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Benxi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 被引量:4
1
作者 LI Zhen,JI Qi Benxi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Liaoning Province,Benxi 117000,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7期12-14,18,共4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Benxi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Method] Based on the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Benxi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Method] Based on the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of four routin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Benxi area from 1953 to 2010,by using linear tendency rate,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wavelet analysis,Mann-Kendall detection and so on,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 in the area were analyzed.[Resul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during 1953-2010 in Benxi area presented rise trend,and the linear tendency rate was 0.28 ℃/10 a.It was temperature increase trend in four seasons.The temperature rise rate in winter was the maximum and was the minimum in summer.The annual rainfall presented decrease trend,and the linear tendency rate was-18.16 mm/10 a.Except in spring,it was decrease trend in other seasons.Mann-Kendall mutation detection showed that the mutation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Benxi area in recent 58 years appeared in 1986.There was no mutation phenomenon in summer.Spring mutation appeared in 1974,and autumn mutation appeared in 1987.Winter mutation was in 1981.The annual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didn’t have the mutation phenomenon.The wavelet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had the periodic variations of 12-14,5-6 and 2 years in Benxi area in recent 58 years.The annual rainfall had the periodic fluctuations of 8-12,5-6 and 2 years.[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limate resources in the mountai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warming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trend analysis Benxi area China
下载PDF
Role of the warming trend in global l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Zhiyan ZUO Dong XIAO Qiong H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6期866-871,共6页
Global warming and its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have mainly been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absolute warming rate.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ontribution of absolute warming rate to variability ... Global warming and its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have mainly been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absolute warming rate.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ontribution of absolute warming rate to variability on various time scale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which may be a more direct index for measuring the ecoclimatic effect of warming trend.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the role of secular warming trend in the variations of global land SAT for 1901–2016.Less than one-third of annual SAT variations were contributed by the warming trend over large parts of the globe generally.The ratios were up to two-thirds over eastern South America,parts of South Africa and the regions around the southwestern Mediterranean and Sunda islands where the absolute warming rate was moderate but the endemic species were undergoing exceptional loss of habitat.The ratios also exhibited smallest seasonal difference over these regions.Therefore,the ratio of the warming trend to the SAT variations may be a better measure compared to the absolute warming rate for the local ecoclimate.We should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gions with high ratio,not only the regions with the high absolute warming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warming trend variationS RATIO
原文传递
Asymmetric variability between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Evidence from tree rings 被引量:19
3
作者 Jacoby GORDO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1期41-55,共15页
Ecological systems in the headwaters of the Yellow River, characterized by hash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very vulnerable to climatic change. In the most recent decades, this area greatly attracted the pub... Ecological systems in the headwaters of the Yellow River, characterized by hash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very vulnerable to climatic change. In the most recent decades, this area greatly attracted the public's attention for its more and more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ased on tree-ring samples from the Xiqing Mountain and A'nyêmagên Mountains at the headwater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e reconstructed the minimum temperatures in the winter half year over the last 425 years 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s in the summer half year over the past 700 years in this region. The variation of minimum temperature in the winter half year during the time span of 1578―1940 was a relatively stable trend, which was followed by an abrupt warming trend since 1941. Howev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 for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in the summer half year over the 20th century. The asymmetric variation patterns between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res were observed in this study over the past 425 years. During the past 425 years, there are similar variation patterns between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res; however, the minimum temperatures vary about 25 years earlier compared to the maximum temperatures. If such a trend of variation patterns between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res over the past 425 years continues in the future 30 years,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in this region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TREE-RING minimum temperature maximum temperature asymmetric VARIABILITY warming trend
原文传递
1956-2005年中国极端温度空间型变化年代际特征
4
作者 刘心洁 聂道洋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文章利用1956-2005年逐日气温资料,通过EOF等统计方法,对中国极端温度的时空特征和空间型的年代际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6-2005年中国极端温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特别是1986-2005年极端高温增温趋势加剧,其增温趋势约是1956-2005... 文章利用1956-2005年逐日气温资料,通过EOF等统计方法,对中国极端温度的时空特征和空间型的年代际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6-2005年中国极端温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特别是1986-2005年极端高温增温趋势加剧,其增温趋势约是1956-2005年的3倍;极端温度的增温趋势存在季节性差异,极端高温秋季增温趋势最强、夏季最弱,极端低温冬季增温趋势最强、夏季最弱;1986-2005年极端温度的增温趋势地域性差异更为突出;极端温度变化的空间模态随年代变化有一定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温度 增暖趋势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陕北、渭北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建文 刘耀武 +2 位作者 徐小红 符昱 李美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3年第2期8-11,共4页
利用陕北、渭北各气象站 196 0~ 1990年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各站的负积温 ,用小网格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 ;选择榆林、绥德、延安、洛川和铜川等 5个代表站 ,对 4 0年负积温进行 3年滑动平均模拟 ,分析时间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 ,发... 利用陕北、渭北各气象站 196 0~ 1990年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各站的负积温 ,用小网格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 ;选择榆林、绥德、延安、洛川和铜川等 5个代表站 ,对 4 0年负积温进行 3年滑动平均模拟 ,分析时间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 ,发现它们都有 4年和 9年的基本周期 ;分析确定了冬季冷暖评判指标 ;根据负积温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 ,选择直线回归和方差分析叠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渭北地区 冬季 负积温 变化特征 发展趋势 预测预报 农业气候 生态指标
下载PDF
近代中国北方干湿变化趋势的多时段特征 被引量:125
6
作者 马柱国 黄刚 +1 位作者 甘文强 陈明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1-681,共11页
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构造一个既包含降水变化又考虑温度变化对潜在蒸发影响的干湿指标, 对我国北方近100年(1901~1998年)、 50年(1951~2002年)、 20年(1981~2002年)和近10年(1991~2002年)... 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构造一个既包含降水变化又考虑温度变化对潜在蒸发影响的干湿指标, 对我国北方近100年(1901~1998年)、 50年(1951~2002年)、 20年(1981~2002年)和近10年(1991~2002年)干湿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检测和分析, 突出了在全球增暖背景下温度变化对干湿变化的重要影响, 揭示了中国北方四个不同时段干湿变化趋势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 由于受温度升高的影响, 近100年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尽管增加但并不存在变湿趋势, 而东部地区降水显著增加的地区明显呈现出变湿趋势, 显著变湿的范围较降水增加的范围大, 且强度明显增强, 这与这个地区温度的降低有关.在近50年, 100°E以东的北方地区是明显的干旱化趋势; 西北西部显著变湿的范围较降水显著增加的范围为小, 而东部干旱化区域的范围较降水显著减少的区域大.这充分说明了增暖能够减弱降水增加对地表水分收支的贡献, 也就是加剧降水减少的干旱化程度.在近20年, 新疆北部尽管降水量有所增加, 但并未改变该地区干旱化的时空格局, 也未发现显著的变湿趋势存在, 这个时段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以干旱化趋势为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在有些地区干湿指标的变化趋势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在20年和近100年时段上,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仍处在一个干旱化的进程中, 而华北地区在20年和50年时段上均表现为一个干旱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和气 温增 暖干湿指标 变化趋势 中国北方 变湿
下载PDF
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7
作者 谭凯炎 房世波 +1 位作者 任三学 张新时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4-641,共8页
该文概述了北半球和我国气候变暖中增温的非对称性特征:北半球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昼夜不同步性,大部分地区冬、春季升温高于夏、秋季,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高气温升幅的2-3倍;近50年我国近地表气温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明显上... 该文概述了北半球和我国气候变暖中增温的非对称性特征:北半球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昼夜不同步性,大部分地区冬、春季升温高于夏、秋季,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高气温升幅的2-3倍;近50年我国近地表气温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气高温升幅的2-3倍,与北半球基本一致;升温最显著的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论述了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作物物候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得出最低气温升高促使整个生长季延长,促使早春作物物候期提前,但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对不同作物的物候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现有研究多采用模型或统计的方法研究气候变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认为温度升高对作物有"强迫成熟"效应;而现有的最低气温升高和最高气温升高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作物影响的实验研究极少,且缺乏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增温 气候变暖 农业生态系统 增温实验
下载PDF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黄嘉佑 胡永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4-621,共8页
使用160个测站冬半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最近几十年(1951/1952—2003/2004)的冬季气温变化趋向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冬季的前冬和后冬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趋向性差异... 使用160个测站冬半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最近几十年(1951/1952—2003/2004)的冬季气温变化趋向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冬季的前冬和后冬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趋向性差异。趋向性差异在年际的变化方面的表现,中国南方地区冬季气温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变化趋向的一致性,即前冬有变暖的趋向,后冬也有变暖的趋向,但是前冬变暖趋向不明显。而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有不同,表现在冬季气温变化,虽然也存在变暖趋向,但是前冬变暖的趋向比南方趋向明显。第2个气候变化特征,南方地区是前、后冬相反的变化趋向,即前冬暖(冷),后冬则冷(暖)。而北方地区这种特征表现不明显。趋向性差异在年代际的趋向性变化方面的表现更加明显。南方地区在1980年以前,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下降的,但是后冬下降速度较前冬缓和,在1980年以后,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上升的,但是后冬上升速度也较前冬缓和。而北方地区在1980年以前,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同样都是下降的,但是后冬下降速度较前冬加快,而在1980年以后,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上升的,但是后冬上升速度也较前冬加快。不同的前冬和后冬气温序列不同时段标准化距平的平均值也存在差异。南方地区1980年以前,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比常年偏低。但是后冬偏低程度较前冬缓和,而在1980年以后,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后冬偏高的程度也较前冬缓和。而北方地区在1980年以前,冬半年气温均比常年偏低,后冬气温偏低的程度较前冬大。而在1980年以后,冬半年气温均比常年偏高,而且后冬偏高的程度较前冬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冷趋向 暖趋向.
下载PDF
1959-2013年珠江流域平均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谢毅文 李娟 +1 位作者 陈伟荣 罗世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8,共9页
根据1959-2013年珠江流域43个气象站点月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江流域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在统计时间段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绝大部分区域上升显著(P〈0.05... 根据1959-2013年珠江流域43个气象站点月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江流域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在统计时间段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绝大部分区域上升显著(P〈0.05);年平均气温序列于1993年存在显著突变,其余时间尺度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年平均气温序列主周期为3.6 a,1963-1970年期间存在2.4~3.4 a的变化周期;1983-2008年期间存在2.8~4.4 a的变化周期。流域内年平均气温范围为10.68~22.60℃,平均值为19.50℃,从西部到东部总体呈增加趋势;绝大多数气象站点在不同时间尺度内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东江流域受城市化影响平均气温上升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气温 时空变化 升温趋势 全球变暖 珠江流域
下载PDF
北京1951—2008年升温趋势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21
10
作者 丁海燕 郑祚芳 刘伟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3期187-191,共5页
采用均一化订正的北京南郊地面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1951—2008年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升高呈明显的不对称性,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较为明显,升温趋势为0.46℃/10a。根据1951—2008年日平均气温计... 采用均一化订正的北京南郊地面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1951—2008年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升高呈明显的不对称性,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较为明显,升温趋势为0.46℃/10a。根据1951—2008年日平均气温计算北京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长度和起始日期,发现北京地区冬季最长,秋季最短;夏季在逐渐延长,冬季在逐渐缩短,夏、冬两季长度变化的线性速率分别为4.4d/10a和-4.7d/10a。春、夏两季逐渐提前,趋势分别为3.0d/10a和2.5d/10a;而秋、冬两季在逐渐推迟,趋势分别为2.0d/10a和1.7d/10a。将季节起始日期与年平均气温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春、夏两季的起始时间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负相关,而秋、冬两季起始时间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趋势 季节变化 年平均气温 北京
下载PDF
中亚地区近130多a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沈伟峰 缪启龙 +1 位作者 魏铁鑫 孔承承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32-36,42,共6页
利用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GISS/NASA)建立的全球网格点月平均地表温度距平序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M-K检验对中亚地区1880~2011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近130 a来,中亚地... 利用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GISS/NASA)建立的全球网格点月平均地表温度距平序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M-K检验对中亚地区1880~2011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近130 a来,中亚地区温度变化趋势率为0.073℃/10 a,接近于全球,高于我国的近百年温度变化趋势率;中亚地区1、4、10月呈增温趋势,其中1月份温度变化幅度最大,4、10月份增温趋势率较大;而7月份呈微弱降温趋势。中亚地区年平均温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生突变,出现较大的增温趋势,尤其是近50 a,增温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气候变暖 温度变化趋势 气温突变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本溪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震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500-17501,17565,共3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本溪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本溪地区4个常规气象站1953~2010年的月平均温度、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线性拟合方程、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测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温度、...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本溪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本溪地区4个常规气象站1953~2010年的月平均温度、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线性拟合方程、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测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3~2010年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8℃/10a,四季均为增温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小;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8.16 mm/10a,除春季呈略增加趋势外,其他各季均为减少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测表明,近58年来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突变年出现在1986年,除夏季无突变现象发生外,春季突变年出现在1974年,秋季1987年为突变年,冬季突变年则出现在1981年;而年、季降水均没有突变现象出现。小波分析发现,近58年来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12~14、5~6和2年周期变化,年降水量存在8~12、5~6和2年周期波动。[结论]该研究为山区气候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温度 降水 变化特征 趋势分析 本溪地区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闫俊 王海功 李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6期13953-13955,13971,共4页
利用安徽省1959 ~ 2007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安徽49年来气温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17℃/1Oa,气温时间序列在2000年发生了由低... 利用安徽省1959 ~ 2007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安徽49年来气温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17℃/1Oa,气温时间序列在2000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冬季线性增温趋势最明显,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其次为秋季和夏季,但夏、秋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年代上升的趋势开始明显,进入21世纪后各季节均增温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线性趋势 平均气温 变化特征 安徽省
下载PDF
太原市近56年气温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茅彧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3期152-153,共2页
利用1951—2006年太原气温资料,进行平均气温的年、季、月值的演变分析,指出太原市56年来平均气温以每10年0.26℃的趋势变暖。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变暖趋势 太原市
下载PDF
杭州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15
作者 葛小清 王叶仙 《科技通报》 1997年第6期393-397,共5页
通过分析1951年至1996年杭州逐年最高、最低气温,逐月、年平均温度,1月最低温度小于0℃日数、7月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日数等资料,研究了杭州46年来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杭州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增加... 通过分析1951年至1996年杭州逐年最高、最低气温,逐月、年平均温度,1月最低温度小于0℃日数、7月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日数等资料,研究了杭州46年来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杭州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增加率为1.09℃/100a,其中,秋、冬、春三季气温明显上升,10月平均气温的线性增加率最大,为2.70℃/100a;夏季气温则呈下降趋势,7月平均气温的线性递减率最大,为-1.08℃/100a;气温变化总体是非对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增暖趋势 趋势 杭州市 非对称变化
下载PDF
楚雄州1971―2016年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16
作者 徐凌 陈晓东 林坤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24-130,共7页
为深入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楚雄州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和趋势,根据10站点1971~2016年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性检验,分析当地年、季极端最高(低)气温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结果表明:最近46年楚雄州极端最高(... 为深入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楚雄州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和趋势,根据10站点1971~2016年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性检验,分析当地年、季极端最高(低)气温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结果表明:最近46年楚雄州极端最高(低)气温、平均气温年值均呈升温趋势,升温速率表现为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低温升温对气候变暖的贡献较大;冬、春季变暖更明显,气候变暖中冬春季冷事件减少比高温事件增多更值得关注;年极端最高气温5月出现频次大,而多数站累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与当地干、雨季节分明、雨季开始期典型偏晚且年际波动大有关;极端最低气温多出现在1月或12月,主要与当地寒潮天气和强寒潮出现频率的时间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变化特征 气候变暖 线性倾向估计
下载PDF
延安市近60年气温与降水趋势突变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卢爱刚 王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2,共3页
利用延安市1951~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延安市近60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的变化呈下... 利用延安市1951~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延安市近60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延安市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突变点均出现在1990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突变时间为1997年与1987年。60年间,延安市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为暖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市 气候变化 突变分析 暖干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