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介绍1例维得利珠单抗(VDZ)致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汇总分析该药相关肺毒性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药师角度出发,回顾性分析1例VDZ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目的介绍1例维得利珠单抗(VDZ)致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汇总分析该药相关肺毒性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药师角度出发,回顾性分析1例VDZ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VDZ相关肺毒性的病例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该患者在使用VDZ期间发生间质性肺炎,予抗菌药物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改善;停用VDZ并予甲泼尼龙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有改善但仍提示间质性肺炎。经Naranjo's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估并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判断,VDZ与间质性肺炎的关联性均为“很可能”。文献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29例患者(含本文报道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24±17.06)岁;肺毒性主要包括VDZ相关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肺肉芽肿或坏死性结节、间质性肺损伤等,多发生在用药后24周以内(58.62%),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绝大多数患者经停药和/或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好转或康复,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毒性为VDZ较罕见的不良反应,起病隐匿且症状无特异性。一旦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应早期判断、及时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等的中英文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维普医...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等的中英文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收集司美格鲁肽致ADR的病例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7例患者。17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8例,年龄25~80岁;8例患者合并应用2种及2种以上药物;8例患者以0.25 mg为起始剂量;大多ADR(94.12%)发生在用药后6个月内;16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11例患者未提及后续是否继续使用司美格鲁肽;9例患者进行了ADR相关性评价,断定为“肯定”“很可能”“可能”“有可能”的分别有1、3、1、4例。司美格鲁肽致ADR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最多(35.29%),其次为皮肤组织(29.41%);其中,急性胃扩张、重度肝损伤、结石性胆囊炎、大疱性类天疱疮、嗜酸性筋膜炎、急性肾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抑郁症、急性溶血性贫血均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结论司美格鲁肽所致ADR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以用药后6个月内发生为主,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组织等。临床使用时,应重点加强对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疾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人群的药学监护,出现相关ADR时应及时停药和/或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艾曲泊帕(Eltrombopag)在儿童患者中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特点和一般规律,为其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艾曲泊帕致儿童不良反应相...目的分析艾曲泊帕(Eltrombopag)在儿童患者中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特点和一般规律,为其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艾曲泊帕致儿童不良反应相关病例报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并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应用艾曲泊帕治疗的患儿共800例,ADR共计246例,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绝大多数ADR为轻症,可自行缓解,或经减停药、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儿童群体应用艾曲泊帕整体耐受性良好,但仍需加强监测,保障用药安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儿童使用左乙拉西坦(LEV)的安全性,分析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LEV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儿童使用LEV致ADR的文献...目的:探讨儿童使用左乙拉西坦(LEV)的安全性,分析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LEV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儿童使用LEV致ADR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提取患儿临床用药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2篇,其中中文2篇,英文30篇。涉及39例患儿,以8~10岁(28.21%)最多,ADR多发生于用药后>3~30 d(53.85%),主要累及精神系统(27.59%)包括幻觉、自残行为、强迫症等临床表现,神经系统(24.14%)包括肌阵挛发作、头痛、局灶性癫痫等临床表现和消化系统(17.24%)包括呕吐、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等临床表现。ADR发生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LEV是一种有效的一线抗癫痫药物,尽管存在ADR发生风险,但在密切监测和个体化用药指导下,可控制风险,提高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依那西普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8—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关于依那西普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个案报道204篇,不...目的:分析依那西普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8—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关于依那西普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个案报道204篇,不良反应最易发生时间为用药1年以上,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最常累及皮肤、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多数患者支持治疗后好转,8例死亡。结论:依那西普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长,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多数患者对症治疗后好转/治愈,少数严重不良反应可致患者死亡,应提高警惕,及时监测,积极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马来酸阿法替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5月,收集马来酸阿法替尼致不良反应文献的...目的分析马来酸阿法替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5月,收集马来酸阿法替尼致不良反应文献的个案报道和病例系列报道,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共纳入文献21篇,合计23例患者,共涉及25种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者发生2种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为32~83岁,其中≥61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56.52%);其中男11例(47.83%),女12例(52.17%);患者主要来源于亚洲国家和地区(19例,82.61%);用药1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13例,52.00%);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11例,44.00%)最为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7例,28.00%)、消化系统(5例,20.00%)、心血管系统(1例,4.00%)、眼(1例,4.00%)。23例患者中,13例患者停药,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停药,自然好转;2例患者未停用药物,其中1例患者因可耐受该不良反应未行特殊处理,另1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停药,经对症治疗后死亡;2例患者未提及是否停用药物,其中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另1例经对症治疗后死亡;1例患者出现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未停用药物,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然后又出现胃肠道出血,停药并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停药,但未提及治疗及转归。结论61岁及以上患者使用阿法替尼后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并且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1月内。阿法替尼致不良反应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为主,临床中应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靶向抗肿瘤口服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特点和数量,挖掘其ADR可疑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对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到的141例靶向抗肿瘤药所致ADR报告中的患...目的研究靶向抗肿瘤口服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特点和数量,挖掘其ADR可疑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对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到的141例靶向抗肿瘤药所致ADR报告中的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ADR严重程度及转归、ADR累及系统-器官、ADR临床表现及发生例次等进行分析,并运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挖掘ADR信号。结果141例中共涉及23个药品,共发生164例次ADR,累及13个系统-器官。发生例次排名前3位的ADR为皮疹(28例次,17.07%)、高血压(16例次,9.76%)、腹泻(14例次,8.54%)。共挖掘到8个药物的13个可疑ADR信号。其中安罗替尼的可疑信号为3个:高血压、口腔溃疡、手足综合征;阿帕替尼的可疑信号为3个: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奥希替尼的可疑信号为2个:皮疹、腹泻;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吉非替尼和伊马替尼的可疑信号均为1个:皮疹;瑞戈非尼的可疑信号为1个:腹泻。结论在患者使用靶向抗肿瘤口服药期间,应重点监护老年人群等特殊群体;重点关注首次用药1个月内的患者;重点监测皮疹、高血压、腹泻、手足综合征、口腔溃疡、蛋白尿等ADR并做好防治工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介绍1例维得利珠单抗(VDZ)致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汇总分析该药相关肺毒性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药师角度出发,回顾性分析1例VDZ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VDZ相关肺毒性的病例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该患者在使用VDZ期间发生间质性肺炎,予抗菌药物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改善;停用VDZ并予甲泼尼龙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有改善但仍提示间质性肺炎。经Naranjo's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估并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判断,VDZ与间质性肺炎的关联性均为“很可能”。文献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29例患者(含本文报道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24±17.06)岁;肺毒性主要包括VDZ相关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肺肉芽肿或坏死性结节、间质性肺损伤等,多发生在用药后24周以内(58.62%),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绝大多数患者经停药和/或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好转或康复,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毒性为VDZ较罕见的不良反应,起病隐匿且症状无特异性。一旦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应早期判断、及时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文摘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等的中英文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收集司美格鲁肽致ADR的病例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7例患者。17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8例,年龄25~80岁;8例患者合并应用2种及2种以上药物;8例患者以0.25 mg为起始剂量;大多ADR(94.12%)发生在用药后6个月内;16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11例患者未提及后续是否继续使用司美格鲁肽;9例患者进行了ADR相关性评价,断定为“肯定”“很可能”“可能”“有可能”的分别有1、3、1、4例。司美格鲁肽致ADR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最多(35.29%),其次为皮肤组织(29.41%);其中,急性胃扩张、重度肝损伤、结石性胆囊炎、大疱性类天疱疮、嗜酸性筋膜炎、急性肾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抑郁症、急性溶血性贫血均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结论司美格鲁肽所致ADR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以用药后6个月内发生为主,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组织等。临床使用时,应重点加强对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疾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人群的药学监护,出现相关ADR时应及时停药和/或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文摘目的分析艾曲泊帕(Eltrombopag)在儿童患者中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特点和一般规律,为其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艾曲泊帕致儿童不良反应相关病例报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并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应用艾曲泊帕治疗的患儿共800例,ADR共计246例,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绝大多数ADR为轻症,可自行缓解,或经减停药、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儿童群体应用艾曲泊帕整体耐受性良好,但仍需加强监测,保障用药安全。
文摘目的:探讨儿童使用左乙拉西坦(LEV)的安全性,分析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LEV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儿童使用LEV致ADR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提取患儿临床用药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2篇,其中中文2篇,英文30篇。涉及39例患儿,以8~10岁(28.21%)最多,ADR多发生于用药后>3~30 d(53.85%),主要累及精神系统(27.59%)包括幻觉、自残行为、强迫症等临床表现,神经系统(24.14%)包括肌阵挛发作、头痛、局灶性癫痫等临床表现和消化系统(17.24%)包括呕吐、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等临床表现。ADR发生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LEV是一种有效的一线抗癫痫药物,尽管存在ADR发生风险,但在密切监测和个体化用药指导下,可控制风险,提高难治性癫痫的疗效。
文摘目的:分析依那西普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8—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关于依那西普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个案报道204篇,不良反应最易发生时间为用药1年以上,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最常累及皮肤、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多数患者支持治疗后好转,8例死亡。结论:依那西普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长,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多数患者对症治疗后好转/治愈,少数严重不良反应可致患者死亡,应提高警惕,及时监测,积极治疗。
文摘目的分析马来酸阿法替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5月,收集马来酸阿法替尼致不良反应文献的个案报道和病例系列报道,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共纳入文献21篇,合计23例患者,共涉及25种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者发生2种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为32~83岁,其中≥61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56.52%);其中男11例(47.83%),女12例(52.17%);患者主要来源于亚洲国家和地区(19例,82.61%);用药1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13例,52.00%);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11例,44.00%)最为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7例,28.00%)、消化系统(5例,20.00%)、心血管系统(1例,4.00%)、眼(1例,4.00%)。23例患者中,13例患者停药,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停药,自然好转;2例患者未停用药物,其中1例患者因可耐受该不良反应未行特殊处理,另1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停药,经对症治疗后死亡;2例患者未提及是否停用药物,其中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另1例经对症治疗后死亡;1例患者出现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未停用药物,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然后又出现胃肠道出血,停药并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停药,但未提及治疗及转归。结论61岁及以上患者使用阿法替尼后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并且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1月内。阿法替尼致不良反应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为主,临床中应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文摘目的研究靶向抗肿瘤口服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特点和数量,挖掘其ADR可疑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对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到的141例靶向抗肿瘤药所致ADR报告中的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ADR严重程度及转归、ADR累及系统-器官、ADR临床表现及发生例次等进行分析,并运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挖掘ADR信号。结果141例中共涉及23个药品,共发生164例次ADR,累及13个系统-器官。发生例次排名前3位的ADR为皮疹(28例次,17.07%)、高血压(16例次,9.76%)、腹泻(14例次,8.54%)。共挖掘到8个药物的13个可疑ADR信号。其中安罗替尼的可疑信号为3个:高血压、口腔溃疡、手足综合征;阿帕替尼的可疑信号为3个: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奥希替尼的可疑信号为2个:皮疹、腹泻;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吉非替尼和伊马替尼的可疑信号均为1个:皮疹;瑞戈非尼的可疑信号为1个:腹泻。结论在患者使用靶向抗肿瘤口服药期间,应重点监护老年人群等特殊群体;重点关注首次用药1个月内的患者;重点监测皮疹、高血压、腹泻、手足综合征、口腔溃疡、蛋白尿等ADR并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