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High Day and Low Night Temperature on Pollen Production, Pollen Germination and Postharvest Quality of Tomatoes 被引量:2
1
作者 B.Khanal A.Suthaparan +3 位作者 A.B.Hückstadt A.B.Wold Leiv Mortensen H.R.Gislerod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7期19-25,共7页
Temperature integration where high day temperatures are compensated by lower night temperatures is one strategy that can be used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n greenhouses. Crop tolerance to temperature variation is ... Temperature integration where high day temperatures are compensated by lower night temperatures is one strategy that can be used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n greenhouses. Crop tolerance to temperature vari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using such a strategy.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tomatoes cvs, Capricia, Mecano and Cederico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ay/night temperature regimes (24/17, 27/14 and 30/11℃) where the same mean temperature was maintained for the production and germination of pollen. In addition, fruit quality as determined by fruit firmness, dry matter content, soluble solids, titratable acids, and pH was examined at harvest and after seven and 14 days of storage. The 30/11℃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ollen production and germination compared to the 24/17℃ treatment, while the 27/14℃ treatment was generally in between the other two treatments. Fruits grown at the 27/14℃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firmer, while fruits grown at 24/17℃ had higher dry matter content, soluble solids, and titratable acids compared to the other treatme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ivars with respect to firmness, dry matter, titratable acidity, and pH. The quality of the fruits changed during storage, but the storability of the tomatoes was not affected by preharvest temperature treatments. The overall conclusion was that the 27/14℃ treatment was superior to the other two temperature treat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studied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ily Mean temperature day temperature(DT) night temperature(NT) POLLEN temperature integration Dry Matter pH Titratable Acids Soluble Solids POSTHARVEST TOMATO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Low Night and High Day Temperatures on Photosynthesis in Tomato
2
作者 Arne B.Hückstadt A.Suthaparan +1 位作者 L.M.Mortensen H.R.Gislerod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12期2323-2331,共9页
If low night temperatures can be combined with high day temperatures, providing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for plants, a significant energy saving can be achieved in greenhouses. Lowering the night temperature from 18&... If low night temperatures can be combined with high day temperatures, providing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for plants, a significant energy saving can be achieved in greenhouses. Lowering the night temperature from 18°C to 10°C-11°C for 8 h had no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O2 exchange rate (CER) during the following light period in tomato. This was found both in plants grown in artificial light on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daylight. Allowing the temperature to increase from 20°C to about 40°C, in parallel with an increasing solar photon flux density (PFD) from 0 up to about 800 μmol·m-2·s-1 in the greenhouse during summer,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CER when the CO2 concentration was maintained at 900 μmol·mol-1. At 400 μmol·mol-1 CO2, maximum CER was reached at about 600 μmol·m-2·s-1 PFD combined with a temperature of 32°C, and leveled out with a further increase in PFD and temperature. Maximum CER at high CO2 concentration was around 100% higher than at low CO2 level. Under early autumn conditions, CER increased up to about 500 μmol·m-2·s-1 PFD/32°C at low CO2 and up to about 600 μmol·m-2·s-1 PFD/35°C at high CO2. An elevated CO2 level doubled the CER in this experiment as well. Measurement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showed no effect of low night temperature, high day temperature or CO2 concentration on the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nthesis, indicating that no treatment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night temperatures may be combined with very high day temperatures without any loss of daily photosynthesis particularly in a CO2 enriched atmosphere. If this can be combined with normal plant development and no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yield, significant energy savings can be achieved in greenho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Exchange Rate(CER)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O2 Concentration day temperature night temperature Photon Flux Density(PFD) Solanum lycopersicon L.
下载PDF
昼夜温差对茶鲜叶挥发性及非挥发性品质成分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陈林怡 郭豪 +5 位作者 陈红梅 张哿烨 廖露露 周婉婷 张梦雪 易志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3-803,共11页
茶叶品质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生长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昼夜温差的变化影响茶树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进而影响茶叶品质。本研究选取福云六号茶树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0、5、10、15℃4个昼夜温差(DIF)处理,通过模拟DIF变化来探... 茶叶品质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生长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昼夜温差的变化影响茶树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进而影响茶叶品质。本研究选取福云六号茶树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0、5、10、15℃4个昼夜温差(DIF)处理,通过模拟DIF变化来探究其对茶树光合作用与茶鲜叶挥发性及非挥发性品质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DIF增大,茶树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显著增大(P<0.05)。DIF增大显著增加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Chl(a+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并且在DIF为10℃时含量达到最大。DIF变化对茶鲜叶挥发性组分和主要组分的相对含量均有影响,茶鲜叶挥发性成分中醇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最大。DIF增大提高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并且茶鲜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与主要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随DIF变化有所差异,其中正己醛的相对含量随DIF的增大而增加,DIF为15℃时其相对含量最高,为39.94%,青叶醇的相对含量则随DIF的增大而降低。DIF的变化显著影响β-葡萄糖苷酶、β-樱草糖苷酶和脂氧合酶活性,其中β-葡萄糖苷酶、β-樱草糖苷酶活性随DIF的增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DIF为5℃时达到最大,而脂氧合酶活性则相反。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随DIF的增大显著增加,DIF为15℃时其含量分别是DIF为0℃时的2.44倍和2.55倍;总黄酮含量与酚氨比则随DIF的增大显著降低(P<0.05),在DIF为15℃时均达到最低,分别为2.84%和3.24。茶鲜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P_(n)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酚氨比与P_(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本研究发现DIF增大可明显影响茶鲜叶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提高茶叶滋味品质,研究结论可为茶园选址和茶树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昼夜温差 茶叶香气 茶叶滋味 生理指标
下载PDF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alli of <i>Swertia mussotii</i>, an Endangered Medicinal Herb 被引量:2
4
作者 Tao He Jing Xu +1 位作者 Lina Yang Haitao Wang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7期904-908,共5页
Swertia mussotii Franch is an endangered medicinal plan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ts regeneration from callus culture is very difficult. In this study,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lant regeneration was developed fr... Swertia mussotii Franch is an endangered medicinal plan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ts regeneration from callus culture is very difficult. In this study,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lant regeneration was developed from its calli. The calli derived from young stem explants of S. mussotii were cultured at two types of temperature treatments to test their efficiency of shoot regeneration. When the calli were cultured at variable temperature (VT, 20℃ during the day and 10℃ at night) treatment, the adventitious shoots were formed at each combination tested. However, that did not occur when the calli were cultured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CT, 25℃) treatment. The best response (53.7%) of plantlet regeneration was obtained on Murashige and Skoog (MS) medium containing 3 mg·l-1 6-benzylaminopurine with 0.5 mg·l-1 α-naphthaleneacetic acid in the VT treatment. The regenerated plantlets were rooted on half-strength MS medium without growth regulators. They flowered in the following subcul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eatment of day-nigh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a critical factor to callus differentiation in S. mussotii. This protocol can be used for conservation as well as mass propagation of this medicinal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RTIA mussotii Medicinal PLANT Callus induction PLANT Regeneration day-nigh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下载PDF
大温差循环下桥梁隔震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劣化及其隔震效果研究
5
作者 赵爱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2,8,共9页
根据加速温差循环理论,简化了温度循环模型,以国内某大温差地区为典型气候案例进行分析,精确计算了加速循环试验方案的加速效率。以天然橡胶支座LNR500-II、铅芯橡胶支座LRB500-II、高阻尼橡胶支座HDR(I)-D420×187为研究对象开展... 根据加速温差循环理论,简化了温度循环模型,以国内某大温差地区为典型气候案例进行分析,精确计算了加速循环试验方案的加速效率。以天然橡胶支座LNR500-II、铅芯橡胶支座LRB500-II、高阻尼橡胶支座HDR(I)-D420×187为研究对象开展试验室模拟温差循环试验,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试验前后的橡胶支座用于某连续梁桥建模,结果表明其减隔震性能也随支座劣化发生改变。对3种橡胶支座的试验以及市级建模分析分析表明,天然橡胶支座对力学性能变化幅度较小;铅芯橡胶支座表现出竖向压缩刚度、等效水平刚度降低,支座耗能能力变差的规律;高阻尼橡胶支座则表现出竖向压缩刚度、等效水平刚度升高,支座耗能能力变差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隔震支座 昼夜大温差循环 桥梁减隔震性能 支座劣化
下载PDF
昼夜温差较大地区预制梁混凝土强度增长特征的研究
6
作者 贺耀伟 胡文斌 +2 位作者 徐子涵 刘峰 杜世彪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23年第4期57-60,共4页
为了研究干旱少雨且昼夜温差较大的河西地区预制梁混凝土强度增长特征,通过现场试验对39片不同结构形式的预制梁混凝土强度进行了实测。对该地区6-8月份环境气温、湿度、昼夜温差等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不同龄期的不同结构形... 为了研究干旱少雨且昼夜温差较大的河西地区预制梁混凝土强度增长特征,通过现场试验对39片不同结构形式的预制梁混凝土强度进行了实测。对该地区6-8月份环境气温、湿度、昼夜温差等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不同龄期的不同结构形式预制梁混凝土强度增长特征,得出T梁混凝土强度增长远低于箱梁,14 d混凝土龄期的箱梁能够达到设计强度而T梁只能达到设计强度90%的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项目预制梁养护方式的选择、预制梁安装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梁 混凝土强度 昼夜温差 河西地区 混凝土龄期
下载PDF
不同间歇期下昼夜温差及仓面保温对拱坝的影响
7
作者 徐晓 朱昆 +3 位作者 韩申秋 岳加利 厉杨 吴建明 《浙江水利科技》 2023年第6期78-83,87,共7页
拱坝浇筑过程中,间歇期控制十分重要,在不影响施工进度情况下,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浇筑间歇期,提升拱坝安全性,是必须重视的问题。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在不同浇筑间歇期发生昼夜温差时拱坝仓面的应力变化过程,借助天气预测及时做... 拱坝浇筑过程中,间歇期控制十分重要,在不影响施工进度情况下,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浇筑间歇期,提升拱坝安全性,是必须重视的问题。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在不同浇筑间歇期发生昼夜温差时拱坝仓面的应力变化过程,借助天气预测及时做好仓面保温措施,有效减小拱坝仓面开裂风险。模拟结合西南地区拱坝施工经验,选取7 d、14 d、21 d、28 d四种间歇期。结果显示,仓面不保温时,若昼夜温差低于6℃,则间歇期对仓面影响较小;若昼夜温差到达6℃,则14 d及以上间歇期存在一定开裂风险;若温度骤降到达10℃,所有仓都存在开裂风险,14 d以上间歇期开裂风险极高。仓面保温时,间歇期低于28 d,昼夜温差10℃以内,仓面开裂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 浇筑间歇期 昼夜温差 仓面开裂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 被引量:31
8
作者 赵亮 古松 +3 位作者 周华坤 徐世晓 赵新全 李英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4-554,共11页
了解三江源人工草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NEE)的季节变化规律和主要生物因子及环境因子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生态价值、功能,以及对三江源区的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了解三江源人工草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NEE)的季节变化规律和主要生物因子及环境因子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生态价值、功能,以及对三江源区的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05年9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对位于青海腹地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人工草地的NEE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观测,阐明NEE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日最大吸收量为2.38gC·m^-2·d^-1,出现在7月30日。日间最大吸收率和最大排放率都出现在8月,分别为-6.82和2.95μmol CO2·m-2·s^-1。在生长季,白天的NEE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变化控制,同时又与叶面积指数和群落多样性交互作用,共同调节光合速率和光合效率的强度。最大光合同化速率为2.46~10.39μmolCO2·m-2·s-1,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为0.013~0.070μmolCO2·μmol-1PAR。在碳交换日过程中,NEE并不完全随着PAR的增加而增大,当PAR超过某一值(〉1200μmol·m-2·s-1)时,NEE随PAR的增加而降低。受温度的影响,生长季的生态系统的呼吸商Q10(1.8)小于非生长季节的(2.6)。生态系统呼吸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叶面积指数的显著影响。生长季昼夜温差大并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碳获取。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较强的碳汇,为-49.35gC·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生态系统 CO2通量 昼夜温差
下载PDF
低夜温后不同光强对榕树叶片PSII功能和光能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文海 肖宜安 +1 位作者 喻景权 黄黎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研究了自然低夜温后全光照与遮荫对榕树叶片PSII功能及光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夜温后全光照条件下叶片吸收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部分减少,而热耗散部分和反应中心过剩光能则增加,从而导致了PSII功能的下降,遮荫条件下光能分配于光... 研究了自然低夜温后全光照与遮荫对榕树叶片PSII功能及光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夜温后全光照条件下叶片吸收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部分减少,而热耗散部分和反应中心过剩光能则增加,从而导致了PSII功能的下降,遮荫条件下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的程度增加,虽然用于热耗散的比例下降了,但反应中心过剩光能相对较少,从而有利于PSII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Ⅱ功能 光能分配 叶片 夜温 榕树 光化学反应 光强 反应中心 光照条件 遮荫条件 热耗散 全光照 部分和 过剩 下降
下载PDF
昼夜温差对番茄幼苗光合特性和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毛丽萍 李亚灵 +2 位作者 赵军良 张剑国 巫东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昼夜温差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试验利用微电脑人工气候箱,在昼夜平均温度20℃的情况下,研究了昼/夜为20℃/20℃、23℃/17℃、26℃/14℃这3个不同温差(0,6,12℃)对番茄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深入了解昼夜温差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试验利用微电脑人工气候箱,在昼夜平均温度20℃的情况下,研究了昼/夜为20℃/20℃、23℃/17℃、26℃/14℃这3个不同温差(0,6,12℃)对番茄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26℃/14℃处理比20℃/20℃处理可增加番茄幼苗单叶面积30.3%~47.1%,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87.5%~126.6%,增加番茄幼苗干物质48.8%~55.7%;同时,显著增加了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显著降低了胞间CO2浓度;23℃/17℃处理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物质积累。昼夜平均温度20℃时,适当加大昼夜温差,能显著降低光合作用的非气孔因素限制,促进光合作用;并能增加单叶面积和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增加番茄幼苗的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温差 番茄幼苗 光合特性 物质积累
下载PDF
昼夜温差对文心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卫杰 郭子霞 +1 位作者 王政 何松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7-141,共5页
以文心兰‘柠檬黄’试管苗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昼夜温差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昼夜温差3℃处理下文心兰试管苗的株高、叶长、总鲜重、地上部鲜重、总干重、地上部干重均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性显著。昼夜温差12℃时文心兰试管... 以文心兰‘柠檬黄’试管苗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昼夜温差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昼夜温差3℃处理下文心兰试管苗的株高、叶长、总鲜重、地上部鲜重、总干重、地上部干重均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性显著。昼夜温差12℃时文心兰试管苗根数、最大根长、地下部鲜重及干重最大,且在此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也达到最大值。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干物率均随着昼夜温差的不断增大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且在昼夜温差15℃时达到最大值。综上分析,在昼夜温差3℃时最有利于促进文心兰试管苗的形态生长,昼夜温差12℃时最有利于根部的生长,昼夜温差15℃时最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叶绿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温差 文心兰 试管苗
下载PDF
昼夜温差对小麦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姝 张树源 沈允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3-337,共5页
在严格控制光照(350μmol photons m ~2s^1)和空气相对湿度(75%)的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青海高原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条件(25℃/10℃,昼/夜),以无昼夜温差的环境条件(25℃/25℃,昼/夜)为对照,对不同环境条件下选育的青海高原338和上海沪麦... 在严格控制光照(350μmol photons m ~2s^1)和空气相对湿度(75%)的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青海高原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条件(25℃/10℃,昼/夜),以无昼夜温差的环境条件(25℃/25℃,昼/夜)为对照,对不同环境条件下选育的青海高原338和上海沪麦5号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的形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5℃昼夜温差处理较对照条件下生长的小麦表现较好,总叶面积增加,生育期和叶片寿命延长,植株总干重和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显著高于无昼夜温差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因此,较大的昼夜温差环境条件是青海高原小麦易于高产的重要原因。 从品种看,青海的高原338在15℃昼夜温差处理下生长表现显著优于上海的沪麦5号。而在无昼夜温差条件下,两个品种的生长情况正好相反。由此可以看出,培育适合当地昼夜温差环境因素的品种也是小麦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温差 小麦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相变墙蓄冷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冯国会 曹广宇 +2 位作者 于瑾 陈旭东 胡艳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把相变储能技术应用在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地区,使相变墙夜间通过通风蓄冷,调节室内温度.方法从降低建筑能耗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角度出发,选取癸酸(CA)、月桂酸(LA)两种有机混合物作为相变材料,将建筑材料浸入有机相变材料中制成一种... 目的把相变储能技术应用在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地区,使相变墙夜间通过通风蓄冷,调节室内温度.方法从降低建筑能耗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角度出发,选取癸酸(CA)、月桂酸(LA)两种有机混合物作为相变材料,将建筑材料浸入有机相变材料中制成一种新型复合储能构件.对气象数据以及相变材料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测试.结果通过测试可知选取的有机混合物的相变温度为18.491~24.262℃,符合室内舒适温度范围.通过对气象数据以及对相变材料的实验测试分析可知,昼夜温差较大地区夏季可以应用相变储能墙板实现夜间通风蓄冷,白天吸收室内多余的热量,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室内的舒适性.结论相变墙板的应用使室内和室外之间的热流波动幅度减弱,外扰作用时间被延迟,从而可以降低建筑物供暖、空调系统的设计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 昼夜温差 通风蓄冷 空调负荷 建筑能耗
下载PDF
水稻淀粉合成对夜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玉屏 王军可 +8 位作者 王亚梁 陈燕华 朱德峰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刘小军 朱艳 曹卫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5-538,共14页
【目的】探究夜温变化对水稻淀粉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方法】以优质软米浙禾香2号为材料,在灌浆初期设置31℃/20℃(LT)、31℃/24℃(NT)、31℃/28℃(HT)3个夜间温度模式,测定其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及合成关键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 【目的】探究夜温变化对水稻淀粉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方法】以优质软米浙禾香2号为材料,在灌浆初期设置31℃/20℃(LT)、31℃/24℃(NT)、31℃/28℃(HT)3个夜间温度模式,测定其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及合成关键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1)与NT相比,LT和HT处理显著降低粒重和淀粉积累,降低糊化温度和胶稠度,并影响支链淀粉链长,降低支链淀粉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HT的影响要大于LT;2)LT和HT处理对白天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籽粒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抑制蔗糖转运基因Os SUT1、Os SUT2和Os SUT4在夜间和白天表达;3)LT和HT处理降低夜间和白天蔗糖水解相关酶活性,增加淀粉水解酶活性,导致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籽粒中糖利用受阻;4)与NT相比,LT和HT处理下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含量呈现白天降低而夜晚升高的趋势,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积累及利用受到抑制,颗粒结合淀粉合酶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且白天酶活性也受夜间温度的影响;5)与NT相比,LT和HT处理降低了夜间支链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抑制了夜间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支链淀粉合成受阻,但对白天酶活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大。【结论】夜间高温对淀粉积累的影响要大于夜温降低,夜间高温/低温抑制全天蔗糖转运及代谢,进而抑制淀粉积累;支链淀粉合成受阻是导致直链淀粉相对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直链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白天)受夜温变化影响,而支链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白天)受夜温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夜温变化 淀粉积累 生理特性 昼夜差异
下载PDF
基于作物积温理论的温室节能控制策略探讨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晴 孙忠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8-161,共4页
为了探讨现代化温室节能与环境控制技术问题,该文对以积温理论为基础的温室节能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对基于积温理论管理新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积温理论在中国温室产业发展中应用的可能性,对于温室节能乃至中国现代化温... 为了探讨现代化温室节能与环境控制技术问题,该文对以积温理论为基础的温室节能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对基于积温理论管理新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积温理论在中国温室产业发展中应用的可能性,对于温室节能乃至中国现代化温室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差温(DIF) 温室生产 节能 环境控制
下载PDF
高温、低昼夜温差环境胁迫对水稻垩白的选择效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贤勇 王楚桃 +3 位作者 李顺武 何永歆 魏华军 杨勋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用低垩白Q1B和Q2B与高垩白G46B和珍汕97B为材料,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别在高温和低昼夜温差环境胁迫、适宜温度和较大昼夜温差非环境胁迫下检测亲本、F1代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F2、F3和F4代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国颁二级标准的优质株系百分... 用低垩白Q1B和Q2B与高垩白G46B和珍汕97B为材料,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别在高温和低昼夜温差环境胁迫、适宜温度和较大昼夜温差非环境胁迫下检测亲本、F1代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F2、F3和F4代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国颁二级标准的优质株系百分比,分析环境胁迫对垩白的选择效应。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对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表现出显性或部分显性,存着明显的偏母遗传性。环境胁迫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具有正向选择效应,其选择效应在环境胁迫下表现更突出。以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材料为母本,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材料作父本杂交,在F3代后的选择效应优于其反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粒率 垩白度 高温 低昼夜温差 选择效应
下载PDF
超长高层建筑在昼夜温差作用下的温度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娟 巴恒静 +1 位作者 陈淮 李天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38,共4页
研究了超长高层建筑在昼夜温差作用下的温度效应问题。根据昼夜更替造成的结构温度变化特点 ,采用线性分布法计算温度荷载 ,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 ,对郑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工程主体结构的整体温度效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给出结构整体... 研究了超长高层建筑在昼夜温差作用下的温度效应问题。根据昼夜更替造成的结构温度变化特点 ,采用线性分布法计算温度荷载 ,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 ,对郑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工程主体结构的整体温度效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给出结构整体变形特点 ,以及结构不同构件在昼夜温差工况作用下温度内力或应力的数值范围和分布规律 ;通过与季节性降温工况作用下的超长高层建筑物温度效应对比 ,分析了不同工况引起超长高层建筑物温度效应差异的原因 ,总结了昼夜温差给建筑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所得结果可为该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高层建筑 温度效应 昼夜温差作用 温度荷载
下载PDF
昼夜温差对番茄果实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及模拟 被引量:16
18
作者 袁小康 杨再强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3-360,共8页
为了研究昼夜温差对番茄果实膨大-成熟期各阶段果实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并构建昼夜温差对果实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以番茄品种"金冠5号"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对坐果后的番茄植株进行昼夜温差处理,设置25℃日平均温度下5个... 为了研究昼夜温差对番茄果实膨大-成熟期各阶段果实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并构建昼夜温差对果实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以番茄品种"金冠5号"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对坐果后的番茄植株进行昼夜温差处理,设置25℃日平均温度下5个昼夜温差(DIF)水平,即-18℃(16℃/34℃,昼温/夜温)、-12℃(19℃/31℃)、0℃(25℃/25℃)、+12℃(31℃/19℃)、+18℃(34℃/16℃),测定各处理下番茄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正昼夜温差可提高番茄果实营养成分含量和品质,而负昼夜温差使其降低。正昼夜温差使可溶性糖、糖酸比、可溶性蛋白、Vc含量增加,+12℃DIF处理下各营养品质含量高于+18℃DIF下,而负昼夜温差使其降低,且随负昼夜温差的增大而降低。有机酸含量在正昼夜温差下减少,而在负昼夜温差下增加。番茄红素含量在+12℃DIF下上升,而在+18℃DIF和负昼夜温差下降低。不同昼夜温差处理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与辐热积呈Logistic模型关系,通过拟合昼夜温差值与Logistic模型参数的数量关系,得到昼夜温差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动态变化影响的模拟模型。有机酸、Vc含量均与辐热积呈二次多项式关系,通过拟合昼夜温差与二次多项式模型参数的数量关系,得到昼夜温差对有机酸、Vc动态变化影响的模拟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模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温差 番茄 果实品质 辐热积 模拟
下载PDF
短期低夜温处理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丽娟 李天来 +1 位作者 郝敬虹 陈伟芝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0,共5页
为探讨短期低夜温胁迫对番茄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6℃夜间低温处理7 d对番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口面积和羧化效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6℃低夜温处理7 d后,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开口面积和叶片羧化效率全... 为探讨短期低夜温胁迫对番茄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6℃夜间低温处理7 d对番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口面积和羧化效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6℃低夜温处理7 d后,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开口面积和叶片羧化效率全天皆低于对照;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下降,气孔限制值(Ls)增大;气孔张开率上午提高,下午则显著降低;叶面积明显减小,叶片变厚,气孔器密度加大,而单叶气孔器数差异不显著,平均单叶气孔器变小。因此,低夜温处理后番茄光合作用降低的原因既有气孔限制因素,又有羧化限制因素;而且导致气孔限制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开口面积减小和午后气孔张开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Lycopersicones culentum Mill.) 低夜温 光合作用 羧化效率 气孔
下载PDF
基于SBDART辐射传输模型的夜间辐射雾自动检测及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伟康 马慧云 +2 位作者 邹峥嵘 何卓臣 赵国庆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6,共7页
如何确定合适的阈值来区分夜间辐射雾、晴空地表和中高云一直是雾检测研究的重点。圣巴巴拉DISORT大气辐射传输模型(Santa Barbara DISORT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SBDART)可模拟雾顶亮度温度。基于该模型获取MODIS B20与B31波... 如何确定合适的阈值来区分夜间辐射雾、晴空地表和中高云一直是雾检测研究的重点。圣巴巴拉DISORT大气辐射传输模型(Santa Barbara DISORT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SBDART)可模拟雾顶亮度温度。基于该模型获取MODIS B20与B31波段的亮温差(brightness temperature difference,BTD),将其用于夜间辐射雾检测。以MODIS卫星数据为可行性试验数据,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地面验证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监测夜间雾的准确率达78.3%,误判率为21.7%,可靠性指标为0.643,Kappa系数为0.730。为进一步验证方法的稳定性,选取8景卫星序列图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Kappa系数均值为0.744,说明应用当前阈值方法对MODIS夜间雾检测具有可适用性。该方法为夜间雾预报和夜间雾参数反演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夜间辐射雾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SBDART) 亮温差(BTD) 动态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