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for the map expression of "abrupt" changes in lateral stratigraphic level near transverse zones in fold-thrust belts
1
作者 Sanghoon Kwon Gautam Mitra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2年第4期401-406,共6页
The map expression of "abrupt" changes in lateral stratigraphic level of a thrust fault has been traditionally interpreted to be a result of the presence of (1) a lateral (or oblique) thrust-ramp, or (2) a fro... The map expression of "abrupt" changes in lateral stratigraphic level of a thrust fault has been traditionally interpreted to be a result of the presence of (1) a lateral (or oblique) thrust-ramp, or (2) a frontal ramp with displacement gradient, and/or (3) a combination of these geometries. These geometries have been used to interpret the structures near transverse zones in fold-thrust belts (FTB). This contribution outlines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that can result in the same map pattern by lateral variations in stratigraphy along the strike of a low angle thrust fault. We describe the natural example of the Leamington transverse zone, which marks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Pennsylvanian-Permian Oquirrh basin with genetically related lateral stratigraphic variations in the North American Sevier FTB. Thus, the observed map pattern at this zone is closely related to lateral stratigraphic variations along the strike of a horizontal fault. Even though the present-day erosional level shows the map pattern that could be interpreted as a lateral ramp, the observed structures along the Leamington zone most likely share the effects of the presence of a lateral (or oblique) ramp, lateral stratigraphic variations along the fault trace, and the displacement grad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stratigraphic changes Fold-thrust belt transverse zone Frontal ramp Lateral ramp Displacement gradient
下载PDF
Kinematical and Structural Patterns of the Yingjing-Mabian-Yanjin Thrust Fault Zone, Southeast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Its Segmentation from Earthquakes
2
作者 Zhang Shimin Nie Gaohong +2 位作者 Liu Xudong Ren Junjie Su G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6年第2期202-215,共14页
Segmentation of the thrust fault zone is a basic problem for earthquake hazard evaluation. The Yingjing-Mabian-Yanjin thrust fault zone is an important seismic belt NW-trending in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he Qinghal-X... Segmentation of the thrust fault zone is a basic problem for earthquake hazard evaluation. The Yingjing-Mabian-Yanjin thrust fault zone is an important seismic belt NW-trending in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he Qinghal-Xizang (Tibet) plateau. The longitudinal faults in the thrust zone are mainly of the thrust slipping type. The late Quaternary motion modes and displacement rate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north to south. Investigation on valleys across the fault shows that the transverse faults are mainly of dextral strike-slipping type with a bit dip displacement. Based on their connections with the longitudinal faults, three types of transverse faults are generalized, namely: the separate fault, the transform fault and the tear fault, and their functions in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thrust fault zone are compared. As the result, the Yingjing-Mabian-Yanjin thrust fault zone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gments, and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these three segments are compared. The tri-section of the Yingjing-Mabian-Yanjin thrust fault zone identified by transverse fault types reflects, on the one hand, the differences in slip rate,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pace from each segment, and the coherence of earthquake rupturing pace on the other hand.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transverse faults control the segmentation to a certain degree, and each type of the transverse faults plays a different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ust fault zone transverse fault Longitudinal fault Fault segmentation Terrace phase map
下载PDF
综合物探在水工隧洞软岩变形区探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振广 祖梦琦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3年第5期91-93,共3页
为查明某水工隧洞软岩变形区发育规模及衬砌损坏情况,选用探地雷达法、地震映像法及超声三维成像法进行综合探测,通过研究变形区电磁波、地震波反射信号相位及超声横波振幅特征,分析软岩变形范围、深度及其对衬砌结构的影响,取得良好效... 为查明某水工隧洞软岩变形区发育规模及衬砌损坏情况,选用探地雷达法、地震映像法及超声三维成像法进行综合探测,通过研究变形区电磁波、地震波反射信号相位及超声横波振幅特征,分析软岩变形范围、深度及其对衬砌结构的影响,取得良好效果,为处理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隧洞 探地雷达法 地震映像法 超声横波成像法 软岩变形区
下载PDF
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断裂运动组合及地震分段特征 被引量:42
4
作者 张世民 聂高众 +2 位作者 刘旭东 任俊杰 苏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逆冲构造带的分段性研究是评价该类发震构造地震危险性的基础工作。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重要的NW向强震构造带,该构造带以逆冲错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其组合形式与逆冲强度存在南北差异。通过NE向横向断裂的构造地... 逆冲构造带的分段性研究是评价该类发震构造地震危险性的基础工作。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重要的NW向强震构造带,该构造带以逆冲错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其组合形式与逆冲强度存在南北差异。通过NE向横向断裂的构造地貌分析,发现横向断裂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倾滑活动。根据其与纵向断裂的交接关系,将横向断裂概括为横向分割断裂、横向撕裂断裂和横向转换断裂3种类型,讨论了3类横向断裂在逆冲构造带分段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将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分为独立的3段,并分析了各段的地震活动特征。研究表明,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以横向断裂为标志的3分段特点,既体现了段与段之间断裂活动强度、地震破裂强度与步调的差异,又体现了段内地震破裂步调的一致性,表明横向断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逆冲构造带的破裂分段,只是横向断裂的类型不同,其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逆冲 运动组合 段特征 横向断裂 构造地貌分析 地震活动特征 地震危险性 基础工作 发震构造 青藏高原 活动形式 南北差异 组合形式 走滑活动 纵向断裂 活动强度 破裂强度 地震破裂 破裂分段 分段性 一致性 类型
下载PDF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横向调节带成因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孔冬艳 沈华 +1 位作者 刘景彦 尹微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90-695,共6页
束鹿凹陷是冀中坳陷西南部的一个典型的伸展单断凹陷,构造格局简单,存在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和北西向横向调节带。通过凹陷演化史以及钻井资料分析,探讨横向调节带形成机制和形成时期,提出Ⅰ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强烈伸展期,Ⅱ级调节带形... 束鹿凹陷是冀中坳陷西南部的一个典型的伸展单断凹陷,构造格局简单,存在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和北西向横向调节带。通过凹陷演化史以及钻井资料分析,探讨横向调节带形成机制和形成时期,提出Ⅰ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强烈伸展期,Ⅱ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弱伸展时期。研究认为,边界断裂不均匀伸展和基底古隆起控制Ⅰ级横向调节带的形成,岩性组合差异是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引发机制,控洼断层的侧列状交替发育是构造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调节带 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演化 束鹿凹陷
下载PDF
流域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6
作者 郗敏 刘红玉 吕宪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573,共8页
湿地具有去除水中营养物质或污染物质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属性,在维护流域生态平衡和水环境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提出了流域湿地是将流域中湿地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其水质净化功能。对国内外湿地净水功能的特殊属性、湿地系统各组分对污染... 湿地具有去除水中营养物质或污染物质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属性,在维护流域生态平衡和水环境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提出了流域湿地是将流域中湿地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其水质净化功能。对国内外湿地净水功能的特殊属性、湿地系统各组分对污染物质的去除作用及湿地对污染物质的去除过程研究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在流域的尺度上,进行了流域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的环境因子、影响流域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的重要湿地类型和流域湿地整体水质净化功能的研究,总结了流域湿地水质净化功能。对流域湿地水质净化功能未来的研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交错带 流域湿地 水质净化功能
下载PDF
福建长乐海岸横向前丘表面粒度分异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董玉祥 马骏 黄德全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3-819,共7页
在我国横向海岸沙丘分布的典型地区之一——福建长乐海岸,选择典型的横向前丘,按与横向前丘走向相垂直方向,分三个采样断面近等间距地采集了共81个沙丘表面沉积物的粒度样品,通过对采集样品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态等粒度参数的... 在我国横向海岸沙丘分布的典型地区之一——福建长乐海岸,选择典型的横向前丘,按与横向前丘走向相垂直方向,分三个采样断面近等间距地采集了共81个沙丘表面沉积物的粒度样品,通过对采集样品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态等粒度参数的计算与分析,研究横向前丘表面的粒度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福建长乐海岸横向前丘表面粒度的总体特征为细沙、分选较好、近对称和中等峰态,符合海岸沙丘粒度一般规律;长乐海岸横向前丘表面的粒度参数在沙丘表面不同部位基本一致,整个沙丘表面的粒度没有明显差别;粒度无明显差异的分布模式应是该区域风向交替变化的季风、强劲风力的台风、平缓的地势、沙丘高度不够、植被覆盖较好等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横向前丘 粒度分异 福建长乐
下载PDF
基于横断扰流结构微通道的数值仿真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夏国栋 王海岩 +2 位作者 苑中显 柴磊 李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7-932,共6页
横断扰流结构微通道热沉是新型微通道结构的一种,其具体构型是在割断的直通道横断区布置扰流元,通过其对横断区流体的扰流冲击作用强化整个微通道的对流换热,扰流元与直通道段的长度、宽度及位置关系对微通道内流体流动与换热有重要影响... 横断扰流结构微通道热沉是新型微通道结构的一种,其具体构型是在割断的直通道横断区布置扰流元,通过其对横断区流体的扰流冲击作用强化整个微通道的对流换热,扰流元与直通道段的长度、宽度及位置关系对微通道内流体流动与换热有重要影响.针对横断扰流结构微通道单相液体流动与传热特性,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与分析软件进行全通道三维数值模拟.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SIMPLE算法进行层流计算.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当微通道进出口段均为5 mm、换热段为10 mm时,横断扰流结构微通道的最优换热尺寸为:L1/L2=4.187 5且L2=0.4 mm,W1=W2=0.35 mm,0.5<H2/H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扰流结构 微通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横向沙脊表面的粒度分布模式 被引量:19
9
作者 董玉祥 马骏 黄德全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5-733,共9页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内的横向沙脊规模高大、形态典型,对其表面采集的47个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样品的分析结果,该海岸横向沙脊表面粒度总体上是中砂、分选好、对称和中等峰态,但脊顶、坡部及坡脚的粒度分异明显,自沙脊两侧坡脚向...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内的横向沙脊规模高大、形态典型,对其表面采集的47个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样品的分析结果,该海岸横向沙脊表面粒度总体上是中砂、分选好、对称和中等峰态,但脊顶、坡部及坡脚的粒度分异明显,自沙脊两侧坡脚向脊顶粒径变细、分选变好,向陆背风坡的细化与分选优于向海迎风坡,脊顶粒径最细,向陆背风坡脚最粗,是一种新型的沙丘表面粒度分布模式。该粒度分布模式是该区域主风向与强风向交替变化及其风速差异、沙脊高大且两侧不对称等组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横向沙脊 粒度分异 河北昌黎
下载PDF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横向调节带对物源体系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谢晓军 邓宏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34-338,共5页
根据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横向调节带的发育规模和地质构造特征,将该横向调节带分为3个级次:一级横向调节带不仅控制着不同凹陷的结构,还控制着霸县凹陷内主体的物源方向;二级和三级横向调节带则主要控制着凹陷主体的物源方向和... 根据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横向调节带的发育规模和地质构造特征,将该横向调节带分为3个级次:一级横向调节带不仅控制着不同凹陷的结构,还控制着霸县凹陷内主体的物源方向;二级和三级横向调节带则主要控制着凹陷主体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的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县凹陷 横向调节带 物源体系 控制作用
下载PDF
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1
11
作者 周建生 杨池银 +1 位作者 陈发景 陈昭年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5-433,共9页
讨论了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和成因。根据利用地震反射剖面对盆地构造几何学的研究,圈定了不同尺度的横向变换带,确定了伸展构造背景下的横向变换带是为了保持区域伸展应变调节构造变形的一种调节体系。这种伸展应变守恒是靠... 讨论了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和成因。根据利用地震反射剖面对盆地构造几何学的研究,圈定了不同尺度的横向变换带,确定了伸展构造背景下的横向变换带是为了保持区域伸展应变调节构造变形的一种调节体系。这种伸展应变守恒是靠三维空间上断层位移沿走向的变化实现的。横向变换带的构造样式为横向地垒状凸起和鼻状凸起或鼻状背斜,并具伸展性质的正断层。横向凸起与非叠复的和叠复的分段断层系伴生及发育在断层位移最小处等事实表明,横向凸起或横向鼻状背斜是由于分段断层系位移沿走向变化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变换带 鼻状凸起 石油地质 坳陷 断层
下载PDF
黄河源区弯曲河道草甸型植被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海丽 胡夏嵩 +1 位作者 李志威 刘亚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5,共8页
为了认识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滨河植被的带状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2015-2016年在黄河源区兰木错曲的河湾凸岸沿中轴线方向展开植被样方调查、植物种鉴定和土体级配特征分析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兰木错曲河湾凸岸浅水区至河漫滩上,滨河植... 为了认识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滨河植被的带状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2015-2016年在黄河源区兰木错曲的河湾凸岸沿中轴线方向展开植被样方调查、植物种鉴定和土体级配特征分析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兰木错曲河湾凸岸浅水区至河漫滩上,滨河植被普遍具有4个明显的带状或弧状带分布,依次呈现从水生草本植物、湿中生草本植物、中生草本植物至矮生灌木的植被过渡。植被覆盖度由10%增大至100%,地表土壤机械组成由粉土质砾逐渐过渡为粉土质砂、粉土,级配由不均匀过渡至均匀。由灰色关联结果可知,植被覆盖度与土体粘粒含量、粉粒含量和根密度的关联性较强,关联度分别达到0.907、0.900、0.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 弯曲河流 高寒草甸 植被分带 横向演变
下载PDF
黏性土包气带中流体迁移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家强 孙超 +1 位作者 周睿 赵勇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以黏土模拟低渗透包气带环境,探究了混溶流体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混溶流体在横向和垂向的最大迁移距离与流体泄漏量均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y=ax^b。随着流体注入体积的增加,横向和垂向迁移距离不断增大,迁移速率逐渐减... 以黏土模拟低渗透包气带环境,探究了混溶流体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混溶流体在横向和垂向的最大迁移距离与流体泄漏量均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y=ax^b。随着流体注入体积的增加,横向和垂向迁移距离不断增大,迁移速率逐渐减小。文章提出以横纵比作为反映流体在包气带中迁移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横纵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具体分为两个阶段:流体注入体积为0-3 046 m L时,横纵比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横纵比大于1。此阶段流体以横向发育为主,污染羽剖面呈扁平状椭圆;当流体注入体积大于3 046 m L,横纵比逐渐减小到1以下并持续减小。此阶段流体以垂向发育为主,污染羽剖面逐渐转变为竖直长条状椭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黏土 迁移 横纵比
下载PDF
临清拗陷东部横向变换构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明健 张训华 +2 位作者 张运波 何登发 李文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1,110,共7页
临清拗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特征极为复杂,整体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临清拗陷东部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发育特征及形成原因,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 临清拗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特征极为复杂,整体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临清拗陷东部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发育特征及形成原因,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临清拗陷东部的横向变换构造带划分为三级,主要发育在边界断层的上盘,是造成研究区南北分块的原因;盆地基底结构先存构造、不均匀的伸展作用,以及主要断层沿走向的分段活动,控制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形成;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发育影响和控制油气聚集,这些区带具备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清拗陷东部 横向变换构造 横向变换构造带分类 特征 成因 油气地质条件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重力异常及不同深度的横向构造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鑫 张景发 +4 位作者 姜文亮 蒋洪波 田甜 高敏 付萍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0-385,共16页
为研究郯庐断裂带南段及周边构造的深部特征、空间展布、交切关系,文中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布格重力场进行场源分离,剖析不同深度下的地壳横向构造;同时采用Parker变密度模型对莫霍面深度进行反演分析。研究表明,郯庐断裂... 为研究郯庐断裂带南段及周边构造的深部特征、空间展布、交切关系,文中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布格重力场进行场源分离,剖析不同深度下的地壳横向构造;同时采用Parker变密度模型对莫霍面深度进行反演分析。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南段表现为NNE走向的大型重力区域场梯度条带,切割深度达岩石圈地幔,其两侧密度结构及构造特征差异明显。沉积层及上地壳密度结构复杂,郯庐带东支2条断裂形成线性异常纵贯区域;而西支2条断裂线性异常较弱,截切EW向的重力异常体断续延展。中、下地壳密度结构简单,断裂带形成宽缓的低异常条带,反映了白垩纪—古近纪伸展环境下造成的地堑式构造。西支2条主干断裂纵穿合肥市,沿肥东凹陷西缘向S延伸,由于舒城以南的高密度圈闭体遮挡,尖灭于舒城县一带;而肥中、六安—合肥、肥西—韩摆渡EW向的深大断裂交切于西支,未延伸至东支。该区近代小震多发生于断裂构造所对应的重力高、低异常转化带之间,尤其是断裂之间的交会处与郯庐构造带内部,郯庐断裂带南段为历史强震空区段,考虑到断裂带莫霍面陡变及与多条深大断裂交切等深部环境,中强震危险性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南段 布格重力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析 横向构造 莫霍面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直刻横向影响区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柳海鹏 周月豪 +1 位作者 熊良才 史铁林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4,共3页
采用248nmKrF准分子激光直接刻蚀金属和半导体,在加工后的试件表面上观察到了横向影响区。将其定义为两个部分,通过各部分的大小和颜色变化情况来描述横向影响的程度,研究了它们与激光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小横... 采用248nmKrF准分子激光直接刻蚀金属和半导体,在加工后的试件表面上观察到了横向影响区。将其定义为两个部分,通过各部分的大小和颜色变化情况来描述横向影响的程度,研究了它们与激光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小横向影响区的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直刻 横向影响区 脉冲激光参数
下载PDF
气相爆轰波反应区结构的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测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昌建 徐胜利 费立森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1-667,共7页
基于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对2H_2+O_2+10Ar的预混气体爆轰波反应区结构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高浓度的氩稀释有利于减小爆轰化学反应自发辐射光对OH荧光的影响.合理设置PLIF系统、爆轰波和ICCD之间的同步控制触发延时,得到爆轰波阵面... 基于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对2H_2+O_2+10Ar的预混气体爆轰波反应区结构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高浓度的氩稀释有利于减小爆轰化学反应自发辐射光对OH荧光的影响.合理设置PLIF系统、爆轰波和ICCD之间的同步控制触发延时,得到爆轰波阵面附近的OH荧光分布图像.结果表明:诱导激波后反应阵面不是平面且不稳定.荧光图像上能清晰地看到类似拱顶石的结构,它位于两马赫杆之间,以入射激波、剪切层和反应阵面为边界.无论是在马赫杆后还是在入射激波后,OH浓度分布在诱导区末端急剧增加至最大值.随着离开反应阵面的距离增加,OH浓度快速减小.由于爆轰模式和激光片光方向的影响,从PLIF图像上测得的横波间距值较离散,均小于胞格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爆轰波 反应区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 OH 横波间距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下横向旋转磁场对热表面张力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丽萍 曾忠 张永祥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微重力环境下外加磁场可以有效地控制浮区法晶体生长中的热表面张力流,从而提高半导体晶体生长的质量。在比较相同强度(7mT)的横向静态磁场与横向旋转磁场对热表面张力流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外加横向旋转磁场(旋转频率50Hz)对三维半浮... 微重力环境下外加磁场可以有效地控制浮区法晶体生长中的热表面张力流,从而提高半导体晶体生长的质量。在比较相同强度(7mT)的横向静态磁场与横向旋转磁场对热表面张力流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外加横向旋转磁场(旋转频率50Hz)对三维半浮区熔体热表面张力流的控制。结果表明:横向旋转磁场对熔体产生周向搅拌作用和轴向抑制作用,其有助于三维热表面张力流转变为二维轴对称流动。浮区法晶体生长中,横向旋转磁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熔体对流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旋转磁场 横向静态磁场 半浮区 热表面张力流 微重力
下载PDF
连铸板坯表面横裂纹形成机理及防止措施 被引量:13
19
作者 牛山廷 张兴中 干勇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从第Ⅲ脆性区、振痕以及偏析3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连铸板坯表面横裂纹的形成机理,得出仅从第Ⅲ脆性区方面不足以解释裂纹的产生,还要考虑偏析以及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如振痕、夹杂等)。在此基础上简要讨论总结了防止板坯横裂纹产生的措施:... 从第Ⅲ脆性区、振痕以及偏析3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连铸板坯表面横裂纹的形成机理,得出仅从第Ⅲ脆性区方面不足以解释裂纹的产生,还要考虑偏析以及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如振痕、夹杂等)。在此基础上简要讨论总结了防止板坯横裂纹产生的措施:如铸坯矫直温度、晶界析出物、二冷区冷却速度和低C钢C%的控制;结晶器振幅、锥度和保护渣的改进,降低钢中S、P含量和提高Mn/S,降低结晶器弯月面的冷却速度和改善结晶器表面光洁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板坯 表面横裂纹 第Ⅲ脆性区 振痕 偏析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轻质油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景坤 周基贤 +5 位作者 王海静 米巨磊 寇晨辉 王岩 周妮 曹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含油气盆地超剥带的勘探以重质油-油砂为主。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的中生代油砂中发现了轻质油,报道了其基本特征与成藏模式,并探讨了勘探意义。结果表明,轻质油呈黄绿色荧光,与呈黄褐色荧光的重质油共生。油砂连续抽提发现,重质油... 含油气盆地超剥带的勘探以重质油-油砂为主。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的中生代油砂中发现了轻质油,报道了其基本特征与成藏模式,并探讨了勘探意义。结果表明,轻质油呈黄绿色荧光,与呈黄褐色荧光的重质油共生。油砂连续抽提发现,重质油充注在前(颗粒吸附烃/包裹体烃),轻质油充注在后(孔隙游离烃),油源均来自研究区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典型生标特征为Pr/Ph值小于1,伽马腊烷/C_(30)藿烷为0.43~0.82,C_(20)、C_(21)、C_(23)三环萜烷呈上升型分布。油砂无机地球化学研究发现,2期原油充注明显,形成了2期方解石胶结物,早期MnO和FeO含量在1%~1.5%之间,晚期大于1.5%。白垩纪前,风城组生源成熟油在充注过程中遭受降解,形成重质油-油砂;白垩纪至今,风城组生源高熟轻质油沿横断裂直接运移至超剥带,在断裂"纵横交叉"之处最富集。据此认为,研究区横断裂沿线是这类轻质原油勘探值得考虑的领域。超剥带的勘探可能不仅局限于传统认为的重质油-油砂,若存在有利的成藏条件,亦有可能形成轻质油气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剥带 油砂 轻质油 横断裂 玛湖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