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erolateral rotatory instability in vivo correlates tunnel position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using bone-patellar tendon-bone graft 被引量:6
1
作者 Yasutaka Tashiro Ken Okazaki +4 位作者 Koji Murakami Hirokazu Matsubara Kanji Osaki Yukihide Iwamoto Yasuharu Nakashim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2期913-921,共9页
AIM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rotatory and anterior-posterior instability in vivo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reconstruction using bone-patellar tendon-bone(BTB) autografts, and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tu... AIM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rotatory and anterior-posterior instability in vivo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reconstruction using bone-patellar tendon-bone(BTB) autografts, and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tunnel positions on the knee stability.METHODS Single-bundle ACL reconstruction with BTB autograft was performed on 50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of 28 years using the trans-tibial(TT)(n = 20) and trans-portal(TP)(n = 30) techniques. Femoral and tibial tunnel position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high-resolution 3 D-CT bone models two weeks after surgery. Anterolateral rotatory translation was examined using a Slocum anterolateral rotatory instability test in op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1.0-1.5 years after surgery, by measuring an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 at the medial and lateral compartments on its sagittal images. Anterior-posterior stability was evaluated with a Kneelax3 arthrometer.RESULTS A total of 40 patients(80%) were finally followed up. Femoral tunnel positions were shallower(P < 0.01) and higher(P < 0.001), and tibial tunnel positions were more posterior(P < 0.05) in the T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TP group. Anterolateral rotatory translations in reconstructed kne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hallow femoral tunnel positions(R = 0.42, P < 0.01), and the rotatory translations were greater in the TT group(3.2 ± 1.6 mm) than in the TP group(2.0 ± 1.8 mm)(P < 0.05). Side-to-side differences of Kneelax3 arthrometer were 1.5 ± 1.3 mm in the TT, and 1.7 ± 1.6 mm in the TP group(N.S.). Lysholm scores, KOOS subscales and reinjury rate show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Anterolateral rotatory instabilit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shallow femoral tunnel positions after ACL reconstruction using BTB autografts. Clinical outcomes, rotatory and anterior-posterior stability were overall satisfactory in both techniques, but the TT technique located femoral tunnels in shallower and higher positions, and tibial tunnels in more posterior positions than the TP technique, thus increased the anterolateral rotation. Anatomic ACL reconstruction with BTB autografts may restore knee function an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ATELLAR tendon bone-patellar tendon-bone Rotatory INSTABILIT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UNNEL POSITION Anatomic Singlebundle
下载PDF
Effect of tendon and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Kinesio Taping on de Quervain disease
2
作者 Han Jin Zhao-Hui Chen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1年第16期18-23,共6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tendon-regulation and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and Kinesio Taping on patients with de Quervain Disease.Methods:60 cases with de Quervain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3...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tendon-regulation and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and Kinesio Taping on patients with de Quervain Disease.Methods:60 cases with de Quervain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30 treatment group and 30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tendon-regulation and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and Kinesio Taping,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Votalin emulsion combined with Kinesio Taping.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VA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degree of tenderness,the methods of electric integral value(integral electromyogram,iEMG),the degree of wrist ulnar deviation,and the cooney wrist score,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using the diagnostic curative effect criteria of TCM disease(the evaluation process was blind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the pain and tendernes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duced,iEMG value increased,the ulnar deviation of the wrist increased,and the cooney wrist score increased(all P<0.05);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0%(P<0.05).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the tendon-regulation and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the Kinesio Tap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in and tenderness of the patients withde Quervain Disease,increase the ulnar mobility of the wrist joint,and improve the joint function of the wrist j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 Quervain disease tendon and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Kinesio Taping
下载PDF
基于筋骨理论对青少年颈痛的临床新思考
3
作者 张明才 元唯安 +8 位作者 焦海铭 杜国庆 沈知彼 熊轶喆 王玉鹏 王翔 石瑛 陈东煜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青少年颈痛症状类似于成人颈椎病,但其病理改变并不完全符合颈椎椎间盘退变。因此,应积极探索更符合其临床特点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理论,实现临床对青少年颈痛的有效诊断与治疗。在石氏伤科百年治伤临床经验和最新科学研究认识的基础上,探... 青少年颈痛症状类似于成人颈椎病,但其病理改变并不完全符合颈椎椎间盘退变。因此,应积极探索更符合其临床特点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理论,实现临床对青少年颈痛的有效诊断与治疗。在石氏伤科百年治伤临床经验和最新科学研究认识的基础上,探讨青少年颈痛的诊断名称和基于“筋骨合和”理论的病因病机,并针对颈部“筋出槽、骨错缝”核心病机建立“四以相和”的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青少年颈痛 中医手法 筋出槽 骨错缝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兔肩袖腱骨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旭 吴亚洁 +5 位作者 张鑫福 石志 杨腾云 熊波涵 卢晓君 赵道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49-3054,共6页
背景:近年在腱骨损伤领域部分学者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搭载在组织工程支架上用以促进腱骨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腱骨愈合机制及自然愈合过程中其是否参与修复,目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兔肩袖全层冈上肌断裂... 背景:近年在腱骨损伤领域部分学者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搭载在组织工程支架上用以促进腱骨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腱骨愈合机制及自然愈合过程中其是否参与修复,目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兔肩袖全层冈上肌断裂后腱骨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及其在腱骨损伤时对干细胞的迁移作用和最佳体外促迁移浓度。方法:随机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肩袖损伤模型,另取3只为空白对照。于造模后3,5,7,14,21,28 d各处死3只并处死空白组兔,取腱骨连接处组织保存在-80℃冰箱。应用ELISA反应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愈合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取幼兔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干细胞的促迁移作用效果及体外促迁移最佳浓度,将培养到P3代的干细胞与Brdu共培养后注入兔耳缘静脉,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干细胞是否迁移至损伤处。结果与结论: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肩袖腱骨愈合过程呈双峰表达,于伤后3 d明显增高(P<0.01)随后下降,于伤后5 d达最低,后再次升高于伤后14 d达峰值(P<0.01),然后下降;②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标记有Brdu的干细胞确有迁移至损伤处;③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60-80 ng/mL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干细胞促迁移效果最好,而200 ng/mL浓度反而会起到抑制迁移作用;④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参与了肩袖腱骨愈合的炎症反应期和增殖期的愈合过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干细胞迁移至损伤处并分化为各类细胞促进修复,并且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促迁移作用存在于一定浓度范围,超出范围则可能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大撕裂 腱骨愈合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李盛华教授运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骨错缝、筋出槽”病例报告
5
作者 徐斌 周明旺 +4 位作者 王晓萍 吉星 杨波 王雷 肖振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第三代传人李盛华教授批判性吸纳各家流派治疗“骨错缝、筋出槽”患者的方法,并在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学术思想“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精准微创”的指导下,在治疗“骨错缝,筋出槽”过程中提出“稳、...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第三代传人李盛华教授批判性吸纳各家流派治疗“骨错缝、筋出槽”患者的方法,并在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学术思想“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精准微创”的指导下,在治疗“骨错缝,筋出槽”过程中提出“稳、准、轻、巧”四字法则,同时还强调“心身同治”的理念,恰到好处的手法可有效整复“骨错缝、筋出槽”,恢复关节功能。此外,他根据不同的损伤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法进行复位,即可缓解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使其效果立竿见影,充分发挥了中医骨伤治疗骨伤疾病“简、便、效、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出槽 骨错缝 陇中正骨 李盛华 医案
下载PDF
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王军 韩莹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目的:研究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实施“调针治骨法”的针刀治疗,研究组在针刀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两组治疗3个疗... 目的:研究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实施“调针治骨法”的针刀治疗,研究组在针刀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步行中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最大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最小屈曲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能有效减轻KOA患者疼痛和炎症反应,改善症状,缓解步行中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 调筋治骨法 热敏灸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年腱骨愈合的MRI纵向随访30例分析
7
作者 吕嘉玲 李顶夫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1期78-81,I0003,共5页
目的:探索采用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1年内腱骨愈合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变化规律,并探讨腱骨愈合情况与临床主观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性患者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腘绳肌腱行A... 目的:探索采用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1年内腱骨愈合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变化规律,并探讨腱骨愈合情况与临床主观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性患者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腘绳肌腱行ACLR术后的3、6、12个月不同时间节点MRI上腱骨结合部的信号变化;其中腱骨愈合程度以胫骨段及股骨段骨道内移植物的信噪比(SNQ)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节点的骨道内移植物SNQ值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同一时间节点胫骨、股骨骨道内移植物的SNQ值的差异。结果:在术后3、6、12个月,股骨段及胫骨段移植物的SNQ值在3个月开始逐渐升高,6个月达峰,随后逐渐下降;股骨段内移植物的SNQ值在3、6、12个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8,P<0.05);胫骨段移植物的SNQ值在3、6、12个月不同时间节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7,P>0.05)。在术后1年内,同一时间节点,股骨段移植物的SNQ值显著高于胫骨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腱骨结合部信号在6月达峰,随后逐渐下降,股骨段愈合差于胫骨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腱骨愈合 磁共振信噪比
下载PDF
“筋揉骨正”中医特色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琳珏 郭锐 +1 位作者 李钦宗 王爱国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1,共5页
目的:基于“筋揉骨正”理论观察中医特色康复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基于“筋揉骨正”理论观察中医特色康复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Intertan或PFNA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三期辨证治疗。比较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髋关节功能、骨强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揉骨正”理论采用中医特色康复疗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骨密度,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揉骨正 三期辨证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康复 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髋关节功能 骨强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引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张万云 赖忠涛 黎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1564-1568,共5页
目的:探究“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刃针针刺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所引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引发睡眠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为刃针针刺治疗,观察组为“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刃... 目的:探究“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刃针针刺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所引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引发睡眠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为刃针针刺治疗,观察组为“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刃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疗程完成后,分析比较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评估及1月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在接受治疗后,对2组患者PSQI及VAS评分进行的组内比较各项得分变化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完成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相较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高;自治疗结束次日起1月后随访发现,观察组复发率相较于对照组低,且P<0.05。结论:“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刃针疗法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并举”推拿 刃针 椎动脉型颈椎病 睡眠障碍
下载PDF
肌腱组织工程支架生物材料与孔隙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龙 黄浩然 +2 位作者 张忠欣 王丽敏 胡永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98-2403,共6页
背景:随着肌腱损伤肌腱移植手术的增多,对肌腱组织工程支架的需求日益增加,研究发现植入物良好的孔隙大小及孔隙率有助于组织愈合。目的:总结肌腱组织工程支架的材料种类,调查各类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孔隙的相关情况。方法:应用计算... 背景:随着肌腱损伤肌腱移植手术的增多,对肌腱组织工程支架的需求日益增加,研究发现植入物良好的孔隙大小及孔隙率有助于组织愈合。目的:总结肌腱组织工程支架的材料种类,调查各类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孔隙的相关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关键词为“tendon”或“ligament”和“tissue scaffold”以及“porosity”或“permeability”,共纳入8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讨论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与结论:肌腱组织工程研究所涉及的支架材料主要分为天然肌腱支架材料和人工合成腱性支架材料两大类,其中天然支架材料包含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和异种肌腱,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在制备异体肌腱以及动物实验过程中发现脱细胞消毒过程中会导致两种肌腱孔隙大小及孔隙率增加的现象,但是具体原因及机制并未进一步研究。人工合成腱性支架材料目前研究的种类有很多,其中以Leeds Keio、LARS为代表的人工韧带产品目前还在部分国家使用,其他材料目前因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未能在临床推广,人工合成腱性支架材料的孔隙及孔隙率因其材料与制备技术的不同也呈现不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支架 肌腱组织工程 肌腱支架 渗透性 孔隙率 腱骨愈合
下载PDF
基于“在筋守筋、在骨守骨”理论探析高树中教授治痹特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笑颜 孟宁宁 +1 位作者 闫文丽 马玉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总结高树中教授基于“在筋守筋、在骨守骨”理论治疗痹证特色。“在筋守筋、在骨守骨”出自《灵枢·终始》,高教授认为病位在筋骨之痹,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治疗应守筋守骨。临证针刺以局部解结消灶为主,远近配穴,重视三阳经取穴,穴... 总结高树中教授基于“在筋守筋、在骨守骨”理论治疗痹证特色。“在筋守筋、在骨守骨”出自《灵枢·终始》,高教授认为病位在筋骨之痹,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治疗应守筋守骨。临证针刺以局部解结消灶为主,远近配穴,重视三阳经取穴,穴少而精;强调针法操作,巧施针法,随咳进针,活动患处;针刺宜深内而久留,意在刺至病所;常用砖熨法、麦麸熨法,配合引经药,引药至病所。刺熨方药结合,药廉效佳,法活机圆,内外合治,效如桴鼓,为临床治疗痹证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筋守筋 在骨守骨 高树中 痹证 治疗特色
下载PDF
基于肝肾同源探讨股骨头坏死“肝肾-肌骨”协同下的骨吸收不均匀沉降-多维复合弓弦体系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桂鑫 杨锋 +7 位作者 张乐 刘杰 陈志健 彭磊 符恩龙 刘树华 王常德 龚春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39-246,共8页
从中医学肝肾同源的生理基础出发,综合中医的“肾主骨”“肝主筋”“经筋理论”及现代骨科学的骨吸收塌陷学说、不均匀沉降理论和下肢肌骨弓弦结构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ONFH)“肝肾-筋骨”协同下的骨吸收不均匀沉降-多维复合弓弦体系的... 从中医学肝肾同源的生理基础出发,综合中医的“肾主骨”“肝主筋”“经筋理论”及现代骨科学的骨吸收塌陷学说、不均匀沉降理论和下肢肌骨弓弦结构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ONFH)“肝肾-筋骨”协同下的骨吸收不均匀沉降-多维复合弓弦体系的发病机制。认为ONFH病机关键在于肝肾亏虚,肾之阴阳失衡导致了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骨吸收动态平衡的打破,表现为骨代谢水平的升高及股骨头局部的骨吸收活动的增强,进而导致股骨头的坏死和塌陷;肾主骨、肝主筋,筋骨共同构成髋关节的肌-骨-关节动静态系统,而塌陷的出现破坏了原本平衡的肌-骨-关节系统,同时肝血失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进一步加剧了髋周的软组织失衡,加速了肌-骨-关节动静态系统的崩塌,加快了股骨头塌陷进程,最终导致不可逆的结局。基于该发病机制,ONFH的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当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原则,通过不同方式促进股骨头内外的血液循环的局部改善,重建关节功能的协调性;同时应重视患者自身体质的调养,通过补肾调肝以恢复成骨-破骨水平的平衡,重构肌-骨-关节系统,从而有效延迟甚至避免ONF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肝肾同源 肾主骨 肝主筋 经筋 骨吸收塌陷 不均匀沉降 弓弦结构
下载PDF
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颖 陈朝晖 +2 位作者 林永艳 张文娣 李冬静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联合运动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检测患...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联合运动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检测患者颈部疼痛部位压痛阈值,关节角度尺测量颈椎关节活动度,采集颈部肌肉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lectromyogram,iEMG),计算颈椎前屈、后伸、侧屈的肌肉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CR),采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功能改善程度,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减轻,颈椎活动度增加,颈部肌肉CCR下降,NDI降低(P<0.05);治疗组疼痛、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肌肉CCR、ND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可有效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颈部肌肉协调性,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其疗效优于牵引疗法结合运动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筋正骨 颈型颈椎病 运动锻炼 牵引
下载PDF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金龙 赵金忠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髌股关节不稳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主要见于年轻患者,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内侧髌股韧带(MPFL)是髌骨内侧限制髌骨外向脱位的主要稳定结构,也是髌骨不稳发生时必然要损坏的结构。因此,通过MPFL重建恢复髌骨的稳定性为... 髌股关节不稳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主要见于年轻患者,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内侧髌股韧带(MPFL)是髌骨内侧限制髌骨外向脱位的主要稳定结构,也是髌骨不稳发生时必然要损坏的结构。因此,通过MPFL重建恢复髌骨的稳定性为必要措施。虽然MPFL重建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部分手术细节,如股骨隧道和髌骨隧道定位、移植物材料选择、移植物固定角度、移植物张力选择等方面是否影响疗效仍存在争议。近年来,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术式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循证依据。本文笔者将对MPFL重建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关节不稳定性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肝主筋,肾主骨”理论探讨温针灸联合推拿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文 金连峰 齐鹏坤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34-38,共5页
膝骨关节炎是骨科的常见病,病位在筋骨,根源在肝肾,发病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外侵,证属本虚标实、本痿标痹。“肝主筋,肾主骨”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本文将基于该理论指导,探讨中医的温针灸联合推拿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 膝骨关节炎是骨科的常见病,病位在筋骨,根源在肝肾,发病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外侵,证属本虚标实、本痿标痹。“肝主筋,肾主骨”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本文将基于该理论指导,探讨中医的温针灸联合推拿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该方法以疏肝养血强筋、补肾养精壮骨为治疗原则,采用温针灸联合推拿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肝肾并调、骨健筋强的效果,为中医药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提供一种联合治疗新思路,并且对临床诊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肝主筋 肾主骨 温针灸 推拿
下载PDF
李盛华教授运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滑膜嵌顿临证经验撷英
16
作者 李毅 周明旺 +5 位作者 陈威 付志斌 卢冠锦 王玉磊 魏长浩 吕子豪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34-36,共3页
介绍李盛华教授运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滑膜嵌顿的临床经验,对其治疗该病的临床思路及手法进行系统总结。李盛华教授以“顺于自然、手稳法巧、筋骨相通、内外兼治、身心并重”的理论体系为中心治则,运用“拔、揉、摇、落”的正骨手... 介绍李盛华教授运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滑膜嵌顿的临床经验,对其治疗该病的临床思路及手法进行系统总结。李盛华教授以“顺于自然、手稳法巧、筋骨相通、内外兼治、身心并重”的理论体系为中心治则,运用“拔、揉、摇、落”的正骨手法技巧,达到“筋脉归位,骨正筋柔”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嵌顿 踝关节 陇中正骨手法 筋骨失衡 临证经验
下载PDF
手法松解术联合几丁糖治疗肩周炎
17
作者 谈钊 王小英 +5 位作者 蔡晓辉 徐建德 石瑛 陈东煜 詹红生 安军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83-887,共5页
目的观察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2组治疗前、治疗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 目的观察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2组治疗前、治疗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肩关节评分(CMS)、肩关节活动度、总有效率及复诊率。结果治疗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2组VAS评分、CMS、肩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49/50)高于对照组(78%,39/50)(P<0.05),复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筋主骨从”理论指导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提高肩关节活动度、降低复诊率,在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主骨从 肩周炎 手法松解术 医用几丁糖 功能锻炼
下载PDF
理想化股骨隧道位置对ACL重建术后肌腱-骨界面愈合的影响
18
作者 王哲 王大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理想化股骨隧道位置对术后肌腱-骨界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行AMP单束解剖重建治疗的ACL断裂患者,其中,行理想化股骨隧道位置重建术(IDEAL)的患者为试验组(31例),行传统足印区中心点股骨隧道重建(M...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理想化股骨隧道位置对术后肌腱-骨界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行AMP单束解剖重建治疗的ACL断裂患者,其中,行理想化股骨隧道位置重建术(IDEAL)的患者为试验组(31例),行传统足印区中心点股骨隧道重建(MID)的患者为对照组(30例)。术中均利用股骨隧道尺进行测量,并记录不同组别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MRI检查结果;根据MRI信号强度结果将肌腱-骨界面的愈合程度分为5个等级,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肌腱愈合程度,并分析不同股骨隧道位置对术后肌腱-骨界面愈合的影响。结果61例患者均得到12月以上的随访,试验组患者股骨隧道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且在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肌腱-骨界面愈合过程中,试验组MRI结果显示肌腱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想化股骨隧道位置重建不仅可增加股骨隧道长度,侧面提高肌腱-骨界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可依靠其等距性促进肌腱-骨界面愈合,并加速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重建 股骨隧道位置 股骨隧道长度 肌腱-骨界面 愈合
下载PDF
补片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术后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姚雨婧 丁凯 姚晨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43-47,共5页
肩袖撕裂是最常见的肩部损伤之一,影响超过40%的60岁以上的患者,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手术对于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巨大肩袖撕裂是指撕裂部位>5 cm的损伤或肩袖部位包含两根及以上... 肩袖撕裂是最常见的肩部损伤之一,影响超过40%的60岁以上的患者,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手术对于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巨大肩袖撕裂是指撕裂部位>5 cm的损伤或肩袖部位包含两根及以上肌腱断裂的肩袖撕裂,一般多需要手术治疗。研究表明,肩袖补片可提高术后肩袖组织的力学性能,同时促进腱骨界面的愈合潜能,改善肩关节整体功能,增加肩袖肌腱厚度,增加肩关节活动度,降低再撕裂率。随着组织工程学的不断进步,肩袖补片的研究与应用正逐渐成为巨大肩袖撕裂修补中的热门领域,本文对补片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术后腱骨愈合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肩袖撕裂 腱骨愈合 补片材料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基于“筋骨并举”理论的推拿手法治疗“腰曲增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叶盛 姜超 +1 位作者 张宇 占茂林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10-313,318,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筋骨并举”理论的推拿手法治疗“腰曲增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自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的70例“腰曲增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 目的:评价基于“筋骨并举”理论的推拿手法治疗“腰曲增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自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的70例“腰曲增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基于“筋骨并举”理论的推拿手法和常规理筋松解手法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腰骶角角度、腰椎活动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定量表(JOA)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腰骶角角度减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腰椎活动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筋骨并举”理论的推拿手法治疗“腰曲增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减小腰骶角角度,纠正腰曲增大,并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及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曲增大 “筋骨并举”推拿手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