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Low-Level Jets in Northeastern China
1
作者 Hailong SHU Fan ZHANG +4 位作者 Yu DU Yue WANG Huichuang GUO Zhen SONG Qinghong ZH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2432-2445,共14页
This study examines low-level jets(LLJs)across Northeastern China during both warm(June-September)and cold seasons(December-March)from 1957 to 2021,using fifth generation of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 This study examines low-level jets(LLJs)across Northeastern China during both warm(June-September)and cold seasons(December-March)from 1957 to 2021,using fifth generation of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data with 25-km resolution.LLJs manifest in two prominent regions,one along the leeward flank of the Da Hinggan Ling Mountains in the cold season and another at the center of Northeastern China in the warm season.The intricate interplay between ambient circulation and terrain shapes LLJ distribution,altitudes,wind directions,diurnal cycles,and seasonal diversities.During the warm season,prevailing southwesterly LLJs are found at 925 hPa,while the cold season features stronger and more frequent northwesterly LLJs at 875 hPa.Analysis of the diurnal patterns reveals distinctive behaviors of LLJs in the cold and warm seasons.During the warm season,the single peak in LLJ occurrence emerges around midnight;conversely,in the cold season,LLJs are most frequent shortly before midnight,with an additional sub-peak in the morning.A momentum budget analysis establishes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two distinct diurnal variations.In both seasons,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LLJs is predominately driven by an inertial oscillation and mountain-valley circulations.However,the sub-peak observed in the cold-season morning arises from the thermodynamic and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ow-level atmosphere and complex ter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level jet seasonal disparities diurnal variation inertial oscillation terrain-flow interaction
下载PDF
基于不同流向算法的地形湿度指数模型差异性分析
2
作者 唐瀑漾 罗明良 +1 位作者 白雷超 刘晋红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不但会导致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降低和耕地面积减少,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食品安全,而且随径流泥沙转移对异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文章选取冬季云南元谋秃秃脊梁子地区的侵蚀沟区作为研究对象,...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不但会导致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降低和耕地面积减少,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食品安全,而且随径流泥沙转移对异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文章选取冬季云南元谋秃秃脊梁子地区的侵蚀沟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高精度无人机航摄所得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4种流向算法(Rho8、D8、Dinf和MFD-md)得到地形湿度指数(TWI)在3种分辨率下的运算结果,分析不同流向算法的地形湿度指数模型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向算法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侵蚀沟坡面细沟区域;单流向算法可以有效展示沟道坡面细沟,多流向算法可以展示研究区整体汇水趋势;分辨率越高,算法的差异会越明显。文章进一步指出地形湿度指数对流向算法、DEM分辨率参数具有强烈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湿度指数 流向算法 DEM分辨率 模型差异性
下载PDF
偏转地形约束条件下滑坡-碎屑流运动速度与颗粒分布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樊晓一 夏贵平 +2 位作者 温翔 徐奕梓 刘浩南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9-400,共12页
滑坡-碎屑流在行进中受到侧向地形约束与挤压,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侧蚀、侧向冲击或掩埋原低风险分区内的建筑结构。偏转地形约束条件下滑坡-碎屑流致灾参数分布演化特征及过程,包括运动速度、堆积分布、颗粒分选等的分析与反演是有效防... 滑坡-碎屑流在行进中受到侧向地形约束与挤压,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侧蚀、侧向冲击或掩埋原低风险分区内的建筑结构。偏转地形约束条件下滑坡-碎屑流致灾参数分布演化特征及过程,包括运动速度、堆积分布、颗粒分选等的分析与反演是有效防控此类地质灾害的前提与基础。前期滑坡-碎屑流模型试验较少考虑其在受地形偏转作用影响下的运动特征,结果与实际观测不符。本文以典型滑坡碎屑流为原型,改进模型试验装置,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探究偏转点前后碎屑流运动速度和颗粒分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碎屑流的运动速度在偏转点显著下降,并在偏转点后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呈现出急加速、波动加速、地形偏转作用导致的速度剧烈下降、运动堆积区的逐渐下降、堆积停滞区的快速下降五个变化阶段。(2)滑坡碎屑流最大堆积厚度位于偏转点之后。(3)碎屑流大、小颗粒在堆积体表层、下层的质量占比分别为50.7%、65.1%,呈现明显的颗粒分选特征。在沿碎屑流运动的纵向和横向方向上,不同粒径的质量占比在偏转点附近与初始状态一致。沿纵向方向上,大颗粒质量占比呈现短距离减小分布,而后随运动距离的增加,质量占比增大,由初始状态的28.3%增大到49.6%;而小颗粒的质量占比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分布特征,由初始状态的44.0%减小到23.5%;在横向方向上,两侧大颗粒的质量占比大于中部,而小颗粒则相反。研究结果可以为受偏转地形作用的滑坡-碎屑流致灾参数演化和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地形 滑坡-碎屑流 模型试验 运动速度 颗粒分布
下载PDF
山区狭长地形条件下回转绕行互通方案可行性探讨
4
作者 王力伟 程梦筠 +1 位作者 许苑 谢振江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5期118-121,共4页
对山区狭长地形条件下互通立交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得出辅助车道回转绕行互通方案与地形、地貌的协调性好,规模小,投资少,优势明显,可作为狭长地形条件下互通优选方案。对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得出交织区长度与流率比、交织区车流密度关系... 对山区狭长地形条件下互通立交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得出辅助车道回转绕行互通方案与地形、地貌的协调性好,规模小,投资少,优势明显,可作为狭长地形条件下互通优选方案。对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得出交织区长度与流率比、交织区车流密度关系,以及不同行车速度、不同流率比下辅助车道最小长度,可以类似项目设计及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车道回转绕行互通 狭长地形 流率比 交织区 辅助车道最小长度
下载PDF
田湾核电厂址大气弥散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姚仁太 乔清党 +2 位作者 郝宏伟 郭占杰 张茂栓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6-114,共9页
介绍了田湾核电工程复杂地形厂址地区山体对流动和扩散影响的风洞模拟实验研究方法和结果。该实验以厂址为中心应用 X型热线探头探测了不同风向下的平均流和湍流结构。用乙烯示踪扩散实验法研究复杂地形污染物扩散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 介绍了田湾核电工程复杂地形厂址地区山体对流动和扩散影响的风洞模拟实验研究方法和结果。该实验以厂址为中心应用 X型热线探头探测了不同风向下的平均流和湍流结构。用乙烯示踪扩散实验法研究复杂地形污染物扩散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估算复杂地形扩散参数的经验方法 ,还给出了一个估算复杂地形大气扩散的模式 ,该模式预测结果与现场实验数据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风洞模拟实验 田湾核电厂 厂址选择 辐射防护 大气弥散 污染物扩散
下载PDF
水流分配策略随下坡坡度变化的多流向算法 被引量:24
6
作者 秦承志 李宝林 +3 位作者 朱阿兴 杨琳 裴韬 周成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6,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流向算法方法(MFD-fg),其基本思想是水流分配策略应在空间上随着与下坡坡度相关的地形参数而变,从而地形对水流分配的影响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建模。比较分析表明,MFD-fg采用以最大下坡坡度的线性函数对水流分配进行加...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流向算法方法(MFD-fg),其基本思想是水流分配策略应在空间上随着与下坡坡度相关的地形参数而变,从而地形对水流分配的影响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建模。比较分析表明,MFD-fg采用以最大下坡坡度的线性函数对水流分配进行加权,是较好的水流分配策略。应用实验表明,与目前具代表性的单流向算法与多流向算法相比,MFD-fg方法的结果可获得更合理的汇流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多流向算法 水流分配策略 下坡坡度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的江河岸坡冲刷变形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于玉贞 谢立全 孙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11-314,共4页
岸坡地形随河流上游来水来沙、河势变化等因素而不断变化,直接影响岸坡稳定性。江河水流、岸坡渗流均对岸坡水下地形变化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泥沙受力条件和冲刷特性,应用在室内水槽进行的不同泥沙粒径在多种水流条件下的冲刷率试验... 岸坡地形随河流上游来水来沙、河势变化等因素而不断变化,直接影响岸坡稳定性。江河水流、岸坡渗流均对岸坡水下地形变化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泥沙受力条件和冲刷特性,应用在室内水槽进行的不同泥沙粒径在多种水流条件下的冲刷率试验研究成果,在岸坡泥沙受力分析基础上推导了崩岸冲刷率公式,并以算例具体说明江河水流和岸坡渗流对其冲刷变形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岸坡 水下地形 预测 渗流 水流
下载PDF
起伏管内局部油水两相流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徐广丽 张鑫 +2 位作者 蔡亮学 张静 王高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90,共6页
地形起伏成品油管道积水不仅降低管输效率、加速管道内壁腐蚀,其腐蚀产物还可引起干线设备堵塞,甚至计划外停输。采用0#柴油、自来水在内径50mm的地形起伏透明有机玻璃测试系统上对油流携带积水这一局部油水两相流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发... 地形起伏成品油管道积水不仅降低管输效率、加速管道内壁腐蚀,其腐蚀产物还可引起干线设备堵塞,甚至计划外停输。采用0#柴油、自来水在内径50mm的地形起伏透明有机玻璃测试系统上对油流携带积水这一局部油水两相流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随油流剪切作用的增大,积水逐渐呈界面光滑分层流、界面波动分层流以及界面乳化分层流3种形态;一旦积水全部进入上倾管段,其平均运动速度随油相表观速度增大而线性递增,其平均截面含率随油相表观速度增大而线性递减;积水全部进入上倾管段时对应的油相表观速度随上倾倾角增大而增大,而积水量对其影响较小。结果表明采用上游来流可以将积水携带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地形起伏管 分层流 速度滑移
下载PDF
“7.15”宜昌大暴雨的地形影响特征 被引量:35
9
作者 郭英莲 吴翠红 +3 位作者 王继竹 王平 王珏 吴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9,共9页
湖北地形复杂,受地形影响产生的局地强降水造成的灾害很多。2010年7月15日宜昌地区的强降水是在满足大尺度降水条件下受地形作用加强的局地暴雨。本文利用实况高空、地面、加密自动站、雷达以及LAPS再分析资料对背景场、低层流场、雷达... 湖北地形复杂,受地形影响产生的局地强降水造成的灾害很多。2010年7月15日宜昌地区的强降水是在满足大尺度降水条件下受地形作用加强的局地暴雨。本文利用实况高空、地面、加密自动站、雷达以及LAPS再分析资料对背景场、低层流场、雷达回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冷空气南下和副热带高压的加强促进低层风场的调整,在大尺度降水条件下,地形对低层风场的辐合作用触发了局地强降水的发生。此次过程中地形对降水的触发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为地形迎风坡抬升触发作用,另一方面为地形对近地层流场的影响造成的辐合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强降水 近地层风场
下载PDF
地形诱导的弹状流生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妍芃 王树众 林宗虎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9-52,共4页
通过对受丘陵地形影响的油气两相管流的模拟试验研究 ,观察到这种两相流具有复杂的流动特性 ,它与普通两相流在各自倾角管段上的流动不同。由于丘陵地形的影响 ,油气两相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特性会发生很大变化 ,最明显的首先是流型的... 通过对受丘陵地形影响的油气两相管流的模拟试验研究 ,观察到这种两相流具有复杂的流动特性 ,它与普通两相流在各自倾角管段上的流动不同。由于丘陵地形的影响 ,油气两相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特性会发生很大变化 ,最明显的首先是流型的变化 ,油气两相流流经向下倾斜管段和向上倾斜管段的下凹肘部时 ,会有新的液弹产生 ;流经向上倾斜管段和向下倾斜管段的上凸肘部时 ,原有的液弹则可能会消失。上游水平段已有的弹状流在流经丘陵管道时 ,弹状流的特性如频率和液弹长度都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丘陵地形 流动特性 弹状流 油气管道 油气混输
下载PDF
尾矿库溃坝泥石流运动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怀刚 王光进 +1 位作者 张超 杨春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7,共7页
地形是影响尾矿库溃后泥石流演进的重要边界条件,以某尾矿库为背景,开展堆(溃)坝模型试验,探索在山地复杂地形条件下尾矿库溃后泥石流的演进规律。结果表明:溃后泥石流的淹没高度和流速随溃坝时间的变化整体表现为“前期缓慢增长及后期... 地形是影响尾矿库溃后泥石流演进的重要边界条件,以某尾矿库为背景,开展堆(溃)坝模型试验,探索在山地复杂地形条件下尾矿库溃后泥石流的演进规律。结果表明:溃后泥石流的淹没高度和流速随溃坝时间的变化整体表现为“前期缓慢增长及后期的高速增减,且随着演进距离的增加,淹没高度和流速都明显降低;沟谷弯道至与河道汇合处的淹没高度大于坝址及下游,且出现最大淹没峰值;在沟谷弯道处出现“爬高”和“涡流反射”现象,造成两岸淹没高度差值很大,而在沟谷与河道的连接处,泥石流冲出沟谷淤堵河道;上游沟谷和河道的流速明显大于下游,最大峰值流速出现在沟谷弯道及沟谷和河道连接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形 尾矿库 泥石流 流动规律
下载PDF
对流边界层中过山气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辉志 洪钟祥 桑建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305-311,共7页
采用 ARPS 40非静力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了对流边界层中气流过山引起的地形波,讨论了地形及大气条件改变对其的影响。模拟表明,当大气边界层是对流边界层时,气流过山引起的地形强迫,仍能在上部稳定层结中造成足够的垂直扰动,... 采用 ARPS 40非静力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了对流边界层中气流过山引起的地形波,讨论了地形及大气条件改变对其的影响。模拟表明,当大气边界层是对流边界层时,气流过山引起的地形强迫,仍能在上部稳定层结中造成足够的垂直扰动,产生向上传播的重力内波,重力内波引起的波动阻力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边界层 过山气流 数值模拟 地形波 大气条件 地形强迫 重力内波
下载PDF
海底地形对潮流能水轮机水动力学性能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谭俊哲 李仁军 +3 位作者 司先才 王树杰 梁兰健 袁鹏 《海洋技术学报》 2018年第1期94-101,共8页
为研究海底地形尾流对潮流能水轮机水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CFD方法,使用开源软件Code_saturne,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二维梯形地形,对有无地形两种工况下的水轮机的性能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尖速比的水轮机性能参数曲线。通过水槽试验... 为研究海底地形尾流对潮流能水轮机水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CFD方法,使用开源软件Code_saturne,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二维梯形地形,对有无地形两种工况下的水轮机的性能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尖速比的水轮机性能参数曲线。通过水槽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用CFD数值模拟直接求解含有地形流场中的水轮机各项性能参数的可靠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梯形地形的尾流分布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海底地形尾流对水轮机性能的影响距离,为潮流能水轮机的微观选址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水轮机 CFD 数值模拟 海底地形尾流 潮流场微观选址
下载PDF
基于ArcGIS+DEM的三眼峪泥石流水动力条件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国强 张茂省 +1 位作者 魏新平 毕远宏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3-62,共10页
通过对甘肃省舟曲三眼峪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入手,以A rcG IS为平台,运用DEM数据,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三区地形地貌特征、固体松散物特征、降雨特征以及泥石流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 通过对甘肃省舟曲三眼峪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入手,以A rcG IS为平台,运用DEM数据,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三区地形地貌特征、固体松散物特征、降雨特征以及泥石流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三眼峪三区为泥石流的形成和径流流通提供了极为有利地形条件;固体松散物质补给量潜力巨大,会导致堰塞坝的放大效应;诱发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是一场局地性、短时强度大的暴雨过程,泥石流容重在2.10 t.m-3左右,属于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屈服应力在8 000 Pa以上,大小眼峪(降雨汇流区)及三眼峪(泥石流堆积区)泥石流流速分别为8.97 m/s、7.06 m/s和6.02 m/s,洪峰流量分别为1 659 m3/s、1 553 m3/s和1 896 m3/s,冲击力分别为46 676 tf、40 236 tf和21 182 tf,其破坏力巨大,危害严重,使得泥石流在汇流区破坏力巨大以切蚀为主,受地形影响,三眼峪出口处,冲击力减小,泥石流发生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三眼峪 地形地貌 水动力条件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下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林劲松 巨江 +1 位作者 张宽地 吕宏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7-191,共5页
【目的】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天然河道间断水面线计算问题。【方法】采用预测-校正求解方法,在一维河床冲淤变形计算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急流均匀流水深与临界水深判断公式,为解决河道正坡、倒坡交替出现,突扩、突缩频繁发生的复杂地形条... 【目的】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天然河道间断水面线计算问题。【方法】采用预测-校正求解方法,在一维河床冲淤变形计算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急流均匀流水深与临界水深判断公式,为解决河道正坡、倒坡交替出现,突扩、突缩频繁发生的复杂地形条件下水面线计算的不连续性问题,并将该方法在黄河羊曲水电站河段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建立了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用该模型计算的水面线与实测水面线吻合较好,可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结论】将该研究应用于黄河羊曲水电站天然河道的水面线计算,得到了原河道各级流量下的水面线,可供其上、下游水库梯级开发的水能规划部门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条件 急流均匀流 临界水深 水面线计算
下载PDF
光流控制地形跟随与自动着陆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小明 陈万春 +1 位作者 邢晓岚 殷兴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5,共8页
将一种自研的光流传感器安装到飞行平台上,利用光流信息控制飞行器的地形跟随和自动着陆.测试了光流传感器的测量性能,建立了飞行器的运动模型,开发了基于光流反馈的地形跟随控制算法,提出了光流自动着陆的控制规律,并进行了数学仿真和... 将一种自研的光流传感器安装到飞行平台上,利用光流信息控制飞行器的地形跟随和自动着陆.测试了光流传感器的测量性能,建立了飞行器的运动模型,开发了基于光流反馈的地形跟随控制算法,提出了光流自动着陆的控制规律,并进行了数学仿真和硬件在回路的实时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光流信息可以一种相对简单的形式来巧妙地同时控制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保证飞行器安全地执行多种飞行任务,实验证明了光流传感器在飞行控制中具有工程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流 光流传感器 地形跟随 自动着陆 硬件在回路仿真
下载PDF
基于栅格DEM的多流向算法述评 被引量:41
17
作者 秦承志 朱阿兴 +2 位作者 李宝林 裴韬 周成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8,共8页
基于栅格DEM的流向算法是数字地形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分布式水文模型、土壤侵蚀等领域中,当需要获取与流向直接相关的水文参数(如汇流面积、地形指数等)的详细空间分布时,多流向算法(MFD)明显优于单流向算法(SFD)。根据所采用... 基于栅格DEM的流向算法是数字地形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分布式水文模型、土壤侵蚀等领域中,当需要获取与流向直接相关的水文参数(如汇流面积、地形指数等)的详细空间分布时,多流向算法(MFD)明显优于单流向算法(SFD)。根据所采用的水流分配策略,将现有MFD分为四类:(1)固定水流分配权重的MFD;(2)水流分配权重随汇流面积变化的MFD;(3)水流分配权重随局域地形特征变化的MFD;(4)基于局域形态单元的MFD。从模型合理性、算法复杂度和易用性、对DEM误差的敏感性等方面进行的分析表明,水流分配权重随局域地形特征变化的MFD优于其他三类MFD。目前对MFD采用人造DEM数据集的直接定量评价研究还十分不足,文章以一个例子来体现直接定量评价MFD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同时也定量反映出水流分配权重随局域地形特征变化的MFD具有更低的计算误差。目前通用的针对流向算法的DEM洼地平区预处理算法多针对SFD而设计,不适合MFD的实际应用,本文对适用于MFD的DEM预处理算法所应具有的特征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GIS 地形分析 多流向算法(MFD) 定量评价方法 洼地平区预处理
下载PDF
多山地形风场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8
作者 闫姝 曾崇济 +1 位作者 王晓东 毛凌志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3,共7页
随着风能的不断开发,风电场从平坦地形开始转向复杂地形。复杂地形下的风电场内部流动对风电机组的布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针对多种典型复杂地形,包括不同高宽比的孤立山丘地形和带不同深度山谷的双山地形,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 随着风能的不断开发,风电场从平坦地形开始转向复杂地形。复杂地形下的风电场内部流动对风电机组的布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针对多种典型复杂地形,包括不同高宽比的孤立山丘地形和带不同深度山谷的双山地形,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复杂地形下的绕流场分布,分析了流动形成机理和合理的布机位置。模拟结果显示:山丘的高宽比对山丘顶部的加速比和山丘下游速度恢复有很大影响,山丘地形下的布机需要综合考虑山丘高度和山丘下游的速度恢复距离;连续山丘顶部的加速比减弱,且背风面易形成较大的分离流动;连续山丘之间的山谷有利于减弱连续山丘背风面的流动分离,距离较近的双山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山顶的加速效比均比孤立山丘的加速比小;双山之间的山谷较浅时,有利于山顶的加速效果的恢复,但山谷较深时,会增加后山下游的速度恢复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速度廓线 加速比 流动分离 孤立山丘地形 连续山丘地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风能模型的发展及CFD在风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雪玲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I0001,共16页
风能科学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大气运动到风力发电机尺度流场的不同时空尺度运动的研究。随着计算能力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已经广泛应用于风能开发领域,使得风能模型从应用于较平坦地形的线... 风能科学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大气运动到风力发电机尺度流场的不同时空尺度运动的研究。随着计算能力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已经广泛应用于风能开发领域,使得风能模型从应用于较平坦地形的线性模型,发展到应用于复杂地形、耦合天气过程,考虑风力发电机排布、尾流效应的模型链。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风能评估、微观选址、风功率预测模型的发展,之后详细介绍了在这些风能模型中CFD方法的改进,主要集中在中尺度到微尺度的“降尺度”、尾流模拟和复杂地形风场模拟3个方面,最后对风能模型发展过程中CFD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CFD 降尺度 复杂地形 尾流
下载PDF
水平井小角度起伏管段积液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0
作者 代理震 蔡凌 +2 位作者 张兴凯 纪国法 瞿定祥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7-750,共4页
为了研究气水同产的天然气水平井中起伏管段的积液规律,文中基于VOF模型对小角度的上凸和下凹两种起伏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建立了积液计算模型,探索了气量、气水比和起伏角度等参数对井筒积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 为了研究气水同产的天然气水平井中起伏管段的积液规律,文中基于VOF模型对小角度的上凸和下凹两种起伏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建立了积液计算模型,探索了气量、气水比和起伏角度等参数对井筒积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口体积含水率和起伏角度下,随着气量的增加,气体的携液能力逐渐增强,当对应折算的气速高于0.786m/s时,管道内基本不会积液;起伏角越大,管内积液情况越严重;上凸型起伏管的积液位置主要在上坡侧,而下凹型起伏管的积液主要出现在低洼处的偏上坡侧。研究结论丰富了对气水同产水平井内气液两相流动规律的认识,对气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起伏管 积液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