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mibatch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n-Butyl Acrylate in the Presence of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被引量:4
1
作者 Tian Ying GUO Mou Dao SONG +3 位作者 Qing Ye ZHOU Bang Hua ZHANG Jian Biao MA Bing Lin HE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for Adsorption and Separation,Institute of Polymer Chendstry, Nankai University, Tianin, 30007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7期683-686,共4页
The semibatch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and n-butyl acrylate (BA) in the presence of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HEMA) initiated by K2S2O8 (PSP) was studied. The average p... The semibatch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and n-butyl acrylate (BA) in the presence of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HEMA) initiated by K2S2O8 (PSP) was studied. The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of total solids content, HEMA content, PSP content, ionic strength of the system and monomer feed rate, and decreases with the monomer feed ratio from 3/1 (MMA/BA mole.) to 1/3. The stability of this reaction system is improved by adding HEMA as nonionic comonomer. The high solids content (50%) latex with monodisperse particle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i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semibatch emulsifier-free MMA and BA latex stability
全文增补中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ONODISPERSE PARTICLES IN TH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A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BUTYL ACRYLATE
2
作者 张茂根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7-85,共9页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onodisperse polymer latex particles in th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of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butyl acrylate with potassium persulfate as initiator was investigated. A multi-...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onodisperse polymer latex particles in th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of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butyl acrylate with potassium persulfate as initiator was investigated. A multi-step formationmechanism for the monodisperse polymer particles was proposed. The nucleation mechanism is considered to be thecoagulation of the precursor particles by homogeneous nucleation when the primary particles reach a critical size with highsurface charge density and sufficient stability. It had been proved by a special experiment that the early latex particles formedby the coagulation were stable. The primary particles grow by absorbing monomers and radicals in the polymerization systemand then become colloidally unstable again due to the understandable decrease of particle surface charge density, which leadsto the aggregation of the growing particles and the formation of larger latex pedicles therefrom. Aner the nucleation period,the preferential aggregation of the smaller particles in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leads to the change of the particles towards auniform size and narrowe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he coexistence and competition of homogeneous nucleation,coagulation, propagation and aggregation result in the increase of the polydispersity index (U = D_(43)/D_(10)) in the first Stage,then its decrease in the later stage because of the competition of propagation and aggregation, and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the monodisperse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latex Monodisperse particle Particle formation mechanism ACRYLATE
下载PDF
EFFECTS OF ω-ACRYLOYL POLY (ETHYLENE OXIDE) MACROMONOMER ON EMULSIFIER-FREE EMULSI0N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n-BUTYL ACRYLATE
3
作者 郭天瑛 宋谋道 +2 位作者 周庆业 郝广杰 张邦华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1-355,共5页
Well-defined nonionic hydrophilic ω-acryloyl poly(ethylene oxide) macro-monomer (PEO-A) has been prepared by living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oxidewith diphenyl methyl potassium as the initiator and acryloyl... Well-defined nonionic hydrophilic ω-acryloyl poly(ethylene oxide) macro-monomer (PEO-A) has been prepared by living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oxidewith diphenyl methyl potassium as the initiator and acryloyl chloride as the reaction termi-nating agent. The 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SEC. Th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and n-butyl acrylate (BA) containing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PEO-A was studied. In all cases stable emulsion coplymerizationsof MMA and BA were obtained. The stabilizing effect wa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feed amount of the macromono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MONOMER ω-Acryloyl poly(ethylene oxid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Methyl methacrylate-n-butyl acrylate copolymer
下载PDF
Synthesis of submicron-sized composite particles with unique morphology by emulsifier-free seeded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4
作者 Hong Chu Hongyan Wang Zhongbin Ni Xiaoya Liu Mingqing Chen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69-375,共7页
Polystyrene (PSt) microspheres with diameter of 375 nm to be used as the seeds for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ere prepared via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potassium persulfate (KPS) as initiator in ethanol-... Polystyrene (PSt) microspheres with diameter of 375 nm to be used as the seeds for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ere prepared via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potassium persulfate (KPS) as initiator in ethanol-water mixed solvents. Emulsifier-free seeded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St) with acrylonitrile (A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monomethoxymonomethacrylate (PEGm) macromonomer as reactive stabilizer and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as initiator to obtain submicron-sized PEGm graft poly(styrene-coacrylonitrile) (PEGm-g-PSAN) composite particles with unique morpholog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dicated that St and AN together contributed to forming the unusual morphology. The concentration of St and AN, total monomer concentration, initiator type and the monomer adding method remarkably affected th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 polymer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D Composite particl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MORPHOLOGY
原文传递
无皂高分子纳米胶乳粒子的制备与稳定 被引量:14
5
作者 尤丽莎 傅中 +1 位作者 吴华强 张文敏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4-478,共5页
在微波辐照下 ,以过硫酸钾 (KPS)为引发剂 ,丙酮水溶液 (质量比 1∶1)为分散介质 ,进行了苯乙烯 (ST)和其它共聚单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丙烯酸乙酯 (EA)及顺丁烯二酸酐 (BDA)的无皂乳液聚合 ,得到了稳定的... 在微波辐照下 ,以过硫酸钾 (KPS)为引发剂 ,丙酮水溶液 (质量比 1∶1)为分散介质 ,进行了苯乙烯 (ST)和其它共聚单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丙烯酸乙酯 (EA)及顺丁烯二酸酐 (BDA)的无皂乳液聚合 ,得到了稳定的纳米胶乳粒子。讨论了共聚单体的种类和浓度对粒子水化半径的影响。增加配方中亲水性单体含量 ,使引发反应中引发剂的消耗量增加 ,粒子表面电荷密度增大 ,同时亲水性增加 ,油水界面张力减小 ,粒子变得稳定 ,有利于小粒子的生成。粒子的大小随亲水性单体的含量呈曲线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乳液稳定性 微波化学 纳米粒子 制备 高分子纳米胶乳粒子
下载PDF
St-MMA-AA三元无皂共聚胶乳性质的研究I.胶粒形态、大小及分布 被引量:10
6
作者 闫翠娥 黄世强 封麟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78,82,共5页
以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为主单体 ,丙烯酸 (AA)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用TEM和 QEL S观测了胶粒结构形态、大小及分布。探讨了功能单体 AA浓度、引发剂 APS含量、体系 p H值、聚合温度及 St/ MMA配比对胶粒... 以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为主单体 ,丙烯酸 (AA)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用TEM和 QEL S观测了胶粒结构形态、大小及分布。探讨了功能单体 AA浓度、引发剂 APS含量、体系 p H值、聚合温度及 St/ MMA配比对胶粒形态、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 ,St- MMA- AA三元无皂共聚胶粒呈核 -壳结构。随[AA]增大 ,粒径减小 ,分散系数增大 ;随 [APS]增大 ,粒径出现最大值 ,分散系数增大 ;随 p H值调节剂 Na HCO3浓度增大及 MMA比例增大 ,粒径变化复杂 ,且分散系数也相应变化 ;随聚合温度提高 ,粒径增大 ,分散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无皂乳液共聚胶乳 丙烯酸 胶粒大小及分布 胶粒形态
下载PDF
无皂阳离子乳液共聚合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金枝 程时远 +1 位作者 黄世强 陈正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6-78,共3页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在无乳化剂条件下,加入少量的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作用下,合成了一系列粒子分散均一、表面干净的阳离子乳液。深入考察了引发剂浓度、...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在无乳化剂条件下,加入少量的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作用下,合成了一系列粒子分散均一、表面干净的阳离子乳液。深入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共聚单体浓度、离子强度及pH值对粒径、粒子数目、粒子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以上各因素来控制胶乳粒子的粒径、粒子数目,而粒子表面电荷密度是由共聚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决定。所合成的胶乳耐电解质、耐有机溶剂的性能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单体 无皂阳离子 乳液共聚合 乳胶粒
下载PDF
P(VAc-DM)阳离子胶乳合成及其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志斌 孙宗华 +1 位作者 周成德 章贤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24-127,共4页
本文以醋酸乙烯酯(VAc)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为原料,采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一系列VAc-DM阳离子共聚乳液[P(VAc-DM)]。测定了乳液的稳定性和转化率,找到了合成稳定的P(VAc-DM)阳离子乳液的最佳条件;通过电镜观察,阳离子胶... 本文以醋酸乙烯酯(VAc)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为原料,采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一系列VAc-DM阳离子共聚乳液[P(VAc-DM)]。测定了乳液的稳定性和转化率,找到了合成稳定的P(VAc-DM)阳离子乳液的最佳条件;通过电镜观察,阳离子胶乳为球形粒子;将此胶乳用于喷漆车间废水的净化,通过对净化时间和透光度的考察,确定了用量为0.01%时,效果最佳,并同聚丙烯酰胺(PAM)作了对比实验,P(VAc-DM)优于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高分子胶乳 絮凝剂
下载PDF
三元无皂乳液共聚合动力学及其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闫翠娥 程时远 封麟先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4-539,共6页
以苯乙烯( St)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 M A) 为主单体,以丙烯酸( A A) 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考察了功能单体浓度、引发剂过硫酸铵( A P S) 浓度及聚合温度对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转化率时... 以苯乙烯( St)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 M A) 为主单体,以丙烯酸( A A) 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考察了功能单体浓度、引发剂过硫酸铵( A P S) 浓度及聚合温度对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转化率时间关系曲线的模型函数——— Gam ma 积分函数,用它拟合了转化率时间关系曲线,获得了聚合过程的重要特征参数,如平均成核速率( N V) ,聚合最大速率( M V) 和平稳期平均聚合速率( A V) 及成核结束和聚合进入完成期对应的转化率.同时对聚合速率与以上各聚合参数的关系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研究发现拟合误差很小,成核结束时转化率在15 % 以内,成核及聚合速率均随以上参数增大而增大,引发剂过硫酸铵在聚合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 三元 共聚合 动力学
下载PDF
硅丙乳液制备方法及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智英 胡瑛 +2 位作者 邓锐 程琛 艾照全 《有机硅材料》 CAS 2011年第1期44-49,共6页
综述了硅丙乳液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无皂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及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讨论了影响硅丙乳液稳定性的因素,如有机硅单体、乳化剂及引发剂种类,乳液聚合工艺、聚合反应温度;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硅丙乳液 无皂乳液聚合 细乳液聚合 互穿聚合物网络 有机硅 丙烯酸酯
下载PDF
MMA/BA/NaMA无皂乳液共聚合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茂根 翁志学 +2 位作者 黄志明 方仕江 潘祖仁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研究了MM A/BA/NaMA 无皂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和乳液稳定性.粒子表面电荷随单体中BA 含量提高而增加.单体亲水性、NaMA 和KPS浓度、温度、水油比、离子强度及搅拌速度等对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均较为显著;而对乳液... 研究了MM A/BA/NaMA 无皂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和乳液稳定性.粒子表面电荷随单体中BA 含量提高而增加.单体亲水性、NaMA 和KPS浓度、温度、水油比、离子强度及搅拌速度等对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均较为显著;而对乳液稳定性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有单体亲水性、Na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共聚 聚合过程 稳定性 MMA BA NAMA
下载PDF
自交联苯丙乳液的无皂聚合及其结构与表面施胶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翾 沈一丁 +1 位作者 费贵强 王海花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3,共4页
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作自交联单体,聚乙烯醇(PVA)为高分子分散稳定剂,采用无皂种子聚合制备了稳定的自交联苯丙乳液。当软硬单体比例n(BA)/n(St)=1.0,w(PVA)=6%,w(ODA)=10%,w(NMA)=6%时,自交联苯丙乳液具有优异的施胶效果,当用质量分数... 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作自交联单体,聚乙烯醇(PVA)为高分子分散稳定剂,采用无皂种子聚合制备了稳定的自交联苯丙乳液。当软硬单体比例n(BA)/n(St)=1.0,w(PVA)=6%,w(ODA)=10%,w(NMA)=6%时,自交联苯丙乳液具有优异的施胶效果,当用质量分数为1%的苯丙乳液进行表面施胶时,纸张施胶度可达43.0 s,表面强度达3.2 m/s,耐折度88次,环压指数达7.38N.m/g;苯丙乳液与淀粉有良好的适配性,并可取得优异的复合施胶效果。通过动态激光粒径分析(DLLS)、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对乳液粒径及其分布和共聚物热转变性能及微相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共聚 苯丙乳液 表面施胶 自交联 表面增强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小粒径无皂MMA/St共聚纳米胶乳粒子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应军 吴华强 +1 位作者 王俊恩 袁品仕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95-1299,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混合溶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共聚,制得了粒径约为31 nm的共聚无皂纳米粒子。系统地探讨了温度、丙酮含量、单体比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速率、粒子粒径、单分散性和乳液... 采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混合溶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共聚,制得了粒径约为31 nm的共聚无皂纳米粒子。系统地探讨了温度、丙酮含量、单体比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速率、粒子粒径、单分散性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在90℃时出现最低值;随着丙酮含量和MMA/St比例的增加,粒径由267 nm减小到34 nm,乳液稳定性提高,反应后期转化速率随丙酮含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随着KPS浓度的增加,粒径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无皂乳液聚合 纳米粒子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乳液聚合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心亚 孙志娟 +2 位作者 黄洪 蓝仁华 陈焕钦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6年第1期38-43,58,共7页
在简单介绍乳液聚合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近几十年来乳液聚合中发展的新技术,如核/壳乳液聚合、互穿网络聚合、微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以及其它的一些新型乳液聚合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乳液聚合 核/壳乳液聚合 互穿网络聚合 无皂乳液聚合 微乳液聚合
下载PDF
反应性乳化剂存在下的五元苯丙乳液共聚合 被引量:3
15
作者 邵谦 孟庆超 +1 位作者 徐小琳 王成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93-1296,共4页
采用反应性乳化剂SE-10N,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和丙烯腈为单体的五元无皂苯丙共聚乳液的组成及聚合工艺。所制得的无皂乳液稳定,其乳胶粒大小均匀,粒径为50~60nm,比同组成... 采用反应性乳化剂SE-10N,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和丙烯腈为单体的五元无皂苯丙共聚乳液的组成及聚合工艺。所制得的无皂乳液稳定,其乳胶粒大小均匀,粒径为50~60nm,比同组成的有皂乳液乳胶粒的粒径稍小。乳液涂膜透明、硬度达H级;其硬度、耐水性及钙离子稳定性均较同组成有皂乳液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乳化剂 无皂 苯丙乳液 乳液聚合
下载PDF
反应性乳化剂存在下半连续苯丙乳液共聚合表观动力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谦 徐小琳 +1 位作者 孟庆超 葛圣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研究了在反应性乳化剂SE-10N存在下,采用半连续滴加工艺进行苯丙乳液共聚合的表观动力学。首先利用间歇法研究了引发剂、乳化剂用量、单体总量和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聚合反应速率方程为Rp=k[M]0.30[I]0.18[E]0.97,并... 研究了在反应性乳化剂SE-10N存在下,采用半连续滴加工艺进行苯丙乳液共聚合的表观动力学。首先利用间歇法研究了引发剂、乳化剂用量、单体总量和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聚合反应速率方程为Rp=k[M]0.30[I]0.18[E]0.97,并计算得到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90.8 kJ.m o-l1。然后采用半连续滴加法,讨论了不同滴加速率对聚合表观速率Rp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滴加速率Ra的增加,反应速率Rp也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少,且聚合过程的状态不断远离饥饿态。要使该聚合过程的状态保持在稳定的饥饿态,单体滴加时间应控制在140 m in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乳化剂 苯丙乳液 乳液共聚合 表观动力学 半连续
下载PDF
纯化对三元无皂共聚胶粒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翠娥 程时远 封麟先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7-60,共4页
以离子交换和高速离心两方法纯化含不同功能基的三元无皂共聚胶乳,用TEM和电导滴定检测比较了以上两方法的纯化效果,同时考察了这两种纯化方法对三元无皂胶粒形态、大小及表面功能基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只有通过多次离心-倾析-... 以离子交换和高速离心两方法纯化含不同功能基的三元无皂共聚胶乳,用TEM和电导滴定检测比较了以上两方法的纯化效果,同时考察了这两种纯化方法对三元无皂胶粒形态、大小及表面功能基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只有通过多次离心-倾析-再分散过程才能将胶乳所有杂质除去,离子交换和离心纯化不影响胶粒形态大小,而离心纯化使胶粒表面功能基量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 无皂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 胶乳
下载PDF
MMA-St无皂乳液聚合成核机理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戴李宗 邹友思 +1 位作者 陈世群 潘容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1-54,共4页
讨论了MMA-St无皂乳液聚合,当[KPS]=2.77×10^(-3)mol/L,[MMA]0.51mol/L,[St]=0.49mol/L,70℃反应5.0小时,能得到较高的聚合转化率,较小的胶乳粒径和较大的粒子浓度,并对不同反应时期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认为该无皂... 讨论了MMA-St无皂乳液聚合,当[KPS]=2.77×10^(-3)mol/L,[MMA]0.51mol/L,[St]=0.49mol/L,70℃反应5.0小时,能得到较高的聚合转化率,较小的胶乳粒径和较大的粒子浓度,并对不同反应时期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认为该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为均相沉淀成核机理。当转化率大于30.9%时,胶乳粒的凝聚程度大于胶乳粒的生成速度。KPS分解产生的自由基起到了稳定乳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酯 无皂乳液聚合
下载PDF
均分散无皂纳米胶乳粒子的制备与稳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应军 吴华强 +1 位作者 王俊恩 袁品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58,共4页
采用溶剂热法,在密闭容器内,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和苯乙烯(S t)共聚,制得了粒径约为31nm的均分散无皂纳米胶乳粒子。探讨了丙酮、引发剂用量、单体比和温度对粒子粒径、均分散性和乳液稳定性... 采用溶剂热法,在密闭容器内,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和苯乙烯(S t)共聚,制得了粒径约为31nm的均分散无皂纳米胶乳粒子。探讨了丙酮、引发剂用量、单体比和温度对粒子粒径、均分散性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丙酮的增加和MM A比例的升高,粒径减小,均分散性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大,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均分散性先下降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无皂乳液聚合 纳米胶乳粒子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醋酸乙烯-丙烯酸无皂乳液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青晨 蔡佩英 +2 位作者 徐建军 叶光斗 李守群 《中国胶粘剂》 CAS 2005年第10期6-10,共5页
研究了以醋酸乙烯(VAc)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改性功能单体,以“半连续”加料方式进行无皂乳液共聚合过程,得到了稳定的乳液。并探讨了功能单体AA含量、反应温度等对共聚的影响。采用FTIR、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组成、乳胶粒子的尺... 研究了以醋酸乙烯(VAc)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改性功能单体,以“半连续”加料方式进行无皂乳液共聚合过程,得到了稳定的乳液。并探讨了功能单体AA含量、反应温度等对共聚的影响。采用FTIR、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组成、乳胶粒子的尺寸及分布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65±2)℃的温度下聚合,所得乳液稳定性好、转化率高,反应完全,且随着功能单体AA含量的增加,乳液粘度上升,单体转化率下降,乳胶粒粒径变小且粒径呈单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醋酸乙烯 丙烯酸 单分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