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7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Liquefying Simulation Test of Retaining Structure Ground of Kobe Port
1
作者 Fang Yun 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Geotechniqu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Ghalandarzadeh A. Towhata I. Orita T.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2-84,共3页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etaining structure ground under liquefying, a series of shaking table tests was performed. The test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rength decrease and local li...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etaining structure ground under liquefying, a series of shaking table tests was performed. The test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rength decrease and local liquefaction of subsoil are the leading factors in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retaining structures. The movement of the ground mainly manifests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under liquefaction. At the backfill layer, liquefaction will be rapidly reached in far field whereas the excess pore pressure is slowly increased nearby the wall under sh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aining structure simulating test ground liquefaction.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bearing capacity of soft rock ground based on in-situ load test
2
作者 Gao Wenhua Zhu Jianqun Huang Ziyong Liu Dong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0年第4期37-41,共5页
The suitability of five methods was discussed here,taking the typical results from in-situ load test of Renshou Mansion and Caifu Plaza in Yueyang City for example.It shows that bearing capacity can be obtained by the... The suitability of five methods was discussed here,taking the typical results from in-situ load test of Renshou Mansion and Caifu Plaza in Yueyang City for example.It shows that bearing capacity can be obtained by the proportion load and limit load from p-s curve with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oint of contraflexure easily.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accurate value of bearing capacity can be obtained by hyperbola fitting method and minimum curvature radius method theoretically.The rebound method is clear in principle,in which the elastoplasticity characteristic is thought about.Out of consideration for the unsteadiness and unobviousness of bearing capacity from relative settlement method,it can be only adopted as reference.So bearing capacity of soft rock ground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weathering condition of soft rock and curve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能力 荷载试验 软岩 轴承 原位 地面 基础 曲线拟合方法
下载PDF
Testing the groundwater pollution by using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3
《Global Geology》 1998年第1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testing the groundwater pollution by using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下载PDF
Testing Research about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Grounding Device at 750 kV Substation of Riyue Mountain,Qinghai
4
作者 Chengshan Yang Yanjun X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8期14-16,20,共4页
750 kV substation of Riyue Mountain, Qinghai is a substation that annual average thunderstorm days are the maximum at the same volt- age level and altitude in the wodd. We detailedly described testing methods and step... 750 kV substation of Riyue Mountain, Qinghai is a substation that annual average thunderstorm days are the maximum at the same volt- age level and altitude in the wodd. We detailedly described testing methods and steps of 6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for grounding device of 750 kV substation by using 8000S comprehensive test system, and scientifically judged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grounding device. Moreover, we espe- cially emphasized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testing proces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majority of grounding test wor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0 kV substation grounding devic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testing research China
下载PDF
Plate Load Tests on Municipal Solid Waste Dump Site to Assess Ground Improvement Alternatives
5
作者 N.G. Dalal C.H. Solanki A.K. Desa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年第7期910-914,共5页
关键词 载荷测试 垃圾场 固体废物 地面 评估 替代品 平板 都市
下载PDF
新线引入既有客运专线车站软土地基加固技术
6
作者 杭红星 陈尚勇 吴成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以新线引入既有客运专线车站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为依托,开展布袋注浆桩试桩研究,分析不同浆液配比布袋注浆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对布袋注浆桩施工工艺、质量检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布袋注浆桩机械设备高度低,对既有线影响小,对于空间受... 以新线引入既有客运专线车站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为依托,开展布袋注浆桩试桩研究,分析不同浆液配比布袋注浆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对布袋注浆桩施工工艺、质量检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布袋注浆桩机械设备高度低,对既有线影响小,对于空间受限的邻近营业线地基加固工程适用性强;提高单位面积布袋质量、采用桶式钻头引孔等可解决碎石成分类填土地基应用布袋注浆桩技术时遇到的布袋破裂、塌孔等问题。浆液质量配比水泥∶水∶粉煤灰=0.70∶0.55∶0.45时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9.6 MPa,加固效果优于高压旋喷桩;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体完整性效果较差,工程应用中应加强桩身取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布袋注浆桩 现场试验 地基加固 邻近营业线
下载PDF
领导者心理韧性下行传递效应的多元实现路径
7
作者 张樨樨 郝兴霖 王炳成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7,50,I0006,I0007,共13页
心理韧性是个体应对危机挑战不可或缺的心理能力。如何促进领导者心理韧性的下行传递效应成为提升领导有效性、强化员工心理韧性,进而增强组织危机应对能力的关键。本文融合质性与实证方法,挖掘并验证了心理韧性下行传递效应的实现机制... 心理韧性是个体应对危机挑战不可或缺的心理能力。如何促进领导者心理韧性的下行传递效应成为提升领导有效性、强化员工心理韧性,进而增强组织危机应对能力的关键。本文融合质性与实证方法,挖掘并验证了心理韧性下行传递效应的实现机制。首先,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过程,构建了领导者心理韧性的下行传递效应理论模型,并结合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了不同传递路径的实现机制。其次,运用Bootst rap方法,通过纵向追踪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普适性。结论包括:1.心理韧性下行传递效应实现机制包括情感传递、认知传递和行为传递三条路径,各路径存在协同作用关系;2.领导与员工间的积极情绪感染构成心理韧性的情感传递路径;3.领导建设性反馈和员工自我效能感搭建了心理韧性的认知传递路径;4.领导容错行为和员工差错反思构成心理韧性的行为传递路径。研究结论增添了心理韧性在组织行为领域的应用场景,为增强组织环境适应力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韧性 下行传递效应 扎根理论 Bootstrap检验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结构试验若干关键技术
8
作者 秦强 成竹 蒋军亮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2-1100,共9页
热-结构试验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在给出热-结构试验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热-结构试验典型科目介绍,呈现了热-结构试验体系总体架构,为全面了解热-结构试验提供参考;其次重点分析了当前热-结构试验中亟待... 热-结构试验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在给出热-结构试验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热-结构试验典型科目介绍,呈现了热-结构试验体系总体架构,为全面了解热-结构试验提供参考;其次重点分析了当前热-结构试验中亟待突破的时变超高温热载实现、局部热载大梯度模拟以及时/频域载荷协同等7大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热-结构试验 试验体系 关键技术 天地一致性
下载PDF
基于BOTDA的砂土地基预应力管桩抗拔静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孔洋 汪璋淳 +3 位作者 何宁 何斌 张中流 周彦章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针对砂土地基抗拔桩受力性能与荷载传递机理研究不足问题,将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长江下游地区厚层砂土地基预应力管桩原位抗拔静载试验研究,采用特殊设计的桩身刻槽钻孔、光纤粘贴保护、接桩过程连续植纤等技术工... 针对砂土地基抗拔桩受力性能与荷载传递机理研究不足问题,将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长江下游地区厚层砂土地基预应力管桩原位抗拔静载试验研究,采用特殊设计的桩身刻槽钻孔、光纤粘贴保护、接桩过程连续植纤等技术工艺,实现了预应力管桩在拉拔过程中桩身受力变形状态的分布式测量与数据精确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拔荷载作用下,试验桩桩身轴力沿桩身方向逐渐减小;桩侧摩阻力在下桩发挥效果较好,上桩侧摩阻力较小,全桩长侧摩阻力最大值在桩底;抗拔桩随上拔荷载的增加,轴力逐渐向下传递,向下传递的轴力主要由预制管桩侧摩阻力承担;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技术能较好地监测预应力管桩桩身贯入施工因素对抗拔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在其他类型抗拔桩受力特性监测项目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DA 抗拔桩 分布式光纤 静载试验 砂土地基
下载PDF
墙顶支撑对开挖前抽水引发基坑变形控制效果研究
10
作者 薛秀丽 朱龙 +3 位作者 曾超峰 王硕 陈秋南 郭志广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8-689,共12页
基坑内抽水可诱发基坑围挡向坑内偏转并进而导致坑外土体随动沉降;在基坑土方开挖前,由于基坑内的支撑体系尚不能被完整架设,仅坑内土体可起到约束围挡变形的作用,此时,坑内抽水引起的围挡偏转十分明显。本文系统研究了围挡顶部支撑对... 基坑内抽水可诱发基坑围挡向坑内偏转并进而导致坑外土体随动沉降;在基坑土方开挖前,由于基坑内的支撑体系尚不能被完整架设,仅坑内土体可起到约束围挡变形的作用,此时,坑内抽水引起的围挡偏转十分明显。本文系统研究了围挡顶部支撑对土方开挖前抽水引发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首先通过抽水试验探究了坑内外强水力连通时墙顶支撑对抽水引发基坑变形的影响,并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若干典型参数(如,坑内降水深度等)对围挡顶部支撑控制基坑变形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围挡顶部支撑仅能有效限制浅埋范围内的围挡侧移(本文约埋深11 m范围内),对深埋位置围挡侧移的限制效果十分有限,且随着降水深度的增加,变形控制效果越弱;对于开挖前抽水深度较大的工程,仅采用围挡顶部设置支撑的方法可能无法有效限制围挡侧移的发展;另外,围挡顶部支撑仅能有效限制基坑围挡后方一定范围内(本文约10 m)的地表沉降,且当坑内外有水力联系时,由于坑外水位下降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导因素,围挡顶部支撑并不能明显体现限制坑外最大地面沉降的作用,此时,应结合坑外地下水回灌进行沉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前抽水 墙顶支撑 围护结构侧移 土体沉降 抽水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陡倾结构金属矿山岩移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
11
作者 刘秀敏 范凯 +2 位作者 王月 王文中 陈从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2-1422,共11页
陡倾地质结构金属矿床大部分形成于构造断裂带,崩落法开采会产生显著的岩层移动现象。以湖北黄石的金山店铁矿典型地质剖面为基础,构建地质结构模型。通过缩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陡倾地质结构对崩落法采矿岩层移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 陡倾地质结构金属矿床大部分形成于构造断裂带,崩落法开采会产生显著的岩层移动现象。以湖北黄石的金山店铁矿典型地质剖面为基础,构建地质结构模型。通过缩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陡倾地质结构对崩落法采矿岩层移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陡倾地质结构的影响,采空区岩层移动可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与地表塌陷破坏3个阶段,其中上盘岩移范围远大于下盘,上盘以倾倒变形破坏为主,下盘以剪切滑移破坏为主;采空区顶板岩层一方面不断崩落填充采空区控制岩移,另一方面形成冒落拱,以拱脚抵制上下盘陡倾岩层朝向采空区移动;当顶板崩落至地表后冒落拱的支撑作用消失,近采空区的上盘岩层发生倾倒折断塌陷,下盘岩层发生剪切滑移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开采 模型试验 陡倾地质结构 岩层移动 冒落拱
下载PDF
全尺寸飞行器地面振动试验数字化协同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白春玉 梁森 宋巧治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2期90-100,共11页
全尺寸飞行器地面振动试验具有协调界面多、试验系统复杂、实施周期长、试验风险高等特点,面向先进飞行器高效协同研制需求,必须引入数字化手段提升物理试验能力。通过梳理传统模式飞行器地面振动试验流程,剖析数字化协同试验要素,从试... 全尺寸飞行器地面振动试验具有协调界面多、试验系统复杂、实施周期长、试验风险高等特点,面向先进飞行器高效协同研制需求,必须引入数字化手段提升物理试验能力。通过梳理传统模式飞行器地面振动试验流程,剖析数字化协同试验要素,从试验方案与实施流程的数字化、试验对象的数字化、试验系统的数字化等方面出发,探索并初步构建全尺寸飞行器地面振动试验的数字化方案。指出当前数字化协同模式对降低试验风险、提高试验效率具有显著助益,未来需要进一步推进数实融合仿真、应用平台开发,以推动数字化成熟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尺寸飞行器 地面振动试验 模态测试 数字化试验 并行协同
下载PDF
跨地裂缝三孔斜交箱涵结构受力性能和变形规律研究
13
作者 吴涛 陈顺 +1 位作者 刘喜 李乐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5,共13页
以西安站改扩建项目为工程背景,完成足尺三孔斜交箱涵结构受力性能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荷载与地裂缝协同作用下结构的受力过程与可能破坏形态,开展缩尺比例为1∶15的三孔斜交箱涵缩尺模型静载试验,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变形缝斜... 以西安站改扩建项目为工程背景,完成足尺三孔斜交箱涵结构受力性能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荷载与地裂缝协同作用下结构的受力过程与可能破坏形态,开展缩尺比例为1∶15的三孔斜交箱涵缩尺模型静载试验,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变形缝斜交和板墙开洞等复杂条件下箱涵结构的裂缝发展、位移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行性,并提出设计建议。结果表明:足尺数值模型与缩尺试验模型的应力路径和裂缝分布吻合较好;最不利工况下,箱涵顶板混凝土开裂部位较多,纵向挠度变形较小;斜交变形缝处,钝角较锐角处更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各部位易出现应力集中的顺序依次为跨中、钝角、锐角和板墙隅角;采用平行于变形缝的斜向布筋方式可降低因钢筋截断而产生的应力集中,优化传力路径;建议在顶板洞口横向位置处增设暗梁,洞角布置斜向钢筋,降低洞口周围的局部集中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交箱涵 三孔结构 墙板开洞 地裂缝 静载试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表水侵蚀地裂缝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14
作者 刘阳 王飞永 +1 位作者 贺鸣 赵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地表水入渗侵蚀是地裂缝出露地表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肯尼亚裂谷区因其特殊的构造环境背景,降雨侵蚀地裂缝极其发育。本文以东非肯尼亚裂谷地裂缝为原型,建立了降雨侵蚀条件下隐伏岩土体破裂扩展出露地表的地质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 地表水入渗侵蚀是地裂缝出露地表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肯尼亚裂谷区因其特殊的构造环境背景,降雨侵蚀地裂缝极其发育。本文以东非肯尼亚裂谷地裂缝为原型,建立了降雨侵蚀条件下隐伏岩土体破裂扩展出露地表的地质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揭示了地裂缝发育过程中土体内部水力侵蚀破坏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表水侵蚀地裂缝可将其破裂扩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均匀入渗阶段,侵蚀掏空阶段、塌陷致灾阶段。(2)隐伏岩土体破裂的影响区域是表水入渗的优势通道,该区域水力侵蚀强烈。(3)当侵蚀塌陷形成时,土体内部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出现同步的陡变。土体内部含水率的突变反映了裂隙的发育以及局部塌陷的形成,从而可以揭示土体内部侵蚀塌陷的进程。此次基于表水入渗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可为地裂缝的监测防控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降雨侵蚀 模型试验 破裂扩展
下载PDF
强震损伤格栅墙处理地基抗液化性能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15
作者 周燕国 曹渊 +1 位作者 石川明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15,共5页
水泥土格栅墙能有效减缓被围束土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剪切荷载及变形,已广泛应用为一种高效的抗液化对策。针对其长期服役过程,开展了两组超重力离心模型试验以研究强振历史对水泥土格栅墙内被围束土体液化响应的影响。两组模型均由15 m厚... 水泥土格栅墙能有效减缓被围束土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剪切荷载及变形,已广泛应用为一种高效的抗液化对策。针对其长期服役过程,开展了两组超重力离心模型试验以研究强振历史对水泥土格栅墙内被围束土体液化响应的影响。两组模型均由15 m厚的易液化含黏粒砂土和2.5 m厚的粗砂层组成。其中,一组模型采用水泥土格栅墙对易液化层进行加固;另一组模型则未进行处理,作为自由场地对照组。两组模型均经历振幅为0.15g的振动事件,且在0.15g振动事件前,对两组模型施加振幅为0.4g的振动事件作为强振历史。试验结果表明,格栅墙在强振下主要的损伤模式表现为竖向贯穿型裂缝,并部分伴随有局部斜向裂缝,且外侧格室对于中心格室表现出类似于群桩基础的“遮蔽效应”。强振历史后,格栅墙中心格室内被围束土体的超静孔压显著低于自由场地,损伤后格栅墙仍具有良好的抗液化效果。同时,格栅墙由于强振后整体刚度的削弱,其与下卧粗砂层间的剪切变形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 水泥土格栅墙 地基处理 离心机模型试验 地震历史
下载PDF
空间引力波星载望远镜测试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兰强 曾意 +5 位作者 吴小虎 杨金生 阮晓莉 辛强 顾乃庭 饶长辉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1,共16页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星载望远镜承担太空超长干涉光路双向光束准直的重要作用。空间引力波探测对星载望远镜提出了pm级光程稳定性和低于10^(-10)级后向杂散光水平的极高要求。超高水平指标要求超过了当前测试技术的精度极限,因此,...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星载望远镜承担太空超长干涉光路双向光束准直的重要作用。空间引力波探测对星载望远镜提出了pm级光程稳定性和低于10^(-10)级后向杂散光水平的极高要求。超高水平指标要求超过了当前测试技术的精度极限,因此,针对星载望远镜发展测试与评估技术并开展系统超高精度测试是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成功的重要前提。本文在概述国内外在研的空间引力波探测星载望远镜研制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星载望远镜的核心技术指标——光程稳定性和后向杂散光,介绍了在研望远镜的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和已经取得的部分测试成果,以及各研究单位进一步的测试计划,为我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星载望远镜测试与评估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 星载望远镜 地面测试 光程稳定性 后向杂散光
下载PDF
一种分段的超短波对数周期天线设计与实验
17
作者 唐金彪 李相强 +1 位作者 崔玉国 乔小斌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超短波的传播方式主要为视距传播,这种传播方式需要天线具有强方向性且有较高的增益。而对数周期天线是一种超宽带、中等增益的天线,非常适用于超短波通信。然而在超短波频段下,常规对数周期天线的长度较长,小型化程度不高。为了实现超... 超短波的传播方式主要为视距传播,这种传播方式需要天线具有强方向性且有较高的增益。而对数周期天线是一种超宽带、中等增益的天线,非常适用于超短波通信。然而在超短波频段下,常规对数周期天线的长度较长,小型化程度不高。为了实现超短波对数周期天线的小型化,提出一种分段的超短波对数周期天线的设计方案。根据应用需求,在满足天线增益的情况下,采用分段设计缩减天线长度,同时调整集合线之间的夹角,以实现天线的阻抗匹配。经过仿真设计,天线在30~70 MHz频段内典型增益大于8 dBi,天线的长度缩减至7 m。采用基于无人机飞行平台的外场测试系统对天线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在工作频率范围内驻波比小于1.5,测试与仿真的辐射特性基本一致。该天线具有带宽宽、增益高、结构简单等特点,可以满足实际场景中超短波天线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 对数周期天线 超短波天线 分段设计 天线测试 地面
下载PDF
高频探地雷达在古城墙修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18
作者 孟田华 黄丽 +3 位作者 张海蛟 王浩航 卢玉和 姜子超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在长期环境污染、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明长城得胜堡墙体结构出现了裂隙、空鼓开裂、墙体基础掏蚀、酥碱、植物根系等病害。研究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分别对得胜堡三个代表性城墙区域进行检测,探地雷达剖面图显示修缮后的... 在长期环境污染、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明长城得胜堡墙体结构出现了裂隙、空鼓开裂、墙体基础掏蚀、酥碱、植物根系等病害。研究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分别对得胜堡三个代表性城墙区域进行检测,探地雷达剖面图显示修缮后的城墙体状况有明显的改观,特别是经过传统逐层夯筑法修缮后的古城墙体,每层夯筑层连续性好,无明显异常,清晰可获得均匀的夯筑层厚度为0.02 m,可有效防治裂隙、空鼓、毛细现象及动植物等病害。采用土坯砖垒砌法修缮的城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但由于土坯砖间连接的不密实,容易为毛细水、自然降水、动植物等提供产生裂隙、空鼓、生物等病害的条件,对于城墙的长久保存效果仍不够理想。采用探地雷达可快速了解古城墙的保存现状和修复性能,适宜开展大面积古城墙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无损检测 古城墙修缮 夯土城墙
下载PDF
顺倾及反倾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地震反应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19
作者 王通 刘先峰 +4 位作者 袁胜洋 蒋关鲁 胡金山 邵珠杰 田士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501,共13页
西南艰险山区分布着大量的不同倾向的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对在建的川藏铁路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强震条件下顺倾、反倾层状碎裂结构斜坡的动力响应、失稳破坏模式以及能量传... 西南艰险山区分布着大量的不同倾向的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对在建的川藏铁路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强震条件下顺倾、反倾层状碎裂结构斜坡的动力响应、失稳破坏模式以及能量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反倾斜坡的抗震性能显著优于顺倾斜坡;顺倾斜坡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拉裂-剪切-隆起-滑移型破坏,反倾斜坡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拉伸-弯曲-倾倒-崩塌型破坏;反倾斜坡的自振频率高于顺倾斜坡,顺倾斜坡的自振频率随震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反倾斜坡的自振频率在地震波幅值为0.4g~0.7g时出现反复震荡现象;顺倾斜坡存在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和趋表效应,反倾斜坡存在高程放大效应,其内部的加速度响应大于坡表。边际谱识别显示:顺倾斜坡的边际谱幅值(peak of marginal spectrum amplitude,简称PMSA)突变在坡腰上部最显著,说明该位置附近地震波的能量损失最大,反映出顺倾斜坡在坡腰上部附近形成了滑动破坏面;反倾斜坡的PMSA在坡肩处降低得最为显著,反映出坡肩部位损伤最为严重,易发生局部崩塌破坏。分析结果与试验现象能够较好地吻合,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结构类型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失稳破坏模式,为川藏铁路的安全建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倾斜坡 反倾斜坡 振动台试验 地震加速度峰值(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简称PGA)放大系数 破坏模式 损伤识别
下载PDF
地表基质调查分层及分层测试指标体系设计与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玖芬 赵晓峰 +11 位作者 侯红星 秦天 陈占生 徐立明 杨柯 孔繁鹏 刘晓煌 卢兵 李子奇 刘佳 包茹意 郝爱兵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9,共14页
地表基质是地球表层物质与能量循环的主要载体,地表基质调查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明确地表基质调查分层及分层测试指标是开展地表基质调查的基础。本文基于地表基质调查的内涵和目标定位,深入分析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全国第三次土... 地表基质是地球表层物质与能量循环的主要载体,地表基质调查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明确地表基质调查分层及分层测试指标是开展地表基质调查的基础。本文基于地表基质调查的内涵和目标定位,深入分析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和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等调查深度和测试指标;利用近三年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在吉林省梨树县、辽宁省丹东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个地表基质调查试点项目实测数据,运用变动系数法分析了不同地区地表基质层的地球化学元素垂向变化特征,结合表生地质作用(风化为主)最大深度、地表植被根系最大深度、浅层地下水位波动下限、基岩顶面深度等因素,将地表基质在垂向上大致分为三层:表层(0~2m)、中层(2~10m)和深层(10~20m),基岩埋深浅于20m则以揭露到基岩为准;表层(0~2m),称为生产层,包括支撑农业生产的耕作层,主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以收集资料为主;中层(2~10m),称为生态层,主要支撑植被生长和群落演替,服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格局优化,是地表基质调查的重点;深层(10~20m),称为沉积层,主要研究地表基质从基岩—深层—中层—表层演替规律和特征,以部署少量工程控制为宜。基于地表基质分层调查意义,结合元素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提出4+N型地表基质分层测试指标体系,即4类必测指标和针对特殊工作需要的N类选测指标,以期加快推进地表基质调查标准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基质 地表基质调查 地表基质调查分层 分层测试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