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vational pattern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 area in Central Asia 被引量:1
1
作者 Gheyur GHEYRET Anwar MOHAMMAT TANG Zhi-y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397-409,共13页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types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 in mountain areas largely depends on the elevational changes in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ed the seasonal and di...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types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 in mountain areas largely depends on the elevational changes in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ed the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in the elevational gradients of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in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 Range using data collected throughout the year via HOBO data loggers. The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at 12 different elevations from 1548 to 3277 m from September 2004 to August 2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decreased along the elevational gradients with temperature lapse rates of(0.71±0.20)°C/100 m and(0.59±0.05)°C/100 m 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lopes,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mean absolute humid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on the northern slope but showed no significant trend on the southern slope. The annual mean relative humidity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trend on the northern slope bu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on the southern slope. The mean air temperature lapse rate exhibit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 which is steeper insummer and shallower in winter, and this value varied between 0.37°C/100 m and 0.75°C/100 m on the southern slope and between 0.30°C/100 m and 1.02°C/100 m on the northern slope. The mean absolut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lso exhibit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on both slopes, with the maximum occurring in summer and the minimum occurring in winter or spring. The monthly diurnal range of air temperature on both slopes was higher in spring than in winter. The annual range of air temperature on the southern slope was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northern slop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ignificant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lapse rate are useful when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cies range sizes and climate in mountai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lapse rate Absolute humidity Relative humidity Annual range of temperature Diurnal range of temperature HOBO data loggers
下载PDF
Changes in Streamflow Regime Due to Anthropogenic Regulations in the Humid Tropical Western Ghats, Kerala State, India
2
作者 ABE George ERINJERY JOSEPH James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456-470,共15页
Regulation of streamflow by a reservoir creates a flow regime much different from the preimpoundment period flow regime. Hydro-Electric Projects(HEPs) commissioned in the Western Ghat regions of the Kerala State, Indi... Regulation of streamflow by a reservoir creates a flow regime much different from the preimpoundment period flow regime. Hydro-Electric Projects(HEPs) commissioned in the Western Ghat regions of the Kerala State, India during the last four decades caused considerable changes in the flow regimes of the rivers of the Kerala State in southwest India. In this paper, the 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IHA) approach proposed by Richter et al.(1996) is used to analyze flow regime changes in the Periyar and Muvattupuzha Rivers,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ukki(1976), Idamalayar(1987) and Lower Periyar(1997) HEPs in the high ranges of the Western Ghats. Normal rainfall years(annual rainfall values within mean ± 0.75 standard deviation limits) are only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to focus on hydrologic alterations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The mean hydrologic alteration in the Periyar River(deviation from the pre-development hydrologic indicator values) after commissioning of three HEPs is 35%.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fter power generation from the Idukki HEP resulted in a higher discharge in the adjacent Muvattupuzha River, leading to considerable changes in the hydroenvironment(mean hydrologic alterations varying between 57 to 63%). IHA parameters showing hydrologic alterations above the 67 th Percentile werefurther analyzed. For each of the pre-construction hydrologic parameters ± 1 standard deviation from the mean is set as the upper and lower management target limits. The values of each IHA parameter beyond these targets are considered as nonattainment. Considerable hydrologic alterations are observed, especially for low flows in both basins. Inter-basin transfer induced larger changes in flow parameters compared to intra-basin regulations. The study shows that under a proper water release and diversion scheme, the non-attainment of IHA parameters(values fall beyond the target limits) can be reduced.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ill be greatly beneficial to regional water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of an eco-environmental system in the humid tropical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ge variability approach Hydroelectric projects humid tropics Flow regime changes Inter-basin regulation Intra-basin regulation
下载PDF
Compact fiber-optic diode-laser sensor system for wide-dynamic-range relative humidity measurement
3
作者 SUN Ke, XIE Liang JU Yu WU XuMing HOU Jie HAN Wei WANG Xin MAN JiangWei LIU Yu YUAN HaiQing LUO ZhenAo XIONG Shang ZHU Ning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32期3486-3492,共7页
A compact fiber-optic diode-laser sensor system for measuring relative humidity is studied. In such a system, a distributed feedback laser lasing near 1877 nm is used as light source while a high-precision Pt resistan... A compact fiber-optic diode-laser sensor system for measuring relative humidity is studied. In such a system, a distributed feedback laser lasing near 1877 nm is used as light source while a high-precision Pt resistance as temperature sensor, an accuracy of 0.1% relative-humidity can be achieved. The laser sensor system is able to lock to the absorption peak and calculate the density of water vapor without any additional reference measurements. Using programs built in to the microcontroller unit, the laser system can switch functions between direct measurement at high density and second-harmonic detection at low density. The system can switch between the two modes automatically and work in a wide dynamic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测量系统 激光二极管 宽动态范围 光纤传感器 紧凑型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系统 相对湿度
原文传递
单元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应用实测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史东旭 黄翔 +2 位作者 王红利 武茁苗 张文锦 《制冷与空调》 2023年第1期46-49,共4页
对应用于西安某地铁高架站台的单元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机组的直接蒸发冷却效率可达86.5%,峰值制冷量为21.54 kW,最佳能效比可达到12.73,其送风口最高风速可达10.6 m/s,送风范围可达9.7 m,进出风口的PM10和P... 对应用于西安某地铁高架站台的单元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机组的直接蒸发冷却效率可达86.5%,峰值制冷量为21.54 kW,最佳能效比可达到12.73,其送风口最高风速可达10.6 m/s,送风范围可达9.7 m,进出风口的PM10和PM2.5均可达到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浓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蒸发冷却 空气温湿度 送风范围 空气品质
下载PDF
暖湿气流对不同服役温度下轮轨界面黏着与损伤的响应行为研究
5
作者 李圣鑫 李佳强 +4 位作者 刘林 刘少鹏 皇甫立志 熊光耀 沈明学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
为研究不同服役温度下高湿度暖湿气流对车轮材料黏着与损伤的影响,为列车轮轨的安全可靠服役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作者利用轮轨滚动接触磨损/疲劳试验机模拟宽温环境(-55~60℃)下,着重考察间歇暖湿气流对高速轮轨界面黏着与车轮表面损伤的... 为研究不同服役温度下高湿度暖湿气流对车轮材料黏着与损伤的影响,为列车轮轨的安全可靠服役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作者利用轮轨滚动接触磨损/疲劳试验机模拟宽温环境(-55~60℃)下,着重考察间歇暖湿气流对高速轮轨界面黏着与车轮表面损伤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同种暖湿气流(RH 99%)作用下,环境温度对轮轨滚动接触界面的黏着与损伤存在显著影响;在低温环境下,轮轨间的黏着系数会瞬时大幅度下跌,而高温环境下反而出现轻微上升的现象.在低温工况下暖湿气流诱导下的车轮损伤(如塑性变形和表面疲劳裂纹等)明显高于高温环境,磨损机制由低温环境下的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逐渐转变为高温环境下的氧化磨损、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因此,为进一步保障高寒地区列车通过隧道等湿热环境时的安全可靠运行,暖湿气流诱导列车轮轨低黏着状态的行为须予以关注和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界面 暖湿气流 宽温环境 黏着系数 响应行为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低特征水面飞行器中长波探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敏敏 吕弢 +2 位作者 桑学仪 薛芬芬 苏建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158,共7页
为了能有效评估中长波复合探测识别低特征水面飞行器目标的优势,通过建立某飞行器不同探测角度红外辐射模型,采用光线追迹结合反向蒙特卡洛法计算获得了其不同探测角度下中长波红外的辐射强度。同时基于侧迎头辐射强度计算结果,对海洋... 为了能有效评估中长波复合探测识别低特征水面飞行器目标的优势,通过建立某飞行器不同探测角度红外辐射模型,采用光线追迹结合反向蒙特卡洛法计算获得了其不同探测角度下中长波红外的辐射强度。同时基于侧迎头辐射强度计算结果,对海洋环境降雨、海雾等特殊条件下中长波探测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通过实际外场复杂海背景下弱小目标探测试验等手段,获取了不同距离下中长波探测数据,统计分析了目标与海背景的等效温差变化。通过上述工作统计分析了中波和长波波段在不同气候海背景条件下的优势和劣势,充分验证了中长波复合探测技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飞行器 中长波红外 高温高湿 作用距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87窟温湿度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亚军 张艳杰 +2 位作者 郭青林 杨善龙 张国彬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第87窟窟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监测和分析,得出温度和相对湿度年变化规律.窟内温湿度特征因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窟内上部测点平均温度高于下部测点的,而上部测点相对湿度低于下部测点的.2-8月是窟内温度升高阶段,8月-翌年...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第87窟窟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监测和分析,得出温度和相对湿度年变化规律.窟内温湿度特征因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窟内上部测点平均温度高于下部测点的,而上部测点相对湿度低于下部测点的.2-8月是窟内温度升高阶段,8月-翌年2月是窟内温度的降低阶段.窟内温度低于窟外温度时,上部测点的温度日较差较大;窟内温度高于窟外温度时,下部测点的温度日较差较大;离窟门越近温度日较差越大.通过对窟内外温度之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温度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方程,发现其符合正弦曲线变化规律.温度差最大值出现在12月中旬,最小值出现在6月中旬,温度差为零的临界点出现在3月下旬和9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相对湿度 日较差 温度差 莫高窟
下载PDF
无砟轨道层间离缝浸水条件下湿度影响范围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佳 杨荣山 +2 位作者 胡猛 张建清 吴梦瑶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3-1119,共7页
针对水致材料软化对无砟轨道的水致损伤,总结无砟轨道水致材料软化病害的现象及危害,以路基上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为例,借助ANSYS热分析模块建立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湿度场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离缝内部浸水导致浸水边界附近... 针对水致材料软化对无砟轨道的水致损伤,总结无砟轨道水致材料软化病害的现象及危害,以路基上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为例,借助ANSYS热分析模块建立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湿度场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离缝内部浸水导致浸水边界附近的湿度差急剧增加,位于浸水边界越近的位置,其湿度差的变化梯度越明显,且最终趋于稳定。裂缝浸水后,其横向湿度影响范围约为0.1m,竖向影响范围约为0.15m。在开口量不变的条件下,离缝越深,对结构内部湿度的影响也越明显。建议无砟轨道设计时考虑水致材料软化的影响,做好排水设计,确保轨道结构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离缝 水致材料软化 湿度差 湿度影响范围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后下游地面湿度响应分析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建忠 张蔷 +2 位作者 金华 李宏宇 何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4-321,共8页
2008年8月8日下午到夜间,针对北京地区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强对流天气进行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了解大规模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后下游地区地面湿度的变化情况,文章结合空中天气形势,利用北京城区和郊区215个自动站及非自动站资料进... 2008年8月8日下午到夜间,针对北京地区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强对流天气进行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了解大规模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后下游地区地面湿度的变化情况,文章结合空中天气形势,利用北京城区和郊区215个自动站及非自动站资料进行降水分布研究,重点利用其有湿度记录的108个站资料,对大规模人工影响后的地面湿度变化结合同期降水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大规模的人工影响天气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2008年8月8日夜间北京地区引导气流为西南东北向,天气系统基本沿西南—东北向移动,18:00—00:00的6小时累计降水量,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北京城区处在降水量比较少的"豁口"处,"鸟巢"无降水。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在北京地区西南部进行大规人工模影响强对流天气作业。作业后,在大规模人工影响作业区下风方带状范围内,地面水汽压随时间具有明显的突变(地面水汽压突然减小,持续时间大致在25分钟左右),且这种突变从由西南向东北减弱,突变开始的时间逐渐推后。在带状中心轴线附近这种突变比较明显,远离中心轴线这种突变减弱,开始突变的时间也推后;而在带状范围外,则没有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大规模发射火箭弹进行作业,一是火箭弹尾喷的播撒作用,二是尾喷激起的强大扰动作用,有利于大的雨滴降落,或迅速长大后降落,形成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将高层的干冷空气带到低层引起地面水汽压减小;此下沉气流沿着引导气流向下游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进一步分析2008年8月8日20时500 hPa风,根据此高度风速大小估算大规模作业区距离分析地面水汽压发生较大变化测站的时间,发现测站地面水汽压的发生较大变化时间与由上游空气柱移来的时间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地面湿度 带状区域变化
下载PDF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与性能模拟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申 沈嘉 +1 位作者 张学军 郑幼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7,共6页
针对传统恒温恒湿空调系统表冷器采用固定露点方法导致热湿补偿损失较大的缺点,采用热湿独立控制装置和PID分程控制方法,研制了一套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TRNSYS 16软件建模,对系统在不同热湿负荷下的运行状况及节能效... 针对传统恒温恒湿空调系统表冷器采用固定露点方法导致热湿补偿损失较大的缺点,采用热湿独立控制装置和PID分程控制方法,研制了一套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TRNSYS 16软件建模,对系统在不同热湿负荷下的运行状况及节能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自动调节表冷器冷冻水流量与温度,以及加热器或加湿器的投入量,实现对空气温湿度的独立控制,并达到设定的温湿度;在设计此类表冷器时,换热面积应该以较高的冷冻水进口温度(如12℃而不是通常的7℃)来进行计算。该系统节能效果显著,比传统系统在低温高湿工况下节能30%以上;在高温低湿工况下节能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热湿独立控制装置 PID分程控制 TRNSYS 节能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地表干湿长程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朕 梁川 +1 位作者 赵鹏 詹存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61-68,共8页
为探究川中丘陵区干湿动态动力学机制,提供旱涝预测的理论依据,根据川中丘陵区8个气象站点1958—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构建出湿润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DFA),对逐月、分季节、... 为探究川中丘陵区干湿动态动力学机制,提供旱涝预测的理论依据,根据川中丘陵区8个气象站点1958—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构建出湿润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DFA),对逐月、分季节、极端干湿湿润指数序列进行长程相关性分析,并探讨了影响湿润指数长程相关性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除南充、遂宁外,其余地区逐月湿润指数变化长程相关,并非完全随机;分季节与极端干湿湿润指数序列均具有明显强于逐月湿润指数序列的长程相关性。此外,湿润指数长程相关性具有较为显著的季节特征,以夏季最强,秋、冬两季次之,春季最弱,对于极端气候而言,极端湿润长程相关性强于极端干旱。降水变化是川中丘陵区干湿变化长程相关性的决定因素。因此,季节性旱涝规律及水气输送特征应为研究区旱涝预测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长程相关性 去趋势波动分析(DFA) 湿润指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ARM的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文良 李兵尚 《微型机与应用》 2013年第11期89-91,94,共4页
基于ARM的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对生产环境温湿度因素进行有效测量,其体积较小,智能程度高,利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络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对温湿度的远程实时监测。系统选用SHT10传感器芯片进行温湿度测量,测量数据精度高、反应... 基于ARM的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对生产环境温湿度因素进行有效测量,其体积较小,智能程度高,利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络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对温湿度的远程实时监测。系统选用SHT10传感器芯片进行温湿度测量,测量数据精度高、反应灵敏且工作稳定。嵌入式系统程序基于Linux 2.6开发平台开发,程序具有实时性强、方便移植、内存共享和I/O系统优化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温湿度 远程监测
下载PDF
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冷却除湿方式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云钢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11,共7页
针对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新风采用冷却除湿的方式,依据房间热湿平衡原理和湿空气的焓湿图,对新风的全年运行参数及其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新风冷却除湿后需要再热的室外参数区域、新风作为自然冷源最大可能的温... 针对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新风采用冷却除湿的方式,依据房间热湿平衡原理和湿空气的焓湿图,对新风的全年运行参数及其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新风冷却除湿后需要再热的室外参数区域、新风作为自然冷源最大可能的温度范围和冷却除湿设计的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冷却除湿 冷热平衡温度 新风 温度范围
下载PDF
重庆某厂房恒温恒湿系统现场测试及数据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鹏 卢军 +2 位作者 杨露露 廖兴中 何协欢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3年第3期29-31,共3页
针对重庆某恒温恒湿系统实际运行工况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此进行了现场测试,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到该厂房平均温湿度、温湿度波动范围以及区域温差、相对湿度差。最后将实测值与设计值对比,判断实际运行工况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恒温恒湿系统 温湿度波动范围 区域温差 区域相对湿度差
下载PDF
数字式粮情测控系统在粮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强 栗震霄 陈宝军 《粮油食品科技》 2007年第2期21-22,共2页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高科技数字式传感器的发展应用,数字式粮情监控系统已经开始在我国粮库中使用,模拟式的粮情监控系统最终将被代替。
关键词 检测范围 重复误差 检测误差 粮仓温湿度检测
下载PDF
两种测量方法对棉纤维电阻测试的影响
16
作者 贾高鹏 曾春梅 樊理山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40,共4页
探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两种测试方法对棉纤维电阻测试的影响。采用两种改变测试量程的方法,在3种相对湿度条件下对棉纤维电流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棉纤维电流非稳态,随时间衰减并趋向稳定;高相对湿度时棉纤维电流衰减速度比低相对... 探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两种测试方法对棉纤维电阻测试的影响。采用两种改变测试量程的方法,在3种相对湿度条件下对棉纤维电流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棉纤维电流非稳态,随时间衰减并趋向稳定;高相对湿度时棉纤维电流衰减速度比低相对湿度时快。相对湿度越低,两种方法测得电流衰减速度差异越明显,在相对湿度较大时两种方法测试的电流衰减速度相近。认为,在纤维回潮率较低时,应适当延长仪器读数时间,以获取较准确的测试数据。在纤维电阻测试仪器设计时应选择阻值适宜的标准电阻器,以降低电流衰减时间;可采用改变运算放大电路放大倍率来改变测试量程的测试方法,以利于提高测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纤维 测试方法 电阻 相对湿度 回潮率 电流衰减 量程
下载PDF
福州地区太阳辐射特征及日总辐射计算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赛赛 陈渭民 文明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4-236,240,共4页
根据福建福州地区1961~2003年逐日辐射观测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福州太阳总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原因,建立太阳日辐射的计算模型,并与前人的2种模型进行比较。对3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实测值进行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值与... 根据福建福州地区1961~2003年逐日辐射观测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福州太阳总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原因,建立太阳日辐射的计算模型,并与前人的2种模型进行比较。对3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实测值进行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最小,拟合优度最高,较适用于当地日总辐射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总辐射 太阳日总辐射 日照百分率 日较差 相对湿度
下载PDF
多点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日錞 朱向庆 +4 位作者 薛勇 刘俊贤 林泽鑫 陆浩培 许呈盛 《嘉应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38-42,共5页
介绍一种多点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由1个主节点、若干个温湿度监控子节点和1台计算机监控终端构成.主节点和子节点之间通过nRF24L01相互无线通信,通信距离长达100 m.主节点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将子节点采集到... 介绍一种多点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由1个主节点、若干个温湿度监控子节点和1台计算机监控终端构成.主节点和子节点之间通过nRF24L01相互无线通信,通信距离长达100 m.主节点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将子节点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显示在12864显示屏并通过RS232串口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监督和调控.子节点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控制温湿度模块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控,并将温湿度数值显示在1602显示屏.当周围的环境的温湿度达到设定的值,子节点将控制抽水泵和风扇进行降温和增湿.实验证明,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量程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可在智能农业、工业等生产生活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度监控 短距离无线通信 计算机监控
下载PDF
深圳流感发病的气象诱因及预测建模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盼 王馨梓 +3 位作者 张莉 唐小新 冉洪雨 王式功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1-432,共12页
深圳市在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很特殊,而对于其热带向副热带过渡的气候特征对流感发病的影响仍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收集长序列(2003—2019年)的深圳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 深圳市在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很特殊,而对于其热带向副热带过渡的气候特征对流感发病的影响仍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收集长序列(2003—2019年)的深圳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系统分析了ILI与多种气象因子的关联,并分别使用Prophet时间序列和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对流感风险进行预报。近17年来深圳ILI发病在2003—2009年增加、2010—2014年平稳、2015—2019年下降,年周期特征凸显;多数年份发病率呈夏季单峰型,与高温、高湿的气候背景高度相符;个别年份在年末出现次高峰,常与大规模暴发疫情有关。DLNM揭示,高温对ILI风险的即时性影响较强,气温达到29.9℃,相对危险度值(RR)可达1.237(95%置信区间(95%CI):1.203—1.272);而低温效应在滞后2—3周起主导作用。70%—75%的湿度范围对应ILI高风险段,70%相对湿度的RR为1.089(95%CI:1.046—1.135)。偏高的湿度与高温共存可诱使ILI最高风险点出现,即二者有协同增强效应,在其长夏短冬气候下尤其需要注意。ILI危险度在气温日较差为4—6℃或>9℃时均有显著增加,即日内温差对流感的活跃程度亦有显著影响;由于深圳的风速整体较小,其影响整体较弱。Prophet时间序列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的回报准确率相近(>86%),而同时考虑了气象因子和前期发病人数的回归模型预测准确率更高(>80%)。简言之,深圳市ILI风险与温、湿度的非线性协同影响关系最为密切,其发病率很大程度上是可预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气温 相对湿度 气温日较差 预测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东部大官山温湿梯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志军 李跃清 +3 位作者 杜钦 何泽能 赵兴炳 高阳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1期18-23,共6页
采用西南地区巫溪大官山同一坡面10个不同海拔高度梯度观测站2019~2020年逐小时温湿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气温直减率、日较差和相对湿度的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2000 m以上区域秋、冬季常出现逆... 采用西南地区巫溪大官山同一坡面10个不同海拔高度梯度观测站2019~2020年逐小时温湿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气温直减率、日较差和相对湿度的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2000 m以上区域秋、冬季常出现逆温或同温现象;年平均气温递减率为0.57℃/100 m,最大值出现在3月和9月,分别为0.63℃/100 m和0.62℃/100 m,2月最低为0.49℃/100 m;日较差总体随海拔升高而减小,但在海拔1065~1222 m,出现了日较差随海拔升高而快速下降的突变区;年、春季在海拔1222~2180 m,秋季在海拔1222~2550 m,出现了日较差相对稳定层,其它季节不太明显。在海拔1670 m以下区域,年相对湿度为78.5%,夏季最大(85.3%),秋季次之(82%),冬季再次(74.3%),春季最低(72.3%);随着海拔升高云雾出现频率增大,年和各季相对湿度均随之增大;海拔1670~1930 m为突变区间,相对湿度迅速增加,在海拔1930~2550 m,年、春、夏、秋季处于云中的时间较多,相对湿度变化不大;冬季由于云层低,海拔较高的区域常处于云的上方,相对湿度随海拔升高反而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日较差 相对湿度 立体气候 大官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