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topographic gradient effect of land use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the Lhasa River Basin
1
作者 ZHOU Jianwei FENG Bin +8 位作者 WU Hua XU Tong CHEN Linna ZHAO Xinyong GUO Qiyun LI Jiatong ZHANG Chenguang ZHU Kangcheng KONG Yuzh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2059-2074,共16页
The Lhasa River Basin forms an essential human settlement are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is study employe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evaluation model,terrain gradient grading,and Geodetecto... The Lhasa River Basin forms an essential human settlement are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is study employe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evaluation model,terrain gradient grading,and Geodetector to analyze land use and ESV in the Lhasa River Basin from 1985 to 2020.The findings reveal that:(1)From 1985 to 2020,grassland was the dominant land use.There was a trend of grassland reduc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other land types.(2)ESV has increased over the research period(with a total increase of 0.84%),with higher values in the southeast and lower values in the northwest.Grassland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ESV,and climate regulation and hydrological regulation were the ecosystem services that contribute the most to ESV.(3)Natural factors like NDVI and altitude,as well as economic factors lik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distance from roads,influenc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ESV,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NDVI reached up to 0.47.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actors had a greater impact than individual factors.Thes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Lhasa River Basin and other simila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Land use terrain gradient effect Lhasa River Basin Driving factors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d topographic gradient effect in the Da-Xiao Liangshan Mountains in Sichu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JIN Tao CHEN Yang +2 位作者 SHU Bo GAO Min QIU Ji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8期2344-2357,共14页
The Da-Xiao Liangshan mountains are critical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and essential ecological barrie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This study selected a total of six periods of land use land c... The Da-Xiao Liangshan mountains are critical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and essential ecological barrie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This study selected a total of six periods of land use land cover(LULC)data from 1995 to 2020,to estimate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and analyzed it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topographic gradient diverge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ESV increased by 1.1 billion yuan,with an increase rate of 1.47%from 1995 to 2020.Two time periods,2005–2010 and 2015–2020,showed mo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than other periods.(2)The elevation and slope of mountainous areas determine the type of land use and further influenc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SV.(3)Although woodland and grassland are the main land use types of the study area(more than 90%),the hydrological regulation function of the water area partially compensated for the impact of the encroachment of the built-up area on the ESV of grassland.(4)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SVs showed an inverted V-shaped characteristic as the topographic gradient increased,with the dominant position being the 5th topographic gradient zone.Finally,this study provided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for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optimization.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larified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ical factors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ESV and provided novel insights into ecosystem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 Dynamic evolution terrain gradient effect Spatial pattern Liangshan Yi region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永安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地形梯度效应研究
3
作者 谢光权 曾真 +2 位作者 袁梦 檀东昊 吴小刚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0,32,共11页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与其生境质量密切相关,其发展与提升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永安市为例,利用InVEST模型分析方法对2001-2021年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将生境质...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与其生境质量密切相关,其发展与提升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永安市为例,利用InVEST模型分析方法对2001-2021年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将生境质量与地形位指数梯度相结合,分析生境质量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永安市2001年、2011年以及2021年的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6354、0.6291、0.6285,总体生境水平较好,但呈下降的趋势。(2)生境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呈现研究区中间部分生境质量较差,随着研究区中部集中区域向外逐步扩大,生境质量逐步升高。(3)永安市生境质量分布指数具有明显的地形梯度效应,其平均生境质量随着地形位的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地形梯度效应 永安市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陕西省199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及梯度效应
4
作者 杨锁华 李丽 +1 位作者 马江德 郭文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9-1258,共10页
基于陕西省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土地转移矩阵、地形位及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三生空间”用地转型过程及梯度分异特征,对全省国土空间优化、国土资源管理及耕地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结... 基于陕西省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土地转移矩阵、地形位及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三生空间”用地转型过程及梯度分异特征,对全省国土空间优化、国土资源管理及耕地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陕西省生产、生活用地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和陕南山区。(2)199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较为剧烈,农业生产、其他生态用地面积净减少,工业生产、城镇和农村生活、林地生态、草地生态、水域生态用地面积净增加;变化剧烈程度呈现“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山区”的空间分布特征。(3)随着地形位增加,主导地类由“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草地生态用地”—“林地、草地生态用地”过渡;农业和工业生产用地、城镇和农村生活用地、水域生态用地面积占比逐渐减少,林地生态用地占比逐渐增加,草地、其他生态用地占比先增后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地形梯度效应 陕西省
下载PDF
安徽省六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梯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诗琪 周振宏 +1 位作者 智菲 赵铭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54-162,共9页
为揭示安徽省六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不同地形分级上景观格局的演化规律,计算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景观指数,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分析和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法,对研究区2000—2020年间3期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数据进行处理。... 为揭示安徽省六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不同地形分级上景观格局的演化规律,计算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景观指数,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分析和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法,对研究区2000—2020年间3期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六安市用地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耕地的流转面积最大;耕地和建设用地在低等级地形区呈优势分布;稳定型是景观变化中的主导类型;在2~5级地形区,CONTAG、SHEI和SHDI出现较明显的随年份演变差异;2020年,研究区景观丰度有所增加。在六安市未来规划中,应结合地形分布构建节约集约用地,协调功能用地布局;以生态为本,向西拓展绿色产业;延伸核心区功能范围,疏散人口,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地形梯度效应 地学信息图谱
下载PDF
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程静 王鹏 +1 位作者 陈红翔 韩永贵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91,共11页
生境质量是关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应用InVEST模型、地形位指数、地理探测器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 生境质量是关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应用InVEST模型、地形位指数、地理探测器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呈逐年增加态势,由0.607增长至0.624,增长幅度为2.463%,空间上呈现出两极化分布格局,低等和高等生境质量面积持续增加,而中等和良好生境质量面积有所下降。(2)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低等生境质量在低地形梯度上分布广泛,分布指数最高,而高等生境质量在高地形梯度上占据主导优势。(3)土地利用类型是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任意2个因子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个驱动因子的作用,土地利用类型与降雨量、气温、海拔、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交互决定力均大于0.6。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形梯度效应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渭河流域
下载PDF
莆田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地形梯度特征变化及尺度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颐 林毅伟 +3 位作者 朱志鹏 傅伟聪 董建文 兰思仁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以莆田市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和高程数据(DEM)为数据源,借助RS和GIS技术,运用地形位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对莆田市1995—2015年间土地利用格局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变化历程及空间尺度效应进行... 以莆田市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和高程数据(DEM)为数据源,借助RS和GIS技术,运用地形位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对莆田市1995—2015年间土地利用格局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变化历程及空间尺度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主要分布在高地形位区域,建设用地与水体主要分布在低地形位区域,农用地与裸露地主要分布在低、中地形位区域。(2)1995—2015年间,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的主要分布区域逐步向较高的地形位区域扩张;林地与水体的优势分布区段并未发生变化。(3)尺度效应研究表明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和蔓延度指数等在不同地形位上均不具尺度效应;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分维指数在不同地形位上均随尺度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地形梯度 尺度效应 莆田市
下载PDF
大山包地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与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丽 王平 +1 位作者 段霄 赵子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5-321,共7页
[目的]探究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与空间结构特征的影响,为大山包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地形梯度分析法和分形理论来探讨其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与空间结构特征。[结果]①大山包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 [目的]探究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与空间结构特征的影响,为大山包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地形梯度分析法和分形理论来探讨其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与空间结构特征。[结果]①大山包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海拔、坡度和地形位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显著差异。②耕地、建设用地、水域优势分布的地形位指数区间均为0.26~0.53,林地为0.53~1.21,草地为0.44~0.60,未利用地为0.26~0.53,0.71~1.21。③土地利用综合强度指数和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和坡度增加分别由234.75,0.82逐渐降低至218.49,0.63再分别升高至221.02,0.67,且二者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④各地类分布的分形特征明显,分维数介于1.1911~1.6688,各地类的稳定性大小依次为林地(0.3089)>建设用地(0.2828)>耕地(0.2641)>未利用地(0.1997)>水域(0.1688)>草地(0.1351)。[结论]大山包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与空间结构特征受地形因素影响显著,地形梯度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梯度效应 空间结构 大山包地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地形梯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启刚 王陶 +3 位作者 刘栩位 周浪 彭春花 傅俊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基于2010年、2014年、2018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这四期生境质量指数进行计算,引入地形位指数,从时空维度分析其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库区消落带生境质量呈略微波动的总体上升趋势,生境质量指数上... 基于2010年、2014年、2018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这四期生境质量指数进行计算,引入地形位指数,从时空维度分析其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库区消落带生境质量呈略微波动的总体上升趋势,生境质量指数上升幅度为0.02;(2)生境质量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总体保持稳定并略微上升,呈现“库首稳定—库腹波动—库尾下降”的空间格局;(3)11年间研究区生境质量在不同地形梯度等级上的变化基本一致,先下降后上升,其中上升幅度随梯度等级增加而变大,生境质量上升平均值为0.03,整体变化状态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地形梯度效应 InVEST模型 三峡库区消落带
下载PDF
基于观测资料的云系分裂现象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后福 孔令帅 +2 位作者 赵倩 郭品文 朱一正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5-541,共7页
根据中尺度地面站网、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对一次云系分裂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条雨带之间的弱降水是由于云系分裂所导致的;组合反射率因子反映出北支云系以层状云为主,南支云系以对流云为主;北支云系移向是ENE,南支... 根据中尺度地面站网、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对一次云系分裂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条雨带之间的弱降水是由于云系分裂所导致的;组合反射率因子反映出北支云系以层状云为主,南支云系以对流云为主;北支云系移向是ENE,南支云系移向是E,使得两支云系逐渐分离;通过低层气压梯度力的估算,北侧为西北风,南侧为东偏南风,大体代表云系底部的移向,结合雷达得到的高低层明显的移向差异,故引起南支云系和北支云系的逐步分开;受气压梯度力和地形阻挡的作用,使得南北云系分开,成为分别独立的云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系分裂 分离区 气压梯度力 地形作用
下载PDF
长波调整背景下陕西关中东部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武麦凤 吉庆 米洁 《干旱气象》 2015年第4期644-650,共7页
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地面加密气象站资料,对2014年7月1日发生在陕西渭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500 h Pa长波调整过程中,冷空气不断从切断低压底... 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地面加密气象站资料,对2014年7月1日发生在陕西渭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500 h Pa长波调整过程中,冷空气不断从切断低压底部扩散南下,与中纬度中尺度切变线相互作用所致;垂直温度梯度大对渭南市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潜势预报意义;地形作用导致中低层风向垂直切变增强和地面小尺度辐合线形成。其中,垂直风切变的增强致使中层干空气卷入对流云团中,新鲜空气补充了云凝结核源,经过渭河之后,近地面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增大,有利于冰雹转成短时暴雨。地面小尺度辐合线触发了不稳定能量进一步释放;强的垂直风切变和低层辐合共同作用,使对流云团增强,降雨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调整 垂直温度梯度 垂直风切变 地形作用
下载PDF
不同地形资料对西南涡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卢萍 李英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2年第2期20-25,共6页
本文仅改变模式下垫面的地形资料,对西南地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试验,通过模拟结果的分析对比,我们认为1)不同地形资料(或是对地形资料进行平滑处理),在地形突变处的差异最为显著。2)地形细微的变化最直接影响的是降水位置,其次是降水强度... 本文仅改变模式下垫面的地形资料,对西南地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试验,通过模拟结果的分析对比,我们认为1)不同地形资料(或是对地形资料进行平滑处理),在地形突变处的差异最为显著。2)地形细微的变化最直接影响的是降水位置,其次是降水强度。3)地形变化之后,短波辐射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是此消彼长。4)盆地有降水过程时,低层一般盛行东南风,且会在盆地内部产生气旋性弯曲,气流在迎风坡存在明显的辐合,而背风坡则存在明显的辐散。5)地形梯度同样影响对流的发生发展,在地形陡峭处更容易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地形梯度越缓,气流的爬升能力也越强。总之,地形的微小变化已经可以对降水的落区和强度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资料 降水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地形梯度
下载PDF
大气校正前后山地流域NDVI变化特征对比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东亚 李旭东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7,共8页
大气校正是遥感影像处理的重要环节,探究大气校正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特征及其地形梯度特征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以贵州省境内包溪河流域为例,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和FLAASH大气校正,探究NDV... 大气校正是遥感影像处理的重要环节,探究大气校正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特征及其地形梯度特征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以贵州省境内包溪河流域为例,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和FLAASH大气校正,探究NDVI分等级和分地形计算误差。得出以下结论:①未进行大气校正所得NDVI在空间上总体被低估;②未经大气校正所得NDVI不能反映各阶段趋势和比例关系,存在严重偏差,NDVI> 0. 6时绝对误差超过20%;③大气校正与否影响各海拔NDVI变化趋势和数值高低,海拔在1 000 m以下时绝对误差上升,其后波动下降;④大气校正与否对各坡度NDVI趋势和数值均有影响,随坡度上升,绝对误差先上升后下降,坡度在[45°,50°)时绝对误差最大;⑤大气校正与否对各坡向NDVI趋势均有影响,西坡绝对误差最大,东坡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地形梯度特征 大气校正 包溪河流域 山地流域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形梯度效应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杨锁华 胡守庚 瞿诗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6-986,共11页
采用长江中游地区1995、2005、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修正后的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估算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总体呈山区高... 采用长江中游地区1995、2005、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修正后的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估算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总体呈山区高而平原低的分布格局,地形梯度分布特征明显.县域地形起伏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较为显著的对数关系,二者拟合优度为0.53;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地形起伏度上升而增加,2014年1~5级地形起伏度区从400.35万元·km^(-2)增至554.57万元·km^(-2);研究期间随着地形起伏度增加,各级别内县域生态价值变化从下降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看,受不同地形起伏度上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及不同地类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差异的影响,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增加,食物生产、废物处理服务价值有所下降,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如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等)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地形梯度效应 长江中游地区
原文传递
瑞利面波地形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薄 刘争平 +3 位作者 黄云 曾胜强 李京京 奉建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21-1228,共8页
在地震工程中,经常观测到地震波受地表起伏的影响而产生地形效应.本文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地震远场区域起伏地形对地表瑞利面波传播影响和对应的地形效应特征.结果表明:起伏地形的转折点或面的散射或反射,产生反方向传播的反射RR波和向... 在地震工程中,经常观测到地震波受地表起伏的影响而产生地形效应.本文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地震远场区域起伏地形对地表瑞利面波传播影响和对应的地形效应特征.结果表明:起伏地形的转折点或面的散射或反射,产生反方向传播的反射RR波和向空间扩散传播的转换RS体波,导致通过地形的瑞利面波能量极大的减弱,地形总体表现出强的隔震效应.地形起伏与地震动的波长比越大,隔震效应越强.凹陷地形表现出远比隆起地形更大的隔震效应.起伏地形转折引起的地表张角变化,导致地震动能量分布密度改变,是地形出现局部放大或减弱特征的主要因素.地表张角小于180°,地震动放大,张角越小放大作用越明显.地表张角大于180°,地震动减弱,张角越大减弱作用越强.当地形对地震动产生放大作用时,地震动水平分量比垂直分量放大效果更明显,而当地形产生减弱作用时,相对于水平分量,垂直分量更容易被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利面波 地形效应 地形陡度 地表张角 有限元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