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8月四川盆地持续性极端高温特征及不同模式预报误差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秋雪 冯良敏 +1 位作者 陈朝平 刘莹 《气象科技》 2024年第2期243-251,共9页
本文基于2022年8月四川盆地104站逐时温度、降水数据和1971—2021年历史同期数据,及EC、CMA-GFS、CMA-MESO模式的2 m气温预报等数据,运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分析了此次极端高温过程的特征及预报误差。结果表明:①2022年8月四川盆地极端高温... 本文基于2022年8月四川盆地104站逐时温度、降水数据和1971—2021年历史同期数据,及EC、CMA-GFS、CMA-MESO模式的2 m气温预报等数据,运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分析了此次极端高温过程的特征及预报误差。结果表明:①2022年8月四川盆地极端高温过程范围大、强度强、持续时间长,有87.5%站最高气温超过该站历史同期极值,且高温最强盛时段较历史同期明显推后。②2022年8月最高气温分布为东高西低,最高气温与历史同期极值差分布则相反,其中最高气温随站点海拔增大而减小,而极值差则随站点海拔先增大再减小。另外,受热岛效应影响,极值差大值站点主要集中在龙泉山脉附近。③高温期间,最高、最低气温平均值高、距平大,且累计降水量和雨日数也明显低于历史同期。④相较而言,EC模式的预报优势主要在盆地低海拔地区。而CMA-MESO模式在盆地周边陡峭地形区域的平均绝对误差则更小。另外,EC模式预报的最高气温峰值出现时间更接近于实况,而CMA-MESO模式预报高温持续日数更接近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极端高温 模式预报偏差 复杂地形 城市热岛
下载PDF
An Integrated Dynamic Model of Ocean Mining System and Fast Simulation of Its Longitudinal Reciprocating Mo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戴瑜 刘少军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2期231-244,共14页
An integrated dynamic model of China's deep ocean mining system is developed and the fast simulation analysis of its longitudinal reciprocating motion operation processes is achieved. The seafloor tracked miner is bu... An integrated dynamic model of China's deep ocean mining system is developed and the fast simulation analysis of its longitudinal reciprocating motion operation processes is achieved. The seafloor tracked miner is built as a three-dimensional single-body model with six-degree-of-freedom. The track-terrain interaction is modeled by partitioning the track-terrain interface into a certain number of mesh elements with three mutually perpendicular forces, including the normal force, the longitudinal shear force and the lateral shear force, acting on the center point of each mesh element. The hydrodynamic force of the miner is considered and applied. By considering the operational safety and collection efficiency, two new mining paths for the miner on the seafloor are proposed, which can be simulated with the established single-body dynamic model of the miner. The pipeline subsystem is built as a three-dimensional multi-body discrete element model, which is divided into rigid elements linked by flexible connectors. The flexible connector without mass is represented by six spring-damper elements. The external hydrodynamic forces of the ocean current from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directions are both considered and modeled based on the Morison formula and applied to the mass center of each corresponding discrete rigid element. The mining ship is simplified and represented by a general kinematic point, whose heave motion induced by the ocean waves and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towing motions are considered and applied. By integrating the single-body dynamic model of the miner and the multi-body discrete element dynamic model of the pipeline, and defining the kinematic equations of the mining ship, the integrated dynamic model of the total deep ocean mining system is formed. The longitudinal reciprocating motion operation modes of the total mining system, which combine the active straight-line and turning motions of the miner and the ship, and the passive towed motions of the pipeline, are proposed and simulated with the developed 3D dynamic model. Some crit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such as the motion trajectories of key subsystems, the velocities of the buoyancy modules and the interaction forces between subsystems, which in a way can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and useful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deep ocean mining system analysis, operation and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ocean mining system single-body model track-terrain interaction model discrete element model longitudinal reciprocating motion operation mode dynamic simul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一种多运动模式的软体爬行机器人
3
作者 张林贝子 苏韩飞 +2 位作者 梁小流 农卫航 丁江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为了提高软体机器人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提出了一种具有多运动模式的软体爬行机器人。首先,分别利用聚乙烯材质与聚丙烯材质的波纹管设计了软体爬行机器人的转向伸缩执行器与弯曲执行器,并通过浇注成型与3D打印技术制造了软体爬行机... 为了提高软体机器人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提出了一种具有多运动模式的软体爬行机器人。首先,分别利用聚乙烯材质与聚丙烯材质的波纹管设计了软体爬行机器人的转向伸缩执行器与弯曲执行器,并通过浇注成型与3D打印技术制造了软体爬行机器人样机;其次,分析软体爬行机器人的平面直行、平面转向和平面杆过渡等运动模式,研究了软体爬行机器人的运动步态规律;再次,基于常曲率假设,分析压强与执行器弹性变形的关系,建立了执行器的运动学模型;最后,通过运动学试验,验证了执行器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检验了软体爬行机器人在多模式下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机器人 运动性模型 多运动模式 地形适应性
下载PDF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小波压缩算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永 成礼智 +1 位作者 陈波 吴翊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3,共6页
针对海量DEM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的问题,设计出一种高效的DEM数据的小波压缩算法。基于提升理论提出了一种包含自由变量t的紧支撑小波构造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小波滤波器系数,基于提升的整数小波变换只需要整数加法、整数乘法和移位实现,... 针对海量DEM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的问题,设计出一种高效的DEM数据的小波压缩算法。基于提升理论提出了一种包含自由变量t的紧支撑小波构造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小波滤波器系数,基于提升的整数小波变换只需要整数加法、整数乘法和移位实现,运算速度快,便于硬件实现;选取参数t=1的整数9-7小波变换,其运算量接近整数5-3小波,但DEM数据压缩质量接近浮点的CDF9-7小波。实验证明该压缩算法对DEM数据有极佳的压缩效果,在保持地形形状和起伏特征的前提下,DEM数据可以压缩4096倍,PSNR>3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形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带参数整数小波变换 数据压缩
下载PDF
全地形车车架结构灵敏度分析及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旭 钱益明 +1 位作者 田云强 徐中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97,共7页
为了快速有效地降低某全地形车生产成本,利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建立了某全地形车车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运用Optistruct求解器计算其自由模态并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通过Optistruct分析车架在多种工... 为了快速有效地降低某全地形车生产成本,利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建立了某全地形车车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运用Optistruct求解器计算其自由模态并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通过Optistruct分析车架在多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计算其疲劳寿命并进行灵敏度分析,提出该车架结构轻量化方案,并分析优化后车架结构强度及疲劳寿命,证明了此轻量化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轻量化车架结构减轻了6.606 3kg,表明通过灵敏度分析能够提高结构优化效率以及轻量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地形车 模态 车架结构 轻量化
下载PDF
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建模与报警仿真 被引量:2
6
作者 宋东 周宇晗 叶浩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8年第9期29-31,114,共4页
为了研究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EGPWS)及其在抑制可控飞行事故中的应用,以仿真软件FLSIM为基础,构建了EGP-WS仿真的总体结构框架,阐述了报警模式算法、地形显示模块以及地形库数据间的通信机制。建立了七种报警模式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 为了研究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EGPWS)及其在抑制可控飞行事故中的应用,以仿真软件FLSIM为基础,构建了EGP-WS仿真的总体结构框架,阐述了报警模式算法、地形显示模块以及地形库数据间的通信机制。建立了七种报警模式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网格划分的地形库精度问题和存储问题的解决方案用于地形前视报警,设计了获取报警地形数据的有效方法,实现了基于VAPS的地形显示仿真。以报警模式2为例,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证明了仿真算法是方便可靠,响应实时性好,结果与实际要求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 报警模式 前视地形报警 地形显示
下载PDF
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纵断面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唤良 何佼龙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77-80,共4页
提出了用 W=dx1 × dy2 -dx2 × dy1 判别式改善逐点插入法的建模方法 .在此模型下 ,依据点的坐标内插出道路中线点的地面高程 ,绘出纵断面地面线图 .通过拉坡设计 ,得到各中桩点的设计高程 ,给出竖曲线元素 ,绘出纵断面设计图 ... 提出了用 W=dx1 × dy2 -dx2 × dy1 判别式改善逐点插入法的建模方法 .在此模型下 ,依据点的坐标内插出道路中线点的地面高程 ,绘出纵断面地面线图 .通过拉坡设计 ,得到各中桩点的设计高程 ,给出竖曲线元素 ,绘出纵断面设计图 ,并编写程序以实现上述作业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面模型(DTM) DELAUNAY三角形 逐点插入法 公路纵断面 设计 公路 线路设计
下载PDF
全地形车车架静动态特性分析与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旭 娄威振 +2 位作者 蒋亚东 于海鸽 黄云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Hyper Mesh有限元软件建立某全地形车车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运用RADIOSS分析其在多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校核了该车架的强度和刚度。通过RADIOSS求解器计算其自由模态,与已有的实验模态频率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 利用Hyper Mesh有限元软件建立某全地形车车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运用RADIOSS分析其在多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校核了该车架的强度和刚度。通过RADIOSS求解器计算其自由模态,与已有的实验模态频率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满足车架强度、刚度和1阶频率的前提下对车架进行结构优化,使该全地形车车架减重5.05kg,达到了轻量化的目的,也验证了尺寸优化在结构优化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地形车 有限元模型 自由模态 结构优化 轻量化
下载PDF
城镇建设用地节地模式及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凯 王翔 +1 位作者 刘家佳 周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7年第6期14-18,53,共6页
以国土资源部评选的151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研究对象,梳理我国城镇建设用地节地途径和手段,总结、归纳城镇建设用地节地模式,并从地形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对各类节地模式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节地模式适用... 以国土资源部评选的151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研究对象,梳理我国城镇建设用地节地途径和手段,总结、归纳城镇建设用地节地模式,并从地形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对各类节地模式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节地模式适用程度呈现差异,从被引频次统计看,各模式受重视程度依次是:时序优化>旧地改造>集中布局>空中拓展>闲地清理>产业升级>新地开发>地下开发。节地模式适用程度受城市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地应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若干节地模式进行节地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节地模式 适用性 地形 地貌 国土资源 节约集约 模范县(市)
下载PDF
金秀瑶族自治县空间形态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红原 陈丹梅 +1 位作者 卢一沙 廖宇航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7期1-3,共3页
对城市各种不同类型空间形态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研究金秀空间形态发展策略和各方案模型的分析与对比,提出主城区+卫星城镇(组团)是最适宜金秀空间形态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空间形态 地形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二维地震技术在河南省偃龙煤田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燕 蔡兰花 陈云峰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6期139-146,共8页
河南省偃龙煤田位于基岩低山丘陵—黄土山坡向平原过渡地带,地形条件极为复杂,区内居民点、工业园区密集,公路较少,地震勘探施工难度大。此外,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差,地震数据采集难度大。偃龙煤田西村煤矿勘查经历了普查、普查续作和详查... 河南省偃龙煤田位于基岩低山丘陵—黄土山坡向平原过渡地带,地形条件极为复杂,区内居民点、工业园区密集,公路较少,地震勘探施工难度大。此外,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差,地震数据采集难度大。偃龙煤田西村煤矿勘查经历了普查、普查续作和详查三阶段地震勘探工作,为了取得较好的地震勘探效果,各阶段地震勘探都经历了的数据采集反复试验,在此基础上才取得了勘探成果,因而也积累了该区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经验。重点总结介绍该区不同地貌地表条件下,二维地震勘探各种激发方式、采集参数和最终勘探成果,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地震 复杂地形 激发方式 采集数据 偃龙煤田
下载PDF
重复轨道SIR-C极化干涉SAR数据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反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新武 郭华东 +1 位作者 李震 陈权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3-436,共14页
提出了一个针对重复轨道SIR-C数据的极化干涉SAR植被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方法,同时,探讨和分析了极化干涉SAR最大似然反演分解模型在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反演中的潜力和有效性。利用极化干涉SAR最大似然反演分解模型重建消除了体散射分... 提出了一个针对重复轨道SIR-C数据的极化干涉SAR植被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方法,同时,探讨和分析了极化干涉SAR最大似然反演分解模型在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反演中的潜力和有效性。利用极化干涉SAR最大似然反演分解模型重建消除了体散射分量的植被覆盖下地表极化相干矩阵;计算同极化和交叉极化地表后向散射系数,并利用Oh模型和二面角(Dihedral)散射模型估算植被覆盖下地表的土壤水分;将反演的植被覆盖下地表土壤水分结果与野外实测土壤水分结果和该区域1951—2006年的气候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基于极化干涉SAR最大似然反演分解模型的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反演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足够高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SAR 植被覆盖地表 最大似然反演分解模型 土壤水分估计
下载PDF
星载TOPSAR方位变标成像算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伟 邓云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3-918,共6页
Burst工作模式和方位波束主动扫描使得TOPSAR回波信号同时存在多普勒频率混叠和方位输出时间混叠的问题.时域和频域同时升采样操作的"全孔径"方法虽然能够解决混叠问题,但同时带来成像运算量和内存消耗显著增加.根据星载TOPSA... Burst工作模式和方位波束主动扫描使得TOPSAR回波信号同时存在多普勒频率混叠和方位输出时间混叠的问题.时域和频域同时升采样操作的"全孔径"方法虽然能够解决混叠问题,但同时带来成像运算量和内存消耗显著增加.根据星载TOPSAR回波特殊的方位时频关系,提出了一种结合方位变标操作的CS成像算法.方位变标操作可以避免"子孔径"分块和拼接操作,且更加有利于方位"锯齿状"天线方向图的补偿,同时该算法不需要进一步的方位时域扩展,从而大大提高了成像算法的效率.文中点目标和分布目标的仿真结果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AR 脉冲串模式 混叠 天线方向图补偿 CS算法
下载PDF
全路面起重机多桥转向轨迹控制仿真实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志毅 刘启锋 +2 位作者 李选朋 王惠民 吴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92,97,共5页
全路面起重机等多桥车辆转向行驶时,实际路径与理想轨迹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了滑模控制方法对起重机的转向路径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包含有多桥车辆运动模块、液压转向系统模块及滑模控制模块的全路面起重机轨迹跟... 全路面起重机等多桥车辆转向行驶时,实际路径与理想轨迹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了滑模控制方法对起重机的转向路径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包含有多桥车辆运动模块、液压转向系统模块及滑模控制模块的全路面起重机轨迹跟踪模型,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模块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转向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滑模控制方法能够明显地减小全路面起重机转向实际路径与理论轨迹之间的误差,从而有效地提高起重机的机动灵活性和可通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路面起重机 多桥转向 滑模控制 MATLAB/SIMULINK
下载PDF
飞航导弹的地形跟踪控制器设计方法研究
15
作者 陈洁 施建洪 +1 位作者 顾文锦 赵红超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45,49,共4页
根据奇异摄动理论,采用飞航导弹的分层控制方法,将地形跟踪控制系统分成速度、姿态角和角速度三部分,提出了一种利用动态逆滑模控制进行飞航导弹地形跟踪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同时充分考虑了导弹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误差,保证了系统误差收敛... 根据奇异摄动理论,采用飞航导弹的分层控制方法,将地形跟踪控制系统分成速度、姿态角和角速度三部分,提出了一种利用动态逆滑模控制进行飞航导弹地形跟踪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同时充分考虑了导弹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误差,保证了系统误差收敛。最后以飞航导弹非线性模型进行了6DOF仿真。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导弹能够准确跟踪地形轮廓飞行,表明所设计的地形跟踪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快速跟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逆 滑模控制 地形跟踪 分层控制 飞航导弹
下载PDF
高效星载TOPSAR场景回波信号模拟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伟 邓云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7-193,共7页
星载TOPSAR回波信号模拟中时域逐点法运算效率低,而2维频域法又无法直接模拟星载TOPSAR回波信号。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星载TOPSAR模式场景回波模拟方法。该方法在距离向上利用参考点回波与场景散射矩阵卷积完成,在方位向... 星载TOPSAR回波信号模拟中时域逐点法运算效率低,而2维频域法又无法直接模拟星载TOPSAR回波信号。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星载TOPSAR模式场景回波模拟方法。该方法在距离向上利用参考点回波与场景散射矩阵卷积完成,在方位向上采用对逐个慢时间进行模拟和存储。文中详细给出该方法的处理流程,分析了该方法的运算量,同时还对比了点目标模拟结果与精确的时域模拟方法的差异,最后利用模拟回波信号的成像及干涉结果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TOPS模式 回波模拟 成像算法 干涉
下载PDF
基于方位向预处理和后处理的TOPSAR成像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伟 邓云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804,共7页
Burst工作模式和方位波束主动扫描使得TOPSAR(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 SAR)回波信号同时具备ScanSAR和聚束模式回波信号特点,即方位输出时间混叠和多普勒频谱混叠。虽然时域和频域同时升采样操作能够解决混叠问题,但... Burst工作模式和方位波束主动扫描使得TOPSAR(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 SAR)回波信号同时具备ScanSAR和聚束模式回波信号特点,即方位输出时间混叠和多普勒频谱混叠。虽然时域和频域同时升采样操作能够解决混叠问题,但同时带来成像运算量明显提高和内存消耗显著增大的问题。针对TOPSAR回波信号特殊的方位时频关系,该文提出一种结合方位向预处理和后处理的TOPSAR成像方法。该方法利用复制拼接和去斜的方法来解决混叠问题,利用信号截取操作剔除干扰信号,同时还可以减少采样点数,提高算法运算效率。点目标和分布目标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AR Burst模式 波束扫描 混叠 CS算法
下载PDF
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原理与方法的研究
18
作者 蒋红斐 詹振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2-132,共1页
The railway 3D visual desig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ecking the rail projec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ailway design, because the key to implement Railway a 3D visual design is to build a 3D model of railway... The railway 3D visual desig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ecking the rail projec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ailway design, because the key to implement Railway a 3D visual design is to build a 3D model of railway line landscape. The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building a 3D model of railway line landscape is of important academic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We constructed a 3D digital terrain model with aerial survey Data or manual survey data in the regional railway, utilizing plan, profile, cross section data and bridge, tunnel, railway bed data to create the 3D railway line model and merging the two models to form a 3D model of railway line landscape. Based on analyzing the algorithms of Delaunay triangulation creation in Domestic and abroad, in view of the situation of building DTM and the need of realizing railway 3D visual design, a divide and conquer algorithm of building DTM is presented. The algorithm uses square grids to manage disordered points, to form triangular meshes in grids, DTM can be obtained by merging the triangular meshes so that the work of sorting the disordered points before building DTM is reduced greatly; moreover, the algorithm utilizes sub area to control the vertices of convex hull so that the range can be predefined when searching support points, the workload of searching support points reduced and the speed of merging two triangulations raised. A method for inserting constrained boundaries in DTM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generation of constrained Delaunay triangulation is presented. First, we searched for the diagonals not intersecting with the constrained boundaries. Then we used them to cut the influenced area.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a plain principle and a fast speed. The method of utilizing plan, profile, cross section data and digital terrain model to establish the 3D model of the main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line and the terrain model is presented. It describes the irregular entity surfaces by cutting them into regular entity surfaces, so that it would be simple and raise for the drawing and display of the entities. The method does not only suit single track railway line but also the double track railway line. Merging terrain 3D model and railway line 3D model to build the 3D model of railway line landscape is the core of implementing railway 3D visual design. The key of merging the two models is to hide the ground where the railway line is to be constructed. The problem is studied and a divide and conquer method is presented. First, generating a regular quadrangular mesh by means of DEM data. Then finding the regions that railway bed is located and cutting the regions into grids. If the boundaries of a grid covers another grid, then delete the grid. If the grid contains the boundaries then forming two triangles using the four vertices of the grid. Finding out the points where the boundaries and the triangles intersect. Inserting the points and the vertices of the boundaries into the existing triangular mesh to form a new triangular mesh. At last deleting the triangles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boundaries and the ground is hided. Moreover, the problem of merging two railway beds which are interrelated and the terrain surface is solved by using the separate and intersect method and in the segment where the railway vary from a double track railway integral bed to two beds of single track railway or vice versa.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ilway 3D visual design system with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s completed. The correctness is proved by using the software to make the 3D landscape model and animation of Xi′an Nanjing railway, Xi′an Yan′an railway and SuiLing ChongQing railway; in the meantime, the practic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线路 三维可视化设计 原理 数字地面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分布式虚拟战场地形实时渲染策略
19
作者 王海燕 吕慧娟 廖志斌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38,共5页
大规模地形作为分布式虚拟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常有限的资源下,很难达到实时性绘制。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两级三层的概要四叉树组织地形数据,用多线程模式算法调度数据,以提高庞大地形数据的交互速率;提出基于衔接索引模板的算法来消... 大规模地形作为分布式虚拟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常有限的资源下,很难达到实时性绘制。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两级三层的概要四叉树组织地形数据,用多线程模式算法调度数据,以提高庞大地形数据的交互速率;提出基于衔接索引模板的算法来消除裂缝,实现不同细节层次的无缝拼接;引入样本纹理堆栈的纹理合成算子,增强各层次细节地貌的逼真表现。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战场环境下地形的实时性绘制,提供稳定的视觉漫游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战场 地形渲染 概要四叉树 索引模板 纹理堆栈
下载PDF
“2007.07.07”江淮地区特大暴雨过程过程的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
20
作者 赵瑜 赵桂香 +1 位作者 苗春生 薄燕青 《山西气象》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更好地探究暴雨强度和落区对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07年7月7—8日江淮地区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地形人为变化的影响和模式地形分辨率的影响地形敏感性试验。得出控制试验和三个对比试验的雨带均呈现西北-东南走... 为了更好地探究暴雨强度和落区对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07年7月7—8日江淮地区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地形人为变化的影响和模式地形分辨率的影响地形敏感性试验。得出控制试验和三个对比试验的雨带均呈现西北-东南走向带状分布;此次暴雨过程中,九华山、天目山、黄山一带的地形对江苏西部的强降水中心位置影响很大,使得其位置向东偏移了一个纬度左右,但对安徽境内的暴雨落区影响不大;幕阜山对此次暴雨过程影响最小;大别山一带的地形对安徽西北部的降雨量影响较大。采用较低分辨率的地形时,安徽西北部的强降雨中心降雨量明显偏小,而对江苏北部的强降雨中心降雨量并无影响;采用较高分辨率的地形时,两个强降雨中心的降雨量均未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暴雨落区 地形影响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