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萜类化合物对松材线虫的毒力作用及复配组合筛选
1
作者 左一凡 高凯 +3 位作者 刘青华 周志春 李俊 李文华 《绿色科技》 2024年第7期62-69,76,共9页
为探明不同松脂萜类化合物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毒杀作用,研发高效低毒的松材线虫绿色防治剂,采用线虫悬浮液+药剂的直接触杀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选择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甲维·吡虫... 为探明不同松脂萜类化合物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毒杀作用,研发高效低毒的松材线虫绿色防治剂,采用线虫悬浮液+药剂的直接触杀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选择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甲维·吡虫啉4种药剂,设置不同药剂浓度梯度和不同药剂组合配方处理,观察其对松材线虫致死率。结果表明:单药剂处理对松材线虫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松材线虫的死亡率逐渐增加,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吡虫啉>柠檬烯>β-蒎烯>α-蒎烯,6 h的半致死浓度依次为0.36、0.45、6.08和90.92。药剂两两复配处理后,各药剂组合均表现出杀灭松材线虫的增效或相加作用,柠檬烯(3.60 mg/mL)+甲维·吡虫啉(3.00 mg/mL)复配后对松材线虫的致死率最高,达99.87%。正交实验确定了4种药剂的最佳浓度,即α-蒎烯(90.00 mg/mL)、β-蒎烯(6.00 mg/mL)、柠檬烯(3.60 mg/mL)、甲维·吡虫啉(3.00 mg/mL),同时选出3种组配作为替代药剂。不同药剂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效果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α-蒎烯(90.00 mg/mL)+β-蒎烯(6.00 mg/mL)+柠檬烯(3.60 mg/mL)+甲维·吡虫啉(3.00 mg/mL)防效最好,21 d内,防治率达43.9%。4种药剂中,甲维·吡虫啉对松材线虫的毒力最强,药剂复配后均比单药剂毒力更强,推荐(90.00 mg/mL)+β-蒎烯(6.00 mg/mL)+柠檬烯(3.60 mg/mL)+甲维·吡虫啉(3.00 mg/mL)甲维·吡虫啉的组合为首选药剂,与另外3组替代药剂交替使用,以研发高效低毒的松材线虫绿色防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萜类化合物 药剂复配
下载PDF
昆明山海棠根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2
作者 王计宏 杨碧娟 +4 位作者 孙玉梅 黄杰林 张殿昊 尹俊林 曾广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671-679,共9页
为研究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茎的化学成分,运用重结晶、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制备型中压液相、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对昆明山海棠根茎95%甲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得到2... 为研究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茎的化学成分,运用重结晶、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制备型中压液相、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对昆明山海棠根茎95%甲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解析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结构为:3-羟基-2-O-3-无羁萜烯-29-羧酸(1)、3-epi-triptobenzene B(2)、角鲨烯(3)、β-谷甾醇(4)、(6R,E)-6-((3S,8S,9S,10R,13R,14S,17R)-10,13-dimethyl-3-(palmitoyloxy)-2,3,4,7,8,9,10,11,12,13,14,15,16,17-tetradecahydro-1H-cyclopenta[a]phenanthren-17-yl)-3-ethyl-2-methylhept-4-enoic acid(5)、无羁萜(6)、麦珠子酚(7)、3,7-二甲基-正辛基3α醇-1-苯甲酸酯(8)、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酸(9)、triptotin C(10)、雷酚萜醇(11)、雷公藤酸C(12)、4-羟基苯乙醇(13)、香草醇(14)、2-甲氧基-1,4-苯二甲醇(15)、雷公藤内酯(16)、antriptolactone(17)、cangoronine(18)、3-oxo-29-hydroxyfiedelane(19)、3β-hydroxy-D:B-friedoolean-5-en-29-oic acid(20).化合物1、5、7、8、9、13、14和1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化合物2、10、19和20首次从昆明山海棠中分离.活性研究发现在100μmol/L浓度下,化合物1、2、5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中化合物2对肿瘤细胞株HepG2、BCAP-37、B16细胞均具有中等细胞毒性,其IC_(50)值分别为(35.79±1.0)、(32.03±1.1)和(37.44±1.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山海棠 化学成分 萜类化合物 抗肿瘤细胞株活性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李瀚纯 王鑫 +1 位作者 瞿旭东 王舒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24-31,55,共9页
近20年来,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回路构建、生物元件标准化,以及各种基因组/代谢工程工具和方法的开发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生物技术行业的产业布局。目前,合成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合成、医学、能源、工... 近20年来,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回路构建、生物元件标准化,以及各种基因组/代谢工程工具和方法的开发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生物技术行业的产业布局。目前,合成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合成、医学、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医药的需求也推动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包括将体外催化技术应用于手性医药化学品的绿色制造,将异源途径整合到细胞中以有效生产药物等。合成生物学凭藉更经济、环境友好等突出特点,将颠覆一部分传统医药的制造方式。本文概要介绍合成生物学在手性医药化学品的绿色制造和植物天然产物的生物制造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医药化学品 天然产物 萜类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组分研究
4
作者 王雅琴 孙宏伟 王灿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组分,为八角种质资源评价、优质原料选材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麻栗坡县)和广西(崇左市、钦州市)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 【目的】探明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组分,为八角种质资源评价、优质原料选材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麻栗坡县)和广西(崇左市、钦州市)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广泛靶向检测各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并通过主成分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挥发性代谢物成分。【结果】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含量以萜类、酯类和杂环化合物相对较高,分别占果实总挥发性代谢物的31%、14%和11%。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代谢物共有212~511个,其中,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杂环化合物和酮类物质。广南县和崇左市八角果实差异代谢物最多,为511个,其中,上调和下调具有代表性的10个差异代谢物中,酯类物质最多,其次是萜类和醇类。KEGG注释表明广南县八角果实单萜生物合成途径(Monoterpenoid biosynthesis)明显上调,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途径(Sesquiterpenoid and triterpenoid biosynthesis)、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途径(Ubiquinone and other terpenoid-quinone biosynthesis)明显下调。【结论】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主要为萜类、酯类和杂环化合物。6个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呈现一定差异,差异代谢物以萜类为主,其次为杂环化合物和酮类物质,可作为评价和筛选香料和药用八角种质资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果实 广泛靶向代谢组 挥发性代谢物 萜类 酯类 杂环化合物 生物合成途径
下载PDF
两个园林树种的芬多精含量及其日动态变化
5
作者 徐云浩 彭雯婧 +4 位作者 何文珺 李小玉 王丽 翁滢璐 闫小莉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7-43,共7页
植物芬多精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具有较为特殊的医学功能,同时具有一定调节血压、缓解精神障碍、降低血糖、缓解疼痛、抗痉挛的保健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迅速发展,森林芬多精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学者们... 植物芬多精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具有较为特殊的医学功能,同时具有一定调节血压、缓解精神障碍、降低血糖、缓解疼痛、抗痉挛的保健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迅速发展,森林芬多精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探究森林康养植物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中芬多精的组成成分、相对含量及日动态变化特征,可为森林康养活动的开展和康养时间与地点的优化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中两个特色的森林康养植物鸡爪槭(Acer palmatum)和肉桂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为研究对象,使用动态顶空吸附采样法(dynamic headspace collection)定时定量进行样品采集,采用Entech7200预浓缩和Agilent 7890B/5977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鸡爪槭和茶树(肉桂)这两个特色植物VOCs中芬多精的组成成分、相对含量及日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森林康养植物的芬多精组成成分主要以烷烃类、醇类、芳香烃类、酮类、醛类、萜烯类六种挥发性有机物为主,其中占比相对较高的为烷烃类(鸡爪槭20.6%,茶树25.92%)和芳香烃类(鸡爪槭15.26%,茶树11.93%)。2种植物芬多精的重要成分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鸡爪槭较高于茶树(高出0.18%),且2种植物萜烯类相对含量均表现出相同的日变化特征,即上午8:00和下午16:00的萜烯类相对含量较高,而中午12:00的相对含量最低。因此,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森林康养植物选择时可优先选择具体高观赏价值和较高芬多精含量的鸡爪槭,且森林康养活动开展的时间于上午8:00和下午16:00的时间段开展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芬多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萜烯类物质
下载PDF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heated needles and twigs of Pinus pumila 被引量:8
6
作者 ZHAO Feng-jun SHU Li-fu WANG Qiu-hua WANG Ming-yu TIAN Xiao-rui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Forest Protection Laboratory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91,P.R.Chin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43-248,共6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that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 from heated needles and twigs(200°C,within 15 min) of Pinus pumila affect fire behaviours using the technology ...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that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 from heated needles and twigs(200°C,within 15 min) of Pinus pumila affect fire behaviours using the technology of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D-GC-M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components of VOC from heated needles and twigs are terpenoids.Most of these terpenoids are monoterpenes.Terpenoids account for 72.93% for the needles and 92.40% for the twigs of the total VOC,and their emission ratios are 61.200 μg·g-1 and 217.060 μg·g-1 respectively.Heated twigs can emit more terpenoids than heated needles because twigs had more volatile oils than needles.In actual fires,these large amounts of terpenoid emissions,especially the monoterpene emissions,have strong effects on fire behaviors that are not only in the initial stage but also in the fast propagation stage of fires.These flammable gases are capable of causing violent combustion and creating crown fires.In addition,if these gases accumulate in an uneven geographical area,there will be a possible for eruptive fires and/or fires flashover to occ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fire Pinus pumila volatile oi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 terpenoidS
下载PDF
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天然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洪志 李成贤 +1 位作者 宫萌菲 任玉鹏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2-27,共6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引起猪腹泻病的重要传染性病原之一,在国内外广泛流行,严重制约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PEDV不断增强的遗传变异性对现有商品化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造成影响,使单纯以疫苗免疫实现...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引起猪腹泻病的重要传染性病原之一,在国内外广泛流行,严重制约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PEDV不断增强的遗传变异性对现有商品化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造成影响,使单纯以疫苗免疫实现对PEDV的传播阻断和净化相对困难。对PEDV感染猪的治疗也是挽回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PEDV的有效治疗药物,现有广谱抗病毒化学药物多被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天然化合物因具有来源丰富、生物活性多样和毒副作用小等特征已成为新型抗病毒先导药物研发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萜类、黄酮类、酚酸类、鞣酸类、多糖类和生物碱类等多种天然化合物的抗PEDV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取得诸多新进展,文章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和综述,旨在为抗PEDV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天然化合物 萜类 黄酮类 酚酸类 抗病毒机制 防治
下载PDF
热处理过程中肌肉蛋白与萜类化合物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天泽 杨平 +3 位作者 黄峰 强宇 韩东 张春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86-294,共9页
为明确热处理过程中肌肉蛋白与萜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以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和肌浆蛋白(sarcoplasmic protein,SP)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加热时间下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含量、粒径、二级结构含量等理化特性。... 为明确热处理过程中肌肉蛋白与萜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以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和肌浆蛋白(sarcoplasmic protein,SP)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加热时间下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含量、粒径、二级结构含量等理化特性。选取炖煮猪肉中3种关键萜类化合物(3-蒈烯、柠檬烯、芳樟醇),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探究热处理过程中MP和SP对萜类化合物吸附能力与蛋白构象变化的相关性,并通过分子对接揭示肌肉蛋白与萜类化合物结合机制。结果表明:随加热时间延长,MP和SP的表面疏水性和总巯基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粒径持续上升,α-螺旋结构转化为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加热5 min内,MP和SP二级结构展开,结合位点暴露,对萜类化合物吸附能力增强;继续加热后,MP和SP聚集使结合位点被掩埋,对萜类化合物吸附能力降低,且由于SP更高的聚集程度,加热10~60 min内吸附能力弱于MP。分子对接结果证明,疏水相互作用为3-蒈烯和柠檬烯与肌肉蛋白结合的主要驱动力,而芳樟醇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与肌肉蛋白结合。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通过改变肌肉蛋白构象控制风味结合位点暴露或掩埋,从而影响肌肉蛋白与萜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热加工肉制品的风味调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肌原纤维蛋白 肌浆蛋白 萜类化合物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感染CTV甜橙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及萜类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9
作者 王欢欢 赵恒燕 +4 位作者 陈琪 刘露勤 张耀海 周彦 刘金香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1,共9页
为明确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对柑橘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HS-SPEM)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 为明确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对柑橘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HS-SPEM)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了感染CTV的甜橙和健康甜橙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CTV侵染使甜橙挥发性成分总量显著降低,仅为健康甜橙的71.00%,与健康甜橙中检测出的59种挥发性成分相比,感病甜橙中检测出55种,两者共有物质51种,其中33种的质量分数显著降低;此外,还有8种仅在健康甜橙中被检出,4种仅在CTV侵染甜橙中被特异检出,分别为百里香酚、香叶酸甲酯、石竹素和2-亚甲基-莰烷;检出的挥发性物质以萜类居多,为44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进一步分析了4个萜类合成关键基因(香叶基香叶基二磷酸合酶、法呢基焦磷酸合酶、γ-萜品烯合酶和柠檬烯合酶)表达量,结果表明,感染CTV甜橙中4个基因表达显著下降,与感染CTV甜橙中γ-萜品烯和柠檬烯质量分数显著减少趋势一致,暗示了CTV侵染甜橙影响了寄主萜类合成途径进而影响了挥发性物质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橙 柑橘衰退病毒 挥发性物质 萜类相关合成基因
下载PDF
萜类化合物对蚊虫驱避活性的初步筛选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宗德 姜志宽 +3 位作者 韩招久 陈超 陈金珠 宋湛谦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5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 从32个萜类化合物中筛选对蚊虫有较好驱避活性的品种。方法 小白鼠筛选。结果 32个萜类化合物中有8个化合物表现出对白纹伊蚊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结论 进一步的人体保护试验有希望筛选出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开发前景的萜类驱... 目的 从32个萜类化合物中筛选对蚊虫有较好驱避活性的品种。方法 小白鼠筛选。结果 32个萜类化合物中有8个化合物表现出对白纹伊蚊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结论 进一步的人体保护试验有希望筛选出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开发前景的萜类驱避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活性 萜类化合物 初步筛选 白发 伊蚊 人体 驱避 保护试验 品种
下载PDF
桥环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蚂蚁驱避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韩招久 王宗德 +4 位作者 姜志宽 郑卫青 钱万红 陈金珠 陈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6-591,共6页
由β-蒎烯合成了诺卜醇、诺卜甲基醚、诺卜乙基醚、诺卜丙基醚、甲酸诺卜酯、乙酸诺卜酯、丙酸诺卜酯,测试以上7个桥环类萜类化合物对小黄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的驱避活性,结果显示它们对小黄家蚁具有很强的驱避活性,在质量浓度为... 由β-蒎烯合成了诺卜醇、诺卜甲基醚、诺卜乙基醚、诺卜丙基醚、甲酸诺卜酯、乙酸诺卜酯、丙酸诺卜酯,测试以上7个桥环类萜类化合物对小黄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的驱避活性,结果显示它们对小黄家蚁具有很强的驱避活性,在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驱避率分别为80%、100%、80%、100%、100%、100%和86%,并对驱避率较高的诺卜甲基醚、诺卜丙基醚、甲酸诺卜酯、乙酸诺卜酯进行了剂量—活性关系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环类萜类化合物 驱蚁活性 Β-蒎烯 合成 小黄家蚁
下载PDF
13种萜类化合物对胶孢炭疽菌和链格孢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婷 史红安 +4 位作者 李聪丽 李建华 王立华 李国元 张志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炭疽菌Colletotrichum和链格孢Alternaria是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真菌,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本研究选取13种萜类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胶孢炭疽菌、链格孢进行抑菌活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枯茗醛... 炭疽菌Colletotrichum和链格孢Alternaria是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真菌,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本研究选取13种萜类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胶孢炭疽菌、链格孢进行抑菌活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枯茗醛、百里香酚对两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香芹酚对胶孢炭疽菌和链格孢的抑菌活性最强,IC50分别为40.89μg/mL和18.19μg/mL。本试验为植物精油和天然杀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化合物 抑菌活性 胶孢炭疽菌 链格孢
下载PDF
萜类蚜虫拒食剂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招久 郑卫青 +3 位作者 姜志宽 钱万红 王宗德 陈金珠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4,共7页
萜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昆虫拒食剂类型。研究采用叶碟浸液法测试松节油、羟基香茅醛、薄荷醇及其衍生合成的多个系列的萜类化合物对蔬菜害虫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的拒食活性。结果显示,当质量浓度为10mg/mL时,24h后有22种化合物的拒食... 萜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昆虫拒食剂类型。研究采用叶碟浸液法测试松节油、羟基香茅醛、薄荷醇及其衍生合成的多个系列的萜类化合物对蔬菜害虫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的拒食活性。结果显示,当质量浓度为10mg/mL时,24h后有22种化合物的拒食率高于75%,其中诺卜醇、内型异莰烷基甲醇乙酸酯、4-(1-甲基乙烯基)-1-环己烯-1-乙醇丙酸酯、诺卜甲基醚、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薄荷醇、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甲酸酯、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乙酸酯、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丙酸酯、羟基香茅醛乙基醚、蒎酮酸甲酯等11种化合物的拒食率达到100%。当浓度为1mg/mL时,这些化合物的拒食活性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其中2个化合物即内型异莰烷基甲醇丙酸酯和内型1-异莰烷基-3-己醇乙酸酯的拒食活性最高,且持效性较好。系列等比浓度测试结果显示,内型1-异莰烷基-3-己醇乙酸酯的剂量-活性回归方程的坡度值在12,24,36,48,72h为0.47~1.72,拒食中浓度(AFC50)为4.0~12.1mg/mL。8号化合物(内型异莰烷基甲醇丙酸酯)的坡度值为1.08~2.91,AFC50为2.6~7.0mg/mL,表现出良好的正向剂量活性效应和持效性,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蚜虫拒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化合物 萝卜蚜 拒食活性
下载PDF
蜈蚣藻中萜类化合物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GC-MS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娜 邓永智 李文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对蜈蚣藻中萜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和GC-MS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蜈蚣藻中萜类化合物的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蜈蚣藻中萜类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得油量为指标,各萃... 对蜈蚣藻中萜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和GC-MS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蜈蚣藻中萜类化合物的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蜈蚣藻中萜类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得油量为指标,各萃取条件按对结果影响的顺序列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CO2流速;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40℃、CO2流速10L/h。各浓度洗脱液经GC-MS分析后,通过检索NIST谱图库,并结合有关文献,从中初步确认出11种萜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藻 萜类化合物 超临界流体萃取 GC-MS
下载PDF
原油与其烃源岩中甾萜类化合物指标的差异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兴光 苗洪波 +1 位作者 李建臣 于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1,共4页
甾萜类化合物是油源对比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但原油与其烃源岩中残留的抽提物的组分的化合物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水洗作用、气洗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等等都可使油气发生一定的次生变化;另外,吸附作... 甾萜类化合物是油源对比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但原油与其烃源岩中残留的抽提物的组分的化合物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水洗作用、气洗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等等都可使油气发生一定的次生变化;另外,吸附作用、层析效应等也具有明显影响。因此,在对比的过程中要结合地质资料,分析成藏过程,解释各个指标发生不同变化的原因,不应该过分强调指标的完全一致性。在任何一个成藏过程中,油气都会或多或少受以上各种作用的影响,油、源之间必然会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甾萜类化合物 色层效应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五味子挥发油中萜类、芳香族和脂肪族化合物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华 郭江涛 +4 位作者 王知斌 陈亚军 吴高松 杨炳友 匡海学 《化学工程师》 CAS 2016年第8期27-29,32,共4页
目的:研究五味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五味子中的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全扫描模式检测,采用DB-1701毛细管色谱柱(60mm×0.25mm×0.25μm),进样量1μL,分流比为5∶1,载气为高纯He;电子轰... 目的:研究五味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五味子中的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全扫描模式检测,采用DB-1701毛细管色谱柱(60mm×0.25mm×0.25μm),进样量1μL,分流比为5∶1,载气为高纯He;电子轰击电离方式,能量70e V,倍增电压1070V。结果:在五味子挥发油中检出了85个峰,鉴定了43个化合物,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成分的百分含量。鉴定出的挥发油占挥发油总量的66.25%。其中萜类化合物24种,芳香族化合物13种,脂肪族化合物6种,分别占58.70%、5.52%和2.23%。结论:五味子挥发性成分较复杂,含有丰富的萜类和芳香族成分,对五味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挥发油 萜类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 脂肪族化合物
下载PDF
烯丙基酯合成方法在萜类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言菊 赵振东 +3 位作者 古研 陈玉湘 毕良武 隋管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383-386,共4页
作为重要聚合物单体或反应性中间体使用的烯丙基酯类化合物,其合成方法主要包括醇酸脱水直接酯化法、酰氯化醇解酯化法、酯(盐)酯交换酯化法、羧酸盐烯丙基卤化物交换酯化法(无机碱催化和有机胺/季铵盐相转移催化)等。以马来松香烯丙醇... 作为重要聚合物单体或反应性中间体使用的烯丙基酯类化合物,其合成方法主要包括醇酸脱水直接酯化法、酰氯化醇解酯化法、酯(盐)酯交换酯化法、羧酸盐烯丙基卤化物交换酯化法(无机碱催化和有机胺/季铵盐相转移催化)等。以马来松香烯丙醇酯、松香烯丙醇酯、脱氢枞酸烯丙醇酯、蒎酸二烯丙基酯等的合成作为应用实例,综述了烯丙基酯合成方法在萜类化合物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指出相转移催化法是合成萜类烯丙基酯化合物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酯 萜类化合物 合成方法
下载PDF
褐藻某些化学组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汤海峰 易杨华 姚新生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4-42,共9页
从褐藻中分离出许多化学结构新颖的新化合物 ,一些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本文按萜类、类脂、甾醇、酚类、其他化合物等化学结构类型概述了 1993~ 2 0 0 0年间报道的新的褐藻化学成分。
关键词 褐藻 萜类 类脂 甾醇 酚类 化学组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芝麻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组分特征 被引量:42
19
作者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7-213,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GC-TOFMS)技术研究了典型芝...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GC-TOFMS)技术研究了典型芝麻香型白酒挥发性组分特征。分析了芝麻香型白酒挥发性组分在二维色谱系统中的分离规律,发现了化合物同系物规律性分布特征。采用该技术在景芝芝麻香型白酒中检测到1 029个色谱峰,进一步采用多级鉴定策略确认了可信度较高的挥发性化合物340种。在芝麻香型白酒中鉴定出的挥发性组分主要包括酯类130种,醇类26种,有机酸类15种,醛、酮、缩醛类88种,含氮化合物16种,呋喃类20种,含硫化合物25种,萜烯类14种,其他类6种。其中首次鉴定出挥发性含硫化合物11种和萜烯类化合物12种。多种挥发性含硫化合物香气独特,香气阈值极低可能对芝麻香型白酒香气特征具有重要贡献。芝麻香型白酒中鉴定出的萜烯类化合物除了具有独特的香气特征外,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挥发性组分 挥发性含硫化合物 萜烯类化合物
下载PDF
木姜子香气成分与生物活性及其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蒲丹丹 陕怡萌 张玉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35-448,共14页
木姜子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香辛料,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抗癌等功效,其强烈的柠檬香气,可以去腥增香提味。萜类化合物是木姜子的主要香气成分,以柠檬醛为代表的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木姜子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包括D-柠檬烯、(Z)... 木姜子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香辛料,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抗癌等功效,其强烈的柠檬香气,可以去腥增香提味。萜类化合物是木姜子的主要香气成分,以柠檬醛为代表的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木姜子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包括D-柠檬烯、(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β-月桂烯、(E)-肉桂酸乙酯和β-石竹烯等。本文主要综述了木姜子在中国的种群分布、香气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以及主要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代谢途径,以期对木姜子的资源开发和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子 香气成分 萜类物质 生物活性 代谢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