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栽培因子对特早熟春大豆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马继凤 王悦 +1 位作者 罗红兵 屠乃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1,共4页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的增产潜力。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没计,研究了播种期、栽培密度、苗前期追施复合肥、苗后期追施尿素4个主要栽培因子对特早熟春大豆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特早熟春大豆全生育期随播种期的推迟而...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的增产潜力。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没计,研究了播种期、栽培密度、苗前期追施复合肥、苗后期追施尿素4个主要栽培因子对特早熟春大豆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特早熟春大豆全生育期随播种期的推迟而明显缩短,与其他参试因子无显著相关;四因子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顺序为密度、播种期、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特早熟春大豆适合高密度、高肥水平下栽培;中等土壤肥力下单产3000kg/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模式32个,其主要决策因素的取值范围是:播种期3月25日至4月18.日,种植密度57.3—61.2万株/hm^2,苗前期施复合肥232.5-395.55kg/hm^2,苗后期追施尿素138-209.8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因子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特早熟春大豆 生育期 产量
下载PDF
桑枝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廖森泰 何雪梅 +3 位作者 吴娱明 邹宇晓 徐玉娟 刘吉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503-507,共5页
研究桑枝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本试验以桑枝(Tang10)为材料,以桑枝总黄酮得率为考察目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对桑枝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运用DPS软件对最佳工艺进行... 研究桑枝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本试验以桑枝(Tang10)为材料,以桑枝总黄酮得率为考察目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对桑枝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运用DPS软件对最佳工艺进行优化和验证。结果显示: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桑枝总黄酮提取率作用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参数为温度80℃,提取时间3.5h,乙醇浓度60%,料液比1:40部。因此,所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在试验范围内能较准确的预测桑枝总黄酮的提取率.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吻合,证明最佳工艺条件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 总黄酮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栽培杏鲍菇的配方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蔚 杜双田 +2 位作者 龚黛 李华 王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151,共7页
【目的】研究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比率混料设计和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麸皮、玉米粉、豆粕对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栽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比率混料设计和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麸皮、玉米粉、豆粕对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栽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麸皮、玉米粉、豆粕均能明显增加杏鲍菇的产量,3个因素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豆粕>玉米粉>麸皮。玉米粉与豆粕的交互作用对杏鲍菇产量有显著影响,麸皮与玉米粉、豆粕的交互作用对杏鲍菇产量影响不显著。最终确定的葡萄修剪枝条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为:麸皮154.1g/kg,玉米粉51.9g/kg,豆粕51.9g/kg,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木屑742.1g/kg,采用该配方栽培杏鲍菇产量可达226.9g/袋,生物学转化率可达76.1%。【结论】用葡萄夏季修剪枝条作为主要培养料栽培杏鲍菇是可行的,且最优配方下杏鲍菇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夏季修剪枝条 杏鲍菇 比率混料设计 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湘春豆25号秋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继凤 冯霞 +2 位作者 王悦 屠乃美 赵激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0-534,共5页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5号的秋播增产潜力,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等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湘春豆25号秋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X1)、苗前期施复合肥(X2)两...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5号的秋播增产潜力,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等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湘春豆25号秋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X1)、苗前期施复合肥(X2)两因子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苗后期施尿素(X3)主效不显著,与X1,X2互作显著;湘春豆25号翻秋种植适合高密度、高肥力水平下栽培;中等肥力土壤上栽培,产量2400kg/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模式有39个,其主要决策因素取值范围:种植密度57.58~61.5l万株/hm^2,苗前期施复合肥316.8~427.65kg/hm^2,苗后期施尿素202.44~284.3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栽培因子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秋播产量
下载PDF
一种确定水热法制备纳米Fe_3O_4最佳工艺参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立勋 雷天民 袁梦雪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12-514,共3页
以水热法制备纳米Fe3O4为例,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法获得试验方案的指标值,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和二次规划数学模型,求解这一数学模型.实验证明,此方法工作量较小,优化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成熟,为确定制备纳米材料最佳运行工艺参数提供... 以水热法制备纳米Fe3O4为例,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法获得试验方案的指标值,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和二次规划数学模型,求解这一数学模型.实验证明,此方法工作量较小,优化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成熟,为确定制备纳米材料最佳运行工艺参数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最佳工艺参数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 二次规划
下载PDF
水肥耦合条件下马铃薯生长量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建勋 王永哲 +1 位作者 邱小琮 尹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646-1648,1652,共4页
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进行水肥耦合盆栽试验,采用4因素[补水量、施氮(N)量、施磷(P5O2)量、施钾(K2O)量]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马铃薯生长的典型时期——初花期的生长量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马铃薯生长量... 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进行水肥耦合盆栽试验,采用4因素[补水量、施氮(N)量、施磷(P5O2)量、施钾(K2O)量]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马铃薯生长的典型时期——初花期的生长量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马铃薯生长量与产量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当初花期的株高为34 cm,茎粗为0.54 cm,叶面积为55.06 cm2时产量最大,达到857 g/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水肥耦合 生长量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泉豆7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松 吕美琴 +1 位作者 康蓉蓉 王金线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7-51,共5页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4个栽培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泉豆7号产量要获得超过2147.25 kg · hm ^-2的最佳...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4个栽培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泉豆7号产量要获得超过2147.25 kg · hm ^-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35.48万~37.82万株· hm ^-2,尿素79.02~88.71 kg · hm ^-2,钙镁磷肥438.75~484.50 kg · hm ^-2,氯化钾64.17~75.27 kg · h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豆7号 高产栽培 综合农艺措施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Quandou 7
下载PDF
铝、硒、硅和磷复合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庞贞武 师瑞红 +3 位作者 谢国生 刘铁梅 柯文峰 蔡明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5-1382,共8页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铝(Al)、硒(Se)、硅(Si)、磷(P)为处理因子,建立了多因子复合处理对水稻品种金优725幼苗存活率、百株苗鲜质量、百株根鲜质量和根脯氨酸含量影响的回归模型,并分析了各因子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铝(Al)、硒(Se)、硅(Si)、磷(P)为处理因子,建立了多因子复合处理对水稻品种金优725幼苗存活率、百株苗鲜质量、百株根鲜质量和根脯氨酸含量影响的回归模型,并分析了各因子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影响水稻幼苗生长的单因子主效应大小为Al>P>Se>Si.其中,Al表现为负效应,而P、Se和Si表现为正效应;除Al与Si的互作外,各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模拟寻优结果表明,Al在0.587~0.913mmol·L-1、Se在0.478~0.564mg·L-1、Si在0.613~1.069mmol·L-1、P在2.252~2.657mmol·L-1浓度范围时,可使水稻幼苗在一个存在铝胁迫的营养液环境下达到一个较佳的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主效应 互作效应 多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