭民伟 汪来发 李永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67-2677,共11页
【目的】研究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45株无柄灵芝菌株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ITS、TEF1-α和LSU多基因分析及SRAP分子标记两种方法,对供试无柄灵芝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筛选出8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95条条带,其中... 【目的】研究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45株无柄灵芝菌株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ITS、TEF1-α和LSU多基因分析及SRAP分子标记两种方法,对供试无柄灵芝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筛选出8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95条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条带79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82.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在0.28-0.43,平均为0.38。ITS、TEF1-α和LSU多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地域的部分菌株聚在一起,亲缘关系较近,而地域相隔较远的部分菌株也聚在同一个进化支上,其亲缘关系也很近,这与SRAP聚类分析结果相吻合。【结论】无柄灵芝菌株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其遗传相似性与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ITS、TEF1-α、LSU基因及多基因分析更适合无柄灵芝分类鉴定,而SRAP分子标记更适合于无柄灵芝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柄灵芝 SRAP ITS tef1 LSU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种群鉴定及抗药性检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宏州 周晨 +5 位作者 庄义庆 姚克兵 杨红福 徐超 侯毅平 朱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62,共15页
由藤仓赤霉复合种Gibberella fujikuroi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恶苗病(rice bakanae disease)是严重危害水稻的种传病害。为探明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的种群结构及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现状,分别对2019年江苏省13个县(市)和... 由藤仓赤霉复合种Gibberella fujikuroi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恶苗病(rice bakanae disease)是严重危害水稻的种传病害。为探明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的种群结构及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现状,分别对2019年江苏省13个县(市)和2020年18个县(市)采集的恶苗病植株样本的123株和182株单孢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初步鉴定,并基于翻译延伸因子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序列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区分剂量法分别检测了菌株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收集的菌株均被鉴定为藤仓镰孢Fusarium fujikuroi、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和新知镰孢F.andiyazi,分别占比为87.80%、4.07%、5.69%、2.44%和90.11%、1.65%、2.75%、5.49%;基于TEF1-α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镰孢菌可清晰分为4个不同种群,菌株间具遗传多样性。2019年和2020年菌株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总抗性频率分别为67.48%、23.58%、9.76%和41.21%、43.96%、29.12%。依据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表现,可分为7种表现型,其中2019年和2020年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有抗性的菌株分别占4.07%和1.65%;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分别占28.46%和17.58%。江苏省恶苗病菌优势种为藤仓镰孢,病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抗性频率较高,对氰烯菌酯抗性已逐渐扩展。研究结果可为镰孢菌分类鉴定及水稻恶苗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镰孢菌 tef1 系统发育分析 抗药性
下载PDF
木霉属中国新记录种Trichoderma paratroviride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广志 张新建 +3 位作者 陈凯 吴晓青 李纪顺 杨合同 《山东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35-40,共6页
从山东保护地土壤中分离得到木霉菌Y15,结合ITS、tef1-α和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结果发现Y15菌株为近深绿木霉(Trichoderma paratroviride).该菌株在PDA上菌落稠密,老熟后毡状,灰绿色;分生孢子梗主轴长,着生短的二次分枝,再次分枝少,... 从山东保护地土壤中分离得到木霉菌Y15,结合ITS、tef1-α和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结果发现Y15菌株为近深绿木霉(Trichoderma paratroviride).该菌株在PDA上菌落稠密,老熟后毡状,灰绿色;分生孢子梗主轴长,着生短的二次分枝,再次分枝少,分枝成对或轮生.瓶梗通常2~4个轮状排列,烧瓶形或锥形,直或弯曲;分生孢子亚球形至卵圆形,绿色,光滑.tef1-α序列与近深绿木霉模式菌株S489和S385序列同源性高达99%,在系统进化树中与其亲缘关系也最近.该种在国内首次报道和描述,为木霉属中国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深绿木霉 ITS序列分析 tef1-α序列分析 中国新记录种
下载PDF
酿酒酵母人工杂合启动子与天然启动子活性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唐瑞琪 熊亮 +1 位作者 白凤武 赵心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系统地比较了人工启动子P_(aTEF1)与天然启动子PTEF1和PTDH3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差别,结果表明,人工启动子P_(aTEF1)的活性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高于天然启动子的活性,而与宿主、培养基以及细胞生长阶段有关。在3个宿主背景中,BY4741中P_... 系统地比较了人工启动子P_(aTEF1)与天然启动子PTEF1和PTDH3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差别,结果表明,人工启动子P_(aTEF1)的活性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高于天然启动子的活性,而与宿主、培养基以及细胞生长阶段有关。在3个宿主背景中,BY4741中P_(aTEF1)的活性最高,而LX03中最低。在YPD100中,人工启动子P_(aTEF1)活性分别为天然启动子PTEF1和PTDH3活性的1.4-4.6倍和0.9-2.0倍;而在YPE(5%和7%)中,P_(aTEF1)活性与PTEF1和PTDH3活性之比在0.7-1.3以及0.8-1.3之间。在YPE中培养时,P_(aTEF1)的活性为在YPD100中培养时的1.7-2.0倍,PTEF1和PTDH3的活性在YPE中为YPD100中培养时的2.7-7.1倍和1.3-3.4倍,启动子在YPE中的活性较YPD100中更高,但人工启动子的活性变化较天然启动子更小。此外,在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中,启动子活性从对数期早期到对数期中期和从对数期中期到稳定期的变化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人工杂合启动子 tef1启动子 宿主菌株 环境条件
下载PDF
一株生防真菌TRCC27001的鉴定及其抑菌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于地美 黄华毅 +2 位作者 梁小文 李肖宇 田呈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通过平皿对峙法测定了菌株TRCC27001对12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拮抗作用,以及不同胁迫条件对菌株TRCC27001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的方式,鉴定了菌株TRCC27001的种类.结果表明,菌株TRCC27001... 通过平皿对峙法测定了菌株TRCC27001对12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拮抗作用,以及不同胁迫条件对菌株TRCC27001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的方式,鉴定了菌株TRCC27001的种类.结果表明,菌株TRCC27001对12种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对黑腐皮壳菌和金黄壳囊孢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强,对峙培养96 h后相对抑菌率分别达到6.39±1.22和2.29±0.19.以金黄壳囊孢为指示菌,筛选出TRCC2700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其无菌发酵液的抑菌率达79.40%,且其无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不同胁迫条件(温度5~105℃,pH 2~12,紫外辐射时间0.5~2.0 h)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及Tef1-α序列,将菌株TRCC27001鉴定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是一株具有较高生防潜力的广谱性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真菌 发酵培养基 拮抗特性 ITS序列 tef1-α序列 绿木霉
下载PDF
茯苓太空诱变菌株生物特性与品质系统研究
6
作者 刘晓柳 钟灿 +6 位作者 谢景 侯凤飞 戴甲木 陈贵明 王先有 张水寒 金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0-49,共10页
茯苓是我国大宗药食两用资源,对搭载“神舟十号”太空诱变育种的太空10号茯苓菌株进行生物特性研究和品质评价,探讨其推广应用的可能性。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和大田栽培实验,对比菌株茯苓太空10号与湘靖28、5.78,研究其表观性状、显微结构... 茯苓是我国大宗药食两用资源,对搭载“神舟十号”太空诱变育种的太空10号茯苓菌株进行生物特性研究和品质评价,探讨其推广应用的可能性。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和大田栽培实验,对比菌株茯苓太空10号与湘靖28、5.78,研究其表观性状、显微结构、基因序列、拮抗反应、生长速度、结苓情况、生物转化率、薄层色谱和浸出物含量指标。结果显示,菌株太空10号菌丝细长,未见锁状联合,菌丝体外观均呈白色绒毛状,菌核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冷冻电镜扫描可见菌核呈柱状凸起的团块。太空10号与湘靖28和5.78的ITS、LSU、TEF1-α基因序列相似性达100%,进化树聚类为一支。太空10号与湘靖28拮抗较弱,与5.78拮抗明显。在20℃条件下,太空10号呈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大田栽培实验显示,太空10号的菌核生物转化率较优,鲜重转化率达23.25%,干重转化率达11.28%,且其薄层色谱和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研究表明经过诱变的菌株太空10号茯苓所属基源和菌核性状符合茯苓药材要求,生长情况良好,品质优良,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太空诱变 菌株生物学特征 品质评价 ITS、LSU、tef1-α序列 拮抗反应
下载PDF
非洲哈茨木霉LMNS-M9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藜麦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田淼 彭玉飞 +4 位作者 吕红 秦楠 任璐 殷辉 赵晓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8-3865,共18页
【背景】藜麦作为风靡全球的功能性食品,其种子内生非洲哈茨木霉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从藜麦种子中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分析其抑菌和促生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及ITS、tef1和rpb2基因序列等方法对筛选出的内生真菌进... 【背景】藜麦作为风靡全球的功能性食品,其种子内生非洲哈茨木霉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从藜麦种子中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分析其抑菌和促生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及ITS、tef1和rpb2基因序列等方法对筛选出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和平板倒扣等方法测定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利用盆栽试验测定内生菌株对藜麦生长的影响。【结果】综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菌株LMNS-M9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30℃、pH 5.0和镁离子适宜菌株LMNS-M9菌丝生长和产孢;葡萄糖、乳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适宜菌株LMNS-M9菌丝生长;葡萄糖、硝酸铵、磷酸氢二钾适宜菌株LMNS-M9产孢。菌株LMNS-M9对Botrytis cinerea、Ascochyta caulina、Fusarium citri、Alternaria alternata和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制率分别为12.53%、51.96%、52.38%、59.25%和62.04%,挥发物的抑制率分别为35.86%、61.54%、33.33%、41.95%和59.09%。菌株LMNS-M9可接触或缠绕病原菌(B.cinerea、A.caulina、F.citri、A.alternata)的菌丝,致使其断裂、消解。盆栽试验发现,菌株LMNS-M9可促进藜麦种子提前2 d萌发,并使幼苗根长、地下部鲜重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71.88%、104.66%和68.89%。【结论】从藜麦种子中分离的内生真菌鉴定为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能抑制5种病原菌,同时可促进藜麦出苗和根系生长,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内生真菌 病原菌 ITS、tef1和rpb2基因序列 抑制率 重寄生现象 固态发酵
原文传递
水稻恶苗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宏州 杨红福 +3 位作者 姚克兵 束兆林 周华飞 庄义庆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56-1366,共11页
为探明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种类以及9种药剂对各类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基于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TEF1-α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咯菌腈、氟啶胺和... 为探明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种类以及9种药剂对各类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基于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TEF1-α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咯菌腈、氟啶胺和噁霉灵对分离所得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水稻恶苗病病原菌为藤仓赤霉复合种(Gibberella fujikuroi species complex,GFSC)内的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拟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和F. andiyazi。多菌灵对层出镰孢菌、拟轮枝镰孢菌、F. andiyazi、敏感及抗性藤仓镰孢菌的EC_(50)均值分别为0.310、0.387、0.310、0.680和2.152μg/mL;咪鲜胺对上述镰孢菌的EC_(50)均值分别为0.010、0.043、0.017、0.038和0.110μg/mL;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咯菌腈、氟啶胺和噁霉灵对分离所得4种病原菌藤仓镰孢菌、层出镰孢菌、拟轮枝镰孢菌和F. andiyazi的EC_(50)均值分别为0.002~0.097、0.014~0.078、0.044~0.343、0.019~0.074、0.033~0.466、0.019~0.146和13.957~85.558μg/mL。4种病原菌个体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叶菌唑整体较为敏感,而对噁霉灵敏感性最低,但不同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规律却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病原鉴定 tef1 毒力测定
原文传递
木霉属5个中国新记录种及2种木霉在中国的新分布 被引量:18
9
作者 秦文韬 陈凯 庄文颖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4-1007,共14页
对来自北京、广东、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吉林、内蒙古、浙江的木霉属资源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了该属5个中国新记录种:桤木木霉Trichoderma alni,絮状木霉T.floccosum,近洋大戟草木霉T.parapiluliferum,普丽西拉木霉T.priscila... 对来自北京、广东、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吉林、内蒙古、浙江的木霉属资源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了该属5个中国新记录种:桤木木霉Trichoderma alni,絮状木霉T.floccosum,近洋大戟草木霉T.parapiluliferum,普丽西拉木霉T.priscilae和森吉木霉T.songyi,并提供了其宏观和微观特征的详细描述及图示。基于联合rpb2和tef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为确定上述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佐证。此外,表明近渐绿木霉T.paraviridescens和西蒙斯木霉T.simmonsii在我国广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座菌科 形态学 系统发育 rpb2 分类 tef1
原文传递
具有无色子囊孢子的木霉属两新种(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兆香 庄文颖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6-977,共12页
报道了采自我国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的木霉属Trichoderma两个新种。新种天堂寨木霉T.tiantangzhaiense位于Hypocreanum分支,子座黄褐色至淡褐色,平垫状至盘状,子囊孢子相对较小;新种余氏木霉T.yui与沃格玛木霉T.voglmayrii亲缘关系较近,... 报道了采自我国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的木霉属Trichoderma两个新种。新种天堂寨木霉T.tiantangzhaiense位于Hypocreanum分支,子座黄褐色至淡褐色,平垫状至盘状,子囊孢子相对较小;新种余氏木霉T.yui与沃格玛木霉T.voglmayrii亲缘关系较近,具有橙褐色至金棕色子座,褐色至红褐色孔口区和绿色分生孢子。本文提供了这两种木霉宏观和微观特征的详细描述及图示,并探讨了其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座菌目 形态学 系统发育 rpb2 tef1 分类学
原文传递
木霉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兆香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06-1415,共10页
报道了采自我国黑龙江、吉林及西藏的木霉属Trichoderma 3个中国新记录种:内生木霉Trichoderma endophyticum、意大利木霉T.italicum和酒色木霉T.vinosum。首次发现近深绿木霉T.paratroviride的有性阶段,提供了上述种的详细描述及宏观... 报道了采自我国黑龙江、吉林及西藏的木霉属Trichoderma 3个中国新记录种:内生木霉Trichoderma endophyticum、意大利木霉T.italicum和酒色木霉T.vinosum。首次发现近深绿木霉T.paratroviride的有性阶段,提供了上述种的详细描述及宏观和微观特征的图示,并探讨了其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系统发育 acl1 tef1 分类学
原文传递
木霉属2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瑞艳 刘志诚 陈捷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583,共8页
【目的】明确我国南部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株木霉菌的分类地位。【方法】采用PDAm培养基分离木霉菌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翻译延长因子1-alpha(Tef1-α)部分序列相似性分析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选取MEGA 4.0软... 【目的】明确我国南部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株木霉菌的分类地位。【方法】采用PDAm培养基分离木霉菌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翻译延长因子1-alpha(Tef1-α)部分序列相似性分析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选取MEGA 4.0软件用Bootstrap最大简约法、水平3、重复1 000次来构建ITS、Tef1-α序列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菌株CM01的ITS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Trichoderma intricatumstrain GJS 02-78 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在ITS序列系统进化树中与模式菌株T.intricatum GJS 02-78、Trichoderma atroviride DAOM 179514亲缘关系最近;其Tef1-α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Hypocrea intricate strain GJS 02-78 Tef1-α序列同源性高达99%,在Tef1-α序列系统进化树中与模式菌株H.intricata GJS 02-78亲缘关系最近;其形态描述和模式菌株一致。菌株SCGA5003的ITS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Trichoderma stromaticumstrain GJS 97-181 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在ITS序列系统进化树中与模式菌株T.stromaticum GJS 97-179、GJS 97-180、GJS 97-181、GJS 97-182、GJS 97-183亲缘关系最近;其Tef1-α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T.stromaticum strain GJS 97-183 Tef1-α序列同源性高达94%,在Tef1-α序列系统进化树中与模式菌株T.stromaticum CQSQ1032、GXNN7006亲缘关系最近;其形态描述和模式菌株一致。【结论】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判定菌株CM01为交织木霉(Trichoderma intricatum Samuels&Dodd/Hypocrea intricataSamuels et Dodd)、SCGA5003为子座木霉(Trichoderma stromaticum Samuels&Pardo-Schulth/Hypocrea stromatica Bezerra,Costa&Bastos),即发现木霉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织木霉 子座木霉 分生孢子 ITS序列分析 tef1-α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快速检测马铃薯干腐病病原接骨木镰孢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苗 叶文武 +2 位作者 王淑琛 冯慧 郑小波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0,共6页
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和灵敏的接骨木镰孢的检测技术。通过比对接骨木镰孢与其近源种之间的候选靶标序列,选取T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α... 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和灵敏的接骨木镰孢的检测技术。通过比对接骨木镰孢与其近源种之间的候选靶标序列,选取T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α,翻译延伸因子)基因作为靶标,设计并筛选出一套对该病原菌具有种特异性的LAMP引物,建立了检测接骨木镰孢的LAMP体系。该体系在反应前加入染料羟基萘酚蓝(hydroxynaphthol blue,HNB),经62℃恒温反应70 min之后,可根据肉眼观察到的反应物的颜色判定结果。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仅接骨木镰孢的DNA经检测后呈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其他供试菌株的DNA均呈紫色的阴性反应。该方法对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00 pg·μL^(-1)。在采自内蒙古和黑龙江的28份马铃薯干腐病疑似病害样本中,检测到14份阳性样品。该方法的建立为接骨木镰孢的检测及其所致病害的诊断提供了快捷准确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木镰孢 马铃薯干腐病 LAMP检测 tef1-α基因
原文传递
A multi-locus backbone tree for Pestalotiopsis, with a polyphasic characterization of 14 new species 被引量:18
14
作者 Sajeewa S.N.Maharachchikumbura Liang Dong Guo +8 位作者 Lei Cai Ekachai Chukeatirote Wen Ping Wu Xiang Sun Pedro W.Crous D.Jayarama Bhat Eric H.C.McKenzie Ali H.Bahkali Kevin D.Hyde 《Fungal Diversity》 SCIE 2012年第5期95-129,共35页
Pestalotiopsis is a taxonomically confused,pathogenic and chemically creative genus requiring a critical reexamination using a multi-gene phylogeny based on ex-type and ex-epitype cultures.In this study 40 isolates of... Pestalotiopsis is a taxonomically confused,pathogenic and chemically creative genus requiring a critical reexamination using a multi-gene phylogeny based on ex-type and ex-epitype cultures.In this study 40 isolates of Pestalotiopsis,comprised of 28 strains collected from living and dead plant material of various host plants from China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morphology and analysis of ITS,β–tubulin and tef1 gene sequence data.Based on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data we describe 14 new species(Pestalotiopsis asiatica,P.chinensis,P.chrysea,P.clavata,P.diversiseta,P.ellipsospora,P.inflexa,P.intermedia,P.linearis,P.rosea,P.saprophyta,P.umberspora,P.unicolor and P.verruculosa)and three species are epitypified(P.adusta,P.clavispora and P.foedans).Of the 10 gene regions(ACT,β-tubulin,CAL,GPDH,GS,ITS,LSU,RPB 1,SSU and tef1)utilized to resolve cryptic Pestalotiopsis species,ITS,β–tubulin and tef1 proved to be the better markers.The other gene regions were less useful due to poor success in PCR amplification and/or in their ability to resolve species boundaries.As a single gene tef1 met the requirements for an ideal candidate and functions well for species delimitation due to its better species resolution and PCR success.Althoughβ-tubulin showed fairly good differences among species,a combination of ITS,β-tubulin and tef1 gene data gave the best resolution as compared to single gene analysis.This work provides a backbone tree for 22 ex-type/epitypified species of Pestalotiopsis and can be used in future studies of the gen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TUBULIN EPITYPE ITS Phylogeny Saprobe tef1
原文传递
利用翻译延伸因子1-α启动子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L1蛋白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晓媚 姚宇峰 +5 位作者 黄惟巍 杨旭 孙文佳 刘存宝 龙琼 马雁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48-452,457,共6页
目的利用翻译延伸因子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启动子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 L1蛋白。方法从毕赤酵母GS115中扩增组成型TEF1-α启动子(PTEF1-α)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替换... 目的利用翻译延伸因子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启动子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 L1蛋白。方法从毕赤酵母GS115中扩增组成型TEF1-α启动子(PTEF1-α)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替换商业化表达质粒pPink-HC和pPink-LC的启动子PAOX1;在PTEF1-α下游分别克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和HPV 16 L1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TEF-GFP和pTEF-16 L1;将重组质粒电转化感受态毕赤酵母PichiaPink strain 1,培养不同时间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分别在YPD、YPG、YPM、YPSor培养基中培养pTEF-16 L1转化菌,检测菌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PV 16 L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质粒pTEF-GFP和pTEF-16 L1经双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表明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在不同培养时间PTEF1-α指导了GFP的成功表达,且表达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重组毕赤酵母在YPD和YPG培养基中生长迅速;4种培养基中均有HPV 16 L1蛋白的特异性表达,且在YPG和YPSor培养基中获得了HPV 16 L1蛋白较持续的表达。结论成功实现了组成型启动子PTEF1-α控制的HPV16 L1蛋白的表达,为HPV疫苗的低成本及方便生产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延伸因子1-α 启动子 毕赤酵母 绿色荧光蛋白 人乳头瘤病毒16 L1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