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imilating satellite SST/SSH and in-situ T/S profiles with the Localized Weighted Ensemble Kalman Filter 被引量:1
1
作者 Meng Shen Yan Chen +1 位作者 Pinqiang Wang Weimin Zh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6-40,共15页
The Localized Weighted Ensemble Kalman Filter(LWEnKF)is a new nonlinear/non-Gaussian data assimilation(DA)method tha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filter degradation problem faced by particle filtering,and it has gre... The Localized Weighted Ensemble Kalman Filter(LWEnKF)is a new nonlinear/non-Gaussian data assimilation(DA)method tha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filter degradation problem faced by particle filtering,and it has great prospects for applications in geophysical models.In terms of operational applications,along-track sea surface height(AT-SSH),swa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ST)and in-situ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T/S)profiles are assimilated using the LWEnKF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To adapt to the vertical S-coordinates of the Regional Ocean Modelling System(ROMS),a vertical localization radius function is designed for T/S profiles assimilation using the LWEnKF.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WEnKF outperforms the local particle filter(LPF)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nsemble Kalman Filter(EnKF)as a proposal density;the RMSEs of SSH and SST from the LWEnKF are comparable to the EnKF,but the RMSEs of T/S profiles reduce significantly by approximately 55%for the T profile and 35%for the S profile(relative to the EnKF).As a result,the LWEnKF makes more reasonable predictions of the internal ocean temperature field.In addition,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nonlinear mesoscale eddies are better characterized when using the LWEnK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assimilation Localized Weighted Ensemble Kalman Filter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ea surface heigh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s mesoscale eddy
下载PDF
2012年3月17日北京降水相态转变的机制讨论 被引量:68
2
作者 廖晓农 张琳娜 +1 位作者 何娜 卢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8,共11页
由于受到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对于降水相态转变过程以及机理的认识一直不够深人。在北京地区2012年3月17日夜间的降水过程中,降水相态经历了降雨、雨夹雪和降雪3个阶段。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以及时间和垂直方向上分辨率较高的微波辐射仪... 由于受到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对于降水相态转变过程以及机理的认识一直不够深人。在北京地区2012年3月17日夜间的降水过程中,降水相态经历了降雨、雨夹雪和降雪3个阶段。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以及时间和垂直方向上分辨率较高的微波辐射仪温度廓线及基于雷达探测和中尺度模式的反演资料,首先分析了上述3个降水阶段温度的垂直分布,而后讨论了导致温度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降雪阶段冰雪层(包含冰雪和过冷水混合层)的厚度较降雨阶段增厚并且其下边界距离地面更近。3个降水相态温度分布差异较大的层次在对流层下层特别是抬升凝结高度附近。0℃层相对于云底的高度与降水相态密切相关。在降雨阶段,0℃层在云内,雨夹雪阶段在云底附近,降雪阶段下降到云底以下。冷空气活动是造成3个降水相态温度垂直分布不同的原因,但是在不同阶段影响的方式各异。在降雨转成雨夹雪阶段,"回流"东风将冷空气输送到北京,导致边界层内降温;雨夹雪转降雪的阶段,对流层低层温度进一步降低主要缘于高空槽后冷空气的侵入。因此,在北京地区导致降水相态转变的机制是多样且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温度垂直分布 冷空气 0℃层高度
下载PDF
利用卫星观测海面信息反演三维温度场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喜冬 韩桂军 +1 位作者 李威 齐义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7,共8页
基于历史观测的温盐剖面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出海面温度异常、海面动力高度异常与温度剖面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海表面温度(SST)和卫星观测海面高度(SSH)信息重构了三维海洋温度场。在台湾岛周边海域建... 基于历史观测的温盐剖面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出海面温度异常、海面动力高度异常与温度剖面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海表面温度(SST)和卫星观测海面高度(SSH)信息重构了三维海洋温度场。在台湾岛周边海域建立了时间分辨率为天、空间分辨率为0.25°×0.25°的三维温度分析场。通过与实测资料的比较分析,文章所构建的分析场能够较好地描述海洋三维温度场的结构特征,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海洋的中尺度变化过程。该分析场可以作为海洋数值模式的初始场,也可以作为"伪观测"同化到海洋数值再分析和预报系统中,进而改善三维温、盐、流的数值再分析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海面温度 海面高度 温度剖面重构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C^(2)_(n)资料和L探空资料确定济南夏季边界层高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栋成 汤子东 +2 位作者 邱粲 董旭光 曹洁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2期96-105,共10页
基于济南站边界层风廓线雷达(WPR)观测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_(n)),采用偏离度法确定夏季白天的对流边界层高度(HCBL),并与L探空虚位温梯度法、L探空湿度梯度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WPR偏离度法判别的HCBL成功率高,07、13... 基于济南站边界层风廓线雷达(WPR)观测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_(n)),采用偏离度法确定夏季白天的对流边界层高度(HCBL),并与L探空虚位温梯度法、L探空湿度梯度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WPR偏离度法判别的HCBL成功率高,07、13、19时分别可达96.9%、100.0%、89.3%,尤其19时的判别成功率远高于L探空两方法的46.4%、57.1%。(2)WPR偏离度法与L探空两方法判别的同时刻HCBL结果一致性好,相关系数高。07时WPR判别的边界层高度平均值分别较后两者的差+14.3、+9.3 m,13时的差+36.4、+21.6 m,19时的差-27.3、-25.4 m;与后两者的标准偏差,07时的分别为84.555、77.412 m,13时的分别为125.978、126.783 m,19时的分别为52.743、68.755 m;与后两者的相关系数,07时的分别为0.894、0.911,13时的均为0.980,19时的分别为0.980、0.969。WPR能够将夏季HCBL确定结果的绝对误差降至近似其垂直分辨率水平。(3)济南6、7月逐小时HCBL最高可达3460.0、3220.0 m,小时平均最高分别为2205.0、2157.1 m;逐小时最高值在1316时均可出现,且以15时的最多;通常0715时的HCBL呈波浪起伏式缓慢增高态势,1519时的HCBL则是断崖式快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边界层高度 风廓线雷达 L探空 偏离度法 虚位温梯度法 湿度梯度法
下载PDF
2006年湖北宜昌地区对流层特征分析
5
作者 熊洁 叶芳 +1 位作者 许海富 刘端阳 《干旱气象》 2011年第1期28-34,共7页
利用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高空观象台基于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对流层内温度、风等要素的季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要素显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对流层顶高度在冬季最高,春、夏、秋依次减... 利用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高空观象台基于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对流层内温度、风等要素的季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要素显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对流层顶高度在冬季最高,春、夏、秋依次减小;对流层顶温度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秋介于两者之间;对流层内的温度变化主要受太阳短波辐射的影响,不仅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日变化显著;对流层的底层风速基本在10 m/s以内,风速随高度递增,春秋冬季在12 km左右达到一个极值;近地面风向变化大,以上的对流层内夏季变化大,春秋冬盛行西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对流层顶高度 温度廓线 风速廓线
下载PDF
Primary Analysis of Sounding Data from a Multi-channel Parallel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
6
作者 Ren Yong Lin Lizheng Wu Changdao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4期30-32,共3页
The sounding data of a multi-channel parallel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 (MWR) in Fuzhou station in July and August in 2016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ounding data of a radiosonde in the same position in the sam... The sounding data of a multi-channel parallel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 (MWR) in Fuzhou station in July and August in 2016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ounding data of a radiosonde in the same position in the same peri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temperature or humidity detected by the microwave radiometer and the radiosonde were significant at 0.05 level, indicating that the overall changing trends of temperature or humidity detected by the two devices were similar. The temperature detected by the microwave radiometer and the radiosond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heigh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anges in the height of the zero layer detected by the micro- wave radiometer and the radiosonde wa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ir trends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s temperature profiles Humidity profiles height of the zero layer Correlation
下载PDF
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温、湿廓线反演产品及边界层高度在黄土高原的验证 被引量:5
7
作者 程海艳 余晔 +3 位作者 陈晋北 姚惇 解晋 李江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2-442,共11页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加强观测期探空资料和大气红外探测器(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AIRS)反演的温度、相对湿度廓线资料,评估了AIRS反演产品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以及利用AIRS温度廓线计算边界层高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各种边界层高...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加强观测期探空资料和大气红外探测器(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AIRS)反演的温度、相对湿度廓线资料,评估了AIRS反演产品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以及利用AIRS温度廓线计算边界层高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各种边界层高度计算方法相关性显著,平均高度差异一般不超过200 m;Richardson数临界值的选取对确定边界层高度的影响不大。AIRS反演的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均能很好地反映环境温湿的变化;温度平均偏差在±1 K以内,均方根误差一般不超过2 K;AIRS反演的地面气温误差相对较大,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8 K和3.32 K,并且会影响边界层高度的确定;AIRS相对湿度平均偏差在±10%以内,均方根误差不超过20%。利用Parcel法估计的边界层高度结果显示,根据AIRS反演的温度廓线确定的AIRS边界层高度低于利用探空观测资料确定的边界层高度,但能较好地再现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在没有探空数据时,可以用AIRS反演的温度廓线确定边界层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边界层高度 AIRS 温湿廓线
下载PDF
HL-2A装置SDD软X射线PHA阵列实验结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轶泼 刘仪 +4 位作者 杨进蔚 宋先瑛 李旭 袁国梁 潘传红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2,共6页
用软X射线脉冲高度分析(PHA)阵列系统获得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剖面和电子速率分布的时间演化。测量结果表明,电子温度剖面在OH阶段较平缓,接近抛物线1.0×[1-(r/a)2]2分布;而在ECRH(功率0.8MW)阶段,等离子体中心(z=0)电子温度上升... 用软X射线脉冲高度分析(PHA)阵列系统获得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剖面和电子速率分布的时间演化。测量结果表明,电子温度剖面在OH阶段较平缓,接近抛物线1.0×[1-(r/a)2]2分布;而在ECRH(功率0.8MW)阶段,等离子体中心(z=0)电子温度上升了0.6keV,边缘(z=30cm)处只上升了0.1keV,反映出ECRH功率沉积在等离子体中心区域;在ECRH期间有大量的高能电子产生,因而电子速率分布在ECRH期间显著改变;等离子体中心的高能电子的数量和能量都比等离子体边缘的增加更大,ECRH(~0.8MW)期间等离子体中心(z=0)产生的高能电子的能量可达17keV。分析表明:在ECRH(纵场Bt=1.3T)放电期间,ECRH加热效果显著,ECRH的功率主要沉积在等离子体中心附近;电子温度剖面在ECRH阶段较OH阶段峰化;ECRH期间有大量的高能电子产生,电子速率分布被改变成为非麦克斯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X射线脉冲高度分析 硅漂移探测器 电子温度分布 电子速率分布 ECRH
下载PDF
单点测温声雷达与系留探空仪探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袁九毅 陈长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6-179,共4页
本文通过声雷达与系留探空仪的对比观测,分析了声雷达回波与位温廓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声雷达回波所反映出的大气温度结构与位温廓线能很好的对应。
关键词 声雷达 系留探空仪 大气 温度结构
下载PDF
利用海洋温度剖面与海表盐度反演盐度剖面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子康 王喜冬 +1 位作者 陈志强 范开桂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51,共11页
为解决海洋中大量观测数据只含有温度剖面而缺乏盐度观测的问题,基于历史观测的温盐剖面资料,考虑到盐度卫星数据的发展,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在孟加拉湾建立了盐度与温度、经纬度、表层盐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反演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检验评... 为解决海洋中大量观测数据只含有温度剖面而缺乏盐度观测的问题,基于历史观测的温盐剖面资料,考虑到盐度卫星数据的发展,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在孟加拉湾建立了盐度与温度、经纬度、表层盐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反演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检验评估。结果发现,在不引入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时,最佳反演模型是温度、温度的二次项与经纬度确定的回归模型,而SSS的引入则可以进一步优化反演结果。将反演结果与观测结果进行对比,显示用反演的盐度剖面计算的比容海面高度误差超过2cm,而引入SSS后的误差低于1.5cm。SSS的引入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海洋盐度场的垂直结构和内部变化特征,既能够捕捉到对上混合层有重要影响的SSS信号,又能够反映盐度在跃层上的季节内变化以及盐度障碍层的季节变化。水团分析显示,与气候态相比,盐度反演结果可以更好地表征海洋上层水团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盐度 盐度剖面反演 比容海面高度 海水水团 孟加拉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