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斜角肌内缘腱性束带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邵正仁
崔经建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中斜角肌内缘腱性束带与臂丛受压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具成人尸体标本,观察中斜角肌内缘腱性束带的位置及其与臂丛下干的关系。结果:中斜角肌内缘腱性束带出现率为80%,其长度为31.5±...
目的:探讨中斜角肌内缘腱性束带与臂丛受压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具成人尸体标本,观察中斜角肌内缘腱性束带的位置及其与臂丛下干的关系。结果:中斜角肌内缘腱性束带出现率为80%,其长度为31.5±1.51mm、宽度为6.1±2.4mm、厚度为0.6±0.1mm。腱性束带起自第7颈椎横突上方,止于第1肋内侧缘(锁骨下动脉沟内侧端处),其形态为一条扁带形弦带,张于第1肋内侧缘上。束带与臂丛下干相交处距第1肋上面高度为4.1±1.5mm;臂丛下干的合成点与束带的关系有3种类型:Ⅰ型(束带外合干型)占16%;Ⅱ型(束带上合干型)占30%;Ⅲ型(束带内合干型)占54%。结论:Ⅰ型构成对臂丛下干压迫,是导致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Ⅱ型也可以引起此征,以手术切除束带,解除压迫为最佳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出口综合征
中斜角肌
踺性束带
臂丛神经
解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疏通止痉手法在儿童颈源性抽动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吕玲玲
宋泽
+3 位作者
郭新月
周正
王志如
王宁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9期78-80,共3页
导师组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实践发现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生与“骨错缝”“筋出槽”有关,基于中医经络学说,结合患儿及家长对中西医治疗手法的接受度,总结出“疏通止痉”手法,具有一定的疗效。文章试从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手法、病例分...
导师组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实践发现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生与“骨错缝”“筋出槽”有关,基于中医经络学说,结合患儿及家长对中西医治疗手法的接受度,总结出“疏通止痉”手法,具有一定的疗效。文章试从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手法、病例分析等方面探讨疏通止痉手法在儿童颈源性抽动障碍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错缝
筋出槽
颈源性抽动障碍
疏通止痉手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斜角肌内缘腱性束带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邵正仁
崔经建
徐达传
机构
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淮北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7-228,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中斜角肌内缘腱性束带与臂丛受压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具成人尸体标本,观察中斜角肌内缘腱性束带的位置及其与臂丛下干的关系。结果:中斜角肌内缘腱性束带出现率为80%,其长度为31.5±1.51mm、宽度为6.1±2.4mm、厚度为0.6±0.1mm。腱性束带起自第7颈椎横突上方,止于第1肋内侧缘(锁骨下动脉沟内侧端处),其形态为一条扁带形弦带,张于第1肋内侧缘上。束带与臂丛下干相交处距第1肋上面高度为4.1±1.5mm;臂丛下干的合成点与束带的关系有3种类型:Ⅰ型(束带外合干型)占16%;Ⅱ型(束带上合干型)占30%;Ⅲ型(束带内合干型)占54%。结论:Ⅰ型构成对臂丛下干压迫,是导致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Ⅱ型也可以引起此征,以手术切除束带,解除压迫为最佳治疗手段。
关键词
胸出口综合征
中斜角肌
踺性束带
臂丛神经
解剖
Keywords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Middle scalene muscle
tendon
band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323.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疏通止痉手法在儿童颈源性抽动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吕玲玲
宋泽
郭新月
周正
王志如
王宁涛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9期78-80,共3页
基金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首批青苗人才培养项目【No.豫中医科教〔2018〕16号】。
文摘
导师组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实践发现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生与“骨错缝”“筋出槽”有关,基于中医经络学说,结合患儿及家长对中西医治疗手法的接受度,总结出“疏通止痉”手法,具有一定的疗效。文章试从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手法、病例分析等方面探讨疏通止痉手法在儿童颈源性抽动障碍的应用。
关键词
骨错缝
筋出槽
颈源性抽动障碍
疏通止痉手法
Keywords
dislocation of bone
tendon outlet
cervical tic disorder
dredging and antispasmodic manipulation
分类号
R277.7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斜角肌内缘腱性束带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邵正仁
崔经建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疏通止痉手法在儿童颈源性抽动障碍中的应用
吕玲玲
宋泽
郭新月
周正
王志如
王宁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