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创作语境下的种族历史书写——《华人:金山勇士》与早期北美华人移民史 被引量:5
1
作者 林涧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华人:金山勇士》,记载了一百多年北美华人移民的经历。小说在虚构文本中,穿插杂糅了华人移民中相传的故事和有纪录的史实,打破了现实主义、传记和历史书的局限,能使读者发掘和发现原来在英语语境中默... 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华人:金山勇士》,记载了一百多年北美华人移民的经历。小说在虚构文本中,穿插杂糅了华人移民中相传的故事和有纪录的史实,打破了现实主义、传记和历史书的局限,能使读者发掘和发现原来在英语语境中默默无声的华人,其实也是为荚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开国英雄——金山勇士,只是因为白人的文化偏见和歧视而被遮蔽和丑化了。同时,作者在写作时力图创造一个对话性的话语空间以及采取黑色幽默的手法,颠覆了美国的东方学表现华人的固定的模式和有关“黄祸”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黑色幽默 汤亭亭 华人移民史
下载PDF
论美国华裔文学中“根意识”的嬗变 被引量:1
2
作者 汪顺来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6-90,95,共6页
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华裔文学起于19世纪华人移民美国时的"天使岛"诗篇,从早期的《金山歌集》、《埃伦诗集》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小说的崛起,美国华裔文学历经坎坷,逐步登上了美国经典文学的舞台,... 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华裔文学起于19世纪华人移民美国时的"天使岛"诗篇,从早期的《金山歌集》、《埃伦诗集》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小说的崛起,美国华裔文学历经坎坷,逐步登上了美国经典文学的舞台,它是一面镜子,较真实地反映了华人移民在美国的成长经历。由于历史上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排斥、挤压甚至敌视,华裔及其后代有着强烈的种族和身份意识。中国和中国文化始终是他们无法割舍的"根",但是这种"根意识"也随着华裔在美国特殊的生活经历而发生嬗变,构成了华裔独特的族裔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华人移民史 根意识 族裔体验
下载PDF
简说早期美国华人社区对排华历史词汇的抗衡翻译 被引量:4
3
作者 谭雅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0,93,共10页
《排华法案》是美国首项含有种族和阶级歧视性质的移民法律条文,专门针对及排斥劳动阶级的华人移民。美国联邦政府1882年实施《排华法案》,到1943年才废止,这61年间对华籍移民的限制,是美国移民史上非常不光彩的一页。本文就排华时代美... 《排华法案》是美国首项含有种族和阶级歧视性质的移民法律条文,专门针对及排斥劳动阶级的华人移民。美国联邦政府1882年实施《排华法案》,到1943年才废止,这61年间对华籍移民的限制,是美国移民史上非常不光彩的一页。本文就排华时代美国旧金山华埠行刊的华语报章里收集的引用有关华人移民的词汇,探讨当年美国华人社区媒介对排华政策的反应及表达方式,值此印证当年居美华人对联邦政策的抗议及批评。这些华埠报刊里收集到的词汇,明显地反映出当年美国华人绝对拒绝认同一切《排华法案》有关的移民措施。有关排华及移民的讯息,在翻译程序上,不但没有直译原意,中文译文里更附加上严厉批评的意识,结果是创造了一类非常突出的华埠华文词汇,在美国各地华埠通行数十年。这是一种既普及也特殊的华埠小区语言词汇现象。加上华人不断地循各种法律途径挑战歧视他们的移民法例,尤其是在旧金山1906年地震后充分利用了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法案条文,整体来说是一种保障他们公民籍权和移民权益的具体行动。从这个当年美洲华文报刊文字现象看美国华人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年美国各地华人的共同立场:在自己的小区里,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全面否定,不接受联邦法律所容许的排斥华人的国家政策。这种小区媒体文字一致抗衡政策上歧视他们的团结精神,也是充分地表达了中美两个国家的民族都存有的"不平则鸣"的普世文化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华法案》 地方语言色彩 美国本土华人移民历史词汇 文字语言抗衡 不平则鸣
下载PDF
美国史料收集保存传播一瞥--以2009年宾厄姆顿枪击案记录查询为例
4
作者 王晓燕 《天禄论丛》 2019年第1期1-21,共21页
美国自建国以来,政府,民间,乃至个人,对历史记录的保存向为重视。通过传承并有序地收藏和保管海量历史文献,将其数字化,经由网络,使原始记录进入公众领域,为使用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笔者是2009年宾厄姆顿枪击案善后工作的见证... 美国自建国以来,政府,民间,乃至个人,对历史记录的保存向为重视。通过传承并有序地收藏和保管海量历史文献,将其数字化,经由网络,使原始记录进入公众领域,为使用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笔者是2009年宾厄姆顿枪击案善后工作的见证者,通过对该案中国受害人相关资料的查询过程,以期略窥美国各级政府及民间如何对近期史料进行收藏、保存和数字化。本文基于笔者于2017年9月参加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举办的题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方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修改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厄姆顿枪击案 美国地方文献 美国高校档案 中国新移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